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椒姜
Ⅰ 丁香在卤水中的作用
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浓,在制作卤水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一般来说,5000克鲜汤中丁香用量应控制在5~15克之间。
卤水是中国粤菜及闽菜常用的调味料,为一种以多种香料煮成的酱油。卤水是中国粤菜、川菜以及许多小吃中常用的一种调味料,所用材料有花椒、八角、陈皮、桂皮、甘草、草果、沙姜、姜、葱、生抽、老抽及冰糖等多种,肴制数小时即可制成。很多餐馆会将卤水重复使用,因为他们认为,卤水煮得越久,便越美味。卤水用途广泛,无论是各种肉类、鸡蛋或者豆腐,均可以卤水煮成。卤水常用到的有南北卤水,在餐饮界中常以红白卤水来区分,称之为酱货熟食,卤出来的东西各有各的独特风味。
卤水的 制作方法
1、用料:川椒、八角、丁香、草果、甘草、桂皮共3/4杯。
做法:卤水料,沙姜粉同盛布袋内。加水八杯煲滚,慢火煲至一小时半至两小时
2、用料:八角(两粒)、小茴、花椒(各两茶匙)、甘草(六片)、桂皮(一片)、草果(一个)、陈皮(1/4个)
做法:卤水料用布袋载着,加十二杯水煮三十分钟取出。
3、用料:猪肉,猪骨,加入老霉豆豉,桂皮,陈皮,甘草,小茴香,八角,罗汉果。
做法:加水熬一小时。
4、用料:酱油精、八角、桂皮、草果各50克,沙姜、花椒、丁香各25克,甘草50克,开水500克。
先将酱油、料酒、冰糖、精盐、味精放在瓦盆放在慢火上,约煮1小时后便成。香料和药材包须经常泡在盆中。卤水制成后,最好是隔日使用。
用料:川椒100克、八角150克、桂皮100克、丁香50克、红曲米50克、甘草50克、肥肉500克、老抽1500克、鱼露500克、冰糖150克、精盐500克、南姜250克、青蒜250克、炸蒜头150克、芫荽250克、绍酒250克
做法:将川椒100克、八角150克、桂皮100克、丁香50克、红曲米50克、甘草50克、装入“药袋”;肥肉500克切片,炸出猪油后弃渣。取大不锈钢锅,倒入清水12.5千克,老抽1500克,生抽1500克,鱼露500克,冰糖150克,精盐500克,用旺火烧开后,放入猪油,南姜250克,青蒜250克,炸蒜头150克,芫荽250克,绍酒250克,“药袋”煮开20分钟,便成卤水。卤水存放时间愈长愈香。
Ⅱ 丁香八角花椒这些香辛料算配料吗
这几样当然算配料。
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驱寒止痛,温肾之功效。
第一,丁香有助于预防胃溃疡,保护肠胃。因为它当中的挥发油、丁香酚,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而酸度却不会增加。
第二,丁香还有防治腹泻的效果,丁香水提物和丁香酚这两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番泻叶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肠性腹泻与肠腔积液。推荐一个丁香治疗腹泻的方法:准备15g丁香,3g肉桂,然后将这两者中药材放到一起,研磨成细的粉末,然后倒入适量的凉开水,搅拌调成糊状,贴到肚脐上,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
第三,丁香还有抑菌除菌的功效,它当中的丁香油、丁香酚有广谱抗菌作用。
第四,丁香也有助于口臭的去除,因为它的芳香气,可以有效抑制住因为胃火上升等原因引起的口臭气。这里简单介绍一款去除口臭的调理方:准备沉香、丁香、细辛各5g,藁本、升麻各8g,然后放入锅中煎制,取其汤汁来漱口,每天饭后使用,坚持一周,可有效改善口臭的问题。
第五,丁香还能降压。
食用丁香需要注意
1、阴虚体热的人群不建议服用丁香,可加重体内内热现象。
2、不可大量食用丁香。
3、胃热、胃火旺的人也不建议食用丁香,以免加重症状。
4、婴幼儿不建议食用丁香茶。
5、丁香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丁香和郁金,不可同用。
丁香主要用于肉类、糕点、腌制食品、炒货、蜜饯、饮料的制作配制调味品。
丁香鸡做法
用料:
鸡肉
丁香
陈皮
姜片
葱段
生抽
料酒
老抽
盐
步骤
将鸡块冷水下锅放姜片煮片刻,捞出冲洗干净备用;
在锅内放入底油,把丁香、陈皮放入锅内炒出香味,再把葱姜也放进锅中,然后放入鸡块翻炒均匀;
调入料酒和生抽,加温水淹没过鸡块,加适量盐调味,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45分钟。
大火收汁,加适量老抽翻炒均匀,即可食用。
Ⅲ 花椒在烹饪的时候如何使用
花椒的用法
1、炸花椒油:用花生油把花椒炸制略黄拣出,即为花椒油,可用于凉拌,做明油之用。
2、做麻椒汁:将花椒洗净,连同适量葱白,葱叶剁成碎末,再用少许香油、酱油和花椒末放在一块搅和,即成麻椒汁,用来浇在熟肉上,鲜、香、麻、咸,十分可口。
3、花椒水:将花椒用纱布包好,加水沸煮,即为花椒水,可用于调肉馅、拌肉丝和烹调时调味。
4、炝锅:炒菜时,将几粒花椒放入油锅中,炸制黑中带黄时,下锅翻炒,其味甚佳。
Ⅳ 十三香的调料配方是什么
十三香的调料配方:
八角、大、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楂。
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
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
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4)丁香花椒姜扩展阅读
“王守义十三香”沿袭北宋兴隆堂独特的原料配方,依照中医理论和用药要求严格配方,根据食疗原料的性能,精心炮制而成,使烹饪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兴隆堂历史悠久,始创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专营草药、香料,其创始人原为官宦之家,善烹饪,后辞官在开封开药铺,取名“兴隆堂”。公元一千一百零一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
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以“诚信”为本,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周边国家。根据市场需求,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成为调味品行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逐渐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鲜”、 “鸡精”、“包子饺子”调料为主导产品的四大系列、二百多种规格的产品。
Ⅳ 十三香中最主要的香料配方及比例是怎么做的
根据公开的十三香配方,其中包含了多种香料,包括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干姜等。比例分别是: 花椒5份,干姜4份,肉桂3份,良姜2份,八角1份,山奈1份,小茴香1份,豆蔻1份,阵皮1份,白芷0.5份,木香0.2份,丁香0.1份,大料1份。
Ⅵ 八角.花椒.生姜.茴香.丁香.有滋补的疗效吗/
八角:性温,味辛微涩。有散瘀,杀虫之功效。
花椒:辛,温。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之功效。
生姜: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效果。
茴香:辛,温。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丁香:辛,温。温中,暖肾,降逆。
从上可以看出都有温补的功效。所以久吃会上火的。对体质偏寒的人长吃倒有比较好的食疗作用。
Ⅶ 八角.花椒.生姜.茴香.丁香.有滋补的疗效吗/
除了花椒和八角,其他的好象有一点,因为其余几种都可以入药。
Ⅷ 有几种食用香料比如:花椒,丁香……请详细说明。
常用的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 痰。 以下是不常用的: (28)橙叶,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陈皮相同。 (29)乌梅,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于调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30)刀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31)龙眼肉=桂圆:无患子科乔木龙眼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可补气血,益心脾,可治失眠健忘等症。 (32)山楂: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楂、山里红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33)枣=大枣: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枣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微温。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34)木瓜: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味酸,性温。可除湿利痹,缓急舒筋,消食,治脚气。 (35)白扁豆=扁豆:豆科藤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健脾化湿,可治脾虚泄泻等症。 (36)百合: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细叶百合或卷丹的鳞茎。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养阴,润肺,宁神。 (37)青果=橄榄: 橄榄科乔木橄榄的果实。味甘、涩,性温。可利咽消肿,理气止痛。 (38)芡实:睡莲科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湿,性平。可健脾止泻止带,补肾固精缩尿。 (39)赤小豆: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可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40)佛手: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实。味辛、苦、酸,性温。能疏肝理气,化痰宽胸。 (41)杏仁:蔷薇科乔木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苦味杏的成熟种子。味苦,性温,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42)昆布=海带: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味咸,性寒。可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43)桃仁:蔷薇科小乔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44)莲子: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可健脾止泻,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45)桑椹:桑科乔木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可补阴血,益肝肾,润肠通便。 (46)榧子=香榧:红豆杉科乔木榧的种子。味甘,性平。可杀虫,润肺,缓泻。 (47)淡豆豉:豆科草本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味辛,性微温。可解表除烦,可治外感风寒及温病初起,发热,可用于热病烦闷等症。 (48)黑芝麻:亚麻科草本植物黑芝麻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补肝肾,润五脏。 (49)蜂蜜: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成的糖类物质。味甘,性平。可补脾、解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50)莴苣:菊科草本植物的茎或叶。味苦,性寒,可治热毒、疮肿、口渴。 (51)薏苡仁: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仁。味甘、淡,性凉。可利水渗湿,清热排脓,益肺健脾。 (52)枸杞子:茄科灌木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补精血,益肝肾,明目。 (53)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味甘,性平。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54)酸枣仁: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种子。味甘,性平。可养心安神,收敛止汗,治失眠。 (55)牡蛎=海蛎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涩,性微寒。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56)代代花: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代代花的花蕾。味甘、微苦,性平。可理气宽胸,开胃止呕。 (57)决明子: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58)莱菔子=萝卜子: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化积,止咳化痰平喘。 (59)菊花: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降肝阳。 (60)藿香: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化湿行气,和中醒脾,祛暑解表。 (61)郁李仁:蔷薇科灌木欧李或郁李的成熟种子。味辛、苦,性平。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62)白果:银杏科乔木银杏的成熟种子。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止带。 (63)薤白:百合科草本植物薤或小根蒜的鳞茎。味辛、苦,性温。可通阳开痹,温中理气。 (64)香橼:芸香科小乔木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味辛、苦、酸,性温。可疏肝理气,化痰。 (65)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66)火麻仁: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67)红花: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序。味辛,性温。可活血祛瘀,可治疮疡肿痛,跌扑伤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症。 (68)麦芽: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的加工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回乳,用于食积停滞。 (69)香薷:唇形科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70)鸡内金: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化坚消石,固精缩尿。 (71)荷叶: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叶。味苦,性平。可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并可止血。 (72)白茅根: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味甘,性寒。可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鲜用为佳。 (73)桑叶:桑科乔木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风热,清泄肺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74)马齿苋:马齿苋科草木植物马齿苋的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可清热解毒,治痢,消痈。 (75)芦根:禾本科草本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可清泄肺胃,生津止咳。鲜用为佳。 (76)蒲公英: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痈,可治疮疡肿痛,咽喉炎症,肝胆疾患,尿路感染等。 (77)益智仁: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可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 (78)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味甘,性寒。可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79)胖大海:梧桐科乔木胖大海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寒。可清肺止咳,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80)金银花: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可清热解毒,可治外感风热,咽喉肿 痛,热毒血痢等。 (81)葛根: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味甘、辛,性平。可发表解肌,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82)鱼腥草:即蕺菜,也称侧耳根三白草科草本植物鱼腥草的茎叶。味辛,性微寒,有特殊香味。可清热解毒,排脓,宜生食。 (83)山药:薯蓣科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可补脾养肺,益肾涩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