玫瑰古文
1. 文言文中饰以玫瑰的玫瑰的意思
要根据语境结来合具体上源下文才能解释,古文中装饰用的“玫瑰”可能是“玫瑰花(类似今天的蔷薇)”,也可能是“美玉、宝石“的名称。以下可供参考:
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 人卖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玫瑰,火齐珠也。” 唐 温庭筠《织锦词》:“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犹珠之有玑也。” 清 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玫瑰伴函,珊瑚装柱。”
2.喻诗文之美。 宋 王安石《次韵答彦珍》:“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
3.落叶灌木名。似蔷薇,枝密有刺,花为紫红色或白色,香气很浓。诗文中玫瑰多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 温庭筠《握柘词》:“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宋 沉与求《董罙大有诗索仆继和》:“遥想经行断堤曲,野花漂尽雪玫瑰。” 清 方文《看罂粟花得七绝句》之二:“玫瑰芍药本妖娆,罂粟花开色更娇。”
2. 文言文中"玫瑰"什么意思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亦谓珍珠。《急就篇》:“璧碧珠内玑玫瑰瓮。”颜师古容注:“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 关于玫瑰花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就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宝中最美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玉玫瑰”的说法。即使后来玫瑰变成了花的名字,中国人也没有西方那般柔情万种的解释。由于玫瑰茎上锐刺猬集,中国人形象地视之为“豪者”,并以“刺客”称之。
3. 夸玫瑰花的古文句子
李建勋
【春词】
日高闲步下堂阶,
细草春莎没绣鞋。
折得玫瑰花一朵,
凭君簪向凤凰钗。
温庭筠
【舞曲歌辞
·
屈柘词】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绣衫金騕褭,花髻玉珑璁。
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
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
李叔卿
【芳树】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齐己
【蔷薇】
根本似玫瑰,繁英刺外开。
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
去住闲人看,晴明远蝶来。
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
徐凝
【题开元寺牡丹】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徐夤
【灯花】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
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
玫瑰 李渔
花之有利于人,而无一不为我用者,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而我无一不为所奉者,玫瑰是也。芰荷利人之说,见于本传。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不忍暂离,则又过之。群花止能娱目,此则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无一不在所奉之中。可囊可食,可嗅可观,可插可戴,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术者也。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4. 我的小区里有一朵玫瑰这一句,用小古文怎么表达
昔者有一兰若,老僧挂褡其中,酷好玫瑰,视若生命。曾蓄一兰玫瑰,深藏而不轻视人内,一日,僧出化缘,见一兰衣女容子哭于道旁,僧异之,问所从来,兰衣女告曰:被强人折断一臂,说完而逝,僧大骇。归视所蓄兰玫瑰,已被人剪去一枝。
5. 关于蓝玫瑰的文言文
昔者有一兰若,老僧挂褡其中,酷好玫瑰,视若生命。曾蓄一兰玫瑰,深藏而不轻视人,一日,专僧出化缘,见一属兰衣女子哭于道旁,僧异之,问所从来,兰衣女告曰:被强人折断一臂,说完而逝,僧大骇。归视所蓄兰玫瑰,已被人剪去一枝。
6. 玫瑰花古代叫什么
关于玫瑰花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专可见,玫瑰这个名词我国古代很属早就开始使用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玫瑰玉玫玫瑰瑰”的说法。即使后来玫瑰变成了花的名字,中国人也没有西方那般柔情万种的解释。由于玫瑰茎上锐刺猬集,中国人形象地视之为“豪者”,并以“刺客”称之。这种对“豪者”的欣赏非常符合玫瑰本性。因其香味芬芳,袅袅不绝,玫瑰还得名“徘徊花”;又因每插新枝而老木易枯,若将新枝它移,则两者皆茂,故又称“离娘草”。无论是“刺客”还是“离娘”,玫瑰展现出一种隐藏于坚韧中的绝代风华,绝非韶华易逝的悲情贵妇之态。
7. 有“玫”字的一首古诗 或 文言文
不知道“玫瑰”这个词组行不行?
《织锦词》 唐 温庭筠
丁东细漏侵琼回瑟,影转高梧月初出答。
簇簌金梭万缕红,鸳鸯艳锦初成匹。
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
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
为君裁破合欢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象尺熏炉未觉秋,碧池已有新莲子。
《河阳诗》(节选) 唐 李商隐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8. 玫瑰 李渔古文翻译
【原文】
花之来有利于自人,而无一不为我用者,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而我无一不为所奉者,玫瑰是也。芰荷利人之说,见于本传。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不忍暂离,则又过之。群花止能娱目,此则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无一不在所奉之中。可囊可食,可嗅可观,可插可戴,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术者也。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译文】
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它的益处都能被我使用的,是荷花;花当中对人有益,而且我离不开它所有侍奉的,是玫瑰。荷花对人有利,本书的前面已经说过。玫瑰的益处,同荷花一样,而让人觉得可亲可爱,不忍心同它有短暂的分离,这一点超过了荷花。群花只能愉悦人的眼睛,玫瑰则使人的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全在它的侍奉范围内。可以熏香可以吃,可以闻可以看,可以插可以戴,既是一位忠臣,又能施展它媚人的妙术。花的本领,全集中在它身上了。
9. 《玫瑰》李渔古文翻译
清人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如此描述玫瑰:“是能忠臣其身,而又能媚子其术者也。花之能事,毕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