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牡丹纹
A. 关于牡丹的传说
1、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2、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洛阳也毁于兵火,牡丹从此衰落。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在此以后出现的几处牡丹产地,无不与洛阳牡丹有着渊源关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阳较近的陈州(今淮阳)由于引种繁衍洛阳牡丹而名噪一时。在此之后四川天彭(今彭县)又被人称为“小洛阳”明末清初,山东曹州(今荷泽成为全国牡丹的主要产地。据记载(〈曹州牡丹〉)记载:“明万历年间,赵氏先人嗜花,不辞劳苦,亲往洛阳求的十余种牡丹归”。
由此可见,曹州牡丹的发展也曾得力于洛阳牡丹。此后历尽沧桑,牡丹日见凋零。
拓展资料
关于一些品种牡丹的传说
1、“豆绿“
相传,菏泽有个青年花农,做梦都想着能把“花魁”的金匾挂在自己的门口。百花仙子告诉他,你如果真有志气,就要到黄河滩上取土,到东海汲水,花魁才能属于你。说完,从头发上拨下碧玉丢在地上,那玉绿光一闪,就不见了。
青年花农跋山涉水,历经磨难,终于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绿牡丹,夺得了“花魁”金匾。这样,豆绿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B. 牡丹花的含义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民族气息。这些牡丹纹样(图案),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她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正因为艺术家将此主观意愿生动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态之中,才使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如洛阳宋代古墓壁画和砖雕牡丹图案,大理的木雕牡丹、西藏寺院和住宅中的牡丹图,景德镇的牡丹瓷器,四川的牡丹年画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建筑木雕上有许多牡丹图案。如:“牡丹亭格扇门花心”;“牡丹盆花格扇门花心”;“牡丹童子可靠扇门花心”;“山茶牡丹格扇裙板”;“牡丹与卷草纹小花板”;“凤穿牡丹格扇门花心”;“文豪雅趣格扇门花心(瓶插牡丹);“春花(牡丹)秋果格扇门花心”;“博古瓶花(牡丹)格扇门”。
景德镇瓷器的牡丹图案也十分精美:“牡丹孔雀凤凰图盘”、“牡丹宝相花纹”、“青花牡丹孔雀图盘”、“青花牡丹孔雀海马图坛”、“青龙牡丹唐草纹盘”、“青龙牡丹纹盘”、“赤彩牡丹孔雀图盘”、“五彩牡丹凤凰图盘”、“青花牡丹凤凰图盘”、“剔红牡丹孔雀大盘”、“青龙凤凰宝相花唐草纹瓢瓶”、“五彩牡丹唐草纹碗”、“青花牡丹唐草羯磨纹碗”。
另外。各地保存的瓷器上也有牡丹图案:“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影青刻龙凤牡丹纹瓷罐”(青海)、“剔花牡丹纹瓷罐”(青海)、“剔红双龙牡丹山石纹盆”(北京)、“剔红牡丹瓷盖碗”(北京)、“唐三彩凤嘴牡丹尊”(洛阳)、“唐三彩牡丹枕”(洛阳)。
历代丝绸布锦上的牡丹图案有:唐代“牡丹纹烟色暗花绸”、宋代“串枝牡丹纹罗”、“云锦”(牡丹)图案。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锦”:狮子与唐草(牡丹)奏乐纹棉、紫地、织出狮子纹、左右配饰牡丹唐草并有琵琶、笛、鼓等奏乐者。另外唐花山羊纹锦:茶地以相对二山羊为图案,间饰牡丹花,花型优美、动人。
在我国各寺院壁画,或出土的古墓壁画中都有许多牡丹图案。
如:北京法海寺壁画,绘有牡丹、莲花、月季、芭蕉等;西藏的布达拉宫中的壁画也绘有牡丹等吉祥之物。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1、2、3、4号宋墓壁画和砖雕上均有牡丹图案;内蒙古昭乌达盟料峰三眼井村之墓壁画上方各画一束对称牡丹花、券顶四角各画一凤凰作展翅飞翔状,周围点缀牡丹花纹。
在古代许多画法上也冠以“牡丹”之名,如“牡丹涂”:用麻布做成球状、粘取纹漆、在完成中涂漆面,全部纹转一朵朵的花纹……花朵纹样便自然形成。
“牡丹缠枝法”:用棉包在白土瓦灰填充料制备的漆面上压旋,起出团体色螺纹,入荫于后稍加打磨平整,现场刷缘漆、朱漆各一道,最后,磨显出亮,效果似国色天香、锦族花团。
可见、牡丹文化深入我国民间,在历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牡丹图案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究竟它的象征意义或象征性是什么呢?
缠枝纹牡丹: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鹭鸶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
白头翁(鸟)与牡丹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C. 忍冬纹、牡丹纹、蔓草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因忍冬这种植物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回、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答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汉族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蔓草纹:蔓生的花草构成活泼饱满的纹饰,带有一种欢乐的色彩,由于它连绵不断的造型特点,人们赋予它连绵不绝的吉祥内涵,蔓为带状谐音"万代"。
D. 中国古代有哪些出名的铜镜,现在价值较高的又有哪些。
战国的铜镜有:
春秋四乳光芒镜、战国龙纹镜、战国蛟龙纹镜、战国蛟龙纹镜、战国四山纹镜、战国五山纹镜、战国折叠式菱纹镜、战国变形三龙纹镜
汉代的铜镜有:西汉星云纹镜、西汉清白连弧镜、西汉四乳羽人骑龙镜、西汉铜华连弧纹镜、西汉见日之光草叶纹镜、西汉日有憙草叶纹镜、西汉投博至明草叶纹镜、西汉见日之光草叶纹镜、西汉日有意草叶纹镜、西汉单圈铭文镜、西汉家常贵富铭文镜、西汉四乳神兽镜、西汉内而光四神博局镜、东汉禽兽搏局镜、新莽王氏四灵博局镜、新莽魏氏博局纹镜、东汉十二字博局纹镜、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东汉人物车马雕像镜、东汉神人车马纹雕像镜、东汉青盖龙虎铭文镜、东汉建安十年神人神兽雕像镜、东汉半圆方枚神兽镜
东汉重列式神兽镜、东汉吾作神人神兽镜、东汉尚方博局纹镜、东汉神人神兽镜、东汉龙虎镜
隋唐、唐朝的铜镜有:
隋唐十二生肖镜
隋唐练形神冶仙禽瑞兽镜
隋唐灵山团纹镜
隋唐灵山六兽铭文镜
隋唐昭仁晒德四神镜
唐代瑞兽菱花镜
唐代双兽双鸾菱花镜
唐代禽兽菱花镜
唐代山岳花鸟菱花镜
唐代孔雀牡丹纹葵花镜
唐代八卦方镜
唐代凤纹葵花镜
唐代双鸾衔绶镜
唐代双鸾衔绶葵花镜
唐代蟠龙纹葵花镜
唐代宝相花葵花镜
唐代真子飞霜镜
唐代真子飞霜葵花镜
庸代菱形方格镜
唐代孔雀瑞兽葡萄镜
唐代六瑞兽葡萄镜
唐代五瑞兽葡萄镜
唐代六瑞兽葡萄镜
唐代四神十二生肖镜
唐代蟠龙纹镜
唐代四兽纽阴鉴镜
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镜
唐代花鸟带柄镜
宋、辽、金、元的铜镜有:
北宋银背龙风舞蹈镜
宋代盾形铭文镜
宋代四雁折角方镜
宋代天师降龙葵花镜
宋代鼎炉形双龙镜
宋代长命贵富铭文镜
金代吴牛喘月故事镜
金代吴牛喘月故事镜
金代许由巢父故事镜
金代双鲤纹镜
金代柳毅传书镜
金代人物故事镜
元代牡丹凤凰纹镜
元代双龙纹菱花镜
元代梵文镜
元代汉梵两体咒文佛字镜
明、清的铜镜有:
明代五行大布铭文镜
明代刷银吉祥文字镜
明代云龙纹镜
明代准提咒文佛像镜
清代富贵双全铭文镜
清代五子登科带柄镜
清代双喜五蝠纹镜
现在的价格比较高的是:
1495万成交的海兽葡萄古铜镜,908.5万成交的四乳神兽古铜镜,897万成交的“明逾满月”跑兽古铜镜,605万成交的战国的喜鹊猴子古铜镜
古铜镜的价格首先取决于其制作的年代,战国时期和唐代的铜镜价格最高,其次是汉代铜镜,宋、元时代的铜镜价格相对较低,明、清时代的铜镜价格更低。目前市面上的汉唐铜镜仿品很多,这类铜镜从宋代就开始有仿造的了,现在新仿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其实真品汉镜花纹精美清晰,黑漆或水银沁入器体,不易拭去,而宋代后仿制和当今新仿的汉镜,采用真品翻模铸造而成,花纹不甚清晰,显得模糊,铜质呈黄红色,黑漆或水银颜色死,本身光洁度差。 藏友可以通过此处来判别真伪。
E. 中国传统纹样牡丹纹的历史
初现于魏晋南北朝,自唐带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欢,被视为昌盛昌盛、美妙幸福的意味。宋时被称为“福裕之花”。宋、元全盛,元、明、清三带牡丹纹久盛不衰。
牡丹纹饰始于唐带,兴盛于北宋。明清家具皆有牡丹纹饰。
牡丹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牡丹纹瓷器(24张)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F. 隋唐时期的唐宝相花纹有什么历史意义
宝相花纹是一种汉族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作艺术处理,使之图案化、程式化。
宝相花纹不是自然界中单一的某一种自然植物的花舟纹样,而是莲花、石权、牡丹、等多种自然形态的花朵揉合在一起并且以四向对称放射或多向对称放射的形式经过艺术处理,使之趋于理想化、图案化、具有独特装饰性而形成的一种纹样,就像鸟中之凤或神异的龙纹一样集众美于一身。也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应用范围广泛的吉祥植物纹样,多用于铜镜、金银器、织锦、壁画、陶瓷装饰之中就是宝相花纹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宝相花可称得上是中国与西方意匠的经典之作,是唐代花齐纹样的代表之一,花丼纹样中的佼佼者之一。
它在雍容广阔的唐朝气派的背景下产生,拥有汉朝铜镜中适合造型的严谨,而且还拥有中国古老的神蒂纹样中花形的某些特征,还拥有来自罗马繁复的风格特征。
总体来说唐代的宝相花遵循着“十”字基准圆形福射这一结构规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变万化,绚丽多彩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花中多留有空地,纹样较为简洁大方、衡称、形象秀丽活拨。布局结构严谨细腻,布局与空间保持规整、等量的状态,稳定中又可
见流动。构图均衡而稳定,所以显得细密精致、井然有序。
唐代宝相花纹经历了一个由简趋繁、化繁为简的变化过程,具有由忍冬纹和石榴纹演化成的"侧卷瓣"、如意云纹演化成的"对勾瓣"、牡丹纹演化成的"云曲瓣"3种花瓣的表象特征。各种构成形式的宝相花纹在属性和外形特征上都具有相似性,它反映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其多样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得到了不断地演化和应用。
以上为相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