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译文
1.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如下: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枯歼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如败或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渣伍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赏析:
《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2.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罩森拿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春态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3. 牡丹亭全文翻译
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拓展资料: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4. 牡丹亭 游园惊梦 翻译
1、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译文:不经意间,镜子偷偷的照到了(她的)娇容,害羞的(她)把头发都弄歪了
2、原来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3、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锦屏人忒看的这韵光贱
译文:行云彩霞、华丽的亭台楼阁、春天的微风细雨、装饰华丽的船。这优美的景色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养在深闺中的小姐不知道时光的可贵,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译文:(我)为了(找)你这位貌美如花,流年似水的眷侣啊,把这儿都平白找遍了。
(4)牡丹亭译文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牡丹亭还魂记》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牡丹亭
5.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资料:
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6. 《许渊冲译牡丹亭》:明代传奇剧目《牡丹亭》的汉英对照版本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钱钟书先生评价:“许渊冲的译文,灵活自如,令人惊奇。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夸赞:音韵皆美、情味悠长。”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古典诗剧:元代的《西厢记》,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长生殿》和《桃花扇》。
《西厢记》写爱情和封建思想的矛盾,《牡丹亭》更进一步,写爱情的生死斗争。如果说《西厢记》中爱情战胜了父母之命的封建思想,那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还魂,起死回生简败,可说是爱情战胜了死亡。四大诗剧差不多同时期,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可与之相媲美。
翻译巨匠许族搭渊冲用出神入化的翻译手法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译成英文,使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在外文语境下的独特魅力。
在翻译的道路上,许渊冲先生一直追求的不只是通过单词来将中国的文采传递到外国人的面前,他更在乎的是如何能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的文学精华。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著译有中、英、法文作品百余部,被誉为“诗译英法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个人的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2017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海外影响力奖。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其成就以戏曲创作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
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的两重世界,深刻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成为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
《牡丹亭》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传奇爱情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为了爱情而断送了青春,但她命中注定和柳梦梅成亲,所以一波三折,梦中、死后、复生三度缔结良缘。《牡丹亭》含蓄深刻,如“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说的是“玉山”,指的是拦穗颤丽娘的玉体;说的是“生烟”,指的是男女的欢情。
《牡丹亭》中佳句名句,令人着迷,念念不忘。
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偶然间心似缱, 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在每出结尾的下场诗,全部采用全唐诗。可见汤显祖的功底之深厚。
如“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
梦见君王觉后疑(王昌龄)。
心似百花开未得(曹松),
托身须上万年枝。(韩偓)”
Before the door spring shines on mume and willow trees.
How could I dream of royal favor as I please?
Unlike the flower in full bloom my heart appears.
Could I grow old as a pine of ten thousand years?
在“慈戒”一出戏中,老旦上:“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
Not so good as yesterday today may appear,
But we grow older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Thanking of my daughter,I sighed.
How could she sit all day by window side?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韵律美、意向美、表达美“三美”并存,不仅有传统文化格式上的工整押韵,更有传统文化思想上的意境。
百岁老人、翻译大家许渊冲老先生的译文,生动阐释了中华古典剧目的意境与文字张力。本书为明代传奇剧目《牡丹亭》的汉英对照版本,文风典雅清丽。双语阅读提升英文阅读能力,有益于英语的学习,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将中国之美变成世界之美。
《许渊冲译牡丹亭》这本书,逢许老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译出版社将本书以汉英对照的方式再次出版,其中英文部分由英文母语专家亲自审定,并对中文部分的生僻字词做了注音和解释,更方便参考学习。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7. 牡丹亭记题词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牡丹亭记题词
简介
本篇选自《玉茗堂全集》。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文艺思想上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主张戏曲“以意、气、神、色为主”,创作了传奇剧本《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紫箫记》五种。《玉茗堂全集》为诗文集,共四十四卷,包括文集、赋集、诗集、尺牍等,有明天启间、清康熙间刻本。《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携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至死。三年后柳至南安养病,发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感而复生,两人终结夫妻。剧本通过杜丽娘为追求爱情“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讴歌了“情”对“理”(礼教)的胜利,本篇即是对这一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①,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②。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雎阳王收考谈生也③。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④!第云理之所必无⑤,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注释
①弥连: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②溟莫中:冥冥之中;溟(mínɡ):同“冥”,昏暗;莫(mù),同“暮”。 ③收考:拘捕拷问。 ④格:阻碍,限制。 ⑤第:只是。
译文
天下有情女子,难道有像杜丽娘这样的!在梦中梦见情人就病倒了,在弥留之际,用手画下她自己的容貌,传于人世而后死去。死后三年,还能在冥冥之中因其所梦的情人而复生。像丽娘这样的人,才可谓是有情人呀。感情不知从何而起,但是一往情深,活着的人可以因此而死,死了的人也可知敏以因此而复活。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复生乎猛蔽者,都不是感岁州情之至。梦中的情,何必非要是真的呢?天下何曾少了如此做梦的人!必定要人介绍而结婚成亲,等到中了功名而后成为亲密的人,都是拘于人之形骸的观点。
传奇中的杜太守的事情,好像是晋朝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的儿女之事。我只是稍加改变演绎。至于杜太守拘捕拷问柳生,也像汉雎阳王拷问谈生一样。
唉!人世间的事情,不是人世间可以穷尽的。如若不是通达之人,总是以“理”为由来拒绝、禁止!只是说理所必定没有的,又怎么知道人的至情就必定会有呢!
8. 求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译文原文看着有点麻烦
1、【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
2、【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
3、【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爱美是我的天性。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
4、【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
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牡丹虽有自然之美,但春必回春,故未开。悠闲的看着,这对莺艳的歌温柔,缠绵的话语,多么的快乐。
(8)牡丹亭译文扩展阅读
故事背景
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已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并传唱了数百年。“当美好的一天来临,谁能享受快乐,谁的家在家”,“当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你可以死,或者当你死了,你可以活”这句话更受欢迎。
在江南、苏州、杭州等地,昆曲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在牡丹亭,杜丽娘和刘梦梅是最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尹先生教《诗经》说:“关观玉在江岛上,淑女,君子好”。
用杜丽娘的话来说,杜丽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仆去后花园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种雨云般的感觉在花园里,一个儿子在梦里抱着一棵折断的柳树。醒来后,我独自去后花园,在梦中寻找一个情人。因此,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游园”、“惊梦”、“寻梦”等几个场景。
9.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资料:
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10. 《牡丹亭》翻译
以下是牡丹亭的全文翻译:
(远景)大户人家庭院(拉近)闺楼窗棂内,年轻貌美的杜丽娘坐在梳妆台前,任凭昨夜的香沉烟炷燃尽,昨夜的绣线抛残在案。怀着少女春愁心乱不可开交:其实今春之愁,早已不是今春才有,去年就已经来过一场了,结果百无聊赖的收尾了,那么今年呢?想着想着随口对身边的丫鬟春香说:“春香,可曾叫人去扫除花径?答:“已经吩咐过了”。杜丽娘细心的望着窗外庭院,外面应该是个百花争艳的世界吧。看那柳丝袅娜飘扬,便觉春光如线,这如线春光非要将我拉到外面去,想着想着,她起身行步,却忽然停了脚步,玉指往上一伸,整了整理头上的花钿。
然后用镜子一照,未免羞答答:自我欣赏之余,却又好像总有点心虚,怕被别人看见(她既以其细心打扮显出规格隆重,又以其谨小慎微显出大家闺秀而感到内心矛盾)。我这样走出去,完全展露自己貌美青春能得体吗?春香说:“哎呀,小姐,今天穿戴的可真漂亮!”
杜丽娘唱到:“我虽衫裙锦缎翡翠装饰,美艳晶亮的花簪戴在头上,可你怎知我平素内心最爱的是天然。这么久以来我正好像这春色美景没人欣赏一般。(心里的秘密怕人看见,又盼人见的矛盾)。如果我到园中被鱼和燕看见了惊得喧叫起来怎么办?如果羞花闭月的容貌连花儿都愁得颤抖了怎么办?(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杜丽娘心里却成了严重的问题,可见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杜丽娘积压心头的渴盼)。边想边行,不觉已到园中。这时春香动情地唱道:“小姐你看那金粉的画廊长又长,池塘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注意别踩在青草上会惹得泥土沾到新鞋袜,如果不小心踩在花花草草上可真叫人心疼啊!”杜丽娘眼看满园春色感叹到:“如果不是亲自来到园里,怎么会知道春色竟如此美妙呢”。
随即唱到:“原来这里早已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春景,而我却从来不晓得,就像我青春年华一样一直浪费着。没人爱惜呀。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赏心乐事,可是我从没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们丝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于赏心乐事,到现在还不知躲在谁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闪出了牢笼,那就放开怀抱享用这春景吧:抬头,高处是云霞舒卷;眼光顺云势移向远方,又见一片片的风吹开云一丝丝的像笼上烟波里的画船轻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么人却躲在锦屏背后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春香看着满园的花对丽娘说:“这园子里的花可都开了,唯独这牡丹离开花还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畅,但春归毕竟令人惆怅。丽娘唱:“既有鸟声,又有丛丛红色杜鹃花掩映在青山里,有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花样年华,也像烟丝般无力自持,能不遗憾吗?春香啊,牡丹虽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开得还迟一点的她,并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与人争艳,这春色满园她怎么能占优势呢?”(她与牡丹一样颇具自信的矜持)。在怀春的少女面前,那些莺莺燕燕成对儿的在“歌”、在“语”真让人遐想连篇。你听那莺语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莺歌简直圆润得像在空气里滚。那是自由的语、自由的歌啊!转念想到自己不觉黯然,无趣悲凉,还是回去吧。再美的园子只是看也不足够,不多提了也罢。
怎么看都是没用的,即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是白费的。到不如趁兴回去任满怀心绪多弥留缱卷在美景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