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支架丁香园

支架丁香园

发布时间: 2023-06-02 07:19:26

⑴ 食道hpv怎么治疗方法

食管乳头状瘤(以下简称EP)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也称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959年Adler等人通过病理首次证实了人类食管乳头状瘤的存在,EP可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多表现为体积较小的息肉样隆起。组织学特点是以纤维血管为中心轴的复层鳞状上皮增生。因近年来EP报道相对增多,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2000年至2016年有关EP的论文仅万方数据就有近8000多篇,重点争议在于1.HPV感染所致EP与食管癌的发病关系研究(1982年由Syrjanen等人首先发现食管HPV感染可能与食管癌发病有关);2.EP与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关系研究;其中不乏对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与HPV感染状况等的研究文章。笔者还关注了HPV所致食管乳头状瘤是否具有传染性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问题、国内外对EP长期随访的结果对比等。为让患者及普通民众能够正确认识食管乳头状瘤,笔者做以下浅显总结归纳。

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多数人认为食管乳头状瘤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害化学物质和慢性刺激的存在,合并HPV感染,两者起协同作用。

4.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

HPV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有人在增生的食管黏膜中发现HPV感染的证据。然而各家报告食管乳头状瘤中的HPV检出率很不一致,也有的作者报告HPV为阴性。因此HPV与食管乳头状瘤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是目前争议重点所在。

内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

是发现和诊断EP的首选方法。内镜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多为单发,呈扁平乳突状突起的病变,当食管内有液体通过时,可随之摇摆漂动;大部分质软,触之易变形,大小多在10mm以下(国内报道最大1例7cm,国外报道最大1例8cm);EP可在内镜直视下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法有助于提高EP的检出率。Lugol’s碘液染色,正常鳞状细胞因含糖原,遇碘后呈棕褐色。EP鳞状上皮角化糖原含量较正常少,碘染色后呈浅染,也可与早期食管癌不染区相鉴别。

(此图片来自丁香园)

EP病理

病理特点:食管黏膜固有层发出分支状纤维血管轴心,被覆良性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增厚的鳞状上皮分化正常,显示由基底层至表面层的成熟过程。伴有棘层增生,表面常有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但角化不全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核异质细胞罕见。结缔组织轴心不明显,由薄壁血管和间质细胞构成,呈树枝状分布。乳头项部常伴发炎症,特别是发生于食管炎部位的病变。部分上皮内有挖空样细胞改变的特点提示EP与
HPV 感染不无关系。

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

(此病理图片来自雅安.雪山天安门老师)

挖空细胞 (此图片来自高淳.高福平老师)

EP治疗

目前针对EP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首选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病灶的方法有很多种,高频电切术是目前较为普及的一种,近年来还有氩气、微波、激光等方

法。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EP,可采用热活检钳或电凝灼除,也可直接用普通活检钳完整钳除。直径0.5cm以上者,内镜下圈套电切(EMR)、微波、氩气等治疗均可得较好效果。

(此图片来自雅安.雪山天安门老师)

文献争议点

HPV感染所致EP与食管癌的发病关系

关于EP是否会恶变,一直存在争议。我国文献统计大部分EP呈单发,体积较小,治疗切除后也不易复发,预后较好。但若刺激因素长期存在时,则有复发可能。国内外有关食管癌H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可以看出某些高发区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率是正相关。似乎说明HPV感染和食管癌有密切的关系。

(此表来自汕头张东红老师)

关于HPV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宿主为人类故冠以“人(human)”之称。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黏膜上的乳头状瘤。自从1976年zur
Hansen提出HPV是宫颈癌的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及中间型HPV,中间型主要有31,33,35,45等型,在良性和恶性组织中均能检出,故不是主要型别。低危险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有相当学者注意到HPV与人类多种癌症相关,如HPV感染引起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患者有时会发展为成鳞状皮肤癌,并对HPV感染与结直肠癌、肺癌、喉癌、膀胱癌、鼻咽癌、口腔鳞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特别是HPV16和11型应用于食管癌高发地区HPV感染的检测,由于各研究的检测类型、检测方法、受检地区标本数量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相差很大,虽能提示HPV感染的确存在,但是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根据相关文献中有关EP恶变的报道,大多认为巨大EP或食管乳头状瘤病(EP在食管局部或全程呈广泛密集分布)的患者具有恶变可能;国内外对EP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体积较小的单发EP病灶尚无恶变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食管癌”章节中(第377页),食管癌病因中提到了人乳头状病毒(HPV);而在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食管癌”章节中(第360页),食管癌病因中未提到(剔除此病因意味什么?)人乳头状病毒(HPV)。

HPV所致食管乳头状瘤是否具有传染性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很少有文献提及,如果说食管乳头状瘤是由HPV感染所致(并有可能与食管癌发病有关),那么HPV是如何感染食管黏膜的?怎样预防?此类的文献很少;并且笔者尚未查到有关于食管乳头状瘤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报道或研究,大多单发EP钳除或电凝灼除后未行抗病毒治疗也未见明显复发,说明HPV感染或许并非EP感染的主因,那么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病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不必“谈瘤(EP、HPV)色变”,不如定期做内镜筛查,一旦发现及时内镜下治疗(钳除、热活检钳或电凝灼除、圈套器电切术(EMR)、氩气(APC)等),一是可以根除,二是可以获得完整病理标本。

⑵ 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根治吗

首先应明确到底是不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部疾患、小脑病变等许多均可导致,排除其他问题后方可诊断。其次,椎动脉供血不足原因很多,包括: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变窄。②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引起椎动脉受压或痉挛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颈椎病,由此产生的眩晕称颈性眩晕,由于骨刺及退行性关节炎、椎间盘病变,使椎动脉易受压迫,当转颈时一侧之椎动脉更易受压,若椎动脉本身已有粥样硬化,一侧椎动脉受压迫后,对侧椎动脉无法代偿则出现症状,症状常与头颈转动有密切关系。③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④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⑤锁骨下动脉盗学综合征(又称偷漏综合征),一侧锁骨下动脉的第一部分(靠近椎动脉起源处)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先天异常、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当该侧上肢用力时或活动时,健侧椎动脉的血液可倒流入患侧的椎动脉,再流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侧端,以供应患侧上肢的需要,但供血量仍不足。此时可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⑥动脉内膜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梅毒、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伤等。所以,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复杂。目前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微小动脉栓塞②脑血管痉挛③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④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多而复杂,有些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如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管壁结构的年龄变化、分子生物学指标和生物力学的改变;颈部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影响;上、下位颈椎间活动时对椎动脉的影响;椎动脉周围神经丛因素致VBI的机制;颈椎钩突和横突孔骨赘生长的相关因素等
非药物治疗建议做些相应的检查,老年患者多见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制,可以拍个正,侧位的颈椎片看看是否有椎动脉收压,最好到康复医学科检查看是否可以做些牵引理疗,注意调整好牵引时的重量和体位,否则可能还会加重症状,另外可以考虑做正规的手法治疗,一定要结合症状和颈椎片做推拿,也可以推拿手法和牵引配合,以前在康复科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颈椎病人做感觉效果不错。

80%脑卒中为缺血性。20%的缺血性事件发生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组织(图1)。椎基底动脉性脑卒中所导致的瘫痪可能极具破坏性,有些类型死亡率很高1。许多椎基底动脉疾病病例被漏诊或被误诊2。一些常见症状,例如眩晕或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被错误地归因于后循环缺血。以前,临床医师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笼统术语来解释所有后循环缺血病例的血流动力学原因1,3,4。在过去15年中,详细的临床研究和脑部影像学检查提供的资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的理解1,3。

病因和血管病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病因是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小动脉病变以及动脉夹层5-8。少见的病因有偏头痛、血管肌纤维发育异常、凝血性疾病以及滥用药物。栓子来源于心脏、主动脉以及近端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3,5。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因人种和性别而异9,10。男性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发生在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的起始处。这个部位有粥样硬化的病人常常有颈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的病变9-13。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黑人、亚洲人和妇女1,9,10,12。
供应脑干和丘脑的小动脉起源于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图1)。高血压增加这些动脉发生透明脂肪性增厚的可能性,这种情况进而导致小范围的梗死14。上级动脉的粥样硬化可以阻塞或扩展到这些穿支动脉的起始部或在这些分支血管内形成微小粥瘤,导致动脉阻塞(颅内分支动脉粥瘤病)15,16。
动脉夹层发生于颅外椎动脉的移动度最大部分。这部分椎动脉包括延伸到上部颈椎的第三段和介于起始部与椎间孔之间的第一段1,17,18。

症状和体征

在椎基底动脉阻塞症患者中,常见症状包括头昏、眩晕、头痛、呕吐、复视、失明、共济失调、麻木和累及躯体两侧结构的无力。最常见的体征包括肢体无力、步态和肢体运动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和口咽功能障碍。后循环缺血很少只引起单一症状,而是根据发生缺血的区域不同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NEMCPCR)显示,不到1%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只出现单一症状或体征1,3,5。

常见表现形式

栓塞
最常见的动脉栓塞部位有颅内椎动脉(常导致小脑梗死)和远端基底动脉(常导致小脑上部、中脑、丘脑以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也就是所谓的基底动脉尖梗死)1,3,5,19-22。有小脑梗死的病人经常报告头昏,偶尔并发明显眩晕、视力模糊、行走困难和呕吐。他们通常身体偏向一侧而且不能坐直,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也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病人梗死侧的上肢可能有肌张力减退,检查这个体征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病人双手向前伸直,然后快速放下双手,并迅速停住。肌张力减退的手臂在下降或快速抬起时往往动作过度。眼球震颤也是常见表现。单纯小脑梗死的病人没有偏瘫或一侧感觉丧失。
栓塞性梗死可累及一侧大脑后动脉,这种情况经常导致对侧视野偏盲1,3,20,23,如图2所示的病人。图2描述的病人有椎动脉阻塞,导致了与低位脑干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后来有右侧大脑后动脉的动脉内栓子,引起枕叶梗死和左侧偏盲。有时,在偏盲侧的同侧肢体和面部也存在半侧感觉神经性症状。左侧大脑后动脉的大范围梗死通常伴有阅读困难和颜色辨认困难,而右侧大脑后动脉的梗死则可能伴有左侧视野丧失和定向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的梗死则导致双侧视野缺损,有时也导致皮质性盲。病人也可能出现无法形成新记忆和烦燥状态1,3,21,22。中脑前侧和丘脑的栓塞性梗死可导致有下列特征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嗜睡和有时为昏迷;无法形成新记忆;瞳孔缩小且对光反射不良;垂直凝视缺陷1,3,21,2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与阻塞
颈部椎动脉起始处或附近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通常表现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眩晕、视觉聚焦困难以及平衡功能缺失13,这些症状通常在病人直立时、血压下降或血流量下降时发作,与延髓和小脑内的前庭小脑结构缺血有关13。有些病人的大脑后动脉、小脑动脉或基底动脉尖的症状和体征会突然发生,为椎动脉阻塞性病变栓塞所致。
颅内椎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常常导致与外侧髓质被盖缺血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所谓的Wallenberg(或者外侧髓质)综合征(表1和图3A)。颅内椎动脉的阻塞同样可以成为头端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栓子的来源。当双侧颅内椎动脉均被累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经常由站立或血压下降促发的视力减退和共济失调。在NEMC-PCR中,407例病人中的13例有对血流动力学敏感的缺血发作,通常由双侧颅内椎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他们多次发生眩晕、肢体向一侧歪斜、口周感觉异常和复视的短暂发作5,24。
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阻塞通常导致两侧症状和体征或交叉性表现(累及一侧面部和对侧躯干肢体)1,3,25,26。病人主要出现躯体运动和眼球运动的体征和症状(表2),当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闭锁综合征(图3。

穿支动脉疾病
旁正中脑桥的梗死可导致表现为面部、上肢和下肢无力或一侧上下肢无力,但没有视觉、感觉、认知或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单纯运动性脑卒中。有时,四肢无力也可以显示为小脑型功能失调,也就是共济失调性偏瘫1, 3, 14-16。丘脑腔隙性梗死可表现为单纯感觉性脑卒中,出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而没有运动、视觉、认知或行为的异常1, 3, 14,16。
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最常见于后颈部或枕部,可波及肩部1,17,18。也可发生弥漫性头痛,大多数为枕部头痛。颅内椎动脉栓塞或动脉夹层蔓延到颅内椎动脉可导致眩晕、复视和外侧延髓或小脑梗死的体征。颅内椎动脉夹层可导致延髓、小脑和脑桥的缺血,也可以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7。

通常不是后循环疾病所致的症状

一些表现为全身性、循环性、前庭性和听觉性的症状常常被错误地归因于后循环缺血所致。

单独发作的头晕、头昏或眩晕
“头晕”或许可以指头昏、头脑不清或明显眩晕。眩晕指外周前庭系统或中枢前庭小脑系统功能紊乱。外周前庭病患者的眩晕发作通常由突然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引起,并通常并发听觉症状。椎动脉疾病可导致暂时性眩晕发作,并且通常伴发脑干或小脑的其他症状。根据我们的经验,持续3周以上的单纯眩晕几乎肯定不是椎基底动脉疾病所致。在罕见情况下,几乎只见于糖尿病病人,基底动脉供应内耳的小脑前下动脉分支阻塞可以在引起脑干梗死前导致眩晕和/或单侧听力丧失28。
头昏通常反映的是与循环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或心脏病有关的晕厥前表现。在没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情况下,头昏极少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表现。孤立性晕厥病人中神经血管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很低29。孤立性晕厥并不增加脑卒中的风险30。在我们所遇到的407例病人中,只有7%的病人报告有头昏症状,而且没有1例病人以头昏为独立的症状1,3,5。

短暂的意识丧失
癫痫和晕厥是比脑血管病更常见的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的病因。维持觉醒状态的网状激活系统位于脑干上部的旁正中被盖。基底动脉阻塞可以扰乱这些神经纤维的功能并影响意识,昏迷就有可能发生。但是,基底动脉阻塞常常导致其他伴随症状,例如眼球运动和肌肉运动的体征。

跌倒发作
跌倒发作的定义是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失去体位控制并跌倒。跌倒伴意识丧失说明晕厥或抽搐可能是原因。跌倒发作曾被不适当地归因于后循环的短暂缺血。脑干缺血可影响控制肢体运动的皮质脊髓束,在脑干缺血时,通常会出现持续四肢无力。在NEMC-PCR中,没有1例病人以跌倒发作作为惟一症状1,3,5。在缺乏提示脑干或小脑功能紊乱的症状和表现时,后循环缺血很少是跌倒发作的原因。

疑有后循环缺血病人的评价

全面评价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可以指导进行哪些检查。所有怀疑椎基底动脉区域卒中或TIAs的病人都要接受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最好是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因为计算机化体层摄影检查(CT)受颅骨伪影的影响不能全面显示脑干结构。采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的MRI是现有检出急性梗死的最敏感方法。后循环卒中的大部分病人和与后循环供血区相关的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部分TIAs病人,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时都显示有急性病变31-33。在罕见情况下,一些急性椎基底动脉卒中病人的弥散加权成像可能正常,但这种结果并不能排除梗死。随访研究常常显示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34。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可被用来明确颈部大血管阻塞和颅内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31,35。
安有心脏起搏器或有不允许行MRI检查的其他情况的病人,应该接受CT和CT血管造影检查,除非有进行这些检查的禁忌证。高质量CT血管造影可被用来显示颅外和颅内的后循环,对评价疑诊基底动脉阻塞的病人非常有用36。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可被用来显示近端椎动脉37,颈部椎动脉的多普勒检查可以显示血流是顺行还是反流。头部多普勒检查可被用来显示颅内椎动脉和近端基底动脉的阻塞病变。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评价后循环缺血病人方面几乎没有作用。在罕见栓塞病例中,大脑后动脉异常地直接起源自颅内颈总动脉。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心律监测在内的心脏检查,是寻找心脏和主动脉源性栓子的重要评价方法,特别是对于没有颈部和颅部血管阻塞可以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人,以及不同血管供血区的多发脑梗死病人。
血液筛查和凝血功能检查应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检查。有病史提示以前有静脉性或动脉性阻塞,或未发现心脏、主动脉或颈部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可能适合进行其他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病的检查以及抗磷脂抗体的检查。
准确诊断特殊类型脑卒中以及血管和脑部病变需要以下条件:人口统计学评估(年龄、种族和性别)和卒中危险因素评价;有关症状演化过程的知识(例如,脑卒中发生之前是否有单次或多次变异型或经典型TIAs,发作是否突然和发作之前没有TIAs,缺血是否是进行性的);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与已知缺血类型的关系;脑部和血管的影像学检查。

预 后

椎基底动脉性脑卒中的转归取决于神经系统体征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动脉病变,梗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缺血的机制1,38。后循环脑卒中后的立即死亡率约为3%~4%38,39。在NEMC-PCR中,3.6%的病人死亡,18%的病人有严重残疾38。无论病人的年龄和潜在危险因素如何,心脏栓塞、基底动脉受累和颅内多区域受累都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38。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风险,我们应该努力尽早确定这种病变。

紧急预防措施

现在已有多种药物性、介入性和手术的疗法可被用于治疗大脑后循环的缺血,但是没有一种方法经过随机试验的彻底检验。可以采用的治疗与大脑前循环缺血使用的治疗相同。然而,很少试验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依照是前循环疾病还是后循环疾病进行分类。在进行了这种分类的试验中,只有少数评价并报告了脑卒中的心脏、动脉和血液学原因。

短期药物疗法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的试验显示,用CT排除脑出血后,在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静脉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以增强缺血性卒中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40。3项关于椎基底动脉疾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的试验显示了不同结果41-43。根据NINDS的指南,Grond等在12例病人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给予t-PA治疗,其中10例转归较好,1例转归较差和1例死亡41。另一项研究对5例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给予t-PA治疗42,2例有轻微的部分再灌注,1例有完全再灌注。3例死亡,1例保持在“闭锁”状态。Montavont等在18例病人发生脑卒中后7小时内给药治疗43。在治疗后3个月,18例中有10例可独立生活(即他们可以照料自己,没有或只有轻微的残疾),但2例死亡,6例预后情况差43。
溶栓药物也可以通过导管直接动脉内给药,注射到血栓处。在一项对65例椎基底动脉阻塞病人的回顾性研究中,43例病人接受了尿激酶或链激酶的治疗,其中三分之二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接受治疗,与22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病人相比,他们的生存率较高和预后较好。在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只有阻塞血管再通的病人才生存44。另9项报告显示,在大多数都于脑卒中发生后8小时以上接受t-PA治疗的285例病人中45,62%有良好的血管再通,全部病人中28%在以后也血运良好。Brandt等发现,在51例接受溶栓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病人中,栓塞病变血管较短、累及近端基底动脉并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最有可能出现血管再通,并有良好临床转归。昏迷或四肢瘫痪的病人或有慢性脑白质异常的病人,则预后差46。
临床医师目前尚无充分数据可资指导是选择静脉溶栓疗法还是动脉溶栓疗法来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缺血。如果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3小时内就诊,则一些神经科医师按照NINDS指南,在CT排除脑出血后,采用静脉内注射t-PA进行治疗。我们主张在决定是否采用溶栓疗法之前,特别是在症状出现时间已经超过3个小时或诊断不肯定的情况下,可对病人进行脑和血管的影像学检查(CT和CT血管造影术,或弥散加权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如果发现椎动脉阻塞,我们采用静脉注射t-PA治疗。如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阻塞,我们则推荐行脑血管造影术和动脉内溶栓疗法,因为基底动脉阻塞时死亡和致残的危险升高,而且已有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发生脑卒中后12~24小时也可以进行动脉溶栓治疗44,45。
一些颅内椎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对血压下降和血容量减少(甚至是坐起或站立)所引起的脑灌注量的变化很敏感24,47。对于这些病人,用液体和升压药最大程度提高血流量和血容量很重要。
预防
随机对照试验的强有力证据支持,心源性栓子所致脑卒中病人采用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地预防以后的脑血管事件。一项回顾性研究在68例动脉造影证实颅内动脉狭窄的有症状病人中,对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华法林对椎基底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病人疗效更好48。但是,在一项纳入颅内血管狭窄达50%~99%的有症状病人的前瞻性双盲研究中,在569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华法林组或阿司匹林(1300 mg)组后提前终止了试验,因为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疗效相同,但华法林会导致显著更严重的出血49。华法林-阿司匹林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也显示,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对非心源性栓子所致脑卒中的疗效相同50。
前瞻性试验的结果显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双嘧达莫以及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对TIAs和脑卒中的病人有益。但是,只有2项研究分析了试验结果与动脉供血区之间的关系,无一项研究报告血管阻塞性病变的性质。对于脑血管的二级保护,噻氯匹定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尤其是对于有症状的后循环疾病的病人51。在欧洲脑卒中预防研究中,在临床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TIAs或脑卒中的病人中,在255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改良双嘧达莫缓释剂型的病人中有5.7%发生脑卒中,而接受安慰剂治疗者有10.8%(P=0.005)52。
对于有大动脉狭窄和小动脉疾病的病人,我们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于有限制血流量的严重大动脉狭窄和椎动脉夹层的病人18,我们考虑抗凝治疗,以预防远端栓塞和梗死的进展。当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我们还使用他汀类药物,除非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70 mg/dl(1.8 mmol/L)53。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不断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应当根据动脉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转诊行手术、血管成形术或者支架置入术治疗(见下述)。随机临床试验在设计时应当旨在阐述哪种治疗方法最适于特殊脑卒中机制和动脉阻塞性病变。

未来方向

血管内治疗手段
散在病例报告提供的证据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能成为大动脉性椎基底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对颈部闭阻塞性椎动脉病变进行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治疗的初步结果显示,再狭窄问题比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者更多见54。椎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小和成角弯曲使血管内治疗更为复杂。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得出了混杂的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55。尽管结果只是初步的,但机械性清除血栓栓子可能对那些不能接受溶栓药物病人很有用,并可以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方法56。我们期待大规模对照研究对血管内血运重建与各种药物疗法进行比较。

手术
当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时,血管内膜剥脱术治疗严重颅外椎动脉疾病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都很低57。椎动脉手术的适应证尚未明确。在颅内血管成形术出现之前,有人采用手术方法在颅外动脉与颅内后循环之间建立搭桥分流,并取得一些成功,但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N Engl J Med 2005; 352: 2618-26. June 23, 2005.) (李雁、***程 译)
作者单位: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r. Savitz at the Divis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almer 127,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330 Brookline Ave., Boston, MA 02215, or at [email protected].

⑶ 请问:冠状动脉CTA影像结果如何看

http://www.5aysd.com/bbs/医时代
http://www.dxy.cn/cms/丁香园
都是在职医生办的,都有咨询板块的,你可以上这两个网站咨询下,

⑷ 有什么医学讲座推荐吗

讲座一:《脑卒中的预防和救治》

授课专家:宋冬雷教授,原上海德济医院院长,神经外科

虽然血管老化是衰老的必然,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缓解血管老化和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利的。除了改变生活习惯,还有哪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病几率?卒中一旦发病情况常较危重,医生该怎样在短于3个小时的黄金救助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讲座二:《重症肺炎的诊治误区》

授课专家:黄怡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不管是肺炎还是重症肺炎,诊治的思路简单可理解为,首先判断有无肺炎,确定后要评估病情,然后进行病原学诊断,但临床医生在诊治中常走入一些误区,如诊断时重影像轻临床、影像学检查重CT轻胸片、鉴别诊断重局部轻全身,病原诊断重细菌轻病毒等等。黄怡教授在讲座中提示大家如何一一避雷。

讲座三:《胸痛患者的急诊处理和POCT的应用》

授课专家:王树云教授,上海新华医院,急诊科

胸痛是指原发于胸部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胸部的疼痛,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症,但临床表现却千差万别,对于危及生命的高危疾病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诊断处理,尽快危险因素评估、行胸片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在10分钟内完成ECG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若误诊或漏诊会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您应用过POCT吗?(point-of-caretesting在医疗现场的即时检验,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报告即时化)

讲座四:《肺实质、间质病变基础及CT表现(上)》

授课专家:任福欣主治医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影像科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肺间质病变与肺实质病变并存,很少单独存在,那么肺间质和实质都有哪些病变基础?HRCT表现都有哪些?

⑸ 女性置输尿管支架被感染跟房事有关吗

输尿管支架是各种良性和恶性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工具。然而支架的使用经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皮壳形成、感染、疼痛、置管后不适、支架移位或失效等等。这些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和天然降解支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新的工程学技术也不断应用到这些研究中。美国哥伦比大学的 Dirk 等撰写一篇相关综述,总结了输尿管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对于这些问题处理的新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最近发表在 2014 年 12 月 23 日的 Nature Reviews Urology 上。

介绍

1978 年 Finney 等首次介绍了今日的双 J 输尿管支架,自此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成为泌尿科手术的常规流程。输尿管支架主要用于尿石症的辅助治疗,以减轻各种良性和恶性的梗阻、促进输尿管的恢复及治疗尿外渗。

此外,术前输尿管支架置入还可以便于术中确定输尿管的位置。然而,尽管输尿管支架应用十分广泛,但它较多的并发症却是人们的担心所在。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皮壳形成以及置管后不适。要想深入了解这些并发症,就需要研究支架的设计以及如何改进临床支架的应用。

支架相关并发症

1、置管后不适

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支架置入,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支架带来的不适感。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问题,Joshi 和他的同事设计了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来量化尿石症和良性梗阻的病人置管后的不适情况。这个问卷表主要涵盖了 6 大项支架带来的健康问题,包括尿路症状,躯体疼痛,全身健康,工作表现,性健康和一些其他的问题。

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对置管后不适问题范围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量表。该研究显示超过 80% 支架置入的良性病变患者存在刺激性排尿症状,疼痛以及不适感。这种不适不仅仅局限于尿路症状,还包括整个躯体,这大大影响了日常功能。

在后来的一项研究中,USSQ 评估了膀胱中的远端支架环的位置与置管后不适的关系,发现置管 7 天和 28 天后,那些远端支架环越过膀胱中线的患者在 USSQ 中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随后的一项研究远端支架环位置的随机试验表明,膀胱中过长的支架会导致严重的排尿困难、尿急,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更大。疼痛在排尿时加剧并可放射到同侧躯体,这可能继发于输尿管压力返流和支架的移动。

先前的研究表明支架在日常活动中可移动 2cm 左右,对输尿管形成物理性刺激,导致支架环所在的膀胱和肾脏尿道上皮的炎症,因此可能带来附加的疼痛和不适。未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支架的设计及生物材料的选择,这可在支架移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减轻刺激。

2、输尿管蠕动消失

现在人们广泛的认为支架可以通过诱导输尿管一段时间内的过强蠕动来影响输尿管的蠕动。支架置入后短时间内,输尿管会过强蠕动以清除支架(由于部分梗阻),最终蠕动消失。这种蠕动消失状态本身是否与疼痛和不适有关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泌尿系统的排尿过程会因此而变慢,这也可能是置管后出现轻微同侧肾盂积水的原因。

有趣的是,使用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如坦洛新后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尿路症状,而坦洛新可以抑制输尿管的收缩,降低输尿管收缩压峰值。类似的,阿夫唑嗪可以显著改善尿路症状和躯体疼痛,尤其在排尿和同侧躯体疼痛方面。

这种症状的减轻是由于α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收缩的抑制所致的蠕动消失,还是由于支架置入引起的输尿管平滑肌持续收缩状态缓和后蠕动恢复造成的,目前还不清楚。

如果后者是正确的,那么置管后输尿管蠕动的维持就是有益的,同时可以减轻先前蠕动消失所致的肾盂积水。未来的研究还需更好的了解输尿管的蠕动消失是否是支架置入的有利结果,蠕动的维持是否能提高支架的整体功能。

3、支架移位

支架移位尤其是末端的移位和脱离并不罕见。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过程,包括支架长度、材质和直径。有研究表明直径为 4.8Fr 的硅胶支架比 6Fr 的聚氨酯支架更易出现远端的移位。

患者相关的因素有支架植入时间和肾脏随着呼吸的运动,但这些因素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尽管支架的合适长度是由患者身高决定的,但研究表明输尿管与肾盂和膀胱联结处之间的距离更适用,可以减少远端移位的发生频率。

远端支架的移位可以抵消支架带来的益处,加重支架相关症状。然而,这可通过膀胱光镜轻易地调整。有难度的是不常见的近端支架移位,有报道称其发生率为 1-4.2%。近端支架移位的处理需要经输尿管镜行逆行支架取出。

当远端支架末端在骨盆边缘以下时,使用取石篮或者 Fogarty 导管取出支架的成功率大于 90%。近端移位的特殊情况包括支架近端移位在骨盆边缘之上,在狭窄段或最近手术修复的地方之上。在这些情况下,经皮的方法成功率更高。

4、尿路感染

细菌在输尿管支架上的定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报道称定植率为 42-90%。尽管细菌能够相互作用并黏附于裸的支架表面,但这种直接的相互作用似乎并不是细菌黏附和定植的主要机制。近来研究表明尿条件膜可以改变支架的表面的物理特性。细菌表达一种叫做黏附素的蛋白,可以识别和黏附蛋白形成尿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长久以来的一个假说认为这种膜的存在可以增加细菌的黏附。2013 年,Elwood 等人检验了这个假说,他们发现包含条件膜的支架与不包含的支架相比,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黏附与定植并没有差别。他们的发现反驳了尿条件膜可以增加细菌黏附和定植这一假说,也提示阻止这些膜的沉积并不能抑制细菌黏附和定植,因为细菌似乎只作用于裸的支架表面。

有趣的是,尽管支架细菌定植的发生率高达 90%,只有一小部分支架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人发展为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当支架放置时间大于 90 天时,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在一项 250 人的连续性调查中,置管前后的尿培养、远端支架顶端细菌培养显示支架放置时间、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及未经透析的慢性肾衰(血肌酐为 200-500 μmol/l)与细菌尿和细菌支架定植显著相关。

考虑到尿路感染增加的风险,作者推荐缩短支架放置的时间,并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抗菌治疗。然而,在这一方面,必须要考虑那些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先前的抗菌治疗,他们携带耐抗生素菌株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高效的抗生素预防治疗方案必须具有患者特异性,必须仔细考虑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

目前,尿培养是检测置管后支架细菌定植和感染状态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尿培养阴性并不意味着支架无细菌定植,因为尿培养检测支架细菌定植的敏感度只有 21-40%,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事实上,尿培养的阳性率(尽管支架培养阳性)在短期置管内相对较低。这提示支架定植的细菌尚未感染尿液,但在支架置入过程中细菌已经感染了支架。

此外,尿液中细菌的种类通常与支架上发现的种类不一样。支架上细菌的种类随着支架检测的节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发现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与 Foley 导管上发现的生物膜相似,输尿管支架上发现的膜经常由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组成,使得针对单一尿培养的抗生素治疗无效。

5、支架皮壳形成

与细菌定植相似,支架皮壳形成的发生随着置入时间而增加。在支架置入的尿石症患者中,6 周内拔除支架的皮壳发生率为 9.2%,6-12 周内拔除的皮壳发生率为 47.5%,12 周后拔除的发生率高达 76.3%。

尽管皮壳数量在近端和远端卷曲部分显得更多,但输尿管腔内的部分通常比较清楚或者是最后形成皮壳的。这可能是由于输尿管蠕动的“清除”效应造成,而支架卷曲的部分在肾脏和膀胱中不断地与尿液接触。

皮壳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尽管应用了不同物理特性的多种材料,没有一种可以阻止结晶的沉积并最终导致皮壳形成。在所有可用的材料中,硅胶最不容易形成鸟粪石和羟基磷灰石皮壳。

必须指出的是,一种材料形成皮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使用的试验设备。通常一些公司声称的材料抗皮壳形成特征仅仅是基于简单的体外实验,并没有阐述这些材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虽然简单的体外实验可以证明那些材料和 / 或涂料可能抵抗皮壳形成,但关于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功能的实际阐述只能基于相关体内动物模型或者临床试验。

尽管支架皮壳形成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但大多数人认为皮壳形成继发于支架尿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形成开始于尿蛋白通过静电作用被吸附到支架生物材料表面。有趣的是,由于皮壳并不是瞬间形成的,大多数支架在植入后短时间内表面的亲水外壳脱离,而这种外壳可以阻止生物膜的形成。因此,不断改变支架表面的物理特性有利于阻止生物膜沉积和随后的皮壳形成。

一项研究表明支架的皮壳成分与并发的结石成分相同。这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浸润在相同的尿液中,相同的成分过饱和形成结石。是否结晶直接作用和黏附于支架材料,是否它们通过与生物膜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依附的更紧密,目前尚不清楚。

有两项研究分析了有和没有皮壳形成的支架表面的生物膜的成分。总的来说,研究发现支架表面存在超过 300 种蛋白。Ig κ,IgH G1,α1 抗胰蛋白酶,组蛋白 H2b 和 H3a 与支架皮壳的形成高度相关,而尿调节素和组蛋白 H2a 与此关系不大。

作者推测这些带正电荷的蛋白可能会吸引带负电的结晶而形成皮壳。另一项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机制。他检测到支架生物膜包含钙结合蛋白,如尿调节素和 S-100 蛋白。这些蛋白使含钙的结晶黏附到支架表面。这个研究还发现了血液蛋白如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的存在。支架生物膜中的这些蛋白可以通过静电与羟基磷灰石相互作用,这提示了支架皮壳形成的另一机制。

即使支架放置的时间适中(小于 8 周),皮壳的形成仍然很普遍。严重的皮壳形成增加了支架拔除的难度,有可能需要多次手术。为了指导支架皮壳的管理,Acosta-Miranda 等基于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临床经验建立了被遗忘的,皮壳形成的和钙化的(FECal)支架分级系统。支架根据皮壳形成的区域分级,每个分级有着相应的治疗措施。

系统中 1 级皮壳形成仅仅影响远端支架卷曲部分,2 级与近端卷曲部分皮壳形成有关,3 级包括了 2 级和支架输尿管部分的皮壳形成,4 级表现为远端和近端卷曲部分均出现皮壳,5 级为整个支架都有皮壳形成。

这个分级系统反应了支架拔除的难度随着分级增加而增加。5 级的支架皮壳与置管时间大于 2 年有关,这通常发生在那些忘记拔管的患者身上。4 级和 5 级的皮壳常常需要多次的拔管手术(1.94-2.7)。

作者同时指出在处理支架近端部分之前清除远端部分的结石可以增加拔管的成功率。一些作者建议术前需行肾图检查确认肾单位的功能,因为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处理严重的支架皮壳可能需要肾输尿管切除和开放的膀胱碎石洗出术。

长时间的支架置入使得 FECal 分级系统中 4 级和 5 级情况的发生不可避免,这种情况典型地发生于忘记拔管时间的患者。为了减少 4 级和 5 级支架的发生,一些研究小组建议使用电子支架注册(ESRs)系统将支架信息,包括置入的时间,预期拔除时间录入到病人的电子医疗记录(EMR)。

ESR 系统应当在预期拔除时间之前提醒医师,当 EMR 中支架改变未被记录或者拔除记录被删除时,医师也应当得到提醒。这个系统大大降低了支架拔除被遗忘的发生,一年后发生率从 12.5% 降到 1.5%,这也为这个系统在泌尿科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克服并发症

1、金属支架抵抗外在压迫

为了克服聚合物输尿管支架的缺点,如定期的更换,支架的阻碍以及由于外在压迫不能发挥作用而失效,研究人员发明了金属支架(图 1)。这些支架配置了自膨胀和常规的双 J 支架结构。

其中一种双 J 金属支架叫做共振支架(Resonance®),由镍钴钛钼合金组成,它的两端都是闭合的。2013 年一项研究公布了五年的共振支架使用经验,这项队列研究纳入了 47 名患者,共使用了 139 个金属支架治疗良性和恶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输尿管梗阻。这是对金属支架使用最全的报告。

平均的内置时间为 8 个月,由于疼痛,肾功能不全进展,尿路感染复发,支架移位,肾积水进展,血尿,下尿路症状和 / 或皮壳形成等原因造成约 28% 的失败率。尽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发症在病人总体和支架功能方面是显著的,但金属支架的使用对于良性和恶性疾病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最近公布了一项对自膨胀金属支架的长期随访研究。2009 年,一项 11 年的随访研究分析了一种叫做 Memokath® 051 的热膨胀金属支架。尽管有着支架移位、皮壳形成、真菌感染等并发症,作者认为这种新型的自膨胀金属支架可以长期有效地减轻输尿管的梗阻,可以作为常规双 J 支架的安全替代品。

类似的,2000 年另一项研究报道了在 90 名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中使用自膨胀金属支架的经验。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支架移位,增生反应,皮壳形成或肿瘤向内生长。有趣的是,在一些患者中二级的干预措施并不能保证输尿管的畅通,需要双 J 管或者外支架的置入。作者总结道金属支架在特定的患者中,可以长时间解除输尿管外梗阻对上尿道的压迫。

与自膨胀金属支架相反,对于球囊扩张金属支架的研究并不多。一项对 12 名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研究发现球囊扩张(n=6)和自膨胀(n=6)金属支架均是安全有效的。另一项对 9 名良性或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研究对比了自膨胀支架(n=8)和球囊扩张支架(n=1)的使用。整体而言,所有患者都保持了输尿管的开放,无并发症出现。

作者称这些金属支架可以安全有效的替代传统双 J 管。迄今为止,尚无大规模的长期研究检验这些金属支架在输尿管中实效性。在推荐它们治疗输尿管梗阻之前,需要更多开展这些研究。

作者:Tang
链接:http://urol.dxy.cn/article/96561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

⑹ 请问,有保护嗓子的小偏方吗谢谢了!

1 保护嗓子的秘方 我整理了一些保护嗓子的方法,希望各位戏迷喜欢!!! 1.《如何保护嗓子》 咽喉既是正常呼吸必经之路,又是重要发声器。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保护嗓子,尤其是教员、演员、广播员,更要注意。 首先要注意坚持室外活动,以增强肌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咽炎、喉炎的发生。 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作咽部清水含漱,平时多喝茶,保持咽部清洁。抽烟、喝酒要适度,否则会刺激咽喉部组强而产生慢性炎症。 如果嗓子发生不适、刺痒、干燥或有烧灼感,可采用热熏气疗法。方法是将口腔对着有热气的茶杯或茶壶呼吸,很快就可使不适现象消失。也可将复方安息香酊约三十毫升用沸水约五百毫升冲在一个大缸子中,对着热气呼吸。有可能还可采用菊花、金银花或胖大海泡水当茶喝。 2.许多XX都有这毛病,我的嗓子也是如此。抄来几副方子供参考: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声音嘶哑,其共同的特点都伴有声带及周围组织的充血、肿痛,下列方法疗效较佳。 1.拌吃银耳。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 日后即可好转。 2.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盘,每日2次。 3.饮浓凉茶水。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4.风油精吸人。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5.冷敷脖颈。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3-4次。 6.薄荷和杭菊花各6克,泡开水当茶饮,每日一剂。 3.那就只好试试鸡蛋茶了—— 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 取新鲜鸡蛋一只,磕到饭碗里打成鸡蛋液,烧一些滚烫的开水,浇到蛋液里 把鸡蛋冲成蛋花儿,加少许白糖和香油 ,趁热喝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茶。 4.如何保护您的嗓子 声音沙哑失声是那些需要长时间讲话或不正确使用喉咙的人,时常碰到的困扰。如果持续沙哑超过两周以上,最好找耳鼻喉科医师检查与治疗。 一般而言,禁声休息是治疗声音沙哑的最佳方法,至于声带长茧也并非一定要开刀,可先做语言治疗,当结节过大或语言治疗无效时,才必须接受喉内视镜显微手术。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上保护嗓音的妙方: 一) 限制工作之外的说话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聊天或打电话。 二) 使用适当的音量说话,善用麦克风以应付不足之音量。 三) 说话速度要慢,说话之间要常停顿吸气,一句话不要拉的太长。 四) 说话音调不宜太低或过高,而且每一句话的重音不要放前缀。 五) 悄悄话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 六) 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七) 尽量用腹部(即丹田)轻松发声,不要用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讲话。 八) 不抽烟、喝酒,勿吃辛辣油炸类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饮等。 九) 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十) 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十一) 适当之运动,常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十二) 感冒时应尽量减少说话,此时更须多喝温开水与声带保养。十三) 喉糖、罗汉果、枇杷膏或澎大海等,只能稍微缓解症状,不可过度依赖。 冬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人们常常感到嗓子不舒服。其实,由于天气变化,呼吸道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冬季咽喉炎的发病率会增加。因此,冬季保护嗓子尤为重要。记者就此采访了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李志奎副教授。李教授认为,在增强保护意识、了解咽喉炎发病原因的前提下,要从注意保暖、忌辛辣戒烟酒等生活小事上做到防治咽喉炎,保护好嗓子。 增强咽喉保护意识 李教授强调,在冬季的感冒患者中,大约有15%的人治愈数月仍然咳嗽不止,严重的甚至声音嘶哑,其实他们并不是反复感冒,而是患上了咽喉炎。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的炎症,易发于冬春季节,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咽喉炎一般初起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侵袭鼻腔,继而咽喉部组织感染;慢性咽喉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后的结果,由咽喉部的感染所致。 据介绍,咽喉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吸烟多、饮酒频、睡眠少、空气质量不良、错误用嗓以及不当的饮食,都可能产生咽部炎症。李教授举例,平时大声吼喊导致声带及咽部充血,加之室外作业呼吸道受病菌侵犯,就会感到咽部不适、声音沙哑。还有的人在冬天为了发汗驱寒,经常吃羊肉、狗肉等食品,这些食物均属“发物”,易使人“上火”,患上咽喉炎。 保护嗓子从保暖做起 一些冬季易发病如感冒、哮喘、咽喉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疾病的发生,都与生活在不良环境中有关。咽喉炎的发病尤其与口鼻、身体不注意保暖有关。为此,专家建议:睡觉时房间内温度不要太冷;早晨起床要及时穿衣服;洗澡或洗发后及时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冷天早晨出门或骑车带上口罩,使口鼻不受干冷空气的刺激。 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冬季用火炉烤火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烟气散到室外;用暖气取暖时应注意室内不要太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夜间地面可稍洒些水,以保持空气湿润。 和辣椒烟酒说再见 想要有效预防咽喉炎,生活上也要注意忌口。首先要戒烟酒,由于烟酒既刺激咽喉又使机体功能受损,所以要坚决戒除。其次是忌辛辣食物,北方气候干燥,应该多吃些青菜、水果,多饮水。此外,锻炼身体,增强防御能力,不要过度疲劳或熬夜,尽量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生冷食品,多吃新鲜食物或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牛奶、大豆等,都是保护嗓子的好办法。

⑺ GBN特写 | 战疫中的福特中国

联手江铃汽车,紧急赶制负压救护车辆,对外捐赠10辆。

联手FordFund共捐助价值100万元医疗物资。

除从物资和资金上给予驰援外,福特中国没有忘记对经销商和员工的关怀。经销商方面,其全国销售服务机构(NDSD)对商务政策进行调整,取消2月销售目标,减轻因疫情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此外,福特中国还与福特金融合作,对2月经销商所提车辆和现有库存车辆提供免息(湖北地区经销商)或降息支持(非湖北地区经销商降息1%),加速经销商返利支持,并为经销商提供疫情防护指导等。

员工关爱方面,福特中国HR团队在疫情前期就组成紧急小组,每天几乎保持18小时运转,确保情绪稳定,确保身体健康,确保公司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为最大限度降低员工感染风险,福特中国延长春节假期,要求员工在家远程办公,并为需要现场办公的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支持。

福特品牌有着117年的悠久历史,经受住了一战、二战、多次经济危机等人类历史上数不清的挫折和逆流。1995年,福特中国成立,先后投资江铃汽车、合资长安汽车,始终扎根中国,深入参与中国的建设、发展和崛起,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早已血浓于水。

今天,面对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他们选择了一起面对,选择了同舟共济,选择了倾力捐助,选择了共渡难关。

他们还用福特中国25年及福特品牌117年的经历,生动地告诉人们,应该对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战争充满信心。阳光终会驱散黑暗,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100元以内的端午礼品可以选什么

这别可以送点 粽子 干果 水果 一、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所以选择粽子礼盒是必不可少的,好在现在粽子也在创新,有各种口味的,也不妨碍大家对它的选择 二、水果 六月份正是水果大量成熟的季节,端中顷午走亲访友,送一些应季水果很不错,既健康,也受人欢迎 三、干果 干果类礼品也是受卖宴陆欢迎的之一,是送礼及祥洞招待客人非常好的礼品。端午节买上一份干果礼品去探望亲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多吃干果对人体也非常有好处。

热点内容
梅花寄托着思念 发布:2025-07-19 17:11:13 浏览:405
中只荷花 发布:2025-07-19 17:11:10 浏览:716
樱花和服素材 发布:2025-07-19 17:08:53 浏览:651
泉州招聘花艺 发布:2025-07-19 17:05:47 浏览:999
西兰花理发 发布:2025-07-19 16:58:50 浏览:357
岩牡丹市场 发布:2025-07-19 16:52:36 浏览:438
满树的茶花 发布:2025-07-19 16:49:53 浏览:56
苔藓球盆栽 发布:2025-07-19 16:45:40 浏览:681
插花泥价格 发布:2025-07-19 16:40:01 浏览:513
百合文化节2017 发布:2025-07-19 16:39:58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