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扇面画牡丹

扇面画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5-31 17:21:58

A. 清朝画家中有没有蒋南沙这号人物啊

有,他本名蒋廷锡(抄1669年-1732年)江苏常熟人。字扬孙,一字西君,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卒后谥文肃。中国清代画家。擅长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曾画过《塞外花卉》70种,被视为珍宝收藏於宫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经延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1732)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蒋廷锡把陈梦雷的名字涂掉,写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共收医书520卷,采集历代名医著作,为中医学类书之冠。著《青桐轩秋风》、《片云诸集》。卒年六十四。康熙五十七年(1718)作《牡丹扇面》,康熙五十九年(1720)作《岁岁久安图》、《桃花鹦鹉图》。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轴,现藏中国美术馆;《花卉图》卷,现藏南京博物院。

B. 扇面形的牡丹画适合挂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国花牡丹因为寓意富贵,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家居摆放需要有一定讲究。客厅挂牡丹花画的禁忌是不宜挂在西方位置,西方属金,金克木,对家庭风水运程有很大的影响。

牡丹画一般可选择北向和南向,因为牡丹属木,北方是堪舆上的“水”地,木得水生而茂盛繁荣;南方是“火”地,取木生火是兴旺之象。

在家中玄关、客厅挂牡丹花比较好,可提高全家火炽运势,吸引贵客临门,近贵远祸,前程飞黄腾达,一片天日似锦。

牡丹,国色天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钟爱敬慕。牡丹高雅而不作媚,富贵而不从之,专心专一,呐天地之灵气,播福音于四方。

牡丹花色鲜明可爱又鲜艳,花朵绚烂大气,画轴挺拔,仰着头向阳,有金子之花的赞美的称呼,饱含正向积极能量,是吸引贵人益友、远离小人的最佳表征。

C. 在明清以前题扇面牡丹花有哪些诗词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唐·韩愈《答张十一》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D. 国画牡丹四扇屏图片怎样画扇面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内称为容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E. 昆曲中扇子是怎样运用的

团扇主要是女性角色,且主要是贴旦等年轻活泼的小姑娘用。比如《牡丹亭》的春香。
折扇男女通用,尺寸不同。花脸也有角色用扇子,尺寸最大。其次一般生角的扇子。最小的是旦角的扇子。
传统上旦角的折扇常常是金面画牡丹和梅花的。生角则用素面/书画的折扇。
举例。
1持打开的扇面:反手看一下,最中间的扇骨与手腕成直角,展开好看。
比如“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那个身段就有用到。京剧“海岛冰轮”那个身段也是它。
2用打开的扇面翻花的手势,另一只手也扶着扇面,一般是成兰花拳扶里侧的那个角。
这样拿扇子中间的扇骨和手腕还有中指成直线,这样不管是抖扇子还是手腕翻花,扇子和手都是联动顺着的,不会显得笨拙。

F. 折扇和团扇的区别

折扇与团扇的区别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折扇可以折叠,团扇不可以折叠。

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样式、用途、制作方式等等都有所不同,下面是“凌云扇厂”家的折扇和团扇图片,试着对比一下。

折扇

G. 宋扇面画牡丹图的介绍

宋扇面画牡丹图为宋代扇面画。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

H. 扬州名人的故事

1、秦少游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才华都狠高,又很自负,经常在一起谈学论道,互不相让。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

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秦少游一听,马上反驳说:“虱子哪里是人身上的垢秽变的?它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变的。虱子两人为此争论不休,最后决定第二天去请教佛印了元禅师,以做公断。

苏东坡求胜心切,先私下去找佛印禅师,请他务必“帮忙”,说虱子是人体的垢秽变的。苏东坡走了以后,秦少游也来找佛印禅师,请他说“虱子是衣服里的棉絮生出来的。”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所以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都以为自己稳操胜算。

第二天,当三人见面时,佛印禅师就说:“虱子的头是从人体的垢秽中生出来的,虱子的脚是从衣服的棉絮里长出来的。”

2、郑板桥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

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3、朱自清

近现代注明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扬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1935年,养病于成都,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

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38.8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

于民国37年8月,贫病中逝去。毛泽东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李涵秋

涵秋的逸事很多。据说他每次去上课,总是骑着一匹毛驴到学堂去,优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驴背上觅诗的古代骚人。他喜欢养鸟,认为鸟鸣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时,友人领他乘电梯,他惊讶地说:“这房间怎么这样小?”

每逢友人相聚会餐,别人吃西餐时,他总是单独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视,有一次去访周瘦鹃,晤毕告辞,但一二分钟后又折回原处,因为他看不清楼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说中偶然涉及某公司产的糖果,该公司因此销路大增,盈利数倍。

为感激作家,这家公司特地备了最高级的糖果,装以锦匣,恭敬地送给涵秋。涵秋本是无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将糖果分赠给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时能够同时做五、六种小说。周瘦鹃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忆说,有一段时间,涵秋同时为《新闻报》写《镜中人语》。

5、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扬州市邗江县人。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选楼巷(今毓贤街8号)。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

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阮元任职中,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

作会试副考官时,严格认真,许多有学问的人得以出类拔萃。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仕宦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

热点内容
蜻蜓对荷花 发布:2025-10-10 22:08:13 浏览:928
双百合片药店有卖吗 发布:2025-10-10 22:02:36 浏览:18
四月花季花语 发布:2025-10-10 21:58:32 浏览:833
高清花卉背景 发布:2025-10-10 21:40:21 浏览:334
玫瑰花藤 发布:2025-10-10 21:29:15 浏览:126
花卉插排 发布:2025-10-10 21:20:55 浏览:58
耐克黑色花卉 发布:2025-10-10 21:15:14 浏览:877
荷花香莲3号 发布:2025-10-10 21:10:12 浏览:753
丁香疫情地图 发布:2025-10-10 21:10:06 浏览:437
石蒜黄兰花 发布:2025-10-10 21:09:54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