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牡丹画
1. 关于扇子和梅花的诗句
1.关于梅花的诗句
《梅花》
墙角数复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寒夜》
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制月棚差,才有梅花便不同。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最后一首是的意思是: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2.要关于扇子的诗词歌赋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誉蚂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庆和埋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3.关于梅花的诗句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
4.描写梅花的诗句大全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5.关于梅花的诗句大全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朔风 一作:逆风)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代: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望采纳,谢谢~
6.描写梅花的诗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
7.关于梅花的诗句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红楼梦>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卜算子
咏 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8.关于形容梅花的诗句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描写梅花的诗句大全》相关的文章。
2. 求赞美梅花和牡丹的语句
语句:
1、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梅花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梅花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梅花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2、为什么在百花深处人么偏爱梅花偏钟情于梅花?是因为它美的缘故吗?是的,它的确很美,它的美虽然不比桃花艳丽,不比牡丹娇艳,不比茉莉清香,但它的美是别具一格的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当人们来到雪地里看见一棵梅花绽放在风雪中红梅,谁不被它倾倒,谁不被它征服。大雪压梅花,梅花不低头。的确。
3、我爱腊梅花,爱它那傲霜斗雪,永不退缩和顽强的精神,看到腊梅花,我就会想起两首古诗,一首是王安石写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另外一首是(北宋)卢梅坡写的――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啊!那美丽的梅花,点缀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4、“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寒冬腊月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还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这不禁令我们感到赞叹。我俯下身子,用一双冰凉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梅花,细细体味着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5、中国人爱梅花,爱的就是它与中国人有这相同的精神。有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它的一生就像一部乐曲。
诗词: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 求十首意境唯美的古诗
1、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 《沈园二首》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6、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
8、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陆游《沈园》
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10、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白居易《种白莲》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13、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14、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白居易《宴散》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 我的青春与诗词相伴的作文
我的青春与梦想相伴
小时候,我总爱趴在窗台上,望着飞过的小鸟,蔚蓝的蓝天,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像鸟儿一样拥有自己丰满的羽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的我一样,我怀抱着梦想,一直努力着,因为我知道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我们是叛逆的,我们是个性的,我们是张扬的,我们是满怀希望的,蓝天在我们心中,大地在我们脚下,对,就是这种气魄,青春期的我们拥有的气魄。我们不怕失败,梦想是我们心中的高山,是我们心中的长城,是我们心中构成完美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始终怀揣着梦想,我们知道它不是梦,它是我们心中的动力,它是我们活力的来源,它不是模糊的梦境,哪怕再遥不可及,它也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此刻的我们总是带有太多别人的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这份热血奔腾,这份年少轻狂,在他人眼中,是不成熟,是单纯,甚至幼稚,但只有我们自己明白,这份我们特有的品质。
我们不是不切实际的小孩儿,我们只是习惯让自己的天性被释放,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我们或许希望被更多人理解,但就算没有支持又如何,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青春因为梦想而格外的绚烂充实。
“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这句歌词总是能给我无数的希望,青春期的我们因为这份梦想,而拥有勇气,拥有自信。
任何人都有梦想,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梦想,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因为我们拥有自信,所以我们敢高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在拼搏,哪怕梦再远,我们也会有触及到的那一天。
我们的青春与梦想相伴,梦想是火焰,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梦想是毛笔,书写我们艰辛的努力,梦想是路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梦想是画笔,描绘我们美好的未来,梦想是青春的代名词,青春的色彩因为梦想而更绚丽,青春的生活因为梦想而更充实,青春的我们因为梦想而飞得很高很高.
5. 关于东阳
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美名荣誉】
[编辑本段]
东阳享有“百工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之美誉。东阳建筑业发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施工基地,又开辟了30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新基地。近几年,我市建筑企业创造了百余项优质样板工程,获得了13项鲁班奖。全市现有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34家,其中特级资质4家、一级资质15家,二级资质31家,2006年,103个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90亿元。
东阳素有“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雕、竹编)。目前,全市拥有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人员1101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2005年末,从事工艺美术生产的企业有 140余家,家庭工厂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产值超过20亿元。东阳木雕因地得名,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法繁多、题材广泛、工艺精湛,流长千年而愈茂愈盛。北京故宫精美绝伦的宫殿雕刻、杭州灵隐寺雄伟壮观的释迦牟尼大佛、浙江省人民政府作为庆祝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航归》等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东阳竹编巧夺天工,被誉为中国工艺百花园中的“奇葩”,相传起源于二千多年前,产品有25个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东阳竹编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永久保存。
东阳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读”之风。历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一代报人”邵飘萍、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台湾报业巨子王惕吾等。目前,在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8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后800余人,东阳籍院士10人。2005年召开了首届东阳博士大会。东阳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基础教育综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学校布局更趋合理,素质教育稳步推行。近年来,新建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东中新校区、市外国语学校。中天、顺风、横店等一批民办高级中学应运而生。全市高级高中普及率已达到95%。
2008年6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下文命名,东阳成了真正的“中国恐龙之乡”,去年9月在东阳市区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被国际权威杂志认定为恐龙新属种类,并将它命名为“中国东阳龙”。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2003年,成为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排第13位)
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
东阳自古就有“勤耕苦读”之风,在历史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累计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现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中国新闻先驱邵飘萍、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严济慈、台湾新闻报业巨子王惕吾等。据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工作的东阳籍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名,具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2100余人,被《人民日报》称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目前,东阳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名闻浙江省内外,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近千名,教学质量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是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上卢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被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8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两部侍郎,同平章事。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十一月,李训、舒元舆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势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元舆单骑出走,为仇士良神策军生擒,不日遭腰斩。史称“甘露之变”。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时。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诛。所著《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一日,文宗绕栏微吟,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舆集》,其文《贻诸第励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凤山乔宅人,后居城内乔宅园。学于吕祖谦。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通州知州,嘉兴知府,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简应诏上疏,要求确守“求贤、求言”二诏之初意,持“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的治国之道。行简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六月兼知枢密院事。朝议收复三京(今河南开封、洛阳、商丘),行简上疏,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次年六月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四年九月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封鲁国公。淳佑元年(1241)二月卒于家。追赠太师,谥“文惠”。行简历练老成,学识深厚,为人宽宏,好直言,善荐才。称永康陈亮有“特出之才,卓绝之识”,陈亮去世后,则为之上疏请谥,有《为永康陈亮请谥疏》存世。一生奖掖后学,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执教于南园书院。著有《孔山文集》、《周礼总说》。
张国维(1595-1646):字玉笥。托塘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番禺知县。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崇祯七年(163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请命主持兴建繁昌、太湖城垣,浚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修筑吴江、江阴、苏州等县桥拱、塘堰、漕渠。积数年治水之经验,著《吴中水利全书》。升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继任兵部右侍郎。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书。清兵入京郊,国维获咎辞职归里,不久被捕解京下狱。路过苏州,沿途士人痛哭生祭。后以治河有功获释复职。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陷,国维拥鲁王监国,进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督师钱塘江。次年六月初,方国安叛降,十八日国维还守东阳。二十五日,清兵破义乌,抵东阳七里寺。遂召二子问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国维即怒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二十六日午夜,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词》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谥“忠敏”。所著《吴中水利全书》,《四库全书》有著录。
金佛庄(1897-1926):乳名为文,学名灿,字辉卿。横店良渡人。民国7年(1918)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为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3名成员之一。次年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13年春,奉命到广州参与创建黄埔军官学校,任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历任营长、团党代表、少将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刘希闵、杨震寰叛乱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部的两次东征。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为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争得“党军荣誉旗”。北伐前期随总部转战,负责保卫指挥机关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安全。南昌光复,入城维持秩序,除暴安良,民心大振。民国15年12月初,请命秘密赴杭州,策动江浙地方军队起义。9日晚离南昌,顺流东下。其行踪被孙传芳密探侦悉,11日在南京下关码头被捕。因营救不及,12日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
邵飘萍(1886-1926):字振青,紫溪人。14岁进秀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浙江高等学堂,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任《申报》特约通讯员。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金华任金郡中学教员。民国元年(1912)到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严厉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不时抨击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及其卖国罪行。报纸于1914年被袁下令查封,邵被捕。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1916年初,应邀回国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笔伐袁世凯称帝。袁倒台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员。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创办《京报》,任社长。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回北京复办《京报》,与徐宝璜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于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主讲新闻采访课。以后,又在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讲学。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4月,张作霖奉军入北京,邵即被捕。26日,以“宣传赤化”罪惨遭杀害。著有《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后以号为名。蔡宅人。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等职。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民国21年(1932)始,以3年时间深入云南大凉山、屏边等地调查考察,采集植物标本1万多号。成功引种、选育名贵烤烟“大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发展烤烟品种,使烤烟生产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1953年,种芽嫁接成功原产巴西的三叶橡胶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在西双版纳创建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和热带植物园。不久,又建立大勐龙生态群落研究站。1963年9月,出席在加纳举行的西非科学协会第四届年会。1972年,在勐连山中找到自唐代以来一直靠进口的重要内科植物“血竭”资源龙血树。推倒“中国没有血竭植物”的论断。蔡希陶毕生研究植物资源、植物分类,提出在一特定地段上,人为安排适应人类要求的木本和草本的各种组合,奠定了中国人工植物实验群落学的根基,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植物资源学家。著作有植物学研究论文20多篇,译有《系统植物分类》、《农林植物考源》等。
严济慈: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于浙江东阳,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25年在巴黎大学获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起同时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三、四、五届常委会委员,六、七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确测定了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了光双折射效应;系统研究了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深入研究了碱金属蒸气等光谱,发现轴向对称的分子有效截面数值和费米━莱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在大气物理学的臭氧层测试研究中,他精确测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数,被世界各国气象学家使用达30年之久;他还研究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压力能减弱乳胶感光性能。抗日战争期间,严济慈在昆明领导开展应用光学研究,研制成大批军用、医用光学仪器设备,并被授予胜利勋章。
严济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国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篇,1986年汇集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他还编著了从初中到大学的10种数学、物理教科书,如《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电磁学》等,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和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