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霰雪
㈠ 描写雪景美的古诗句
答:描写雪景美的古诗句
1、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范云《效古诗》
2、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刘向《九叹》
3、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7、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8、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9、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㈡ 丁香花是什么样子的
丁香花有两种,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
一般来说,丁香花植株高1~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白丁香多年生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5米,叶片纸质,单叶互生,叶卵圆形或肾脏形,有微柔毛,先端锐尖。花白色,有单瓣、重瓣之别,花端四裂,筒状,呈圆锥花序。花期4-5月。
拓展资料:
紫丁香
紫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Lindl.)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紫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紫丁香分布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朝鲜也有,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㈢ 欧阳修赞美李白的诗句
1. 欧阳修关于赞美西陵峡诗句
欧阳修关于赞美西陵峡诗句 1. 关于《西陵峡》的诗句有哪些
1. 《西陵峡》
年代: 唐 作者: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2. 《西陵峡》
年代: 明 作者: 钟惺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
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
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
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
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
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
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
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
3. 《和对雪忆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昔官西陵江峡间,野花红紫多斓斑。
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为怜花自洛中看,花上蜀鸟啼绵蛮。
当时作诗谁唱和,粉蕊自折清香繁。
今来把酒对残雪,却忆江上高楼山。
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
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陵清寒。
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
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
徐生随我客此郡,冰霜旅舍逢新年。
忆花对雪晨起坐,清诗宝铁裁琅玕。
长河风色暖将动,即看绿柳含春烟。
寒斋寂寞何以慰,卯杯且醉酣午眠。
4. 《渡西陵十六韵》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雁翼看舟子,鱼鳞辨水营。骑交遮戍合,戈簇拥沙明。
谬履千夫长,将询百吏情。下车占黍稷,冬雨害粢盛。
望祷依前圣,垂休冀厚生。半江犹惨澹,全野已澄清。
爱景三辰朗,祥农万庾盈。浦程通曲屿,海色媚重城。
弓日鞬櫜动,旗风虎豹争。及郊挥白羽,入里卷红旌。
恺悌思陈力,端庄冀表诚。临人与安俗,非止奉师贞。
5. 《念奴娇·蜀川三峡》
年代: 宋 作者: 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2. 关于西陵峡的诗句
《西陵峡》 年代: 唐 作者: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西陵峡》 年代: 明 作者: 钟惺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
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
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
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和对雪忆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昔官西陵江峡间,野花红紫多斓斑。
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为怜花自洛中看,花上蜀鸟啼绵蛮。
当时作诗谁唱和,粉蕊自折清香繁。今来把酒对残雪,却忆江上高楼山。
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陵清寒。
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
徐生随我客此郡,冰霜旅舍逢新年。忆花对雪晨起坐,清诗宝铁裁琅玕。
长河风色暖将动,即看绿柳含春烟。寒斋寂寞何以慰,卯杯且醉酣午眠。
《渡西陵十六韵》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雁翼看舟子,鱼鳞辨水营。骑交遮戍合,戈簇拥沙明。
谬履千夫长,将询百吏情。下车占黍稷,冬雨害粢盛。
望祷依前圣,垂休冀厚生。半江犹惨澹,全野已澄清。
爱景三辰朗,祥农万庾盈。浦程通曲屿,海色媚重城。
弓日鞬櫜动,旗风虎豹争。及郊挥白羽,入里卷红旌。
恺悌思陈力,端庄冀表诚。临人与安俗,非止奉师贞。
《念奴娇·蜀川三峡》 年代: 宋 作者: 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3. 赞美“西陵峡”的诗句有哪些
1、发人深思[fā rén shēn sī]: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2、穷思极想[qióng sī jí xiǎng]:极言用尽心思。
3、朝思暮想[zhāo sī mù xiǎng]: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4、尽思极心[jìn sī jí xīn]:用尽心思。
5、行思坐筹[xíng sī zuò chóu]: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6、行思坐想[xíng sī zuò xiǎng]: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8、思如涌泉[sī rú yǒng quán]: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4. 赞美长江三峡的诗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
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
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
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
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
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
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5. 赞美三峡的诗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
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
6. 欧阳修三峡诗的艺术特色
长江三峡,拥有世界级的风景名胜,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金矿。
山川之雄奇,人文之厚重,民风之淳朴,景点之繁多,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三峡风物历来滋润着中华诗坛,也引动了古今无数的迁客骚人尽折腰,方写下如此众多的美丽诗篇,为我们勾画描绘了三峡色彩斑斓的奇观绝景,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峡诗词文化。
三峡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表达情感的最珍贵的语言形式之一,它用最简单的文字,叙述了三峡最多的内容,倾诉了对三峡最多的情感,描绘了三峡最美的画面,蕴涵着对三峡最深远的意境。三峡的诗大都是描写三峡壮丽景色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一些作品生动逼真地描绘了三峡的景色特征,其作品被称为传世佳作,而描写的对象——三峡也因此声誉远播,如“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寥寥数语,三峡两岸千变万化的景象尽在笔端。
“诗圣”杜甫的诗:“远山朝白帝,深水竭夷陵”。表达了对三峡的赞誉。
白居易的诗:“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写出了三峡险奇的景观。
司空曙的诗:“峡口巴江水,无风浪也翻。”突出了三峡江水风景。
李商隐曾以“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的诗句来赞美其水之壮美,其云之绚丽。欧阳修的诗:“江如自天倾,岸立两崖斗。”
活灵活现了三峡的险峻。苏轼的诗:“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箭可坚,石色变苍翠。
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描绘了三峡的雄奇伟岸。
以及陆游《瞿塘行》的神来之笔:“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司马光的诗:“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杨慎的诗:“白波一道青峰里,尽听猿声是峡州。”
都无不展现了三峡神奇景致。李映芬诗评:“峡山峡水太奇绝,造物于此技亦竭。”
这些诗词形象生动具体地描绘了三峡的险奇伟岸和神秀。 三峡诗有着几千年延续不断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透过这些诗,可以看到三峡这几千年的历史画卷。这种以一个地域为主体,延续创作逾千年,历代文豪诗人都要造访的情形,在中外诗词史上都是罕见的。
三峡诗词文化作为三峡文化中的一个奇葩,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二、三峡诗词文化的特色 (一)山水世界、清新俊美 山水作用于诗词的作品世界,首先是它自身的“质”。
这个“质”规定了对象本身。三峡“质”的特点就是雄奇、壮丽、秀幽、盘曲、神秘,以及由这些“质”所共构呈现的气势和力度。
它“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的自然特质,决定了它与其它山其它水甚至其它“峡”的区别。这种区别,便具有了质的规定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三峡的山水世界并不是各别独具的存在,而是其共同构成的“峡”的世界。也就是说,这里山的高入云天,水之汹涌澎湃都相互作用相生相成,从而形成一种共态的美。
加之附丽其上的云蒸霞蔚、瀑飞泉涌和哀猿长鸣,使三峡成为面貌独具的审美客体。这一切均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形成了三峡诗词山水世界所特有的美学风貌。
由此,我们看到三峡古诗“山水世界”的独有的品格:其一是,它的意象构成往往是多重叠合的共生态。这种共生态一是指的以山形水和以水形山;二是指它的山水又往往和三峡各自的附丽物相切合。
就第一点言,山水共生本是一般山水诗的特征,但三峡诗词的独特性在于它取自于三峡这一独特的审美对象。比较一下王维《汉江临眺》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和杜甫《瞿塘两崖》的“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虽说同是以山水营构意象,但二者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点是指这一意象叠合,往往在山水之外又和另外的意象共同构建。粗略地分一下,瞿塘峡多取危石,巫峡多取云雨和猿声,西陵峡则多取险滩。
这一多重叠合,不仅使三峡诗词的山水世界的意象构成有别于其它的山水诗,甚至在其内部,也表现出别有的审美差异性。其二是三峡诗词山水世界审美特征的独特性,即在于它的雄奇和伟壮。
这一特征是三峡诗词的审美个性。它既不是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类的清新,也不同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类的明净,也不同于袁宏道的“云奔海立,沙走石扬”的壮阔,它的意象是层峰迭岭,高江急峡,是“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是“水从天上下,舟自地中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的壮美。
这种山水共构多相叠合的壮美,并不是一般的山水诗所能具备的审美特征。它的独具性仍然是来自于三峡“质”的特定性。
同时,这种壮美的“山水世界”,更显示出了三峡山水的气势和力度。大江与群山的搏斗撕杀是力与力的较量。
山的紧锁高压,江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使三峡千曲百回又惊心动魄。但“夔门关不住,众水尽朝东”,江山相雄的结果,是江夺路而出浩荡而去。
反映到作品中的这种“山水世界”,使我们在领略它的力量、气势、雄浑、壮美的。
㈣ 简述华山松、榆树、丁香的分枝方式及其特征。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榆树春天发芽时,他会长出黄花,还可以吃,夏天他爱招一种虫子,而且特别多满树都是。
丁香又名“百结”,原产我国,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叶似茉莉,其花为紫色,后几经培育,又有白色、红色等品种问世。丁香尽管姿容娟柔,但却毫不娇惯,极为耐旱,即使长时间不下雨,照样也能存活。虽然性喜沃土,但要植于贫瘠之地,照样也能茁壮生长,生命力可谓强矣。据考证,丁香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三国时代的文学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说;“御印浥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青五味杂香。”鸡舌,即丁香的别名,可见此花历史悠久。
历代诗人对丁香的吟咏,更为这百结之花增添了无限情韵。杜甫的《丁香》五律,便是较早的一篇:“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如果说杜甫此诗是借花寄寓,那么陆龟蒙的《丁香》七绝则是托物抒怀:“悠悠江上无人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从放枝头散诞春。”元人无好问的《赋瓶中杂花》,也是咏丁香的佳作;“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嗅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明人许邦才的《丁香花》则有自己的特点:“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诗人通过想象,把昔日美女苏小小与眼前名卉丁香花联系起来,富于情韵。清人刘大櫆热情赞美说;“君不见,此花含吐如瓶瓴,欲开不开殊有情。一夜东风起萍末,纷纷霰雪铺檐楹。”丁香花清香宜人,花团锦簇,外朴而内秀,不独花色明丽,又兼香气郁夏,具有“花中君子”之美誉。
药用: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科别 木犀科
学名:Syringa oblata
别名 百结、情客
形态特征 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顶生或侧生圆锥花序,花序长 8厘米~20厘米或更长;花小芳香,白色、紫色、紫红色或蓝色。丁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全属约30种,中国产24种,分布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有栽培品种1000个以上。
繁栽要点 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法繁殖。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移栽3年~4年生的大苗,需强修剪,通常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每年注意灌水、施肥和修剪,春季可开出繁茂的花。
㈤ 丁香花有什么用
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由其制成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丁香树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丁香有温中、暖肾、降逆。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能。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丁香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香料,又指丁香属植物树上的花蕾,又名丁子香。丁香干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的丁香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
丁香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也可以作为药用,中药也有丁香花蕾入药,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丁香油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可以治疗烧伤,作为牙科的止痛剂。
据民间说法,汉代称丁香为鸡舌香,用于口含,汉朝大臣向皇帝起奏时,必须口含鸡舌香除口臭。唐代鸡舌香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用于烹调和入酒,也用于制造丁香油。
从丁香茎蒸馏的丁香油用制杀菌药、香料、漱口剂、牙痛的局部麻醉药、合成香草醛,丁香的图片(20张)还可作增香剂和增强剂。还可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可作为药用,中药也有丁香花蕾入药,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香气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调味。
丁香性温,味辛。香气馥郁,味辛辣,即可作为食品调味也可入药。其药用价值可观,可改善衰弱体质与贫血,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改善粗糙肌肤。
由丁香花蕾蒸馏所得到的丁香油,能杀菌、净化呼吸器官、解除紧张、振奋精神[7]、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治疗疥癣,改善粗糙肌肤。稀释后可治疗皮肤创伤,消肿抗炎,促进皮肤快速愈合,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8]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常用丁香以解其口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9]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
㈥ 关于春天茶花的诗句
1.春天关于山茶花的诗句
咏山茶花,借象征着对爱情忠贞的山茶花来抒发感情。
“春早……”一句,极言花儿美丽,明艳动人,“万绿……”一句,更超越前句,指出花儿美丽,超凡脱俗,平平凡凡的万种风情,不及山茶花明秀,反而更突出山茶花的美丽与可爱。“细数……”一句,仔细揣测“秦楼”,“秦楼”者,女支院也,然女支院者,实美人多聚之地,才郎多会之所,我(指山茶花)何惧美人众多,才郎不理?我只是独守我那无与伦比的美丽!静心等待着幸福来敲门,因为我(指像山茶花一样的女子)坚持着对爱情的渴望,因为我(同上)坚守着爱情,矢志不渝。
2.关于茶花的诗句
1、初识茶花
宋 陈与义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意思:把茶树叶和花比作青裙玉面,把茶花的美展现得栩栩如生。
2、茶花二首
宋 苏辙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意思:茶树经过一年的多次采摘,它的养分已经耗尽,没有能力再生了,却想不到冬天还能开放出许多花朵来。因此,作者对茶树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表示赞赏。作者还进一步赞美茶花和茶芽,他说茶花很有滋味,且花香耐久。茶芽在冬季长得很小而藏在叶间,但到了春天则猛发,使人们来年可以很早就到茶。
3、红茶花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意思:很多写景的诗人见了美景就会夸,哪里会注意到红茶花,牡丹用尽力气盛开,凋谢后才知道不是花。
4、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范成大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
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意思:门前的树很多,春天已经来临,两年来,水池边来来去去经过很多人。在树下喝酒,花香四溢,桥下的溪水很清澈,像镜子一样,不要把官帽照进了路上的尘土,
5、宋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意思:东园里三日来下雨刮风,桃李零落被风扫得空空。只有小山茶不怕风吹雨打开得耐久,在绿丛繁翠中又开放了数枝新花颜色鲜红。
山茶花耐寒长寿,花繁叶茂,从小寒一直到清明之后,屡开不败,风韵别致,深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以和在风和日暖的春天盛开一时,一遇风雨便飘落
3.有关茶花的诗句
1、《白山茶》
【明朝】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译文:说茶花像犀甲一样耐寒,在冬季还傲然绽放,真想像茶花借寿以换取自己年华,只是花仙子不会答应的。
2、《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当代】金庸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
枯井底,污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
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3、《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
【宋朝】方回
家人簪珥旧,草草亦梳妆。
雪几茶花雅,风炉柿叶香。
乃翁时自笑,此辈讵吾量。
免贺俱休拜,新正一并偿。
4、《已亥杂诗 138》
【清朝】龚自珍
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
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
5、《四禽图》
【明朝】李东阳
江南山深冬日暖,湖冰无澌湖水满。
幽林晚径断人行,落尽梅花春不管。
山茶花发争芳菲,翠翎蜡觜相光辉。
烟生锦屿寒犹恋,雪满银塘夜未归。
疏林落羽纷凌乱,回首青霄各分散。
溪上鸳鸯独有情,春来冬去长为伴。
4.描写茶花的诗句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山茶
宋 苏轼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红山茶
明 沈周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
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山茶花
清 段琦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
担当和尚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5.关于山茶的诗句
山茶花
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山茶花
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蜂藏鸟伏不得见,东风用力先嘘吹。
追思前者叶盖地,万木惨惨攒空枝。
寒梅数绽少颜色,霰雪满眼常相迷。
岂如此花开此日,绛艳独出凌朝曦。
为怜劲意似松柏,欲搴更惜长依依。
山榴浅薄岂足比,五月雾雨空芳霏。
山茶花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山茶花
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
迩来亦变怪,纷然著名称。
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纷红更妖艳,玉环带春酲。
伟哉红百叶,花重枝不胜。
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桃叶何从来,派别疑武陵。
愈出愈奇怪,一见一欲惊。
山茶花二首
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
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山茶花二首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爱惜,数枝和雪上屏风。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就不厌华颠。
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
宝珠何忍弃山空,喜讬龙门艳一丛。十笏斋中培老干,百花头上放殷红。还怜野卉经霜陨,生笑唐花待火烘。最喜寻芳春不远,锦囊端欲倩奚童。
6.有关茶花的诗词
诗句
1、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2、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3、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4、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5、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
6、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7、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8、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9、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10、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11、迩来亦变怪,纷然着名称。
12、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13、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14、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15、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16、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17、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18、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19、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
20、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21、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22、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23、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7.关于山茶花的古诗
郭沫若
茶花一树早桃红,白朵彤云啸做中;
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初见满城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
初识茶花
宋 陈与义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茶花二首
宋 苏辙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红茶花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范成大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
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8.关于茶花的诗句
1.《茶花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辙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知在,踏遍牛羊未改香。道2.《茶花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辙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3.《初识茶花》朝代:宋代|作者:陈与义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4.《茶花》朝代:宋代|作者:董嗣杲花埋叶底寓春先,便想烹云煮活泉。
玉脸含羞匀晚艳,翠裾高曳掩秋妍。灵随雷回雨争抽瑞,尖吐枪旗趱摘鲜。
带雪莫知开又落,采须谁厌老蜂颠。5.《小春六花·茶花》朝代:宋代|作者:岳珂万峰落叶木槎牙,春色初回垄上茶。
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西风凝露才成颗,北苑喊雷应未芽。
苦口味言答终有益,莫将容悦比浮葩。
9.关于春天花的诗句 古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㈦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什么思想感情
江头四咏·丁香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韵译】柔软丁香结子多多,枝蔓纠缠宛若花托。细叶绒绒小花素裹,不愿张扬悄悄活着。有朝一日香飘四海,即便粉碎也要高歌。【赏析】杜甫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由于曾逢安禄山之乱,空怀壮志,无由抒发。便借柔软的丁香咏志,暗抒家国怀抱。诗人特有的浪漫情怀,使得他见到任何美丽的事物,都有着不同凡人的温柔情思。全诗的意思说的是:“丁香很柔弱,结子又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这是素色中的美丽,却不是妖艳。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是给有思想的人欣赏。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会磨成粉末。”诗人认为丁香花柔弱的枝条互相纠结缠绕,宛若一层花垫,有支撑他人的崇高品德,令人感动,动人遐思。一个柔弱美丽的生物,以自己的特质,完成自我。虽然自我的最后,恐怕是粉身碎骨。杜甫写这首诗,思想是积极的。他用白描的手法,如叙家常一般,虽朴素无华,平淡无奇。却把柔弱的丁香蕴含的坚强的特性,讲得明明白白。可是谁能理解一个伏枥的老骥空空的悲切?【说明】丁香原产地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栽培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其叶似茉莉,其花为紫色,亦有白色、红色等品种。丁香尽管姿容娟秀,但却毫不娇柔,植于贫瘠之地,照样也能茁壮生长。丁香最早见诸于文学作品是在三国时期,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写道:“坐者叹息舒颜,御金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鸡舌,即丁香,可见此花悠久。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也有栽培丁香记载。十八原产中国的丁香才通过丝绸之路经波传入欧洲,目前全世界丁香品种大约有三十多种,我国拥有二十三种以上。丁香在春季开花,夏天鼎盛。花开之时,浓香如缕,沁人肺腑。由於花香芬烈,蚊蝇都远离不敢靠近。因而,古人称之“花国君子”。丁香叶如茉莉而色深绿,花开紫、白二种,百十朵攒簇,幽柔的紫,缠绵的白,紫者清丽,白者清香。在翠碧浓郁的叶托下,串串玲珑,像跳动的火焰,由此及彼地漫延,纷然缭绕,如霞似霓。丁香花不独花色明丽,又兼香气郁夏,芳馨宜人,淡雅清幽。丁香花尽管姿容娟柔,但却毫不娇贵,从绽放的那一刻起,便有一种催枯拉朽的气势。每当春回大地,丁香花便不甘寂寞,兴致匆匆竟相开放,把他那扑扑幽香散发在人间,她迎接春光的脚步不让春花,成了第一批受到欢迎的春的使者。丁香枝条细长柔软,常常纠结在一起,象征着“百结愁肠,曲折缠绵”的爱情,人称“丁香结”。原来于万千花草中,唯丁香是上等愁品。面对丁香,往往连身带心都会陷入它的柔情里,只为这一份浪漫动容。唐代诗人对丁香的吟咏,更为这百结之花增添了无限情韵。龟蒙《丁香》诗:“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丁香花美丽得凄清,她的心底一定凝藏着千千心结,谁能解开这个天下为何物的爱恨情仇。张泌的《经旧游》诗则有自己的特点:“暂到高唐晓又还,丁香结梦水潺潺。不知云雨归何处,历历空留十二山。”诗人通过想象,唱彻了巫山神女心中郁结丁香花结,无尽的相思,如暗夜丁香的一帘幽梦从缭远的远古飘来。韦庄《悼亡姬》诗曰:“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丁香之所以令人喜爱,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不过这里面又太多的悲哀和遗憾。李商隐《代赠》诗曰:“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岁月如逝,人生苦短,丁香花在诗人的心中开放了二千多年。李商隐在《代赠》一诗中用“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借丁香喻爱情,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情郎的情愫。借丁香花抒怀,寄寓情思,可见丁香的魅力。这种爱到至极至美的无我,和其中的至清至纯的空灵,或许,只有丁香花才能承载得起。据说,丁香之所以令人喜爱,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一树百枝千万结”,“纷纷霰雪铺檐楹”。那满树的紫色芳菲,象一首首细腻曲折,回肠荡气的诗篇,以未有的缠绵和细腻诠释了忧郁的精髓。在漫长的岁月中,丁香花用自己的故事里感动自己,以紫色的蒙胧向我们追忆那些逝去繁华,以炽热的盛开昭示着天地间的真爱,以迷离的忧郁诠释着对生命的深情,以清雅的香气诉说心底的寂寞。丁香,花开是聚,花落是散,人世的悲欢离合,也不过如丁香一般的开落。“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说不尽的缠绵悱恻,抵死缱绻。于是江南深深的雨巷,有一个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飘去又飘来,擦肩而过的生命的轮回终归于沉寂,留下了化不开的惆怅和绵长的相思。【轶事】《情殒丁香》·清代诗词书画称绝的才女顾太清,身材苗条,美貌如花,贝勒王奕绘一见倾心,纳为侧室福晋。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婚后九年,王奕绘突然去世。第二年初秋,龚自珍写的一首诗在京城中传抄开来:“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诗后还有一句小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太平湖畔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树,开花时节,清香袭人,袭自喜欢留连其间。顾太清又常着一身白衣裙,去赏丁香花。时龚自珍又写了《记梦·桂殿秋》词:“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扁几万重。”丁香花下,月夜幽会,亦幻亦真,香艳恬美,龚自珍自是说不清楚了。结果是王妃顾太清被逐、从此沉伦市井,龚自珍则引疚自责,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走,传闻更成了事实。《妙对丁香》·一次刘墉和纪晓岚饮酒,俩人只顾说话,把满杯的酒放凉了。纪晓岚让下人温一温再饮。刘墉却拦住说道:“且慢,有副对儿你对上再温。”于是用手指一指酒杯说道:“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水。”纪晓岚一抬头,见院中有一丛丁香花,便笑道:“用它来对正好。”用手一指院中说:“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二人相与抚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