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桃
A.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
大黄牡丹汤
治疗肠痈实热证
临床表现:肠痈,少腹肿痞,按之极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脓未成可下。
辩证:血气结聚,故少腹肿痞,按之痛。肠热内实,故小便自调。内热实,故发热自汗。痈之为病,荣卫必郁,故恶寒。脉迟紧者,迟为沉实之象,乃不数之意。紧者,向内结聚之象。
处方:大黄牡丹汤
大黄10g,芒硝5g,南瓜子50g,桃仁十枚,丹皮10g。
方解:大黄、芒硝攻其实热。牡丹皮、瓜子、桃仁下其结血也。
脉洪数,脓已成,不可下
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疗肠痈虚寒证
临床表现: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洪数者。
辩证:大肠与肺皆秉金气,肠内肉腐,金气伤损,收令不行,故身甲错。金气散漫,故腹皮急而按之濡如肿状。痈而发热,身不热而脉数,故知为虚。大肠为腑,腑气属肠。肠痈而身不热,脉又不沉实而虚数,故知为腑肠之弱。
脉如洪数,血已化脓,便不可下。此时按之,必不即痛。必不时发热恶寒汗出也。脉紧迟为内实。脉洪数为内虚。故洪数脉,不可下。
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50g,附子10g,败酱15g(即苦菜)。方解:附子温回腑阳,薏苡除湿健脾理滞,败酱涤腐生新也。
大黄牡丹汤与薏苡附子败酱草散对比
大黄牡丹汤与薏苡附子败酱草散均治疗肠痈。
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热证,脓未成之时,用下法,脉象迟紧,迟紧不是寒证。
大黄牡丹汤,腐去则运动圆也。因阳气偏多,阴气偏少,故运动不圆。大黄、芒硝下去过多之阳,阴阳和平,则运动圆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寒证,脓已成,用扶阳祛邪之法,脉象洪数,洪数不是实象而是内虚,这个需要仔细研究。
薏苡附子败酱散,阳复则运动圆而新生也。因阳气少,阴气偏多故运动不圆 附子补起腑阳,阴阳平和,则运动圆也。
此二方为对应的理法。
大黄牡丹汤证,误用附子,阳更盛阴更衰则病加。病虽加,不即死。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误用大黄,腑阳更退。不待病加,人即死矣。
B. 刘太医 大黄牡丹皮汤
你好!
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湿热郁滞之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肿痞,或右侧腿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恶寒、自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水煎服。
C. 大黄牡丹汤服用方法和剂量
大黄属苦寒性中药,但是只要你的舌质是暗红 舌苔黄腻的,属于热象就内可以用,胃有不舒服容也有可能由胃热影响!~~你看看自己的舌质 和舌苔,如果舌质是暗红 舌苔黄腻 那你就用大黄牡丹汤!~~
我给你参考用量:大黄15 桃仁10 芒硝10 丹皮5 冬瓜仁15
当然 ,如不是上面说的舌质和舌苔 而是苔白腻 舌质淡暗 !建议你用些健脾补气兼润下的药!~~
D. 大黄牡丹汤如何煎
先水煎前四味(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去渣,内芒硝,再煎沸,顿服。
........................
2
........................
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
3
........................
以水6升,煮取1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E. 大黄牡丹皮汤的中药方剂
【处方与加减】大黄6克,芒硝(冲)6克,丹皮9克,桃仁9克,冬瓜仁3克。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增生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大便日数次,伴里急后重。方中大黄泻肠中淤结之毒;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淤;冬瓜仁清肠中湿热,消痈排脓。共达清热凉血,祛淤散结之效。
F. 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有哪些功用
【来源】制《中医外科学》。
【组成】大黄20克,丹皮15克,薏苡仁50克,公英20克,冬瓜仁50克,败酱草30克,桃仁15克,地丁30克。
【功用】通里攻下,祛淤导滞。
【主治】用于淤滞型阑尾炎。
【方解】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公英、地丁解毒排脓;大黄通里攻下;丹皮、桃仁祛淤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G. 寒下剂: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黄牡丹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