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花王
⑴ 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之王”
牡丹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花卉,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华花卉的国粹。牡丹雍容华丽,艳冠群花,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特别是洛阳牡丹更是名扬天下,洛阳市园林工作者总结出牡丹有十绝,这是其他花卉所不及的。
(1)花朵硕大,仪态端庄。
(2)品种繁多,花形多变。目前我国牡丹品种约有500个以上。
(3)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有深浅不同的过渡色及一花二色等。
(4)叶形秀美,碧绿千张。
(5)花品高雅,富贵强劲。
(6)开候相宜,总揽群芳。
(7)株态苍挺,干枝虬曲。
(8)绝少娇气,易于培养。
(9)花龄长久,寿逾百年。
(10)浑身是宝,根可入药。
⑵ 花王是指什么花
牡丹称为花王,芍药称为花相,月季称为花中皇后,兰花称为花中君子。
传说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因听腻了梨园旧曲,命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首,其中写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伴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诗中以“名花”指牡丹,以“倾国”指杨贵妃。
唐太和开成年间,中书舍人李正封陪同唐文宗和妃子赏牡丹时,咏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颇以为然,与妃子妆台对饮以应之,从此,牡丹便被冠以了“国色天香”的雅号。
民间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武则天发配牡丹于洛阳的故事,后有清代诗人丘逢甲诗赞:“何事天香欲吐难?百花方奉武皇欢。洛阳一贬名尤重,不媚金轮独牡丹”,对牡丹尤为推崇。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
(2)牡丹是花王扩展阅读: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
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参考资料:牡丹-网络
⑶ 牡丹为什么称花王
中国国花--牡丹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壮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壮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中国的牡丹茧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以中国牡丹的人工栽培创造新品种为例,作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学说”的论证材料。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珍爱牡丹,在八世纪,中国牡丹传入日本,1330年传入法国,1656年传入荷兰,1820年进入美国,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牡丹。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壮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这倒使洛阳壮丹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称。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 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 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明朝时,山东曹州(蒲泽)的牡丹又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⑷ 牡丹为什么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的原因如下:
1、不屈
传说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得更盛。
2、 高雅
《聊斋志异》中也记载了一个关于牡丹的故事:紫牡丹花仙葛巾偶遇从洛阳赶来曹县赏花的痴情书生常大用,两人互生爱慕,结为夫妻。其弟也与葛巾之妹白牡丹玉版喜结良缘,常家大院喜气洋洋。
不料,一群强盗闯入常宅,葛巾挺身显露花仙神威,吓得强盗夺命而逃。常家才知葛巾姐妹俩是异类花草,霎时冷若冰霜,此时牡丹花仙已不能在人间生活,飘然而去。人去楼空,回忆前景,常家心酸难忍,后悔莫及。
3、富贵端庄
牡丹花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姿四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是中国传统名花中最负盛名的。
牡丹花花型壮丽气派,但是花色粉嫩,有满怀期待、用心付出、端庄优雅、守信用的寓意。
4、品种丰富、花色丰富
它的品种有红牡丹、紫牡丹、白牡丹、黄牡丹,还有罕见的黑牡丹、绿牡丹,古人曾赞美它:“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就是成语国色天香的由来。
5、花龄长、寿逾百年
牡丹树一般能活10-50年,据说有的野生牡丹树寿命可以长达百年以上。福建曾发现一株洛阳牡丹树已经年逾200了,极为罕见。牡丹花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前后可持续一个多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寿长为王,从这点看,牡丹被称为花王也可以理解。
⑸ 牡丹花为什么是百花之王
美丽的花不少,每一种都各有千秋。牡丹花一直被称作百花之王,人们都好奇其中的原因。下面一起来看看我带来的牡丹花为什么是百花之王。
牡丹花是百花之王的原因
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过牡丹——百花之王。
就像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言: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看到牡丹,她大方的花朵,淡雅的颜色,就像一个深闺中的大家闺秀,那样端庄秀丽,美冠群芳。幽幽的清香飘过,让我有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惊喜。
她沉稳庄重,不像梅花,骨子里充满了对风雪的斗争与对抗;她典雅大方,不像荷花,虽然称为君子,却可远观而不敢与之亲近;她丰富圆满,不像桃花,在料峭的春风里显得那样的纤细瘦弱。
那每一个花瓣都如此的娇艳,仿佛无邪的少女楚楚动人,每一朵花又都如此的雍容高贵,高贵得让你不敢去任意把玩。
牡丹的百花之王,不仅因为美,还因为她的大度与包容。因为太美了,芍药就东施效颦,到处冒充着牡丹,但牡丹却只淡淡一笑,并不为此生气得容颜大变,仍然是那样的雍容高雅。春风吹过,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牡丹却不与群芳争春,在百花展现了自己的美貌之后,才从从容容地开放。
那样的端庄沉稳,那样的大度包容,娇美中透着高贵,端庄中透着和详,那王者的风范唯你独有,无怪乎国学大师王国维说: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荷包牡丹的 传说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刘师阁”的传说: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 种植 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
至武则天当了皇帝,与一年冬天,至上苑饮酒赏雪,酒后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诏令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帝国丹外,其余花都开了。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扔至洛阳邙山。洛阳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武则天将牡丹扔到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谁知牡丹在洛阳邙山长势良好,人们纷纷来此观赏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 文章 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帝国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歹刘黄”的传说: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扰。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牡丹花的生长环境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白色的牡丹花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阴,亦少不耐阳。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 方法 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牡丹花的主要花系
红色花系:如“绣桃花”、“平顶红”、“锦红缎”、“木横红”、“群英会”、“展宏图”等。
绿色花系:如“绿幕”、“绿玉”、“绿香球”、“荷花绿”、“春水绿波”等。
蓝色花系:如“鹤望蓝”、“水晶蓝”、“垂头蓝”、“群峰”、“紫蓝魁”等。
紫色花系:如“紫红玲”、“藤花紫”、“棒盛子”、“稀叶紫”、“紫绣球”等。
粉色花系:如“百园争彩”、“桃花遇霜”、“仙娥”、“粉乔”、“玉芙蓉”、“瑶池春”等。
白色花系: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鹅绒”、“香玉”、“白鹅”等。
黑色花系:如“黑花魁”、“黑撒金”、“瑶池砚墨”、“墨楼争辉”、“冠世墨玉”等。
黄色花系:如“姚黄”、“古铜颜”、“黄鹤翎”、“种生黄”、“金玉磐”等。
复色花系:如“二乔”、“大叶蝴蝶”、“蓝线界玉”、“天香湛露”、“小叶花蝴蝶”等。
看了牡丹花为什么是百花之王还看:
1. 歌颂牡丹花的文章
2. 墨牡丹怎么画
3. 牡丹花的素描图片
4. 花茶茶道的表演
5. 牡丹的种植方法
⑹ 牡丹为什么称花王
唐朝以来,牡丹被尊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同人间帝王一样,所以被版称为花中之王。权还有一说,是说天堂的百花诸神中,牡丹仙子最为出众,最被尊重,牡丹花也因此得名,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还有一种说法,讲武则天在称帝后,有一次冬天在御花园,突发奇想,要看百花齐放的场景,于是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御花园所有的花在一夜间开放。结果,所有的花都不合时宜地开了,只有牡丹不为其权威胁迫,没有开放。后人因此赞颂牡丹,称其为花中之王。
⑺ 牡丹为什么被称为“花王”
牡丹由于其雍荣华贵、艳压群芳被尊为我国的国花。牡丹花在很多地方都回种植,尤以河南洛阳、山答东荷泽最为著名。
牡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宜寒畏热,喜燥恶湿,原产我国西北部。后久经栽培,其产地已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洛阳牡丹倍受人们推崇,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
据旧小说《镜花缘》描述,洛阳牡丹是从长安被贬而来。武则天赏雪酒醉,强令百花一夜之间全部开放:“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万紫千红开遍,惟独牡丹不买账。女皇大怒,贬牡丹于洛阳。后来她移驾东都,见北邙牡丹盛开,一时大怒,下令烧山,致使花卉俱焚。但牡丹的根是烧不死的,到来年,花照样开放。
由此可见,牡丹被尊为“花王”,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国色天香、浓姿贵彩、艳冠群芳,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她那种不肯阿谀权贵逢迎邀宠的品格,为百花所不能及,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