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概念
1. 作为国花,洛阳牡丹是如何融汇传说与历史成为盛世花王
每年清明节后的四五月份,人们都能在洛阳的景区欣赏到盛放的“洛阳牡丹”。 从花卉植物学概念上看,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大约有一千五百年;不过若要追溯它背后的历史与传说,那就要从“中州”时代的周王朝时期说起了!传说周文王拿尺子丈量大地,测量得知“寒暑风雨乖与顺”均位于洛阳之地,所有的草木精华在这地方都能尽得天地间的“中和之气”,洛阳与牡丹的“姻缘”自那时候就已经开始。
春日间当我们流连在鲜花绿野之时,可千万别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所迷惑了!须知道,“花王”只有牡丹,国花也是牡丹。
2. 中国国花是牡丹还是梅花
中国国花是牡丹。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内微信公众号发出《投容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
经组织专家研究讨论,中国应确定“一个国花”,确定国花的基本条件:一是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品种资源丰富;二是花姿、花色美丽大气,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三是文化底蕴深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确定国花,时机成熟。
3.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还是梅花啊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2019年7月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
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3)牡丹概念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国花
1、法国国花——香根鸢尾
法国是一个鲜花之国,它的首都巴黎有“花都”的美誉,鸢尾花被视为法兰西王国的国花。相传法兰克王路易克洛维斯接受洗礼时,上帝送给他的礼物就是香根鸢尾。法国人视金香根鸢尾为纯洁的象征,其花形像白鸽飞翔的姿势,象征着“圣灵”。
2、荷兰国花——郁金香
郁金香的种植始于波斯,最有可能发生在10世纪和15世纪初,郁金香原产于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和中亚的其他一些地区。它也是奥斯曼帝国之王最喜欢的花。
3、韩国国花——木槿
木槿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中国中部各省原产,各地均有栽培。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和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
4、日本国花——菊花
日本,虽然被誉为“樱花之国”,但是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的,民间只有在重大事件时候老百姓才可以戴,比如婚礼什么的。所以很少看到日本人佩戴菊花什么的,但是婚礼等重大场合,主人公腰带什么的都是菊花。
4. 牡丹的牡是哪个母
牡丹的“牡”,今天念“mǔ”。
其本身古音念“móu”。它左边是牛,右边本不是土,而是一个符号“_”,动物的雄性符号,合在一起指的是公牛。公牛的叫声是“哞哞”,“牡”的读音就是模仿牛的叫声,今天念成了“mǔ”,实际上指公牛。此外,在古文字中“牡”字右边基本上都是雄性动物的符号。牛的个体比较大也常见,所以人们把有关大型动物的字都往往用“牛”字表意类。
“牡”字现在常用于“牡丹”一词,牡丹是 中国的一种名花。在中国文化里,唐朝之前并没有牡丹的概念,只有芍药、蔷薇,据说牡丹是从女帝武则天开始才真正有了这个词。牡丹是从芍药花中培育出来的一种特别大、特别艳的花,它是特别经过培养出来的。
5. 牡丹花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花的作用是什么
1、观赏 牡丹花是我国非常着名的观赏花卉,品种多,花朵大,花色美,开放时雍容华贵,一向有花王之称,是我们最喜欢的花卉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2、点缀家居 牡丹花单独欣赏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摆设在家居中也能很好的美化家居环境,牡丹花一向给人华贵大方的感觉,摆设在家居客厅等地方可以让家居显得富贵大气,把家居提升了一个档次。 3、寓意美好 牡丹花的寓意一向比较好,代表圆满、富贵、高洁等等,摆设在家居中既能赋予家居文化气息,提升家居档次,在家居风水上也有比较好的作用。
4、药用 牡丹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
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牡丹花的作用特点有哪些呢
作用特点:观赏上的用途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这里就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它的食用和药用上的特点。
在很多地方都有用牡丹花的花瓣作为各种配色菜的习俗,同时牡丹花还可以用来蒸酒,那味道是非常香的。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
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牡丹的作用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人们真正开始关注牡丹,是因为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 值。
人说,有巢氏架木为巢,使人们有了家的概念;燧人氏钻 木取火,使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伏羲氏渔猎狩耕,使人们懂 得怎样生存;神农氏尝百草,使人们懂得如何与自然抗争。神农尝百草总结出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牡 丹列为“中品”,“牡丹味辛寒。
主治寒热中风,瘛疯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一名鹿韭,一名鼠姑。
生山谷”。《黄帝内经》《素问》篇则记载:“清明 次五日,田鼠化为絮,牡丹华。”
意思是清明之后是牡丹花盛开的时候。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吕氏春秋》载:“中 央土:中曰戊己。
其帝黄帝。”中央土,洛阳也。
黄帝把洛阳 青要山作为“密都”,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密即蜜,黄帝族 以蜜蜂为图腾,自然关注花开。牡丹“唯以药载本草”,自《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后 屡见不鲜。
《名医别录》记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 八月采根阴干。 ”寇宗《本草衍义》谓:“牡丹用其根上皮。
花 亦有绯者,又有深碧色者,唯山中单叶花红者为佳。若移枝 接者不堪用,为其花叶既多发,夺根之气也。
市人或以结梗皮售于人,其乖殊甚。”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唯取红白 瓣者入药。
其千叶异品,皆人为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 ”唐代《四声本草》关于药用牡丹的记载中说:“今出合州 者佳,白者补,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并良。”
据考证,今天的 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一带,在唐代都属于宣州管辖界 内。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宣州曾有过野生药用牡丹的分布。
后来由于受到《四声本草》的宣传影响,加 上丹皮为常用中药,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药用需求量,逐渐由野生采挖转为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栽培。 在地理环 境上,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一带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药用牡丹的生长,并且通过种子繁殖的牡丹其原植物 形态特征稳定,丹皮产量较好。
此外,在靠近《四声本草》所 记载的和州(即今安徽巢湖地区和县)地区的安徽巢湖市银屏山的悬崖绝壁上,至今还有野生药用牡丹。 明末崇祯年间,安徽铜陵县即进行栽培,清代又有增加。
清末至民国初年,丹皮的种植已具相当规模,1924 ~ 1926年 间,安徽铜陵县的年产量达七十多万千克。清同治年间,丹皮紧俏凤丹”市价之昂竟至“万斤稻谷易其担”,1931年安 徽铜陵、南陵二县交界地区曾办起“丹皮产销公司”,药农生产的丹皮均由该公司统一销往上海、天津、汉口、宁波等地, 远销东南亚、日本。
从这些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牡丹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在 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甚广。
牡丹花根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来源:食物营养 编辑:饭菜网 【英文名】 CORTEX MOUTAN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 5~20cm,直径0。
5~1。2cm,厚0。
1~0。4cm。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 2~6 分粒组成。
草酸钙簇晶直径 9~45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 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2) 取本品粉末0。15g ,加无水乙醇25ml,振摇数分钟,滤过。
取滤液 1ml,加无水乙醇至25ml,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74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铜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采制贮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备注】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
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 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
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
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别名大全 【别名】丹皮,牡丹,牡丹根皮,丹根,吴牡丹皮,条丹皮,鹿韭根皮,鼠姑根皮,百两金皮,木芍药皮,花王根皮,花相根皮,洛阳花根皮,铁角牛根皮,富贵花根皮,天香国色根皮。 【商品名】原丹皮:又名丹皮、牡丹皮、连丹皮。
为植物牡丹未刮去外皮的较粗大的根皮。健脾止泻,止血和瘀。
治消化不良,胃痛,写痢,便血,衄血,月经过多,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牡丹花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1. 调经止痛 牡丹花性平而人肝、脾二经,能调 理气机,疏利肝经,运牌化湿而益气血生化之 源,因此能平调妇女经血而止经期腹痛。
2.通经活络 牡丹花还能通经络,利关节,常用 作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妇女经闭腹痛等病症的 辅助治疗食品。
2. 牡丹花的基本介绍
3. 牡丹,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药是蓄根草本,花型、叶片非常相似,牡丹于5月初开花,芍药花期要晚一些,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芍药原产于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一带,更耐寒。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
4. 牡丹花的功效与作用
5. 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花朵可供观赏,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药后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痛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
6. 牡丹花的食用方法
7. 牡丹花食用方法多样,炸、烧、煎或做汤等,皆可成美味。如牡丹花和肉共烩制的“肉汁牡丹”,色泽鲜丽,味美适口,鲜艳的牡丹花,用面粉裹后油炸食用,鲜香诱人,用白糖浸渍又是上乘的蜜饯;做汤时,在汤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艳香浓,美味可口,令人食欲为之一振。此外,牡丹熘鱼片、牡丹爆鸭脯等,也是时令佳肴。
牡丹花的作用
牡丹花的作用主要分为:观赏、药用以及食用 1、观赏,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在我国很多地区均种植有牡丹美化环境以及观赏。
2、食用,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3、药用,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5)牡丹概念扩展阅读: 种植观赏牡丹 1、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
2、根系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 3、栽植后浇一次透水。
4、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 5、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
6. 中国的国花
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号“关于尽快评 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中国花协即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广泛深 入的评选国花活动。成立了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专家小组讨论 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
(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自中国花协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国花大讨论以 来,《中国花卉报》陆续刊登了许多著名人士及广大群众对推选国 花展开了热烈讨论的消息。据《中国花卉报》刊载,已提名作为 中国国花候选花的种类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 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国水仙花、石榴、腊梅、迎春、桃 花、映山红、君子兰、萱草、金花茶、金边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鸽子树)、一串与英蓉花等数十种之多。经过近十个月讨 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
根据31个省区市(包括深圳特区)上报结果,赞成一国—花
(牡丹)的有l8个省,占58.06%。赞成一国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个省,占35.48%。有2个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兰花换荷花,占6.45%。全国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过 认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为我国的国花。其他呼声较高的兰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为中国四季名花。 如此,兰(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国花与四季名花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岂不更能反映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清廉坚贞、高尚的精神。
上述评选结果及详细情况,按程序由农业部上报。群众性的国花评选活动暂告一段落。
7.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选择牡丹作为国花吗
中国目前还没有选出国花,理由正是因为南北各地的人喜欢的花不同,很难确定一种大家都认同的花作为国花。 有关国花的各种主张纷纷呈现。 主要有四种: 一是单一国花,其中又分为拥梅花和拥牡丹的"两派":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国有关方犹豫不决; 二是一国两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 三是一国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国五花,以"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牡丹为主国花,兰(春)、荷(夏)、菊(秋)、梅(冬)为"中国四季名花"。 经过多年来激烈的国花之"争",最近业内已逐步达成共识:一国多花不便记忆,单一国花代表性不强,"双国花"应该比较适宜。理由有6个: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内容丰富,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在1987年进行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得票数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是中国疆域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长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河流域,两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三是梅花为小乔木,牡丹为灌木,在园林应用上更丰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杨维帧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成为传世名句,表达了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质以及预报春天,呼唤百花的先行开拓者的风范。梅文化代表着精神文明。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以两者为双国花,表明了我们党"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仍在沿用国民政府时期定的梅花为"国花"。确定梅花、牡丹为双国花,可促进和平统一。同时,"一国两花"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的体现。 六是"一国两花"世界上并不是中国独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樱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在一个市内,双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为"双市花",无锡以梅花和杜鹃花为"双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