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李梅迟开的玫瑰
『壹』 秦腔《迟开的玫瑰》
朋友很高兴为你解答表白和唱词全给你 合唱:
唱起来,跳起来,
这是我们的大舞台。
贺你高考放异彩,
祝你生日乐开怀。
把烦恼抛到云霄外,
让人生永远火起来。
篝火熊熊燃起。 温欣大胆将红玫瑰捧给乔雪梅。
正当舞会高潮迭起时,画外传来姨妈的报丧声:“雪梅,你妈她……她出车祸了!”
乔雪梅锐叫一声“妈——”,手中红玫瑰落地,众大惊。
篝火渐渐熄灭。
一声凄楚的伴唱飘至:
堵实了,堵实了,
下水的管道堵实了……
伴唱中呈现出许师傅在院落一角捅下水道的劳作身影。
暗转。
『贰』 疏通。猜一个数字'
疏通。猜一个数字为“1”,在陕西眉户“迟开的玫瑰”中疏通下水道时 ,总是用“竹竿”。
『叁』 眉户剧迟开的玫瑰十不亏九不悔乐谱
网上曲谱大全大全里就有的,
『肆』 李梅的演艺经历
1990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李梅获得优秀奖。
1994年,李梅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戏曲特技展播演出,并赴云南、兰州等地参加“西北荟萃” 戏曲演出;
1995年,李梅参加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应邀的赴荷兰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李梅主演了传统秦腔《西湖遗恨》,在戏中饰演主角李慧娘;同年参加了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
1996年, 李梅主演了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在戏中扮演主角刘姐;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佳表演奖;同年,出演了秦腔历史剧《蔡伦》,戏中饰演蔡伦的妻子苦荷一角,获全国梆子戏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同时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十大新闻人物”;陕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员优秀唱段”评选活动特等奖;中国戏剧“金三角”表演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1997年,李梅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获“春兰杯”三等奖;同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1998年,李梅与赵季平一起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奖”,在陕西戏曲界她是惟一获此殊荣者。
1999年,李梅参与了作家陈彦编写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的排演,在剧中扮演主角乔雪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剧组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艺术节,李梅主演传统秦腔《杨七娘》,在戏中扮演主角杨七娘。
2000年,李梅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一角,荣获第九届戏剧文华奖的表演奖。
2001年,贵州茅台酒厂投资60万元,支持李梅举办了三场“李梅从艺二十年专场演出”(茅台之春)演唱会;同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2年,李梅与李娟以及张蓓、任小蕾、李君梅等“五朵金花”一起出演大型秦腔戏《王宝钏》,剧中她们五人饰演了不同风格的“王宝钏”。
2004年,李梅参加了上海戏剧比赛,主演了传统秦腔《西湖遗恨》,戏中扮演主角李慧娘;同年,主演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戏中乔雪梅一角又获得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
2005年,李梅参加了陕西电视台等西北五省区十家强势媒体联手打造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战”;获“秦腔四大名旦”之首;专家点评为“最佳实力奖”。
2007年,李梅参与了庆祝建军80周年“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的戏曲综合演唱会,演唱了眉户戏《迟开的玫瑰》选段;同年,被评为第七届“三秦巾帼十杰”和 “三八红旗手” 并名居榜首。
2008年,李梅出演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出演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第四乐章《杨贵妃》。
2009年,李梅主演秦腔历史剧《苏若兰》,剧中饰演苏若兰;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李梅参与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活动;活动中“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在西安曲江新区正式成立。这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实体;8月11日,李梅主演的秦腔电影《寒窑记》在西安11家影院上映;同年,她主演的《大树西迁》分别获得了戏剧“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主角奖”。
2011年,李梅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一角,荣获第二十五届戏剧梅花奖,成为戏剧“二度梅”获得者。同年9月,成功举行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李梅从艺30年纪念演出”系列活动,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代表剧目之一《大树西迁》和新编秦腔历史剧《苏若兰》,并在中国文联大楼戏剧家协会举行了专家研讨会。
2012年,李梅被陕西省妇联评为“三秦文化优秀女性”;被多家媒体评为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秦腔“十佳青年演员”;同年,李梅参与了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的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改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投资拍摄的戏曲电影《大树西迁》的拍摄,在片中饰演主角之一的孟冰茜。
2014年,李梅接受了人民网陕西频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作为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并录制了视频专访。
2015年,李梅出演了传统秦腔《再续红梅缘》,此部剧借鉴了京剧《游西湖》、川剧《红梅记》、越剧《李慧娘》和粤剧《再世红梅记》等不同剧种的精华部分,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杀生》的经典桥段及“吹火”绝技,并在剧中跨行当分饰青衣、花旦两个角色;同年,李梅做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知·行”演播室,拍摄了以“一带一路”为标题的节目专访;同年12月,经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李梅被任命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西安交大戏剧学院院长。
『伍』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从前往后分别是: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窦凤琴、侯红琴、雷通霞、苏凤丽、李淑芳、惠敏丽。
1、李梅
李梅擅长正小旦,能够熟练运用秦腔、眉户、碗腕腔的技巧,因此被人称为“三门抱”。李梅还是我国的国家一级演员,曾在陕西第十三届中国戏剧中获梅花奖,还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担任团副。曾主演过《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闲》、《西湖遗恨》、《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等剧。
文化特征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其中最大特点是所谓的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人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
秦腔的唱词语言节奏也是非常丰富的,唱词结构是永言体,唱词的句子按照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有长有短,但其句式基本上可归纳为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文句等。常见的有十字句和七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无韵诗歌一样排列整齐。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
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
『陆』 电影《绿帽子》中王梅的扮演者李梅很味道,她最近演什么电视剧来着,好像在一部内战题材的,演某太太
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贤》、《留下真情》、《蔡伦》、《迟开的玫瑰》就这些
这些是不是主演的:《世纪第一春》、《西湖遗恨》、三笑·点秋香》、《玉蜻蜓·认子》、《血手印·法场祭夫》、《王老虎抢亲·寄闺》、《卖油郎·叹五更》、《王老虎抢亲·寄闺》、《城隍庙》、《血手印·三杯酒》、《五更鸟》
《放饭》、《合钵》、《烙碗记》、《借水》
『柒』 前妻回家彩梦饰演者李梅的更多信息在哪里找到
是这个人吗?
李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共青团十四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96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新闻人物,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
李梅1980年考入本院演员训练班,学习戏曲表演,坐科7年,毕业后留院青年团任演员,主工正、小旦。多年来,先后在《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贤》、《留下真情》、《蔡伦》、《迟开的玫瑰》中担任主演,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她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绰,能文能武。既擅长演古装戏,又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具有突出才能。嗓音甜润,声情并茂,表演细腻,艺术感觉好,善于通过内心刻画人物。《西湖遗恨》的唱做、《杨七娘》的唱打,都颇显功力,尤其在《留下真情》一剧中塑造的现代妇女刘姐的形象,深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赏,一举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参加过省内外以及全国性的许多重大艺术活动和赛事,如第一、二、三、四届中国戏剧节,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的演出,香港后的首届戏剧艺术节,陕西省第一、二、三届艺术节,以及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春节戏曲晚会,为众人所瞩目。赴香港以及欧洲各国演出《鬼怨杀生》时,李梅扮演的李慧娘,以委婉动听的唱腔和吹火绝技,成功的塑造了身虽死、情未了的复仇女神的形象,名噪香江,享誉欧洲,被誉为"美丽的东方复仇女神"、"世界人民的飞天"。
李梅荣获过国家及省级十多项大奖,如90年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奖,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春兰杯"三等奖、全国梆子戏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陕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员优秀唱段"评选活动特等奖,中国戏剧"金三角"表演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迟开的玫瑰》荣获第九届文华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等。
对于她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中国戏剧》、《中国文化报》、《中国演员报》和上海《新民晚报》、香港《文汇报》以及欧洲的一些报刊都有评价,认为她既有影视演员的逼真,又有歌唱演员的声乐素质,更有戏曲演员的表演才能,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被誉为"秦腔一枝梅"。1997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活动年表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序曲:《世纪第一春》(李东桥、李梅、田敏、冷明宇、吴亚玲、余顺、孙静、萧雅、阎学晶、董宝贵、李欣、李胜素)
2004年12月22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十一日,晚: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户戏《迟开的玫瑰》,秦腔《西湖遗恨》中乔雪梅、李慧娘扮演者)获得戏曲主角奖。
2005年2月23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十五日,晚: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揭晓
西北数家主流媒体共同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活动”在西安新城剧场落下帷幕。本次“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选活动”历时数月,在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十家主流媒体的组织下,数百秦腔爱好者及在职演员参加了评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32人参加了最后的复赛和决赛。当晚,最后剩下的16名选手(8名四大名旦选手和8名四小名旦选手)进行了最后的角逐。经过来自专家、媒体、观众等共同组成的评委团现场打分,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最终获得“四大名旦”称号,各获得5万元现金;李军梅、袁丫丫、刘颖、梁少琴获得“四小名旦”称号,各获得奖金2万元。
获得“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称号的演员日后不久巡演大西北。
2005年2月27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十九日,下午: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参加甘肃戏迷联谊会及“2005秦腔盛典”专题晚会
刚刚荣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称号的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及“四小名旦”称号的李君梅、袁丫丫、刘颖、梁少勤首次集中亮相金城兰州甘的肃省广电中心大厅,向观众们零距离展示她们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下午举行的“好戏连台迎春纳福”新春戏曲演出活动现场,8名秦腔名旦展才献艺,参加了甘肃戏迷联谊会,并在随后举行的“2005秦腔盛典”专题晚会上一展才艺,共同演绎秦腔经典唱段,给广大观众及戏迷朋友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秦腔表演。
2005年3月16日,农历乙酉年二月初六日: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参加“演唱大西北”巡回演出活动
本年新评选出的秦腔四大名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李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艺术指导李娟、西安市五一剧团青衣演员齐爱云、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柳萍以及秦腔四小名旦:毕业于陕西省艺术学校的青年团演员李军梅、天水市秦剧团演员袁丫丫、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演员刘颖、兰州市秦剧团演员梁少琴参加西北五省(自治区)联办的“演唱大西北”巡回展演活动,于3月16日、3月17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行专场演出。
2005年4月23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十五日:“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汇报演出”举行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化厅等举办的“大秦之声——‘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汇报演出”在中国政协礼堂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秦腔1958年进京和13省巡演之后47年的又一次出征。
此次演出汇集了西北5省区的12家院团200多名演员,以及52人的管弦乐队。演出以“秦腔四大名旦”的表演为主体,为观众展现秦腔独有的风采。“秦腔四大名旦”是当年元宵节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联合评选出的秦腔艺术领军人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李梅、李鹃,西安五一剧团的齐爱云,宁夏银川市秦剧团的柳萍,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四大名旦”称号。四人曾分别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5年8月2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廿一日,晚: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文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在兰州开幕。
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开幕式在近水广场举行,李东桥、李梅、周桦、朱衡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在开幕式上各展绝活。
本届秦腔艺术节参演剧目以秦腔为主,同时兼顾西北五省区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5月6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九日,下午: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第一场
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在谦祥益文苑开演。
举办这次专场是津门越坛推出的第一个流派专场。开演前,主持人简要地介绍了毕春芳的艺术人生和毕派特色。然后由天津市尖山百花越剧团、谦祥益青年越剧团、天津越友会、大港石化公司越剧团、马场街天马越剧团、河西文化馆越剧艺术研究会的越友们,分别演出毕派精彩折子戏《三笑·点秋香》、《玉蜻蜓·认子》、《血手印·法场祭夫》、《王老虎抢亲·寄闺》和清唱毕派经典唱段《卖油郎·叹五更》、《王老虎抢亲·寄闺》、《城隍庙》、《血手印·三杯酒》。
当演出折子戏《王老虎抢亲·寄闺》时,这次毕派专场的赞助人、宁波神农戏剧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春突然坐到台口,手举手机,把毕派演员李梅的演唱传给在上海的毕派创始人毕春芳。毕春芳在家里举着电话听后高兴地对张惠春说:“唱得很像,说白也好,乐队也好。”然后似乎有点疑惑地问:“她是天津人?”回答:“是天津人。”毕春芳赞叹说:“真不容易。”演出结束时,张惠春把这个情况向观众作了介绍,观众这才明白刚才她的举动,顿时爆发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喜出望外地互相庆贺,为天津越友的表现得到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的首肯而感到无比的欢乐。
演出结束后,谦祥益文苑向张惠春赠送了特为毕派专场订做的纪念品——景德镇瓷盘,瓷盘正中是毕春芳大幅彩色剧照,上方字样是:神农杯纪念越剧百年毕派专场;下方字样是:天津越友演出于谦祥益文苑。张惠春向谦祥益文苑赠送了毕春芳签名的大型画册《毕春芳舞台人生》。
2006年5月16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九日,下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一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他们下午在大会堂剧院示范了各项绝技如飞剑入鞘、水袖、髯口、长绸、枪花及转手绢等。
2006年5月17日,农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19时30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二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
演出剧目
眉户戏《五更鸟》
眉户戏《放饭》
秦腔《合钵》
秦腔《烙碗记》
碗碗腔《借水》
2006年5月18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廿一日,19时30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赴港演出第三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应邀来港演出,共有四十名成员,包括李梅、李娟、任小蕾等共七位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四位。
演出剧目
眉户戏《订亲》
秦腔《鬼怨》
秦腔《杀庙》
秦腔《活捉三郎》
秦腔《断桥》
2006年8月2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六日,晚: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直播秦腔传统折子戏专场
“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的一场重头戏——秦腔传统折子戏专场于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本场演出由有“西北戏曲最高学府”之称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中青年秦腔表演佼佼者担纲主演,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也对这场颇具专业水准的秦腔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
“梅花奖”得主云集,李娟、李东桥、李小锋、李梅这四朵“梅花”,在任小蕾、王新仓、丁良生、穆小朋、张蓓等人的“烘云托月”下,依次绽放。剧情扣人心弦,观众掌声如潮,众“梅花”大秀秦腔传统绝技,令人拍案叫绝。
“月黑风冷星黯淡”,大漠关塞间,李娟饰演的杨七娘,身披靠旗,英姿飒爽,一杆杆花枪合围掷来之时,她或用靠旗灵巧挑回,或双脚跃起同时踢出,雉尾拂动,全场掌声雷动。而当她将城楼上所挂红灯射灭之后,双方短兵相接,一通好战。“狂风吹动了长江浪”,随着一声唱腔,李东桥登场,将那位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江东周郎演绎得是惟妙惟肖,他怒发冲冠,翎子缓缓竖起,把借荆州的“刘皇叔”逼得涕泪交流,言语间英气十足,一段道白念来更是气势轩昂。《烙碗计》里,“文武小生”李小锋扮演14岁的小定生,冰天雪地间,一句“小定生前院里泪如泉涌”便迎来了个碰头彩,一段“滚堂甩发”绝技,使人眼花缭乱。就在参加展播周之前,李小锋还四易其稿重排了《劈山救母》,自己“一赶三”,扮演小生、老生、武生,可谓是文武双全、昆乱不挡。压轴戏是李梅的一折《鬼怨·杀生》,使全场演出达到了高潮,所吐出的那一团团火焰,有幽怨,有愤怒,有希冀。
2006年8月3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七日,晚: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第三天
“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第三天,播出秦腔《游西湖》,由李梅、齐爱云、柳萍、任小蕾等主演。另外,今日下午播出的《杜甫》,曾经获得第三届秦腔节头奖的剧目,李东桥饰演杜甫。
2007年2月11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四日,15时:慰问在京陕西乡党大型戏曲专场演出举行
陕西省市20多位秦腔名家赴京,在首都民族文化宫举行慰问在京陕西乡党大型戏曲专场演出。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政府驻京办主办,中国剧协和省秦腔艺术协会协办。为了让在京工作的陕西乡党感受到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让他们在新年到来之际听到渴盼已久的秦腔,20多位秦腔名家赶排了精彩节目。参加演出的有马友仙、李东桥、侯红琴、张涛、齐爱云、丁良生、张保卫、王新仓、李淑芳、刘随社、胡林焕、李梅、李娟、李小锋等,他们除清唱拿手唱段外,还演出折子戏《打柴劝弟》、《表花》、《虎口缘》、《藏舟》、《三滴血》等。
2007年2月21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四日: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举行
由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活动于2月21日至2月27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办。
此次活动演出6台本戏,1台折子戏。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戏剧梅花奖得主谭建勋、李小锋、陕西省秦腔名家刘随社、胡林焕等,与市秦腔剧团演员联袂上演传统戏《周仁回府》、《金沙滩》、《六月雪》、《秦香莲》、《游西湖》,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折子戏《鬼怨》、《武松杀嫂》、《打神告庙》、《杀狗劝妻》等。
2007年2月27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十日,14时: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第七天,在宁夏人民会堂举行。
演出剧目《鬼怨》(李梅)
2007年4月9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二日: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举行
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举行,由兰州歌舞剧院主办。本日以清唱专场开场,李小锋、李娟、李梅、孙存蝶、任小蕾等参加演出。
2007年7月28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五日,晚:“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戏曲综合演唱会举行
为庆祝建军80周年,一台名为“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的戏曲综合演唱会在易俗大剧院举行。演唱会由陈爱美、张晓斌主持,马友仙、李东桥、李梅、李小锋、米东风、张新尚、刘随社等登台献艺,演出秦腔清唱《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等选段、眉户清唱《迟开的玫瑰》选段、独唱《我和我的祖国》、《当你需要的时候》,以及独角戏、喜剧小品等。
『捌』 迟开的玫瑰——眉户戏经典剧目剧情简介
《迟开的玫瑰》是 眉户戏 中最著名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一个20岁女生因为家庭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幸福,直到家人都有了好的生活,她才成家的故事。这样平凡又伟大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迟开的玫瑰》叙述的是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的一个深巷小院中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9岁的主人公乔雪梅,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在她欲赴京就读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一家老少五口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她这个大姐的肩上,凭着责任感和良知,她先后三次牺牲掉再深造和成家立业的机会,把前途、事业和幸福,一次次让给了弟妹,甚至养妹。
而自己的初恋情人—后任副代表的温欣,在生活的蹉跎跌宕中与别人完婚。直到36岁,弟妹们一个个披着时代的风采归来时,她才与捅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相爱,花好月圆……全剧牢牢抓住普通人的命运,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乔家这个“社会细胞”的奔突演进和他们从艰难走向兴盛的现实,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风采。尤其是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的李梅,以其声情并茂的细腻表演,完美演绎了女主角乔雪梅的内心世界,博得了在场观众分外热烈的掌声。
《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曾在陕西、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至今演出已逾400场。该剧是国家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十五部优秀剧目之一,曾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等多项殊荣。
《迟开的玫瑰》是现代戏的优秀剧作之一。谱写了戏曲现代戏的华美乐章。迟开的玫瑰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表演是生活化的,它较充分地体现了唱、念、做、舞高度综合的美学原则,整体舞台风貌浸润着戏曲的韵律,呈现着一种诗化的艺术追求。
演员的举手投足是生活化的,又是规范化、韵律化的,唱词通俗而不失文采,唱腔情感浓烈而又悦耳动听。演员阵容整齐,饰演乔雪梅的李梅,表演富有深度,人物形神自然畅达,内在情感跌宕有致,动静合度,徐疾谐律,端庄而不做作,本色而有文气,成功地塑造了乔雪梅这样一个纯朴雅淡、温润坚毅的新时代优秀青年的艺术典型。
『玖』 你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都是谁
从民国到如今,秦腔名角多了去了。因各人爱好不同,欣赏的角度,还有年龄方面的原因,答案是不尽相同的。
农夫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爱看秦腔戏,到如今巳有五,六十个年头了。我心目中的秦腔名角有活周仁任哲中,郭明霞,袁克勤,刘毓中,孟遏云,王辅生,闫振俗,贠宗翰,李爱琴,李正敏,肖若兰,肖玉玲,刘茹惠,郝彩风,王玉琴,吴德,陈妙华等(已超过了十名,但实在无法割爱)。
当然,秦腔的新人辈出,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很多秦腔新秀,诸如丁良生,候红琴,孙存蝶,张涛,乔慷慨等也都很优秀,但说实话并没有亲临戏台下看过他们的演出,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百名演员唱腔集锦,按年代分出10名就可以了!
1、李正敏、陈雨农、刘毓中;王谋儿、朱林峰、王文鹏 苏育民、晋福长、王天民;田德年。
2、杨金声、何振中 孟遏云、张德明、宋上华;王集荣、李正华、闫振俗
李甲宝、刘易平.
3、袁克勤;张建民、苏蕊娥、康正绪
杨金凤、杨令俗、李可易;李夕岚、张新华、王仲华
4、李爱云、刘化鹏、王玉琴;樊新民、李正斌、王辅生 吕明发、马蓝鱼、颜春苓;殷守中。
5、董化清、阎更平 余巧云、贠安民、赵桂兰;焦晓春、查俊卿、乔新贤
张彩香、杨天易。
6、任哲中;肖若兰、杨桂琴、姚裕国
李应贞、陈振民、雷震中;周辅国、付凤琴、雷开元。
7、肖玉玲、陈仁义、申水琴;郝彩凤、尹良俗、郭明霞 王君秋、南秦秀、全巧民;崔惠芳、
8、闫瑞民、舒曼莉 曹海棠、陈妙华、李买刚 张咏华、张惠霞、郭葆华
王麦兰、贺美丽、蔡志诚;
9、李淑贤、张燕、马友仙 李兴、郝宝丽、昝金香;高信民、霍惠君、马金仙。
当然还有现在活跃在舞台的名家:就是各位梅花奖得主(名单露掉观众补齐)。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第25届 李 梅 眉户《迟开的玫瑰》(二度梅)
第25届 李君梅 秦腔《梨花情》
第25届 候 艳 折子戏《武松杀嫂》《花木兰》《安安送米》
第25届 李淑芳 折子戏《藏舟》《柳公馆》《山乡御妹》
第26届 赵杨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苏凤丽(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屈连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李东桥 二度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柳萍 二度梅(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张 涛(第27届,2015年,西安市秦腔剧院)
韦小兵(第28届,2017年,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袁丫丫(第28届,2017年,天水是西秦研究院副院长
李小青(第29届,2019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袁克勤 任哲中 马友仙 肖若兰
肖玉玲 周辅国 刘毓中 李淑芳
薛南宁 阎振俗
伴演角色,举例于下,按上顺序为:
《 斩黄袍》《周仁回府》《断桥》《于无声处》《三堂会审》《火焰驹》《三滴血》《河湾洗衣》《斩韩信》《十五贯》
注,一,其中薛南宁唱《斩韩信》我记不准,请友们指正。
二,上述十位的选定,主要是凭自己的喜好。夲人绝无专业评论之意。
田雨浓,党甘亭,刘毓中,田德年,王天民,何振中,宋上华,苏氏三杰,陈仁义,杨令俗,李正敏,孟遏云,肖若兰,苏蕊娥,余巧云,肖玉玲,李爱云,王玉琴,全巧民,张咏华,陈妙华,郭明霞,仁哲中,尹良俗,杨天易,焦晓春,宁秀云,王芷华......等等
我心中的秦腔十大名角是:1秦腔正宗李正敏,2衰派一绝刘毓中,3须生翘楚刘易平,4花面魁首田德年,5活诸葛焦晓春,6弹颤一绝郭明霞,7木偶戏名生袁克勤,8六龄童李爱琴,9农民领袖任哲中
10幽默大师闫振俗
作为戏迷,说起西北地区秦腔界明家真是太多了,在我心目中远不止十大名角。如果非要局限于十位,那我也只有分两个阶段来讲了。
老一辈艺术家有:马友仙,肖若兰,肖玉玲,王辅生,任哲中,阎振俗,郝彩凤,刘毓忠,郭明霞,陈仁义等多位。
中青年艺术家有:李东桥,李梅,李娟,李小峰,齐爱云,候虹琴,刘随社,丁良生,柳萍,候艳……实在是太难以割舍,让人很纠结
雷开元的血泪仇,王辅生的看女,李乃刚的包公赔情,任哲中的周任回府,肖玉玲的火焰驹,陈妙华的三滴血,刘随社的金沙滩,丁良生的苏武牧羊,马友仙的游西湖,郝彩风的祝福。乔康慨的教学。名家荟萃,秦腔发杨广大,西北老年人的文艺美餐
秦腔界名角太多了,举不胜举,有老一辈和已故的艺术家们,也有正在活跃在舞台上为秦腔事业奉献的中青年,如果一定要拿十个名角为局限的话,只有按个人喜欢的排名了,老一辈有刘毓中 田德年 阎更平 陈妙华 肖玉玲 李夕岚 张咏华 马友仙 贠宗瀚 王辅生 等十位老艺术家了。新秀太多太多了,个人喜欢:张兰秦 窦凤琴 张 涛 候红琴 王战毅 李 宁 李东桥 李小锋 惠美丽 王占锋 不好意思选择了,因为新秀太多……
郝彩凤,马友仙,郭明霞,尹良俗,员宗汉,肖若兰,雷开元,全巧民,任哲中,苏蕊娥,苏育民,苏哲民,李爱琴,肖玉玲,孙存碟,王辅生,蔡志诚,孟遏云,马咏华,王君秋,张小斌,陈妙华,李夕岚,马桂英,马兰鱼,老一辈的,还有戴春荣,大家不会陌生吧?曾经也是唱闺阁旦的《卓文君》饰演卓文君。
谭天杏,侯红琴,窦凤琴,丁良生,李淑芳,王占毅,李小锋,王新仓,李梅,
秦腔是大西北人最爱的……比较有名的是 张兰秦 窦凤琴 孙存碟 白江波 李买刚 陈仁义 雷开元 李小峰 刘随社 郭明霞……因为她们的唱腔风格……别人只能模仿……无法超越
『拾』 秦腔名旦李梅是哪里人
李梅,女,1969年生于陕西西安,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十四大团代表,陕西省青联常务委员,1996年被陕西广播电台评为陕西十大新闻人物,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1980年考入本院演员训练班,学习戏曲表演,毕业后留院青年团任演员,主工正、小旦。先后在《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贤》、《西湖遗恨》、《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等戏中担任主要演员,她谙熟秦腔、眉户、碗腕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绰,正反皆能,允文允武。嗓音甜润,声情并茂,表演细腻,艺术悟性好,善于通过内心刻画人物形象。
她参加过省内外以及全国性的许多重大艺术活动和赛事,有第一、二、三、四届中国艺术节,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演出,首届中国戏剧节,曾数次赴香港和欧洲诸国演出,在《鬼怨.杀生》中饰演的李慧娘,以委婉动听的唱腔和吹火绝技,成功的塑造了身虽死而情未了的复仇女神"李慧娘"的典型艺术形象,被赞为"世界人民的“飞天女神”和中国“火凤凰”。她为把秦腔艺术推向世界舞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梅荣获国家及省级10多项大奖。在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荣获优秀表演奖,全国梆子戏调演荣获"优秀表演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及戏曲晚会,并三次荣获中国戏剧"金三角"表演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被评为"金延安"秦腔十佳演员。对于她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中国戏剧》、香港《文汇报》、台湾、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媒体报刊都有评价,认为她既有影视演员的逼真,又有歌唱演员的声乐素质,更有戏曲演员的表演才能,是一位"才艺俱佳"的艺术人才,被誉为"秦腔一枝梅"。2001年成功举办了三场"李梅从艺20年专场演出"演唱会,并发行出版了"俏梅凝香"李梅从艺20年纪念画册。1997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2000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授予"德艺双馨"光荣称号,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由李梅领衔主演的《迟开的玫瑰》,连续演出三百多场而不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中国人口进步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奖、中国曹禹文学奖,2001年,李梅因成功的扮演了女主人公乔雪梅而荣获第九届"文华表演奖"。在《西部风景》一剧中,李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随交大西迁的知识女性,该剧应邀参加了中国第八届戏剧节的祝贺演出,受到了中国戏剧主席李默然及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等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网聚《秦之声》http://bbs.qin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