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花木雕

牡丹花木雕

发布时间: 2022-04-12 12:08:51

㈠ 木雕怀旧色怎么上

做旧,已经不只是一种表象,而是深入骨髓。从材质到工艺再到设计,从中国古典家具到欧美古典家具,再到新古典、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做旧家具比比皆是。做旧的家具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古董家具,而是设计师通过新的创造,从骨子里表现现代家具的另类唯美表情的一种新时尚。
古旧家具的收藏热,导致做旧家具的蓬勃发展。这里有生活的印记,有年轮的流逝,还有每个人都渴望找寻的悠远绵长的历史感。
做旧手法很多 风格各异
旧家具市场上不少,比如船木家具,就是利用在海水中泡过数百上千年的木头制造而成。还有朴风堂的老榆木家具,有些就是在山西等地收回的马槽做出来的。用这些古旧的材料,做出来的家具已经散发出浓郁的古意。但毕竟现成的古旧材料越来越难找,就只能做旧了,而且这种表现手法使现代家具更具个性化。 最常见的做旧手法就是留下使用年轮的痕迹,比如将家具上的一些地方烧焦,然后将黑色印记留在木头上,然后再抛光或上涂料。
至于要让新家具有老家具的感觉,最好就是有磨损。这个方法很简单,待漆干了以后,用不同的颜色摩擦接触最多的区域,来创造一种磨损的外观。也有用一块浮石沿着家具的边缘摩擦,留下白色的痕迹。
业内还有不少有效的“旁门左道”的做旧技法,比如用涂料刷蘸上涂料或着色料,快速拍打家具,创造出一种凝重的条纹图案。
仿古做旧涂装着色是做旧最关键的环节,一般不用很艳的色料。通过增加整个产品的色泽的反差,一色泽深、中、浅来表达产品漫长的时间跨度。着色的另一特点,常采用半透明的色料,降低产品表面的清晰度,营造朦胧的神秘感。 家具做旧,有时看不出来,就糊涂了。做旧的手段很多,比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家具做好以后,用绳一拴,咣当一下就扔到臭水坑里去了,上面还拴两块石头。一泡两个礼拜,捞上来,放在太阳底下晒着,再晒两个礼拜。然后又扔进水坑里两个礼拜,再捞上来晒两个礼拜,来回折腾。一夏天下来,什么家具也都变成旧的了。这是我在农村亲眼所见的硬木家具做旧的方法。但这样做出的旧,是均匀的腐蚀,和真正的旧不一样。还有一种做旧的方法,就是刷漆。刷完漆再褪掉,褪掉再接着刷,来来回回折腾,会使家具的陈旧度迅速增加。除此以外,还有染色、火烧、用钢丝刷刷它等做法。总之,就是怎么毁,怎么来。但这种毁一定是人为的,只要动动脑子,好好想想,仔细看看,就能发现作伪的痕迹。比如染色。民国时期兴紫檀的时候,有人把很多黄花梨家具染成黑色,冒充紫檀。现在呢,把红木染成黑色,冒充紫檀。许多年前,我见过一个女孩儿穿着白裙子,大夏天的去买紫檀家具。人家那儿有染色的假紫檀,她上去就坐着。走的时候,屁股上有两朵红色的牡丹花。木头掉色,她自己看不见,我们在后面都看见了。染色就会掉色。很简单,你拿一条白毛巾,蘸水一擦,就知道是否染过色,老家具本身并不掉色。我们还有一些对家具的误解。比如现在的中国传统家具店,尤其是硬木家具店,都备有核桃油,随时往家具上刷油。为什么呢?一刷上油,家具显得漂亮,特别好卖。但是,油对家具的保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中国的家具保养不应使油,应该使蜡,普通的固体地板蜡就可以。打蜡对家具有很好的保养作用,一定不要去打油。商人打油很简单,客人喝杯茶的工夫,就把家具擦上一层油,又亮又美观。这是欺世的行为。但因我们不知,就把这种欺世手段作为一种保养手段了。辨伪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我觉得不是专业的人员去学习辨伪,严格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解一些知识就足够了。从收藏里领悟一些人生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事。下一讲,我们讲一讲明清家具长盛不衰的原因。

㈡ 雕刻四只鸟与牡丹花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鸟语花香吧

㈢ 牡丹花的含义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民族气息。这些牡丹纹样(图案),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她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正因为艺术家将此主观意愿生动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态之中,才使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如洛阳宋代古墓壁画和砖雕牡丹图案,大理的木雕牡丹、西藏寺院和住宅中的牡丹图,景德镇的牡丹瓷器,四川的牡丹年画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建筑木雕上有许多牡丹图案。如:“牡丹亭格扇门花心”;“牡丹盆花格扇门花心”;“牡丹童子可靠扇门花心”;“山茶牡丹格扇裙板”;“牡丹与卷草纹小花板”;“凤穿牡丹格扇门花心”;“文豪雅趣格扇门花心(瓶插牡丹);“春花(牡丹)秋果格扇门花心”;“博古瓶花(牡丹)格扇门”。
景德镇瓷器的牡丹图案也十分精美:“牡丹孔雀凤凰图盘”、“牡丹宝相花纹”、“青花牡丹孔雀图盘”、“青花牡丹孔雀海马图坛”、“青龙牡丹唐草纹盘”、“青龙牡丹纹盘”、“赤彩牡丹孔雀图盘”、“五彩牡丹凤凰图盘”、“青花牡丹凤凰图盘”、“剔红牡丹孔雀大盘”、“青龙凤凰宝相花唐草纹瓢瓶”、“五彩牡丹唐草纹碗”、“青花牡丹唐草羯磨纹碗”。
另外。各地保存的瓷器上也有牡丹图案:“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影青刻龙凤牡丹纹瓷罐”(青海)、“剔花牡丹纹瓷罐”(青海)、“剔红双龙牡丹山石纹盆”(北京)、“剔红牡丹瓷盖碗”(北京)、“唐三彩凤嘴牡丹尊”(洛阳)、“唐三彩牡丹枕”(洛阳)。
历代丝绸布锦上的牡丹图案有:唐代“牡丹纹烟色暗花绸”、宋代“串枝牡丹纹罗”、“云锦”(牡丹)图案。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锦”:狮子与唐草(牡丹)奏乐纹棉、紫地、织出狮子纹、左右配饰牡丹唐草并有琵琶、笛、鼓等奏乐者。另外唐花山羊纹锦:茶地以相对二山羊为图案,间饰牡丹花,花型优美、动人。
在我国各寺院壁画,或出土的古墓壁画中都有许多牡丹图案。
如:北京法海寺壁画,绘有牡丹、莲花、月季、芭蕉等;西藏的布达拉宫中的壁画也绘有牡丹等吉祥之物。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1、2、3、4号宋墓壁画和砖雕上均有牡丹图案;内蒙古昭乌达盟料峰三眼井村之墓壁画上方各画一束对称牡丹花、券顶四角各画一凤凰作展翅飞翔状,周围点缀牡丹花纹。
在古代许多画法上也冠以“牡丹”之名,如“牡丹涂”:用麻布做成球状、粘取纹漆、在完成中涂漆面,全部纹转一朵朵的花纹……花朵纹样便自然形成。
“牡丹缠枝法”:用棉包在白土瓦灰填充料制备的漆面上压旋,起出团体色螺纹,入荫于后稍加打磨平整,现场刷缘漆、朱漆各一道,最后,磨显出亮,效果似国色天香、锦族花团。
可见、牡丹文化深入我国民间,在历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牡丹图案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究竟它的象征意义或象征性是什么呢?
缠枝纹牡丹: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鹭鸶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
白头翁(鸟)与牡丹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㈣ 古代常用门窗的图案有哪些,可以详细点吗,急需啊!!

牡丹花,翠鸟,鲤鱼

㈤ 潞泽会馆的木雕美术

人物
走进会馆,我们一下就被戏楼上精美的木雕所吸引。据说,这群古建筑的精华便是装饰于房屋框架上的木雕。在每层建筑的构件上,特别是屋檐下边的木桁、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上,几乎都有木雕装饰。人物、动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民间传说故事等应有尽有。所有木雕均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三大类。
人物中有八仙,雕刻于舞楼东、西雀替上,八仙各持宝物立于祥云之中;有金甲神人,雕刻于大殿明间额枋上,神人身披金甲,一手高高举起,一手按于胯上,威风凛凛;在大殿东次间额枋上,雕有一幅非常精美的衣锦还乡图。图中老翁神情怡然,骑于马上,马后紧跟一书僮,肩扛一花枝。在大殿西次间额枋上,雕刻的是一幅“安乐农耕图”。此图将不同的情景雕刻于方寸之间,有手扶犁把的农夫、饮水的牛,头戴草帽的渔翁,恰似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田园风情画。
动物
动物中龙的木雕最多,尤其在大型的框架中。大殿东次间雀替上雕刻的龙最为典型,该龙爪抓荷叶,口含荷叶,似在仔细品味,整个雕刻惟妙惟肖。其次是凤凰,这些凤凰形态各异,立于祥云之中,给人们以肃穆、祥和之感。麒麟的雕刻在木结构框架装饰中也是较多的一种,据说麒麟是有德性的仁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麒麟的造型较为奇特,独角、麟身、马蹄、牛尾,别具一格。另外,还雕有诸如狮子、狻猊、马、羊、鹿、长尾鸡、仙鹤等。这些灵禽瑞兽的雕刻,采用多层透雕的技法,同时还采用夸张等手法使之呼之欲出。将诸多民间传说中的灵禽瑞兽运用到古建的结构框架之上,一方面装饰了这些古典建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木框架加强固定的作用。
花卉
花卉中以牡丹的图案最多。大殿、后殿、舞楼的许多部位都有以牡丹为题材的木雕艺术品。牡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在古人心目中一直是祥和富贵的象征,用在古建筑的雕刻中,显得富丽堂皇。葡萄雕刻于后殿,旁边配有一只灵动的小松鼠,这种民间称为硕果累累的葡萄与松鼠的结合,构成一幅吉祥如意的画面。在潞泽会馆中以花卉为题材的雕刻很多,诸如以“本固枝荣”寓意的荷花,以“麻姑献寿”寓意的蟠桃,以君子之称的梅花,以“万古长青”之称的松树乔木等等,都具有较高的雕刻技法。

㈥ 西番莲在哪个朝代出现

由于明清时期广州特定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于是西方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表现技巧逐步通过广州传人我国,并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清代特别是在康熙年间,宫廷中更是大量聘用西洋艺术匠师。著名的圆明园便是中西合璧的典型。诸多西方文化样式中,由明代传人至清代盛行的西方图案——“西番莲纹’’尤为著名,并成为广泛地应用于红木雕刻中的典型纹饰。如清紫檀浮雕西番莲纹扶手椅靠背板”,就体现了这种西洋纹饰的优美.
“西番莲纹”在西方纹样中的特殊地位,就好像是中国的牡丹。“西蕃莲纹”传人我国以后很快被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因为“西蕃莲纹”图案造型优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纹样的适应性比牡丹花纹样更强,所以很快被应用于各类红木雕家具。“西番莲纹”传人中国后不久.便很快与中国的吉祥题材如蝙蝠、云龙等相融合,和谐地融化到传统的中国纹饰之中,如著名的紫檀木雕“云蝠番莲纹架几案”等家具,很具有代表性。

㈦ 梦见竹子开牡丹花,木雕的老虎和龙是活的是什么意思

事先规划好,有利于行事的一天。今天的你容易被繁杂的事情扰乱思路,因此,在出门之前就该想清楚今天的行程如何,什么时候该去什么地方,该带什么东西,该办什么事情。否则的话,忘东忘西只会让你更费脑筋。

㈧ 请问家庭装修用牡丹图案好不好

牡丹自古就是富贵之花,牡丹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家里悬挂一副牡丹画是非常吉利,有风水意义的。

㈨ 庭院里适合种植什么花

院子里,就养这“4种植物”,花量大好养护,年年开花格外美

1、月季

只要选择一些四季开花,勤花类的种类,最好是藤月,能爬藤,一棵就能爬一大片,然后再给它弄一个拱门支架之类的,那简直像公主的花园啊,特别美,清晨走在月季花下,小花园里面,闻着月季花香,非常沁人心脾。

㈩ 耦园东西花园有什么特殊含义

东花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疏密得体,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精妙佳构。

东花园主体建筑是一组退居北端、跨度40米的重檐楼阁读书楼建筑群,楼前有月台,楼中有天井4处,整个造型气势雄伟。楼中间设大厅三间,下名“城曲草堂”,上名“补读旧书楼”,装修陈设气度不凡。

城曲草堂为重檐二层楼厅,正对黄石假山,横跨整个东花园北端,高大宏敞。楼下居中三间悬额“城曲草堂”,面积约70平方米.

堂前檐下为回廊,东西贯通,廊前上置回纹挂落,下置木雕栏杆,花结雕饰山石牡丹,方砖铺地。耦园居城东北隅,园外城墙盘曲,与园景意合,故以此命名。

城曲草堂步柱间明间置长窗6扇,两次间下置裙板上为和合窗三排。明间前步柱处有纱槅两扇分置两侧,纱槅之间上方有葵式万川飞罩一架,中雕收翅蝙蝠衔磬连双鱼纹雕饰。

主间与两次间以裙板及和合窗分隔,两次间后面各有长窗6扇,长窗后面均有木制楼梯,可供登楼。明间后部为7扇屏门,窗芯嵌有山水条幅,组成一幅山水通锦。两次间内窗芯上则嵌有书法12幅。

补读旧书楼为城曲草堂上层的楼厅,是园主旧时读书之所。“补读旧书”出自陶渊明诗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表达了园主夫妇向往着读书学习式的隐居生活。

补读旧书楼楼面阔三间,面积约70平方米,楼内楼板、装折均为杉木,南面木格半窗,明间北面向后凹突,上置回纹挂落,东、西次间北面各置6扇木板门供出入。楼区东端略向南突,呈曲尺形,上层名“双照楼”,下层名“还砚斋”。

双照楼三面临窗,面南而立,可得日月双照,是全园赏景佳处。“双照”取晋代王僧儒《忏悔文》“道之所贵,空有兼忘;行之可贵,其假双照。”“照”是“明”的意思,“双照”指园主夫妇双双明道。

双照楼楼面见方,卷棚歇山顶,面积65平方米,内顶部为中间向上凹入的木制吊顶,东、南和西三面临空置窗,北面为杉木板墙,楼西面有一通道与补读旧书楼相通。因三面临窗,故能同时见到日月之光照,也是双照之意。

城曲草堂两侧有廊环抱,东名“筠廊”。廊中有半亭,亭壁有《抡元图》碑,上有沈氏夫妇跋文。是图因出自清初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之手而弥足珍贵,加园主夫妇真迹其上,益显此碑的珍贵。

筠廊位于东花园东侧,起自双照楼下还砚斋的东南口,南连望月亭,止于吾爱亭。在望月亭处廊上有木制方匾,题额“筠廊”两字。廊伴植丛竹,新竹称“筠”,故名筠廊。

筠廊是半廊,倚墙而建,全长约30米,随形拐折5处,设有漏窗6扇,廊下有园内外水道相通。廊内保存了园主夫妇题跋的《抡元图碑》真迹。

筠廊与对面的樨廊成为对景。廊曲折南延,与望月亭和吾爱亭相接,廊外伴植丛竹。望月亭位于东花园还砚斋南筠廊北端,与吾爱亭分处廊两端,为筠廊向西突出的一座方形建筑。

望月亭卷棚歇山顶,面积约7平方米。南、西、北三面为和合窗,下部为砖细矮墙,筑于石基之上。为观赏受月池中月色美景,也因此而得名。

储香馆位于城曲草堂西侧,是草堂西延的重檐平屋,面积约20平方米,东、西为墙,南、北下为裙板,上置和合窗三排,南、北各有一门,南门供出入,北门通向馆内小室。

旧时是园主后裔读书授学之所。馆前庭院内遍植丛桂,每至秋高气爽的季节,桂花争相绽开,满室留香,故而得名。又隐喻劝勉子孙勤奋学业,尊重科名,他年蟾宫折桂之意。

安乐国位于城曲草堂东次间之隔壁,还研斋东北,是一较为僻静安逸之所,为一单间,面积约40平方米,内铺杉木地板,西壁及顶部为杉木板壁,东、南侧为下裙板上和合窗,北面为矮墙半窗。

其南有廊与城曲草堂南廊连通,向东折南即通还砚斋,但廊在此不开口,即不能单独出入。“安乐国”就是安乐窝之意,指安逸的生活环境。

在安乐国东南面,望月亭之北,城曲草堂东延部分为还砚斋。斋陈设极雅,是园主的书斋。据清俞樾题匾跋记载,园主曾祖曾用一砚,久已失之,后被园主复得,故以“还砚”命斋名。

还砚斋面积约45平方米。斋内以一圆形银杏木落地罩将斋分隔成南北两间,方砖铺地,杉木顶,东、北墙为杉木板壁,西侧银杏木槅扇外,有走道通往安乐国,落地罩、槅扇雕刻精美。南面为和合窗,外为走廊,向东南方延伸可通往望月亭,向西北延伸可通往城曲草堂。

过储香馆即为樨廊,廊外伴植木樨林。“樨”指木樨,即桂花。廊的始点上方有砖制题额“樨廊”两字。廊间漏窗共计19扇,拐折10处,以储香馆一带居多,与东花园东侧的筠廊形成对应。

樨廊南与“藤花舫”和“无俗韵轩”相连,尔后曲折延伸,过月洞门及半亭,直至园东南隅之楼阁,总长约100米,使得全园建筑散而不断,呵成一气。

便静宧位于耦园东南角樨廊终点。坐东朝西,面积约40方米。其东、南面为墙,北、西为栏杆裙板和冰凌纹半窗,方砖铺地,西侧之南置长窗两扇供出入。“便静”即入静之义,“宧”为东北之方位,因耦园在苏州城之东北方位,故称之。是园主入静悟道之场所。

便静宧上即为听橹楼。听橹楼系重檐楼阁建筑,为卷棚歇山顶,面积约40平方米。除戗角处作缠枝花纹瓦饰外,其山花处塑大鹏展翅腾飞状。楼上北、东、西三面置木格半窗,可分别观赏园内外景色。

西侧有木质楼梯,向西可通往“魁星阁”。此楼位于东花园东南隅,临近城壕,外隔娄江,可闻阵阵摇橹之声,故名。

魁星阁与听橹楼两楼间有阁道相通。魁星阁为重檐楼阁建筑,卷棚歇山顶,面积约20平方米。“魁星”为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俗称“奎星”,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读书人极为崇敬,为园主崇祀场所。

魁星阁戗角上为双牡丹花纹饰,下为双桃纹塑饰。向北突出于樨廊外,底层东、西、北三面为木板上置和合窗,窗格做冰凌纹,楼梯架沿廊贴墙处。楼阁内东、北两面置半窗,可观东花园之景。

无俗韵轩位于是东部最西侧,与樨廊矮墙坐槛相隔,坐南朝北,自成一院,为旧时女主人书房。轩阔三间,面积约55平方米,硬山顶,正屋顶部作船篷轩。

轩北带廊,顶部作一枝香轩,柱间有挂落,廊下以一块平坦的太湖石作为阶石,廊东通樨廊入东花园,西连载酒堂。

无俗韵轩明间开4扇长窗进出,两次间为木板半墙和合窗,上置冰凌纹风窗。轩东侧砖墙上辟一海棠形窗户,窗芯居中饰木制田字格,四周“卍”字花格。其外墙饰以大片砖细墙面,窗两侧砖刻隶书对联:

耦园住佳偶;

城曲筑诗城。

横额:“枕波双隐”。此对联系园主沈秉成夫人严永华所撰。

廊墙上数十处漏窗造型各异,亦很精美。轩南侧每间辟一窗,窗外花圃原为耦园之菜园。

山水间位于东花园受月池南端,魁星阁正北,与双照楼隔水相望。北半部凌空于水上,为一水阁,卷棚歇山顶,南北通透,四周围廊,面积约70平方米。四角飞檐高翘,装饰精美。两歇山塑有“松鹤”“柏鹿”浮雕,廊四周置“吴王靠”。

阁内南侧置有大型鸡翅木雕落地罩,跨度4米,高3米。双面镂雕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雕艺精湛,传为明代遗物,为耦园的镇园之宝。

北侧有纱槅3扇,雕饰牡丹、葫芦图案。“山水间”为清代翰林院侍读学士沈荃题匾,因值山水之间,故得名。

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主要建筑有织帘老屋、长方厅、藏书楼、鹤寿亭和方亭。其中,织帘老屋书斋为整个西花园的中心,将西花园分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3个院落。

织帘老屋面积约165平方米,硬山顶,屋架高大,门宕和窗宕及窗台均为砖细构筑。屋为鸳鸯厅式,屋内由六扇屏门和飞罩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可称之为前堂和后堂。

鸳鸯厅形式南厅阳光充足,常在冬春时使用,北厅无日光直射,较为凉爽,常在夏秋时使用。

屋子顶部作船篷轩,南、北长窗都以银杏木雕作,上部作回纹宫式,花结处雕梅、兰花朵状构件。前堂东、西侧墙上辟上下扁长的八角形窗框,内装精细窗格。后堂两次间北墙开矩形大窗,也饰以精细木雕窗格。

“织帘”表达了园主向往织帘劳动、躬耕读书的理想隐居生活。织帘老屋屋南有一约30平方米的月台,月台前二级台阶与园内通道相连。

再往南还有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山间散植乔木,老树参天,与东花园的黄石假山遥遥相对。

在湖石假山之南为长方厅。长方厅坐北朝南,临近园墙。面阔三间,面积约70平方米,因形似长方形俗称“长方厅”。

此厅体量不大,但构筑精巧,中间南北各有长窗供出入,两次间都是半窗,东西侧墙各开有一个六边形的木格漏窗,窗下各置一方桌,桌上置金砖一块,两次间各置红木椅、几。长方厅前有小庭院,辟耦园西门。

织帘老屋屋西北另有耳房一间,作为织帘老屋的辅房使用。“织帘老屋”之东为三进平房,其中一二进有耳房,南面有墙门,门前隔走廊为一歇山顶方亭,南向,与“织帘老屋”比邻,为正方形,外观精巧,质朴而轻快。

方亭面积约30平方米,因形似方形故称之为“方亭”。内侧梁架明露,为圆作船篷轩式。亭北为墙,南为长窗8扇,长窗上半部为三格抹角方框宫纹,下半部为素面裙板。东、西两面上部为和合窗三排,下部为木栏杆加板墙。

亭东走廊中有西向歇山顶半亭一座,额“鹤寿亭”,其依墙而建,位于西花园最东侧,古朴素雅。廊壁有砖细花窗,在苏州各园中见之不多。

鹤寿亭为卷棚歇山顶,梁架明露,为圆作船篷轩式,面积约20平方米。南、北通廊道,以檐柱辟为三间,明间较阔,可供出入西花园,南北两次间下有木栏杆,上方有回字形挂落装饰。南北两侧墙面各有一椭圆形漏窗,图案为同心双环形似旋转状的水花纹砖雕。

沈秉成当年任镇江知府时,曾得《瘗鹤铭》拓片,较其以前所藏的数种《瘗鹤铭》拓片多出“寿鹤”两字,其上又有清人吴伟业款识,故取名为“鹤寿亭”。

“织帘老屋”之北为一庭院,院北即藏书楼。园主夫妇曾有“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老怀宽”之诗句,可知当年曾收藏过大量书籍。

藏书楼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楼东西两端向南伸出,西为平面接近方形的两层辅楼,东为楼廊,窄而长,下为西花园之过道。与主楼形成凹字形。上层置回纹栏杆裙板和半窗,下层间置长窗、半窗。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具苏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1884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1895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存留下来的耦园,为后来按照历史资料重建的。

苏州耦园

热点内容
钱塘江樱花跑道 发布:2025-08-18 08:04:21 浏览:579
盆景盆图 发布:2025-08-18 07:50:35 浏览:435
冷拼插花 发布:2025-08-18 07:39:44 浏览:956
情人节家常 发布:2025-08-18 07:38:26 浏览:656
和安梅花城最新动态 发布:2025-08-18 07:36:53 浏览:599
芍药与牡丹的故事 发布:2025-08-18 07:31:23 浏览:613
旧罐竹子盆景 发布:2025-08-18 07:24:05 浏览:471
玫瑰植物蜡 发布:2025-08-18 07:12:52 浏览:482
什么木花卉 发布:2025-08-18 06:38:34 浏览:485
用海绵纸做玫瑰花图解 发布:2025-08-18 06:38:31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