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窑
1. 宋钧窑丁香紫尊
宋钧窑 丁香紫尊
宋代五代名窑之一的钧瓷,窑址发现在河南省禹县内的八卦洞和古钧台,本来也是烧制天青单色釉的,但天缘凑巧,产生了「窑变」,使钧窑在瓷史中能独树一帜。
在此之前,也曾传说产过不少「变作」的作品,但窑工以为有鬼,多半都打碎了,至钧窑才肯定了「窑变」瓷器之美,从此以后,由於窑变瓷器出之偶然,反而更加贵重了。窑变的产生是釉药不纯的结果,后来窑工由此悟出了钧釉配制的方法。钧窑的釉色是一种乳浊釉,釉中含有丰富的磷酸钙,如果将窑内的温度烧成「还原焰」,钧釉便呈蓝色调,著色剂是铜氧化的结果;如果窑内的温度是「氧化焰」,可使钧釉呈绿色调。钧窑偏重紫色,紫是铁质和铜质混合后,以「还原焰」烧出来的,但是作品因摆放时距离火膛或近或远,使窑品的颜色因受热度的不同而有偏红、偏蓝的差异。
钧窑大部份是日常家庭用器,花盆、盆托、插花等用器特多,这类用器的底部都刻有数目字,数字愈大,器物愈小,反之亦然。
本器是仿商周之铜尊,唯分割装饰面的稜脊并不周到,一般张口下面的稜脊是延到口沿的,但是此器在一半处便打住了。整体上是紫蓝釉,泛紫红斑,又留有不少气泡,从前的鉴赏家称之为「橘皮」釉。圈足内是天蓝色釉,甚为光滑。
一般钧窑的造型多莲花式,而六瓣葵花式、圆形、正方式斗形也有。总之,钧窑瓷釉色厚、变化多,是最富有现代意味的瓷器。
2. 读懂宋瓷3分钟,吹牛装叉1小时!
不过朕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如果爱卿你觉得,宋瓷很美的话
就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美
千年前中国人赋予瓷器最极致的美丽
千年后的今天,请不要忘记它有多美
那么,爱卿觉得以上哪种宋瓷最好看?
【原创不易,其他账号转载请注明来源:朕说】
朕说:做最有趣有料的历史IP,换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历史!
3. 北宋五大名窑
一、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钧窑瓷器特点: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钧窑瓷器主要器形:器型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而以壶、罐为常见。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钧窑瓷器传世作品: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二、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汝窑瓷器特点:在宋瓷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 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 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汝窑瓷器主要器形: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汝窑瓷器传世作品: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汝窑天青釉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等。
三、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定窑瓷器特点:
1.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2.定窑产品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3.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四、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官窑瓷器特点: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北宋与南宋显著不同,北宋官窑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官窑瓷器主要器形:宋代官窑器型多仿古,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官窑瓷器传世作品:南宋官窑簋式炉、南宋官窑觚、南宋官窑鼎式炉、南宋官窑八卦熏炉盖、南宋官窑花口壶等。
五、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哥窑瓷器特点: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在宋瓷五大名窑中,与官窑一样,有“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哥窑瓷器主要器形:哥窑瓷器器形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
哥窑瓷器传世作品:北京故宫藏有哥窑青釉贯耳瓶、哥窑青釉鱼耳炉、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据说宋代五大官窑的藏品留世极少,即便有也在著名顶级博物馆内深藏,个人藏品极少,故价值连成为顶级博物馆镇馆之宝。
4. 清代五大名窑是哪五个
官窑
窑址先在开封,后迁杭州。北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然被称为“亚于汝”,但也是莹如堆脂,釉表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见烧制时的支钉痕迹。器物都是各种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汉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官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
官窑有什么特点
官窑内造 花瓶
“官窑内造”是指什么
官窑与民窑有什么不同?
宋代五大官窑
汝窑
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
著名的汝窑位于哪个省?
宋汝窑在现在什么地方
汝窑,越窑,哥窑,柴窑的差别?
三足尊 有谁知道么
怎么鉴定古董
钧窑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钧窑瓷器的介绍
有关钧窑的问题
"顺亭钧窑坊"是什么时期的
如何区分哥窑瓷与钧窑瓷?
宋钧窑丁香紫尊
定窑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五大名窑之首,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在何处?代表作是什么?
什么是定窑
古代的五大窑址除哥窑定窑外还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均窑和定窑大约多少钱?怎么定价?怎么鉴定?急! 谢谢!
怎样游览保定的定窑遗址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
谁能介绍一下哥窑
哥窑瓷器如何烧制
哥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如何区分官窑和哥窑?
明朝有没有仿哥窑的瓷器?如有那又是在何处烧制?
5. 鉴赏和收藏一件钧瓷,需要注意哪些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
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北京翰海春拍藏品征集。一八零。五六零五。三二三七。高经理。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
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在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钧窑在历代烧造的过程中,也分官钧、民钧。
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宋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金-元钧窑天?葡萄紫海棠式盆托
元代钧釉盏托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宋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宋钧窑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宫
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金-元钧窑天青紫斑釉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元代均窑罐
明代钧窑鼓钉三足洗
清雍正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北京故宫
评判一件钧瓷整体的质量还要同时兼顾方方面面,其鉴赏主题具体表现在型、质、色、纹(画)、韵这五方面。
即观其型、认其工、看其色、辩其纹、品其韵,鉴赏钧瓷应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量:
1、型:钧瓷造型要求简洁、端庄、大气,做工精细、规整。
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家的雕塑,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水平,体现一个艺术大师的审美眼光、修养、修为、学识和创作风格,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宋均窑胆瓶―大英博物馆藏
俗话说“型为本,釉为魂”讲的就是造型是钧瓷第一要素这个道理。也有人比喻说,钧釉是一袭华美的布料,看它穿在怎么样的钧瓷模特身上,同样强调了造型的重要性。
宋钧窑玫瑰紫海棠口盆托-大英博物馆藏
2、工:胎质要求坚实、致密、厚重,釉质要求细腻、温润、浑厚、活泼。
工,就是匠人注浆、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艺环节的制瓷水平。
一是做得认真不认真,精细不精细。
二是工艺复杂程度决定了工匠做工的工艺含量,工艺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作品价值的高低。
往往是,一件造型异类、工艺复杂的作品耗时耗力耗工,它的价值自然要高于一般作品。
宋钧窑鼓钉三足洗底部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底局部
元代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底部
元钧窑天青釉墩式碗底
明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底
清雍正仿钧釉天球瓶底部
3、色:釉色首先要求纯正、稀少,有个性,或艳美或含蓄,或淡雅或拙朴,或纯净或五彩渗化乱中有序。
釉,就是钧瓷窑变的釉色。钧瓷与青花瓷等瓷器不一样,是唯一靠窑变着色的釉色装饰的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色彩变化多端。
“三分做七分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说的都是窑变釉色的不容易掌控。
“过手七十二,货卖一张皮”,不管你的窑炉如何设计;也不管你所用的柴、煤、气或其他燃料,釉子配方、制瓷工艺的如何特殊,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层好的让人惊艳的釉色,为了钧瓷的仪表这“一张皮”。
而这一张皮决定了此钧瓷值不值钱,所以说,釉色要奇。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京故宫
金-元钧窑月白出戟尊
明十五世纪钧窑丁香紫瓷尊高24 cm,口径19.5 cm
清乾隆仿钧窑变釉兽耳尊
民国仿钧窑如意花盆
4、纹(画):纹路精美、奇巧,窑变自然、丰富,形象逼真,画面合理,形、神皆备。
宋钧局部
元钧局部
明钧
清代钧釉局部
5、韵:窑变道法自然,意境悠远,有神韵、风韵、气韵、情趣,令人神往,让人暇想,或富含哲理,能给人智慧,给人启示。
现简单介绍几种值得收藏的窑变效果,仅供参考:
1、窑变自然、奇特,象形,象物,如景,似画,并要神形皆备,不留人为痕迹,少有杂纹干扰,形象突出,画面合理,自然奇缺,不可复制,此乃钧中极品。
2、釉变色彩纯正、洁净、高贵、淡雅。釉质细腻、温润、浑厚、活泼,可与宋钧媲美,此乃钧瓷爱好者的一致追求。
3、釉变丰富,多姿多彩,纹路精美,视觉冲击力强,乱中有序,花而不俗,产出不多。
4、釉变质朴古拙,斑驳奇妙,诡秘含蓄,其观赏主题并不符合形式美学的规律,赏的只是一种趣。有种与众不同的“怪”和“异”,令人“匪夷所思”,令人肃然起敬,产出极少。
5、釉色纯净,釉质浑厚莹润,玉质感非常强,似玉非玉胜似玉。釉色釉质俱佳者产出极少,人见人爱。
6、釉色纯正,过渡自然,有一定特色,高雅不俗,烧成难度较大。
6. 我国宋代有哪些瓷器,并简述其产品的艺术特色
1.青瓷窑系
包括龙泉窑、官窑、汝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龙泉窑的瓷器土质细腻,胎骨厚重,薄胎较少;釉色有粉青、翠青、梅青,并有少量大开片纹,多数无纹;装饰方法有印、刻两种;内容有缠枝牡丹、菊花、鱼鸟之类。南宋时出现了哥、弟二窑,哥窑以纹片见长,弟窑承袭传统(介绍贯耳炉)。
官窑是北宋时北方开办的一所青瓷窑场。其瓷器釉质肥润,以绿、青、白色为主,并有较大开片纹,有独到之处(介绍贯耳瓶)。南宋时在临安附近占据民窑烧制的瓷器也称南宋官窑。
汝窑是北宋时河南临汝的一处窑场。汝瓷造型端正简朴,施釉浑厚如玉、光泽柔和、明亮透底,富有水色,釉下刻花、印花,锋芒犀利,釉色丰富,有独特的风格。
钧瓷始于唐代,起源于河南禹县八卦洞。钧瓷造型古朴文雅,品种繁多,纹样简练,器身不靠花纹装饰,而是通过窑变”反映出釉色的变化,釉彩五光十色,艳丽灿烂,其色彩非常丰富,最著名的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葱翠青、莺哥绿、月白、米黄等多种(重点讲解玫瑰紫釉盆托)。
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其青瓷釉色深沉,胎骨厚重,釉汁较浓,给人以质朴大方、明快坚实之感。耀州瓷最著名的是图案,有折枝牡丹、交折牡丹、缠枝菊花等。装饰方法是刻花、印花,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古代装饰纹样中有很大影响。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里瓷器产量多、质量高,产品行销海内外,因此景德镇窑享有很高声誉。景德镇瓷以胎薄釉润著称。其影青瓷釉色如玉,硬度、薄度、透明度都达到极高标准。
2.白瓷窑系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产品以白瓷为主,胎料加工很细,所以胎质坚硬,色泽洁白,胎体较薄,造型稳定,很少变形。其装饰技艺的精巧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重点介绍白瓷孩儿枕)。
磁州窑位于河北彭城。主要产素白瓷、白瓷画黑花器、白瓷多彩刻花器、白瓷刻花填色器等几种。大量使用在胎体上用笔作画的方法。笔法泼辣,不拘规范,所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健美大方。
德化窑位于福建,创烧于南宋晚期。瓷质细腻,呈色纯正,以人像为代表作品。
3.黑瓷窑系
黑瓷是宋代民窑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它的釉色变幻多样,耀人眼目,有的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结晶状,可以说是现代结晶釉的前身。
7. 宋代五大名窑风格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简介: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
艺术特征: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天青釉碗等。
宋汝窑天青釉盘
8. 为什么说宋代园林是我国园林内设计的重要转折期
摘要 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园林艺术日渐普及。宋代园林艺术博大精深,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目前的园林与城市设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世界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9. 宋代五大窑分别为
宋代五大名窑指汝、官、哥、钧、定五个。
官窑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哥窑
简介
哥窑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钧窑
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藏有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
定窑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传世代表作
北京故宫藏有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定窑白釉刻花渣斗、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