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

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

发布时间: 2023-05-11 21:11:55

1.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茶的作用与功效1、暖胃丁香茶是暖胃养胃的好手,丁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 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还含有子宫收缩成分,易容于水和乙醇,不易溶于乙醚、石油、氯份、苯和醋酸。

丁香内服或制成稠膏外敷脐部可以治疗胃寒妊娠呕吐圆举者。2、使清新口气丁香是古代用来去除口臭的良药,丁香之所以能够除口臭,是因为其芳香可以压制口中的臭气,当然这与它能去除胃寒的功效有关。

很多人认为口臭发生的原因只是胃热,实际上胃热引起的口臭只是一种,而且大部分发生在有胃热、积食等人的身上。反复发作的口臭,有不少属于胃寒引起的,这种口臭只要多喝丁香茶,戒掉寒凉的食物,就能很快消除口臭。

女性常喝亦舒堂丁香茶能消除口臭,带来清新口气。3、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丁香茶特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

要知道,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的大量繁殖可能会诱发胃癌,因此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很重要,每天冲泡3——5克丁香茶饮用对胃十分有好处。丁香茶的副作用是什么丁香茶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无力、胃出血、肝大;严重时,下肢麻痹、昏睡、尿失禁、血尿等。

治疗与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药用炭混悬液。静脉输液,加维生素C。
丁香叶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丁香叶为东北地区特色药材,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是一味极具开发潜力的中药。

丁香:药性: 温 药味: 辛 归经: 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橘敬碧痿。

毒性: 无 禁忌: 不宜与郁金同用。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药用的是洋丁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鲁古群岛和马来群岛及非洲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这些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丁稿枝香之岛”。

我国广东、广西也有栽培。 丁香还可提炼丁香油,同时还是重要香料,其经济价值很高。

丁香花、丁香枝、丁香根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丁香性味辛,温。有温中、暖胃、降逆之功。

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疝气、癣疾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花蕾含丁香油。

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水杨酸甲酯,胡椒酚等成分。因而有抗菌、驱虫,健胃等作用。

药理试验:丁香有抗菌作用。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00~1:1600时,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驱虫、健胃作用。 民间常用选方是丁香15可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噙咽,治朝食暮吐。

丁香15克,桂心30克,捣细,于食前用热酒调下3克,治久心痛不止。丁香末,姜汤服1.5克,治食蟹致伤。

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治癣。

2. 丁香茶可以养胃,那么丁香红茶又有哪些好处

丁香红茶,又叫养肝来茶,是一自种声称对肝脏具有很好保养作用的草药茶。工作繁忙,情绪紧张,饮食失调,烟酒过度及生活在各种环境污染下的男女老少,以及肝脏有问题的患者均可常年饮用。每天喝黑枸杞泡水、泡茶或者直接食用。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2)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扩展阅读:

养肝茶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维护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喝养肝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喝养肝茶要多饮水、少饮酒;

2、喝养肝茶要保证饮食平衡,不暴饮暴食;

3、喝养肝茶要保证少动气,尽量保持心平气和;

4、喝养肝茶要适量运动;

5、喝养肝茶要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物;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少年儿童不宜饮用养肝茶。

3. 丁香茶的功效和作用

丁香茶的功效与作用:

1、养胃:丁香茶被成为花草药界的“健胃剂”,这名号得益于它出众的养胃功能。丁香茶叶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质以及齐墩果酸等,可治疗肠胃疾病,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加消化能力。

2、杀菌:胃肠相连,丁香茶在调理胃部的同时,给肠道也带来大大的好处。丁香茶煎水服用,对幽门螺旋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除口臭:其实,丁香能除口臭早就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郎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嘴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这玩意艺儿。

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之类而引发的口臭气,这样就可避免引起皇上的不快或反感。可见,含丁香可以治口臭的毛病,不仅渊源流长,而且方法就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

4、提神醒酒:用丁香泡出来的茶,茶香浓郁芬芳,具有提神醒酒的作用。《本草纲目》载:“丁香杀酒毒”。

(3)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扩展阅读:

丁香茶,适合所有人饮用,尤其对于胃胀痛或者脾虚不明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减少中药的量,该服用丁香茶养胃。丁香茶虽不是治病的能手,却是调理脾胃的最佳帮手。每日取3~5g茶叶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饮用丁香茶的禁忌:

1、丁香性温,热病患者以及阴虚内热体质的患者不要将丁香泡水喝,避免内热加重不利于健康。

2、肾阴虚朋友以及由内热引起晚上容易出汗朋友也不建议饮用。

3、胃热、胃火旺的人群以及由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

4、婴幼儿慎喝丁香茶,避免造成身体危害。

5、每天不可饮用过多,易出现中毒反应,如:呼吸困难、脾胃不适、身体无力等症状,建议每天不要超过5g。

4. 丁香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常饮用复丁香茶去除口气,由制肠胃不适导致的口臭,喝丁香茶特别管用。

丁香茶性温,有温中、降逆、养胃的功效,常喝丁香茶,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建议胃不好的人每天冲泡3-10g的丁香茶,饭前饭后饮用皆可。

(4)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扩展阅读:

适宜人群:

丁香茶,适合所有人饮用,尤其对于胃胀痛或者脾虚不明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减少中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养胃。丁香茶虽不是治病的能手,却是调理脾胃的最佳帮手。每日取3~5g茶叶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5.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

本品辛香,性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芳香开窍,化湿辟秽。《本草再新》谓其:“开九窍,舒郁气。”故有醒神开窍之功。可用于湿浊之邪,阻蔽清窍,扰乱神明引起神志错乱,痰声漉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沉滑等症。

(十)其他。

(1)抑制平滑肌: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和丁香酚水溶液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肠平滑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2)其氨水提物能增强胰岛素活性。

(3)其中的鞣花单宁能降低血液中的尿素浓度。

(4)丁香酚为一种睾酮一5α-还原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脱发。

丁香的功效

【性味】 辛,温。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纲目》:"辛,热。"

【归经】 入胃、脾、肾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功能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丁香配伍应用

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经气火。二药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机在开在肾,皆所相宜。

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气。干姜补中阳,三药合用,胃寒去,逆气平,胃虚复.则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配五味子,再伍以莪术(别名广茂),温肾散寒,平降冲逆,散结消瘀,举三治一,非此莫效。”

配黄连、乳汁 《本草纲目》:“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皆愈。”黄连清火泻火,乳汁补肝明目,三药合用,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亦补亦泻,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药合用,皆主治之。

配柿蒂: 和中降逆,温肾助阳,治虚寒呃逆最效,两药相合无主辅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补助肾阳方中,亦多用之。是为佳对。


丁香方剂制剂

顺气汤(《卫生家宝》) 。

本品49粒,柿蒂27个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治呃逆神验。

红豆丸(《医宗必读》) 。

本品、胡椒、砂仁、红豆各21粒。上为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l丸,以大枣l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每日3服。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丁香茯苓汤(《杨氏家藏方》) 。

本品、茯苓、木香、附子、半夏、陈皮、肉桂各6克,干姜l0克,缩砂仁3克,姜枣。水煎,分2次服,治久积陈寒,流滞肠胃.呕吐痰沫,或有酸水。

丁香散(《太平圣惠方》) 。

本品、枇杷叶各6克,青皮、茯苓、人参、桂心、半夏各12克,姜、枣,水煎,每日l剂,分2次食前服,治膈气呕逆,不能下食,脾胃气弱,四肢乏力。

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 。

本品、柿蒂各6克,党参3克,生姜5片,水煎每日l剂,分2次温服,治久病体虚,胃中虚寒所致之呃逆、呕吐、口淡、食少、脘闷胸痞,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丁香附方

治突然心气痛:丁香末,以酒送服3克,即效。

治妇女崩中:丁香62克,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治鼻息肉:用棉把研好的丁香末裹好,塞在鼻子内。

唇舌生疮:丁香研为细末,用棉裹好含在嘴里。

治乳房胀痛:丁香末以水送服一匙。


肠梗阻:丁香30-60克,研成细末,以酒精调和后敷在肚脐上。

治足癣: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

治魂疰方(《本草汇言》) :本品3克,胆星、半夏、茯苓各6克,上为末,每早晚服3克,灯心汤下,泊鬼疰,身似痛非痛,似痒非痒,似寒非寒,似热非热,似醒非醒,形神默默,语言懒出,病名鬼疰,此心胃有伏痰所致。

治伤寒咳噫不昌,及哕逆不定(《简要济众方》) :本品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

治小儿吐逆(《百一选方》):本品、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

治朝食暮吐(《摘元方》) :本品二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

治霍乱、止吐(《干金翼方》):本品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治久心痛不止(《圣惠方》) :本品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治痈疽恶肉(怪证奇方》) :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

治食蟹致伤(《证治要诀》) :丁香末,姜汤服五分。

治鼻中瘛肉(《圣惠方》) :本品绵裹纳之。

感应丸(《大同方剂学》) :本品45克,木香75 克,豆蔻20枚,巴豆(去心膜,研除油净如面j 70枚,干姜(炮)30克,杏仁(别研极烂)140枚,百草霜60 克。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外,余4味捣为细末,与前 3味同拌研细。用好蜡180克,焙化棉滤。更以好酒1升,于银器内煮蜡数沸,顷出候冷,去酒去蜡,用清油30克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前已酒煮蜡,就锅内乘热拌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0—30丸。

治体癣、手癣(《经验方》) :5%本品煎液擦患处。

丁香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

腹腔注射其煎剂的LD50为l.8g/kg。丁香油小鼠灌服的LD50为1.6g/kg。丁香酚小鼠口服的LD50为3g/kg,大鼠的为2.68g/kg。

毒性反应:

小鼠灌服其水提物l20g(生药)/kg,不引起死亡。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后肢无力,翻正反射消失。给犬口服丁香油2g/kg可发生呕吐,口服5g/kg可发生呕吐而死亡。丁香酚有醌甲基化合物和苯氧自由基,是其在肝细胞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此二物与细胞蛋白共价键结合而产生细胞毒作用。

病理检查:

口服丁香油死亡犬,镜检肝肾有瘀血、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心肌浊肿。说明煎剂的毒性很小。丁香油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曾有报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

丁香油是什么

丁香油,为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枝蒸馏的丁香油用制杀菌药、香料、漱口剂、牙痛的局部麻醉药、合成香草醛,还可作增香剂和增强剂。还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可作为药用,中药饮片“丁香”、“鸡舌香”、“公丁香”即为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香气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调味。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适合用来预防疾病和发炎,丁香本身是一种香料,,因此在烹饪时经常被添加到菜里,虽然最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疗牙痛,但是在消化问题,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样具有疗效。他能治疗气喘,反胃,鼻窦炎,并且可作为镇定剂。丁香是一种很强烈的精油,一向被拿来消毒手术用具。未经稀释前,请勿涂抹到皮肤上。

丁香油分类


丁香油按作用可以分为

食用丁香油:用于烹调调香,可直接食用。

药用丁香油:可内服外擦,用法请遵医嘱。

香料用丁香精油:用于香熏疗法,浓度很高,食用可致命,请勿尝试!严格来说丁香油又可分为丁香叶油、丁香茎油、丁香花蕾油。在香料工业中,一般说丁香油大都为丁香叶油。

丁香油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味辛;甘;性热。

【归经】 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暖胃;降逆;湿肾。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饮。外用:涂擦。

【附方】

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院。

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暖丹田,除水泻:丁香油涂暖脐膏贴。

散膨痞:丁香油涂脐。

治痹痛:丁香油擦痛处。

治口臭:丁香油揩牙。

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姜汤服。

治虫蛀牙痛(非炎症性牙痛):丁香油少许,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内。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000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6. 丁香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1.温中降逆用于胃气虚寒呃逆,常版配伍柿蒂权、人参、生姜,方如丁香柿蒂汤;用于胃寒呕吐,常配伍半夏;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吐泻,常配伍砂仁、白术,方如丁香散。

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阴冷,寒湿带下,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

【用量用法】2~5克,入煎剂宜后下,或入丸散剂。

【禁忌】畏郁金。

【按语】丁香纯阳辛温,其气芳香,入脾胃而温中焦,善于降胃气,为治胃寒呃逆、呕吐之要药;入肾经而温下焦,助肾阳,又常用治男子阳痿女子阴冷之证。

附:母丁香

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而力较弱,用量同公丁香。

7. 中医内科经典总结,考试的朋友看一看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庆裂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衫瞎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或差空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
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 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血证

1.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3.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
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
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
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十六、癫狂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
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
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
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
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
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二十二、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
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
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
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
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
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
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
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
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
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
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
三十二、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
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 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
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

三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三十五、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
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易.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

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
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
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

三十七、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
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
三十八、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3)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
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
三十九、消渴

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
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
四十、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
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四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
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

四十三、虚劳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8. 每日一中药——丁香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既是中药也是香料。以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入药。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我国境内主要以广东、海南等地区为主。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采收,此时花蕾由绿色转红色,采收后将其晒干,即可得到图一所示的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及肾经。丁香的主要功效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温中降逆之功效,温中温的是脾胃中焦。降逆止呕,因此第一功效应用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胃寒呕吐,呃逆等疾病。丁香属于辛温芳香之品,温胃暖脾,同时能够导行气滞,降逆止呕、止呃。 丁香是治疗胃寒呕逆之要药。

丁香还有散寒止痛之功效。温中散寒,寒邪凝聚,不通则痛,丁香散寒邪而止疼痛,归属中焦,因此侧重于治疗胃寒脘腹中焦之冷痛。

丁香还有温肾助阳之效。丁香性味辛温,入肾经。其辛温之效善温肾阳,扶助肾阳而起到治疗阳痿、宫冷之效。治疗此类疾病时可以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丁香辛温之品,实热证以及阴虚内热者慎用,十九畏明言: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因此在配伍选方时不可与郁金同用。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9. 丁香茶喝的时候有禁忌事项吗

丁香茶喝的时候没有禁忌事项,适合所有人饮用。

丁香茶尤其对于胃胀痛专或者脾虚不明属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减少中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养胃。丁香茶虽不是治病的能手,却是调理脾胃的最佳帮手。每日取3~5g茶叶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9)丁香散的功效和作用扩展阅读:

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粗壮无毛,叶广卵形,通常宽大于长,宽 5~12 cm,端尖锐,基部长型至截形,全缘。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

丁香可入药,木犀科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县地区,另外一种是中药丁香,全称为桃金娘科母树紫丁香茶,花蕾为中药,叶子作为饮品,我国主要产地为长白山,国外主要产自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10. 中草药名方:丁香散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碰蚂历散
【来源】《三笑搜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组成】丁香柿蒂各3克甘草(炙)良姜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热汤调物拿下,乘热服,不拘时。
【主治】胃寒哕逆。

提醒您:丁香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热点内容
花卉宿舍 发布:2024-05-19 13:45:21 浏览:538
徐家昌牡丹 发布:2024-05-19 13:42:42 浏览:581
lol情人节网址 发布:2024-05-19 13:42:10 浏览:22
鲜花装饰画架 发布:2024-05-19 13:37:34 浏览:517
情人节不觉得开心 发布:2024-05-19 13:16:25 浏览:269
花卉绿植培训 发布:2024-05-19 13:03:16 浏览:589
常熟哪条路上有栀子花 发布:2024-05-19 13:00:02 浏览:828
家庭韭菜盆景 发布:2024-05-19 13:00:00 浏览:141
冰雪梅花语 发布:2024-05-19 12:31:06 浏览:802
步步高盆景 发布:2024-05-19 12:26:21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