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男班牡丹亭
A. 《牡丹亭》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牡丹亭》剧情内容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立着一位佳人,佳人对柳梦梅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柳梦梅经常思念这位佳人。
与此同时,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名叫丽娘,丽娘才貌端妍,跟从私塾老师陈最良读书。杜丽娘在后花园里学习《诗经·关雎》伤春寻春,她从花园回来后便郁郁寡欢。杜丽娘在睡梦中梦见一位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后来杜丽娘同书生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丽娘的父亲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他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杜丽娘想与柳梦梅共叙姻缘,她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最终两人结为夫妻。杜丽娘陪同柳梦梅一同前往临安参加应试。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完毕后,他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与此同时,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发现杜丽娘坟墓被发掘之事,陈最良向杜宝告发了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被杜宝囚禁。
直至发榜,柳梦梅由阶下囚变身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柳梦梅与女儿的婚事,他强迫柳梦梅与女儿离异。这场纠纷最后闹到皇上面前,在皇上应允下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上。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反抗方面。
作者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成功细致地描写了她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受到严格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过着稳重,矜持,温顺的生活,这些在《牡丹亭》“闺塾”一场中可以突出表现出来。但是,正是杜丽娘生活上的束缚、单调,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不满和质疑。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被《诗经》中的爱情唤起了青春的觉醒,以及她在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现实幸福生活的渴望。杜丽娘“寻梦”正是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她强烈要求身心解放的感情流露。
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表现了杜丽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因为幻梦中的美景在现实里难寻,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导致她郁郁而终。
但是,汤显祖并没有用杜丽娘的死来结束他的剧本,而是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杜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询问她梦中情人姓柳还是姓梅,她的游魂还与柳梦梅相会。
杜丽娘为了与柳梦梅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她要求柳梦梅掘开她的坟墓,让她起死复生。杜丽娘正是为情人而死,为情人而再生,也是为理想而牺牲,又为理想而复活的体现。
杜丽娘回到现实世界与柳梦梅最终成就了姻缘,整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著的个性。
《牡丹亭》中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他又存在浓厚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始终如一,敢于在金銮殿上对峙权高势重的岳父,并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真情所至一定会在一起。
柳梦梅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些生动的描写体现出柳梦梅不畏强暴、刚强反抗的性格特点。柳梦梅这种性格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
杜宝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他还故作镇定,最终断送女儿生命。杜宝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败坏了杜氏家风。这些地方都表现了杜宝的冷酷面目。
另一方面,杜宝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为如此,杜宝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礼教,绝不妥协,就导致了在家庭中断送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作者以杜宝这样的形象来深刻揭露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
汤显祖笔下的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
在《牡丹亭》“闺塾”一场中描写陈最良道学气最数传神,从他身上暴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很多弱点,陈最良这个人物形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作品对私塾先生陈最良这个形象的批判,正好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礼教的民主精神。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特色也是非常卓越的。《牡丹亭》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贯穿《牡丹亭》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作者的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得情节离奇,曲折多变,作者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牡丹亭》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注重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他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牡丹亭》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人物形象来表现的,它最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我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牡丹亭》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特点是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执著,她可以为情而死,又可以为情而生。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汤显祖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做是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着重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牡丹亭》作者让剧中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运用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B.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牡丹亭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C. 牡丹亭的故事简介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丽娘天生丽质而又多愁善感,豆蔻年华的她,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一日,杜丽娘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就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因困乏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她为寻梦追寻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郁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医竟然这样死去了。
杜丽娘的父亲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前就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
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正在审讯拷打之际,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请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3)全男班牡丹亭扩展阅读: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
同时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到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D. <牡丹亭>的内容以及主旨..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万历二四六年弃官告归,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思想内容〗
[编辑本段]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E. 牡丹亭的剧情简介
《牡丹亭》剧情简介: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5)全男班牡丹亭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F. 求牡丹亭原文
题记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
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
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
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
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
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第二出 言怀
【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
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
这浩然之气。〔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三分福,
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
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
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
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
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
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
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
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九回肠】〔解三酲〕虽则俺改名换字,俏魂儿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宫
桂,柳梦梅不卖查梨。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
〔三学士〕无萤凿遍了邻家壁,甚东墙不许人窥!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
冲开了白玉梅。〔急三枪〕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虽然
这般说,有个朋友韩子才,是韩昌黎之后,寄居赵佗王台。他虽是香火秀才,却
有些谈吐,不免随喜一会。
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 见君王觉后疑。(王昌龄)
心似百花开未得,(曹松) 托身须上万年枝。(韩偓)
第三出 训女
【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
带,功业未全无。华发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踟
蹰。“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
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
此家峨眉山,见世出贤德。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
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馀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
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
【绕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来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见介〕
〔外〕“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妾沾封诰有何功!〔外〕春来闺阁闲多少?
〔老旦〕也长向花阴课女工。”〔外〕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
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老旦〕但凭尊
意。
【前腔】〔贴持酒台,随旦上〕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
光一二!〔见介〕爹娘万福。〔外〕孩儿,后面捧着酒肴,是何主意?〔旦跪介〕
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宽坐后堂,女孩儿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
生受你。
【玉山颓】〔旦进酒介〕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
美酒一家天禄。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合〕且提壶,
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
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
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
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
〔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绣房中则是绣。〔外〕
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
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
〔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
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
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
户。是为爹的疏散不儿拘,道的个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儿女,俺为娘心苏体劬。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
中美玉。儿啊,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模,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
【前腔】〔旦〕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
绣谱。从今后茶馀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老旦〕虽然如此,要个女先
生讲解才好。〔外〕不能勾。
【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老旦〕女儿啊,怎念遍的孔子
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合〕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
〔外〕请先生不难,则要好生管待。
【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俺治国齐家、也
则是数卷书。
往年何事乞西宾,(柳宗元) 主领春风只在君。(王建)
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 女中谁是卫夫人?(刘禹锡)
第四出 腐叹
【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场苦禁,蹉跎直恁!可
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
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发仙。”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表字伯粹。祖父行
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观场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师,考
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因我
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明年是第六个旬头,
也不想甚的了。有个祖父药店,依然开张在此。“儒变医,菜变齑”,这都不在
话下。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他可为甚
的?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二也;撞太岁,三也;穿他门子管家,改窜文
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
七事,没了头要去。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轻不得,
重不得。倘然间体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正是有书
遮老眼,不妨无药散闲愁。”〔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
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
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说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
请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丑〕人之饭,有得你吃哩。〔末〕
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
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剔牙杖敢黄齑臭。
【前腔】〔丑〕咱门儿寻事头,你斋长干罢休?〔末〕要我谢酬,知那里留
不留?〔合〕不论端阳九,但逢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丑〕望见府门了。
〔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馀)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
第五出 延师
【浣沙溪】〔外引贴扮门子;丑扮皂隶上〕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
回。印床花落帘垂地。“杜母高风不要攀,甘棠游憩在南安。虽然为政多阴德,
尚少阶前玉树兰。”我杜宝出守此间,只有夫人一女。寻个老儒教训他。昨日府
学开送一名廪生陈最良。年可六旬,从来饱学。一来可以教授小女,二来可以陪
伴老夫。今日放了衙参,分付安排礼酒,叫门子伺候。〔众应介〕
【前腔】〔末儒巾蓝衫上〕须抖擞,要拳奇。衣冠欠整老而衰。养浩然分庭
还抗礼。〔丑禀介〕陈斋长到门。〔外〕就请衙内相见。〔丑唱门介〕南安府学
生员进。〔下〕〔末跪,起揖,又跪介〕生员陈最良禀拜。〔拜介〕〔末〕“讲
学开书院,〔外〕崇儒引席珍。〔末〕献酬樽俎列,〔外〕宾主位班陈。”叫左
右,陈斋长在此清叙,着门役散回,家丁伺候。〔众应下〕〔净扮家童上〕〔外〕
久闻先生饱学。敢问尊年有几,祖上可也习儒?〔末〕容禀。
【锁南枝】将耳顺,望古稀,儒冠误人霜鬓丝。〔外〕近来?〔末〕君子要
知医,悬壶旧家世。〔外〕原来世医。还有他长?〔末〕凡杂作,可试为;但诸
家,略通的。〔外〕这等一发有用。
【前腔】闻名久,识面初,果然大邦生大儒。〔末〕不敢。〔外〕有女颇知
书,先生长训诂。〔末〕当得。则怕做不得小姐之师。〔外〕那女学士,你做的
班大姑。今日选良辰,叫他拜师傅。〔外〕院子,敲云板,请小姐出来。
【前腔】〔旦引贴上〕添眉翠,摇佩珠,绣屏中生成士女图。莲步鲤庭趋,
儒门旧家数。〔贴〕先生来了怎好?〔旦〕那少不得去。丫头,那贤达女,都是
些古镜模。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净报介〕小姐到。〔见介〕〔外〕我儿
过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今日吉辰,来拜了先生。〔内鼓
吹介〕〔旦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末〕愚老恭承捧珠之爱,
谬加琢玉之功。〔外〕春香丫头,向陈师父叩头。着他伴读。〔贴叩头介〕〔末〕
敢问小姐所读何书?〔外〕男、女《四书》,他都成诵了。则看些经旨罢。《易
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
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
《诗》罢。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他是个女儿。
【前腔】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叹介〕我伯道恐无儿,中
郎有谁付?先生,他要看的书尽看。有不臻的所在,打丫头。〔贴〕哎哟!〔外〕
冠儿下,他做个女秘书。小梅香,要防护。〔末〕谨领。〔外〕春香伴小姐进衙,
我陪先生酒去。〔旦拜介〕“酒是先生馔,女为君子儒。”〔下〕〔外〕请先生
后花园饮酒。
〔外〕门馆无私白日闲,(薛能) 〔末〕百年粗粝腐儒餐。(杜甫)
〔外〕左家弄玉惟娇女,(柳宗元) 〔合〕花里寻师到杏坛。(钱起)
第六出 怅眺
【番卜算】〔丑扮韩秀才上〕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阳县。越王台上海连天,
可是鹏程便?“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
飞去来。”自家韩子才。俺公公唐朝韩退之,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潮州。
一出门蓝关雪阻,马不能前。先祖心里暗暗道,第一程采头罢了。正苦中间,忽
然有个湘子侄儿,乃下八洞神仙,蓝缕相见。俺退之公公一发心里不快。呵融冻
笔,题一首诗在蓝关草驿之上。末二句单指着湘子说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
收吾骨瘴江边。”湘子袖了这诗,长笑一声,腾空而去。果然后来退之公公潮州
瘴死,举目无亲。那湘子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到得
衙中,四顾无人,单单则有湘子原妻一个在衙。四目相视,把湘子一点凡心顿起。
当时生下一支,留在水潮,传了宗祀。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因乱流来广城。官
府念是先贤之后,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寄居赵佗王台子之上。正是:
“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风。”呀,早一位朋友上来。谁也?
【前腔】〔生上〕经史腹便便,昼梦人还倦。欲寻高耸看云烟,海色光平面。
〔相见介〕〔丑〕是柳春卿,甚风儿吹的老兄来?〔生〕偶尔孤游上此台。〔丑〕
这台上风光尽可矣。〔生〕则无奈登临不快哉。〔丑〕小弟此间受用也。〔生〕
小弟想起来,到是不读书的人受用。〔丑〕谁?〔生〕赵佗王便是。
【锁寒窗】祖龙飞、鹿走中原,尉佗啊,他倚定着摩崖半壁天。称孤道寡,
是他英雄本然。白占了江山,猛起些宫殿。似吾侪读尽万卷书,可有半块土么?
那半部上山河不见。〔合〕由天,那攀今吊古也徒然,荒台古树寒烟。〔丑〕小
弟看兄气象言谈,似有无聊之叹。先祖昌黎公有云:“不患有司之不明,只患文
章之不精;不患有司之不公,只患经书之不通。”老兄,还则怕工夫有不到处。
〔生〕这话休提。比如我公公柳宗元,与你公公韩退之,他都是饱学才子,却也
时运不济。你公公错题了《佛骨表》,贬职潮阳。我公公则为在朝阳殿与王叔文
丞相下棋子,惊了圣驾,直贬做柳州司马。都是边海烟瘴地方。那时两公一路而
来,旅舍之中,两个挑灯细论。你公公说道:“宗元,宗元,我和你两人文章,
三六九比势:我有《王泥水传》,你便有《梓人传》;我有《毛中书传》,你便
有《郭驼子传》;我有《祭鳄鱼文》,你便有《捕蛇者说》。这也罢了。则我
《进平淮西碑》,取奉取奉朝廷,你却又进个平淮西的雅。一篇一篇,你都放俺
不过。恰如今贬窜烟方,也合着一处。岂非时乎,运乎,命乎!”韩兄,这长远
的事休提了。假如俺和你论如常,难道便应这等寒落。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
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便是你公公立意做下《送穷
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算来都则为时运二字所亏。〔丑〕
是也。春卿兄,
【前腔】你费家资制买书田,怎知他卖向明时不值钱。虽然如此,你看赵佗
王当时,也是个秀才陆贾,拜为奉使中大夫到此。赵佗王多少尊重他。他归朝燕,
黄金累千。那时汉高皇厌见读书之人,但有个带儒巾的,都拿来溺尿。这陆贾秀
才,端然带了四方巾,深衣大摆,去见汉高皇。那高皇望见,这又是个掉尿鳖子
的来了。便迎着陆贾骂道:“你老子用马上得天下,何用诗书?”那陆生有趣,
不多应他,只回他一句:“陛下马上取天下,能以马上治之乎?”汉高皇听了,
哑然一笑,说道:“便依你说。不管什么文字,念了与寡人听之。”陆大夫不慌
不忙,袖里出一卷文字,恰是平日灯窗下纂集的《新语》一十三篇,高声奏上。
那高皇才听了一篇,龙颜大喜。后来一篇一篇,都喝采称善。立封他做个关内侯。
那一日好不气象!休道汉高皇,便是那两班文武,见者皆呼万岁。一言掷地,万
岁喧天。〔生叹介〕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合前〕〔丑〕再问春卿,在家何以
为生?〔生〕寄食园公。〔丑〕依小弟说,不如干谒些须,可图前进。〔生〕你
不知,今人少趣哩。〔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
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山奥>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生〕领教。
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 青云器业俺全疏。(李商隐)
越王自指高台笑,(皮日休) 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