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牡丹苗
❶ 我买了几个牡丹的花根,
牡丹--花中之王
牡丹 学名 paeonia suffructicosa
别名 鹿韭、白术、木芍药、百两金、花王、洛阳花、国色天香、富贵花
科属 毛蓖科、芍药属
牡丹为我国的特产名花,花品多,花姿美,花大色艳,富丽堂皇,号称"国色天香"、"花中之 王"。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 的亚军。长期以来,我国人民把牡丹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 它色、姿、香、韵俱佳,栽培容易,也易开花。唐代刘禹锡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芜蓉净 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牡丹比较耐寒,分布极为广泛。露地栽培可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县,西至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南到广东,以及东南沿海各省。据报道,1983年黑龙江尚志县露地栽培牡丹成功;广东省 东昌县有一棵清朝乾隆年间从洛阳移来的牡丹,时隔200年,1986年仍繁花盛开。此外,百年以上 的大牡丹在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现。
牡丹虽能在全国栽培,但以黄河流域、江推流域各省市栽培为宜。当今,河南洛阳、山东菏 泽仍是我国牡丹主要的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游览观赏中心。菏泽种牡丹全行大田种植, 现有栽培面积5000余亩,种植260多万株,有4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大多是解放后培育出来的新 品种,也有古代名种,姚黄,、'魏紫'等类。菏泽牡丹主要栽于该市城东北赵楼、李集、何楼的"营 州牡丹园",洪庙的"百花园",王梨庄的"吉今园"内。
洛阳为牡丹花城,全市公园、花园、机关、工厂、学校里,以及道路两旁,处处都栽有牡丹。 但主要集中栽于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植物园。全市种牡丹60多万株,有300多个品种。洛阳、菏 泽两市,现今皆以牡丹花为市花,每年4月15-25日举行牡丹花会,届时中外游人前往观赏者,日 达10-25万人次,盛况空前。北京、杭州、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兰州等地,也有牡丹园、牡丹阁、牡丹亭、牡丹仙子等景观,广植各色牡丹。 此外,在安徽铜陵、繁昌,湖南邵阳,四川广元、中江,湖北利川、建始等地,也有大量牡 丹栽培,但花色、品种单一,以药用栽培为主。
牡丹是落叶小灌木。一般茎高l一2米,高者可达3米。技多挺生。叶片宽大, 互生,2回3出羽状复叶,具长柄。顶生小叶,卵圆形至倒卵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侧生小叶为长卵圆形,表面绿色,具白粉,平滑无毛或有短柔毛。花单,两性,顶生,直径10-30 厘米,雄蕊多数,心皮5,基部全被花盘所包裹。萼片5.宿存,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 栽培,一部或全部雄蕊变成花瓣,成重瓣花。瓣数少的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称为千叶。花有黄、 白、红、粉、紫、绿等色。开花后结成营英果,密生短柔毛,成熟时开裂,内藏5一15枚大粒种子, 呈不规则圆形,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50-300克, 发芽率为60-9U%。花期一般为4-5月。洛阳、上海为4月中、下旬,菏泽4月下旬,北京;月 上、中旬,兰州5月中、下旬。
全世界芍药局植物约有30 多种,其中为小灌木的约有5-6种,皆产于中国。
一、矮牡丹:叶背面和叶轴均生短柔毛,顶生小叶,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 6厘米,宽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浅裂。产于陕西北部延安、宜川一带,海拔1100一1600米左右的山坡疏林或灌丛中。1980年7月山西太原生物研究所在山西省程山县西社乡马跑泉村于泥坡的山坡(海拔1200米)上,发现有成片的矮牡丹。此外,其邻近的蒲县也有分布。
二、紫斑牡丹 落叶小灌木。茎高0.8-2米。叶为2-3回羽状复叶,小叶不分裂,少有2-4不等浅裂。花大,顶生,直径约12-15厘米,粉色、紫红色,花瓣内面基部具有深(黑)紫色斑块。主产于陕西秦岭北坡南五台、太白山。在 甘肃见于天水小陇山林区以及成县、康县、武都、舟曲等县林区。在这一带,紫斑牡丹生长在海拔 1100-2800米的疏林下或林缘灌丛中。在河南奕川县伏牛山区龙峪湾海拔1300米疏林下也有。
其他 如四川牡丹,野生于四川省西北部马尔康及金川一带,海拔2400-3100米 山地草丛中。紫牡丹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主要生长于海拔2300- 3700米之高山阳坡草丛中。在云南丽江县玉龙雪山东坡(海拔3600米),有成片的分布。 其变种狭叶 紫牡丹,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2800-3700米山坡丛林中。黄牡丹主要分布于云南昆明、德钦、大理、中甸 一带的石灰岩山地。此外,四川东南部及西藏东南部亦有分布。 至于大花黄牡丹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一个较小的峡谷里,海拔2700-3300米处。
我国牡丹早在唐代(公元8世纪)已传入日本,明代及20世纪30年代日本又大量引种,经过 栽培改良,现日本有牡丹品种300多种o 1656年传入欧洲,首先传入荷兰,1787年传入英国;1883 年我国黄牡丹与紫牡丹传入法国;至20世纪初又传入美国。他们先后运用我国牡丹、紫牡丹、黄 牡丹及其变种作为原始材料进行杂交,育成了一批新品种,尤其是黄色牡丹更为珍贵。 一般按照花的颜色习惯分为白、黄、粉、红、紫、黑、绿、蓝8大 色类,实际上为白、黄、粉、红、紫、绿6大色系。所谓的黑色品种,并非真正的黑色,而是深 紫色或墨紫色;所谓的蓝色,是粉蓝色或粉紫蓝色。
在现有的名品中主要有:'姚黄'、'魏紫'、'墨魁'、'豆绿'、'二乔'、'白玉'、'蓝田玉'、 '胡红'、'脂红'、'洛阳红'、'状元红'、'首案红''一品朱衣'、'婴珞宝珠'、'赵粉'、'露珠粉'、'娇容三变'、'酒醉杨纪'、'白雪塔'、'昆山夜光'、'大棕紫'、'葛巾紫'、'烟笼紫'、'墨撤金'、'青龙卧墨池'等。 在新品种中比较好的有:'迎日红'、'朝阳红'、'中州红'、纪宝石'、'春红争艳'、'青心 白'、'无理玉''蓝宝石'、'醉玉'、'粉翠楼'、'粉中冠'、,仙女妆,'珊瑚台'、'山花灿烂' '银红多变'、,透云紫,、'洛阳紫,、'黑海金',、'紫墨双辉'、'冠世墨玉,'蓝海碧波,''天女散花','昭君出塞'等。
对于牡丹的习性,有"宜冷畏热,喜燥恶湿,栽高敞向阳而性舒"的说法,这基本概 括了牡丹的特点。
总的来说,牡丹喜温凉气候,性较耐寒,不耐湿热。但从牡丹在全国的栽培分布 看,分布区已跨三条气候带:主产区北京、菏泽、洛阳一带届暖温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 寒晴燥,海拔50-350米,年平均气温8-14℃,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另一产区陕西、甘 肃黄土高原的西安、延安、兰州、临夏一带属中温带气候,海拔1500一2200米,气候温凉干燥, 年平均气温5.0-9'3℃,年平均降水量330-628毫米;还有些栽培区如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抗州, 四川盆地的成都、彭县,则属中亚热带气候。当然,上海等南方地区要使北方原产的牡丹正常生 长,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这些情况说明牡丹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已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幅度, 已经形成或正在逐渐形成适应上述各种气候条件的品种群。 牡丹比较耐寒和耐旱,能耐-29.6℃ 的绝对低温(在临挑),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
牡丹喜光,也较耐阴。如稍作遮荫(尤其在高温多湿的长江以南地区),避去太阳中午直射或 西晒,对其生长开花有利,也有助于花色娇艳和延长观赏时间。
牡丹喜硫松肥沃、通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洼积水之地。土壤从微酸性、中 性到微碱性均可。但以中性土为宜。 牡丹寿命较长。50一100年以上的大株,各地均有发现。老株经过更新复壮,仍可开花繁茂。 牡丹既有生命周期的变化,又有年周期的变化。生命周期始于胚的发生,终止于植株的死亡, 可达百年乃至数百年以上。
其幼年时期生长非常缓慢,播种后1年生苗,生长矮小,高不过10厘 米,着叶1-2枚,地下根很浅。至第3年以后,生长逐渐加快,4-5年方能开始开花。年周期 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即生长期与休眠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生长发育的物候期 大体为:2月上、中旬一3月中旬芽体萌动;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抽茎、展叶,花蕾迅速增 大;4月中下旬一5月上中旬开花;6-9月或10月进行花芽分化;10月下旬一11月中旬枯叶,进入休眠。 牡丹的芽全部为混合芽。花芽分化,在北京地区始于6月上中旬,结束于9月下旬至lO月中 旬。单瓣品种花芽分化到此为止,而半重瓣、重瓣品种仍继续分化,11月雌雄蕊瓣化先后开始,具 体时间依不同品种及芽的大小而异: 牡丹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的习性。当年秋季播种后,胚根向下伸长发育成根,但不生芽出土,必 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期(约l-10℃,60-90天),才打破上胚轴休眠,而于春季发芽出土长苗。
为了培育牡丹新品种,可以播种经过人工杂交或天然杂交的牡丹种子。牡丹种子 一般于8月上、中旬成熟。成熟后立即采收,并于当月播种,这样第二年春季发芽整齐.若种子 老熟或播种过晚,第二年春季多不发芽,而需到第三年春季才发芽。
为了使牡丹种子第二年春天 发芽整齐,也可在种子成熟采收后进行湿沙催芽。用2份种子、8份湿砂混合,先均匀地装入花盆, 再将花盆埋入地下0.6米处.催芽2个月左右(中间要检查2-3次),待种子生出幼根后于lO月 上、中旬播下,播后浇水并覆草保墒。入冬前再浇1次水,这样到了第二年春季出苗整齐。播种 的实生苗经过2年的培育,移植1次,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这样再培育3-4年即可陆续 开花。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牡丹优良品种的有效方法。目前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洛 阳等地研究部门均已培育出生根的试管幼苗,但尚未投入批量生产。
牡丹可以采用分株、嫁接、扦插和播种等多种方法繁殖。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三种方法。 在一些地方(如湖北郧县)也用压条法繁殖牡丹。
分株繁殖:比较简便易行,但繁殖率较低。 牡丹是丛生状灌木,很适合分株。 分株繁殖: 在黄河流域应在9月下旬一10月上中旬进行。可将4-5年生的大丛牡丹整株挖出,去掉根上附土,放阴凉处晾2-3天,待根稍变软后视其相互连结的情况,找出容易分离之处,用手研开或刀劈 开,株丛大的,每株可分株4-5株,抹丛小的可分2-3株。然后进行栽植。
嫁接繁殖:多以芍药根作砧木,选用大株牡丹根际上萌发的新枝或枝干上1年生的短枝作接穗。用劈接法或嵌接法进行嫁接。嫁接繁殖必须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完成,否则会影响成活率。
扦插繁殖: 在北方运用不多。方法是:选择从大株牡丹根际萌发的短枝(土芽枝)为插条 (穗),长1;厘米左右,用300rPm的D9I睬丁酸水溶液进行速蘸处理后插于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 长度的l/3或l/2,插后立即浇透水。以后每10-15天喷水1次,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并进行遮荫, 到了第二年9月进行分栽。用此法扦插牡丹一船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牡丹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深厚的沙质壤土。如果土壤不好,要加以改良。栽植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切忌栽在易积水的低洼之处。土壤性质以中性最 好,微碱、微酸性土壤亦可。栽前要对根部进行适当修剪,剪去病根和折断的根,再用0。1%的 硫酸铜溶液或5%的石灰水浸泡半小时进行消毒。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再栽。栽植深度以根茎 交接处与土面齐平为好。在黄河流域以9月下旬-10月上、中旬为宜。
黄河以北地区可适当早 栽,长江以南地区可适当晚栽。栽植时期要适当,这样栽后伤口愈合快,容易生根。若栽植过早容 易引起"秋发",次年无花。若栽植过迟,伤口愈合慢,影响成活,即使成活,生长也很瘦弱,需 经一、二年后始可慢慢恢复生机。 牡丹虽然比较耐旱,但在春、秋干旱季节也要进行浇水,但不能积水,夏季雨水多时还应注意排水防涝。 牡丹是喜肥植物,要想使牡丹花大色掐,避免"隔年开花"的现象,合理施肥是重要条件之 一。
牡丹每年至少需施3次肥。第一次为"花前肥",在2月中、下旬,结合浇"解冻水"施入。 第二次在5月上旬施"花后肥",如用饼肥要充分腐熟。如用复合肥(化肥)要施在距主根较远之 处。也可用0.2-0.5%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第三次在入冬前后施肥。 为了使牡丹生长健壮,年年开花,花多色艳,整形修剪也是很重要的。牡丹的整形修剪主要包 括定于、修枝、除芽、疏蕾等项工作。牡丹栽植2-3年后,即可进行定干,决定 植株留枝干多少。对长势弱、发枝数量少的品种,一般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对长势强健、枝干 较多的品种,以留3-5干为宜。对长势特强、生长繁盛的品种,可以修剪成为独干式的"牡丹树"。
牡丹定干工作宜在秋、冬季进行。定干要视桓株生长情况分数年完成,切不可大剪大砍急于求 成。 牡丹的根际有许多不定芽,每年春季大量萌发,与枝干争夺养分,应及时除去。如春季没有 除净的,到秋季再进行一次。一般说,牡丹经过定干、每年进行除芽和剪除冗枝、病虫枝、内向枝、交叉枝、平行技、重叠枝,即可使植株生长均衡,开花繁茂。 牡丹常见的病害有叶(褐)斑病。炭疽病,紫纹羽病,根瘤线虫病。害虫有天牛、介壳虫等。防治牡丹叶部的病害,可在当年开花后每半月在叶部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连续喷7-8次;或7- 10天喷1次400-500倍硫磺胶悬剂,连续喷3-4次。每年入冬时剪除牡丹枯叶,集中烧掉。紫 纹羽病的发病部位在根茎交接处或根部,防治方-法主要是栽植时要进行根部消毒;避免将牡丹栽 在低湿地段;不要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牡丹根瘤线虫病发生在牡丹毛细根附近,形成连珠 状,使牡丹生长呈现萎凋状态,以至枯死,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栽培前要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 或将"灭虫威"埋在牡丹根部周围5-20厘米的土壤里,每株用药7-10克。防治天牛,可用硫 化锌。防治蚜虫、红蜘蛛;可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或用50%的马拉琉磷1000一1500倍液喷 杀。 牡丹除露地栽培外,也可进行盆栽。 盆栽牡丹,要选择适应性强、花型较好的早、中花的品 种,如'洛阳红'、'二乔'、'胡红'、'赵粉'、'似荷莲'、'一品朱衣,、'青龙卧墨池'等品种。植株宜选择用芍药根嫁接、二、三年生、有2-3个枝干的小棵牡丹。
如用分株苗盆栽,初栽时根干 要进行重剪,或乎茬,或只留一、二个短枝。上盆时,花盆可小一些,以后随着植株的增长,再 换较大尺寸的花盆。盆土可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呈微碱或微酸性的培养土。9月中、下旬 上盆,为避免"秋发",可适当带叶栽植。修剪整形,与地栽牡丹相似。日常管理与一般盆花类同。 唯冬季要注意将盆栽牡丹放入"花池"。池内填充锯末,以防寒越冬。在严寒地区,可将牡丹带盆埋入土中,或将植株地上部分用稻草包扎或用多层牛皮纸袋套上,再培土过冬。
牡丹很适宜于促成栽培,通过温度的控制与调节,可使其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开花。要使它 在春节开花,可选4-5年生的优良品种,于春节前35-60天上盆,搬入温室后逐步升高温度, 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此限可开窗通风).晚上控制在10-15℃,并加强叶面喷水、地面洒水, 以增加相对湿度。每隔7-lO天施1次稀簿肥液,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喷叶面作为追 肥,如有花芽不萌动的情况用300-500PPm赤霉素液以毛笔涂抹鳞芽,可促使萌动。这样经过40-45天、最多60天(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即可于春节前夕开花。如开花提前,可将花盆移入低温 (5-15℃)室内暂时贮放。
育种牡丹育种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育耐湿热的品种,使牡丹南移,能在长江流域一带栽培。
二、选育开花较早或开花较晚的品种,以延长群体花期。
三、选育单一花色的新品种,特别是各种新奇花色以及深黄、金黄、橙 红、彩绞、浓绿、紫黑等色品种。
四、选育能抗病虫、抗污染的新品种。
五、选育丰花性,高杆的新品种,作切花材料;
六、选育丰花性、矮生或中生的新品种,供盆栽和园林绿化之用。
育种牡丹育种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育耐湿热的品种,使牡丹南移,能在长江流域一带栽培。
二、选育开花较早或开花较晚的品种,以延长群体花期。
三、选育单一花色的新品种,特别是各种新奇花色以及深黄、金黄、橙 红、彩绞、浓绿、紫黑等色品种。
四、选育能抗病虫、抗污染的新品种。
五.选育丰花性,高杆的新品种,作切花材料。
六、选育丰花性、矮生或中生的新品种,供盆栽和园林绿化之用。 牡丹在园林绿化中,无论孤植、丛植、片植,都很适宜。在较小型的古典园林或居民院 落,可选景点突出的位置,筑以牡丹台进行台植。花台不宜过高,以50-70厘米为宜。在文化休息 公园可以开辟牡丹花坛,收集较多品种,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观赏价值。由于牡丹有喜燥恶湿 的特性,应适当提高花坛的标高,以利排水。花坛面积以1000-3000平方米为宜。
在大型公园或 风景名胜区,可建立牡丹专类园。牡丹盆栽应用更为灵活方便,可以在室内举 办牡丹品种展览,也可在园林中的主要景点摆放,还可成为居民室内或阳台上的饰物。 牡丹还可作切花栽培,经催延花期可以四季开放,如投放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经济效益极高。 牡丹根皮含有丹皮贰、芍药贰、丹皮酚、苯甲酸等成分,可以入药。牡丹花瓣还可蒸酒,牡 丹露酒味正香醇。
❷ 牡丹花的原产地在哪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白苯、百两金,在植物学上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像,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水芍药。
牡丹一般高1.5~2米,在南方栽培的高可达3米。叶片是不规则的两回、偶有三回的羽状复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嫩时带红色。花大形,单花顶生,雄蕊多数。萼片5枚,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栽培,一部分雄蕊演变成花瓣,就成了重瓣花。瓣数较少的,古时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古对称为千叶。花有黄、白、红、紫等色,花径12~25厘米。花后结生蓇葖果,有短毛密布,成熟时开裂,内含数个大形种子,呈不规则圆球形,黑色。花期在4~5月。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现在甘肃、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山中还可见野生的。正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1031)里所说的“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裁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微,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五杂俎》)。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菏泽,在明代就已开始繁盛了。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收益亦大。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常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篡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由之,新品种大量涌现。
从以上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牡丹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即有野生种、半野生种,还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其花丰硕富丽、雍容大方,不仅姿貌绝伦,而且色韵俱佳。
牡丹的种类繁多,全世界芍药属植物约30多种,中国的牡丹品种约有800个以上,牡丹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依据为:株形、分枝、习性、叶形、花色、花期、花型等,根据野生原种不同可分为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根据花部基本构造不同分为单衣类和出阁类;根据花部演进方式和顺序不同分为千层组和搂子组等。
栽培技术
繁殖:可采用播种、分株、嫁接和压条等方法。
(1)播种:种子从9月上旬陆续成熟,采种后应尽快播种,以便在入冬前萌发而长出胚根,牡丹种子的上胚轴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休眠期才能萌芽,而胚根则不需要休眠,因此在秋播的当年只生根而不萌芽出土,翌年春季萌芽出土,秋季再分苗移栽,实生苗要5年以后才能开花,成株慢又易发生变异,因此只在杂交育种上才采用播种法。
(2)分株:牡丹分株可在清明进行,温暖地区还可以推迟。分株时要注意在容易分离处劈开,并且注意新分部分应有较多根系。
(3)嫁接:通常多以牡丹根或芍药根进行根接,牡丹根细而硬不便嫁接,所以多以芍药根作淋。一般多在9月下旬进行,具体操作前先把芍药的肉质根整墩挖出,再把它们逐根剪开,放在室内阴晾两天,使根内水分减少而柔软,然后剪取牡丹的当年生根作接穗,每枝上必须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采用劈接法在室内逐个接在芍药的根砧上,一般不需绑扎,只用和好的胶泥将接口封住,接好后立即拿到平整好的圃地上栽植,栽时需把接口栽人土内,并深人土表8-10厘米,再按行垒垄,将接穗的顶芽全部封住,当年秋季在芍药砧上就能长新根,但牡丹接穗的顶芽并不萌动。翌年清明前将土垄创开,让牡丹萌芽生长,并可长出自己的根系秋后可将其挖出,同时把芍药的根砧剪掉再行栽植,否则芍药的根系会长出芍药株丛与牡丹同而影响牡丹生长。
管理:牡丹的栽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浇水,春季应充分供水以促其生长,满足开花需要;夏季要注意雨后排水,不能积涝;秋季应适当控水,以免徒长而易受冻。其次是施肥,牡丹每年最好施三次肥,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正伸展之时,此时施肥对花朵增大有很好的效果,以迟效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谢后,对以后的生长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影响,也以速效肥为主。第三次在秋冬,对增强春季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以迟效性肥为主。除此以外,应注意中耕除草,整形修剪和摘芽的工作,对观赏用植株留枝可少些,做到去掉基部萌发枝以便短时间内形成美观的株形。花芽分化在7月下旬开始,应在此之前进行修剪。牡丹虽喜光,但在夏季烈日曝晒下,叶片常退色,甚至枯焦而停止生长,故在栽培上应适当遮荫。
牡丹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紫纹羽病,防治方法应采取综合防治法,发病期用常见的杀菌类药剂防治。
虫害有:根线虫、天牛和介壳虫等。
用途
牡丹花形大艳美,色香俱全,观赏价值高,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中广为栽培,同时也广为盆栽观赏。
牡丹根部的皮叫“丹皮”,含丹皮甙、芍药甙丹皮酸等成份,有清热凉血、活血、调经、行瘀等作用。久服能轻身益寿,可治高血压、散瘀血等多种疾病,全花可调经活血,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和行经腹痛。花瓣和花粉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酶、微量元素。可作为保健食品和饮料、化妆品等。
❸ 牡丹12月能栽活吗
1.建议在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上旬(白露)之间进行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萌发率。
2.牡丹专上盆时属间要取决于春节时间的早晚,同时又要视所在催花城市当年此阶段的平均气温,即使在同一地方,不同品种开花所需时间亦有长短。其原因是不同牡丹品种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不同。上盆过早,积温提前达到,牡丹春节前提前绽放;上盆过晚,春节不能应时开花,都会影响销售与观赏。
3.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凉怕冻,宜暖怕热,宜光怕阴,宜干怕湿。因此,种植牡丹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高度为 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若土壤粘重,应换用培养土。培养土以6份国土、3份腐叶土、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
4.牡丹的种植与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种后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浇粪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后扒开壅土,以利生长。
❹ 春天种牡丹,真的会一辈子不开花吗
牡丹向以地栽为主,栽植最佳时机在9月中旬秋分时节。此时牡丹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活跃,栽后根系即可复壮重发,为翌春植株迅速发育供应充足养分,以便展叶开花。若迟至春天栽植根系损伤,上下失调,也会影响到下年开花。正如农谚所说,“春天栽牡丹,到老不开花”。
牡丹是肉质根,所以它及喜水,有怕水,喜水就是水分一定要足,怕水就是不能水涝。
所以土壤的排水性一定要好。生长期也一定要多浇水,牡丹为什么不能春季栽植,原因是,牡丹经过一年的生长,到9-10月份的时候它的肉质根储存了大量养分,这时移栽损失的养分最少,成活率越高,也能保证开花的养分。
春季栽植这时牡丹的养分为了开花已经将好多养分输送到花芽上,这时移栽,牡丹的根系受到破坏
拓展资料:
牡丹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❺ 牡丹花可以插枝繁殖吗
牡丹花可以插枝繁殖,扦抄插是无性繁殖的一种,扦插牡丹最好是在十月份的上旬进行。我们在使用扦插的方法来进行牡丹的繁殖的时候;
要选择一株健康茂盛的牡丹植株,剪下一根枝条,然后将枝条栽培到沙土中,埋入土中的部分应稍微小于整个植株的二分之一,种植好之后应立即浇水,然后覆盖上一层薄膜;
并且要做好荫蔽的工作。每八天要喷洒一次水,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要停止喷水了,也不用再进行荫蔽的工作了,到第二年秋季才可以进行移植。
(5)临夏牡丹苗扩展阅读:
进行扦插的枝条应选择当年长出的土生的芽枝,牡丹的根属于肉质根,比较适合生长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不能过度浇水,过于湿润的环境会使牡丹的肉根发生溃烂。
所以要选择疏松的排水良好的沙质泥土,并且要将枝条种植在阳光比较好、通风条件也比较好的环境里。扦插的枝条种植到泥土之后一定要立刻浇水,并且要将水浇透了,这样有利于枝条的生根。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
❻ 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风仙花为例,了解草本植物完整的生命过程:首先在适宜萌发的环境条件中播种,种子萌发,长出根和芽,继而长出茎和叶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幼苗会向高生长,可能出现分枝,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会增大;再经过一段时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出现花蕾,然后开花,花凋谢后结果,产生新的种子。此过程即为个体发育过程。
一般草本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生活周期)如下:
一、二年生:
种子萌发一幼苗生长一开花一结实(死亡一两年的和休眠多年生→萌发的)
整个过程是通过构成植物体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实现的,因此植物发育包括生长和分化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常称此过程为生长发育过程,这里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多用来指营养生长,指种子萌发及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出现和生长;“发育”则是强调植物体的质变,常常是指生殖生长,指成花、开花、结实的过程。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光、土壤等条件下,发育成熟的植物种子都会萌发,胚根向下、胚轴向上生长,最后在土壤中形成根系( root system),地面长出茎和叶。根是重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影响地上生长状况。一般草本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地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决定于该物种根系的类型、繁殖方法和根系环境条件。大多数草本植物的根系仅有伸长生长而没有增粗生长,根在土壤中的生长还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因此栽培管理中肥水的供给情况造成根际环境不同,也会影响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幼苗生长阶段,地上最明显的形态变化是茎伸长和增粗或是产生分枝,但草本植物的茎不发生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极低。营养生长的另一特征是叶片数量增多,叶面积增大。无论是整株植物还是各部分器官,生长都经历着慢一快一慢的变化历程,这种周期性的规律称为生长大周期,又称生长的“S”曲线。这是植物生长的固有规律,但有的花卉表现明显,而有的花卉不太明显。如郁金香栽种后,开始萌动,最初生长比较缓慢,接着明显加快,最后又减慢,开花后地上部分生长极不明显。而金盏菊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一直较快,花后还有一个高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发育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也就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才发生生殖生长,一二年生的植物生殖生长后会死亡;多年生植物会再一次的生长发育。
❼ 牡丹花什么季节开
牡丹一般农历4月—5月、阳历5月到6月开,而甘肃牡丹要推迟1个月,一般农历5月到6月开版。
唐代刘禹锡有诗权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拓展资料: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参考资料:网络-牡丹花
❽ 牡丹几年的树苗能开花
牡丹苗一般需要3到5年的主枝才会发花芽 。
牡丹花株型
1、直立型:直立型牡丹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疏散型牡丹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低矮展开,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开张型牡丹枝条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拓展资料
牡丹在我国的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我国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彭州、北京、临夏、铜陵县等。
❾ 黑龙江省种植牡丹花冬季用挪入室内吗
黑龙江省种植牡丹花冬季需要挪入室内防寒的,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
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地理分布:
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彭州、北京、临夏、铜陵县等。
栽培技术: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修剪:栽植当年,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催花: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c,日均15c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观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 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3--8c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❿ 北方能种植牡丹花么
可以。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10)临夏牡丹苗扩展阅读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