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鸟特点
⑴ 牡丹鹦鹉是什么样的
牡丹鹦鹉属鹦鹉目,鹦鹉科,又叫情侣鹦鹉、蜡嘴鹦鹉。
牡丹鹦鹉的体色十分艳丽,原产地在非洲,是国外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后来也被我国引入,在动物园中展出,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现已成为家庭饲养的观赏鸟。
牡丹鹦鹉体长约14~18厘米,也属一种小型鹦鹉,尾短而圆,眼睛周围有一白圈,头部呈红色、灰色、棕色或黑色,嘴呈红色。
牡丹鹦鹉在我国分两个类型:黑头牡丹鹦鹉,其体长约14厘米,嘴红色,眼及蜡膜为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橙红色,背与翼为绿色,但翼端为黑色,尾羽绿色,脚灰色;棕头牡丹鹦鹉,其头部为棕褐色,故名棕头牡丹鹦鹉。尚有红头、黄头等品种。
野生牡丹鹦鹉常栖息在热带丛林中,它们喜欢集体活动,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及浆果为食,故对农作物有害,也致使人们捕捉、驱赶它们。由于牡丹鹦鹉羽色艳丽,人们常捕捉后饲养观赏,致使野生牡丹鹦鹉数量日益减少。
⑵ 牡丹鹦鹉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有什么特点
牡丹鹦鹉也叫情侣鹦鹉、黑头鹦鹉、蜡嘴鹦鹉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野生原始种计有9种,除一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外,其余8种分布于非洲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地。
形态:体长为16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嘴红色,虹膜黑褐色,头部颜色有红、灰、黑三种,眼周及蜡膜呈白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橙红色,背部和翼绿色。翅覆羽及飞羽翠绿色,翼端黑色。尾短圆,呈绿色。脚为对趾型,灰色。雄鸟身体较雌鸟细长,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雄鸟头小颈粗,前额较突出。雄鸟的骨盆较窄,雌鸟骨盆较宽。牡丹鹦鹉经过人工饲养,已经培育出100余个品种。
生态:栖息于热带丛林及草原中,常集群生活。鸣声嘈杂,双翼鼓动迅速。但飞翔距离不远。以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尤喜食各种甜浆果。营巢于树洞、建筑物的裂缝或岩石的缝隙内。喜欢咬剥树皮、树叶,并将它撕碎后垫入巢内。每窝产卵4枚左右。双亲共同孵化18天左右出雏,两性共同哺育1个月后出巢。
饲养:选用金属笼,大小如金丝雀笼。饲料主要是稻谷、粟子、碎玉米、黍和小米以及麻籽、葵花籽、花生米等。但油脂饲料不能喂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脱羽。青绿饲料是青菜、苹果等。青菜不能缺少,供应不足会产下不受精的卵,有时还会造成啄羽现象。冬季和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供足量的能量,但要防止得肥胖症。通常可把稗子、稻谷、粟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给,还应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蛎粉、青菜和水果。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每周清洗笼子1~2次。笼底应铺细沙。饮水要清洁,经常供水浴。饲料要及时添加,供给的青菜、水果要新鲜,吃剩的青菜、水果要及时取出,同时要保证饲料不霉变。除了换羽期,牡丹鹦鹉可常年产卵。一般雌鸟一年可产卵3~5窝,每窝产6~8枚,孵化期在17~19天。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雌鸟只是在吃食、饮水和排粪时才出巢。雏鸟出壳后需经35~40天才离巢,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周后才能独立生活。可自制一个8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鸟笼用于繁殖用。鸟笼需用12号的铅丝编制,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内放一个20厘米×16厘米×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开一直径为6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时蹬踏。巢箱木板要厚实些,底部留3~5个直径为0.5厘米的圆孔,以便于通气和排出多余的水。大笼成群饲养容易繁殖,高3米、长3米、宽2米的笼舍,可饲养20对。笼内多设栖木纵横交叉,供鸟攀爬栖息。用硬木制成,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25厘米的人工巢箱,1/3处开6厘米直径的洞。洞口有小台板供进出,人工巢箱里面可分上下层,下层铺3毫米厚的干燥木屑。巢箱挂在高处,并供干草,由鸟自己衔入垫巢。也可用粗毛竹横挂,每节竹筒打一个洞供筑巢。总之,巢箱要多于饲养的对数。繁殖期间,尽量减少干扰,少惊动。饲料增加骨粉、钙粉、多种维生素和鸡蛋、玉米粉合成的粉料。雌雄鸟自由配对后,相亲相爱,互相理毛喂食,完成交配后产卵。雏鸟出巢后,双亲继续饲喂10余天即可分笼,让亲鸟继续繁殖第二窝。
⑶ 牡丹鹦鹉的特点,性格,爱好,是不是有超强的记忆力
见题回答,这么大的浏览量,一定高人很多,俺也凑凑热闹说几句,说的不对的地方,您多担待。实话实说,您这问题有点大,其实这样的问题可以在《网络》上查到的,如果想真正了解牡丹鹦鹉的习性最好还是养一只或者一对,老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要亲口尝一尝的。牡丹鹦鹉作为外来物种,引进时间不长,牡丹鹦鹉非常漂亮,有十几个品种,牡丹鹦鹉抗病能力强,也比较耐粗粮,只要保证食物和水的供应饲养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在乎加不加分,鸟友讨论说错莫怪。
⑷ 蓝闪牡丹鹦鹉有什么特点
费氏钴蓝色牡丹鹦鹉长约15cm,体重42~58g。头稍大,颈短,喙红色,头的其余部位颜色略淡;颈侧和喉部趋于淡黄色和粉红色。胸部红褐色,下胸和腹部黄绿色;背、两翼和尾深绿色;尾上覆羽深蓝色。眼圈白色。
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并常集群危害农作物。由于这种鸟的羽色艳丽,常被人们捕捉饲养,致使野生的数量越来越少。
牡丹鹦鹉性情凶猛,以强欺弱,发情的雌鸟更为突出,叫声大而杂,有时噪声扰人,还向其它鸟发起进攻。这时如果将雌鸟与雄鸟配对繁育,则鸣声锐减,性情好转,所以饲养牡丹鹦鹉以成对为佳。
不易凭肉眼分辨,以测试最为准确,其次由有经验人士触摸尾端小骨的位置,,开则为雌,狭则为雄,准确性达百分之九十,其他凭外表及行为判断,皆不可靠。
春天,一月至四月,,为繁殖期,下蛋四至六枚,每隔一天一枚,孵化期21至23天,孵化后约40天可离巢,自行觅食,于第一次换毛后,八个月进入成熟期,满周岁进入生育期,一年可有一至三胎。
因为母雀比较凶,故选年纪大一的雄雀匹配比较容易成功,繁殖最好避免与其他不同种之爱情鸟杂交,以免影后代带有不良因子,诞下不孕或有缺陷的后代。其实同种中已有多种不同色彩的品种,可随意交配产生新的颜色,不必与其他种如桃脸,黑脸等杂配。
牡丹小鹦在筑巢时喜用喙将草或筑巢物料搬回巢中,有别于桃面小鹦喜将物料藏在羽翼底下,带回巢箱中。筑巢物料用抹手纸,,恐防干草生虫及回潮,对小鸟健康有影。
⑸ 牡丹鹦鹉的特点,性格,爱好,是不是有超强的记忆力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牡丹鹦鹉在我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牡丹鹦鹉、红牡丹鹦鹉和黄头牡丹鹦鹉。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南方,该鸟常蚂桐尺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外出外,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牡丹鹦鹉适宜结群饲养,其笼舍面积可依饲养展览需要适当安排,并需有适宜的露天场地供其运动。春、夏、秋三 季,宜有适度的光照。北方冬季应保持在15~22℃。其笼舍可围以细铅丝网,或用厚玻璃加以围隔。家庭中饲养少量(1~5对),可用木箱改装,一面是装适宜的金属网,精心饲养,即能获得较好的玩赏及繁殖效果。饲养笼舍需垫清洁的细沙,供其采食也有利清洁。笼内设足够闷高粗度适宜的栖架,有利运动和休息。
人工饲养环境中的牡丹鹦鹉,可饲以多种饲料,如饼干、面包、馒头、米饭、青菜、多种水果等。公园或动物园内大量饲养,可用虎皮鹦鹉混合粒料为主要饲料,同时饲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即可顺利达到繁殖。育雏期间加饲熟玉米粉70%,熟鸡蛋28%,骨粉2%的混合湿粉料。有利雏鸟正常成长。多种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均为牡丹鹦鹉的理想青绿饲料。牡丹鹦鹉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可成对或成群笼养,为避免鹦鹉咬坏笼子,应采用铁丝网笼。未发育成熟的雏鸟可养在一个大笼内,一般1立方米不超过15只。繁殖用的笼子应挂一个有相当于5只鹦鹉体积的巢,可用三合板或或比较厚实的纸板做,以防止它撕咬逃跑,鸟巢可在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开一个直径5~8厘米的孔。不论群养笼还是繁殖笼,除在笼体的后部装鸟巢,笼内还要准备栖杠1根,水浴器1个,食、水罐各1个。食物主要以谷子和稗子为主;还要喂些麻籽或苏子、蔬菜、骨粉、牡蛎粉。
应该注意的是,牡丹鹦鹉喜欢叽叽喳喳的吵闹,如果家中有病人或心脏不好的人可不选择这种鸟饲养。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我国常见的有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两种..
牡丹鹦鹉经过7个月左右的饲养,都可以进行配对上窝进行繁殖了。
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它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出窝外,其余全部时间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可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繁殖的方法:
第一, 配对。1 雄1雌放同一笼内。
第二, 安窝。使牡丹鹦鹉有产蛋、孵化的场所。
牡丹鹦鹉的窝为两层,在上层应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为了让牡丹鹦鹉在窝内孵化时“磨牙”用,防止牡丹鹦鹉用喙咬窝或咬其它木质结构造成损失。
窝安放的位置;窝要安放在笼的侧面,左侧右侧都可,但一定要在上方,开口向里,观察门在外,这样便于观察。
牡丹鹦鹉母鸟第一窝一般产2-3个蛋,若营养好、管理得法有时也可产4-5个蛋,头窝蛋的孵化率一般为70%左 右。笼内最好放一小块烧过的蜂窝煤块供鸟食用。蜂窝煤经过高温后达到了消毒的目的,消过毒的物质鸟吃后不易生病。另外,煤块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既省钱,又可补充鸟体对某些营养成分的需要。鸟舍应放在环境安静,无干扰的地方,不要有杂音,不要有环境污染,注意空气流通、新鲜。
繁殖牡丹鹦鹉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过,很多人还是认为这事有点难度,至少已经不止一次的听说有人认为牡丹根本不能在家庭饲养条件下繁殖,现在就把繁殖牡丹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说一下:
选种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养鸟人那里购买所谓的“一对”鸟。这里的一对很多时候只是轮码他们所配的同色的两只,特别是在购买一些稀少颜色的时候,这样的两只很可能是同一窝的鸟,甚至连性别都可能相同~~想想这样繁殖的后果!买鸟的时候可以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组合,不一定非要同色,兰色配绿色的,后代出现了深绿色和黄绿色两种,如果你只是自己养着玩的话,这样最好了,很快你的鸟舍中就会出现很多种颜色的鸟,这应当是每个爱鸟者的乐事;但是如果你为了繁殖出售的话,还是注意纯色问题吧。
关于如何选择父母代种鸟的问题,大家可以使用:桃脸牡丹鹦鹉遗传计算器
牡丹鹦鹉一般一次生3-5颗卵,但是头几颗卵雌鸟是不会立刻孵化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认为这是雌鸟弃卵,也不要随便打开巢箱观察,他们的孵化时间是以最后一颗卵产出后孵化开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产一个卵算,他们的实际孵化期要一个月多一些,而在后期雏鸟快出壳时,雌鸟的孵化又会显的漫不经心,这可是要出壳的征兆,如果你认为这是雌鸟弃卵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了!还有就是巢箱里要多垫些锯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够大,我的巢箱是30*28*28的规格,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话,恐怕不容易成功。
繁殖期间要注意不要缺青菜,用黄瓜和油菜效果不错,菠菜很容易失水干枯的,而且鸟也不太喜欢吃。
牡丹鹦鹉在孵化时最好不要惊动雌鸟,其实你也不需要验蛋,想想验蛋后你能做些什么呢?如果非要打开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话,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导致雌鸟一夜不入巢。 [编辑本段]牡丹鹦鹉雌雄的鉴别 1、头型:雄鸟头型为背儿头、头尖、并且头稍小。雌鸟头型为扁平、圆滑、头纯圆,与雄鸟比较头稍大。
2、体型:雄鸟体瘦、毛紧、好动、性凶,眼圈距头顶距离 较远,眼显小。 雌鸟体较胖、毛稍松,不太好动,眼圈距头顶距离较近,眼显大 。
3、卧杠姿态:雄鸟在栖杠上为立势、昂首挺立,并且显矫健。雌鸟卧杠为伏卧式,趴在栖杠上,温顺。 4、观看尾羽尖:雄鸟的尾羽尖为尖型,雌的尾羽尖分叉为W型。 雄鸟尾羽形状为V型。
5、用手摸泄殖腔:雄鸟的泄殖腔表现耻骨间间距小、并表现有兴状突起(即尖状物)。 雌鸟的泄殖腔为两耻骨之间间距大,尤其成鸟一中指可以伸进, 并且扁平,无突起状,此法鉴别特别准确,经验丰富者从小鸟即可无误的进行辨别雄雌.
⑹ 牡丹鹦鹉的品种特点 牡丹鹦鹉雌雄辨认
牡丹鹦鹉 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 牡丹鹦鹉 在中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 牡丹鹦鹉 、红 牡丹鹦鹉 和黄头牡丹鹦鹉。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 左右 ,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外形特征
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
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品种特点
牡丹鹦鹉有情鸟之称,国内现有9个品种,为较珍贵的人工繁育鸟。常见的品种有琉璃腰牡丹鹦鹉(棕头牡丹鹦鹉)、黄领黑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金红桃牡丹鹦鹉(桃脸黄牡丹鹦鹉)、小樱哥牡丹鹦鹉(桃脸绿牡丹鹦鹉)及蓝牡丹鹦鹉等品种。
牡丹鹦鹉由于可人工繁育,羽毛艳丽,所以深受养鸟者的喜爱。一年可以多次繁殖,一般3~5窝,每窝产蛋4~6枚,又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琉璃腰牡丹鹦鹉产于非洲的坦桑尼亚,体长14厘米左右,背翼、下腹、胸部为深绿色,额红色,咽喉黄橙色,颈及上胸为淡黄橙色,腰为深蓝色,尾羽外侧有蓝、绿、黑色羽,嘴红色,脚灰色,眼周裸露有白色眼环。
小樱哥牡丹鹦鹉产于非洲南部,其羽色主体为绿色,前额与头为红色,颜面及胸部为淡桃色,腰及上尾为蓝色,颜色较艳丽。
金红桃牡丹鹦鹉产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鲜黄色为主,冠红色,头和颊为粉红色,脚、嘴为黄色,尾部发白,颜色艳丽。
蓝牡丹鹦鹉是一种改良品种,其大小与 其他 牡丹鹦鹉相差无几。羽色以蓝色为主,头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颈、胸、上腹为白色或褐色,嘴为淡桃红色,脚为灰色,眼周具白色肉环。因改良程度不同,也会出现后代羽色不鲜明、蓝的程度差、色泽不佳等现象。目前蓝黑头牡丹鹦鹉价格最高,纯种售价可达上千元一对。
牡丹鹦鹉性情凶猛,以强欺弱,发情雌鸟更为突出,叫声大而杂,有时噪声扰人,还可向其他鸟进攻,这时若将雌鸟与雄鸟配对繁育则鸣声锐减,性情好转,所以饲养牡丹鹦鹉以成对为佳。
初养者可养棕头牡丹鹦鹉和桃脸黄牡丹鹦鹉,以少为佳。如果家中有病人或神经衰弱者,最好不养,以免因鸟的吵声而影响病人康复。
如果以经济收入为目的而饲养牡丹鹦鹉,最好安排在农村或较偏僻的地方饲养,以防嘈杂声影响他人。为取得最佳效益,可每养30对棕头牡丹外鹦鹉配15对桃脸黄牡丹鹦鹉,目的是逼桃脸黄牡丹鹦鹉下蛋,而让棕头牡丹鹦鹉代孵(保姆鸟)。
雌雄鉴别
1、头型(看):雄鸟头型为背儿头、头尖、并且头稍小;雌鸟头型为扁平、圆滑、头纯圆,与雄鸟比较头稍大。
2、体型(看):雄鸟体瘦、毛紧、好动、性凶,眼圈距头顶距离较远,眼显小; 雌鸟体较胖、毛稍松,不太好动,眼圈距头顶距离较近,眼显大 。
3、卧杠姿态:雄鸟在栖杠上为立势、昂首挺立,并且显矫健;雌鸟卧杠为伏卧式,趴在栖杠上,温顺。
4、尾羽尖(看):雄鸟的尾羽尖较尖,为V型;雌的尾羽尖分叉则为W型。
5、泄殖腔(摸):雄鸟的泄殖腔表现耻骨间间距小、并表现有兴状突起(即尖状物); 雌鸟的泄殖腔为两耻骨之间间距大,尤其成鸟一中指可以伸进, 并且扁平,无突起状,此法鉴别特别准确,经验丰富者从小鸟即可无误的进行辨别雄雌。
关于牡丹鹦鹉的相关信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哦,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⑺ 牡丹鹦鹉是怎么样的品种
牡丹鹦鹉属于中型鹦鹉类, 体长平均375px 左右,体重40~50g。头稍大, 颈短, 嘴短、宽且呈钩状, 嘴红色, 虹膜黑褐色, 头部颜色有红、灰、黑3 种, 眼周及蜡膜呈白色, 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 上胸橙红色, 背部和翼绿色, 翅覆羽及飞羽翠绿色, 翼端黑色; 尾短圆, 呈绿色; 脚为对趾型, 灰色。野生牡丹鹦鹉栖息于热带丛林及草原中, 常集群生活。鸣声嘈杂, 双翼鼓动迅速, 但飞翔距离不远。以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 尤喜食各种甜浆果。牡丹鹦鹉在食性上属于硬食鸟, 它们都有1 个短而厚实的嘴, 食时常咬剥开坚硬的种子外壳, 食取种仁, 一般不是将种子整粒吞食。营巢于树洞、建筑物的裂缝或岩石的缝隙内。喜欢咬剥树皮、树叶, 并将其撕碎后垫入巢内。驯养的牡丹鹦鹉除了换羽期, 可常年产卵。一般雌鸟1 年可产卵3~5 窝, 每窝产蛋4~8 枚, 孵化期17~19 天。在整个孵化过程中, 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 雌鸟只是在吃食、饮水和排粪时才出巢。雏鸟出壳后需经35~40 天才离巢, 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 周后才能独立生活, 自己啄食。繁殖期间, 尽量减少干扰, 少惊动。饲料增加骨粉、钙粉、多种维生素和鸡蛋、玉米粉合成的粉料。雌雄鸟自由配对后, 相亲相爱, 互相理毛喂食, 完成交配后产卵。雏鸟出巢后,双亲继续饲喂10 余天即可分笼, 让亲鸟继续繁殖第2窝。
⑻ 牡丹鹦鹉有什么特点
牡丹鹦鹉又称情侣鹦鹉、蜡嘴鹦鹉。
原产于非洲,引进我国后现已饲养繁殖成功,并培育成了许多类型,目前我国饲养的主要有黑头、红头、黄头和棕头4个类型腔旁,其嘴均为红色,颈及上胸为橘黄或橘红色,颈部带有赤黄或赤红色环带,背及翼绿色,伍李橡尾羽艳绿色,间或带扰或有蓝、黑等不同色彩条纹。成鸟体长约15厘米。雌、雄羽色相同,雄鸟略小。
⑼ 牡丹鹦鹉怎么分辨雌雄,有什么特征么
可以通过对比泄殖腔来辨别,雄鸟的泄殖腔表现耻骨间间距小、并回表现有兴状突起(即尖状答物)。雌鸟的泄殖腔为两耻骨之间间距大,尤其成鸟一中指可以伸进,并且扁平,无有突起,此法鉴别特别准确,经验丰富者从小鸟即可无误的进行辨别雄雌。
我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成员国,在该公约附录二中牡丹鹦鹉列在其中,在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明确地把鹦形目鹦鹉型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公约》中共有3.5万多种动植物,其中动物物种4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