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大黄牡丹汤方解

大黄牡丹汤方解

发布时间: 2023-01-14 10:24:22

A. 大黄牡丹皮汤的百科名片

简介
出处
组成
用法
方义
临床应用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回18g) 牡丹皮(9g)桃答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功用】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没有化脓,用上述五味药;
化脓者,在此方之上加,薏苡仁、炮山甲、红藤和败酱草。

B.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方法 ,供大家参考!

一、牡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二、牡丹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2、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鼠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的宁、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4、抗凝作用: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

5、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对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三、牡丹皮的10个食用方法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一、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组成:大黄(18g) 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来源:《金匮要略》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二、千金牡丹皮散

功效:主治腹内痈。

组成:牡丹皮3钱,苡仁5钱,桃仁10粒,瓜蒌仁(去壳,去油,净)2钱。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三、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 赤芍3克 木通3克 萆薢6克 花粉6克 瞿麦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药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四、银花丹皮汤

功效:主治慢性湿疹。

组成:银花9-15g,丹皮9g,青蝉蜕9g,黄柏9g,茯苓9g,白鲜皮9-15g,黑山栀6g。

用法:水煎,内服。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五、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色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药4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六、柴胡芍药丹皮汤

功效:主治眼病疼痛。

组成: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

用法:煎半杯,热服。

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七、丹皮柴胡犀角汤

功效:主治狂病,喜怒乖常。

组成:丹皮3钱,柴胡3钱,生地3钱,白芍3钱,茯苓3钱,犀角1钱(研汁),炙草2钱。

用法:水煎,温服。

来源:《医学金针》卷六。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八、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用法: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来源:四圣心源卷九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九、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做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十、桂枝丹皮紫苏汤

功效:主治痈疽初起。

组成: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苏叶3钱,生姜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热服。覆取微汗。

C. 寒下剂: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黄牡丹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D. 大黄牡丹汤的配伍中体现了下列哪些治法

大黄牡丹汤的配伍中体现了清热活血,通腑导滞的治法。
大黄牡丹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之功效。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等湿热瘀结证。

E.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目一:概述

一、定义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二、范围

症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症瘕

一、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症瘕”。症: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瘕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二、病因病机

【习题】

关于症瘕的定义,正确的`是()

A.症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

B.症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

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

D.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

E.症属气病,瘕属血病

[答疑编号2615010601]

【正确答案】D

三、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症。

主方: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下列哪项不是血瘀型症瘕特点()

A.胞中有块

B.积块坚硬

C.固定不移

D.推揉不散

E.痛无定处

[答疑编号2615010602]

【正确答案】E

A2

妇人来诊,诉腹中有块,月经量多,夹瘀块,小腹疼痛,诊时非经期。妇科诊为症瘕,并见舌黯,有瘀斑,其治疗原则是()

A.活血化瘀,散结消症

B.除痰化湿,散结消症

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D.解毒除湿,破瘀消症

E.益气养血,调摄冲任

【正确答案】A

2.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症。

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症。

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症散结。

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症瘕辨证论治结构图

1.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化瘀消症 → 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2.痰湿瘀结证:

化痰除湿,活血消症 → 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清热利湿,化瘀消症 → 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消症散结 →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四、施治中的注意点

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细目三:盆腔炎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盆腔炎。

二、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气血阻滞。

(2)气滞血瘀: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匮乏,致气虚血瘀证。

三、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剧,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行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主方:理冲汤。

盆腔炎辨证论治结构图

1.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

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 理冲汤

习题

患者,女,32岁。小腹及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疼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其治法是

A.清热除湿,化瘀止痛B.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C.疏肝理气,化瘀止痛D.凉血活血,化瘀止痛

E.健脾利湿,化瘀止痛

【正确答案】A

F. 大黄有什么用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G. 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有哪些功用

【来源】制《中医外科学》。

【组成】大黄20克,丹皮15克,薏苡仁50克,公英20克,冬瓜仁50克,败酱草30克,桃仁15克,地丁30克。

【功用】通里攻下,祛淤导滞。

【主治】用于淤滞型阑尾炎。

【方解】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公英、地丁解毒排脓;大黄通里攻下;丹皮、桃仁祛淤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H. 大黄牡丹汤如何煎

先水煎前四味(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去渣,内芒硝,再煎沸,顿服。
........................
2
........................
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
3
........................
以水6升,煮取1升,去滓;纳芒消,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I. 大黄牡丹汤服用方法和剂量

大黄属苦寒性中药,但是只要你的舌质是暗红 舌苔黄腻的,属于热象就内可以用,胃有不舒服容也有可能由胃热影响!~~你看看自己的舌质 和舌苔,如果舌质是暗红 舌苔黄腻 那你就用大黄牡丹汤!~~
我给你参考用量:大黄15 桃仁10 芒硝10 丹皮5 冬瓜仁15

当然 ,如不是上面说的舌质和舌苔 而是苔白腻 舌质淡暗 !建议你用些健脾补气兼润下的药!~~

J. 刘太医 大黄牡丹皮汤

你好!

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湿热郁滞之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肿痞,或右侧腿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恶寒、自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水煎服。

热点内容
兰花头像是 发布:2025-08-26 23:39:51 浏览:629
茶花贼感想 发布:2025-08-26 23:37:03 浏览:384
盆栽三七花 发布:2025-08-26 23:37:02 浏览:249
绿植没人浇水养护 发布:2025-08-26 23:20:10 浏览:948
绿植一摆 发布:2025-08-26 23:19:00 浏览:116
拍盆景音乐 发布:2025-08-26 22:50:52 浏览:248
樱花男孩漫画 发布:2025-08-26 22:48:26 浏览:636
郑州出租花卉 发布:2025-08-26 22:42:54 浏览:367
盆景怕雨水 发布:2025-08-26 22:26:49 浏览:397
兰花野史 发布:2025-08-26 22:26:09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