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加丁香
Ⅰ “凉开三宝”指什么它们的功用、特点及主治证候有何区别
安宫牛黄丸,紫雪和至宝丹。
氏耐安宫牛黄丸
组成
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各30克,冰片、麝香各 7.5克,珍珠15克,金箔为衣。
功能
方中以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犀角咸寒,清营凉血,安神定惊;麝香歼闭春芳香,通达经络,开窍醒神,共为主药。辅以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泄降,泻火解毒以助牛黄、犀角清泄心包之热;雄黄解毒豁痰;冰片、郁金通窍醒神,化痰开郁;朱砂、珍珠、态知金箔清心镇静安神,熄风止痉定惊,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效,为治疗高热神昏、中风痰迷的要药。
紫雪
〖组成〗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磁石 各三斤 水牛角 浓缩粉 羚羊角屑 沉香 青木香 各五两
玄参 升麻 各一斤 甘草 炙,八两 丁香 一两 芒硝 制,十斤 硝石 精制,四升 麝香 五分
朱砂 三两 黄金 一百两
〖功用〗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至宝丹
〖组成〗 水牛角 浓缩粉 朱砂 研飞 雄黄 研飞 生玳瑁屑 研 琥珀 研,各一两 麝香 研 龙脑 研,各一分 金箔 半入药,半为衣 银箔 研,各五十片 牛黄 研,半两 安息香 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约得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
〖主治〗 痰热内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以及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功用〗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异同】: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闭心包之症。但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
Ⅱ 安宫牛黄丸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没有什么。 硬要说的话。就别服用丁香。因为安宫牛黄丸里面有郁金。
Ⅲ 小牛黄丸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审视瑶函》卷四方之小牛黄丸
- 4.1 处方
- 4.2 制法
- 4.3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4.4 功能主治
- 5 《医宗说约》卷五方之小牛黄丸
- 5.1 方名
- 5.2 小牛黄丸的别名
- 5.3 组成
- 5.4 功效主治
- 5.5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5.6 制备方法
- 5.7 附注
- 6 《摄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黄丸
- 6.1 方名
- 6.2 组成
- 6.3 功能主治
- 6.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6.5 制备方法
- 7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黄丸
- 7.1 方名
- 7.2 组成
- 7.3 功能主治
- 7.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7.5 制备方法
- 8 《活幼口议》卷二十方之小牛黄丸
- 8.1 方名
- 8.2 组成
- 8.3 功能主治
- 8.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8.5 制备方法
- 8.6 附注
- 9 《一盘珠》卷八方之小牛黄丸
- 9.1 方名
- 9.2 组成
- 9.3 功能主治
- 9.4 制备方法
- 9.5 附注
- 10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黄丸
- 10.1 方名
- 10.2 组成
- 10.3 功能主治
- 10.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 10.5 制备方法
- 10.6 附注
- 11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小牛黄丸
1 拼音
xiǎo niú huáng wán
2 英文参考
Small Calculi Bovis Pi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牛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4 《审视瑶函》卷四方之谈答小牛黄丸
4.1 处方
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1]。
4.2 制法
上药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1]。
4.3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分,空腹、临卧用土茯苓煎汤送下[1]。
4.4 功能主治
《审视瑶函》卷四方之小牛黄丸主治眼病,目眦生疮,流出浓汁,其色黄赤,目胀痛甚,及恶毒疮漏等症[1]。
5 《医宗说约》卷五方之小牛黄丸
5.1 方名
小牛黄丸
5.2 小牛黄丸的别名
牛黄丸
5.3 组成
黑丑(研末)7钱5分,白丑(研末)7钱5分,大黄1两5钱,胆星5钱,枳实(炒)5钱,半夏(姜汁炒)5钱,牙皂3钱。
5.4 功效主治
《医宗说约》卷五方之小牛黄丸功在消痰逐积,追虫消食,清热定惊,除膨消胀。主治大便不通,按腹中便痛;急惊、痢疾初起。急惊风,因痰盛所致。
5.5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周岁者1丸,3周岁者2丸,生姜汤化下。追虫,糖水送下。
5.6 制橘侍行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钱2分。
5.7 附注
牛黄丸(《金鉴》卷五十一)。本方名小牛黄丸,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6 《摄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黄丸
6.1 方名
小牛黄丸
6.2 组成
牛黄1钱,珍珠1钱,琥珀8分(要真正者),朱砂1钱(要透明者),雄黄1钱(要透明者),滴乳石1钱(真者,煅),乳香1钱(去油),没药1钱(去油),母丁香1钱,沉香1钱,麝香3分,当归尾2钱5分,白芷梢1钱5分,人参1钱。
6.3 功能主治
《摄生秘剖》卷三方之小牛黄丸主治杨梅结毒,恶疮恶漏。一切眼漏,及诸恶毒疮。
6.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淡淡土茯苓汤送下,空心并晚各1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老米饭为丸,如粟米大。
7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黄丸
7.1 方名
小牛黄丸
7.2 组成
玄参4两,荆芥穗4两,苦参半斤,大川乌1两圆哗,宣连1两,真牛黄2钱。
7.3 功能主治
《得效》卷十九方之小牛黄丸主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坏烂,眉毛脱落,一切风疾。
7.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熟水或茶清送下。一方加麻黄、防风、皂角末为膏,入炼熟蜜为丸。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活幼口议》卷二十方之小牛黄丸
8.1 方名
小牛黄丸
8.2 组成
干葛(截,炒,取末)1两,甘草(炙)1钱,黄芩(去心与浮皮)1分,防风半两,麝半字,山栀子半两(去皮,取仁)。
8.3 功能主治
《活幼口议》卷二十方之小牛黄丸主治小儿膈热,痰涎稠盛,心神不宁,睡不安稳,烦躁怔忪,四体作热;惊风痰热。
8.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常服薄荷汤化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麝香和匀,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8.6 附注
本方名小牛黄丸,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9 《一盘珠》卷八方之小牛黄丸
9.1 方名
小牛黄丸
9.2 组成
熟大黄5钱,川郁金5钱,胆星5钱,槟榔5钱,川厚朴5钱,甘草3钱,广木香3钱(不见火),川连(酒炒)3钱。
9.3 功能主治
《一盘珠》卷八方之小牛黄丸主治小儿诸般积热。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薄荷汤洒水为丸,每丸重5分。
9.5 附注
本方名小牛黄丸,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10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黄丸
10.1 方名
小牛黄丸
10.2 组成
胆星1两,朱砂1两,巴霜5钱。
10.3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方之小牛黄丸主治急惊风,痰盛。
10.4 小牛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
10.5 制备方法
面糊同牙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 附注
Ⅳ 牛黄解毒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同仁堂 牛黄解毒丸会员价:¥5.50 很多人上火都会选购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自行治疗,其中牛黄解毒丸就是最受欢迎的一款药物,那呢? 牛黄解毒丸主要成分是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辅料为蜂蜜好仔。可以苦寒辛凉,清热解毒。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孕妇禁用。 雌黄体外试验对常见化脓性球菌, 肠道致病菌,人型、牛型结核杆菌, 耻垢杆菌及堇色毛菌等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黄苦寒沉降,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开邪热下泄之途;朱砂甘寒质重,镇心清火,清热解毒;冰片辛苦微寒,清热止痛,防腐止痒;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缓急;山药甘平而能益气养阴;薄荷脑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雄黄辛苦温,攻毒杀虫,祛风定惊;麝香具开通走窜之性,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丁香、肉桂子辛温,用为反佐,共为佐药 冰片可用于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 黄芩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友李汪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牛黄解毒丸,是有八百年历史的名药。牛黄解毒片系由牛黄解毒丸改变剂型研制而成,是很多家庭常扰含备的“祛火药”。但牛黄解毒丸也不能多吃,用药需谨慎,切勿滥用。 康爱多网上药店致力为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Ⅳ 梅毒验方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通治方]陈实功:解毒天行册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天花粉6克 防己 防风 皂角针 白藓皮 连翘 川芎 当归 风籐 木瓜 金银花 蝉蜕 薏苡仁各3克 甘草1.5克 土茯苓60克
水2钟,煎8分,临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外科正宗》卷三
张锡纯:洗髓丹,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净轻粉6克(炒至光色减去三分之二,研细,火候宜中) 净红粉3克(研细,须多带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验) 露蜂房(如拳大者)1个(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个,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炮时须用物按之著锅) 核桃10个(去皮捣碎,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纸包数层,压去其油)
上诸药用枣肉为丸,黄豆粒大,晒乾,分3次服之,用之未有不应手奏效者。愚在军中时,用此方治愈军官兵士不胜计。服时须清晨空心,开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饮食。忌腥半月。服后,口含柳棍,有痰涎即吐出,愈多吐愈好。睡时将柳棍横含,两端各系一绳,两绳之端结于脑后,防睡着掉落。又须将柳棍勤换,即将药服完仍须如此,必待不吐痰涎时,方可不含柳棍。其药日服1次,若恶心太甚者,可间日l服。服药之后,其牙龈必肿,间有烂者,因毒涎皆从此出故也。然内毒既清,外证不治自愈,或用甘草、硼砂、金银花熬水漱之亦可。
--《衷中参西》上册
[辨证方]
1、热 证
龚自璋:治杨梅结毒。
土茯苓15克 银花3克 花粉4.5克 蜈蚣3条(去足) 地丁3克 蒲公英3克 蒌仁4.5克 穿山甲(炒)3片 全蝎3个(茶洗) 天虫(炒)4.5克 芒硝15克 蝉蜕4.5克 土木鳖1.5克(去壳,切片) 生大黄15克 生甘草1.5克 大斑蝥1.5克(去头翅,糯米拌炒) 老姜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滤出,露l宿,去脚取清者,空心温服。临时将口咬芦管,使火毒从上出而解。大便泻数次之后,以猪肉好酒啖之。泻止疮瘥再服后方。
槐花120克 川萆薢120克 白药皮90克 苍耳子60克 甘草30克 连翘60克 地肤子60克 胡麻仁60克 金银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汤吞9克。忌食茶。
--《家用良方》卷五
龚自璋: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成结毒,筋骨疼痛。
土茯苓30克 白藓皮15克 金银花15克 薏苡仁15克 防风15克 木通15克 木瓜15克 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气虚弱加人参3克,血虚加当归10克。忌食牛、羊、鸡、鹅等发物,并肉、鱼、茶、烧酒,禁房事。
--《家用良方》卷五
2、虚 证
陶承熹:杨梅阴毒方。
生地 当归 银花 甘草节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无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猪胰子2个,去筋膜净,砂锅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盐、忌铁。至重者2服痊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缪仲淳:治霉疮。
猪胰脂60克 金银花6克 皂角刺3克 芭蕉根30克 雪里红15克 五加皮6克 土茯苓(白色者)60克 皂荚子7粒(打碎) 独核肥皂仁7粒(切片) 白僵蚕(炙)2克 木瓜3克 白葬皮3克 蝉蜕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节6克、绵黄芪9克、怀生地6克、人参6克;久不愈,加胡黄连9克、胡麻仁6克、全蝎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时,饥则服。
--《广笔记》卷三
3、实 证
; 龚廷贤:西圣复煎丸乃扶沟宝林憎传,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乳香 没药 儿茶 丁香(焙)各30克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12克(俱为末) 白面(炒)500克 蜂蜜(炼熟)180克 香油120克(煎熟) 枣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处为末,捣干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带带族4碗煎至2碗,蠢弊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万病回春》卷八
万潜斋:外治杨梅疮法。
铜绿 胆矾各15克 轻粉 石膏各30克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湿疹干掺,干疮猪胆汁调点,1日点3次自愈。
--《寿世新编》
陶承熹:阚家丸,治杨梅结毒,误服轻粉毒发,久烂不痊。
槐蕊9克(微炒) 轻粉3.6克 当归须4.5克 白芷3克 牛黄1.5克 丁香 乳香 顶红朱砂 没药各3克 珠子l.5克 雄黄3克
陈蜜丸,绿豆大。每服7丸,日服4次,土茯苓汤下。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陈实功:结毒灵药方,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或咽喉、唇、鼻腐坏日甚者并效。
水银30克 朱砂 硫黄 雄黄各90克
共研细,入阳城罐内,泥固铁盏梁兜固紧封口,点3香为度,用水擦盏内,火毕,次日取出盏底灵药,约有45~48克。治寻常腐烂之症,灵药15克,轻粉15克,和匀碾细,小罐盛贮,纱封罐口,临用甘草场洗净患上,将罐倒悬,纱眼内筛药患上,用后单油膏药盖之,1日1换有效。男子、妇人咽烂者,灵药3克加入人中白0.6克研细吹之,日用3次,内服不二散,其疼即止,随可饮食。
--《外科正宗》卷三
陈复正:梅疮点药。
杏仁30克,热汤泡去皮,以棉纸包之,木棰缓缓捶去油,此物极难得干,必数十换纸,方得油净,以成白粉为度,谓之杏霜。每杏霜3克,加入真轻粉2.4克,明雄0.3克,共研匀,先以槐花煎浓汤,将疮洗净,疮湿则以药干搽之,疮干则以公猪胆汁调搽,3日痊愈,百发百中。此方不特治小儿梅疮,凡外科下疮疮、蜡烛疮,药到病除,久经效验。
--《幼幼集成》卷四
陈实功:解毒紫金膏,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脓水淋漓,诸药不效者。
细块矾红 明净松香各500克
共碾极细末,麻油调稠。先将患处用结毒方熏洗洁净,搽上此药,油纸盖上,以软布条要扎至紧,毋令血行,3日一换。
--《外科正宗》卷三
万潜斋:治杨梅疮秘方。
癞蛤蟆1只,大者更佳,红眼者有毒,不可用,取时不可拿重,恐走蟾酥,宜用圆口小瓶1个置于地上,缓缓赶其自进,量能饮酒250克者,下酒500克,须折250克可服,其瓶口用木针针固,仍以纸条封紧,不可出气,慢火煨煎,先将瓦瓶与酒共蛤蟆称过斤两若干,煎折半,可住火,除去蛤螟,止取清酒温服,服后即将棉被覆,缓取汗,汗干方可取动,切勿坐立当风处,恐又受风。 若上部疮多,略吃些粥服;下部疮多,空心服。如一服未愈,停三四日再服1个,即痊愈,且终身不发,屡验之方也。
--《寿世新编》
[食疗方]
万潜斋:詹珍专得一方,用麻黄3克,经霜紫背浮萍15克,鳖鱼1个(重150~180克,去肠杂),共入罐,加水煮极烂食之,7日痊愈,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热证)
--《寿世新编》
龚廷贤:茯苓糕,治杨梅疮毒。(热证)
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500克,白蜜500克,糯米粉500克,3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万病回春》卷八
Ⅵ 丁香叶了捧黄连——一味苦比一味苦。猜是那个动物生肖。
歇后语指的是牛黄,生肖就是牛
Ⅶ 牛黄清火丸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同仁堂 牛黄清火丸¥8.00 牛黄清火丸的成分是大黄、黄芩、桔梗、牛黄、冰片、丁香、山药、雄黄、薄荷脑。那么牛黄清火丸有什么作用功效呢? 牛黄清火丸的功能主治是清热,散风 ,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急喉痹又称风热喉痹,是以咽喉红肿疼痛,咽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咽喉,本病多由外感风热,风热邪毒犯肺,上攻咽喉;或肺胃积热,炼液为痰,痰火相搏,结于咽喉所致。牛黄清火丸用于肺胃邪热较盛所致的急喉痹,临床表现为咽痛较剧,口干口伍锋凯渴,头晕头痛,痰粘便干。 牙宣是腔唤指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出血液或脓液为特征的病证。若不及时治疗,日久牙齿失去气血濡养以致脱落。本病多由脾胃积热,或肝火犯及肺胃,循经而上,熏蒸牙龈,伤及龈肉血络,化为脓腐渗出;或因肾精亏虚,齿失所养,阴虚火旺,上炎于龈肉;或因气血不足,牙龈失养而致齿豁、动摇、根露,兼染邪毒,齿龈萎缩,气虚不能摄血,龈间衄血而发病。 牛黄清火丸 适用于肝胃肺蕴热所致的牙宣,临床表现为牙龈疼痛,出血口臭,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当然牛黄清火丸还能用于肝胃肺蕴热所致的乳蛾,急性咽炎、急性牙周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基闹对正品的优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