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母丁香
1. 小儿惊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敷贴法
(1)新鲜蛆!洗净捣烂,蜂蜜调匀成膏,贴敷门处。适用于急惊风。
(2)桃树内层皮120克,葱白20个,灯心6条,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儿两足心处,每日换药1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急、慢惊风。
(3)桃仁、郁李仁各14粒,黄栀子6克,鸡蛋清适量,前药研为细末,入鸡蛋清和匀,摊于布上,敷于患儿手腕脉搏处,24小时后去掉,以敷处出现青黑色为度。适用于急、慢惊风。
(4)新鲜蛆叫(洗净)7条,白糖100克,共捣为泥膏状,贴敷于自门处。24小时后换药再敷。适用于急、慢惊风。
(5)胡椒、栀子、葱白各7个,飞面、鸡蛋清适量,前2味研细,与后3味捣和,摊布上,贴心窝,24小时除下。适用于慢惊风。
(6)灶心土、鸡蛋清,两药调敷头顶、心口。适用于慢橡拿惊风。
2.敷脐法
(1)车前子巧克,炙黄蔑、白术、炒白芍各9克,炮附子、肉豆范、丁香各6克,炙甘草、炮姜炭各3克,共研细,蜜调成膏剂,敷脐。适用于慢惊风。
(2)燕子巢1个,鸡蛋清适量,将燕子巢捣烂,入鸡蛋清和匀,敷脐上,绷带固定,干则更换新药,连续敷2-3次。适用于慢惊风。
(3)全蝎5个,娱蛤1条,僵蚕5条,蝉蜕7个,诸药研成细末,填脐中,外盖煮熟鸡蛋1枚,用布袋束好,每日换药1次,连敷3-5日。适用于急、慢惊风。
(4)活蟾蛛(即癞蛤蟆)破腹除去内脏,放脐上,蟾蛛发热后,另换1只。适用于慢惊风。
3.药熨法
(1)麻黄120克,甘草60克,蝉蜕、白僵蚕、全蝎各21枚,陈胆星30克,白附子、防风、川乌、天麻、川芍、白芷、木香各15克,干姜12克,牛黄、冰片、轻粉各6克,察香3克,朱砂、雄黄各24克,研为细末,前14味药煎取浓汁,加蜂蜜收膏,加入后6味药末,和捏念碧成锭子,临用时,以淡姜汤摩锭,温熨小儿前胸、后背。适用于急惊风。
(2)生营蒲、生艾叶各等份,捣为粗末,再取生姜汁、葱白汁、麻油、醋拌炒药末,布包热熨,临证热熨时,分别从头颈、胸背及四肢由上往下反复推揉熨引3遍。适用于急惊风,喉中痰鸣,昏沉不醒,四肢抽搐者。
(3)党参、黄蔑、白术、甘草、酒白芍、陈皮、半夏、天麻、川乌、全蝎、南星、丁香各6克,朱砂1克,姜3克,枣5枚,将诸药炒热,布包熨脐部。适用于慢惊风。
(4)黄土1000克,入酒醋各半,调和炒热,布包熨腹部。适用于慢惊风。
4.药浴法
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药液沐浴,或用燕窝泥亦可。适用于小儿惊风,发热手搐者。
5.取嚏法
(1)开窍通关散(牙皂、雄黄、细辛、蟾赊、寮香、冰片等)吹在取嚏。适用急惊风神昏抽搐者。
(2)皂角、半夏各等份为末,吹在取嚏。适用于急惊风初起者。
6.擦牙法
(1)乌梅(生者)1个,擦牙。适用于急惊风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
(2)母丁香1粒,人中白适量,将母丁香细嚼,人中白研细,以其母的中指血共调擦牙上,即苏。适用于急惊风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
7.灌肠法
(1)安宫牛黄丸1粒,大黄苏打片10片,以温水100毫升溶解,注射器直接推入肛门,保留15分钟,肠鸣腹泻,燥屎排尽,热退抽止。适用于急惊风。
Z)薄荷叶、寒水石各15克,青黛、白僵蚕、朱砂各3克,全蝎2枚,炒猪牙皂角、槐角各1.5克,共为细末,灯草汤和乳汁调,时时灌肠。适用于急惊风。
8.搽药法
薄荷、防风各15克,麦冬9克,胆星6克,黄连3克,当归6克,羚羊角3克,上药水煎,以药汁搽抹胸背。适用于急、慢惊风。
9.推擦法
(1)银花20克,薄荷15克,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蒸馏收集馏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1小时,浸液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加蒸馏水至100毫升,重点推擦曲池、大椎、风池、风府及腋下。适用于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者。
(2)花椒15克,用热水浸泡1小时,以拇指、食指蘸药液,按以下顺序推擦:①掐百会穴3次,手法宜轻,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各掐1次,最后掐前额眉上阳白至曲鬓一带共7次。男掐左额(女掐右额)及眉心7次。②两侧肩梁高搭井穴各掐7次。③八邪穴(包括合谷)掐7次,太渊穴掐7次。④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7次。⑤双委中及足跟各掐7次。推擦完毕后,再取生姜3克,花椒1克,葱白1根,冬瓜皮6克,盐1.5克,菜油30毫升,加水少许,熬煎待温,用手指蘸药液再按上述顺序推擦1遍。适用于慢惊风。
(3)先取熊胆0.2克,化入5毫升水中,将药液滴入患儿脐中2-3滴,再以手掌轻轻推擦,每次1分钟,每小时1次,直至症状消失。适用于慢惊风。
(4)天竺黄9克,青黛、轻粉各3克,黑丑15克,共为末,白蜜为丸,薄荷汤调,摩擦胸口。适用于急惊风。
(5)龙胆草、防风、青黛、钩藤各9克,黄连1克,共为末,加入牛黄、冰片、香少许为丸,用金银花汤调,摩擦胸口。适用于急、慢惊风。
2. 八宝丹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八宝丹说明书
- 4.1 药品名称
- 4.2 药品汉语拼音
- 4.3 剂型
- 4.4 八宝丹的主要成份
- 4.5 八塌燃宝丹的功能主治
- 4.6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4.7 注意事项
- 5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八宝丹
- 5.1 处方
- 5.2 制法
- 5.3 功能主治
- 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6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方之八宝丹
- 6.1 处方
- 6.2 制法
- 6.3 功能主治
- 6.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7 《外科传薪集》方之八宝丹
- 7.1 处方
- 7.2 制法
- 7.3 功能主治
- 7.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8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团蚂虚宝丹
- 8.1 处方
- 8.2 制法
- 8.3 功能主治
- 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9 《救伤秘旨》方之八宝丹
- 9.1 处方
- 9.2 制法
- 9.3 功能主治
- 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0 《古方汇精》卷二方之八宝丹
- 10.1 处方
- 10.2 制法
- 10.3 功能主治
- 1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1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
- 11.1 处方
- 11.2 制法
- 11.3 功能主治
- 12 《回生集》卷下方之八宝丹
- 12.1 处方
- 12.2 制法
- 12.3 功能主治
- 1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3 《伤科补要》卷四方之八宝丹
- 13.1 处方
- 13.2 制法
- 13.3 功能主治
- 1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4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之八宝丹
- 14.1 处方
- 14.2 制法
- 14.3 功能主治
- 14.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4.5 注意
- 15 《外科传薪集》方之八宝丹
- 15.1 处方
- 15.2 制法
- 15.3 功能主治
- 1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16 《内外验方秘传》方之八宝丹
- 16.1 处方
- 16.2 制法
- 16.3 功能主治
- 17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方之八宝丹
- 17.1 处方
- 17.2 功能主治
- 18 《青囊秘传》方之八宝丹
- 18.1 八宝丹的别名
- 18.2 处方
- 18.3 制法
- 18.4 功能主治
- 18.5 八宝丹的用物镇法用量
- 19 《瑞竹堂方》卷七方之八宝丹
- 19.1 处方
- 19.2 制法
- 19.3 功能主治
- 1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0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八宝丹
- 20.1 处方
- 20.2 制法
- 20.3 功能主治
- 2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1 《痘疹仁端录》卷九方之八宝丹
- 21.1 处方
- 21.2 制法
- 21.3 功能主治
- 21.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2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八宝丹
- 22.1 处方
- 22.2 制法
- 22.3 功能主治
- 2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3 《寿世保元》卷九方之八宝丹
- 23.1 处方
- 23.2 制法
- 23.3 功能主治
- 2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4 《跌损妙方》方之八宝丹
- 24.1 处方
- 24.2 功能主治
- 25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之八宝丹
- 25.1 处方
- 25.2 制法
- 25.3 功能主治
- 2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6 《朱氏集验方》卷五方之八宝丹
- 26.1 处方
- 26.2 制法
- 26.3 功能主治
- 26.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7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宝丹
- 27.1 处方
- 27.2 制法
- 27.3 功能主治
- 28 《眼科全书》卷六方之八宝丹
- 28.1 处方
- 28.2 制法
- 28.3 功能主治
- 2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29 《一草亭》方之八宝丹
- 29.1 处方
- 29.2 制法
- 29.3 功能主治
- 2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0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
- 30.1 处方
- 30.2 制法
- 30.3 功能主治
- 3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1 《种福堂方》卷三方之八宝丹
- 31.1 处方
- 31.2 功能主治
- 32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
- 32.1 处方
- 32.2 制法
- 32.3 功能主治
- 3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3 《寿世新编》卷上方之八宝丹
- 33.1 处方
- 33.2 制法
- 33.3 功能主治
- 3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4 《绛囊撮要》方之八宝丹
- 34.1 处方
- 34.2 功能主治
- 34.3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4.4 注意
- 35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之八宝丹
- 35.1 处方
- 35.2 功能主治
- 36 《集验良方·续补》方之八宝丹
- 36.1 处方
- 36.2 功能主治
- 36.3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
- 37.1 组成
- 37.2 功效
- 37.3 制备方法
- 38 《集验良方·续补》方之八宝丹
- 38.1 组成
- 38.2 功效
- 38.3 主治
- 3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 39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八宝丹
1 拼音
bā bǎo dān
2 英文参考
Pill of Eight Treasure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八宝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十四首。
4 八宝丹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八宝丹
4.2 药品汉语拼音
Babao Dan
4.3 剂型
每粒0.3g。
4.4 八宝丹的主要成份
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田七、麝香等。
4.5 八宝丹的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去黄止痛。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以及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见有上述症候者。
4.6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口服。1~8岁,一次0.15g~0.3g,8岁以上,一次0.6g,2~3次/d。
4.7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5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八宝丹
5.1 处方
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一伏时,研细)牛黄1.5克 象皮(切片)琥珀(灯心同乳)龙骨(煅)轻粉各4.5克 冰片0.9克 芦甘石(煅红,研细)9克
珍珠(布包,豆腐煮一伏时)一钱,牛黄五分,象皮、琥珀、煅龙骨、轻粉各一钱五分,冰片三分,煅炉甘石三钱[1]。
5.2 制法
上药共研极细,瓷瓶密贮。
5.3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九之八宝丹具有生肌敛疮之功效。主治一切渍疡,脓腐已净而须收口者。
功能生肌长肉。治疮疡,疮口不敛[1]。
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疮面,上以膏药或油膏盖贴。
为细末,撒疮口[1]。
6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方之八宝丹
6.1 处方
真犀黄3克 血珀6克 珍珠6克 冰片3克 滴乳15克 飞面24克 辰砂6克 飞滑石12克
6.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之八宝丹主治广疮结毒。
6.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调服0.36克。
7 《外科传薪集》方之八宝丹
7.1 处方
煅龙骨6钱,槟榔2钱,水飞甘石6钱,白占6钱,煅石膏8钱,寒水石6钱,东丹2钱,铅粉2钱。
7.2 制法
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
《外科传薪集》之八宝丹主治疮疡溃后久不敛者。
7.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外掺。
8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宝丹
8.1 处方
螵蛸1两(去骨),赤石脂1钱2分(煅),文蛤1钱2分(炒焦),白龙骨8钱,儿茶1钱,枯矾1钱,黄丹1钱,宫粉7分。
8.2 制法
上为末。
8.3 功能主治
《种福堂方》卷四之八宝丹主治黄水疮。
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掺疮上。
9 《救伤秘旨》方之八宝丹
9.1 处方
没药2钱,乳香2钱(去油),轻粉儿茶1钱,龙骨1钱,铅粉1钱,血竭1钱,冰片1分,珍珠2粒,百草霜2钱。
9.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9.3 功能主治
《救伤秘旨》之八宝丹主治跌打损伤。
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敷之。
10 《古方汇精》卷二方之八宝丹
10.1 处方
西牛黄2分,明血珀2分,生珍珠1钱2分,朱砂1钱2分,儿茶1钱2分,人中白2钱(煅),马勃8分,滴乳石1钱6分。
10.2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研至无声为度。
10.3 功能主治
《古方汇精》卷二之八宝丹主治口舌溃烂,并一切疮毒、痈疽、发背,脓溃毒尽,未全完口者。
1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掺膏上贴之。
11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
11.1 处方
珍珠5分,血珀(灯心同研)1钱,象皮(切,烘)1钱,龙骨(煅)1钱,辰砂1钱,乳香5分,没药5分,白及1钱。
11.2 制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密贮,待用。
11.3 功能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具有收口生肌长肉之功效。
12 《回生集》卷下方之八宝丹
12.1 处方
川大黄1两,香白芷3钱,独活3钱,天南星3钱,制半夏3钱,天花粉3钱,大贝母5钱,穿山甲5钱。
12.2 制法
上为细末。
12.3 功能主治
《回生集》卷下之八宝丹主治一切鱼口便毒、顽疮23年不愈者。
1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药1两,加粉霜3钱,糯米浓汁为丸,如凤仙花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分,空心白滚汤送下,1日1服。
13 《伤科补要》卷四方之八宝丹
13.1 处方
琥珀1钱,川连1钱,龙骨1钱,象皮1钱,儿茶1钱,轻粉1钱,凤凰衣1钱,血竭1钱,珠子3分,冰片3分。
13.2 制法
上为细末。
13.3 功能主治
《伤科补要》卷四之八宝丹具有生肌之功效。主一切破伤出血。
1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掺伤口上。
14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之八宝丹
14.1 处方
何首乌(赤、白)各1斤(用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3斗,每次用豆3升3合3勺,用水泡涨,将豆铺1层,何首乌1层,重迭铺足,用砂锅蒸之,豆熟为节,将豆摒去,何首乌晒干,如此9次,为末听用),赤茯苓1斤(用竹刀刮去粗皮,为末,用盆盛水,将药末倾入水内,其筋膜浮在水面者,捞而弃之,沉在盆底者留用,如此3次,湿团为块,就用黑牛乳5碗,放砂锅内慢火煮之,候乳尽,入茯苓内为度,仍研为细末听用),白茯苓1斤(制法同上,亦湿团为块,就用人乳5碗,放砂锅内煮之,候乳尽,入茯苓内为度,仍研为细末听用),川牛膝8两(去芦,酒浸1日,使何首乌蒸7次,将牛膝同铺黑豆内蒸之,至第9次止,晒于,研末听用),破故纸4两(用黑芝麻炒,以芝麻熟为度,去芝麻,研末,听用),当归8两(酒浸,晒干,为末听用),怀山药4两(研末听用),枸杞子8两(酒浸,晒干,研末听用),菟丝子8两(酒浸生芽,研为泥,晒干,为末听用)。
14.2 制法
炼蜜为丸。先丸如大弹子者150丸,
14.3 功能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二之八宝丹具有乌须延寿,平调气血,滋补五脏之功效。主阴虚阳弱无子者。
14.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3丸,清晨,酒浸1丸;午,姜汤1丸;晚,盐汤1丸。余为梧桐子大,每日清晨5070丸,酒与盐汤任下。
14.5 注意
以上药俱不犯铁器;忌黄白萝卜、牛肉。
15 《外科传薪集》方之八宝丹
15.1 处方
大濂珠(同豆腐煮过)3钱,真青龙骨1两,上血竭1两,嫩儿茶1两,石膏(童便浸百日,漂)2两,西血珀5钱,上浮甘石(煅)2两,鸡内金(炙)1两。
15.2 制法
上为细末如霜,瓷瓶藏贮。
15.3 功能主治
《外科传薪集》之八宝丹主治一切溃疡不收口。
1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掺患处。
16 《内外验方秘传》方之八宝丹
16.1 处方
生濂珠1钱,牛黄5分,净扫盆5分,青黛5分,琥珀2钱,朱砂1钱,熊胆4分,冰片5分。
16.2 制法
研至无声。
16.3 功能主治
《内外验方秘传》之八宝丹具有收口生肌之功效。主痈疡。
17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方之八宝丹
17.1 处方
人参5钱,犀黄5钱,轻粉1两,白龙骨1两,濂珠8钱,真象皮8钱(炙),上冰片2钱。
17.2 功能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之八宝丹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
18 《青囊秘传》方之八宝丹
18.1 八宝丹的别名
拔毒生肌散
18.2 处方
甘石6钱,石膏8钱,东丹2钱,龙骨3钱,轻粉1钱,铅粉2钱,白蜡6钱(以刀刮极细),寒水石6钱。
18.3 制法
先轻粉,次各药,研极细,后入白蜡令匀。
18.4 功能主治
《青囊秘传》之八宝丹具有拔毒生肌之功效。
18.5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加冰片1分,红升2分,名“桃花散”。
19 《瑞竹堂方》卷七方之八宝丹
19.1 处方
广木香2两,母丁香2两,红花2两,牡蛎5钱,地龙(去土)5钱,灯草2钱(糨,晒干,研),干胭脂2两半,穿山甲15片(炮)。
19.2 制法
上为末,甘草3两研末,熬成膏子为丸,如弹子大。
19.3 功能主治
《瑞竹堂方》卷七之八宝丹具有壮益元阳,行气生血之功效。
1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空心酒送下,以干物压之;或用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酒送下亦可。
20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八宝丹
20.1 处方
琥珀1两,没药1两,当归1两,赤芍1两,细辛1两,朱砂5钱(另研),冰片2分,麝香2分。
20.2 制法
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20.3 功能主治
《女科指掌》卷一之八宝丹主治妇人血厥,经隧乖戾,血上冲心,神昏者。
2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次1丸,石菖蒲汤化服。
21 《痘疹仁端录》卷九方之八宝丹
21.1 处方
真珠2分,朱砂5分,琥珀2分,冰片1分,天竺黄5分,龙齿5分,白附(姜汁炒)5分,全蝎(水洗净)5分,胆星(九制者佳)5分(一方有牛黄2分,麝香2分)。
21.2 制法
炼蜜为丸,金箔为衣。
21.3 功能主治
《痘疹仁端录》卷九之八宝丹主治痘疹胖期,痰迷,手足厥冷,不省人事。
21.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送下。
22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八宝丹
22.1 处方
狗宝3钱(如无,九节菖蒲代之),鲤鱼胆9枚(犀角可代用之),全蝎1钱5分(去毒,炙),牛黄1钱5分,虎睛1对,琥珀5钱,珍珠5钱,沉香1两(镑末)。
22.2 制法
为末蜜丸,量儿大小作丸,辰砂为衣。
22.3 功能主治
《幼科金针》卷上之八宝丹主治小儿惊痫重症,已发声者。
2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化服。
23 《寿世保元》卷九方之八宝丹
23.1 处方
乳香、没药、孩儿茶、红褐子灰海鲃(煨)1个,珍珠(炒)5分,象牙(煨)5分,龙骨(煅)5分。
23.2 制法
上为细末。
23.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九之八宝丹主治疳疮。
2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先用米泔水洗疮,拭干掺上。
24 《跌损妙方》方之八宝丹
24.1 处方
珍珠(豆腐煮)1钱,滑石1钱,炉甘石2钱(薄荷水煮,火煅),硼砂8分,乳香1钱,荸荠粉1钱。
24.2 功能主治
《跌损妙方》之八宝丹主治跌打损伤。
25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之八宝丹
25.1 处方
钟乳粉(制)5钱,辰砂(飞)3钱,熊胆3钱,珍珠1钱,琥珀1钱,西牛黄1钱,冰片1钱,飞白面(炒,研)5钱。
25.2 制法
上为细末,瓷瓶收贮。
25.3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之八宝丹主治杨梅疮结毒。
25.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1分,土茯苓半斤煎汤调下。
如毒在下部,加薏苡米5钱配用。
26 《朱氏集验方》卷五方之八宝丹
26.1 处方
雄黄1两,雌黄1两,朱砂1两,信砒(并生用)1两,白矾(飞过)1两,绿豆粉(生)1两,黑豆(生)1两,巴豆(去油)1两,皂角(炙,去黑皮)1两。
26.2 制法
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26.3 功能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五之八宝丹主治痰实发喘。
26.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3丸,磨刀水送下。
27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八宝丹
27.1 处方
乳香2钱,没药(各去油)2钱,血竭2钱,轻粉2钱,儿茶1钱,龙骨1钱,铅粉1钱,冰片5分。
27.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27.3 功能主治
《种福堂方》卷四之八宝丹主治腐肉已尽,新肉迟生。
28 《眼科全书》卷六方之八宝丹
28.1 处方
甘石1钱,熊胆3分,珍珠3分,琥珀2分,石燕7分,石蟹7分,朱砂6分,硼砂4分,蕤仁3分,麝香2分。
28.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28.3 功能主治
《眼科全书》卷六之八宝丹主治目翳。
2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点翳上。
29 《一草亭》方之八宝丹
29.1 处方
当归1两,防风1两,川连1两,朴消2两,杏仁(去皮尖)20粒,铜青2钱,白矾5钱,郁李仁(去皮)49粒。
29.2 制法
上药以生绢包之,如梅子大。
29.3 功能主治
《一草亭》之八宝丹主治赤眼。
29.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放碗内,倾水泡一时,再隔水炖热,熏洗,1日5次。
30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
30.1 处方
琥珀1钱(新瓦炒),珠子4分,象牙1钱(火煅外黑,内带白色),冰片2分,乳香(炙)1钱,没药(炙)2钱,儿茶1钱,血竭1钱。
30.2 制法
上为细末。
30.3 功能主治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主痈疽。
30.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掺膏上,贴之。
31 《种福堂方》卷三方之八宝丹
31.1 处方
真犀黄1钱,血珀2钱,珍珠2钱,冰片1钱,滴乳5钱,飞面8钱,辰砂2钱,飞滑石4钱。
31.2 功能主治
《种福堂方》卷三之八宝丹主治广疮结毒。
32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
32.1 处方
箭头砂5分,滴乳香5分,冰片1分,珍珠2分,琥珀1分,牛黄2分,麝香7厘。
32.2 制法
上为细末。
32.3 功能主治
《惠直堂方》之八宝丹主治杨梅疮。
32.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分,和飞面5分,用歧良10两,煎汤送下。每歧良10两,木捶打碎,水10碗,煎5碗,用汁1钟,将药6分送下,其余歧良汁1日服尽。服49日。
风毒,加轻粉5分;如破烂,加乳香4分,狗胎骨2分。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网络,马上计算!
33 《寿世新编》卷上方之八宝丹
33.1 处方
九转胆星5钱,川羌活5钱,北全蝎5钱(酒洗,炒,去足),僵蚕5钱(姜汁炒),双钩藤(净末)8钱,雄黄2钱,天麻8钱(煨),白附子3钱(煨),怀山药5钱,白茯神5钱,远志肉5钱(甘草水洗),真麝香5分,石菖蒲2钱,大梅片5分,真琥珀3钱,珍珠1钱5分(豆腐内煮过,研末,水飞),真牛黄1钱,金箔5分,枳实3钱(炒)。
33.2 制法
上为末,用竹沥调和,少加姜汁为丸,如小痧药大。
33.3 功能主治
《寿世新编》卷上之八宝丹主治一切风痰发闭,惊风发搐,昏沉谵语,不知人事,危在顷刻。
33.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12岁者服35粒,34岁或5粒或7粒。
34 《绛囊撮要》方之八宝丹
34.1 处方
五谷虫1两(洗净,焙干),大虾蟆1个(黄者佳),山楂肉(蒸熟)2两,莲肉(去心)2两,青黛3钱,胡连5钱,使君子肉5钱,麦芽1两。
34.2 功能主治
《绛囊撮要》之八宝丹主治疳积,脾胃怯弱,不长肌肉。
34.3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砂糖拌匀,捣为饼。任儿食之。
34.4 注意
实者可用,虚者宜忌。
35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之八宝丹
35.1 处方
胆星钱半,琥珀7分,牛黄5分,硼砂1钱,朱砂1钱,犀角1钱,羚羊1钱,薄荷1钱,珍珠5分,僵蚕2钱,防风2钱,天麻2钱,全蝎钱半,麝香3分,冰片2分。
35.2 功能主治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之八宝丹主治急惊痰热及因惊发痘,火毒盛者。
36 《集验良方·续补》方之八宝丹
36.1 处方
真珍珠1钱(豆腐内煮,研),全蝎2个(漂净,炙),龙骨1钱5分,(煅)蜈蚣2条(去头足,炙),玛瑙1钱(煅),白蜡1钱,雄精1钱,海螵蛸1钱(漂淡),麝香1分,金毛狗脊2分(炙),梅片1分,制甘石1钱,纹银末2分(锉,研极细),制乳香1钱,象皮1钱5分(瓦上炙),制没药1钱,轻粉2分。
36.2 功能主治
《集验良方·续补》之八宝丹具有拔脓除腐,生肌长肉之功效。主痈疽,发背,搭手,无名肿毒。
36.3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备用。
3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
37.1 组成
珍珠5分,血珀(灯心同研)1钱,象皮(切,烘)1钱,龙骨(煅)1钱,辰砂1钱,乳香5分,没药5分,白及1钱。
37.2 功效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八宝丹具有收口生肌长肉之功效。
37.3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密贮,待用。
38 《集验良方·续补》方之八宝丹
38.1 组成
真珍珠1钱(豆腐内煮,研),全蝎2个(漂净,炙),龙骨1钱5分,(煅)蜈蚣2条(去头足,炙),玛瑙1钱(煅),白蜡1钱,雄精1钱,海螵蛸1钱(漂淡),麝香1分,金毛狗脊2分(炙),梅片1分,制甘石1钱,纹银末2分(锉,研极细),制乳香1钱,象皮1钱5分(瓦上炙),制没药1钱,轻粉2分。
38.2 功效
《集验良方·续补》之八宝丹具有拔脓除腐,生肌长肉之功效。
38.3 主治
《集验良方·续补》之八宝丹主治痈疽,发背,搭手,无名肿毒。
38.4 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3. 世界上最古老的口香糖
2007年,英国枝庆考古人员在芬兰发现一块迄今最古老的“口香糖”,是由白桦树皮做成的胶状物,其中含有化学元素酚,具有杀菌的作用。
这块“口香糖”距今已超过五千年,上面甚至还留有牙印。
原始“ 口香糖 ”的样貌:
最早记录的“ 口香糖 ”的原始容貌是天然树脂。人类的祖猛竖握先酷爱咀嚼树脂,并从中获得快乐。
距今5000年前的树脂“ 口香糖 ”:
几千年来,来自不同地域的先辈都有咀嚼天然树脂的习惯。比如,古印度人通过咀嚼树脂和蜂蜜的混合物用来去除口腔的异味;古希腊人利用树脂清理牙齿,保持口腔清新;中美洲玛雅人同样喜爱咀嚼树脂,玛雅人咀嚼的树脂产自人心果树的凝固树脂。
而咀嚼树脂的习惯,也随着15世纪末到16实际初大航海时代的开拓,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人心树果:
除了西方最早记载的“ 口香糖 ”历史,古代中国同样有古人咀嚼天然“ 口香糖 ”的记载。
据汉代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从此,鸡舌香成为历代显贵们的推崇时尚。五代草本学家日华子在其着作中提道:“鸡纤州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至今方书为然。”
鸡舌香:
鸡舌香又称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稍淡,功力较逊,在我国海南有栽培。
4. 煨姜丸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鸡峰》卷十二
- 2.1 方名
- 2.2 组成
- 2.3 主治
- 2.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2.5 制备方法
- 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3.1 方名
- 3.2 组成
- 3.3 主治
- 3.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3.5 制备方法
- 4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 4.1 方名
- 4.2 组成
- 4.3 主治
- 4.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4.5 制备方法
- 5 《御药院方》卷四
- 5.1 方名
- 5.2 组成
- 5.3 主治
- 5.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5.5 制备方法
- 6 《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吴氏集验方》
- 6.1 方名
- 6.2 组成
- 6.3 主治
- 6.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6.5 制备方法
- 7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神巧万金方》
- 7.1 方名
- 7.2 组成
- 7.3 主治
- 7.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 7.5 制备方法
- 附:
- 1 古籍中的煨姜丸
1 拼音
wēi jiāng wán
2 《鸡峰》卷十二
2.1 方名
煨姜丸
2.2 组成
硇砂1两,附子半两,豆蔻仁1分,胡椒1分,干漆1分。
2.3 主治
胃冷。
2.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剜作合子,入药,湿纸裹,煨之,细嚼,饮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枣空唯信和丸,如芡实大。
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3.1 方名
煨姜丸
3.2 组成
附子(大者)2枚(刀刻作一小口,入硇砂3分,面裹煨,面熟去面),丁香半两。
3.3 主治
胃心痛,吐清水,上吐下泻及一切冷痰。
3.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生姜1块,切两片剜空,入药在内,以湿纸裹,煨令姜软,和姜嚼细,盐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新汲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4.1 方名
煨姜丸
4.2 组成
附子、硇砂、木香、生姜。
4.3 主治
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痃癖,或发心痛,冷水积脾,结聚疼痛;一切冷气等疾。
4.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复以生姜1块,擘作两片,以药在内,湿纸裹,令煨,候姜熟,白汤嚼下,空心服。
4.5 制备方法
用大附子50个,各重半两者,去皮脐,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约容硇砂半钱,实之;却以附子末和面作饼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黄,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为细末,以水为丸,如芡实大。
5 《御药院方》卷四
5.1 方名
煨姜丸
5.2 组成
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硇砂(好明者)1两,桂(去粗皮)1两,沉香半两,丁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舶上茴香半两,荜澄茄半两斗轮,青皮(去白)半两,槟榔、鸡舌香(即母丁香)各等分。
5.3 主治
脾胃虚冷,饮食不消,呕哕气逆,心胸痞闷,腹胀心痛,积滞寒饮,膈气酒病,恶心虚烦,不入粥食。
5.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生姜1块,切作两处,各剜取成坑子,安药在内,以湿纸裹,于慢火煨令纸焦为度,取出和姜细嚼,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如酒煮稀面糊为丸,如小弹子大,每1两作16丸。
6 《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吴氏集验方》
6.1 方名
煨姜丸
6.2 组成
草果(炮)、良姜、茴香、丁香、吴茱萸、木香、川楝子(去核)、石菖蒲、白姜、荜茇各等分。山悉
6.3 主治
冷热脾痛。
6.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以1丸入枣肉内,次入生姜,合湿纸裹煨熟,取出,去火气,嚼,煎艾汤送下;妇人,艾醋汤送下;翻胃,人参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陈皮糊为丸,如小鸡头子大。
7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神巧万金方》
7.1 方名
煨姜丸
7.2 组成
丁香1两,大附子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
7.3 主治
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
7.4 煨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用生姜1块,批开,纳药3丸,湿纸裹,煨熟,烂嚼,盐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豌豆大。
古籍中的煨姜丸
- 《普济方》:[卷二十脾脏门]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
两)陈橘皮(三钱汤浸去白焙)槟榔(一两锉)上为煨姜丸(出和剂方)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癖。或发心...
-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五积聚门]寒癖
诃黎勒(一两煨炒微黄)干丸如梧桐子大。每大沉香煨姜丸(出圣济总录)治寒癖。积气疼痛下利。沉香(一两...
- 《杂病广要》:[脏腑类]呕吐
服一钱匕,含化咽津。(《圣济》)(按∶《和剂》煨姜丸,与此相类,见《脾胃》。)《医说》引《类编》治...
- 《秘传外科方》:[李防御五痔方]解肠散
用肉桂膏贴腰。烦疼以通心散逐日服,次下丁膈散、煨姜丸、枳壳散落洗,用海蛤散附之,乳香膏贴,退痔匀肠...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膈气
5. 八大味是什么
中国调料之“八大味”如下:一:肉 桂俗名桂皮,是我这一代人极熟悉的“口香糖”。小学校的门口总有提篮小卖的小商贩,他们的竹篮里量多且便宜的就是那一根根卷成筒状的桂皮。一、两分钱就可以买到一根,放在口袋里,不时地掰下一小块送进嘴里,那种味道有些辛辣,但异常清凉爽口。在那贫瘠的年代,桂皮是孩子们的首选,扮演着零食的主角。时至今天,若见到调料中的桂皮,还会情不自禁地嚼上一片,那辛辣而清凉的味道恰是我少年时代的感觉……现代研究表明:桂皮确有杀菌作用,有助于对付口腔细菌,防止口臭。现在就有加入了桂皮的口香糖。如此说来,儿时选择的零食还是很科学的。只是今天的孩子再也不会去吃桂皮了,甚至不知道桂皮为何物。二:良 姜八大味中见到的良姜都切成片状,干硬粗糙。从画图上看,良姜呈圆柱形,根茎有节,节上生根,与平日食用的生姜不像亲兄弟。不仅如此,味道和作用也有异同。良姜做香料似乎是在其次,主要是入药,用于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疝气等病症。相传刘邦与项羽争雄之际,身染疾病,久治无效,服了良姜茶即愈。后来刘邦将良姜定为贡品。虽然都有一个姜字,但生姜似乎要威猛得多。俗语说“姜还是老的辣”———喻人年老即成“老奸巨猾”,城府也越深。毕竟走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还要多,怎么能不“辣”呢?但也有“不辣”的,比如糖姜片,辣中有甜,甜中含辣,既开胃又爽口,不失为一味独特的休闲食品。三:白 芷:白芷作为八大味中的一员似乎有点亵渎了它。在八大味中,白芷犹如阳春白雪,颇有贵族气息。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白芷就在屈子的《离骚》中散发着芬芳:“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白芷因其天生异禀,常常被栽于园庭,若蔽于衣袖,则芬馨满径,衣袂生香。自古就有“孔子佩白芷,屈原挂泽兰,曹操藏江离”,以喻其行止清洁,并为后人赞美效仿。香草名士,“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有一种不俗的气节和气度。这应该是白芷一类香料的本来意旨。中国的文人与香似乎达到了难舍难分几近情侣的地步:抚琴燃香,品茗香伴;衣需香熏,衾乃香暖;那读书呢,则更要“红袖添香”了。但一直心存疑惑:身边有如玉红袖,那书还读得下去吗?四:丁 香:丁香的样子煞是可爱,像一枚微型的小钉子,又因其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丁香花原产我国,主要品种有白丁香、紫丁香等。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花蕾为“公丁香”,成熟的果实为“母丁香”,此外,丁香不仅是香料,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但若说起丁香,总令人联想到秋风秋雨,和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据说南唐李璟是第一个把丁香与雨中愁怅联袂在一起的人,他在一首《浣溪沙》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承袭了这一愁绪,他希望逢着“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想象着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这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动了无数人。而我却看不出丁香花的愁怨。在我眼里,丁香恰似一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出手阔绰、肆意挥霍着她的豆蔻年华,她是那样随意可人、蓬勃恣意,还不懂得哀怨为何物。尽管不懂,无辜的花儿就这样永远与愁绪联姻,小小的丁香花只怕是“载不动,许多愁”。好在丁香不解风情,至今香如故。五:豆 蔻:唐代诗人杜牧《赠别》有诗句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从此“豆蔻”一词也就诗意了起来,后被喻做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旧时,豆蔻专指女孩子十三岁,这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一段光阴,青春、羞涩、风情犹如即将破土而出的嫩芽儿正在一天天蕴涵萌动。八大味中,豆蔻是以果入味。因对豆蔻的好奇与神秘,曾特意去看豆蔻花,那花果然是想象中的细腻、娇媚,用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真是恰如其分。但也令人担忧那种娇嫩不堪风雨,秋风乍起就会落英委地。仔细搜索自己的豆蔻年华及有关往事,脑海里竟是一片空白:没有娉娉袅袅,没有青春的萌动,甚至连娇羞也不懂得。因为在那个“革命是暴动”的年代,豆蔻这两个字太斯文太嗲,让人恶心摒弃是自然的,有谁愿意与豆蔻比肩呢?六:陈 皮:即晒干了的橘子皮 。陈皮,贵在陈字,年代越久越好,过百年的陈皮甚至贵于黄金,可谓至宝。橘子人人爱吃,没想到其外皮既可入药、做香料,还给人们提供了味美的零食:川贝陈皮、甘草陈皮、九制陈皮、陈皮梅、陈皮李等……,若没有陈皮,口福中真是少了一福。而八大味中有了陈皮的加入,自是品味不俗,味高一筹。因为它是“后皇嘉树”:“横而不流”、“淑离不淫”,有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即使撕成碎片,其味也依然不改初衷。七:八 角:八角,也称大茴香。在八大味的家族中,八角的形状最美:蓇葖果,星状放射八角形。特别是裹在八角里面的种子,油鉴光滑十分可爱。八角的香气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煮鸡蛋、花生、炖肉、煲
6. 中药里丁香有何作用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经常嚼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从而更好地清洁口腔与牙齿,但是,医学专家却不主张将嚼口香糖作为一种时尚来倡导,尤其是过多、过长时间咀嚼口香糖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嚼口香糖 别超过一刻钟!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
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7. 怎样清除口中的大蒜味和萝卜味
1、嚼花生
食用大蒜后,嚼嚼几颗花生,对改善口腔蒜味具有特别的功效。因为花生中含有多种天然芳香物质且气味清新自然,较之使用口香糖等方法,花生更能使口腔气味趋近自然。
2、喝牛奶
吃完大蒜后的口腔中弥漫着一股蒜臭,这个时候喝上一杯牛奶,就可以消除大蒜臭味。
3、嚼茶叶
吃了大蒜后,用浓茶漱口或取一小撮茶叶,放入口中慢嚼,待唾液分解茶叶后慢慢咽下也可去除异味。
4、喝果汁
食用大蒜后,可在一杯开水中加入一些薄荷,并加上一些新鲜柠檬汁饮用,可去除口中异味。茄枣
5、含丁香
丁香又名鸡舌香,是古代除口臭的良药。食用大蒜后口含1-2粒的母丁香或者含1片丁香花片也是去除口臭的良方。
口臭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一、口臭的人宜多吃:
1、生蔬菜和苹果,以爱护齿龈。
2、姜、肉桂、芥末和辣根,以防鼻窦炎。
3、全谷类和水,以防便秘。
4、胡萝卜、花茎颤哗拆甘蓝、菠菜和柑橘类水果,以摄取芦派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二、口臭的人应少吃:
糖、甜食、甜饮料、蛋糕和饼干,轻爱护牙齿和齿银,并减少牙斑。
三、口臭的禁忌:
1、忌吃大蒜、洋葱和咖喱。
2、忌吸烟或其他烟草制品。
3、忌饮酒。
8. 《长安十二时辰》里角色嘴里经常咀嚼的东西是什么
是薄荷叶~
所以,可能是张小敬吃不起鸡舌香,只能嚼薄荷叶。鸳鹭差池出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