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闪牡丹
1. 黄头牡丹鹦鹉和相思鸟能生小鸟吗我刚把他们带回家为什么都不会叫
建议你把它们分开饲养。
首先牡丹鹦鹉打架很凶的,当心相思鸟葬生在它的利嘴之下。
再者二者的食物不同,牡丹鹦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而相思鸟会吃动物性食物。
他们两个是无法繁殖后代的。牡丹鹦鹉中的头类和面类尚存在生殖隔离,更别说属于不同目(牡丹鹦鹉属于鹦形目,相思鸟属于雀形目)的相思鸟了。
另外它们不叫是因为还没有适应环境,牡丹鹦鹉是种吵闹的鸟类,叫声十分有穿透力,而相思鸟的鸣声较婉转,是种不错的鸣鸟。
2. 什么是闪光牡丹鹦鹉
闪光鹦鹉(Opaline),属于面类鹦鹉。1997年起源于美国,第一只闪光牡丹鹦鹉是由一对带黄化基因的绿桃公配绿桃母 孵化变异而来,之后在美国的鹦鹉专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研究下,最终能够稳定遗传下来,成为一个独立品种。
闪光鹦鹉,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面类的面具颜色扩展到脑后,达到整个头部是同一个颜色,还有尾巴的尾羽是一个颜色(面类鹦鹉的尾羽有几种颜色),而且闪光鹦鹉的尾羽跟头部的颜色是一致的。
闪光鹦鹉有3种大体的颜色。面类有红面、金面、白面,所以闪光鹦鹉就有红头、金头、白头;细致再提一下白头,由于白面类的鹦鹉,有分金顶和银顶,所以白头也有两种:一种偏黄,一种偏白。而且跟面类一样,越成熟,颜色就会越鲜艳。(比较纯的白头,在一岁半以后会整个头是雪白的。)
(2)黄头闪牡丹扩展阅读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中国目前最常见的品种,多为费氏牡丹、桃脸牡丹、面罩牡丹三种,分为两大类产生的品系来培育划分,统筹分为“头类”和“面类”。即费氏牡丹、面罩牡丹划分为“头类牡丹”;桃脸牡丹划分为“面类牡丹”。
在国内尤其是台湾地区,饲养者一般习惯性把牡丹鹦鹉分为牡丹、小鹦两种类型,或直接以“头类”或“面类”来区分。
这两种类型的明显差异在于,头类牡丹是由“费氏”和“面罩”品种演化及变异而来,比如由“费氏”原种产生的彩虹、花翅、普兰灰头、白玉、黄金丝、绿金丝、碧云天。
“面罩”原种产生的普兰黑头、墨水蓝黑头、紫蓝黑头、天空蓝黑头、墨黑头。(面罩类除绿黑头与墨金玢,其余的,嘴壳在幼年时是浅黄色,至成年后会过渡成淡粉色,)
3. 黄头牡丹鹦鹉多少钱一只谁知道啊拜托赐教一下啊!就是那种羽毛黄黄的,,头顶是红色的那种。谢谢
地方不同价格也不同!大同这边160一对
4. 牡丹鹦鹉多大繁殖
牡丹鹦鹉八个月可以繁殖,主要繁殖季在2-3月及4-10月。仅雌鸟孵卵,窝卵数约4-6枚;笼养鸟十分活泼好动,是很健壮的鸟儿,喜爱鸣叫,有时很吵杂,爱啃咬,玩具及新鲜树枝可酌量提供;
繁殖难度低,适合刚入门者做繁殖尝试,群养繁殖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筑巢所需之稻草、树枝、树叶等供它们使用,约在交配后10天会生下第一枚卵,每隔一天下一枚卵;
一窝约产4-6枚卵,在6-7天后即可检查卵有无受精,孵化期约21-23天,30-35天后幼鸟羽毛长成,亲鸟有时可能因矿物质缺乏而拔幼鸟的羽毛,在雏鸟孵出后的期间宜提供营养且丰富的食物。
(4)黄头闪牡丹扩展阅读:
大部份牡丹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且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该属物种体形较壮,羽色非常美丽,以绿色、红色居多,这类鹦鹉是鹦鹉中体形最小的一种,甚至比虎皮鹦鹉的体形更小,却习惯归类于中型鹦鹉。
只有一部份的情侣鹦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显得差异),包括黑领牡丹鹦鹉、灰头牡丹鹦鹉及黑领牡丹鹦鹉。其余品种都不能够从外表分辨性别。
5. 黄色鹦鹉叫什么名字
黄色来鹦鹉源叫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 牡丹鹦鹉在我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牡丹鹦鹉、红牡丹鹦鹉和黄头牡丹鹦鹉。
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为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鸟喙和眼睛之间、脸颊、喉咙为橘红色;头顶和头部後方为橄榄绿色;胸部上方和颈部为橙黄色;身体两侧、腹部、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尾部上方为蓝色;翅膀内侧覆羽蓝绿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宽的白眼圈,鸟喙红色,虹膜棕色。幼鸟体色较暗,鸟喙带有黑色。
6. 牡丹鹦鹉的特征是什么
牡丹鹦鹉属的鸟类体长13-17厘米,体重40-6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身型矮胖且有一条短尾,喙部相对较大,大部份牡丹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且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该属物种体形较壮,羽色非常美丽,以绿色、红色居多,这类鹦鹉是鹦鹉中体形最小的一种,甚至比虎皮鹦鹉的体形更小,却习惯归类于中型鹦鹉。
只有一部份的情侣鹦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显得差异),包括黑领牡丹鹦鹉、灰头牡丹鹦鹉及黑领牡丹鹦鹉。其余品种都不能够从外表分辨性别。
(6)黄头闪牡丹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1、黑领牡丹鹦鹉
主要栖息于常绿林地、森林低地、高达1800米的山区森林。在繁殖季会组成至多20只左右的群体,大部分被人看见都是黑领牡丹鹦鹉在飞行的时候,因为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因此非常显而易见。
平时在树林间活动的时候,这些害羞的鸟通常隐藏在森林树冠的高处,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相当难以被察觉;平时偏好在树顶遮棚区活动,鲜少到地面上活动,个性十分小心谨慎无法接近。
2、灰头牡丹鹦鹉
灰头牡丹鹦鹉在繁殖季会组成5-20只左右的群体,偶尔会高达80只;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鸣叫,相当显而易见;它们一天中的大部份时间都花在地面上觅食,非常谨慎小心且难以接近。
平时大多和雀科鸟类一起集结活动,如果受到惊扰或是有掠食者逼近,会发出尖声的鸣叫然后赶快飞离;平时偏好栖息于树木最高的枝干上,有时候甚至会栖息于电线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