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颐和园的丁香

颐和园的丁香

发布时间: 2022-04-02 08:39:57

A. 颐和园丁香花什么时候开花

丁香花什么时候开花
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晚花 3类。一般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少数种类可两季开花。

【汉语拼音】dingxianghua
【中文词条】丁香花
【外文词条】lilac

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 (Syringa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名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澹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概况 有关丁香的文字记载较早的见於唐代诗词。宋代《洛阳花木记》述及当时已有栽培。1934年发表的《中国产之丁香》是中国第一篇记述本国原产丁香种类的专门文献。
花叶丁香 (S.persica )至迟在17世纪20年代以前已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经波斯传入欧洲。此后,其他中国原产的丁香也陆续传去西方国家,在园林中大量栽培,并开展了杂交育种等研究工作。19世纪以来,育出的新品种已在1000个以上。
形态和特性 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偶见白色。花冠细漏斗状,具深浅不同的4裂片。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对氟化氢有较强的抗性,对煤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也有一定的抵抗力。实生苗3~5年即可开花。花序著生状况因种类而异。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晚花 3类。北京地区花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少数种类可两季开花。
分布和种类 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欧、美各国及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普遍栽培。常见的栽培种类主要有喜马拉雅丁香 (S.emodi )、蓝丁香 (S.meyeri )、四季丁香(S.microphylla )、紫丁香(S.oblata )、北京丁香 (S.pekinensis )和欧洲丁香(S.vulgaris )等。
繁殖和栽培 以播种、千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露地苗床一般春播较好,播前一个月宜将种子低温沙藏,以促进提前发芽。苗长出4~5对叶片时进行间苗或分苗移栽。千插繁殖可於初夏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粗壮枝条作插穗。嫁接繁殖多用小叶女贞或本属强健种类作砧木,芽接或枝接均可。栽培地宜向阳、土层深厚。早春萌动前行裸根移栽。栽后注意灌水,施肥不宜过多。一般在秋后或早春进行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观。
应用 丁香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於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可孤植、丛植或在路边、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

B.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 ”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C. 请问颐和园那都有什么花

颐和园的花品种繁多,迎春花,桃花,樱花,杏花,丁香,海棠牡丹花,荷花,等等,还有很多小草花,春天到秋天都有很多品种的花,相信你去了一定会流连忘返。

D. 颐和园的香味是啥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 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
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E. 颐和园必看的几大景点

苏州街、四大部州、智慧海、画中游等景点。苏州街1990年9月16日对外开放。颐和园北宫门内竖立一方石碑,上书“英法联军烧毁清漪园一百三十周年,于遗址复建苏州街工竣并陈列开放,此志”以示纪念。此后,1991年至1994年又投入大量资金对苏州街铺面房进行维护、抢险维修及重作油饰彩画。

苏州街东岸有一座三孔木吊桥,联接南北两岸。桥面可吊起,方便行船。桥的北面是履祥斋,南面为同顺和。苏州街长桥东北岸有专营各种供器的妙化斋、品泉斋茶馆。妙化斋东侧、中心岛西侧的小香洲牌楼为二柱一楼冲天式,建筑坐东朝西,面积4.62米。

画中游位于颐和园的万寿山前西部,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建筑。此处地势坡度较大,各个建筑因地制宜,随山就势,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

F. 颐和园的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杭州西湖为蓝本,学习一些设计技巧和情绪江南园林并建有大型自然山水园林,还保存了最完整的皇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的?的区域。

清漪园,前身为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间,完成了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公园,玉泉山静明园,清漪园万寿山,颐和园,畅春园)中最后一个建成。咸丰十年(1860年)被烧毁英法侵略军。光绪十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西太后慈禧挪用海军经费被建造。光绪二十六年将再次破坏义和团运动,次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殿花园区和森林。

颐和园是宫殿是西太后慈禧常住户口,无论是宫殿和苑的双重功能的“看不见的手”。因此,正大门进入园区打造宫殿区与朝廷官员开会,处理国家的地方事务。由霍尔地方法院,朝房子,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由多个院落,占地小面积的值是相对独立的庞大法院森林之后,两个独立但相关的两个。

袁林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长寿的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78%,整个公园面积,湖的西北端连接到旁路长寿山“后湖”的北麓,这种情况构成了抱山有水时,湖泊和山脉紧紧地合为一体。

昆明湖公园皇家Zhu清代最大的湖泊,沿着围堤湖 - 西,从西北蜿蜒向南。西分行堤入湖的水是三种尺寸,每个人都有一个湖心岛水域。三岛湖上成三足鼎立布列,象征着中国东海三山的中国古代传说 - 蓬莱,方丈,周。作为分隔岛堤防,湖泊水位出现避免了单调空疏。六桥堤防西是一个有意识的模仿苏堤和西湖在杭州,“苏堤六桥”,使越来越相像湖昆明湖。西沿青柳,自然风光,开放,外面的几个美丽的花园在玉泉山山顶玉峰塔影山形从封闭为主题的景观的一部分,推门进去。从昆明湖和王湖滨西望,花园和公园的山丘浑然一体,这是利用了借景的方式中国园林的杰出范例之外。湖泊主要集中在岛上三个建筑物。湖岸和湖堤厚的绿荫,掩映水光潋滟,活泼的氛围浓郁,靠近湖畔的自然美景南部山区。

万寿山南坡(即前山)附近的昆明湖,丘陵,关联公司,构成了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湖泊,山脉,岛屿,并在路基施工在这里,与借景花园外面,形成一个连续的描绘开始作为刺绣锦缎般的风景图片。公园,靠近前山帝主入口,宫殿后,并从旅游更方便,但也面临着南俯瞰昆明湖,公园的建筑主要荟萃在这里。在前面的相应组园林布局依山而筑的工匠使用一种集中的做法。在车身打造中央大厦,距离湖岸直到山顶的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图像的中间部分,一个沉重的华丽宫殿台湾馆将被覆盖的山坡,穿过纵轴前山宪法之下。这组大型建筑,包括主园区的建设 - 东帝汶,朝鲜将“排云殿”和佛教的庆典之后举行“佛香阁”。在他们的身体质量而言,后者是在公园里最大的建筑,约40米高的法院,排名高的石头平台上。它呈八角形,四重檐,尖顶的公园外的园区图像可以看出,在许多地方,庄重,覆盖群伦,成为全球总量约克山和昆明湖整个组合物中的前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穿过山麓相呼应,沿着北岸的东西,“走廊”,一共有273,728米的总长度,这是最长的中国园林游廊蜿蜒。希尔建筑体量小很多,自然和疏朗的其余部分之前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在郁郁葱葱的松柏苍翠设置,以提高端庄,李典中心建筑。

蜿蜒的河流湖泊是在万寿山后山,花园工匠巧妙地利用这条河的北岸局促的环境与墙的山麓北坡后,在北岸堆假山屏障一墙之隔,与交配的情况下南岸真山造成两山一水景观。河水有宽有窄,时泛舟湖上的山复水后接受放射治疗提供了回去,有趣的方式出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园宁静的水。

山景观与山截然不同之后,是充满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森林茂密,山弯,景色幽邃的。除了中央寺庙“须弥灵境”,建筑物都集中到了许多的自包含的,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花园。他们或蹲山头,山坡上,或倚,或临时水,可以灵活安排与地形。两侧的湖中后,是乾隆皇帝南濠城酒楼模仿和“买卖街”网站建设。除了造山运动谐趣园和姬清朝,轩彻底重建的时候,剩下的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凭借墙的大小断垣颓今年依稀可辨。

谐波围墙花园原名惠山,无锡寄畅园是仿制品,并内置一个园中园。以水为中心,以水为主体的环全园安排青浦雅洁台球厅,堂,楼,亭,信息亭,轩等建筑,高大的竹子种植柳树之间曲廊连接。池北岸的石头是一座假山,由沿峡谷下来,赌池中堆放玉琴岩石吸引了湖自来水。叮咚水声到场景中,更增加了这个小花园的诗意。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杭州西湖

G. 颐和园的故事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7)颐和园的丁香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 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

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

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H. 颐和园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是什么

颐和园的外形中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

颐和园的内部结构中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8)颐和园的丁香扩展阅读:

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

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

I. 颐和园中都有什么植物

一:湖中遍植荷花(Nelumbo nucifera),西北的水网地带岸上广种桑树(Morus alba),水面丛植芦苇(Phragmitescommumis)。

二:颐和园各处植物品种:

1:前山以柏为主,辅以松间植。这不仅是因为松和柏是当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基调树种,四季长青,岁寒不凋,可作为“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象征,而且暗绿色的松柏色调凝重,最宜大片成林栽植为山体色彩的基调,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形成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体现出前山景观恢宏、华丽的皇家气派。

2:后山则以松为主,配合元宝枫(
A c e rtruncatum)、槲树(Quercus dentata)、栾树(Koelreuteria p a n i c u l a t a )、槐树(
S o p h o r a j a p o n i c a )、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sibirica)、连翘(Forsythiasuspensa)、华北紫丁香(Syringa
oblata)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的间植大片成林,为点景需要还种植了少量名贵的白皮松(Pinus
bungeana),更接近历史上北京西北郊松槲混交林的林相,以使其富于天然植被形象,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

3:颐和园后湖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有一条模仿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买卖街。后湖东端通往秀丽精巧的谐趣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植物景观一派江南风韵,被称为“园中之园”。

4:沿昆明湖堤岸大量种植柳树(至今在西堤上还保存着北京最大的古柳群落),与水波潋滟相映,最能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致。“溪弯柳间栽桃”,西堤以柳树、桃树间植而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表现出宛若江南水乡的神韵,形成一线桃红柳绿的景色

5: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乐寿堂周围大片丛植玉兰(
M a g n o l i a denudata),曾被誉为“香雪海”名闻京城。

6:其他花木也有应用,象楸树(Catalpa ovata)、梧桐、玉兰、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榆叶梅(Prunus triloba)、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等,这些落叶乔木和花灌木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建筑立面的景观。长廊北侧有两个面积皆仅有二十几平米的小水池,且相距不远,该处的植物配置比较自然,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岸边配有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Penla’)、桑(古树)、楸树(Catalpa o v a t a )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三:花架类:

水池的驳岸全部为石制,靠近驳岸和驳岸石缝的土壤中生有侧柏(小苗)、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连翘、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抱茎苦卖菜(Ixeris sonchifolia)、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等植物;水中的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东面的水池中配有睡莲属(Nymphaea)、香蒲(Typha
angustata)、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芦苇、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且疏密有致。西面的水池则种满了慈姑,形成单一的群落景观。

颐和园花期一览表:

热点内容
燕郊植物园梅花展2017 发布:2025-08-24 14:46:44 浏览:2
儿童插花的意义 发布:2025-08-24 14:43:49 浏览:930
如果你是一朵白云 发布:2025-08-24 14:43:38 浏览:548
插花效果图 发布:2025-08-24 14:43:37 浏览:49
牡丹江熊宝乐园门票 发布:2025-08-24 14:37:55 浏览:962
插花长寿花 发布:2025-08-24 14:28:34 浏览:34
花艺纹身 发布:2025-08-24 14:27:33 浏览:464
九件荷花壶 发布:2025-08-24 14:12:57 浏览:344
最好花盆栽 发布:2025-08-24 14:10:33 浏览:647
一朵云呐 发布:2025-08-24 13:57:07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