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玫瑰
㈠ 宝宝得了婴儿玫瑰疹怎么办
小宝才八个月大,长得健康可爱,有一天来到门诊,‘陈医师,小宝身上长满了红色的皮肤疹,真吓人,到底要不要紧呢?’妈妈开口就问。陈医师仔细地检查,发现身体、脸、四肢、长出很多小颗粒状的红疹,其余身体状况和精神活力都相当正常。再仔细追问,原来小宝已经高烧四天,昨天刚退烧今天身体就冒出大量的疹子,吓得父母一大吓。接着陈医师解释说:‘’不用再担心了,只是玫瑰疹,疹子长出来就不会再发烧了,疹子不太会痒,不用擦药,过两三天自然会退掉。’玫瑰疹在婴儿期相当常见,是个低传染性的疾病。最近研究发现是由第六型疱疹病毒引起。好发在六个月到三岁,特别是六到十八个月的幼儿。典型的症状是幼儿突然间发高烧,其至高达39到41度,偶而有轻征感冒症状外,并无典型的表现。 身体检除了喉咙可能有发炎外,其他一切正常,虽然高烧不退,但是幼儿的精神活力大致还正常。所以在高烧的期间,找不到病因来解释病情。高烧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在发烧退去后或有时在即将退掉前,身体开始出现小颗粒状的红疹,很快扩散到脸部、四肢。这时病情已经稳定,再过二到三天疹子自然会退掉。有几点要注意的是,幼儿发烧找不到病因时要仔细观察变化,如果精神活力变差,应赶快找医师检查有无严重感染,如尿道炎,脑膜炎。玫瑰疹在发疹前的高烧有时会诱发热性痉挛,有时前囟门会鼓起,两者都有可能使医师怀疑是脑膜炎,但不同的是膜膜炎的精神活力会很差,而玫瑰疹的精神活力尚佳。看完本文后,再遇到幼儿发烧,长疹子而且符合上述的病程,即很容易诊断婴儿玫瑰疹。也不用再为玫瑰疹的疹子担心了。
㈡ 婴儿玫瑰疹如何护理
玫瑰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感染的疾病,并且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玫瑰疹有着极其明显的特征:高烧过后出疹子。宝宝发生玫瑰疹妈妈们无需过分担心,我教你几招家庭护理方法让你从容应对宝宝玫瑰疹。
宝宝出玫瑰疹的.症状
宝宝玫瑰疹多见于6到18个月的婴儿身上,发病初期通常是突然高烧,体温莫名地会快速上升,常徘徊在39度以上。发热三至五天后体温骤降,退热后孩子全身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先从胸腹部开始,很快波及全身,在医学上称“退热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有表现。
宝宝玫瑰疹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高烧期和发病期。高烧期间疹子还没有出现,发烧会高达39度以上,宝宝除了发烧以外其他状态良好。有时出现高热惊厥,但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烧后疹子冒就代表玫瑰疹进入了发病期。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天左右。
家庭护理从容应对
一、高热降温最好使用物理方法。
宝宝玫瑰疹初发阶段,宝宝体温如果超过38.5度的话,最好为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候可以服用少量退烧药,比如说宝宝有高热惊厥的时候。物理降温比较好的办法有冷敷以及泡温水浴。冷敷法就是在冷水中浸湿毛巾,拧成半干放在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几块毛巾交替使用。温水浴法就是采用低于体温2℃的水进行洗浴
二、急疹患儿多喝水,半流流质最适合。
如果宝宝食欲不佳不要过分勉强。给宝宝多喝些温开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从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给宝宝吃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乳、果汁、肉汤、粥、汤面、馄饨等;绿豆扁豆粥有解毒的功效,患有玫瑰疹的宝宝可以多喝。准备绿豆50g、扁豆30g、大米30g、冰糖少量。将扁豆洗净,绿豆和大米用水浸泡2小时备用。将绿豆、白扁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焖煮30分钟。放入大米,用中火进行焖煮,煮至米粒开花,汤浓粥稠时,调入冰糖即成可。
三、急病切勿乱就医,胡乱用药要不得。
急时可以缓就医,在家卧床最适宜。当宝宝出现幼儿急疹症状时,父母不要着急带宝宝去医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宝宝出现幼儿急疹症状后应多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同时注意隔离。
四、室温过高不利疹,室内通风温度适。
出汗换衣要及时,注意卫生少出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室温不要太高。同时,宝宝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以保证皮肤能够有效地出汗和散热。宝宝出汗后要及时调换衣褥的薄厚,避免身体受凉
㈢ 婴儿玫瑰疹的介绍
婴儿玫瑰疹又称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急性良性玫瑰样发疹,其特征为热退疹出。通常多见于颈项、躯干上部,面及四肢。一般不发生在鼻颊、膝下及掌蹠,全身症状轻。患儿一般状态尚好。除高热、食欲欠佳外,少数患儿发热期可有倦怠、恶心、颈淋巴结肿大及惊厥。2岁以内幼儿、突然高热无皮疹,然而热退时皮疹出现,可以诊断本病。...幼儿急疹可能与病毒相关,有人认为由柯萨奇病毒b5引起。但缺少确切证据。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冬季多见。潜伏期为10~15天。无前期症状而突然高热,体温高达39~40℃。经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散在分布,少数皮疹融合成斑片。经过24小时皮疹出齐,再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
㈣ 高烧难退:让人揪心的婴儿玫瑰疹
小家伙夜里高烧,浑身滚烫,严重时浑身颤抖甚至抽搐,退烧药难以降温,着实吓坏了。
去医院,医生诊断为感冒,我却深表怀疑。
回家查阅资料,可能是婴儿玫瑰疹,算是定了定神,却碰巧看到微信里朋友分享的川崎病经历,又惴惴不安。婴儿玫瑰疹、川崎病等很多疾病初期表现都是高烧,极度担心。
直到第四天晚上热退疹出,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小儿健康还好,要是生病了,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或者不确定病因。
第一晚,小家伙睡前在床上玩了半天扔兔子的游戏,很开心。和平时一样,9点多入睡。开始两小时无异,后面隔一会醒一次,感觉有点发热。我也没太在意,照常睡下了。
半夜,小家伙哼唧着爬到我身上,天哪,浑身滚烫,更要命的是,我感觉他在 颤抖 。
赶紧叫来他爸,拿温度计一测,40.1度,超高烧。之前感冒发烧的最高纪录仅38.6度。
赶紧给孩子吃了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一个多小时后,烧退下去了。宝贝睡得很好,早上醒来,一切无恙。体温也才37度多一点,以为睡了一觉全好了。
第二天上午,我还在琢磨引发高烧的原因。拿出育儿工具书翻了翻,主要关注发热、感冒等篇章,但小家伙的表现不像感冒。于是想起孩子 出牙也可能引起发热 ,不过一般是低烧。
哄娃张嘴仔细看了看,居然有6颗大牙同时萌出,以前只知道4颗,其中有一颗牙周有点红肿,但也不至于引发高烧啊。管他呢,不发烧了就好,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小家伙照常饮食、玩耍。由于午觉睡得短,下午4点多就耐着我,以为他是要睡觉,抱着眯了一会,醒后状态就有点不对了,一测温度,又到了39.5度。赶紧给他爸打电话,鉴于头天晚上高烧来势汹汹,商量着决定去医院看看,怕当晚烧得更厉害。
于是,5点多吃完泰诺林,便奔往北医三院。去了挂号、验血、等待,轮上我们时已经9点多了。
医生看了血检单,除了 单核细胞百分数高 外,其他指标无碍。医生问了大致情况,查体仅发现 咽充血 ,便确诊为感冒。可是我觉得孩子没有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与之前的两次感冒完全不一样,而且 烧得也特奇怪:突然就烧起来,上午又退了,傍晚再次骤然高烧。
我跟医生说了自己的疑虑,疑惑孩子距上次感冒才好10多天,又感冒了?医生说是交叉感染。得知家里备有退烧药(泰诺林、布洛芬)、小儿豉翘(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仅开了蒲地蓝(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就打发我们走了。
回来的路上,小家伙又烧得特别厉害,并 开始抽搐 ,隔一会抽一次,吓得我手足无措,赶紧给吃了泰诺林。回到家都11点多了,吃了一瓶蒲地蓝,便安排孩子睡下。
我依然心存疑虑,又把书拿出来翻,看到了 婴儿玫瑰疹 ,相似的还查阅了 川崎病、麻疹、风疹 。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觉得儿子患婴儿玫瑰疹(又叫小儿急疹、烧疹)的可能性更大,也算定了定神,届时已经1点了,躺下后依然睡不着,失眠了2小时。
6点时儿子又高烧,再次吃了泰诺林睡下。而我却睡不着了,这一晚睡了3小时。
第三天,孩子醒来后精神状态很好,一切如常,只是食欲不太好,但也吃了两碗饭。 因为怀疑是婴儿玫瑰疹,就没再给孩子吃药了 ,本来也不太担心了的,可恰好那天在微信里看到朋友分享了别人的川崎病经历,讲述了孩子住院后天天输液、检查的治疗过程,又开始焦虑。川崎病的早期症状也是高热。我把文章分享给他爸看了,数好日子,要是5天了还不退烧,准备直奔儿研所。
白天,小家伙体温都在38度以下,可到了下午5点时,温度骤升至39度多,赶紧吃了泰诺林。晚上9点睡觉前,又吃了一次。原以为吃了退烧药就跟前两晚一样,过一个小时就能退烧,睡个好觉,却事与愿违。
烧几乎没退,温度维持在39度以上,娃一会就醒,身体滚烫。11点半给交替吃了布洛芬,依然没起太大效果。晚上3点多,体温升至40.5度,开始浑身颤抖。我跟他爸都吓得不轻。赶紧又吃了泰诺林,几乎除去所有覆盖物,用温水擦拭,贴退烧贴,能想的办法基本都试了,效果依然不明显。决定第二天赶紧去医院。
后面大家都昏昏沉沉睡去了,早上醒来,娃又跟正常时一样,温度也只有37度多,好像昨晚发高烧的那个娃不是他一样。尽管如此,我们吃完早饭,还是去了医院,怕晚上又高烧难退。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附近的儿童医院,挂了专家号。医生听了我的详细陈述,看上次的血检单,指出 单核细胞百分数高提示病毒感染 。查体发现咽红肿,怀疑是甲流。做了咽拭子,结果甲流、乙流都不是。对于我的猜测,医生指出应该不是川崎病,如果是,到了第四天其他症状已经开始显露,而婴儿玫瑰疹也应该出疹子了。
总之,综合上一位医生的诊断,只能断定是病毒感染。问了家里备药,开了羚羊角口服液。让吃羚羊角和蒲地蓝,如果当晚还是难退烧,隔天再去医院。
路上我还心里暗自祈祷,希望昨晚是最后、最激烈的反应,今天退热后出完疹就好了。
回到家,给孩子吃了蒲地蓝和豉翘,因为羚羊角主要是凉血作用,当时并不高烧,准备晚上再用。
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体温,还老掀起他的衣服看有没有出疹。到了下午5点多,依然没发烧,背上隐隐出现了一些红点点,我简直欣喜若狂。叫他爸来看,由于并不明显,他显然没我激动,还持怀疑态度。好在6点多时,小家伙身上就出现了很多红红的点状皮疹,微微凸出于皮肤表面,摸上去很粗糙。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第5天,大面积的疹子出现,主要在躯干部,第6天,大腿、上臂、脖子和耳后有少量。到了第7天,疹子便渐渐消退了。期间,孩子没有任何异常。
婴儿玫瑰疹是一种 常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到1岁) 婴幼儿的病毒性感染疾病,所以血检单上可反应为病毒感染;又因为高烧,并可能引发咽红肿,或轻微腹泻、轻微咳嗽、流鼻涕等常见感冒症状,所以易被诊断为感冒。 如果初期医生诊断为感冒,要警惕给孩子服用或注射抗生素。
婴儿玫瑰疹多发在冬春季, 特点是“热退疹出” ,初期表现是突发高烧,可达39-41度,烧了3-5天后(多在第4天,有的是第5天),热退,并在躯干部出现红色点状皮疹。皮疹一般1-3天后消退,不留痕迹。主要治疗就是退烧(物理、药物),多喝水,提供易消化的食物。
简要来讲,我儿子这次的主要表现是:白天状态良好,上午体温基本正常,傍晚时分突发高烧,夜间最为严重。前两晚吃退烧药后可降温,安心睡觉,第三晚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都难以把热度降下来。除了高烧外没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只是食欲稍微差点,但饮食没有太大影响。
婴儿玫瑰疹多发于1岁前,很多婴儿第一次发烧就是因为这个。如果我们第一次发烧就是婴儿玫瑰疹,我想我会淡定很多,至少只有第一层担心(看到孩子高热时颤抖、抽搐时的焦虑),医生说是感冒就是感冒,好好退烧,烧完三五天疹子出来就好了,而不会有第二次的恐惧:怀疑不是感冒,而是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这次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小儿健康还好,要是生病了,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或者不确定病因。
老公同事家的孩子,肚子疼,去医院各种检查、化验,依然找不到病因。让人难过的是,最近那个孩子又肚子疼而住院了。孩子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多大的煎熬。
如果在此之前,我知道周围有孩子患过婴儿玫瑰疹,了解相关表现,也不会这么焦虑。如果朋友们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再面对婴儿玫瑰疹,我相信也会淡定很多。
再啰嗦一句,当2岁以内婴幼儿有不明原因高热时,可能是婴儿玫瑰疹所致。玫瑰疹没有那么可怕,3~5天后自然烧退疹出,注意退热即可,千万别像我一样想得太多。
㈤ 初期均疑似感冒:婴儿玫瑰疹、川崎病、风疹、麻疹的表现和区别
前两天,儿子患了婴儿玫瑰疹(幼儿急诊、烧疹),最高温度达到了40.5度,出现颤抖、抽搐等状,吓坏了。医生诊断为感冒,我自己怀疑是婴儿玫瑰疹。恰巧,那两天看到朋友在微信上分享的别人患川崎病的经历,又担心儿子患了川崎病。
婴儿玫瑰疹、川崎病、风疹、麻疹这几种疾病初期表现(尤其是前3天)比较相似,易被误诊为感冒。
现把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希望对需要的人有点帮助。
婴儿玫瑰疹又叫小儿急疹、烧疹,是一种常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到1岁)婴幼儿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引起婴儿玫瑰疹的病毒隐藏在成人的喉咙级唾液腺里,通过唾液传染给婴幼儿,潜伏期9-10天。当2岁以内婴幼儿有不明原因高热时,可能就是婴儿玫瑰疹。
症状: 婴儿玫瑰疹多发在冬春季, 特点是“热退疹出” ,初期表现是突发高烧,可达39-41度,烧了3-5天后(多在第4天,有的是第5天),热退,并在躯干部出现红色点状皮疹。皮疹1-3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治疗: 主要治疗是退烧(物理、药物退烧),注意多喝水,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初期就怀疑是婴儿玫瑰疹,可以不用吃药(退烧药除外),不用做特殊护理,此症不会引起并发症。
出疹前极易被误诊: 婴儿玫瑰疹在血检单上可反应为病毒感染,因为高烧,并可能引发咽红肿,或轻微腹泻、轻微咳嗽、流鼻涕、食欲减退(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常见感冒症状,所以易被诊断为感冒。如果被诊断为感冒,要警惕给孩子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先观察观察,不用急着服药(或打针)。
预防: 婴儿玫瑰疹传染性不强,预防措施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一样。患病期间尽量隔离,减少户外活动。
( 我儿子这次患婴儿玫瑰疹的主要表现是:白天状态良好,上午体温基本正常,傍晚时分突发高烧,夜间最为严重。前两晚吃退烧药后可降温,安心睡觉,第三晚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都难以把热度降下来,最高温度达到了40.5度,孩子浑身颤抖甚至抽搐,状态很吓人。除了高烧外没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只是食欲稍差,但饮食没有太大影响。第4天自然退烧,小家伙身上出现很多红红的点状皮疹,微微凸出于皮肤表面,摸上去有点粗糙,主要在躯干部,大腿、上肢、脖子和耳后有少量。到了第7天,疹子便渐渐消退了。期间,孩子没有任何异常。 )
川崎病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常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身上的急性、发烧性、出疹性疾病。由于此病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出来,因此被称为川崎病。首发症状是发烧,之后伴有疹子,所以常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主要症状: 高热,并持续5天以上(一般为1-2周),体温多在38-40度。普通感冒发烧一般三五天会自动退烧,且发病初期精神状态好;川崎病患儿初期便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多数在发病之初就比较严重。
高热出现数天后(多为4天及以上),患儿掌心和脚心红肿(如冻疮一样硬肿),并出现红斑,后身体躯干部出现红斑并蔓延至面部、四肢,但没有水疱或结痂;双侧白眼球、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咽部黏膜充血,嘴唇发红并干裂,呈现草莓样舌。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 目前,川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因不明,发病12天是治疗川崎病的黄金时间,可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影响: 可致冠状动脉病变等心血管并发症等。川崎病导致的心脏并发症并不多见。
症状: 主要特征是 轻微发热 ,温度不高,多37.8-38.9度。 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颈后区和枕骨下方。 皮疹 ,往往从面部开始发作,从针尖大到不规则的红色斑块不等,突出于皮肤表面。2-3天之内,皮疹会蔓延到颈部、胸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而脸上的皮疹开始消失。
传染性: 潜伏期14-21天,疾病的传染期在发疹前几天就开始,发疹后5-7天结束。孩子患此症后注意隔离。不要让患风疹的孩子接触孕妇。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
治疗: 多喝水,注意降温。
影响: 除了引起发热不适以及少见的关节疼痛外,不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预防: 接种疫苗。但是,如果孩子的母亲正在怀孕期(怀了弟弟或妹妹),那孩子不能接种此疫苗,或者接种后不能与母亲接触。
传播: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几乎任何一个没有建立免疫的人在吸入这些飞沫后都可能感染。
传染性: 潜伏期8-12天,在孩子接触了病毒而皮疹还没有暴发前就已具有传染性,直到发热和皮疹完全消失。如果患此症,注意隔离。
症状: 生病的1-3天内,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咳嗽、流鼻涕、红眼病会越来越严重,还可能出现严重高热,达到39.9-40.5度。发热将会在皮疹首次出现后持续2-3天。2-4天后,出现皮疹,最初从面部和颈部开始,并沿着患者的躯干、手臂和腿部蔓延。刚开始,皮疹是亮红色,接下来融合成一个大大病灶。红疹将会持续5-8天。随着红疹褪色,身上也有可能出现脱皮现象。
治疗: 如果确定为麻疹,可用单剂量的维生素a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因感染而死亡的概率。注意补充液体,高烧时降温。伴随麻疹而来的结膜炎会让孩子看明亮灯光和阳光时出现眼睛特痛,可以在最初几天里把孩子房间的灯光调暗一点。
并发症: 可导致细菌感染、肺炎、中耳炎或脑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 接种疫苗。
因为麻疹和风疹可接种疫苗预防,所以发病率应该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