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昆牡丹亭
⑴ 昆曲牡丹亭音乐赏析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⑵ 昆曲《牡丹亭》经典唱段有哪些
1、【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糜外
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
听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⑶ 昆曲牡丹亭中的佳句
1.求几句著名经典的昆曲(如《牡丹亭》、《玉簪记》等)中的名句,要
《牡丹亭》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哪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画眉序】 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 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五般宜】 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 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 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
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 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 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 大地上景物多灿烂! 【山桃红】 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 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我欲去还留恋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行来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云。
夫婿坐黄堂 娇娃立绣窗 怪她裙钗上 花鸟绣双双 宛转随儿女。 辛勤做老娘。
【绵搭絮】 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 坐起谁欠,则待去眠 【尾声】 困春心,游赏倦 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玉簪记》 曰: 你是个天生后生,曾占风流性。 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
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 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
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 我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心理刻画极为到位。 第十八出《叱谢》中,描绘陈妙常长夜难眠的情形,显现了幸福强大的诱惑力,喊出了凡世的,正常的情欲不应受到禁制的呼声。
陈妙常写诗: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 强将津吐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 《玉簪记》精彩纷呈,其中《琴挑》、《偷诗》、《秋江》尤为出色。
“弦里传情”(即“琴挑”)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潘(抚琴):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旁徨。
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潘:书生尚未娶妻。 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陈(抚琴):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
潘: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多有难消遣处啊! 陈:公子言重了! 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潘:好个冰清玉润! 陈:果然是冰清玉润,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 潘:仙姑啊,更声漏声,独坐谁相问?琴声怨声,两下无凭准。翡寒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
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 陈: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轻薄于我? 潘:巫峡恨云深,桃源羞自寻。
仙姑,你是个慈悲方寸,忘恕却少年心性。(随之告辞) 潘:她把心肠铁样坚。
(陈)岂无春意恋凡尘? 潘: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 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潘:待我躲在花荫深处,听她讲些什么? 陈:(白)听寂然无声,想是他回书馆去了。 看这些花荫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
(白)夜深人静,不免抱琴进去吧。 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
明月照孤馆,泪落知多少。 潘: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
看。
2.牡丹亭中的名句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
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6、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7、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8、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9、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0、偶然间心似缱, 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3)永昆牡丹亭扩展阅读: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
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
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 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的两重世界,深刻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成为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
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 参考资料:网络_牡丹亭还魂记 。
3.昆曲牡丹亭词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曲词 版本原唱:文千岁 李宝莹 角色:(旦)杜丽娘 (生)柳梦梅 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
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
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
(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礼!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实在你丰姿秀色早已名传,今天得相见令人意倒颠。
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 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 旦:(白)耶……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 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
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
(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
(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 生:(接唱)与你悄声儿,细诉平生愿。(白)一任海枯石烂,永结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边在柳边。 旦:(滚花)缘来合梦梦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旦:(接唱)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 生:(接唱)今生今世热爱心不变。
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 生:(接唱)眼底春风吹遍,吹得飞花片片。
旦:(接唱)吹得碧水潋潋,独怜绿莺吹得扑翼喧。 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旦:(剪剪花)我俩似并头燕,休惊春风折损。 生:(双飞蝴蝶)花底鸟惊喧,声声带悲酸,触景但觉愁怀历乱。
旦:(接唱)我俩爱根深深风吹不断,不必伤感暗自怨。 生:(接唱)春风吹醒美梦断,人别矣他朝再共恋。
旦:(白)呀~公子~ 生:(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 旦(白)公子~!公子,公子。唉!(柳青娘)我寂寂倚翠轩,半醒半睡眠,梦中仿佛见蝶仙,互相热恋似蜜甜共缠绵,瞬息间,风吹散梦化烟,使我心惹恨缠,有情人难复见,叹倩谁伴镜边,顾影暗自怜,剩将春心托杜鹃。
(滚花)唉!又怕幽闺寂静难寻梦,一任楼上花枝笑独眠。
4.昆曲牡丹亭词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曲词
版本原唱:文千岁 李宝莹
角色:(旦)杜丽娘 (生)柳梦梅
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礼!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实在你丰姿秀色早已名传,今天得相见令人意倒颠。
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
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
旦:(白)耶……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
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
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
生:(接唱)与你悄声儿,细诉平生愿。(白)一任海枯石烂,永结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边在柳边。
旦:(滚花)缘来合梦梦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旦:(接唱)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
生:(接唱)今生今世热爱心不变。
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
生:(接唱)眼底春风吹遍,吹得飞花片片。
旦:(接唱)吹得碧水潋潋,独怜绿莺吹得扑翼喧。
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旦:(剪剪花)我俩似并头燕,休惊春风折损。
生:(双飞蝴蝶)花底鸟惊喧,声声带悲酸,触景但觉愁怀历乱。
旦:(接唱)我俩爱根深深风吹不断,不必伤感暗自怨。
生:(接唱)春风吹醒美梦断,人别矣他朝再共恋。
旦:(白)呀~公子~
生:(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
旦(白)公子~!公子,公子。唉!(柳青娘)我寂寂倚翠轩,半醒半睡眠,梦中仿佛见蝶仙,互相热恋似蜜甜共缠绵,瞬息间,风吹散梦化烟,使我心惹恨缠,有情人难复见,叹倩谁伴镜边,顾影暗自怜,剩将春心托杜鹃。(滚花)唉!又怕幽闺寂静难寻梦,一任楼上花枝笑独眠。
5.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唱词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
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茶糜外,
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
听生生燕语明如翦,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6.牡丹亭里最经典的词句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
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
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15、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⑷ 昆曲《牡丹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牡丹亭》故事讲述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才貌双全,跟着回老师陈最良学习书答画。有一天,她梦中见一书生手拿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杜丽娘一病不起。
杜丽娘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自己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随后,杜丽娘的父亲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为杜丽娘修建了梅花庵观。
三年后,穷书生柳梦梅借宿梅花庵观,他在太湖石下捡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于是,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开始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被杜宝囚禁。高考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创作的最高水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剧本推出之时,演出盛况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戏剧《西厢记》。
⑸ 昆曲《牡丹亭》的介绍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临川四梦之一。
内容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这时,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⑹ 昆曲牡丹亭全部的名字
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记叙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内
春江月:名曲容[春江花月夜]
花为媒:吴祖光作品:评剧《花为媒》
打金枝:戏剧[醉打金枝]
定军山:讲述
玉堂春:曲段[苏三起解]的戏曲名
牡丹亭:汤显祖写的戏剧。讲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白朴的[长生殿]。记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麒麟阁:麒麟阁》又名《激秦三挡》
昆曲戏 作者是那个一人永占的李玉
⑺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7)永昆牡丹亭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⑻ 《牡丹亭》是昆剧吗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啊
是昆曲。
主要内容:
宋时,南安太守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大家闺秀,聘请府学生员陈最良为师,命丫环春香伴读,以《诗经》向丽娘灌输“后妃之德”。与父母愿望相反,丽娘一心向往自然。面对大好的春光,丽娘深感闺中寂寞,遂与春香同去花园游玩。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云霞雨丝,烟波画船。面对冷清的园景,更引起丽娘无限感慨,游兴未尽而归。丽娘思春,悠然入梦,在梦中与秀才柳梦梅相会在牡丹亭前。众花神翩翩起舞,赞颂这对纯真挚诚的青年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
好梦不长,虽然梦境生灵活现,却寻梦不见、心头萦绕。隐情无处诉,痴心难轻抛,丽娘在病中自描春容,题诗其上,竟饮恨与世长辞。
金兵南侵,杜宝奉调镇守淮阳。行前,按丽娘遗言将其葬于后花园梅树之下,并建梅花观请石道姑照看。秀才柳梦梅也因访梦来到南安,寄居梅花观中。
一日,梦梅去花园闲游,恰得丽娘春容画卷,并与魂灵相会,方知丽娘遭遇。丽娘精诚不散,魂游花园,再遇花仙,众神为其痴情所动,遂助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永好。
(8)永昆牡丹亭扩展阅读
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
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⑼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是什么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如下:
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灭真情,使得剧本别具高格,光彩夺目。
正如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使得杜丽娘这一灵性逼人的美丽形象从浩如烟海的传奇创作中脱颖而出,活现于昆剧舞台三百余年。
明吕天成《曲品》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艺术技巧上,《牡丹亭》纵情跌宕,于人物内在意识的刻画方面入木三分,细致尽情。曲辞曼妙而不施刻凿,诚如明王骥德所言:“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⑽ 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