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裂叶丁香价格

裂叶丁香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1-18 10:29:13

㈠ 北京植物园好玩吗

北京紫薇园好玩吗?应该很好玩,北京的里边的职务老多了,你就去谁看谁拍照能很好的玩一天?

㈡ 北京植物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植物园区
牡丹
牡丹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栒子园,面积约4.5公顷。主要任务是收集牡丹品种,保存牡丹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类、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知识。园内收集栽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芍药220种、6568株,分别引种自山东菏泽的赵楼、李集、何楼、洪庙、邓庄以及河南洛阳和甘肃天水等地,为北京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牡丹专类花园。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植物栽培采用乔、灌、草复层混交,疏林结构,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保留古老树木并把它们组织到绿化中去。此种设计满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需要。
牡丹园南入口处有三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国槐。北侧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组山石,上镌“粉雪千堆”四字。
园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烧瓷壁画,壁画长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于《聊斋志异》中“葛巾·玉版”篇。壁画对面为一两层阁楼,名为“群芳阁”。
芍药园
位于牡丹园西部,园内于西北高坡处建红柱朱顶“挽香亭”一座,并点缀有仿木花架、浩态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势改造,形成芍药畿、倚红坡和精品赏花区,在较小的面积内,创造了富于变化的赏花空间,展现了芍药花独特的观赏性,形成专类芍药园规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个品种,种植了3568株芍药。

占地面积0.6公顷,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国古典园林式建筑“玉兰山居”统领全局,突出自然风格和植物造景,以木兰科植物为主景树,并栽培牡丹品种200余个、芍药30余个。
月季园
该园位于植物园东部南端,南邻香颐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到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公顷,建成于1993年5月。
月季园以展示不同类型月季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配置形式为主,注重整体效果,既是月季专类园,又是新优园林展示区。采用沉床式设计,轴线布局严整,中部是音乐喷泉广场。广场为沉床式,圆形,直径40米,面积1256平方米。中间为暗设的喷泉,喷水高达7米。沉床落差5米,上宽下窄,以三层月季花形图案铺装的缓坡台地式花环,逐渐向底部过渡。三层最大直径90米,面积5102.5平方米。沉床周边是以疏林草地为基调的赏花区。
月季园除展示各种月季外,还配植有新优植物金山、金焰绣线菊、紫叶矮樱等15种。
木兰园
丁香
位于卧佛寺前坡路西侧,南接海棠栒子园,与宿根花卉园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积0.84公顷。此园北部,以高约5米的挡土墙为屏障,形成了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木兰园采取规则式的设计手法,布局整齐,园路十字对称,中心一长方形水池,东西主轴线上置两个带状花坛。沿绿篱以十字对称的种植手法分隔空间。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兰,白玉兰、紫玉兰散植在绿篱后的草坪上。草坪上还栽植了华北落叶松、白皮松等针叶树,以增加冬季绿色景观。北部背风向阳,靠山坡栽植了大叶黄杨、广玉兰、蚊母等几种常绿阔叶树。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国引种的新优植物红王子锦带、金边紫叶小檗、雪山八仙花、贝雷茶条槭、花叶锦带、金叶西洋山梅花、欧洲卫矛、金叶风箱果等。南下坡还种植了紫叶稠李、金叶接骨木等。本园收集栽植了木兰14种,118株,其中珍贵品种有黄山玉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宝华玉兰、凸头玉兰。南下坡有长春玉兰、紫玉兰等。每年4月初,木兰盛开。
桃花园
桃花园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4.2公顷,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观赏桃花60余个品种5000余株,是世界上收集观赏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桃花园的观赏桃花,从树型上分有直枝桃类、帚桃类、寿星桃和垂枝桃类。从花型上看有单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种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绛桃、绯桃、紫叶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寿星桃、洒金桃、菊花桃等品种。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开到五月初。
丁香园
丁香园占地3.5公顷,始建于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余种(包括变种和品种)1000余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兰丁香、小叶丁香、佛手丁香、花叶丁香、辽东丁香、喜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鲜白丁香、裂叶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叶丁香、暴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锦丁香,紫萼丁香、红丁香等。

由于种类较多,每年四、五月间丁香花观赏期达月余。丁香园与碧桃园既是完整的一个观赏植物区,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空间。园林设计均采用大面积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为视野开阔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杨等骨干树种,邻缘树配置了白桦、小叶椴、雪松等树丛或孤立树。在林间大乔木间与园林沿线上,成组、团式种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则七八株,多则二、三十株,总数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后,丁香碧桃园万花齐放,成为北京桃花节观赏碧桃的主要景区。
海棠园
北京植物园海棠园是中国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种最多的海棠专类园,总面积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种和品种共八十余个,八百多株。
整个海棠园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为背景屏障。园区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结构。
一期建成的东区偏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特色,景观紧凑精致。借取“只恐风日损芳菲,乞借春阴护海棠”的诗意,建有一座清式风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阴亭”。以亭为中心,鹅卵石铺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边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缀红坪。各种形状各异的海棠诗词石刻或立或卧于海棠花丛中。
二期建成的西区现代感十足,绿绒毯般的大草坪十分开阔,更多的海棠品种在这里汇集。在制高点建有一座现代风格的木亭及观景平台,在青山构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观望西区的繁花点点,也可俯瞰东区的梅林盛景。
春天一过,海棠各种颜色形状各异的果实的出现也让海棠园成为观赏点,密密匝匝的果实布满枝头,可持续观赏至冬季。
紫薇园
紫薇园于2006年建成,占地1公顷,以收集紫薇品种为主,同时栽植展示夏季开花的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园中种植紫薇古桩41株,合欢、龙柏等大乔木90株,灌木2300余株,铺草坪5300平方米。该园依水而建,有林荫休闲广场和木亭供游客休息,各类乔木、灌木和草花加强了以紫薇为主体的夏花植物。
玉簪园
玉簪园于2006年建成,面积约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种79个3000余墩。玉簪园内,各种乔木、灌木形成适合玉簪生长的林荫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将不同品种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时配植了蛇莓、小叶蔓长春、麦冬等其它耐荫地被,还在外围种植了金叶连翘作为花篱,进一步丰富了该园的景观。玉簪园内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是一处将观赏与休憩功能相结合的专类园。
梅园
梅花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栽培历史极其悠久。梅园是正在建设中的以栽植、欣赏梅花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梅园始建于2003年,占地6.1公顷,分5个区域:入口区、水景观光区、山林游赏区、庭院精品区、退谷访胜区。本园利用樱桃沟三面环山、北阴向阳的独特小气候栽种抗寒梅花20余个品种,有垂枝梅、单杏梅、丰后梅、美人梅、绿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樱桃沟
位于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园”,因富于野趣而著称。樱桃沟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北京近郊一处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在这里蔚然成林,还栽有玉铃花、青檀、红松等珍稀濒危植物;“红叶招鸟”工程更是为保护区重点工作。
树木园
树木园是北京植物园内最大的专类园,占地44.9公顷。分为银杏松柏区、木兰小檗区、泡桐白蜡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悬铃木麻栎区等六个分区。已定植 400余种近万株树木。这里有大片的缓坡草坪和引自全国各地的园林植物以及来自异国他乡的海棠、樱花和松柏、枫树等。
绚秋苑
绚秋苑占地6.16公顷,是北京市植物园树木园的一个分区,该区种植了16个属23个种的植物。写秋坪景区以大草坪为中心,环以起伏的地形与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种植银杏、栾树、元宝枫等乔木,配以观叶、观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区平湖长汀,清雅、明丽;而环湖石玑临流,绿荫接岸,下可渡木桥,上可溯溪瀑。绚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园重要展区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数万株菊花或点缀于林缘水际。
集秀园
集秀园是以栽培、展示竹子为主的专类园,亦称竹园,建成于1986年,面积为2.6公顷。本园主要以属进行区域划分,以品种为单位展示。集秀园现收集竹种10余属50多种,分别为刚竹属、大明竹属、赤竹属、矢竹属、巴山木竹属、箬竹属、倭竹属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树经冬不凋,梅花带雪开放,具有相同的不畏严寒性格的三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
草药园
草药园于2006年建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药用植物近90种(不含品种)。草药园内铺设木桩石子路、红树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类药用植物,并结合《本草纲目》和《药典》将所栽植药用植物按功效分为8个分区:舒缓神经植物区、养阴润燥植物区、清热植物区、祛风燥湿植物区、舒筋活血植物区、理血植物区、补气植物区和解表植物区,是人们认识和研究药用植物的场所。
盆景
盆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东汉,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扑朔迷离的盆景艺术,并成为中国和世界上进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盆景园是北京市植物园的一个重要的展览区,其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是中国大型盆景园之一。其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分为北方盆景展厅、精品盆景展厅、综合展厅、流派展厅。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国各地部分优秀作品。室外展区由四个庭院景区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桩景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余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为“风霜劲旅”的古装杏桩,树龄已达1300多年。
宿根花卉区
宿根花卉园位于卧佛寺前坡路东侧,与木兰园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进各种宿根花卉为主,面积1.44公顷,建成于1980年。宿根花卉园采取对称的规则式设计,十字对称的园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轴线,东西向为带状花坛,植以多品种鸢尾、东方罂粟等。南北轴线为花坛和花台,分别种植荷包牡丹、玉簪、丰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轴线四角以拟对称的方式布置了花镜,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鸢尾科等60余种宿根花卉布满其间,自春至秋花开不绝。 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发挥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挡土墙形成的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种,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园中点缀了红枫、柿子、银杏,配置了美国香柏、杂种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蜡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区生长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余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种了从美国引种的优良园林树种银槭,紫叶矮樱、金枝木等几个树种,这些植物与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类花园。 1984年,园南端建圆亭一座和一砼结构的花架,用以与水生植物园分隔,同时可供游人小憩赏景。 宿根花卉园收集种植宿根花卉百余种。[25-26]
水生藤本区
水生和藤本植物区占地面积0.3公顷,收集栽培各类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余种,隶属40属25科。仅莲花、睡莲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千年古莲、象征中日友谊的孙文莲和中日友谊莲、象征中日友谊的孙文莲和中日友谊莲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巴西王莲和中园培育的芡实新品种;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金银花、南蛇藤、三叶木通、抗寒葡萄和中华猕猴桃等。

景观园区
湖区
2002年建成的植物园湖区景观,水域面积约10余公顷,蓄水达10多万立方米。湖区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运用了叠坝、溪流及浅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连为一体,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换景。2003年北京植物园为了恢复樱桃沟自然风景区原始风貌,又进行了北京植物园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绿树间八湖争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断流多年的京西名胜樱桃沟,又重现了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叠水、溪流等动静结合、大小不一、空间富有丰富变化的水景。
科普馆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建于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园的南半部。总占地面积0.5公顷,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可布展墙面近600平方米。总体分为教育区和服务区两大部分,其中教育区分为展览区、培训区和参与制作区;服务区分为后勤区和休息服务区。馆内由主展厅、资料室、电教室、实验室、标本室等组成。是向人们普及植物知识、宣传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29]
展览温室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俯视全景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国50周年的重点工程,位于植物园中轴路西侧,展览温室于1998年3月28日动工兴建,地下基础于1998年3月底动工修建,主体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将于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开始对外开放,展览温室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占地5.5公顷,投资2.6亿元。是亚洲最大,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其面积比昆明世博会温室还大一倍。展览温室栽培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是亚洲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
温室下面是个水泥筑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内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从东北买来的双鸭山沼泽地区的泥浆土。在当地一个林场选定采土的区域,林场把这一区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浆土挖出晒干。用好几个火车皮将土运回北京,到了植物园,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览温室建筑设计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以“绿叶对根的回忆”构想为设计主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根茎”交织的倾斜玻璃顶棚,仿佛一片绿叶飘落在西山脚下。展室植物布展设计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承担。展览温室划分为四个主要展区:热带雨林区、沙漠植物区、四季花园和专类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种60000余株,为群众提供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学习科学知识、具有较高品位的游览点。同时,又是进行园艺研究和国际交往的场所。展览温室工程荣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200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北京市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大型展览温室植物引种与设计的研究”课题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历史遗迹
卧佛寺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寿安山麓。创建于唐贞观初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展示着世界罕见的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寺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筑。走进卧佛寺,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内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身长5.3米重54吨。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这尊塑像表现了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
梁启超墓
位于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墓园,西部为附属林地。
墓园由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墓园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100米,面积4300平方米。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栽满松柏。
墓园内北墙正中平台上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高1.08米,宽2.75米,长4.52米。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宽2.18米,厚0.71米。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个大字。碑阴刻“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女适周、思顺、思庄、思懿、思宁,媳林微音、李福曼,孙女任孙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两侧各有一段带雕饰的直角形衬墙。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是梁启超生前遗愿。梁曾嘱咐他的子女,将来行葬礼时,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题新会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阴记我籍贯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妇名氏、孙及外孙名,其余浮词不用。
梁墓于1978年2月24日由其后人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全部无偿交给北京植物园。移交的内容包括:土地1.8公顷、各种树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竖起的碑石及碑座两套、围墙380米。
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红楼梦》,为了表示对曹雪芹的敬仰,择正白旗一隅,将黄叶村艺术地再现,供游人参观、游览。黄叶村占地1.8公顷,矮篱环护,石径蜿蜒,小巷幽深,别具风韵。村内辟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箭场、古墩,建有茶馆酒肆,一派山村农家气息。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蓠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曹雪芹纪念馆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红楼梦》的成就、研究、影响,力求做到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曹雪芹纪念馆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纪念亭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保卫华北石刻对面,隔沟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个鎏金大字,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学联撰写的纪念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刘柄森书写。纪念亭在纪念碑南侧,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
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沟旁的杂草时,发现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刻有“保卫华北”字迹。时逢市政协主席刘导生到樱桃沟视察,证实“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爱国抗日的北平学生联合会留下的。
樱桃沟是北平学联和民先队在“一二·九”运动时期联合举办夏令营,利用多种形式团结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这里举办了三期夏令营,参加的青年学生达五六百人次。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任时中宣部部长邓力群等人发起倡议,决定在西山樱桃沟建立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并启教后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举行了隆重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奠基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碑名,国务委员、“一二·九”运动老战士康士恩、市政协主席刘导生为纪念亭破土奠基。
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创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㈢ 花的资料

基本资料
◆名字
薰衣草
◆学名/拉丁名
lavanla penculata
◆英文名
Lavender /法文Lavande
◆别名
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
花语
等待浪漫唯美的爱情(Waiting for romantic love)
只要用力呼吸,就能看见奇迹!
◆科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薰衣草开放的时分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唇形科 Lamiaceae
属: 薰衣草属 Lavanla
花语:中文:等待爱情;英文:Waiting for love;日文:爱のために待机中;韩文:사랑을 기다 리면서
◆颜色
蓝色,紫色,蓝紫色,粉红色,白色
多数蓝色和紫色薰衣草的故乡是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南麓.(包括普罗旺斯)
粉红色薰衣草分两种
French薰衣草产自法国高原.
Lodden Pink薰衣草产自苏格兰.
白薰衣草产自苏格兰以及英格兰和威尔士北部.
◆产地分布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如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现美国的田纳西州,日本的北海道也有大量种植。
新疆的天山北麓与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是薰衣草种植基地,是中国的薰衣草之乡,新疆的薰衣草已列入世界八大知名品种之一。性喜干燥,花形如小麦穗状,有着细长的茎干,花上覆盖着星形细毛,末梢上开着小小的紫蓝色花朵,窄长的叶片呈灰绿色,成株时高可达90cm,通常在六月开花。每当花开风吹起时,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甚是美丽。
◆主要用途
在古代 人们用它来沐浴 香浴 37摄氏度足有的水温·放入用纱布包裹的薰衣草·放在浴盆里沐浴30分钟
然后自然晾干身子·夏季起到驱蚊 杀菌 清汗作用 久而久之 人身体就会留有余香·相传香妃便是用此沐浴得名
德国香水·举世闻名·其中昂贵的香水都添加【主要成分】薰衣草精华油·价钱不菲·20克重的香水价值人民币1000多元···

形态特征
薰衣草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薰衣草丛生,多分枝,常见的为直立生长,株高依品种有30~40厘米、45~90厘米,在海拔相当高的山区,单株能长到1米。叶互生,椭圆形披尖叶,或叶面较大的针形,叶缘反卷。穗状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常见的为紫蓝色,花期6-8月。全株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

花卉简介
小苍兰,别名香雪兰、小菖兰、洋晚香玉、麦兰等,为鸢尾科球根花卉。花期在春节前后,香气浓郁醇正,形态绮丽,花色鲜艳,有鲜黄、洁白、橙红、粉红、雪青、紫、大红等,是人们喜爱的冬季室内盆栽花卉,也是重要的切花材料。英文名:Freesia refracta Klatt.
产地分布
小苍兰原产非洲南部好望角一带,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秋凉生长,春天开花,入夏休眠。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不耐寒,不能露地越冬。宜生长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形态特征
球根花卉,花清香似兰,是人们喜爱的冬、春季室内观赏花卉。常用盆栽或剪取花枝插瓶装点室内。它花色丰富,有红、粉、黄、白多品种。香雪兰球茎长卵形,茎柔弱,有分枝。茎生叶二列状,茎生叶短剑形。穗状花序顶生,花序轴斜生,稍有扭曲,花漏斗状,偏生一侧。
生长习性
小苍兰原产南非,性喜温暖湿润环境,要求阳光充足,但不能在强光、高温下生长。适生温度1 5℃至25℃,宜于疏松、肥沃、沙壤土生长,通常多用2/3草炭土加入1/3 细沙配制的人工培养土栽植。小苍兰生长期,要求肥水充足,每两周施用一次有机液肥,亦可适量施用复合化肥。盆土要求“见干见湿”,不可积水或土壤过于干燥。
主要品种
多年生草本。球茎圆锥形。叶线形,二列互生,螺壳状花序倾斜,花狭漏斗状。主要品种有淡紫色的“蓝姐”,鲜黄色的“奶油杯”,红色的“快红”,白色的“优美”和橙色的“春曰”等。
简述

科属:百合科百合属 风景独好
拉丁语学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英文名字: Lily
中文别名: 强瞿、番韭、山丹、倒仙
百合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观赏,其球根含丰富淀粉质,部分品种可作为蔬菜食用;以食用价值著称于世的我国兰州百合,最早记载在甘肃省平凉县志中,迄今已有450多年。目前兰州七里河等地区广泛栽种食用百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兰州百合个大、味甜,既可作点心,又可作菜肴;宜兴的卷丹制成百合汤是夏日消暑佳品。百合还可制作成百合干、百合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到目前为止,百合仍然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
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天主教以百合花为玛利亚的象征,而梵蒂冈以百合花象征民族独立,经济繁荣并把它做为国花。百合的鳞茎由鳞片抱合而成,又“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人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
百合在插花造型中可做焦点花,骨架花。它属于特殊型花材。

科属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百合目 Liliales
科: 百合科 Liliaceae
属: 百合属 Lilium

主要品种

• 朝鲜百合
• 山百合
• 珠芽百合
• 布朗百合
• 加拿大百合(野生百合全株)
• 白百合
• 渥丹
• 台湾百合
• 日内瓦百合
• 星象家百合
• 湖北百合
• 洪堡百合
• 荷兰百合
• 卷丹
• 麝香百合
• 欧洲百合
• 紫斑百合
• 豹纹百合
• 山丹百合
• 峨眉百合
• 艳红鹿子百合
等百余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还有高达1米以上的。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茎秆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具鳞茎,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直径由6—8厘米的肉质鳞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叶脉平行。有的品种在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
习性特征
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蔷薇简介】
【名字】
拉丁名/学名:Rosa spp.
别名:野蔷薇、刺蘼、刺红、买笑、雨薇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蔷薇属
科: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Rosoideae
【综述】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约100种,多年生灌木或藤本。近世界性分布,多原产于亚洲。很多栽培种花芳香而美丽,常为白色、黄色、橙色、粉红色蔷薇或红色;野生蔷薇花单生或成小簇;花瓣通常5枚,栽培种常重瓣。
蔷薇为直立、攀缘或蔓生灌木。茎通常具多数形状大小不同的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近卵形,具锐齿。果为假果,由花托发育而成,肉质,浆果状,称蔷薇果,有的可食。
蔷薇主要原产于北半球温暖地区。大部分原产于亚洲,小部分原产于北美,极少数种类原产于从欧洲到非洲西北部一带。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蔷薇容易杂交,从而产生与亲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类型,因此要确定其基本种类很不容易。在100多种蔷薇中,只有不到10种(多原产于亚洲)用来杂交,育成今天种类甚多的植于庭园的蔷薇。
栽种于庭园的蔷薇有几个重要的类群。最著名、种植最广泛的类群为杂交茶蔷薇,占温室及花园中种植的蔷薇和花店中出售的蔷薇的大部分。蔷薇的所有颜色在杂交茶蔷薇中都能见到,而且杂交茶蔷薇花大,对称。茶蔷薇开花频繁,但脆弱,将它与茁壮的四季开花的杂交四季蔷薇进行杂交繁育,即育成杂交茶蔷薇。杂交四季蔷薇原来极受欢迎,直至20世纪初为杂交茶蔷薇所取代。多花蔷薇(polyantha rose)是一类耐寒,花小而密生成串的蔷薇。丰花蔷薇(floribunda rose)耐寒,是杂交茶蔷薇与多花蔷薇杂交繁育而成。大花蔷薇(grandiflora rose)是较新的一类杂交蔷薇,由杂交茶蔷薇与丰花蔷薇杂交繁育而成,为高大,耐寒的灌木,花大而多。其他的现代蔷薇种类有∶攀缘蔷薇,茎细长,可爬上棚架生长;灌木蔷薇,生长成大灌丛;微型蔷薇,株型极小,花小。以上各类型的蔷薇已鉴定约13,000个品种。
没有别的花像蔷薇这样为人们熟知和喜爱。蔷薇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白色到不同色调的黄色、粉红色直到深绯红色或紫酱色、已育成许多美丽的混合多种颜色的品种。蔷薇花的大小不等,从直径1.25公分(0.5吋)的微型蔷薇到直径17.5公分(7吋)的大型花朵都有。蔷薇花的香味十分好闻,其香味因品种及气候条件而不同。
蔷薇可感染许多疾病,其中大部分由真菌引起。白粉病表现为幼叶,嫩茎表面的浅灰白色的霉状菌丝束。黑斑病为真菌所致,表现为叶上明显的黑斑,这样的叶容易脱落。锈病也是蔷薇常见的病害。
蔷薇香精油提炼自蔷薇,尤其是大马士革蔷薇(R. damascena)的花,可用于制造香水。蔷薇的果实——蔷薇果,尤其是玫瑰(R. rugosa)的果实,可提取维生素C,有时用以制蜜饯。
【原产地】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低山丘陵、溪边、林缘及灌木丛中,现全国普遍栽培,朝鲜、日本也有分布。野蔷薇多自然分布于溪畔、路旁及园边、地角等处,往往密集丛生,满枝灿烂,微雨或朝露后,花瓣红晕湿透,景色颇佳。
【主要分布】中国人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口语中的蔷薇,一般指黄蔷薇和野蔷薇。严格的说来,蔷薇属除少数玫瑰及木香外都称作蔷薇,而每一种蔷薇前面都有形容词,如矮蔷薇、藏边蔷薇、多腺小叶蔷薇等。此属品种全世界约有200种,变异极大,有许多变种及园艺栽培种,多产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植株丛生,蔓延或攀援,小枝细长,不直立,多被皮刺,无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有短柔毛,叶轴与柄都有短柔毛或腺毛;托叶与叶轴基部合生,边缘篾齿状分裂,有腺毛。多花簇生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多朵,花径2~3cm。花瓣5枚,先端微凹,野生蔷薇为单瓣,也有重瓣栽培品种。花有红、白、粉、黄、紫、黑等色,红色居多,黄蔷薇为上品,具芳香。每年开花一次,花期5~6月。果近球形,红褐色或紫褐色,径约6mm,光滑无毛。
【生长习性】蔷薇喜阳光,亦耐半阴,较耐寒,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通畅的土壤中则生长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长。不耐水湿,忌积水。新株定植时要施入腐熟有机肥。霜植后头一二年可于每年深秋开沟施一次基肥,以利生长和开花。萌蘖性强,耐修剪,抗污染。
【主要品种】常见栽培的主要变种有:粉团蔷薇,花型较大,单瓣,粉红或玫瑰红色,多花簇生呈伞房状;荷花蔷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红色,多数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红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日本无刺蔷薇,花白色,单瓣,一村枝多花,聚状开放,香。

中文名:樱花
日文名:さくら/桜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西班牙文名:Cerezas en flor
别名:山樱花,福岛樱,青肤樱等。
[编辑本段]【科属分类】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亚科:李亚科
属: 樱桃属
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花与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月成熟。为日本国花.
[编辑本段]【原产地和主要分布】
原产北半球温带喜马拉雅山地区,包括日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台湾、朝鲜。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200多个品种。因此,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
樱花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
樱花深受日本人欢迎而在日本广为种植,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国花。奈良县吉野山的樱花最为闻名,故被誉为“吉野千棵樱” 。整个日本樱花花期约为五十天,但每个地区从花开到花谢只有七至十天。樱花种类繁多,故颜色并非纯是粉红色,相应的花种有相符的颜色。春天赏樱是日本传统习俗之一,日本气象厅每年会发表樱花开花日期预测,是为“樱前线”。 日本樱花多划分为园艺品种及野生种,比较著名的品种有:寒樱、河津樱、雨情枝垂、染井吉野樱、大岛樱、寒绯樱、雏菊樱、及一系列八重樱(如八重红彼岸、奈良八重樱、八重之霞樱、茜八重、八重紫樱等) 。其中最常见的非染井吉野樱莫属,约占日本樱花数量之八成,花形为粉红色花瓣五片,但最漂亮的是枝垂樱,枝垂樱又称瀑布樱花,如粉红瀑布一样悬挂下来,极度的诗情画意。
日本的樱花多数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开花,但近年因全球温暖化的影响,令樱花开放的时间有所提前。而且太平洋的气候变暖,亦导致花开后被风吹至散落。大大缩短了市民欣赏樱花的时间。
[编辑本段]【同属常见种】
1、日本樱花(P.yedoensis Mats.),干皮暗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尾尖,缘具芒状细尖重锯齿,齿端具腺,叶柄上端有2腺体,托叶条形,具腺齿,花多重瓣,白、粉或玫瑰红色,核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紫黑色,本种有两变种:①彩霞日本樱花(var.shojo Wils.),重瓣,大型,玫瑰红色;②粉红日本樱花(var.taizanfukus Wils.),重瓣,中型,粉红色。
2、山樱(P.serrulata Lindl.),又名青肤樱。干皮粟褐色,叶多为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常尾状,缘具尖细单锯齿或重锯齿,齿端有腺质刺芒,叶表苍绿光滑,背面微被白粉有中脉有毛,幼叶常为褐色。叶柄有2-4腺体,花单瓣或重瓣,白或粉红,果卵状球形,熟时黑色,为中国原产种,华北山地多见野生,生长快速,萌芽力强,抗烟尘,常作樱桃之砧木,核仁可入药。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树冠卵圆形至圆形,单叶互生,具腺状锯齿,花单生枝顶或3-6簇生呈伞形或伞房状花序,与叶同时生出或先叶后花,萼筒钟状或筒状,栽培品种多为重瓣;果红色或黑色,5-6月成熟。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
[编辑本段]【常见栽培种类】
1、樱花(P.serreulata),落叶乔木。高约5-25米。树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泽,具横纹。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半成熟齿,两面无毛。伞房状或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粉红色。径2.5-4cm,花期4月-5月。棱果球形,黑色,7月果熟。
2、日本晚樱(P.lannesiana),高约10m,树皮淡灰色。叶倒卵形,缘具长芒状齿;花单或重瓣、下垂,粉红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
3、日本早樱(P.subhirtella),为小乔木,高约5m,树皮横纹状,老树皮缏。小枝褐色,叶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粉红色,径2-2.5cm,2-5朵呈伞形花序,春季叶前开花。
4、大山樱(P.sargentii),高12-20m,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花粉红色,2-4朵簇生,径3-5cm,花期3-4月。
5、云南樱花(P.cerosoides),高约10m,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缘具重齿。花粉红色至深红色,2-5朵簇生,花期2-3月。
6、科樱花(P.majestica),高约25m,树皮浅褐色,小枝绿色,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花粉红色,花期1月至翌年1月。
7、山樱花:多野生,花朵小,单瓣,白色或粉红色,花梗及花尊无毛。
8、毛樱花:外形基本同山樱花,但其叶、柄、花尊均有毛。
9、重辨白樱花:花白色,重瓣,为主要栽培品种。
10、重瓣红樱花:花粉红色,重瓣。
11、红白樱花:花淡红色,重瓣。
12、瑰丽樱花:花淡红色,直瓣,花朵大而且花梗长。
13、垂枝樱花:花粉红色,重瓣,花枝张开而下垂。

丁香花-Syringa
(★ 药用丁香和观赏用的丁香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
【名字】
英文名字 :Lilac
中文学名 : 丁香
中文别名 : 百结、情客、紫丁香 、子丁香 、洋丁香
拉丁语学名: Syringa oblata ,Syzygium aromaticum
[简述]
lilac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科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木犀科 Oleaceae
属:丁香属 Syringa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紫丁香花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
丁香喜欢阳光,较耐阴,喜欢湿润,但忌积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编辑本段]【丁香种类】
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 ,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丁香花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 。可孤植 、丛植或在路边 、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
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据说在宋代就已广泛栽培,那时有人在土岗上用丁香点缀假山园景,称为“丁香嶂”。丁香成嶂,一定是丛植甚密了。
章回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也是其中之一。丁香原产我国东北北部至西南地区,现在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毛叶丁香、裂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用以露植在庭院、园圃,用以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或者作为切花插瓶,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

康乃馨
简 介
形 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茎丛生,质坚硬,灰绿色,节膨大,高度约50㎝。叶厚线形,对生。茎叶与中国石竹相似而较粗壮,被有白粉。花大,具芳香,单生、2-3朵簇生或成聚伞花序;萼下有菱状卵形小苞片四枚,先端短尖,长约萼筒四分之一;萼筒绿色,五裂;花瓣不规则,边缘有齿,单瓣或重瓣,有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等色。
花期4月至9月,保护地栽培四季开花。
Border Carnation品 种
康乃馨品种极多,植株特点、花型、花色千变万化,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1。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把它分为三大类:
花境类(Border Carnation),耐寒性较强,植株较矮,花梗短,春夏开花。
玛尔美生类(Malmaison Carnation),耐寒性较强,露地栽培容易,花茎数多,瓣端波状。
四季康乃馨(Perpetual Carnation),植株高大,花茎强韧,花大,重瓣,一般为温室栽培。切花多用此类品种。
2。还可按花色分为:
(1)大红类品种:花色有大红、粉红和混色。
(2)紫色类品种:花紫色。
(3)肉色类品种:花玛瑙色、淡黄、黄等。
3。也可按花茎上花朵大小和数目分为大花香石竹和散枝香石竹两类。
习 性
喜阴凉干燥,阳光充足与通风良好的生态环境。耐寒性好,耐热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14--21℃,温度超过27℃或低于14℃时,植株生长缓慢。宜栽植于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喜肥。
适应地区:全国
生长习性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喜凉爽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炎热、干燥和低温。宜栽植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里,花期4月至9月,保护地栽培四季开花。 康乃馨是优异的切花品种,花色娇艳,有芳香,花期长,适用于各种插花需求,常与唐菖蒲、文竹、天门冬、蕨类组成优美的花束。
喜好强光是康乃馨的重要特性。无论室内越科、盆栽越夏还是温室促成栽培,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都应该放在直射光照射的向阳位置上

这些花在普通花店都有得卖,你可以让花店的店主介绍一些花给你

㈣ 丁香花的详细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紫丁香的简称(木犀科丁香属,又版称丁香权、洋丁香,分布于从欧洲东南部到东亚的温带地区),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4)裂叶丁香价格扩展阅读:

丁香花相关延伸:同名歌曲:

《丁香花》是一首唯美的校园民谣,这首歌曲完成于2000年4月份,整首歌是为了纪念一个出车祸身亡的女孩子,唐磊好友的女友。

风花雪月的年代总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象牙塔里面总有很多让人无法割舍情愫。丁香花只是一个载体,这首歌表达了对逝去人深深的怀念,其实也表达了对那段梦幻般年代深深的怀念。

㈤ 观花赏果树种有哪些种类

1.玉兰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树高达15米。原生树为常绿落叶混交林中的中生树种,寿命可达千年以上。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单叶互生,倒卵形。花期3~4月,先叶开放,直立钟状,有芳香。花径10~15厘米,花被9枚,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聚合果圆柱形,通常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多不育,繁殖以嫁接为主。对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并有一定吸收能力。玉兰树形高大、花朵洁白素丽,为名贵庭园的观赏树种。在古典园林中常植于厅前院后,作庭荫树用;亦有配植在路边、草坪角隅、亭台前后或窗外,作园景树栽植。盛花时节,犹如雪涛云海,气势壮观。同属异种:①紫玉兰(M.liliflora),灌木状,开紫花。②二乔玉兰(M.soulangeana),法国学者用玉兰和紫玉兰杂交(M.denudata×M.liliflora)育成。小乔木或灌木,树高达9米。叶形介于双亲之间。花大而芳香,花瓣6枚,外微淡紫,内白色。萼片3,常为瓣状,长度为花瓣之半或等长。早春(2~3月)叶前开放,较双亲更为耐寒耐旱。③黄花木兰(M.acuminata var.subcorta),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美国东南部。叶长椭圆形,革质。花瓣6枚、萼片3枚,均金黄色,艳丽夺目,花期不断,为木兰属中的佳品。我国浙江王飞罡先生经20年研究,培育的新品种有:红运玉兰,色泽鲜红,在华南一年三次开花(2~3月,5~6月,9~10月),馥郁清香,可作行道树和庭院栽植;丹馨玉兰,花紫红色,有浓香,植株矮壮,为盆栽佳品;飞黄玉兰,色泽金黄,早春开放,美不胜收;红元宝玉兰,花朵若元宝之态,在夏季少花时节盛开;景宁玉兰,菊花形花朵,花瓣17~35枚。

2.珙桐

又称中国g子树。珙桐(蓝果树)科,洪桐属。本属仅1种,为我国特产,第四纪冰川期孑遗树种。落叶乔木,树高达20米。树皮深灰或灰褐色,不规则薄片剥落。芽锥形,芽鳞卵形、覆瓦状排列。叶宽卵形或近心形,叶背被黄色或淡白色粗丝毛。球形花序苞片纸质,椭圆状卵形,羽状网脉明显;初为淡黄色,后呈乳白色,下垂。果长卵形或椭圆形,密被锈色皮孔。花期4月,果期10月。产湖北西部、四川中部及南部、贵州东部、云南北部,南京、杭州等地有栽培。喜凉润气候及肥厚土壤,土质宜中性或微酸性,日光直射、干燥多风对其不相宜。珙桐树形端整,呈圆锥形,花序奇特美丽,似白鸽振翅,为著名园景观赏树种。宜植林间或背阴之地。

3.黄山栾树

无患子科,栾树属,栾树变种。落叶乔木。树高达15米,树冠近圆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皮孔明显。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花小金黄色,顶生圆锥花序,25~40厘米。蒴果三角状卵形,熟时橘红色或红褐色。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北至东北南部,南至长江流域,西至四川中部、甘肃东南部,都有分布,长江流域各省较常见,多生于杂木林中。喜光,稍耐阴,耐寒。适生于石灰性土壤,稍耐湿。萌生力强,生长较快,具较强抗烟尘能力。黄山栾树树姿端正,枝叶密茂,春季嫩叶红色,夏季黄花满树梢,入秋红果累累,是优良的园景树种,亦可植为行道树或庭荫树。

4.梅花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树高4~10米,树干褐紫色,有纵驳纹。小枝细而无毛,多为绿色。叶广卵形至卵形,先端渐长尖或尾尖。花1~2朵,具短梗,淡粉或白色,有芳香。在冬季或早春叶前开放。性好温暖耐稍潮湿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生长。野生于我国西南山区,曾在四川汶川海拔1300~2500米、丹巴海拔1900~2000米、会理海拔1900米、湖北宜昌海拔300~1000米、广西兴安县以及西藏波密海拔2100米等地区沟谷发现野梅。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仅在黄河以南可以露地安全越冬,近年通过引种和驯化工作,已北移至北京露地栽培获得初步成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山地或冲积平原或微酸性土中均可正常生长,且颇能耐瘠薄土壤,但以表土厚而疏松、稍带黏性的矿质壤土上生长健壮、花果繁茂。畏涝,要求排水良好,如种于土质过于黏重而排水不良的低地,最易烂根致死。喜阳,忌在风口栽植。梅树寿命很长,可达数百年至千年左右,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一株隋梅,至今已享一千三百多年的高龄。梅分类复杂,品种繁多,主要变种有:①直脚梅(var.typica),为典型变种,枝条直上或斜伸,开蝶形花,萼多紫。有单瓣、复瓣、重瓣多种类型,白、红、紫及红白相间条纹等多种花色。②杏梅(var.bungo),枝叶俱似山杏与杏,开杏花型复瓣花,花色水红或玫瑰红。花期较晚,花托肿大,几无香味。抗寒性较强,当系梅与杏或山杏之天然杂交种。③照水梅(van.penla),枝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花开时朵朵向下,别有一番趣味。花型、花色变异基本同上。④龙游梅(var.tortuosa),枝条自然扭曲如龙形。花蝶型,白色,复瓣。现仅记载1个品种。⑤樱李梅,仅1型,即美人梅。为红叶李(P.cerasifera f.atropurpurea)和宫粉梅(P.mume cv.Alphanda)的远缘杂交种,由法国人于1895年育成。花色浅紫至淡紫红,重瓣近20枚,蝶形,层层疏叠,瓣边起伏。1987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入。花粉红,花梗呈长垂丝状,3月上旬先叶或同叶开放。叶色如红叶李,极美。抗寒能力强,能耐-30℃极端低温,在北京、太原、兰州、熊岳可露地越冬。抗旱、抗病虫能力强,栽培适应性广,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种。梅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干古朴苍劲,枝倩影扶疏,花暗香浮动,意韵味无穷,自古至今,深得所宠。最宜植于庭前、宅旁,孤植、丛植均美,群植“梅花绕屋”尤著。“岁寒三友”的构景,应以梅花为前景、松为背景、竹为客景,可收相得益彰之效。梅花芽易于分化,适作桩景,又是盆栽、瓶插的良好材料。

5.樱花

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树高10~25米。树皮暗褐色,光滑;小枝无毛。叶卵形,背面苍白;幼叶淡绿褐色。花白色或淡粉红色,3~5朵成短总状花序,无香味。萼筒钟状,花期4月,与叶同放。喜光,耐旱,适应性强。根系较浅,忌积水,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之土壤,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抵抗力均较弱。有一定耐寒能力,但栽培品种在北方仍需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嫁接繁殖为主,桃、李或樱桃为砧。主产我国长江流域,但东北、华北以及朝鲜、日本均有分布,变种、变型甚多。樱花树姿洒脱开展,盛花期或玉宇琼花、堆云叠雪,或满树红粉、灿若云霞,为园景树选择应用中首选的优美观花树种之一。樱花开时热烈、落英缤纷,因其短暂而“壮烈”的精神而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被广泛种植,成为日本的代表性观花树种,而被奉为国花。周恩来总理当年留学东瀛时曾感赋:“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常见变型有:①重瓣白樱花(f.albo-plena),花白色,重瓣,传统栽培品种。②重瓣红樱花(f.rosea),花粉红色,重瓣。③红白樱花(f.albo-rosea),花重瓣,花蕾淡红色,开后变白色,有2叶状心皮。④瑰丽樱花(f.superba),花甚大,淡红色,重瓣,有长梗。⑤垂枝樱花(f.penla),枝开展而下垂,花粉红色,瓣多至50枚以上,花萼有时为10枚。

同属种有:①东京樱花(P.yedoensis),小枝幼时有毛。叶背脉及叶柄有柔毛。花白色至淡粉红色,常为单瓣,微香。萼筒管状,有毛。花期4月,叶前或与叶同放。原产日本,我国广为栽培,尤为华北及长江流域各城市为多。喜光,耐寒,北京能露地越冬。春花满树灿烂,甚为美观。但花期很短,仅能保持1周左右即很快谢尽。宜于山坡、庭院、建筑物前及园路旁栽植。本种尚有光萼、粉萼、重瓣等变种。②日本晚樱(var.lannesiana),干皮淡灰色,较粗糙,小枝较粗壮而开展。叶常为倒卵形,背面绿色,无毛,幼叶常带红褐色。花大而下垂,重瓣,粉红至近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萼钟状,无毛。花期较晚(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持续期较长,娇艳动人。原产日本,久经栽培,品种甚多,我国北部及长江流域各地常见园景树或行道树栽植。

6.桃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树高达8米。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无毛;芽密被灰色茸毛。叶椭圆状披针形,光滑无毛。花单生,粉红色,近无柄。花期3~4月,叶前开放。原产我国,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区现仍有野生桃分布。喜光,耐旱,喜夏季高温。喜肥沃而排水良好土壤,不耐水湿,如水浸3~5天,轻亦落叶,重则死亡。碱性土及黏重土均不适宜。耐寒力强,除酷寒地区外均可栽培,但仍以背风向阳之处为宜。开花时节怕晚霜,忌大风。根系较浅,寿命一般只有30~50年。桃花烂漫芳菲,妩媚可爱,盛开时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之品种繁多,着花繁密,栽培简易,故南北园林皆多应用,水畔、石旁、墙际、庭院、山地、草坪俱宜,惟须注意选阳光充足处,且注意与背景之间的色彩衬托关系。我国园林中习惯以桃、柳间植水滨,以形成“桃红柳绿”之景色。配植时注意将桃植于较高燥处,并注意避免柳树过于遮光,故以适当加大株距或将桃离水外移种植为妥。桃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达3000以上。其中观花桃类俗称“碧桃”,常见变型有:①碧桃(f.plex),花淡红,重瓣。②白碧桃(f.albo-plena),花白色,复瓣或重瓣。③红碧桃(f.rubro-plena),花红色,复瓣。④复瓣碧桃(f.dianthiflora),花淡红色,复瓣。⑤洒金碧桃(f.varsicolor),花复瓣或近重瓣,白色或粉白色,同一株上花有二色,或同朵花上有二色,乃至同一花瓣上粉、白二色。⑥垂枝碧桃(f.penla),枝下垂。⑦绛桃(f.camelliaeflora),花深红色,复瓣。⑧绯桃(f.magnifica),花鲜红色,重瓣。⑨紫叶桃(f.atropurpurea),叶为紫红色;花为单瓣或重瓣,淡红色。⑩寿星桃(f.densa)枝形矮小紧密,节间短;花多重瓣,有红寿星桃、白花寿星桃等品种。

7.紫薇

又称光皮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7米。树冠不整齐,枝干多扭曲。树皮淡褐色,薄片状剥落,树干特别光滑。小枝4棱,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形至倒卵状,具短柄。花鲜淡红色,花瓣6,花期6~9月。产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大部地区普遍栽培。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萌蘖性强,寿命长。紫薇树姿优美,树皮光滑洁净,于夏秋少花季节绽放,花期长久,花色艳丽,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之赞。最适植于院侧、亭旁、山边,三、五成丛,景观绝佳。亦可作行道树栽植,饶有情趣,别具风格。此外,紫薇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变种有:①银薇(f.alba),花白色或微带淡堇色,叶色淡绿。②翠薇(f.rubra),花紫堇色,叶色暗绿。

8.紫丁香

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5米。树皮暗灰或灰褐色,有沟裂。枝粗壮无毛,灰色。单叶互生,叶薄革质或厚纸质,圆卵至肾形,色墨绿。圆锥花序长,花冠漏斗状,暗紫色,“细小如丁,香而瓣柔”(高濂,1591),花萼钟状。花期4~5月。栽培变种有:①白丁香(var.alba),叶较小,叶背微有短柔毛,花白色,香气浓。②紫萼丁香(var.giraldii),叶先端狭尖,叶背及边缘有短柔毛。花序较大,花瓣、花萼、花轴均为紫色。③佛手丁香(var.plena),花白色,重瓣。

丁香属树种适应性强,我国从北向南15个省区有自然分布,但以四川、西藏、秦岭的种类最多。喜光,稍耐阴,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湿处种植,耐寒,耐旱性强。枝叶茂密,花美味香,为庭园中应用最普通的园景树种之一。同属中应用较好的种类有:①垂丝丁香(S.reflexa),灌木,树高达4米。圆锥花序,狭圆筒状下垂,有时倒挂如藤萝,花外红、内白。产湖北高山上,为丁香中最美的一种。性喜湿润之空气。②红丁香(S.villosa),灌木,树高达3米。花序顶生,密集,有柔毛,基部有2对小叶。花紫红色或白色,芳香,花期5月。原产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多生河边和山坡砾石地。③小叶丁香(S.microphy),小灌木。幼枝有毛。叶小,两面及缘有毛,老时仅脉上有毛。花淡紫色,萼有毛或近光滑。花期6月。原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多生于石坡上。④蓝丁香(S.meyeri),小灌木,枝叶密生,小枝幼时稍呈四棱形,具短柔毛。花期5月,一年可开花2次。产河南、河北。本种植株矮小,花色鲜艳,宜盆栽观赏。⑤欧洲丁香(S.vulgaris),又称洋丁香,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7米。花芳香,有纯白、淡蓝、堇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期4~5月。⑥波斯丁香(S.persica),灌木,树高达2米。枝直立或拱形,无毛。叶椭圆形,常呈2~4羽状裂。圆锥花序疏散,花冠淡紫色,筒细长。花期5月。变种裂叶丁香(var.laciniata),叶3~9深裂。我国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为产地,伊朗、阿富汗均有分布。⑦暴马丁香(S.reticulata),大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8米。圆锥花序,花冠白色,筒短,略比萼长;花丝细长,为花冠裂片2倍。花期6月。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均产。朝鲜、日本、俄罗斯亦有分布。喜光,喜湿润土壤,常生于沟边、谷地。本种花期较晚,在丁香园中,可起到延长花期作用。花可提取芳香油,也是蜜源植物。

9.桂花

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高达12米,单叶对生,革质,椭圆形,幼树或萌芽枝之叶疏生锯齿,大树之叶全缘。花序聚伞状簇生叶腋,花小,黄白色,浓香;花梗纤细,花冠裂达基部,裂片长圆形,端圆;花期9~10月。原产我国西南部,现广泛栽培于长江流域各省区,尤以广西桂林为盛,华北多行盆栽。花虽不甚美,但它独占三秋压众芳,深得大众百姓喜爱和文人墨客赏识,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喜光,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是较耐寒的常绿阔叶树种。喜湿润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肥。抗氯气,抗二氧化硫,还具吸收汞蒸气、吸滞粉尘的能力。桂花秋季开花,甜香四溢,作园景树应用效果极佳。作庭荫树和行道树栽植亦可,是绿化、美化、香化性能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栽培变种有:①丹桂(var.aurantiacus),花橙色至深黄色。②金桂(var.thunbergii),花柠檬黄至金黄色。③银桂(var.latifalius),花色较淡,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④四季桂(var.semper florens),花白色或黄色,花期很长,5~9月间可连续开花数次。

10.山茶花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高达10~15米。叶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有明显光泽。花多为大红色,无梗,单瓣或重瓣。花瓣5~7,近圆形,顶端微凹;萼密被短毛,边缘膜质。花期2~4月。有优良变种、变型及园艺品种3000个以上。产中国和日本,我国东部及中部多栽培。喜半阴,最好为侧方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寒力,杭州的冬红山茶在-10℃条件下仍鲜花怒放,浙江红花油茶在江西庐山遭-16.8℃极端低温而未受冻害,翌年春天正常开放。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pH5~7),不耐碱土。是山茶属中抗性和适应力较强的种类,对海潮风也有一定的抗性。山茶花叶色翠绿而有光泽,四季常青,品种繁多,花朵大,花色美,花期长(早花种11月开放,晚花种3月间开放,有的能陆续开放5~6个月)。开花季节正当冬末春初,是丰富园林景观的良好树种。栽培变种有:①白山茶(var.alba),花白色。②白洋茶(var.alba-plena),花白色,重瓣。③红山茶(var.ancmoniflora),花红色,花型似牡丹,有5枚大花瓣,雄蕊有变成狭小花瓣者。④紫山茶(var.lilifolia),花紫色,叶呈狭披针形。⑤玫瑰山茶(var.magnoliaflora),花玫瑰色,近于重瓣。⑥重瓣花山茶(var.polypetala),花白色而有红纹,重瓣;枝密生,叶圆形。⑦鱼尾山茶(var.trifida),花红色,单瓣或半重瓣;叶端3裂如鱼尾状,又常有斑纹,为观赏珍品。

同属种金花茶(C.nitidissima),共24种5变种,其中五室金花茶(C.aurea)和黄花茶(C.flava)产越南北部;簇蕊金花茶(C.fascicularis)产我国云南河口,余皆分布于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亚热带南缘和热带北缘地区,分布海拔高度50~650米,其中以120~350米较常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阴,怕直射光。喜暖湿气候,适宜生长温度18~23°C,冬季可耐0℃短暂低温;部分耐寒品种如平果金花茶(C.pingguoensis)能忍受-10℃的低温。金花茶及其变种防城金花茶、小果金花茶较耐水湿,而小瓣金花茶(C.panipetala)、薄叶金花茶(C.hrysanthoides)较耐干旱。土壤适应性分为两类:一类为石灰岩山地发育的土质,微酸性到微碱性反应(pH6.5~7.5);另类为砂页岩、花岗岩发育成的红、黄壤土,呈酸性反应(pH4.5~5.5)。金花茶为世界珍稀树种,观赏、药用价值极高,值得大力引种、推广。用油茶为砧嫁接繁殖,2~4年即可现蕾开花,并能明显增强接穗抗寒、抗旱性能,增加分枝,改善冠形,提高观赏性能。

11.蜡梅

蜡梅科,蜡梅属。又称腊梅。落叶灌木,暖地半常绿。树高达3米,小枝近方形。叶卵状披针形,表面粗糙,背面光滑无毛,半革质。花单生,花被外轮蜡质黄色,中轮带紫色条纹,具浓香,远在叶前(自初冬至早春)开放。原产我国中西部鄂、陕等省,性耐寒,长城以南各地庭园中广泛栽培。喜光,略耐阴。耐干旱,忌水湿,在黏性土及碱地上生长不良。耐修剪,发枝力强,寿命可达百年以上。蜡梅花开于寒月早春,花黄似蜡,浓香四溢,为冬季观花佳品,深受群众喜爱。蜡梅因其独特的风姿,奇异的韵味,加之象征吉祥富贵,备受古今青睐,成为园林绿化中不可或缺的冬景观花树种既可孤植点缀构成小景,也可群植、片植形成梅山、梅海、梅苑等大型景观。更可培育成巧夺天工的盆景,苍干虬枝,花香芳馥,雅致清高,耐人观赏。蜡梅根萌蘖能力极强,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首选树种之一。蜡梅还是春节切(花)枝的上乘材料,在香港市场非常走俏。蜡梅油的价格和黄金等同,而用蜡梅花提炼的天然香精,更是黄金价格的5倍。蜡梅优良品种的繁殖以嫁接为主;实生苗或根蘖苗,称为“九英梅”或“狗牙梅”,野生性状强,观赏性不高,在选择和应用时应倍加注意。河南大学赵天榜先生在《中国蜡梅》中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花色既有纯黄、金黄、淡黄、墨黄、紫黄等黄色系统,也有银白、淡白、雪白、黄白等白色类型,花蕊亦有红、紫、洁白等。在花期、花形、花香及生长习性等方面也各有特点。常见变种有:①磬口蜡梅(var.grandiflora),叶大,长可达20厘米;花亦大,径3~3.5厘米;外轮花被片淡黄色,内轮花被片有浓红紫色边缘与条纹。②素心蜡梅(var.concolor),花被片纯黄,内部不染紫色条纹。③小花蜡梅(var.parviflorus),花特小,径约0.9厘米,外轮花被片黄白色,内轮有浓紫色条纹。河南“鄢陵蜡梅冠天下”,代表名种即为“素心蜡梅”,其花芯洁白,浓香馥郁。

同属种:亮叶蜡梅(C.nitens),常绿灌木,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先端窄细长渐尖或尾尖状,基部楔形,上面光亮,下面有白粉,灰绿色无毛。花单生叶腋,花被片20~24枚。淡黄色。产于湖北宜昌及广西等地,杭州、上海、南京、扬州等地有栽培。作园景宜配植园林入口或道边,亦可作假山、花丛背景树。

12.绣球荚蒾

又称木绣球。忍冬科,荚莲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达4米。芽、幼枝、叶柄及花序均被灰白或黄白色星状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被星状毛。花序径约10厘米,全为不孕花;花冠辐状,白色,瓣片倒卵形。花期4~5月。江苏、浙江、江西及河北等地有栽培。喜光,稍耐阴,好生于湿润肥沃之地。绣球荚莲树冠球形,枝条广展;花球如雪,春光似冬景,为春花之佳品。宜孤植向阳空旷地段,枝干四面开展,尽现树姿之美。栽培变型:琼花(f.keteleeri),又称聚八仙。花期4月。花序周围为不孕花,中央为可孕花。果期9~10月,果长椭圆形,红色。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为著名形、花、果兼备观赏树种,并有历史传奇色彩,园林景观作用显突。

13.秤锤树

野茉莉科,秤锤树属。落叶乔木,树高达6米;叶椭圆形,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3~5朵花,形似总状花序;花白色,花梗长,顶有关节。果卵形,灰褐色,被有星状毛,具钝或尖的圆锥状的喙,形似秤锤。花期4月至5月上旬,果熟期8月下旬。原产我国,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地有栽培。性喜光,耐旱、忌水淹。秤锤树初夏白花灿烂,颇为美观;落叶后,果实宿存,别有风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良园景树木。

14.枸骨

又称鸟不宿。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4米。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叶革质,矩圆形,顶端扩大具3枚大尖硬刺齿,基部两侧各具1~2枚同样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而淡绿色。花期4~5月,花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叶腋。果期9~11月,核果球形,鲜红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环境,耐寒性较差。喜排水良好之酸性、肥沃土壤,生长缓慢。萌蘖力强,耐修剪、易造型。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强。枸骨枝叶茂密,叶形奇特,入秋红果累累,鲜艳美丽,是良好的观叶观果兼备树种。亦可修剪扎型,作园景篱应用,饶有风趣。

15.火棘

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树高约3米。枝拱形下垂,幼时有锈色短柔毛,短侧枝常成刺状。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缘有圆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两面无毛。花白色,复伞房花序,果近球形,红色。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产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地灌丛中或沟边,喜光,不耐寒,要求土壤排水良好。火棘枝叶茂盛,初夏白花繁密,入秋果红如火,且留存枝头甚久,美丽可爱。在庭园中常作绿篱及基础种植材料,也可整形丛植或孤植于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果枝还是瓶插的好材料。

16.夹竹桃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大灌木,树高达5~6米。茎灰色,嫩枝带绿色。叶3枚轮生,革质,线状披针形,中脉显著,侧脉密而平均,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色至深红色,有香气,单瓣或重瓣;副花冠鳞片状,端撕裂。花期6~10月。喜光,抗烟尘及有毒气体能力强,对土壤适应性强。栽培变种:白花夹竹桃(cv.Paihua),花白色,原产印度及伊朗,现大量引入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均可露地栽培。性强健,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华北常盆栽。夹竹桃夏日花茂,枝叶浓绿,管理粗放,萌蘖性强,是街头、绿带、工矿等生长条件较差处难得的景观树种。

竹,“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国人的青睐。其虚怀若谷、淡泊宁静、刚劲挺拔、洁身自好的品格,更备受世人推崇,与松、梅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一道被赞称“花中四君子”。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钟情被传颂至今,在园林树种的选择应用中独树一帜,景观效果清新出众。

竹属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木本单子叶植物。常绿乔木、灌木、藤木状。其形态十分特殊,全株分根、地下茎(竹鞭)、芽(笋)、秆、箨、枝、叶、花与果实。地下茎的节上有芽,长大为笋,出土脱箨成地上茎,是为秆。秆茎高度木质化,节坚实明显,秆内有横隔膜,节间中空。节,上有箨环、下有秆环,二环之间称节内,其上生芽,萌发为枝,分枝数量不等,依种类而论。主秆上的叶通常称秆箨,小枝每节一普通叶,交错排列成一行。

㈥ 随便一种花的特点。急急急``````

丁香花Syringa
lilac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 ,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丁香花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 。可孤植 、丛植或在路边 、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
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据说在宋代就已广泛栽培,那时有人在土岗上用丁香点缀假山园景,称为“丁香嶂”。丁香成嶂,一定是丛植甚密了。
章回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也是其中之一。丁香原产我国东北北部至西南地区,现在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毛叶丁香、裂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用以露植在庭院、园圃,用以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或者作为切花插瓶,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热点内容
木根花卉 发布:2025-08-26 19:39:28 浏览:407
茶花多少钱一盆 发布:2025-08-26 19:27:32 浏览:859
兰花的花期有多久 发布:2025-08-26 19:25:54 浏览:296
十八岁姑娘一朵花对跳 发布:2025-08-26 19:25:34 浏览:620
头戴荷花帽 发布:2025-08-26 19:21:06 浏览:645
樱花漫画下载 发布:2025-08-26 19:19:26 浏览:264
梅花黑板报 发布:2025-08-26 19:18:42 浏览:73
玉树花盆景 发布:2025-08-26 19:14:05 浏览:709
淡粉色的茶花 发布:2025-08-26 19:13:27 浏览:51
梦绿植发旺 发布:2025-08-26 18:47:46 浏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