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柿蒂然
A. 丁香柿蒂散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方之丁香柿蒂散
- 3.1 处方
- 3.2 功能主治
- 3.3 方解
- 3.4 运用
- 3.5 现代适应证
- 3.5.1 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
- 3.6 丁香柿蒂散的药理作用
- 3.6.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 3.6.2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 3.6.3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6.4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 3.6.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4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丁香柿蒂散
- 4.1 处方
- 4.2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 4.3 功能主治
- 4.4 摘录
- 5 《仔弊稿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之丁香柿蒂散
- 6 《类证治裁》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散
- 7 《伤寒全生集》卷三之丁香柿蒂散
- 7.1 处方
- 7.2 制法
- 7.3 功能主治
- 7.4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 7.5 摘录
- 8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之丁香柿蒂散
- 8.1 丁香柿蒂散的别名
- 8.2 处方
- 8.3 制法
- 8.4 功能主治
- 8.5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 8.6 摘录
- 9 《世医得效方》卷四之丁香柿蒂散
- 9.1 方名
- 9.2 丁香柿蒂散的别名
- 9.3 组成
- 9.4 主治
- 9.5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 9.6 制备方法
- 9.7 附注
- 10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丁香柿蒂散
1 拼音
dīng xiāng shì dì sǎn
2 概述
丁香柿蒂散同名方剂约有七首,其组成为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主治虚寒呃逆。
3 《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方之丁香柿蒂散
该方剂中丁香对膈神经的麻醉作用,以及柿蒂等对膈肌运动的抑制作用,加上人参强大的神经调节作用,可对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还具有一定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因此对胃炎、胃溃疡等肠道感染性疾病也可以试用。[1]
3.1 处方
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2]
3.2 功能主治
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主治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2]
3.3 方解
本方所治呃逆是由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根据虚者补之、寒者温之、逆者降之的治疗原则,治当温中益气,降逆止呃。方中丁香辛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呃,是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柿蒂苦平,降逆止呃,专治呃逆,两药相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共为君药。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与丁香、柿蒂合用,增强温胃降逆之功;因其胃虚,更配人参甘温益气补其虚,皆为臣药。4药合用,共奏温中益气念孝、降逆止呃之功,使胃虚寒散,胃虚复,气逆平,则呃逆胸痞自除。[2]
3.4 运用
[2]
1.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胃热呃逆者不宜使用。
2.若兼气滞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3.5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可加减使用。
3.5.1 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神经性呃逆是由于受精神打击或过度紧张或情绪障碍或饮食 *** ,或冷空气或其他不良因素 *** 致使神经调节障碍导致膈肌痉挛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受到某些不良 *** 后长时间或反复打嗝,有时呈连续性打卜卖嗝,一般无其他消化道症状。
3.6 丁香柿蒂散的药理作用
[4]
3.6.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君药丁香水提取物能使胃液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力升高,从而促进消化功能,但是,丁香挥发油和丁香酚可显著使胃黏液分泌增加,而不增加胃液酸度,从而保护胃黏膜损伤;丁香水煎剂能抑制肠管收缩,并能对抗烟堿、毒扁豆堿、乙酰胆堿、组胺、利血平、氯化钡等对肠管的兴奋作用。柿蒂能抑制膈肌收缩,是治疗呃逆的专用药,对胃平滑肌呈双相作用,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人参所含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是止吐之圣药。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PG;6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3.6.2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丁香所含丁香酚可选择性麻醉神经纤维,能可逆性抑制大鼠迷走神经A、B、C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丁香酚呈浓度依赖性地可逆抑制低频 *** 大鼠膈神经引起的复合动作电位和提高兴奋阈值;而高频 *** 则可增强这种抑制,因此丁香酚对膈肌痉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是丁香专治呃逆之机理。柿蒂也有镇静作用,增强和延长睡眠时间,拮抗吗啡的兴奋作用。臣药人参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同时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甲状腺功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进多种神经、内分泌功能,而这种药理活性依机体机能状态不同而呈双相调节作用,是“适应原”作用的典型代表药;同时人参又能促进脑内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和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还能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脑供血、供氧,改善脑代谢,促进大脑更合理地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的形成。生姜有中枢性镇痛、镇静、解热、抗惊厥作用,并能兴奋呼吸、血管运动中枢。
该方剂一是直接抑制膈神经,抑制膈肌痉挛;二是通过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兴奋功能进行调节,特别是人参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使体内皮质激素增加,除抗炎、解热等作用外,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协调全身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使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恢复平衡,这可能是该方剂治疗神经性呃逆和膈肌痉挛的又一重要机理。
3.6.3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丁香水提取物可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Ⅶ因子时间,能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丁香酚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乙酰丁香酚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和全血聚集,并抑制ATP释放,抑制血小板内TXB2的合成,从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柿蒂提取液能对抗氯仿、乌头堿、氯化钡及哇巴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臣药人参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细胞内Ca2+增多;对心脏能增强其收缩力,增大其搏出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和保护心肌;其所含人参皂苷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人参二醇皂苷则使全血黏度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参总皂苷对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1可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使药生姜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升高血压,兴奋心脏。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剂,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使血压产生一过性下降、明显升高和持续性下降三相性作用;生姜还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合成,减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
总之,该方剂能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3.6.4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君药丁香所含丁香酚可通过竞争性地对抗Cu2+催化反应,抑制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脂质免受氧化;丁香酚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抑制超氧化物阴离子的生成,同时还能抑制白细胞游走和趋化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等各不同阶段都可产生抑制作用。臣药人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所含多种成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如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其中麦芽醇能捕捉自由基,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巯基的外露,稳定膜蛋白的结构;人参乙炔类化合物能抑制过氧化物反应,人参根及茎叶皂苷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皮质激素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间接抗炎作用。使药生姜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同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降低MDA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3.6.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丁香具有强大而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丁香水煎剂、丁香酚、丁香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肺炎杆菌、枯草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细球菌属、肉毒杆菌、流感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生长能力相当于500μg/ml的新霉素,特别是丁香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口腔厌氧菌也有抑制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单宁具有抗单纯疱疹的作用;丁香煎剂可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丙型肝炎病毒;同时丁香水煎剂、丁香酚、丁香挥发油对许兰黄癣菌等多种霉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丁香还有抑杀蛔虫、 *** 滴虫的作用。使药生姜对伤寒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 *** 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加上人参强大的免疫调节和促进功能,也可间接抗病原微生物,因此该方剂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4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丁香柿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丁香柿蒂散组成为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5]。
4.1 处方
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5]。
4.2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4.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二之丁香柿蒂散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4.4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二
5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之丁香柿蒂散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丁香柿蒂散,其组成为丁香、柿蒂各二钱。为末,生姜五片煎汤调下。治阴证呃逆。若伤寒呃逆,每服一钱,人参煎汤调下。[6]
6 《类证治裁》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散
《类证治裁》卷三方之丁香柿蒂散组成为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末服。治脾胃虚寒气滞呃逆。[6]
7 《伤寒全生集》卷三之丁香柿蒂散
7.1 处方
丁香1钱5分,柿蒂1钱5分,茴香1钱,干姜1钱,良姜1钱,陈皮1钱。
7.2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
《伤寒全生集》卷三之丁香柿蒂散主治伤寒阴证呃逆;及胸中虚寒,呃逆不止者。
7.4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用热姜汤调下。示止,宜再服。
7.5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8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之丁香柿蒂散
8.1 丁香柿蒂散的别名
丁香柿蒂汤、丁香汤
8.2 处方
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8.3 制法
上为细末。
8.4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之丁香柿蒂散主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8.5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丁香柿蒂汤(《卫生主鉴·补遗》)、丁香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
8.6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
9 《世医得效方》卷四之丁香柿蒂散
9.1 方名
丁香柿蒂散
9.2 丁香柿蒂散的别名
温中散、丁香柿蒂汤
9.3 组成
人参1两,茯苓1两,橘皮1两,半夏1两,良姜(炒)1两,丁香1两,柿蒂1两,生姜1两半,甘草5钱。
9.4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四之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9.5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9.6 制备方法
上锉散。
9.7 附注
B. 柿蒂治打嗝偏方
柿蒂治打嗝偏方
柿蒂治打嗝偏方,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如果忽视我们的健康,一旦发生一些疾病,就晚了。以下分享柿蒂治打嗝偏方。
柿蒂治打嗝偏方1
柿蒂治打嗝的偏方
柿蒂,中药名。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气微,味涩。
柿蒂为植物的干燥宿萼入药,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除去杂质,洗净,去柄,干燥或打碎而成。味苦、涩,平。归胃经。有降逆止呃的功效,用于呃逆。《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柿蒂治打嗝当然是真的了!由于柿蒂有降逆止呃的功效,不论寒热,当然如果具体辩证更好,胃寒呃逆,常于丁香、生姜通用。如《济生方》里面的柿蒂汤。胃寒呃逆,常于竹茹、赭石共用。即使是单味药也有很好的效果。以后吃完柿子,柿蒂可不要丢掉了哟。
柿蒂治打嗝偏方2
柿子蒂偏方
1、竹茹柿子蒂汤
取柿子蒂10克,竹茹5克,丁香10克,人参片5克,橘红5片,生姜5片,将其所有药材用水煎服,将汤汁熬至剩余300毫升左右即可服用,这个偏方主要治疗长期因风寒感冒久病缠身的人。
2、丁香柿子蒂茶
具体的配置方法是取一克丁香,两克柿子地三克花茶,只要记住它的比例是1:2:3即可。首先将冰箱和柿子地放在锅中炖煮,将其熬煮一个小时以上,然后将熬煮的水过滤留下汤汁,在其中放入自己喜欢的花茶即可。这道保健茶饮主要是治疗风寒感冒,以及呕吐、打嗝。
3、白梅柿子蒂汤
取三颗盐白梅(用盐腌制白梅三天),柿蒂15个,将其放入水中熬煮,一直熬到只剩下药汁,大约200ml左右。然后通过服用这个配方可以起到理气护肝,舒缓肠胃呕吐、打嗝现象。
4、生姜柿子蒂茶
取5个柿子蒂,5克生姜,10克红糖。首先将红糖放入锅中熬煮直至融化,然后将柿子蒂和生姜放入锅中,继续小火焖上10分钟即可服用。的配方能够温和肠胃,治疗因为胃寒而引起的打嗝、呕吐以及腹泻症状。
其实从上面这些偏方中,相信大家都可以知道,在很多偏方中它主要是治疗伤寒以及打嗝不止,因此可以说柿子蒂是治疗打嗝的良药,所以长期因为风寒而打嗝不止的人,可以尝试一下用柿子蒂来熬药或者是煮茶,而具体的方法以上也为大家介绍了。
柿蒂治打嗝偏方3
柿蒂怎么煮水治打嗝
通常应用柿蒂煮水治打嗝时,可以将柿蒂筛选以后直接煮水,也可以把柿蒂研成细末再用水煮,煮20分钟左右即可,都可以起到治疗打嗝的作用。柿蒂还可以和丁香、肉桂等药材组成药方,对于治疗寒气侵袭引起的打嗝有比较好的效果。
打嗝属于常见的生理现象,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受凉、饮食过快、情绪抑郁等,都可以造成打嗝现象。除了柿蒂煮水治疗打嗝以外,还可以应用药物治疗、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是丁香柿蒂散,是由丁香、柿蒂、青皮和肉桂组成,对于受凉引起的打嗝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按摩治疗:打嗝后可以用手按住内关穴,内关穴在腕横纹上两寸间,按压时会有酸胀的`感觉,较为敏感的人还会感觉到手指出现酸胀感。在按压内关穴的同时,可以让患者自己捏住鼻子,屏住呼吸,多数情况下打嗝会自行止住。另外还可以按压攒竹穴,在眉毛内侧或眉梢内侧的凹陷处,也可以让患者屏住呼吸,对于治疗打嗝也有一定的效果;
3、针灸治疗:可以针炙内关穴,以及腹部的穴位,能够起到疏通腹部经络的作用,打嗝一般会得到有效缓解。
打嗝的治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很快就能够治好,但也存在治疗困难的打嗝,而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反复。对于治疗比较困难的打嗝,需要进行综合调理,通常可以应用按摩、针灸、走罐等方法疏通腑气,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打嗝通常会逐渐缓解。
柿蒂治打嗝偏方4
巧用“柿蒂”,帮您解决打嗝的烦恼!
打嗝又称呃逆,可能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胃肠道功能运动障碍,胃部寒凉,饮食过饱,感染或者膈肌、植物神经受牵拉都可能出现呃逆。目前打嗝有很多治疗的药物,比如说莫沙比利、四磨汤、多潘立酮片帮助改善胃肠道功能的等药物。今天我要在这儿跟你讲解一个临床用药经验,很多医生都不知道,而我已经用了好几年的一味小药方帮助您改善这种情况。
这个药方就是:柿蒂为柿(Diospyros kaki Thumb)果实的果蒂,别名柿丁,是柿子根部的物质,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其味苦、性温,有降血压、利尿、止 咳、降气、止呃的功能,还可能参与减少人类退行性疾病,临床治疗反流性胃炎、动脉粥样 硬化等症。
柿蒂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其抑菌与抗氧化效果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 成分有关。对于抗氧化,改善胃肠道功能,抑制炎症物质对膈肌的刺激都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的使用方法:取晾干的柿蒂洗净,每次约25g,放进水壶烧开服用,柿蒂的味道涩涩的,略带有甘甜,可以当茶水服用,一般打嗝服用一天就可以有效果,连续服用几天后就可以缓解打嗝的症状。另外有打嗝的情况建议您应该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暖防寒。
C. 丁香柿蒂散冲剂要怎样制作
丁香柿蒂散冲剂:丁香10克,柿蒂30克。将上2味研为细末,混匀备用。每次取版3~5克,以米汤水权送服,每日3次。
效用:和胃降逆,止呕止呃。用治胃失和降之呃逆、呕吐。
丁香橘皮茶:丁香3克,橘皮10克。将上2味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3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效用:舒肝理气,健脾降逆。用治肝郁气滞之呃逆、呕吐等。
D. 丁香柿楴汤里丁香柿楴党参生姜各多少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体质强,病症重就是各九克,病症轻,体质弱 各六克就行了。
E. 中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情志不畅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姜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枣各10克,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克,乌贼骨20克,茯苓15克。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隔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后应尽量保持直立位或躯干直立,还应注意减轻腹压,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睡前少进热茶或饮料,戒烟,平时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之,调情志,适寒温,配合适当的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网上搜索得来,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对症治疗。
F. 丁香柿蒂散的用法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