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碉堡

牡丹江碉堡

发布时间: 2022-04-01 19:13:36

『壹』 牡丹江市区到镜泊湖怎么走

牡丹江市区到镜泊湖从江南201省道像宁安方向走,大概距离市区110公里,如果你是开车基本上2个小时以内绝对能到,如果不是自己开车,建议你到火车站那里,有发往镜泊湖的线车。

牡丹江周边1日游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也就是老黑山碉堡、三道关黑宝熊乐园、小九寨漂流、三道关风景区、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渤海国遗址,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
这些都是可以一天就能往返的,离市区都不远。

『贰』 牡丹江市区到镜泊湖怎么走

从牡丹江火车站有去镜泊湖的中巴车,到景区北门,随满随走的,车程约一个半小时。景区里面大概就要一天了:瀑布就在北门不远处,走5分钟到。然后坐景区中巴(有车就走)到山庄码头,坐船游湖2小时。
还有个地下森林不错,不过没有车过去,除非你从市区包车过去。

『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馨苑三区附近有静点的吗

摘要 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

『肆』 镜泊湖西湖岫做什么车去,从牡丹江怎么去

摘要 您好亲亲~

『伍』 中国英雄故事

1、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
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
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
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
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
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
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
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
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
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
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
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
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
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
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4、王小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
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5、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6、英雄邱少云
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7、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8、赵尚志赵尚志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9、八女投江宁死不屈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10、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陆』 牡丹江哪里有侵华日军碉堡

走过一片草地,穿过一片灌木丛,记者在陆军第78集团军特战某旅的营区里,看到一个硕大坚固的碉堡。这是当年日寇盘踞牡丹江时,为控制中东铁路牡丹江大桥修筑的。

这座碉堡很特别。不仅体量巨大,射孔密布,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顶端,排列着一圈几乎垂直的、可以向碉堡底部射击的射孔。这意味着,当攻击者突破火力封锁,携带炸药贴近碉堡试图爆破时,顶部的士兵可以通过这些射孔,轻而易举地将攻击者击毙,使之功亏一篑。记者还发现,这些垂直的射孔口径很大,不仅可以用轻武器向下射击,而且可以从这些射孔中向外投掷手榴弹,可谓防护严密,算无遗策。
这居然是一座没有射击死角的碉堡。日军设计者的煞费苦心,可见一斑。日军为何如此看重这座碉堡?记者从碉堡顶部俯瞰,答案豁然揭晓。原来,不远处就是原中东铁路牡丹江大桥的遗址。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攻克牡丹江后,拆毁了这座大桥,如今只剩下几座桥墩,矗立在滔滔江水之中。

当年苏军在这座碉堡下,曾经付出怎样的代价?答案已经不得而知。顺着带领我们参观的旅领导手指方向望去,江对岸还有一座一模一样的巨型碉堡,与这座碉堡隔江相望,互为犄角。旅领导介绍说,连接两座碉堡的,不仅仅有江面上的铁路,当年还有一条隧道,从江底穿过。这意味着,即便进攻者完全控制了江面,日军依然能够通过江底的隧道运送军械物资,为碉堡守军提供支援。

残存的原中东铁路牡丹江大桥桥墩,对岸右侧另一座同样的碉堡依稀可见。武天敏 摄

两座没有射击死角的碉堡,作为日本侵华罪证,至今仍在提醒着驻守在这里的中国军人:当年日军不惜成本,绞尽脑汁如此苦心经营,绝不是单纯为了把富饶的东北当做掠夺战略物资的基地,而是要永久地占据中国东北,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日军进行作战准备的精密和精细,达到了让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站在碉堡顶上,江风送来长鸣不息的历史警钟。我们这一代中国军人,绝不能再给任何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提供构筑工事的机会。

山河永志,吾辈谨记!

『柒』 牡丹江历史文化遗物有哪些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截止2016年,牡丹江市公布了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内计容56处,包括古遗址7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2处。在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年代最久远的可追溯到唐朝渤海国时期。

7处古遗址分别是夹芯子山城(唐渤海),位于东安区;四平山山城(唐渤海)、杏树山城(唐渤海),位于阳明区;萨尔虎城址(金),位于西安区;头道亮子遗址(清)、二道亮子遗址(清)、三道亮子遗址(清),位于宁安市。3处古墓葬分别是三道关墓群(唐渤海),位于爱民区;沿家沟墓地(唐渤海),位于阳明区;大安墓群(金),位于阳明区。3处古建筑分别是城隍庙旧址(清)、义发源店铺旧址(清)、渤海清真寺(清),位于宁安市。1处石窟寺及石刻是卜付氏贞节碑(1790年),位于海林市。

4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布在东安区、爱民区、西安区、阳明区、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其中有侵华日军东满总省司令部地下指挥所旧址、海南乡侵华日军100细菌部队114支队、万鹿沟侵华日军地下军火库群、老黑山北山侵华日军碉堡群、缸窑沟侵华日军阵地遗址等建筑。

『捌』 电视剧《远东特遣队》所有集的名称是什么

片名:远东特遣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集数:10集
类型:电视电影
编剧:郑振环、闻隆
导演:杨军
主摄像:杨凯、孙斌昌、李武桥
美术:高强、刘金勇、张义

主要演员
张甲田--饰张飞虎

杜振清--饰安哲民

王卓--饰杜刚

禇栓忠--饰周金锁

胡占利--饰木日图

姬晨牧--饰王天晓

第一部 初试锋芒
苏联远东方面军总部抽调自身怀绝技的中国籍战士组成特遣队,深入日本关东军占领的中国东北敌后战略侦察。特遣队在队长张飞虎和副队长安哲民的带领下,经过千难万险,穿过重重封锁潜入日军占领区内侦察日军在孙吴要塞的设防部署及日军秘密部队5861部队的情况。然而,一连串出乎意料的事接连发生:到了目的地无法和联络员接头,却与日本鬼子发生了遭遇战……电台里出现了奇怪的测向信号……特遣队员将计就计、乔装潜入,引出并截获侦测车,副队长安哲民设计结识敌首,混入要塞,由此揭开日军远东细菌战史上的惊天秘密……

第二部 重点爆破
特遣队奉命侦察设立在敌占区——孙家镇的日军秘密飞机场。
特遣队刚刚到达不但没有在接头地点和联络员接上头反被敌人包围,幸被及时赶来的奇怪女子游击队所救。不久,又一支女子游击队赶到,一时间,真假难辨…… 激战中,电台被打坏,特遣队无法和上级取得联系……
大野芳子率领的日本女子特工队化装女子游击队在镇上滥杀百姓,离间民心,一时间女子游击队在百姓中人心大失。特遣队决定住下,一方面帮助女子游击队挽回形象,另一方面伺机侦察敌军秘密机场情况。中日两支女子小分队——真假李逵斗智斗勇,频施谍手,将计就计。对手阴险狡诈,机场秘密森严,中苏两支由性别不同战士组成的小分队员们在战火和浪漫中奏响着一曲胜利的凯歌……

第三部 狭路相逢
特遣再次潜入敌占区,奉命铲除以乌力普为首由当年残存的胡子头、土匪、兵痞和当地的地主恶棍组成的日军铁杆汉奸特务分队——谋略队。此谋略队仇恨抗联,擅长深山密林作战,熟悉地形,心毒手狠,要钱不要命,乌力普出身于土匪世家,通晓日、俄、朝语,阴险狡猾,诡计多端,苏若干特遣队曾多次遭其毒手,对我侦察工作威胁极大,后患无穷。
特遣队初达目的地林口镇,频入谋略队圈套,屡屡受挫遭伏,队员受伤被俘,情况危在旦夕。在神秘 “火狐狸”的一步步指示下,利用伪军与谋略队的既往不和,用内线巧设离间计,使双方矛盾激化,令其火拼,救出伤员,最后,走入陷阱中的谋略队以乌力普与张飞虎上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对一的绝地死战为终曲而告覆没……

第四部 鬼城计划
据可靠消息,关东军司令部正在伪满洲国边境内的富锦筑垒区域内实施绝密的“鬼城计划”,对此极感兴趣的美军情报部门,也特请苏军情报部帮助侦察了解。特遣队奉命出发,却出师不利,陷入迷茫:联络员表现失常,特遣队员被捕;来自日本特务机关内部的神秘女人屡屡暗施援手;我侦察员化装打入日军总部窃取情报被日特务机关长小松良荣认出却佯装不知,任其当面脱身;在远隔重洋的中国东北、苏军特遣队的左右居然突然出现两支美军小分队;我谍报人员从敌人内部冒着生命危险送出的情报胶卷竟然是假的;一时间疑团重重,扑朔迷离……
神秘的“鬼城计划”到底是什么?关东军煞费苦心其险恶目的何在?侦察员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第五部 飞龙行动
苏联远东军区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情报部远东情报科主管副科长伊万诺夫少校叛逃至伪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情报部,随身盗走苏军绝密情报一份。
据悉,此叛徒已被日本特务机关严密地保护起来并转移至哈尔滨。苏军情报部决定派特遣队长途潜入哈尔滨,执行代号为“飞龙行动”的回国锄奸和夺回情报的任务。特遣队领命出发,却在途中受挫,幸遇俄美女解围,但仍有队员被捕,损兵折将。
哈尔滨关东军情报部秋草俊少将决定为叛徒伊万诺夫少校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以扩大一下政治影响,然后销声匿迹。
在哈尔滨的东正教教堂里,特遣队接受了是苏联的谍报人员——神父安德列的安排,他告诉特遣队员这次的暗杀行动只是做样子,并不能真的杀死伊万诺夫,队员尽管不解却不能违背。 根据苏情报人员古谢夫的情报,特遣队对叛徒驻地进行偷袭却告失败。
日本关东军急于得到伊万诺夫手里的情报,逼他加快赶写材料,可伊万诺夫却一拖再拖……与此同时,被捕的杜刚和王天晓也用计涉险逃脱。
为了安全起见,秋草将军把伊万诺夫安排到了白毛将军府。此时,安德列神父和特遣队员利用情报贩子古谢夫,使日本特务机关的特务与白俄支队的官兵发生了冲突。日军与白俄士兵的关系激化,终于使得白俄支队被解散。特遣队又一次漂亮地完成了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第六部 密令截击
1945年夏季,苏军截获日本关东军的情报:日军大本营组织了由六十八位将佐级军官组成的战地考察团赴伪满洲国进行战地考察。如果能够袭击并消灭这些关东军中的“帝国精英”,可使敌人失去一大批精良的指挥官,不亚于消灭日军的几个军团。特遣队奉命出发。
苏军情报部经过仔细分析,确认双鸭山是考察团的必经中转之地。特遣队员奉命装扮成新京大学的师生以外出实习为由,秘密潜入并与当地情报员书店老板麻五取得了联系。
日本关东军情报部为了保障考察团的绝对安全,提前调派了谍报员“黑貂” 小村十之助前往指挥,他是日本谍报人员中的顶尖高手,也是关东军情报部的一张秘密王牌。
特遣队员杜刚与调度室的情报员鲁成钢秘密接头,取得了考察团到达车站的准确时间,特遣队根据情报迅速潜入车站并袭击了考察团的专列。正当袭击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特遣队发觉此次专列是日军施展的一次“诱虎出山”的掉包阴谋。
原来,狡诈的“黑貂”到任后,通过火车站的调度室向外发布错误信息,扰乱特遣队的视线。他同时通过此次行动,对车站调度室的人员进行反侦察,并封锁了车站与外界的联络。周金锁在与鲁成刚联络中,被日军俘虏。
此时,日军在城中加紧了对特遣队的搜捕,书店也被敌人盯上。“黑貂”亲自出马,在街头与特遣队副队长安哲民相遇,危急之时,安哲民与小村十之助搏斗,并将小村打昏。
麻五怀疑书店对面的米店老板后藤树就是日军设置的暗哨,为摆脱敌人的威胁并完成任务,特遣队决定撤出城里,再寻机会,从头开始。
为使日军考察团安全抵达,“黑貂”并没有放弃对调度室成员的侦察。一天,鲁成钢在车站调度室内接到一个不明身份者投来的小纸团,鲁成钢连忙交给“黑貂”,以证实自己忠实于日本人,并嫁祸到米店老板后藤树身上。
周金锁在妓院对米店老板后藤树的相好樱子进行攻心战,要求她帮助打探视察团到达的准确时间,最终他得到了考察团专列一小时内到达车站的准确时间。
时间紧迫,情况危急,特遣队员虽然知道了准确时间,但敌人的防护措施做得非常严密,根本无法接近车站,也就无法得志考察团何时进入车站,最后,土匪头子震三炮自告奋勇进入车站做内线,当考察团下车的一瞬间,点燃火把,给特遣队信号,王天晓利用弹弓原理将炸弹弹入车站……
这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情报战,以特遣队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第七部 狼穴探密
1945年6月,苏军已经开始了远东战役的军事部署,为搞清日军的防御情况,远东情报部派特遣队再次深入石头庙要塞,搞清要塞的秘密地下军火库——传说中的“狼穴”。
特遣队迅速秘密潜入石头庙要塞的附近,并与当地的情报员何尚取得了联系。何尚以岗峰煤矿矿长身份作为掩护,与当地宪兵队分队长田上大藏关系打得火热,深得信任。同时,何尚又传递了一个特别的消息:宪兵队与当地的驻军136混成旅团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小摩擦。
特遣队迅速作出侦察计划,双管齐下,一边寻找“狼穴”图纸,一边接近要塞进行侦察,寻找敌人的防卫漏洞。
第二天,特遣队队员木日图、杜刚随何尚来到货场,装扮成司机以运送货物为名,接近要塞。无奈,要塞四周戒备森严,只能在外围查看,根本接近不了真正的地下军火库。第一次化装侦察就这样失败了。
二龙山采石场是一座靠近要塞的废弃采石场,日军却仍施以重兵把守,这早已引起何尚的怀疑。何尚刹费苦心,利用采石场能挖掘出黄金为由,说通利欲熏心的分队长田上大藏对采石场进行开采,同时利用宪兵队与136旅团之间的矛盾,接近采石场,对要塞进行侦察。
安哲民率领特遣队员再次化装成日军,他们巧妙地利用公路上运送日军物资的卡车,终于进入了要塞的地下工事。然而经过侦察,这里的巨大山洞只是储存生活用品仓库,真正储存军火的“狼穴”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特遣队决定从了解狼穴的施工人员中入手,结果在调查过程中中了日军的圈套,张飞虎、安哲民和杜刚被捕。
张飞虎、安哲民、杜刚在牢房里面巧遇了外号“万能钥匙”的神偷黄风。和尚利用对地形十分了解这一优势,叫周金锁等人从煤窑挖地道,直通牢房,把张飞虎等人救出。
机枪连连长祁国峰提供线索,说狼穴的图纸很可能藏在土谷将军家中的保险库里。于是特遣队员说服“万能钥匙”盗取了狼穴的图纸。一方面根据图纸,特遣队员进入地下工事,探得狼穴原来是秘密军火库,并且掌握的布防情况,另一方面,机枪连连长祁国峰率领全连官兵起义,给了136旅团一个沉重的打击。
特遣队的这次行动的胜利,为苏军展开远东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八部 铁血奇兵
1945年7月,特遣队被秘密空投到虎头山北坡,此次行动的任务是要近距离侦察虎头要塞并摧毁要塞内号称“亚洲第一炮”的一口巨型大炮。
特遣队员们迅速来到青树岭,等待与山下伐木场的情报员刘工头联系。不料,情报员刘工头早已被特务机关抓捕,前来接头的却是特务机关长殿邑宽,机警的队长张飞虎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迅速率特遣队员们突出重围,转移到安全地带。
正在特遣队失去与当地地下组织联系,一筹莫展之时,神秘的“火狐狸”派来了一个自称是胡半仙的干瘦老头,他带领特遣队来到关帝庙,终于见到了虎林地下组织的负责人司徒燕及即将起义的森林警察大队长程平山。
经过司徒燕的指点,安哲民乔装打扮,以日军少佐的身份混进了日军军官俱乐部。他佯装对兵器有着特殊的兴趣,很快就取得了日军兵器专家河边中佐的信任与赏识,并通过他顺利混进了虎头要塞。在要塞里,安哲民取得了西胁武的女儿西胁贞子的信任,并且在她的带领下,目睹了号称“亚洲第一炮”的巨大威力,同时也侦察到要塞周边的地形情况。
杂货店老板石盛富是日本特务机关的暗藏汉奸,司徒燕与学生姚一珍在为特遣队采购食品中被他觉察,并报告给特务机关。很快,司徒燕被日军特务机关逮捕。姚一珍在队长张飞虎的指点下,施巧计诱导汉奸石盛富带领来的特务们进入了森警大队长程平山预先设下的埋伏圈,并结果了他的性命。但特务机关还是软禁了司徒燕,程平山按照张飞虎的指示,将司徒燕营救出火坑。
森警队员无意中挟持了虎头要塞指挥官西胁武的女儿,安哲民、王天晓、杜刚、木日图等人化装成日军士兵,将贞子营救出来,并借送她回去的理由进入了要塞。进入要塞后,日木图等人在巨炮周围安装了炸药,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点燃了导火锁,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强烈的闪光,“亚洲第一炮”变成了废墟。
“亚洲第一炮”的消失,解除了对苏军的巨大威胁。当特遣队员们又一次顺利地完成任务之时,中苏边界上,满载全副武装苏军士兵的卡车,一辆接一辆地驶向前线,打响了苏军出兵东北向日寇宣战的远东战役。

第九部 夺桥喋血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远东军已完成了远东战役的军事部署,一百五十万大军全部进入预定进攻区域,特遣队员们期待已久的向日寇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刻终于临近了。
特遣队在孤军深入敌占区,对敌作战的同时,充分依靠当地群众,密切联合抗日武装,力争给日军造成最大的破坏。此时的特遣队已扩充为四个特遣小队,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
特遣队这次的任务是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提前空降到林口,保住牡丹江上的柴河大桥。决不能让敌人炸毁这座苏军通过牡丹江,进军哈尔滨的必经通道。
来到林口的特遣队迅速与地下联络员吴高成接上了头,吴高成向特遣队提供了柴河大桥的基本防御情况。经过商讨,他们决定先炸毁有可能是敌人囤积毁桥炸药的军火库。夜间,特遣队员们化装成奉命取军火的日本兵,混进了军火库,但却发现军火库是空的,难道敌人已经将炸药安装在了大桥上?特遣队感到了任务的紧迫性。那么如何找出敌人安装炸药的位置,就成了首要任务。根据吴高成提供的情况,守桥部队的长官阿野龙雄是一个温和反战的军官,与其他日本军官不同。于是队员们决定兵分两路,安哲民和周金锁化装成日本军官,混到桥上牵制阿野龙雄,吴高成躲在木筏下借机靠近搭桥,侦察炸药安放地点。
侦察结果不是令人十分满意,虽然已接近到桥下,但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安装炸药的痕迹,而安哲民也被阿野龙雄留在了桥上,炸桥行动陷入僵局。苏联红军决定在18时渡过牡丹江,为协助特遣队完成护桥任务,苏军指挥部给特遣队派去了一名桥梁专家——德国战俘鲁道夫。
通过鲁道夫的分析,特遣队基本上可以肯定出敌人埋藏炸药的地点,于是一场炸桥与护桥的激烈战争就此展开。在枪林弹雨中,鲁道夫帮助张飞虎等人确定了埋藏地点,但在切断引线的过程中,鲁道夫不幸中弹身亡。
另一方面,在桥头与阿野龙雄周旋的安哲民身份暴露,被阿野打伤。而当阿野看到苏军大部队马上要通过大桥时,他准备用手动遥控引爆安装在桥上的炸药。正在此时,身负重伤的安哲民突然扑上来,在与阿野扭打在一起时,安哲民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与阿野同归于尽,
柴河大桥终于保住了,苏联百万大军以雷霆之势渡过了牡丹江,加速了中国东北解放的进程。

第十部 最后一战
1945年8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讲话向全世界宣布战败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盘据在东宁要塞的132旅团,也就是日本关东军的精锐部队——第一国境守备队。自开战以后就与日军总部失去了联络,投降停战的命令无法收到,仍在东宁要塞与苏军进行着垂死地顽抗。由于他们手中关押着被俘苏军高级指挥员通讯兵少将克雷金,使得苏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牵制。
特遣队奉苏军东宁指挥部的命令,参加这个黎明到来前的最后决战。同时,将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出被关押在神佛洞中的克雷金将军。
在神佛洞下,特遣队兵分三路,王天晓和杜刚在山下掩护,周金锁和木日图从正面进攻敌人驻守的山洞,张飞虎独自一人从关押克雷金将军的山上下到山洞里实施营救行动。经过三方面协同合作,终于将克雷金将军成功营救出来。
苏军考虑到在战争结束前,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对东宁要塞暂缓了进攻,并反复播放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的停战命令。为使日军加快投降的步伐,苏军指派远东军区情报部娜达莎中尉前往要塞,协助特遣队的工作。
然而,顽固拒降的日军指挥官鬼武五一,根本不听苏军的劝告,将停战广播视为造谣,反而变本加厉,以炮火轰击苏军阵地广播室的高音喇叭。
为教训鬼武五一,随着苏军指挥官的一声令下,苏军二十几门榴弹炮开始怒吼,霎时间炮声隆隆,天空中火蛇飞舞。大团大团的火球在山腰上绽开,日军的碉堡工事随着烈火浓烟纷纷炸到了天空。
为迫使鬼武五一相信苏军广播停战命令的事实,娜达莎中尉决定前往要塞内部,亲自宣读停战命令。为保障她的安全,张飞虎跟随她一同前往。日军地堡前,娜达莎中尉在张飞虎的保护下,亲自向鬼武雄一宣布苏日两军签定的停战令,而顽固的敌人根本不信,而且鬼武雄一向张飞虎提出条件,除非张飞虎能在这个指挥部里用抢指着他的头,否则他决不投降。
被苏军困在地下工事里的日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决定做一次垂死挣扎:派出一个小队从后山的密道出去,设法冲出苏军的包围。在这场突袭中,王天晓身负重伤,与敌人同归于尽。
愤怒的特遣队员在被俘的突击队员带领下来到了密道的入口,并且在苏军主力炮火的配合下打入了地下工事。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在指挥部内生擒了日军第一国境守备队指挥官鬼武雄一。
与此同时,苏军大口径火炮以及附近炮兵阵地的榴弹炮群的密集炮火同时砸向日军阵地。要塞阵地上,炮声隆隆、火舌飞舞、火光冲天,大块的碎石四处飞舞。
至此,远东特遣队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为收复祖国东北对日决战所承担的全部侦察任务,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玖』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英雄请你写出至少三个人的名字及事迹列王二小

1、杨靖远(1902年——1938年)满族, 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一日,与其他同志乘敌不意,在沈阳打死数名日本兵,即偕夫人陈华英乘车入关。到北平后,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常与朱瑞等人在香山召开秘密会议,在平、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38年4月5日,受党组织派遣,到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他坚决遵照党的指示,深入动员群众,发展地方武装,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收编地方倾向抗日的杂牌武装,狠狠打击那些顽固派。

同年秋,任冀南第六专署专员,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主地方政权。他经常率领部队在庆云一带活动。

1938年,三刘(刘延臣、刘佩臣、刘景良)围攻庆云城,刘景良的部队到板营、大刘等村,他率部队迅速包围,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懵头转向,并在赵家桥设伏,使逃敌遭到了沉重打击。清明节之夜,他亲自组织40余名精干的手枪队员夜袭纪王桥,直捣刘景良的司令部,活捉了刘景良的参谋长,消灭敌人200多名。

他身先士卒,深受战士们爱戴,在一次战斗中因高血压晕倒,苏醒后再战,实在支持不住了,才由同志们用担架抬着,仍指挥战斗。为了扩大抗日武装,不避艰险,或打或谈,想方设法收编地主、土匪和国民党武装。

他深入虎穴,到盐山县四区大赵村与反动地主武装头子孙仲文谈判,劝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孙仲文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在第三次谈判中,企图搞暗杀。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安然脱险。

1938年秋任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挥部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壮烈牺牲。

2、李学福(1901—1938)朝鲜族,1901年旧历12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山菜沟老虎山屯。 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军长。

李学福参加饶河反日游击队后,担任军需长,负责部队的给养和其他军用物资筹备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保证部队物资供应。他还说服救国军第一旅同意接受与游击队联合抗日的协定。不久,游击队改编为救国军独立营。

1934年2月,饶河地区的救国军全部溃散,独立营再次改称饶河反日游击大队,李学福担任游击大队的领导职务。同年7月,李学福接任牺牲的张文偕大队长职务。8月,他率队攻打雾林洞伪军的一个据点,打死10余名伪军,缴获了13条步枪。冬季,他率队与敌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游击战,使日伪军受到了很大打击。

1936年4月,第4团扩编为第4军第2师,李学福同志任副师长。同年11月间,4军2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李学福同志任7军第2师师长。

1937年春,1师和2师合并组成新编第1师,李学福任1师师长。他率1师将伪军“讨伐”队长张大胡子、土豪左殿生枪毙,为民除了两大害。接着缴了警察队24支步枪,打开了同江、富锦游击活动的局面,争取了二龙山第三牌一连伪军的哗变,壮大了7军1师的队伍。

李学福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指挥部队到处打击敌人。同时,他非常注意军民关系,关心群众,部队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群众的称赞。他关心战士,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没有官架子,从不特殊,得到了战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1938年1月,中共下江特委决定整编东北抗联第7军部队,李学福同志当选为第7军军长和7军党委执行委员会常委。不久,李学福同志因长期艰苦斗争,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半身不遂症,于同年8月8日病逝,时年37岁。

3、叶成焕(1914.10.19-1938.4.18),河南新县人。他是深受刘伯承器重和战士拥戴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1914年,叶成焕出生在河南光山县。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先后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团长。他率部队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在长生口战役中,叶成焕率领部队歼灭日军45人,取得了与日军作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的半年内,叶成焕率部队在黄崖底、七亘村等战役中,都获得了胜利,初步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8年长乐之战,叶成焕率领部队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将东撤的日军大部截住,迅即发起攻击,将日军截为数段,压缩到狭窄的河谷里基本歼灭日本,这场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开创了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局面。

1938年4月18日,为国捐躯,终年24岁。

4、王光宇(1911-1938),原名王兴。满族,吉林德惠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1938年5月,率第四军主力西征,转成于苇河县境内,同年秋进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动。同年12月,部队陷入日伪军包围受到严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同伪军激战时英勇牺牲。

王光宇早年就读于县立中学,后转入哈尔滨省立第一中学,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加入当地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武装斗争。不久被派赴哈尔滨,入共青团满洲省委训练班受训三个月。此后被派到宁安抗日工农义勇队做政治工作。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同年底改任该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部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任第二师师长,率部转战于牡丹江东侧,在依兰、勃利、林口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委员、常务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任中共第五军党委委员。随后参与组织攻打依兰县城,任第二纵队总指挥,击溃敌增援部队。

同年9月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以加强该军领导,他参与领导整顿缩编四军部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巩固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同年12月指挥四军与五军八军各一部攻克伪桦川聚宝山警察署,缴枪150余支。他斗争坚定,有勇有谋,是东北抗联的优秀指挥员。

5、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

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热点内容
新加坡花艺学校 发布:2025-08-24 18:29:29 浏览:567
鱼缸盆景图片欣赏 发布:2025-08-24 18:14:55 浏览:532
兰花合型 发布:2025-08-24 18:05:22 浏览:373
七夕节出差 发布:2025-08-24 18:04:44 浏览:828
鹤庆卖兰花 发布:2025-08-24 18:04:35 浏览:588
小栀子花卉 发布:2025-08-24 17:58:38 浏览:612
玫瑰花卡片 发布:2025-08-24 17:53:39 浏览:376
杭州玫瑰之约 发布:2025-08-24 17:53:00 浏览:777
兰花花苞鉴赏 发布:2025-08-24 17:37:21 浏览:272
万宝荷花池 发布:2025-08-24 17:15:35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