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评析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评析

发布时间: 2023-01-06 01:16:49

⑴ 《红玫瑰与白玫瑰》想表达什么

《红玫瑰与白玫瑰》体现了张爱玲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批判精神, 表达了对父权制下女性生存困境的审视与关注, 以及对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质疑和反叛。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收录了张爱玲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年轻的时候》、《花凋》等十余部作品。

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张爱玲对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变,一直是持一种迟疑和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她笔下描写的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普通女性经历的都是朴素的人生,却也是迷茫、无奈与苍凉的人生。

(1)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评析扩展阅读: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代表: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代表天真任性,风情万种,白玫瑰代表传统女性的懦弱,男人在红白玫瑰间挣扎,以为做了自己世界的主人,实则遵循了命运的安排,同所有自负的男人一样,自认为最理想的选择成为生命中不可抹灭的遗憾!

虽然有房子、有老婆、有小孩,可是在他内心深处是有缺憾的,白玫瑰虽然还在自己的花园里,娴静呆板而空洞乏味,那热情美艳的红玫瑰却因为分离成了他心中永不枯萎的妖艳。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红玫瑰是白日梦,脆弱到一触即烟消云散却绚烂异常,白玫瑰是白开水,乏味到不可救药却平实温暖,散发着人间烟火的安逸。

⑵ 解读分享 |《红玫瑰与白玫瑰》

【关于作者】

张爱玲,女,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活跃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上海为背景的,比如《色戒》《半生缘》《茉莉香片》等等。

【关于本书】

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男主人公佟振保与不同类型的女性之间的感情纠葛,从中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独到见解。

【核心内容】

作者用玫瑰来比喻不同的女性角色——“红玫瑰”是火热的情人,而“白玫瑰”是贞洁的妻子。在两朵玫瑰之间,很多男人摇摆不定,很多女人痛苦纠结。最后到底是红玫瑰好还是白玫瑰好呢?作者张爱玲给出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从中也能看出作者的爱情智慧。

一、爱情必须是二选一的吗?

小说里写到,振保一直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挣扎。不过,他不是先结婚后出轨,而是先与有夫之妇偷情,后来为了过上所谓正常的生活结了婚。他放弃了情人,选择了另娶一个身家清白的妻子。

振保留学归国之后,因上班路途太远,就租住在自己的同学家中。结识了老同学的太太,也是他生命里的红玫瑰——王娇蕊。他们初次见面的场景就十分暧昧,而后老同学正好要到新加坡去做生意好几个月,在此期间,振保与娇蕊过上了日日厮缠的生活。直到娇蕊爱上他,要离婚,他害怕天下所有的人都将知道自己和同学的妻子发生了奸情,他名誉不保。便极力劝说娇蕊,让她还是不要离婚。娇蕊很伤心,决绝地离开了。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之后,他就与一位门当户对、身家清白的孟烟鹂小姐结婚了。在振保的眼里,她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既无趣又乏味的普通女人,她身材单薄,性格也很内向。但是烟鹂却对振保非常敬重。可越是这样,佟振保就越是觉得她唯唯诺诺、拎不上台面。佟振保越来越厌弃她,后来索性开始嫖妓。直到有一天,他撞见了妻子跟一个男裁缝独处一室,发现妻子偷情后,振保开始更加公开地嫖妓。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振保偶然间遇到了娇蕊——自己曾经的那朵红玫瑰。王娇蕊与丈夫离婚之后重新改嫁、生儿育女,她不再像当年那样轻佻活泼,看起来变老了一些。振保假装不经意地询问娇蕊近况如何。娇蕊却诚恳地对振保说了心里话:“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

经过了时间的洗涤,娇蕊也好,烟鹂也好,两朵玫瑰都完全不再是原先的模样。红玫瑰因为他的勾引与前夫离了婚,白玫瑰因为他的厌弃而与裁缝偷情。可是如今呢,红玫瑰变成了一个恬淡的妻子,只不过是别人的妻子,而白玫瑰变成了火热的情人,只不过也是别人的情人。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红玫瑰也会有真爱, 白玫瑰也会去偷情。爱情的难点在于:并不是选择之后感情就能够永驻在那一刻,它像玫瑰一样会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需要非常精心的呵护。爱情这道题,最难解的地方恰恰是在选择之后的部分,也就是要对感情承担责任的部分。

二、爱情与责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按照时间顺序,佟振保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一个巴黎街头的妓女。是为了破掉自己的“童子之身”特意花钱找的。对于自己的初夜,佟振保觉得不堪回首。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初恋Rose姑娘,她家境殷实,两人爱得死去活来,在他回国前的晚上,振保却拒绝Rose的请求,坐怀不乱地把她送回了家。这两件迥然不同的事情,恰恰都折射出同一个问题:佟振保实在是没什么“责任感”。在街头任意寻找一个浑身狐臭的妓女来完成自己的初夜,这是对他自己的“不负责任”;而面对Rose的真情,他退缩不前也是不敢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当我们谈到爱情中的“选择”时,往往不愿意谈到“责任”这个话题。那么张爱玲为什么在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之前,非要特地提及这另外两朵玫瑰呢?这是因为,有了这两位来铺垫,男主角在红白玫瑰之间会怎么选择,读者也就能够猜得出一二了。

三、张爱玲本人的爱情智慧是什么样的呢?

张爱玲出身于一个旧式的家庭,家世显赫,但她的父亲是个纨绔子弟。而母亲却是进步女性,夫妻俩格格不入。早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抛下她去欧洲留学了。父母的婚姻给张爱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爱情和婚姻,张爱玲有来自骨子里的深深绝望。

可能是因为父爱的缺失,张爱玲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比她年纪大很多。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胡兰成。本身颇有才气,追求女人也很有一套。两个人认识仅仅六个月之后,就结婚了,可婚后胡兰成见一个爱一个,成婚三年后,张爱玲终于下定决心离开。

后来,张爱玲来到美国,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比她大了将近30岁的美国作家赖雅。这份婚姻中,责任的分量要明显要高于爱情本身。

她的爱情智慧到底是什么?也许从她的一篇散文中或许能窥见一点:“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也许这恰好代表了张爱玲对爱情的看法:看透了人间聚散,最后我们对于爱情,需要的恐怕是坦然。

金句:

1.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2. 红玫瑰与白玫瑰都不是最好的,选了任何一个,都会忍不住猜想如果当时选了另一个,那又会怎样?

3. 爱情的难点在于:并不是选择之后感情就能够永驻在那一刻,它像玫瑰一样会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需要非常精心的呵护。

4. 及时做出果断的选择,在爱情之中是最起码的诚恳。

5. 看透了人间聚散,最后我们对于爱情,需要的恐怕是坦然。

撰稿:林揖君

转述:阿丁

思维导图:徐小妮

⑶ 怎么看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1、 真爱观
张爱玲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中的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而这也是爱情与婚姻的演变。爱情是在理想中生存、变幻的,而婚姻却离不开琐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吧。
但是恰恰张爱玲追求的是就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在无涯的时空里,在浩渺的人海中,一种不问缘由,不问经历的永恒的真爱。她内心所追求的是那种超凡脱俗的爱情。她也曾说过:“有些女人本来是以爱为职业的。”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每个人物灵魂深处都弥漫着特有的孤独与荒凉。张爱玲她能用犀利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挑开了掩饰生活本质的层层叠叠的面纱,让人震撼和醒悟,这是我最爱的原因。
一篇文章中分析到“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爱,发自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渴望才是真爱,与肉欲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试问哪种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呢?他们之间的爱大多数的成分仍然是肉欲。娇蕊说过:“我真想知道对街那排公寓房子里,都发生了什么,在阴天里,它显得寂静,落寞,像没人住的样子。”这体现她自己内心的寂寞。只有当让人寂寞时,需要人陪伴时才会想找一个人,才会渴望爱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她是想实现自己底层的价值罢了,如果王世洪可以每天陪在他身边,我认为她并不会出轨,所以这是有附加条件的爱,也并不纯粹的爱。
还有人认为因为娇蕊也曾遇过其他男人,振保在娇蕊之前也遭遇过两个女人,但那不是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认为只有他们之间抛开了世俗的所谓的名分、经历、地位的干扰,完全投入爱河的才是所谓的真爱。然而我却想质疑:他们有抛开世俗的名分吗?爱上娇蕊时佟振保并没有娶妻,他们地位也没有相差太悬殊,不存在抛开的问题。
至于后来大家会说娇蕊真的爱上了振保,她愿意牺牲自己的奢华生活,安稳的婚姻带给她的一切。我的确不否认这是爱,但这份爱太缺乏思考,太过于冲动,牺牲自我是不是就是真爱的评判标准呢?而且这份爱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换句话说他们自己决定不了什么,有种随机分配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振保会说:“有一种异样的,命中注定的感觉。”
况且在娇蕊说的:“那你有本事,把我拆了重盖。”这句话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在情场百战不败的女子希望得到挑战,她等待着一个男人让她心甘情愿的改变,因为之前是她玩弄其他男人,她没有认真过,在有优越感的同时她又希望被一个男人征服。而同时这会让振保觉得是诱惑,激发男性的征服欲。

2、 男人的社会,悲剧性

毋庸置疑这篇文章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男女权利,地位不平等问题一直是张爱玲所关注的话题,她对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变,一直是持一种迟疑和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她笔下描写的普通女性往往是对真爱向往的同时,却依旧要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安与无奈。她们永远只能在不安稳中求安稳,在不满足中求满足,在不能忍受中继续忍受。

这是一部男人的戏,从头来尾,女人的一切都是男人给的,无论是为了嫁一个好人家而读大学的身家清白的烟鹂,还是成为一个交际花却依旧天真浪漫的娇蕊,她们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男人。说的夸张一点,这部戏中女性是不存在的,就如题目“红玫瑰与白玫瑰”也不过是完全站在男人的立场上给出的定义。这是何等的恐怖,却又残忍的现实,起码在那个年代,张爱玲急切想发问:“女人的出路在哪里?”
而如今这个现实社会呢?是否依旧还是由千千万万个佟振保构成?那句经典的台词:“当你想占有一个女人身体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爱上的是她的灵魂。可是你别忘了,要想得到她的灵魂,就得先得到她的身体。爱情和欲望是分不开的。”寥寥几句,青年时代的张爱玲就把困绕了人们许久的谜题简单却深刻地揭示了出来。回归最原始,当人们开始把人区分成男和女时,权利的关系就开始建构,我们所能不断努力的也不过是在规定好的权利关系中争取有限的独立。
对于类似佟振保这样的男人来说,爱情在他面前可能不值得一提,他只不过是一个为了爱情而追求爱情的人,“佟振保不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人,我有爱情。”看出他只是希望自己是个有爱情的人,当一切风调雨顺后,他便又怀念起爱情,觉得自己还差一份爱情,在被和烟鹂婚姻的现实打压后还希望自己有些纯真简单热烈的东西,而娇蕊正是具备这些,他才又开始怀念起她来,如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说:“你爱的不是我,你只是享受爱我的感觉!”
所以当又有更大的威胁来临时,在事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面子面前他就觉得“单纯的肉的诱惑简直不算什么了”,爱情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而悲剧的发生就在此时。女主人公将爱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份勇气和坚定是振保永远不会懂的。相反烟鹂是把婚姻放在第一的位置,而振保更看重的也不过是一份外表看上去符合社会认知标准,世人价值判断,冠冕堂皇的,拿得出手的婚姻。因此他选择了白玫瑰,不敢说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不跟随内心的选择,看似正确,理性的选择同样给两个人都带来了悲剧。
最后,一颗敏感、孤寂的心及那独特的笔法,和充满宿命的基调也许正是张爱玲得以征服读者的最终魅力吧~

⑷ 如何评价陈冲赵文瑄主演的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这个电影经典,演员演的也非常好,尤其是陈冲。锦鹏导演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演绎,基本上完全把原小说当剧本来拍,这样,自然导演的存在感会降低,因为没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嘛,反而让演员脱颖而出了

⑸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故事想表达的是振保,作为一个典型中国人的化身,习惯从他人,社会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活的并不自由,很累。像他看见孟烟鹂的时候,“他对自己说,’就是她吧’”,这说明他在自己说服自己,不是自己本身想要与她在一起,而是觉得自己的情形和她在一起,从他人的眼光里看,比较对。王娇蕊起初则是另一个典型,完全不care社会看法,活的自我随性,她想要的,不管付出多重的代价她都去选择,跟振保恰好是一种对比。也因此,多年之后振保再遇到娇蕊的时候,他想表现自己生活幸福,但在活的真实的娇蕊面前,他内心真实的情感实际是忌妒。张爱玲对典型中国人心理的理解,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对文字的控制力,真厉害。

⑹ 解读张爱玲的“白玫瑰”和“红玫瑰

张爱玲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每一个男人喜欢的白玫瑰是这样的女人:她可能清纯,她可能端庄、她可能淑女,她可能温柔,也有可能气质迷人。那么相对来说每一个男人喜欢的红玫瑰是这样的女人:她可能妖艳,她可能妩媚,她可能魅力无限,也有可能性感惑人。所以娶了白玫瑰,但是在内心的最深处还是心心念念着那个迷了人心智的红玫瑰;娶了红玫瑰,但是他的内心最深处却时常停留着那个温柔了时光的倩影。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男人的劣根性吧,总是喜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心无旁骛的爱着一个女人的男人吧,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全心全意爱着的女人才最可悲!或许张爱玲正是因为看透了男人的本质,才能总结得这么精辟吧!

  作为时下的新兴人类,很多女人早就看透了男人的本质以及喜新厌旧的本能,所以对很多人来说结不结婚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自己活着开心最重要。在中国,男人拥有白玫瑰和红玫瑰就是多情并且有本事,是被赞扬的和羡慕存在,相反女人却不能,这又是何其的讽刺,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也可以选择不成为任何男人的白玫瑰或者红玫瑰。

   

⑺ 田沁鑫导演《红玫瑰与白玫瑰》剧评

田沁鑫导演,罗大军编剧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将原作张爱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对于人性欲望的思考和爱情的真相的深挖在舞台上巧妙的展现了出来。他们将原作品做了一个极大化的丰富,并且整部戏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以及戏剧冲突。一个舞台两个布景,对称摆放的物什却不尽相同。两个布景之中四个女人的外貌穿着与举手投足间处处都透露着两种不一样的人物性格。舞台上大段独白使得观众觉得乏味,但缺少独白会使得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于是导演设计了两个振保四朵玫瑰,一角两人去饰演的方法,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巧妙的处理了大段需要表达内心情感的独白与人物之间互动的冲突,并且将一个人的理智与欲望外化展示,角色的欲望在这个舞台上毫无保留的被观众一一看到听到,与其自身外表的理智形成对比。这三个“对比”充斥着整部话剧。

第一个开幕时直接被观众看到的、显而易见的对比便是在于舞台布景。这个对比是最物象的一个对比,因为在灯光开启的一霎那便给足观众视觉冲击。舞台一分为二,左半边与右半边分别是白玫瑰与红玫瑰的住宅。实际上每一样家具在舞台上都是对称摆放的,只是有几样东西不尽相同。比如开场的人体衣服架子上的衣裳,白玫瑰是素净的、保守的白色旗袍,红玫瑰则是鲜艳的、前卫的红色小西服。白玫瑰的老式音响里稀稀拉拉的放着苏州评弹《妆台报喜》,红玫瑰的留声机里放着浪漫的Aquellos Ojos Verdes,随后白玫瑰音响里响起了越剧《情探》,红玫瑰播放了那首《老情人》。传统与浪漫的对比之下也隐喻了红白玫瑰各自的故事。白玫瑰住宅里放着的是缝纫机,而红玫瑰那边是一个精致的下午茶茶几。贤惠持家的女人和喜爱娱乐的女人的对比由此可见。两处不同场景中间设计了一个透明的玻璃走廊,虽在舞台上透明,红玫瑰却说“站在窗户边上换衣裳都没人看见”,显然这个玻璃走廊是个特殊的处理方式,用极透明的玻璃代表极隐蔽的厚墙,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似乎也是一处对比。场景布置的强烈的视觉差异、对称的物件摆放更能让观众一眼看出不同,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产生了视觉效果,还给这两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角色未曾开口,观众就能从这件物件上察觉红白玫瑰个体之间的强烈差异。两个不同的戏剧空间也可以展现红白玫瑰的“爱情”不同阶段的变化。白玫瑰新婚之时,红玫瑰埋葬了自己的欲望;白玫瑰婚后丈夫嫌弃她平庸,红玫瑰却和老情人激烈的偷情,这个强烈的对比也能体现出张爱玲原作的对于爱情的思索——得到的变成蚊子血、饭粘子,得不到的就是白月光、朱砂痣。两个戏剧空间同一时间不同情感的交叉与碰撞,也使得整部话剧的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第二处对比便涉及到角色本身了。如果场景只是一个渲染和奠定基调的工具,那么在角色身上体现的对比才是更吸引观众眼球的。观众从角色身上看到的第一层便是服装上的不同。话剧中为了更加深刻的再次强调两人服装的不同,在开场也设计了一个“更衣”的环节。一个玫瑰给另一个玫瑰更衣——白玫瑰穿着素净保守的白色旗袍给白玫瑰穿上同样的白旗袍,红玫瑰则把红色的小西装穿在了本身穿着暗红色旗袍的红玫瑰身上。这个环节的设计,第一个是再次强调两人服装的差异,第二个是穿插对白简单的介绍了人物。白玫瑰审美传统守旧,红玫瑰追求新潮,白玫瑰说“自己乳房太小怕滑下去”,语言中透露着不自信,红玫瑰却自信昂扬的说“我是天生的细腰,我不怕”。结尾两个玫瑰的衣服也都变成了灰暗的颜色,白玫瑰的黑色旗袍上是一片片正在凋零枯萎的白色花瓣,红玫瑰也穿上了厚厚的风衣裹住了自己。人物服装的变化也暗含着人物命运的走向,两朵玫瑰都被摧毁,失去颜色。第二层便是角色通过语言与动作来表现红白玫瑰的不同形成对比。白玫瑰面对情人裁缝时,肢体动作较小,语言也较为含蓄,两人之间暧昧但却有一个模糊的界限。红玫瑰在振保面前肢体动作明显夸大且积极主动迎合,在表演时声调明显也高了一度,与振保的床第之欢也在舞台上用“合奏”写意化的去表现了出来。她们一个含蓄一个张扬,在舞台的两个戏剧空间里交替上演,不仅增添了戏剧张力,也能让观众更容易身临其境,主动的代入到了“振保”的角色之中,更能体会振保这个人物的内心纠葛。一个是奔放热辣的红,一个是恬静传统的白,一个贪玩追求者多,一个生活起来了无生趣毫无激情,相必观众也能更好的去体会原作的本意。这种极端的对比使得结局更加触动人心——红玫瑰换下了鲜艳的红色,穿上了沉稳的墨绿,她的话语已经完完全全蜕变成了一个妇人了,之前追求爱的勇气在她身上已经消失不见。这到底是女人的命运造成的不得已的结局还是真实的人性对红玫瑰造成了那致命的一击让她收敛所有,无论是哪个原因,这个浪漫、热情、奔放的女人被埋葬在玫瑰花瓣里,最终穿上了厚厚的铠甲,举起了枪。两个那么不尽相同的女人,却戏剧性的走向了一种结局,之前的那么极端的对比在结局时刻看来,皆是铺垫和讽刺。

在这整部话剧里,实际上还有一处隐含的对比。便是一个角色理智与欲望两个化身的对比。理智与欲望两个化身常常会产生分歧,有时欲望屈服于理智,有时理智战胜了欲望。一角两人的方式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真实化。作为人,两种念头在头脑里打架是常有的事情,这让观众产生了代入感,并且有时两人对话吵架的桥段也极具趣味性,使得整个话剧节奏松弛有度。振保的两个化身,最大的作用实际是为这个角色添加了讽刺性,这个形式让最真实的人性暴露在外,无论在面临选择时的内心纠葛还是面对诱惑时的自我抵制,两个人去分别饰演两种念头比一人饰演更加能产生情感冲突,这就是导演将文字作品搬上舞台的巧妙方法之一。文字作品通常细腻,冗长,需要大段大段文字去叙述,也需要读者细细去读才能体会,但在时间、空间都有限制的舞台上,如果简单的去表述想法会显得异常单薄,一个人站在台上念着大段独白也会让整个戏剧变得乏味。这种理智化身与欲望化身的方法,把原本一人的乏味的独白陈述变成了对白,加紧了戏剧节奏,也将人物内心完全外化,让观众直白的、清晰的看到每个角色的内心纠葛。这在红白玫瑰身上也起着同样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也有他的一定的弊端——观众在第一次未知的情况下观看也许会看的一头雾水,六个角色都在台上时有时也会让观众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理智,谁是欲望。但若是懂得了导演这个巧妙的安排,观看起来就比较顺畅了。

这部话剧,在舞台设计上的大胆创新和表现形式以及手法上的大胆实验让它更容易得到更多观众的欣赏和青睐,演员的细腻表演与扎实功底也为这部戏剧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部作品以这种形式搬上话剧舞台,无疑是抓人眼球和新颖的。戏剧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新颖的表现方法,是这部话剧的成功之处。同样,这部话剧也蕴含着对爱情以及人性的思索与考量,有一定的社会人文价值。原作就在导演和编剧的巧妙构思下,在舞台上上演着。

⑻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影片评价

《红玫瑰与白玫瑰》所展露的肌理与多重声音大胆地挑战与颠覆了张爱玲的文字,并以具有女性特质的书写方式改写香港主流电影的电影语言模式,建立了自己的语言,一种女性声音的语言。摄影考究,每一个镜头都是那样的精致,为观众打开了一幅幅旧上海的画卷,一个风月无边,动荡中也保持着浮华,喧闹的上海是如此的亲近。虽然没有什么外景,但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气氛营造得非常成功。音乐的美仑美奂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特别是那首飘忽不定的《玫瑰香》在被林忆莲那氤氲着亦舒某些小说中的怀旧情怀的嗓音的演绎之后,听来如同喝了《东邪西毒》里的“醉生梦死”一般,沉醉而不愿醒来。(网易评)
关锦鹏以一种冷峻旁观的态度描述了一种无奈情感。在起落的电梯里红玫瑰那张娇艳明媚的脸映见她心底婉转曲折的心思,洁净明亮的洗手间里白玫瑰苍白无色的生命。 精致美丽,堕落颓唐,却在一不经意间将心底的一丝纯真柔情轻轻流露,一个男子可以将女性情感刻画到如此的细腻、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新浪评 )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太过拘泥于原著,又截取片段表现,对于未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很多场景便不知所云,无法建立因果关系,达到叙述与情绪表达效果,情感过于外露的音乐则显得浮泛。过于依赖人物旁白和字幕这种文学化手法叙述,也减弱了电影视听语言本身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与原作相比,合理化人物转变心理动机及情感宣泄的点睛之笔,应是结构上后移的振保与娇蕊的电车相遇场景。(中新网评)
影片太囿限于原著,未能在映象化的再创作上推陈出新。佟振保与个性对立红玫瑰及白玫瑰之间两段情拍得不够动人。过份文学化字幕穿插也显得造作,颇难重现三十年代上海滩时代风味。但全片技术层面上却表现精彩,陈冲演出了红玫瑰热情和诱惑性,叶玉卿白玫瑰形象很新鲜但演得稍嫌呆板。赵文煊角色亦未作最佳发挥。(新浪评 )

⑼ 《红玫瑰与白玫瑰》隐喻是什么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代表了不同的两个女人,书中的人物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而“玫瑰”本身就是象征爱情的花朵,作者张爱玲也为故事里的女人们都赋予了玫瑰的色彩。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了主人公佟振保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为情妇的“红玫瑰”娇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烟鹂,她们都在振保身上倾注了大量感情,在恋情中卑微妥协,而振保爱自己更胜他人,最终还是负了她们,三人为爱身陷囹圄,不得善终。

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状态,对这两位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大量着墨,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女性在男权意识统治的社会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

评价: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结尾佟振保在公车上与王娇蕊重逢,通过车上的后视镜,他看到自己在哭,并为之感到诧异和羞愧。这一幕远比读者直接看到佟振保落泪更有冲击力。因为最大的悲剧性并不来自失去那段爱情,而在于佟振保终于明白了那段失去的爱情对自己的意义。

⑽ 书评|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性格对作品的影响极深,由于张爱玲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其文学作品往往与张爱玲过往的经历相关,张爱玲根据自己所看所闻,经过艺术加工,从而形成了一部部文学作品。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女性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作品中对于亲情的描写较少。同时,作品中对于“孤独”的表述较多,自身经历与精神状态致使张爱玲文学作品显现出苍凉、迷茫、不安的特点。张爱玲自身的性格特点造成其作品存在明显特征,作品中主人公形象心理往往表现出扭曲和矛盾的特点。

《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篇小说写于张爱玲的爱人胡兰成有了外遇,她离开胡兰成之后。小说中的红玫瑰王娇蕊是男主振保朋友的妻子,振保回了国,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高职,租住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邂逅了王士洪的妻子王娇蕊。

王娇蕊明媚任性、放浪却又不失童真。她会为了保持苗条而刻意只吃一点点主食,却放不下更容易让人肥胖的糖;她会在被人调侃脸上有肉的时候娇俏地说道:"那是我去年吃的羊肉";她会穿极绿的裙子搭配粉红色的内衬,却一点不显得违和。

从初见开始,佟振保就抑制不住自己对她的喜爱。于是在王士洪出去工作没多久,在王娇蕊有意无意的撩拨之下,他们就在一起了。很快,王娇蕊就深深陷入了对佟振保的爱之中无法自拔,她渴望和他永远在一起,还因此要求与王士洪离婚。

可是佟振保根本就没想过这些,虽然他心里也有她,但是他无法承受“与朋友之妻有染”这种消息对他名声带来的打击,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浪荡的女人做他的妻子。尽管王娇蕊再三表明自己的真心和改过自新的决心。最终佟振保从她的世界抽身,而她却依然选择了离婚。在爱情与名声事业中,佟振保与大多数男人一样选择了后者,而王娇蕊却如大多数女性一样选择奔赴前者。

张爱玲笔下的这朵“红玫瑰”与她有着相似之处,因为她和她一样对爱情有着如火的热情,即使胡兰成是有妇之夫的时候,张爱玲仍然一心一意地爱着他。

可是当佟振保与王娇蕊再次重逢时,王娇蕊不仅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妻子,更是个合格的母亲了。王娇蕊已经再次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她的形象与初识时已全然两样,比以前胖了,看起来也不再是以前活泼放浪的样子了,她变得规规矩矩,是一个可以娶回家的女人了,却失去了以往的神采。

张爱玲在妙趣横生的情节里勾勒出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下,女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红玫瑰”和“白玫瑰”代表的是两个极端,却都生活在困境里面。“红玫瑰”是热烈而奔放的,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可以不顾一切。可是最终还是没能摆脱世俗的枷锁,佟振保心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男人们将道德的限制和行为的限制强加给女性,使她们总是生存在困境中,也因此她的求而不得似是必然的结果。

热点内容
二手梅花手表多少钱 发布:2025-08-28 00:53:01 浏览:387
减肥可以吃百合吗 发布:2025-08-28 00:49:55 浏览:654
鹅兰石盆景 发布:2025-08-28 00:36:42 浏览:863
球兰花有毒吗 发布:2025-08-28 00:35:55 浏览:45
梅花地库 发布:2025-08-28 00:35:53 浏览:797
红叶石楠盆景造型 发布:2025-08-28 00:28:52 浏览:767
一朵云叶子 发布:2025-08-28 00:26:22 浏览:331
7月初7是情人节 发布:2025-08-28 00:22:40 浏览:237
孤僻花语 发布:2025-08-28 00:16:48 浏览:625
罐子花盆盆景 发布:2025-08-28 00:14:34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