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花瓷碟

牡丹花瓷碟

发布时间: 2023-03-20 18:51:07

㈠ 黄石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是哪里

东方山
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坐落在黄石下陆区境内,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方圆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传西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宦途失意,浪迹江湖,约在公元前100年结庐于此,东方山便因其 姓氏而得名。东方山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袭物分丰富。山中植物繁茂,已查明的草木本科植物 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在竹海树林中,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傲然屹立,独领风骚;“道洞云停、铁牛懒卧、灵泉卓锡、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青松倒插、白莲频开”等古八景风采尤存,令人流连忘返;素有“高山出平湖”的东方山水库,碧波粼粼 ,清澈见底,更为东方山平添了几分灵气。

东方山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的弘化禅寺历经千载,已传人七十三代,千百年来,弘化禅寺高僧辈出,先后有三位高僧进京说法,受到当朝皇帝的接见,并狭题赠赏赐。成为鄂东南佛教道

东方山位于黄石市区西部,由走马寨、曼倩垴、揽胜垴三大主峰组成。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东方山山不高而树茂林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草、木本植物繁多,森林覆盖率面积达90%以上,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
“禅衫首关月涌、灵泉卓锡、道洞云亭”等古八景风姿各异,蕴育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着万千游人。东方山代远年长,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山山脉的长江之滨就出现了一座以狩猎器具命名的小城“鄂”。西汉武帝年间一代旷古奇才东方朔曾结庐于此,采药炼丹,布施于民,东方山也因其姓氏而得名。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武昌,东方山因其险要成为捍卫军国重镇的形胜之地,走马寨便是当年东吴都城卫队的营迹。
东方山目前已成为集佛教文化和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7年,东方山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2月拍塌液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场中心。以其为代表的东方山22座大小寺庙散座在群山峰壑之间,构成了东方山独有的佛教文化特色。近几十年来,东方山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庙会及“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游客信众遍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国内包括港 澳、台在内的20余个省、市和地区。

西塞山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
〔西塞山又名道仕袱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长周18.5公里,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与一身。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观赏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诗填词近百篇,并在悬崖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市园林部门从1985年5月起,在西塞山着手进行游览小道、长廊、上观亭、桃花亭、沿江铁链护栏和桃花古洞、古钩鱼台的维修建设,景点不断得到开发利用。
〔桃花古洞〕在西塞山北侧临江的陡壁间,洞高约3米,上圆下方,形如庙门,入内2米处被钟乳石封闭,传说是唐代诗人张忠和隐居钓鱼时休息或避雨躲风的地方。洞门刻有“桃花古洞”四个字。1985年,去古洞必经之险道“一线峡”被拓宽,并安装了90米长的铁链护栏,以保障游客安全。洞下是古钓鱼台。
〔摩崖石刻〕山体东北悬崖之中,曾有不少石刻,如“飞来船”、“鳌鱼石”、“虎豹关”、“蛟龙窟”、“云林得意”、“震标仟仞”以及“钟崖”、“佛掌”等等,有些已随岁月褪去。在西塞山临江面的一块4米多高的碑石上,刻有每字见方1平方米的“西塞山”三个大字,为明朝进士朱其昌手书。由此东移则有明进士吴国伦的“龙蟠虎踞”摩崖石刻。在桃花洞两侧石壁众多石刻中,当代书法家楚图南写的“西塞山”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左侧江崖壁上,每字见方5米,甚为壮观。
〔西塞山铁桩〕在桃花洞右侧的矶头上有一铁桩,高8.2厘米、宽3厘米、厚一厘米,铁桩中间有槽,旁边还有一锲。传说是吴王孙皓铁锁横江的遗迹。
〔龙窟寺〕在西塞山东边山下,是唐代遗址。1986年已部分修复。相传寺内曾栽有一棵明朝留下来的牡丹花,该地一贾姓人家丫头逆主人之意助一穷秀才赴京赶考后屈死,功成名就后的秀才寻恩到此,丫头借牡丹花以表清白,使牡丹花变成洁白芳香、艳色迷人,二战期间该花被日本人抢走。
〔北望亭〕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北峰山巅,此处可俯视江涛奔腾东去,江北散花洲和策湖碧绿万倾。亭正门“北望亭”三字为樊稼生题写。亭北面有对联,上联:骋怀今古千秋事;下联:放眼乾坤万里心。南面亦有对联,上联:形胜在吴头楚尾;下联:风流于古往今来。该亭于1998年4月16日开工建设,同年10月28日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67平方米,亭高9.647米。总投资40万元。
〔西塞山牌楼〕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西面山腰,1986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竣工,总投资12.3万元。牌楼上“西塞山”三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全长1.7公里的西塞山专用公路从牌楼下穿门盘山而上,直达山顶。
〔园林绿化〕从1962年起,市人民政府就有计划地组织市民到西塞山上义务植树,现山上遍布松、柏、桃树等树种。春暧时节,桃花洞四周桃花盛开,与江涛浪花相映,景色诱人。
〔道仕袱〕道仕袱在西塞山脚下东侧,这里在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京都、西陵县、土复镇、楚雄镇、道仕袱镇、市和黄石城等。在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公元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陆、空三军猛攻西塞险隘,使道仕袱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古镇雄貌现已踪影全无。
〔古钱窖〕尽管道仕袱的古镇雄貌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此处的六次古钱窖发现,却能证明其古代的繁华。
第一次,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发现一金窖及一墓葬的随葬物品。
第二次,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发现一钱窖,方中丈余皆满,钱贯铁线已朽。
第三次,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发现一钱窖,坎土长二三里,挖掘时间长达数月。
第四次,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发现一窖铜钱,被日寇用船满载而去。
第五次,1955年5月,大冶钢厂水利工程指挥部在西塞山下取土时,发现一银窖,出土银292锭,共重133.38公斤。
第六次,1967年11月15日,维修西塞山下江堤时,发现宋代钱窖,掘出方孔铜钱串近30万斤。
以上六次发现均在西塞山东,官至宋朝卫国公的吕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发现仅有文献资料可查,后两次发现则有大量实物为证。最后一次罕见的发现时值文革期间,发掘的实物除文物部门留有千余斤外,所余部分被运到武汉冶炼厂销毁,实为一大罕事。据长年居住在道仕袱的村民传说,西塞山麓埋藏有九个钱窖,按此传说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古墓葬〕解放后,在西塞附近,曾多次发现古代墓葬。
〔汉墓群〕1955年,在道仕袱取土修筑江堤时,发现八座汉代砖室墓。出土文物有凿金片、五铢钱、货泉、铜镜、铁刀、四耳壶等。
〔晋墓〕1982年3月,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葬,一号墓出土青瓷碗等16件;二号墓曾被盗掘,仅存瓷碟一件。
〔元墓〕1983年9月,发现元代墓葬一座。墓内发现印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字样的“制钱”,反映死者信奉佛教。解放后在西塞山附近一共发现从东汉至明代的墓葬40多座。因保护不周,存者极少。

㈡ 介绍黄石的一处名胜古迹或一种土产品

黄石市

中国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面积1850平方千米。人口136.61万,主要为汉族。原为大冶县石灰窑、黄石港、道士洑三滨江集镇。后随采矿业兴起,1948年合置石黄镇,取石灰窑、黄石港首字命名。1950年置省辖黄石市。黄石孝坦市是一个新兴的矿冶城市,以采矿、冶炼、建材为主。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盛誉,铁、铜、煤、石灰石储量丰富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中国六大铜基地之一。“港饼”为传统名点。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发掘出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主要名胜有西塞山、飞云洞、东方山、磁湖等。

东方山
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坐落在黄石下陆区境内,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方圆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传西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宦途失意,浪迹江湖,约在公元前100年结庐于此,东方山便因其 姓氏而得名。东方山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中植物繁茂,已查明的草木本科植物 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在竹海树林中,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傲然屹立,独领风骚;“道洞云停、铁牛懒卧、灵泉卓锡、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青松倒插、白莲频开”等古八景风采尤存,令人流连忘返;素有“高山出平湖”的东方山水库,碧波粼粼 ,清澈见底,更为东方山平添了几分灵气。

东方山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的弘化禅寺历经千载,已传人七十三代,千百年来,弘化禅寺高僧辈出,先后有三位高僧进京说法,受到当朝皇帝的接见,并狭题赠赏赐。成为鄂东南佛教道

东方山位于黄石市区西部,由走马寨、曼倩垴、揽胜垴三大主峰组成。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东方山山不高而树茂林深,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草、木本植物繁多,森林覆盖率面积达90%以上,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
“禅关月涌、灵泉卓锡、道洞云亭”等古八景风姿各异,蕴育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着万千游人。东方山代远年长,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山山脉的长江之滨就出现了一座以狩猎器具命名的小城“鄂”。西汉武帝年间一代旷古奇才东方朔曾结庐于此,采药炼丹,布施于民,东方山也因其姓氏而得名。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武昌,东方山因其险要成为捍卫军国重镇的形胜之地,走马寨便是当年东吴都城卫队的营迹。
东方山目前已成为集佛教文化和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7年,东方山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2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场中心。以其为代表的东方山22座大小寺庙散座在群山峰壑之间,构成了东方山独有的佛教文化特色。近几十年来,东方山猜卖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庙会及“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游客信众遍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国内包括港 澳、台在内的20余个省、市和地区。

西塞山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
〔西塞山又名道仕袱矶、矶头山〕海拔176.5米长周18.5公里,历史上就以其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集古战场和风景名胜与一身。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观赏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诗填词近百篇,并在悬崖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市园林部门从1985年5月起,在西塞山着手进行游览小道、长廊、上观亭、桃花亭、沿江铁链护栏和桃花古洞、古钩鱼台的维修建设,景点不断得到开发利用。
〔桃花古洞〕在西塞山北侧临江的陡壁间,洞高约3米,上圆下方,形如庙门,入内2米处被钟乳石封闭,传说是唐代诗人张忠和隐居钓鱼时休息或避雨躲风的地方。洞门刻有“桃花古洞”四个字。1985年,去古洞必经之险道“一线峡”被拓宽,并安装了90米长的铁链护栏,以保障游客安全。洞下是古钓鱼台。
〔摩崖石刻〕山体东北悬崖之中,曾有不少石刻,如“飞来船”、“鳌鱼石”、“虎豹关”、“蛟龙窟”、“云林得意”、“震标仟仞”以及“穗慎逗钟崖”、“佛掌”等等,有些已随岁月褪去。在西塞山临江面的一块4米多高的碑石上,刻有每字见方1平方米的“西塞山”三个大字,为明朝进士朱其昌手书。由此东移则有明进士吴国伦的“龙蟠虎踞”摩崖石刻。在桃花洞两侧石壁众多石刻中,当代书法家楚图南写的“西塞山”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左侧江崖壁上,每字见方5米,甚为壮观。
〔西塞山铁桩〕在桃花洞右侧的矶头上有一铁桩,高8.2厘米、宽3厘米、厚一厘米,铁桩中间有槽,旁边还有一锲。传说是吴王孙皓铁锁横江的遗迹。
〔龙窟寺〕在西塞山东边山下,是唐代遗址。1986年已部分修复。相传寺内曾栽有一棵明朝留下来的牡丹花,该地一贾姓人家丫头逆主人之意助一穷秀才赴京赶考后屈死,功成名就后的秀才寻恩到此,丫头借牡丹花以表清白,使牡丹花变成洁白芳香、艳色迷人,二战期间该花被日本人抢走。
〔北望亭〕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北峰山巅,此处可俯视江涛奔腾东去,江北散花洲和策湖碧绿万倾。亭正门“北望亭”三字为樊稼生题写。亭北面有对联,上联:骋怀今古千秋事;下联:放眼乾坤万里心。南面亦有对联,上联:形胜在吴头楚尾;下联:风流于古往今来。该亭于1998年4月16日开工建设,同年10月28日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67平方米,亭高9.647米。总投资40万元。
〔西塞山牌楼〕仿古建筑,位于西塞山西面山腰,1986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竣工,总投资12.3万元。牌楼上“西塞山”三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全长1.7公里的西塞山专用公路从牌楼下穿门盘山而上,直达山顶。
〔园林绿化〕从1962年起,市人民政府就有计划地组织市民到西塞山上义务植树,现山上遍布松、柏、桃树等树种。春暧时节,桃花洞四周桃花盛开,与江涛浪花相映,景色诱人。
〔道仕袱〕道仕袱在西塞山脚下东侧,这里在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京都、西陵县、土复镇、楚雄镇、道仕袱镇、市和黄石城等。在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公元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陆、空三军猛攻西塞险隘,使道仕袱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古镇雄貌现已踪影全无。
〔古钱窖〕尽管道仕袱的古镇雄貌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此处的六次古钱窖发现,却能证明其古代的繁华。
第一次,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发现一金窖及一墓葬的随葬物品。
第二次,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发现一钱窖,方中丈余皆满,钱贯铁线已朽。
第三次,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发现一钱窖,坎土长二三里,挖掘时间长达数月。
第四次,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发现一窖铜钱,被日寇用船满载而去。
第五次,1955年5月,大冶钢厂水利工程指挥部在西塞山下取土时,发现一银窖,出土银292锭,共重133.38公斤。
第六次,1967年11月15日,维修西塞山下江堤时,发现宋代钱窖,掘出方孔铜钱串近30万斤。
以上六次发现均在西塞山东,官至宋朝卫国公的吕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发现仅有文献资料可查,后两次发现则有大量实物为证。最后一次罕见的发现时值文革期间,发掘的实物除文物部门留有千余斤外,所余部分被运到武汉冶炼厂销毁,实为一大罕事。据长年居住在道仕袱的村民传说,西塞山麓埋藏有九个钱窖,按此传说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古墓葬〕解放后,在西塞附近,曾多次发现古代墓葬。
〔汉墓群〕1955年,在道仕袱取土修筑江堤时,发现八座汉代砖室墓。出土文物有凿金片、五铢钱、货泉、铜镜、铁刀、四耳壶等。
〔晋墓〕1982年3月,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葬,一号墓出土青瓷碗等16件;二号墓曾被盗掘,仅存瓷碟一件。
〔元墓〕1983年9月,发现元代墓葬一座。墓内发现印有“西方净土”、“西方极乐”字样的“制钱”,反映死者信奉佛教。解放后在西塞山附近一共发现从东汉至明代的墓葬40多座。因保护不周,存者极少。
〔古诗词〕历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逊,唐有张志和、刘禹锡、韦应物、李白……,宋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明有吴国伦、王世贞、易应斗……,清有宋湘、詹应甲以及现代的董纯才等共40余人,留下吟西塞山的诗词。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唐张忠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作次。
〔孙策攻黄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再攻夏口亦胜。整个战役获黄祖妻息男女七人,船六千全艘,财物山积。西塞山成为孙氏辖地。
〔三国战乱〕孙策死后,黄祖又经常侵扰西塞山,孙权也三次征伐黄祖,使西塞山狼烟不断。吴人设置“铁锁横江”重点把守。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晋倾举国之兵分道伐吴,晋将军王睿、唐彬浮江东下,激战西塞山后东下建业,“受皓之降”。三国分立局面终结。
〔农民起义军血洒西塞山〕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民领袖徐寿辉设重兵扎寨西塞山,后被卜颜铁木儿摧毁。明末李自成取南京途中“兵败富池口”,后取西塞山转战鄂南。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洪秀全率太平军弃武昌东下,在西塞山、道仕袱战胜清将向荣的追兵,东进南京建都。第二年太平军西征,第三年太平军与清军争夺武汉均在西塞山展开恶战。
一九三八年十月八日,国民党七十四、八十二、九十三等师,在西塞山与日寇混战五昼夜,重创日军。这是发生在西塞山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
此外,晋末刘裕攻桓玄,南朝宋时萧道成战沈攸之,唐朝唐曹王皋复淮西等均在西塞山留下过血风腥雨。

在唐虞之世属三苗,夏、商属荆州之域,周为楚国鄂王封地,春秋战国属楚。解放后,石灰窑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79年黄思湾区、陈家湾区、石灰窑区合并为石灰窑区,同年底西塞山公社划入,1994年底大冶市河口镇划入石灰窑区,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的批复》(民发2001]30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1]272号和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黄政文[2001]78号文件精神,石灰窑区为西塞山区,2001年12月16日正式对国内外公布。
黄石市西塞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明代,此地以生产石灰而闻名于世;近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厂之一——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铁厂,而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解放后,辖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采掘、冶金、机械、建材、医药化工、轻纺、服装电子八种主要工业门类。拥用了冶钢集团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锻压机床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黄石矿务局、美岛服饰有限公司等30多家中央、省、市属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特殊钢材、堡垒牌水泥、数控锻压机床、球墨铸管、美岛女装等为国内外知名产品,畅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属企业达200多家,产生了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风动机械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产品皂素、柠檬酸、风动马达、输送机、弹簧等产品行销全国,皂素系列、柠檬酸等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1000余万美元。进入新的千年,西塞山区这个古老的工业城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朝着现代化工业城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到2001年止,全区拥有各类学校67所(其中高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学13所,小学21所,幼儿园23所,特殊教育学院1所),分属黄石市教育局,西塞山区教育局,大型厂矿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教职员工3,300余人,在校学生3万余人。2001年8月,黄石市教育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后,西塞山区直属学校增至37所,在校学生23,000余人。这些学校呈不断发展壮大态势,初步形成了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大教育格局。
到2001年止,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15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1992年开展义务教育达标以来,全区多方位筹措办学经费以改善办学条件。1992到2001十年间,累计筹措资金3千多万元,建造教学用房和教师宿舍楼共计15栋,建筑总面积达57935m2。区属各校相继建起了微机室、电教室,沿湖路等5所小学建立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部分中学建成了计算机网络,高(完)中建网率达78.6%,初中建网率达50%。此外,各校均大量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将为教育的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浙江湖州西塞山:
西塞山,在湖州西南部十公里许的弁南乡樊漾湖村霅溪湾。清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载:“吴兴南门二十余里,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绝境。其谓之西塞者,下菰城为(楚春申君)屯兵之处,坐西向东故也。”这就把西塞山的命名讲清楚了。《湖州市地名志》亦载:“旧郡志谓严尚书震直墓在西塞山,尚书自号西塞翁,殁葬其山,土人至今曰西塞山。”
说起西塞山,就必然吟诵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据《竹坡词话》载:“当时和《渔歌子》者无算”,意即和这首词的人多得数不清。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也曾传入日本,日本平安朝嵯峨天皇就曾和词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也有和词两首。这首词同张继抒写苏州寒山寺景色的《枫桥夜泊》一同被列入日本的教科书。千百年来,唐代这两位张姓诗人的佳作,分别成了描绘湖、苏两州独特风光的千古绝唱。
为西塞山传神写照的唐代隐逸诗人张志和,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肃宗时官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乃去官泛游江湖。唐大历七年(772),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九年,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往来苕霅间”。(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当时,诗人就日夕泛舟徜徉于景色清丽的苕霅 两溪一带,以真情实感写出了这一带青山碧水,烟波迷蒙,桃红鹭白,风雨垂钓的美景逸情。郡志载张志和作《渔歌子》共五首,独以第一首最负盛名。此诗色彩明丽,意境隽永。从此,“山以诗传”,西塞山的诗情画意,成为湖州一大胜景,明万历《湖州府志》中,就把“西塞晚渔”列为吴兴八景之一。 南宋毗陵(今江苏常州)太守,著名山水画家李结(次山),也曾卜居吴兴西塞山,作《西塞渔社图卷》,并请好友范成大、周必大等题跋。著名诗人范成大于淳熙十二年(1185)题了290余字的长跋,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烦主人买鱼沽酒,倚棹歌之”等语,笔力洞达,神态俊逸,深得米黄之神。此题跋曾归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原件现在美国纽约。

黄石特产:万字果
“鸡爪树,万字果,酵又甜,吃了想几年。”这是一首儿歌,它道出了孩子们对那弯弯扭扭的果子的向往。

万字果,又称拐枣,金钩子,鸡肘子,鸡爪树,甜半夜,枳棋,大冶人俗称“既苘”,属鼠李科高等植物。在大冶不少地方,尤其是西部山区有这种果树,成熟时,大冶农民中的内行者挑上街来卖,因为它有些古怪,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见识得少。其实,大冶城关某校校园里原来就有这种树。

万字果,乔木,高达10m。幼枝红褐色,无毛或幼时有微毛。叶互生,卵形或卵圆形,长0.8~1.6cm,宽0.6~1.0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和脉腋有细毛;叶柄红褐色。叶生或顶生复聚伞花系,夏开花,花儿小,淡黄绿色,果硬肥厚扭曲,肉质,红棕色;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0.6~2.Ocm,灰褐色。种子扁圆形,暗褐色有光泽。

在大冶和鄂东南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阳光充足的沟边、路边或山谷中。果实清凉,味甜带酸,未熟透的有点涩;种子入药,万字果之功能清利湿热,人们经常用肉和种子解酒毒,肥大的果梗含糖,可生食,可酿酒;树皮、木汁及叶均供药用;木材坚硬,可供建筑和做精细家具。

㈢ 汝窑青瓷的汝窑珍品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币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激凯,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此件北宋戚带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上世纪30至70年代为英国著名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所藏,约在1976年转入日本私人藏家之手,此次即为日本藏家释出。
汝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典型器有三足樽式炉、鹅颈瓶、铜锣形瓷碟和盘、盏托、四曲倭角台式套盒、花口深腹注碗等。古人把汝瓷的鉴识要点总结有四,即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结合实物标本可作如下理解: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在30-4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寥若晨星般稀疏明亮的大气泡。汝瓷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天青和淡天青色,经实验可知,汝瓷的这种釉色要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造而成,青瓷色调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这种淡天青釉对以后朝鲜半岛高丽青瓷的发展影响很大。
蟹爪纹指釉面上多有细碎开片纹,开片往往呈鱼鳞状,形象地讲高铅芦,这种开片很像照相时对焦不准产生的重影现象。
香灰胎胎色类似香灰的色泽,说明当地胎泥的含铁量比较大。有机会上手残片标本,会发现其烧制火候普遍不高,胎骨瓷化程度较低,质地比较纯净,但断面手感比较粗糙。
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清代景德镇御窑场的仿烧汝瓷也是如此。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为三至五个,少见六个。另外,鉴定中还需注意一个细部特征,真品钉痕为白色,与汝瓷的香灰胎色并不一样,说明宋人制作支钉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土原料,这种硬质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1999年以来,汝州市区主干道东边的张公巷发掘出一处产品风格与汝瓷相近的窑址,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青瓷器和窑址,在一个灰坑内出土了能复原的青釉瓷器44件。张公巷窑出土器物不多,这些器物与汝窑的区别之一是胎色灰白,比汝窑(宝丰)浅、白;二是釉比宝丰釉要淡,个别略深;三是宝丰绝大多数为裹足支钉烧,张公巷窑绝大多数是足底无釉,为垫烧而成;四是宝丰瓷器为芝麻钉痕,张公巷瓷器绝大多数为小米钉,圆形、白色。2004年5月,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陶瓷、考古界专家对张公巷窑址及实物标本进行了考查论证,多数专家倾向于张公巷出土的瓷器不同于一般的民窑产品,它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
另外,在河南临汝严和店窑及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宜阳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处,都曾烧造带有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以印花和素面青釉瓷为主,这些以临汝窑为代表的宋金青瓷也被民间俗称作“民汝瓷”,带有浓厚的模仿耀州窑产品风格。民汝青瓷的胎体较厚,口唇部位尤其明显,挖足和印花多数粗糙,但也有较精细者。这类印花青瓷的纹样凹凸感较强,装饰题材多见缠枝、折技的菊花、团菊、牡丹花,还有水波纹等,人物题材装饰较少,圈足成型比较粗略,且多有底足粘砂现象。

㈣ 带有罗镇庄制的牡丹花瓷碟,出于什么年代的,有没有收藏价值,请老师鉴定

罗庄在50年代前粗瓷为主,60年后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瓷厂,瓷器也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生产日用瓷。你这件小盘,最早是六十年代产品。

㈤ 牡丹的插花技术

插花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在我国最初源于佛教的供花,早在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就有了在佛像前的瓶插供献应时花卉,以示虔诚之意,称为“佛花”。


唐宋以后,“佛花”逐渐摆脱了原来的宗教色彩,演变成一种花卉造型艺术,随着当时牡丹的兴盛,无论在宫廷寺院,还是在民间小宅,牡丹作为插花已是很普遍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这里的“花”指的就是牡丹。


那时,宫廷贵族的插花以华丽富贵,装饰趣味浓厚为主要特色,往往又以色丽型美的牡丹为主要花材,南宋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写道:“两京牡丹闻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及之所,以花为屏障,主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这也许是我国最早用牡丹和“壁挂式”、“悬吊式”插花吧!


元代,已出现了以研究牡丹插花保鲜的技术,如元代俞宗本的《种树花》中记载:“芍药、牡丹摘下烧其柄,插瓶中后入水,其柄以蜡封之尤妙。”清代·邝 著的《便民图篡》一书中记述得更为详尽,“牡丹、芍药插瓶中,先烧枝断处,溶蜡封之,水浸,可数日不萎”,这些技术,我们至今仍在采用。


牡丹插花技术


牡丹插花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牡丹花为主要素材(主题),以其它花材为陪衬,其寓意和意境十分讲究。例如以松表现高洁、长青、刚强;以竹表表现刚直、清高、平安;以梅表现坚骨、孤高、迎春;以荷表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等;以兰表现脱俗清雅、与世无争等。而牡丹则表现吉祥、富贵、昌盛等。


牡丹插花的特点


线条造型:以自然式的线条型为主。线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形态。


讲究意境:如同国画的“画尽意在”。


崇尚自然:在艺术手段上,以装饰美反映自然美。由于牡丹插花讲究自然,因此,在构图上多采用不对称的均衡手法,避免机械的对称。每朵花和每片叶的姿态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在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种、用材数量、色彩变化均宜少不宜多。


花器的选择


牡丹插花所用花器较一般插花讲究些。无论瓶、钵、盘、鼎、壶、碟,还是箕、竹篮等等,都要选用精制的。如景德镇出产的彩瓷、青花瓷,北京出产的景泰蓝花瓶,汝州出产的青汝瓷,以及四川出产的竹篮等。用精美的花器来衬托牡丹的富贵、雍容。


花材的选切


在牡丹花枝与其它衬材的选切前,必须先考虑到花材的长短、姿态、色彩等方面。采切时,应选在清晨日出前,最好带露水采切,这样可以保持花的鲜度,若在花店选购时,也应以当天送来的鲜花为宜。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可切取不同程度的花朵,如未绽的花蕾、半开的花苞、盛开的花朵并用,表现牡丹生命过程的自然变化。


插花枝法


在插花创作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性趣来插,但是,在构图上,必须掌握插花的配置,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仰俯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等等。如上轻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大花在下,小花在上。可采用L形、图形、放射形、S形插花构图。在色彩的配置上,要有一个主色调,色彩不宜过什。选用相近的颜色,注重调和色的配置。在对比色的配置时,要用中性色进行调和。


另外,还要注意色彩的感情效果,由于人们对大自然联想的精神因素,以及民族传统习惯等因素,人们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如红色热情;白色纯洁、清高;黟以庄严、肃穆;蓝色沉静、雅爽;绿色安静、平和;黄色轻快、活泼等。


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适宜,大瓶插大花、小瓶插小花。插时,花数尽可能用单数。如三、五、七、九。一般为三朵花,一朵为主、二朵为次、三朵为从。使观者一目了然,主次分明。传统插花就在于花不在多、少而精、以姿韵取胜,有时一、二枝或数枝即可构成桂作。


当然,与优美造型,良好的质地和色泽的器皿,精制的几座,以及花、器、之间谐调统一,是一悠扬作品成功的关键。


插花保鲜


为了保持器皿中牡丹花的鲜度,并将花期延长,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保鲜方法。


水中剪切:将花枝主入水盆中剪切,可避免空气侵入枝茎导管内,阻碍吸取水分。


斜切法:将花枝切成斜口,增大它的吸水量。


灼焦法:将花枝剪口用火烧焦,防止枝梗中的液汁流出来,过早凋谢。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蔗糖保鲜法:用高浓度糖处理切花,可使切花吸水增加,防止蛋白质分解,而使老化延迟。


阿斯匹林保鲜:用250毫升水溶以一片阿斯匹林,可延长鲜花寿命。


油用牡丹的价值|油用牡丹的种植技术


牡丹全身都是宝,尤其是牡丹籽油的重要价值被卫生部认可后,油用牡丹生产才正式起步,现在说产业还为时尚早。正如前文所言,油用牡丹是铁杆庄稼,一旦种植,几十年不换茬,所以选择良种的思路不能动摇。当前,油用牡丹种苗价格在高位运行,前期介入的企业目前多以销售种苗获利来支撑发展,靠生产牡丹籽油获利目前还不现实。专家提醒,大家在种植油用牡丹之前,有几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能否撑得住。油用牡丹是高投入、长周期的项目,前期风险务必充分考虑,三五年内只投入没产出,你的资金链能撑得住吗?一般来讲,地租每亩800元以上的地区原则上不适合大规模自有种植,因为单纯油用牡丹花色单一、花期短(只有15天左右),投入产出周期要4年,如果种植技术不过硬,周期还要长。当然,大城市近郊配合生态农业或休闲景观另当别论。

二要考察项目所在地是否有配套资源可借用。菏泽是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牡丹年产值不过3亿元,而洛阳牡丹仅观赏旅游一项,年产值就高达10亿元,虽然其种植面积远没有菏泽多,但有九朝古都的文化背景,有少林寺、龙门石窟等旅游资源可依托整合,由此形成洛阳牡丹独一无二的特色。你选择油用牡丹,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吗?没有特色,未来市场怎么办?

三要调研种植油用牡丹是否符合当地的产业方向。油用牡丹作为木本油料,涉及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水土涵养、新农业转型、林下经济、药材、林业合作社等多重政策性项目,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扶持政策。种植油用牡丹前要了解当地的产业方向,省、市、县逐层调研,摸清各级政府的涉林涉农产业政策,让你的油用牡丹项目纳入政府规划,既能减轻资金压力,还可帮当地政府完成既定的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四要确保技术到位,保障产量。发展油用牡丹的首要环节是种植管理,要确保种下的是良种壮苗,同时加强种植管理,提高苗木成活率。国家林业局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延龙说,尽管牡丹抗性强,当花栽和当药栽的时候基本不用打药,即使得了病到秋天加强修剪就可以了,但如果作为油料作物大面积种植,就需要加强对病害的预防,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要考虑油用牡丹种下去后的变现途径。当前,很多牡丹籽油的生产还处于小作坊加工阶段,菏泽市一家万吨牡丹籽油自动化生产线由于原料不足至今未能投产,市场上牡丹籽油的品牌鱼龙混杂。一个企业如果掌握了牡丹深加工核心技术,能打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自己的独有品牌,那加入油用牡丹行业就有了生存、盈利和壮大的基础。

插花技艺中插花的配置方法




花在家居中占有美化的作用。可以没有,但是家居缺会空洞,无任何生气。现代家庭生活中,花占有越来越大的地位了,家庭插花也是方兴未艾。下面帮您介绍一下插花的配置方法。

1、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后有序,浑然天成。

2、上散下聚: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

3、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4、疏密有致: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

5、俯仰呼应: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6、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即所谓红花尚须绿叶扶。

7、动静相宜:既要有静态的对称,又要有动态的错落。

8、亦庄亦谐:既要有古典的端庄、均衡,又要通过选材、构图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掌握以上六法,能使插花造型既有韵律又稳定,在动势中取得平衡,在装饰中取得自然。

除了掌握六法外,还要注意插花艺术的配置原则:

韵律变化原则 就是运用不同花卉种类、色彩、花型、花朵大小、高低、开放程度的差异,以及枝曲横斜的变化来增加 作品画面的韵律,同时要使这些变化符合客观规律和艺术构图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展现个性的家庭插花


说起插花,大多数消费者总觉得是件很艺术的事情,轻易不敢尝试。即使在花店里看到了美丽的鲜花,也只是欣赏一下,而少于购买。其实,装饰家庭居室的插花,可以很随意、很简单,不仅美化了家居,丰富了生活情趣,还能展现主人的个性。秋冬季节,百合、剑兰、郁金香、鸢尾等鲜花都可以选来点缀家居。

家庭插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个性,随着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客厅的桌花、茶几的插花注重的是欢快、明朗的感觉,书房里花则着意于小巧玲珑、雅致安静,卧室的插花,则以温馨、愉悦为佳,而其他地方,如钢琴或冰箱上,装饰性和趣味性比较强。

百合因花型丰满硕大、色彩淡雅恬淡而深得人们的喜爱,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花之一。准备一个敞口的玻璃花瓶,放入一大束百合,再点缀些修长宽大的绿色叶材,让百合花自然散开,形成花冠状,衬托在绿色叶片中,清爽而典雅。这样的一瓶花放置于客厅的沙发拐角处,让人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若是家中有一个圆形浅钵状的容器,钵中放入些清水,水中亦可点缀些小饰物,然后找来一些枝杈,随意搭在容器上面,将百合花枝透过枝杈的间隙,插入水中。这样一个清新雅致的插花,不需花费多少时间,但制作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可以表现主人别致的创意。摆放在茶几上,可以细细地回味欣赏。

其实,家中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最容易被忽略,而主人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往往在细节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选择细长小口的玻璃或陶瓷花瓶,插上一支精心修饰过的百合,用细长的绿色叶材做衬托,将其放置在冰箱或钢琴上,体现出主人简约淡雅的个性。或者,用几何型敞口浅底的玻璃容器盛水,放上几朵怒放的百合花,精致典雅的生活情调悠然而现,若是水中游动着一两条小金鱼,更可增加生活的情趣。

插花可以体现性格,例如用修长的敞口玻璃花器与美丽的龙柳配以饱满的百合,刚性的材质衬托柔美的花蕾,展现的是主人冷静、内敛的性格。其实,无论怎样,创意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在家动手实现自己的构思并融进个性化的内容,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㈥ 求大神这款是否真品,图案是什么意思

器物名余樱称:粉彩富贵白头纹盘
制作年代:民国
照片中这个瓷盘用彩、釉色、工艺均肢毕为民国特点,画片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期间典型的民间画片。该盘为民国时期地方窑制品,底款为寄托款。
此盘属于婚嫁用品。画片为牡丹花和白头翁鸟,牡丹象征富贵、白头翁象征白头偕老,为寓意祝福新婚夫妻白头到老。故此画片名为富贵白头。当时不仅是瓷盘,还有掸瓶、将军罐、冬瓜罐、凤尾尊等同一画片瓷器。
此类瓷器为当时民间广泛使用的物品,存世量极大。属于入门级收藏品,加之其釉上彩工艺价格本身低于釉下彩,故市场价格不高。如完整无损,市场交易价格400元左右;此盘有磕有冲,价格大大降低,如交易,价格不超过200元。历毁芹

热点内容
茶花没叶片 发布:2025-08-21 11:16:53 浏览:514
盆栽租摆价格 发布:2025-08-21 11:16:46 浏览:168
重庆渝北区花卉园邮编 发布:2025-08-21 11:09:38 浏览:839
樱花惊艳了 发布:2025-08-21 11:08:46 浏览:809
阵村花卉展 发布:2025-08-21 11:08:28 浏览:248
陇礼玫瑰 发布:2025-08-21 10:59:36 浏览:33
眉山花卉种植 发布:2025-08-21 10:49:39 浏览:151
岷县地粗盆景 发布:2025-08-21 10:48:46 浏览:837
花卉租摆费用 发布:2025-08-21 10:48:34 浏览:558
属虎的幸运盆栽 发布:2025-08-21 10:42:32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