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牡丹图片大全
Ⅰ 工笔画牡丹花瓣的画法技巧以及调色
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doulv=豆绿色(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mohong=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zhelv=赭绿色(赭石+草绿)
gutong=古铜色(朱磦+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lv=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huilv=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yallv=芽绿色(汁绿+藤黄)
mihuang=米黄色(藤黄+朱磦+少许墨)
juhuang=桔黄色(藤黄+朱磦)
moqing=墨青色(花青+墨)
zangqing=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jianghong=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
zise=紫色(曙红+少许酞青蓝)
molv=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laolv=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cuilv=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hese=褐色(赭石+墨)
tanxiang=檀香色(藤黄+朱磦+少许三绿)
lanhui=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dousha=豆沙色(胭脂+朱磦+少许花青)
tuhong=土红色(朱磦+少许胭脂)
qinglv=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silv=四绿色(三绿+白色)
yanshui=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qinghui=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
lanse=蓝色(酞青蓝+三青)
zhuhong=朱红色(朱磦+曙红)
ziqing=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fenhuang=粉黄色(藤黄+白色)
honghe=红褐色(墨+胭脂+少许朱磦)
Ⅱ 牡丹花怎样画步骤
、牡丹的结构名称整株牡丹,由花、蕾、茎、叶、干、芽等组成。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茎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苞渐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张开,叶芽长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一尺许,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叶,每批为三叉九叶(因品种不同,多者一茎生十余批叶),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单叶。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两层萼片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复萼)六片。花头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状如小石榴,雄蕊由蕊头和蕊丝两部分组成二、牡丹花头的画法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头,因品种不同而有单瓣、重瓣、和起楼之分,色彩也因品种而异,五彩缤纷,十分丰富。初学时,不管是临摹还是写生,都不能只盯着一瓣一叶,而要学会把握整体轮廓,做到“整体着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复杂多变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结构特征,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视或背面仰视,花朵的概形近乎圆形,半侧或全侧,则成隋圆形。单瓣花似碟形,重瓣则像几个大小不等的碗碟重叠。初学画花头,可用铅笔或木炭条,以辅助线轻轻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体层数,再用毛笔以色或墨点簇。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齐,把花瓣点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应将上下层之间花瓣,作参差排列较有变化,三个瓣犹如“品”字结构(图2)。三、花瓣的用笔和用色(或墨)花瓣的基本形状为下缘狭而呈圆弧形,上缘宽而多皱褶,因此可用较大的羊毫笔,先蘸白粉掺少量牡丹红(毛笔需先浸水湿透),在盘子上调成淡红,使笔尖、笔肚、笔根均含适量淡红,再以笔尖蘸少许较浓的牡丹红,在盘子上稍加整理(不宜过分调和,过之则平)就可以画了。若花瓣向上,则将笔尖朝下,笔根朝上,以侧锋横卧,一笔或两笔画成,画小瓣时,用笔尖笔肚着纸即可。画大花瓣时,笔要一揿到底,利用笔肚笔根的动作,使笔根上的淡红体现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浓淡效果。画多瓣时,运用蘸色的深浅,按花的结构层层点出,自然生动。因花朵姿态各异,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点簇练习,使运腕灵活,才能得心应手(图3)。 四、花蒂的结构与画法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与复萼两层构成。大萼位于花瓣之外层,紧贴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开萼片为嫩绿或嫩红。复萼环生大萼之下,如带状,呈绿色。花萼是承上启下的结构关键,不可忽视。如画墨牡丹,萼片用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画色牡丹,可用汁绿蘸少许胭脂画,或在汁绿中略掺三绿也可。画时运笔要轻松快捷,流畅自然,不可反复描摹(图4)。 五、花蕊的结构与画法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犹如人的眼睛。在颜色上起对比、提神作用。画好花瓣、花萼后,再点以花蕊,才能组成完整的花冠。花蕊分雌蕊与雄蕊。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愈长愈裂,开谢时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于雌蕊四周,初开时花蕊丰满、排列整齐,呈中黄色。盛开时蕊露于外,较初开灵活,色为淡黄。将谢时,蕊渐干而卷曲,蕊色乳黄。雄蕊由蕊头和蕊丝(须)组成。蕊丝上按蕊头下接花心。蕊头形似米粒,画色彩牡丹时,用饱和的黄色点出,画时要有聚散,不要拘于一蕊一丝(图5) 六、画牡丹花头的要点牡丹花瓣依托花蒂,环花心而发,形成内紧外松、里小外大、内聚外翻的特点。因此,点簇花瓣时,首先要对花冠的朝向和正侧,做到心中有数。点簇时要掌握以下要点。1.花心、花萼、花茎长势的一致性。即心、萼、茎应在一条直线或弧线上,不可偏心脱离。花瓣从花心长出,要有“归蒂连心”的效果。2.注意花瓣的透视关系。从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纵向和横向。从横向看,位于中间部位的一两瓣较宽,左右两侧渐狭,这就是透视变化。从纵向看,上下两层花瓣较长,而中间一层却较扁,这也是透视缘故。3.点簇第一组(或第一层)花瓣时,要紧凑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开,松散而难以成形(图6)。 七、点簇牡丹花头的步骤牡丹花头的点簇练习,可分别用墨或色彩。画粉红色牡丹,用较大羊毫笔,先在白粉中调入少量曙红(牡丹红)或胭脂,用笔蘸饱后,再在笔尖上蘸适量曙红或胭脂,笔尖向内,先画里层淡瓣,再画中心深处,依次层层画出,浓淡相间方见精神。但要注意块面的统一集中,不要红一块、白一块,使画面过分散乱。花头点好后画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黄点花蕊(图7)。 八、侧面花朵画法侧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圆,扁的程度随半侧或正侧而异。全侧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画时只点瓣和萼片。画花茎时仍要注意和花头中心部位的自然连贯趋势,花茎扭曲或陡折都不美。点簇花瓣,用墨用色和用笔方法与图7相仿(图8)。 九、背面花朵画法画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较圆,能见其大萼与复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层数变化也少些。但两层花萼的浓淡变化要认真对待,不可大意。花茎的添加也要和花头顺势,否则视觉上会很别扭(图9)。 十、小蕾的画法小蕾的形状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紧,花瓣未露或将露出。小花蕾出现在群花之中,显得很有生气,既是盛开花朵的未来,又可在形体和色彩上起到丰富多变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视。画时,用毛笔先调成汁绿,再在笔尖上蘸少许曙红或胭脂,笔尖向上,笔肚向下,画出大萼。继而画出下垂的复萼和花茎(图10)。 十一、大蕾的画法大花蕾,已见花瓣或见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见花蕊或初见花蕊。大萼、复萼皆向后背,花瓣内紧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动。大花蕾形小色艳,与盛开花头形成对照与呼应。大花蕾生机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画时应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挂。用笔、用色和画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与盛开花头相比,其花瓣外弧线应更紧凑些,卷褶少些(图11)。 十二、初开花朵画法初开花朵是大花蕾的继续和发展,花瓣已全露于外,排列整齐,花蕊初露,色艳欲滴,美丽动人。画初开花朵要注意外缘瓣的处理,卷褶变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过圆过板,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图12)。 十三、盛开花朵画法牡丹花是昼开夜合。第一天合的较紧,第二天合的较松,三天后更松且开合无定,因此,花瓣开合重迭无定,形象非常生动。一幅牡丹花,总是将盛开的花头作为主体,一朵或两朵,一组或两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开花朵,形成主辅、起伏,在绿叶扶持下,便可构成很有节奏感的画面。盛开花朵瓣形变化灵活、丰富,特别是外层花瓣,面积大而变化多,是画好盛开花头的关键。花蕊的表现也有别于初开花朵,初开时蕊头未放开,很少见其蕊丝。盛开时,蕊头松开能见其蕊丝。勾点蕊头蕊丝时,要有疏密变化,切忌机械刻板(图13)。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画法步骤画牡丹,除点花点叶画法,还有勾花点叶法。第一步,先用墨线分浓淡勾出花的形态。勾勒时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转侧,运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做到有虚有实。特别是里层和外层花瓣交接部,外缘线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笔断意联之感,才显生动自然。第二步,用墨或色点叶。勾花一般以表现浅色花为主,如白、黄等。因此,可在花头旁边点叶衬托,使浅色花朵更醒目。第三步,上色。画白花时,待墨线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晕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尽。然后用灰绿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画黄花,用赭墨勾花,晕染赭黄后,趁湿略点少量淡胭脂,色彩更显丰富沉着。第四步,勾叶筋、点花蕊。勾叶用花青蘸墨或纯墨。花蕊,可以不拘于黄色,而用赭墨、朱砂、胭脂等色点出,使其提神醒目(图14)。 十五、花叶的结构牡丹花叶发自花茎四周,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在大叶柄上分生三个小叶柄,每个小叶柄又分生三张小叶片。一个生长完全的牡丹叶子称为“三叉九顶”(或“三叉九叶”),大叶柄长一尺许,呈十字形。春季开花时,牡丹上部叶子生长不完全,花头以下,每节有一张叶片或三张叶片,再下为五或七张叶片(图15)。 十六、叶片组合的名称叶片因组合的数量不同而分单叶、组叶和批叶。一组生长完全的叶,由三张单叶组成。三组成为一批叶,共九张。每批叶经大叶柄与花茎相联(图16)。 十七、叶片的画法牡丹单叶可由三笔画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视需要而定。画色叶,用较大羊毫笔调汁绿,再以笔尖蘸适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画。中间一笔较长,两侧稍短小。用笔略侧,行笔宜轻松块捷。叶筋分主脉和侧脉。主脉发自叶柄,伸向叶尖。要在叶片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花青加墨)勾出。侧脉由主脉生发,伸向叶尖。勾勒时线条要细于主脉,侧脉不宜太密,画两、三组就足够了(图17)。 十八、叶脉的几种勾法叶脉的勾法,因风格和各人习惯而异。可分三种勾法:一是较为严谨的勾法,主脉、侧脉都伸向叶尖;二是侧脉伸向叶缘,较松散随意;三是侧脉有聚散,作变形夸张,富有装饰味。不论何种勾法,均以中锋运笔(图18)。 十九、牡丹叶的透视和姿式花有正侧偃仰背之分,叶子同样有俯仰正侧之别。写意画牡丹叶子,表现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笔画那样详尽,只侧重态势、气氛。由于叶片联叶柄,叶柄发自花茎,并向前后左右四面分布,叶与叶,叶与茎干之间,自然就会出现互相遮掩的现象,如前叶遮花茎,花茎遮后叶等。且由于远近的空间位置不同,在形象上还会产生透视变化,形成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姿式。犹如雨伞的不同角度变化(图19、20、21)。 二十、嫩叶的画法初生嫩叶、茎和花苞都呈暗红色。画嫩叶可用黄绿色蘸少许赭色或曙红点出(根据画面色调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许墨画)。用胭脂或朱红勾叶筋。芽轩和花苞近处的嫩叶,多朝上,形体虽小,但很有生气。同一画面上,嫩叶勾色筋,老叶勾墨筋,两者之间要自然过渡,不要截然分开(图22)。 二十一、花茎的结构与画法花茎在画面上,很少全部显露,它往往被叶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着气势贯穿的桥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花茎位于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茎长尺许,茎身生有批叶,少者一茎四、五批,多者一茎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茎颜色为嫩绿、嫩红。花茎有长短、粗细、壮弱之别,因品种而异。画花茎要用中锋,以流畅的线条画出圆润的质感和挺拨秀丽的姿态。用色先调嫩绿,再蘸适量胭脂一笔画出,要粗细得宜。不宜顿挫或陡折(图23)。 二十二、花茎、叶柄的穿插花茎顶端是蕾和花头,一般呈上发态势。牡丹花叶柄较长(一尺许,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后伸展,因此和花茎纵横交错。画时,要注意穿插聚散。画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茎和叶柄为花和叶片所遮挡,但仍需理解相互关系,以便在画好花头、叶片之后添加好花茎和叶柄做到既符合生长结构,又达到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图24)。 二十三、老干的结构与画法牡丹枝干为灌木,无主枝常作分叉状。百年老干仍粗不过腕,高不过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苍老、斑驳,往往干下部已脱皮层,而近光滑。因此画老干宜用枯笔,用笔要偏锋中锋结合,要实中有虚,线条不要太光,运笔宜稍慢而有转动,也可用逆锋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纯墨画。嫩芽可用黄绿蘸上曙红或胭脂点在枝干顶端(图25)。 二十四、老干的穿插与姿式老干经多年生长代谢,形成了曲折多变的姿式,其苍老、斑驳的表皮和圆润光滑的嫩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老干又是支撑整株牡丹的基础部分。因此,尽管老干是作画程序中的后一步,其态势必须和花、茎、叶等协调统一且要有变化。当两株以上老干组合时,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构图上,老干只宜在画面底边和两侧边线出枝。即只宜上发和横倚的姿式,而没有下垂式的老干(图26)。 二十五、画整株牡丹步骤第一步:用铅笔或木炭条轻轻地画出花、叶等概形,再用色或墨点簇花头、花蕾。待以后技法熟练时,可用“腹移”经营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铅笔打稿子)(图27)。 第二步:根据花头的透视角度,点出相应的叶子。点 时既要考虑生态结构,更要安排好叶片的聚散,要留好画面空白(虚处)和候款处(图28)。 第三步:画花萼、花茎、叶柄、老干和嫩芽。使花、茎、叶、干等成为有态势的有机整体(图29)。 第四步:趁叶子未干时,用中锋勾出叶筋,勾筋是决定叶子正侧反转的关键一环,不可忽视。花朵色彩将干未干时勾点花蕊(图30)。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画好,以悬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作些加整理。再题款钤印,作品完成(图31)。 二十六、大红牡丹画法用笔蘸饱大红,再以笔尖端适量曙红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点簇花头。(所谓“稍加整理”是以深浅色彩既有自然过渡,又不至浑为一团为度)。也可用朱 掺少量曙红(牡丹红)调和后蘸饱,再蘸少量胭脂点成花头。用滕黄点花蕊。画叶可用色,也可用墨(图32)。 二十七、深红牡丹画法先用笔饱蘸胭脂,再用笔尖蘸少许花青,梢加整理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画深红牡丹,花头周围不宜用叶衬托,因两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图33)。 二十八、黄牡丹画法先用白粉掺少量滕黄,调成淡黄,蘸饱后用笔尖蘸滕黄点簇而成。也可调成较浓的淡黄,然后蘸少许赭石或汁绿点花头。花蕊可用深黄、赭石或胭脂点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对比。黄牡丹花头旁边可用深叶衬托(图34)。 二十九、绿牡丹画法可用石绿加白粉调和,蘸饱后再蘸汁绿,稍加整理后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叶子可用汁绿花青略蘸墨画。也可纯墨作浓淡叶(图35)。 三十、紫牡丹画法用石青加少许曙红(或牡丹红)调和蘸饱,再蘸少许花青点簇而成。滕黄点蕊(图36)。 三十一、白牡丹画法先用白粉点出花瓣,待稍干后,用汁绿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衬染。用胭脂点蕊。画白牡丹可在花头周边画些叶子衬托,使花形醒目(图37)。 三十二、牡丹的画面布局把现实中艳丽动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画幅中,产生优美而有节奏感的形式,要靠画家的巧妙安排,这就是布局。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称谓“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一幅上乖之作,必须是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优美布局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Ⅲ 牡丹工笔画上色的步骤
牡丹工笔画上色的步骤:
1、墨勾勒花头、反叶、枝梗 、嫩叶、萼片。浓墨勾正叶。用线上花头需灵动、枝梗需挺健、叶子需厚重。
2、画面上用底纹笔刷赭黄色(赭石+藤黄+少许三绿)底色,颜色不可过厚,如一次不足可淡淡再刷一次,底色一要求匀净方可。花头平涂朱红(朱磦+少许大红...
3、花头用汁曙红分染一次后用深曙红继续分染,花头最深处用墨红色色(曙红+墨)提染。反叶、萼片以及花茎暗部用淡墨分染。正叶用中墨统染后用重墨分染暗...
4、正叶继续用浓墨分染,染足后用淡墨勾勒细叶脉并再次用淡墨整体平涂。中等浓度胭脂复勒主筋根部。反叶用中墨提染暗面后薄薄罩一层清墨后用淡墨勾勒细叶...
Ⅳ 工笔画牡丹花瓣的画法技巧以及调色
粉红牡丹渲染:1淡墨勾花头,中墨勾反叶,枝梗,萼片。浓墨勾正叶。中墨略侧锋勾勒老杆。2,正叶平涂草绿。反叶,嫩叶芽孢,花茎平涂汁绿。老杆平涂淡赭石。花房平涂汁绿。花头平涂淡白色。3,花头用淡曙红统染,主要集中在表现花瓣大的明暗及掩映关系上正面花瓣统染4遍左右,反面花瓣可减少1-2次。反叶,萼片,花茎暗部用淡墨绿色(草绿+少许墨)分染,嫩叶及萼片边缘用淡胭脂整体往根部倒染。正叶用花青统染3次左右。老干暗面用淡墨分染。4,老干用中墨皴擦并分染后罩赭石,中墨复勒淡墨点苔。正叶用墨花青分染叶脉,并提染叶子的局部掩映关系。染完了整体罩染一层草绿色,中墨局部复勒模糊的线条。淡墨青色勾勒细叶脉。反叶,萼片,花茎用淡四绿从亮部往暗部分染后淡胭脂水复勒。梗背面平涂三绿后草绿复勒,局部提染胭脂色,随后再用淡胭脂复勒一次,最后用淡胭脂勾勒细叶脉。花头用曙红分染局部结构,最深处可用曙红略加胭脂提染暗处,这样的颜色比纯粹用浓曙红提染会沉稳一些,最后根据需要局部的亮面可提染白粉。花蕊用浓粉黄立粉点蕊淡朱膘勾蕊线,白粉勒花丝。托叶,嫩叶用胭脂从叶尖往根部分染,淡胭脂复勒。
Ⅳ 工笔牡丹花瓣黑红的颜色如何调配怎么染
1. 勾花的线条不要太粗,尽量做到流畅而婉转自如。花瓣的外边缘线要丰富专多变,转折线要圆滑流畅,花属瓣中间的结构线要稍微劲挺一些才好。如图所示
Ⅵ 刘存惠大写意牡丹画法
刘存惠大写意牡丹画法如下:
胭脂红牡丹画法(点厾法)①②起首,从花的中心部位画起,花瓣颜色相对最重,花瓣包得比较紧。
③④画外围花瓣,花瓣相对较松,注意与中心花瓣的聚与散及呼应关系。用笔稍松一些,用色渐淡。
⑤⑥画花头边缘花瓣,注意花的外形,有方有圆,介于方圆之间。用色最淡,用笔时可带一点飞白,可用比较拙的笔触。
紫牡丹的画法(点厾法)毛笔蘸颜料的方法:先用花青调胭脂或曙红,根据花的色度确定花青或胭脂(或曙红)的多少调出紫色。先用大笔蘸稀些的白粉,笔尖再蘸调好的紫色。
①②点中层、外层的花瓣,用笔要有书写味,注意笔与笔之间的组合。③调整中层、外层花瓣,注意疏密关系。④用浓紫点中心花瓣,蓓蕾部留出。⑤⑥用深汁绿点染花蕊部分。三绿提雌蕊,胭脂墨点雄蕊。
Ⅶ 工笔牡丹画的最出名的是那位大师
王道中先生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于非暗、田世光两位花鸟画大师,他在绘画风格上继承了北宋院体花鸟画追求精密不苟、刻意求真、色彩绚丽、寓意祥瑞的装饰画风,是中国北方工笔重彩花鸟画的传人。主要作品有《王道中画集》、《王道中牡丹画集》、《工笔牡丹技法》、《工笔草虫白描画集》、《工笔花卉白描画集》等。
王道中的牡丹花鸟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王道中的牡丹花鸟画作品重写真,重“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所得也”的怡情作用。王道中所画牡丹,以花形美丽,结构的扎实,门瓣、覆瓣开合有情,品种特征明显,色彩典雅为特点,并擅于以构图技巧来强调牡丹花头的如歌若舞的形态和去势,连叶子的翻转折叠、枝干的长法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妙用。故而他的画不仅光彩照人,而且令人浮想连翩。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道中的工笔牡丹画更注重技法的探索和意境的表达。例如,工笔重彩画《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以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周恩来总理诗词意境,寄托了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云想衣裳花想容》则是王先生为探索工笔花鸟画新的表现形式,以白描手法为主进行创作的。画中,牡丹花丛置身于气韵生动的云雾之中,临露绽开的白描牡丹,仅稍事渲染,却犹如淡装美人,楚楚动人。让人们领略到李白诗“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妙处。
牡丹是中国花鸟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历代善画牡丹的名家辈出,画技不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王道中牡丹画集》收有王先生在不同时期的作品50余幅。欣赏这些佳作,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博大精深。
Ⅷ 如何画好淡粉紫色牡丹画法步骤图技法教程
如何画好牡丹步骤技法解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我喜欢大自然,更喜欢牡丹。牡丹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花卉品种之一,是因为牡丹花型雍容华贵,体现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有富贵花之说。工笔牡丹的画法步骤简析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工笔淡粉紫色牡丹如何画
一、画工笔牡丹花所需工具与材料。
1、笔:对于初学者来说,准备一支硬毫笔用来勾线。两支大白云笔用来着色和一支清水笔即可。
2、墨:油烟或松烟墨。
3、砚:一种是端砚,另一种是歙砚,用完清干净。
4、宣纸:工笔画牡丹一般选用熟宣纸,如清水书画、冰雪宣、书画笺、蝉衣、矾棉连、云母室均可。
二、颜料:中国画颜料基本分为两类,即植物色和矿物色。
三、勾线方法
1、指实掌虚。
工笔牡丹用笔技巧
2、中锋用笔,用笔速度要均匀,用笔的力度应有节奏感。
3、用笔要含蓄。
4、墨色变化,墨有五彩之说。
四、着色的几种常用染法。
学国画要书法用笔
1、平涂法将颜色均匀填入应涂的范围内,色彩宜淡宜薄。
2、渲染法:一手握两支笔,交替使用,使颜色由深到浅的颜色自然过渡。
工笔牡丹如何渲染?
3、反衬法:在宣纸的背面衬托上颜色,使正面的颜色更加浑厚、艳丽。
4、烘染法:渲染背景,使牡丹花主题鲜明突出。
5、点染法:将毛笔蘸上饱满的颜色,一滴一滴地点下去,形成立体感强烈的凸面,也称为立粉法。
6、统染法:统染只是强调一下整体关系,染一遍就可以了。
工笔牡丹花画法步骤:淡墨勾线。
第一步:牡丹花是淡粉紫色,要用淡墨勾线,用中墨勾叶子、嫩叶、叶柄。
着色步骤:平涂法。
第二步:白粉平涂花头(花冠最外层的墨线不要涂上,里面墨线可全涂上)二到三遍,草绿平涂正叶二到三遍,汁绿平涂反叶、嫩芽、花托、花柄。
着色步骤:分染法。
第三步:洋红加胭脂加少许藤黄分染花瓣,胭脂加少许曙红分染花心。要层层分染,不要一遍染成,这样容易画僵。花青墨分染正面叶子,留出水线。花青分染花托、反叶、嫩芽。
着色步骤:罩染法。
第四步:花头罩染白粉,正叶罩染草绿,藤黄加三绿加朱磦罩染反叶、叶柄、花托、嫩叶。
第五步:洋红加胭脂继续分染花瓣,花青墨分染正面叶子,花青分染反面叶子、花托、嫩芽、叶柄,胭脂水加藤黄加白粉点花蕊,胭脂勾叶筋,胭脂水提染叶尖及叶柄。
着色步骤:提染法。
第六步:白粉提染花头亮部,花青墨提染叶子的暗部。最后调整叶子与花及叶子与叶子之间的前后关系。落款盖印。
工笔花鸟画牡丹步骤技法,掌握好没有?
Ⅸ 名家牡丹国画有哪些
名家牡丹国画有:
1.清马逸《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
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2.《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
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3.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
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4.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
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近现代陈之佛《牡丹富贵图》花鸟画立轴陈之佛的工笔花鸟可谓别具一格。他的创作,殚精竭虑,汇古创今,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给陈之佛的《寒梅小鸟》题过这样的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意思是说自从八大山人朱耷及恽南田死了以後,这三百年来花鸟工笔画的创作大概就算得上陈之佛了。陈之佛在花鸟写画的创作上强调构图。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并把丰富的图案技法融汇於绘画创作中,从而强化了花鸟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浓郁装饰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渊深的文学修养更使他笔下的花鸟画有诗一般的神韵,他创作的画面永远给人丰厚隽永的美的享受。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艺术,融汇了中西绘画之长,既表现出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严谨工细,一丝不苟,又生动多样,清新隽逸,他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图绘牡丹花后魏紫。
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
设色艳而不俗。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花鸟画立轴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
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门钓鱼记、艺兰记、豢鸽记(有英译本)、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卒年七十二。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钱维城的《牡丹图》是乾隆皇帝旧藏。
后赐与大臣英和,其意义可与《石渠宝笈》等同。“此图用笔秀丽,艳丽的色彩渲染却十分素雅,体现了钱维城的审美趣味。所绘之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舒展婀娜。虽说钱维城的山水画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逊色,而且留世花卉画作较少,此幅《牡丹图》更是色泽润藉,笔法俊逸,—派明丽清新。”据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清宫对其艺术造诣的赏识。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赞扬钱维城的花卉画作“花卉传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图》花鸟画横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种牡丹、赏牡丹之风。牡丹,花大色美、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自古就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家居字画装饰中悬挂一副国画牡丹图不但能够美化居室、陶冶情操。还能给居室带来吉祥之气。
因此牡丹装饰画成为家居装饰字画的首选。
Ⅹ 工笔牡丹画法步骤图
工笔牡丹画法步骤图如下:步骤一:牡丹叶用重墨勾勒,后面的虚叶子用淡墨勾勒。牡丹花瓣用淡墨勾勒,花房和花蕊用重墨勾勒。牡丹枝干用偏干重墨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