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芦荟图
1. 请问这是什么品种的芦荟(附图)
库拉索芦荟
Aloe barbadensis Mill
库拉索芦荟原产于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库拉索群岛和巴巴多斯岛,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巴巴多斯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美国翠叶芦荟和蕃拉芦荟(A.vera L.),我国称之为翠叶芦荟,日本叫“芦荟蕃拉”。其叶汁经干燥获得的生药叫“老芦荟”,为红色膏体,呈不透明的红褐色或暗褐色,因此也称“肝色芦荟”,载入药典中。
库拉索芦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较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每片重可达0.5~1.5kg,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小花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管状小花6裂;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三角形蒴果,室背开裂。花期2~3月。
库拉索芦荟也可作家庭盆栽品种。后来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在库拉索芦荟中,又选出不少变种,如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有证据表明当局部外用或口服芦荟时具有抗发炎的作用(Davis et al., 1989)。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动物试验以验证芦荟胶提取物的抗发炎活性,从实验结果推断这种活性可能是由于通过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发挥作用(Vasquez et al., 1996)。另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芦荟可抑制37%的老鼠水肿,这种抑制活性主要来自于芦荟胶成分中的固醇类物质尤其是羽扇豆醇(Davis et al., 1994b)。
在一项离体试验中研究了库拉索芦荟纯化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在感染12-36小时之后表现出抗病毒活性(Saoo et al., 1996)。用乙酸锌和库拉索芦荟冻干粉(7.5% 和10%)进行的离体研究证实了抗病毒性和杀精效果,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芦荟可能具有避孕作用,尤其可以预防HIV传染。芦荟的杀精作用被认为主要与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关(硼,钡,钙,铬,铜,铁,钠,镁,锰,磷,锌),微量元素使精子尾巴失去运动能力但不会造成阴道刺激(Fahim and Wang, 1996)。
芦荟胶对胃的保护作用在几例动物试验中得到证实,对实验小鼠进行诱导胃溃疡试验之前先服用芦荟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胃溃疡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80% 。发病后,服用芦荟胶的小鼠康复比对照组小鼠快三倍(Galal et al., 1975; Danhof, 1991)。另外一项动物试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Kandil and Gobran, 1979)。试验发现芦荟成分中的三萜类物质可预防胃溃疡的发生(Gupta et al., 1981)。
对老鼠的免疫刺激试验表明,芦荟中的一种多糖成分-甘露聚糖具有剂量依赖型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Zhang and Tizard, 1996; Ramamoorthy et al., 1996)。对试验动物口服芦荟甘露聚糖也表明具有抑制胆固醇吸收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Tizard et al., 1989)。
芦荟胶与芦荟汁的药理学差异在于芦荟胶不含任何蒽醌类化合物成分,因此芦荟胶不具备通便的功效(Newall et al., 1996)。蒽醌类可刺激水和电解质分泌到大肠中,防止被结肠吸收,这种作用反过来促进了肠道蠕动(Blumenthal et al., 1998; Bradley, 1992)。苷类在结肠内的降解产物芦荟大黄素(又称芦荟泻素)是泻药代谢物(Blumenthal et al., 1998)。动物实验发现芦荟大黄素及一种酒精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癌的活性。有离体研究报道aloctin A可诱导对肿瘤细胞有毒性的细胞的产生(Leung and Foster, 1996; Newall et al., 1996; Wren, 1988)。但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不再把芦荟汁作为抗癌药物来研究。
总结
药用芦荟已广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将芦荟汁作为泻药使用 。药理学试验以及临床试验都已证实芦荟胶可用作外用药治疗微伤、烧伤和冻疮。内服芦荟胶可用于治疗哮喘,口腔溃疡,胃溃疡,许多其他潜在用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自公元第一世纪开始,芦荟就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药品。人类临床试验还在继续研究芦荟的治疗用途。
2. 芦荟有哪几种图片
宝绿(学名:Glottiphyllum linguiforme),又名舌叶花、佛手掌等。叶肉质舌状,对生2列,长约7cm,宽2?3cm,鲜绿色,平滑有光泽,叶端 略向外反转。秋、冬开花,花自叶丛抽出,具短梗,金黄色。原产南非,世界各国多有栽培。宝绿适宜盆栽,陈设在书桌、窗台、几案、小巧玲珑,非常雅致。
3. 芦荟有哪些特征
(陈伟平)
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别名斑纹芦荟、油葱、象鼻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非洲亦有分布和栽培。除本种外还有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古巴芦荟(Aloe cubana L.)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叶片的干燥液汁入药。近代研究,从芦荟中提取抗肿瘤药物和广泛用于化妆品、护肤产品。主要成分含芦荟宁、对香豆酸、蛋白质等。味苦,性寒。有清热导积、通便、杀虫、通经的功能。治热结便秘、经闭、疳热虫积,外用治癣疮、龋齿和烫伤等症。
一、形态特征
高30—50cm,叶肥厚多汁,簇生于短茎上,呈莲座状。叶长披针形,长约20—40cm,基部宽达3—6cm,厚5—15mm,直立而斜展,粉绿色,有白色斑纹,边缘有尖齿状刺。总状花序腋生,花莛高50—70cm,花橙红色;花被筒状,上端6裂,裂片披针形,顶端稍向外弯;雄蕊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种子多数(图17—9)。
图17—9 芦荟形态图
1.植株 2.花
二、生物学特性
芦荟于3—6月开花,8—11月果实成熟,但很少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地下茎能长出幼芽而形成许多新株,主要靠分株繁殖后代,另外叶腋处长出幼芽,也可靠幼芽繁殖后代。
喜温暖,怕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即遭寒害,在-1℃时植株开始死亡。但在有覆盖的条件下,能忍受-3℃的短暂霜冻。喜光、耐旱,是热带沿海地区的一种喜光植物。要求充足的阳光,过于荫蔽,容易引起叶的局部腐烂。忌潮湿的环境,有些植株连根挖出放在阳光下晒1—2个月仍不干枯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长在滨海沙地或岩石缝隙中。种在旱、瘠土壤上叶瘦色黄。在潮湿肥沃土壤中生长则叶片肥厚浓绿。土壤过湿或积水会造成根叶腐烂。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可用分株繁殖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将芦荟每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
芽插繁殖是从母株的叶腋处,切取长5—10cm的新芽,放在阴凉的地方,夏季4一5小时,秋、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荫棚的苗床上。插后约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个月即可出圃定植。
(二)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富含石灰质的壤土。过湿过粘重的土壤不宜种植。定植前翻耕土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或土杂肥1500—2000kg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宽0.8—1m,长视地形而定。
(三)定植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芽插苗,植距为50×50cm或40×50cm,每畦种2行,每穴栽1株。定植时将根舒展,覆土压紧,如土壤干燥时需浇定根水,并用小树枝做临时遮荫。
(四)田间管理
1.淋水排水
夏季天热干燥时必须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于潮湿,注意排除积水,以免烂根。
2.松土除草
生长期间要勤除草和松土,雨季除草要将除下的杂草清除出园外,堆沤作肥。旱季除草,要将除出的杂草覆盖根际。在除草的同时结合松土或培土。
3.施肥
为促进植株的生长,要及时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化肥。每年施肥3—4次,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混和尿素6kg,过磷酸钙50kg。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芦荟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当芦荟叶片生长旺盛期,将中、下部生长完全、长20—30cm以上的叶片,分批割下。
(二)加工
1.将采收的新鲜叶片,切口向下,竖直放于木槽或其它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
2.将采收的新鲜叶片,用清水洗去泥土,横切成片,加入与叶片同重量的水,用猛火煎煮2—3小时,再用纱布过滤,把澄清的过滤液放入锅中加热蒸发至稠粘状,倒入模型内烘干或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即为药用芦荟膏。
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加工得芦荟膏量亦不同,老叶为2.86%,嫩叶为1.83%。
4. 芦荟的图片与功能
芦荟的图片:
芦荟的功能:
1、解毒消炎。
芦荟含酚类、芦荟素、芦荟酊、有机酸等成分,对某些病菌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对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有些病要辩证地使用芦荟,不可盲目以免造成伤害。
2、健胃通便。
芦荟可增强胃肠功能,增加食欲,增强体质。芦荟还可泻下通便。芦荟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肠蠕动,一般服后8-12小时即可排便。
3、美容护肤。
芦荟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芦荟中含的胶质能使皮肤、肌肉细胞收缩,保护水分,恢复弹性,消除皱纹。芦荟可治疗面部痤疮、粉刺,不论内服、外用都有明显效果。
4、净化空气。
芦荟能净化空气中的甲醛、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同时,芦荟还对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能吸附灰尘。
(4)玫瑰芦荟图扩展阅读:
芦荟文化:
1、芦荟的花语是自尊又自卑的爱。
2、芦荟中的“芦”字原意是黑的意思,“荟”则是聚集的意思。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芦荟的叶子的汁液是黄褐色的,遇到空气会氧化成黑色,因而取名芦荟。
3、芦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在中国,人们把它称为“芦荟”,当时中国所使用的是从欧洲传来的、将汁熬干形成的块状物。
5. 芦荟应该做怎样栽培和管理
盆栽芦荟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为透气性差,易烂根。
1.温度、光照
芦荟多喜光照,在生产季节最好放室外通风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夏季炎热的季节要适当遮光,冬季应放在高于5℃向阳的地方即可安全过冬。
2.浇水
芦荟最怕长期积水,土壤过湿则根部缺氧而腐烂枯死,平时向叶片喷雾或淋水,保持稍湿即可,待盆土过干时浇水。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则在低温阴湿的环境下极易烂根烂叶。
3.土肥
芦荟适应性广,但栽植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气,以砂质壤土为好。一般采用腐叶土和粗沙各半再掺点腐熟的马粪、粪干、鸡鸭粪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长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则生长更好,不宜施过浓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烂根。
4.换盆/p>
每2~3年应换盆一次。换盆应在春季4月进行,其他季节也可但管理不当易枯死。换盆可换大一号的盆,将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时剔除烂根。盆垫瓦片,下垫2~3厘米炉灰渣、石子、砖块等作排水层,上垫一层培养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围填满新土,轻轻墩实,浇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