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感想

牡丹亭感想

发布时间: 2022-04-01 01:24:02

⑴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300字

1、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内教和要求个性容解放的精神。 2、 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 3、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⑵ 观牡丹亭有感我的爱情观

牡丹亭读后感(一)
高中买了西厢记没看完,只知道里面的一些诗句很美。这次花了好几天把牡丹亭而且连着注释好好地过了一遍。其间数度停顿,每一阶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开头很顺当,书我已经还了,我不能够说出在具体哪个地方我如何如何,大概讲十几回的时候我觉得不就是做了个梦嘛,犯得着大费周章铺演成戏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故事是建立在一系列巧合之上的,所谓无巧不成书是也。结尾大团合结局让我不怎么满意,觉得不够深刻也不现实。能有这样的结局绝对是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奇迹。只要中间哪个环节稍微合常理一点,比如柳梦梅怎么就到了梅花庵里头呢?恰巧就是在南安界内一座桥边滑倒,恰巧就让陈最良碰上,如果没碰上呢,就不会进梅花庵,就不会进那后花园,戏也就完了。
这类不可思议的碰巧的事层出不穷,我直想真要来实践一番,还不得要NG几百万次才可能有一次成功?不过,故事就这么安排了,就这么巧,咱们也不怎么追究了。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杜家有良好的家教,我对杜宝的印象也不错,对妻女都很有感情,也还算恪尽职守。就是淮城一役解围那当口,我以为会使出什么妙计,不想就写两通信去打发溜金王和他夫人,不承想居然还真给打发走了。那也真是巧了。在最尾一出里杜平章的表现尤其惹眼,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很好地坚持了人类的理性判断。众口一词都说女儿死了三年给柳生挖坟救了回来,起死回生,柳生还登堂入室没打声招呼把婚就给结了(这很有违于当时的风俗传统),我当时就想杜平章快快认了女儿女壻这大团贺结局就愈发地无趣了。没想到平章老先生还不依不挠,力排众议,坚持理性判断,不为情所动。稍微换一个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不相信一个人在埋在地里的棺材里待了三年还能起死回生,换我我就不信。当然杜老爷出于维护自家声誉,风纲纪常的考虑不能说绝然没有,但我想这不是主要的。杜老这一番坚持不仅表现了杜老为人正直刚正的作派,还让整出剧在最末尾形成了一个连绵的小高潮。汤显祖不愧为剧作一大家。
回转头说一下柳梦梅,柳生在我看来绝对不同于一般的文弱书生。有一处表现得很明白,他乃壮男子也。杜小娘出坟还阳,身体虚弱,急需安神调养。石道姑问陈绝粮安神药。陈绝粮回说壮男子裤档布烧成灰服了,百试百灵。这光荣的任各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到柳生身上。柳梦梅毫不含糊,当场就剪了下来烧灰入水给杜小姐服了,结果证明是有效的,这说明陈最良三代传医名不虚传之外,更雄辩地说明了柳生果真一壮男子也。还有在中山岙见宝打秋风,淮城闹宴顶撞杜老爷,没几分勇力是做不到的。
相当久一段时间之前,R跟我聊到杜丽娘跟柳梦梅,当时我未曾读过原著,对故事很不了然,心中惭愧。看得出R是以为我自应当知晓的,那时我不够坦诚没说我不曾读过牡丹亭。而今读罢,身心舒畅。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牡丹亭读后感(二)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清楚,只道: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惯也无权过问。语文写作能力差,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我过的潇洒快乐。既然没有恋爱也能快乐,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恋爱的快乐呢?

⑶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字数一千五百字左右)

按照图片内容写即可

⑷ 牡丹亭读后感六百字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清楚,只道: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惯也无权过问。语文写作能力差,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我过的潇洒快乐。既然没有恋爱也能快乐,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恋爱的快乐呢?

⑸ 求 芙蓉镇 西厢记 牡丹亭 三本书的读后感,字数越多越好,谢谢了

芙蓉镇的读后感
这部小说通过几个主人公描写新时期下反省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错误并提出合理的人性、合理的经济社会环境。
读后感可以从分析人性的合理入手。由于这部小说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所以最好不要从这方面入手,因为很多人都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另外这部小说的艺术结构也是文学理论值得探讨的范畴。用几个母题去表达一个主题的情节很有意义。如果从文章的布局分析,也可以做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最后希望您学习愉快。
就像爱情祭的意义——唯有触及死亡的爱情才有意义,爱情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足以与生命相提并论”,值得将生命相互托付,如同婚姻的誓言“I do”,爱情本来就是“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而牡丹亭的戏剧性在于整个爱情故事穿插于生生死死之间,让人爱恨交加。
故事主要是讲“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 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 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牡丹亭的读后感
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青春是每个人的财富,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又有几回年少,人不轻狂枉少年,站在青春的风口浪尖,我们常常会经历一些让成年人称羡的故事,请好好珍惜这段弥足珍贵的人生旅程,我们已在路上,请享受沿路的风景,一路哈皮。
二、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少甚么底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女人的容颜是脆弱不堪的,如同花朵的盛开然后独自凋零,一地的心碎,一地的黄花堆积。在爱人的呵护下,找到超越美丑的意义,找到人生更加值得珍惜的东西,爱情的滋润怎能不让人留恋,不让人忘乎所以,精神的共鸣永远比物质的满足来得更深刻彻底。
三、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思而不得的愁绪是很折磨人的,英雄难过的是美人计,“温柔乡即是英雄冢”有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被这句话不幸言中,我们的杜丽娘也是位性情中人,在爱情的漩涡中沉浮,无力自拔。说,相思病的症状是手脚冰凉,脸发红,怎么看都像是得了不治之症,恐怕只有沉浸在感情蜜罐里的人才能说出个一二来吧,不过,“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陷恋爱八卦阵,也许更加说不清道不明。
四、 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不颦不笑,哀哉年少。
年轻的生命充满着活力,想笑的时候笑,不开心的时候就哭出来,这样的情感表露是配得上年轻这个词的。然而杜丽娘生病后,表情就很少变化了,显然感情压抑无处发泄的郁闷吞噬了她的活力,也预示着生活缺少希望,终将面临死亡的结果。弥漫着失落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生机荡然无存。做自己就好,做自己应该就是最自然的神态,最美丽的样子。
五、 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个断魂心痛。
虽说人终有一死,但谁又会甘心默默的死去,即使是毫无伤痛,也不能忍受 “梦想没有完成的遗憾”。 情为何物,徒增不舍而已。
六、 做不的病婵娟桂窟里长生,

则分的粉骷髅向梅花古洞。

恨苍穹,妒花风雨,偏在月明中。

故事发展到这里,杜丽娘怀着遗憾悲伤逝去。

七、 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 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有一种感伤便是“景物相似人不同”,每段揪心的故事都发生在春天,消失在秋天,就像四季里景物的更替,由盛转衰,万物陷入不尽的轮回。人生的成功取决于一个细节,爱情的甜蜜开始于你的一点创意,对于感情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用守候来代替默默祝福,守候心中难舍的情谊,给予帮助但是不留恋。祝福之外还有我们自己的幸福在等着。

怜香惜玉方能春光灿烂,
故事没有写完,悲剧总是能更好的揪住读者的心,就这样留一点遗憾,留一点忧心,留一份关注给《牡丹亭》

最后分享一句话:牢牢的把握爱,爱身边的可人儿,爱身边的傻大个,爱吃醋的乖小孩,爱淘气的调皮鬼。在我们能够把握的时候狠狠爱!

⑹ 牡丹亭的理解和感悟

《牡丹亭》这个故事是非常浪漫的,但是也是很现实的。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了柳公子,一见倾心,两人在梦里爱的十分热烈,后来梦醒了,杜丽娘没有寻到柳梦梅,因此抑郁而死。但是,最后也是因为情,杜丽娘被柳公子所救活,在柳公子考取了状元后两人被皇帝赐婚厚成亲,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故事是非常浪漫的,杜丽娘因为情而死也因情而生。但是这个故事却又是很现实的。杜丽娘为何而死?是因为做春梦被自己的母亲呵斥不守妇道而郁郁寡欢。

而杜丽娘还魂后为什么能和柳梦梅有情人成为眷属呢?在我看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柳梦梅考取了状元,加上皇帝的赐婚才能在一起的,毕竟在此之前当柳梦梅告诉他的岳父杜丽娘能复活是被其岳父吊起来打了一顿的。所以说,这个故事是现实的,但是这也不能阻挡读这本书的人对爱情的一个向往与追求。因为书中的杜丽娘冲破了生死的界限,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牡丹亭的感悟:每个不曾想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所经历的只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人生,获得的体验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色彩,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认识到书中各种不一样的人物,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命运悲欣,在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之中照见自己,体味过去,从而也能获得对未来的思考。

⑺ 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在游园赏春过程的心理变化

从热爱青春和自然,到青春流失的无奈与不甘

1、游园惊梦细致地刻画了杜丽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启迪下的复杂心理活动。

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着重写她热爱自然和青春,却因初出绣房而娇羞的复杂心态;后三支曲子将她面对春景的惊喜和由此感发的对青春流失的无奈和不甘,展现得十分委婉动人。

杜丽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地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充分揭示了杜丽娘复杂微妙的心理波动。

2、《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塑造杜丽娘形象的关键情节。是游园惊梦唤起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热烈追求美好爱情的性格特点。

(7)牡丹亭感想扩展阅读

《游园惊梦》的故事背景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游园惊梦》

⑻ 昆曲牡丹亭青春版观后感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唯美而动人。那么由白先勇先生改编的《游园惊梦》更是唯美的演绎——青春版的《游园惊梦》。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古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后嫁入当地豪门荣府。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论辈分当与翠花的丈夫(荣老爷)称得上是兄妹,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报效国家。荣兰和翠花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羡煞旁人。侯门一入深如海,荣府枯燥的生活和人情的冷暖令翠花十分孤寂。荣兰痴迷于翠花的美丽和哀愁,常常过府相伴对她关爱有嘉,两人渐渐便生出暧昧的感情来,历经几番波折,最终相濡以沫共同生活。 一个姹紫嫣红的年代;一座纸醉金迷的豪宅;一对相看俨然的美人。这是一部对昆曲阐释的很唯美的影片,而我对其中的细腻情感却不能真正会意。也许是导演的执着追求,未必所有人都能得到很深刻的理解。但是昆曲在影片中有如诗一般将主人公的生活串联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⑼ 牡丹亭 游园惊梦观后感

正式版,需要买,下不来的,因为知道昆曲的人少 那个不是青春版的,是为这次节目特别拍摄的,扮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是厅堂版牡丹亭的演员,曾杰和胡

⑽ 求一篇戏曲《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取材于明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通过杜丽娘为追求自由爱情“由生而之死,由死而之生”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包办婚姻的对人性的扼杀,表达了青年男女,尤其是青年女子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
 杜丽娘出身官宦之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比如,《四书》能逐一记诵,摹卫夫人书法几可乱真。对父母与老师,也无比孝顺与尊重,所以她显然是淑静温顺的娇小姐。
但是杜丽娘更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要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少女。因为她出生名门望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她所能见到的,只有用礼教束缚她的所谓严父杜宝与慈母甄夫人,只会教她“思无邪”、“收放心”的迂腐的老师陈最良以及年幼的婢女春香;她除了空寂的闺阁,似乎是哪里都不能去,哪怕是自家的花园。但即使如此,封建礼教仍然束缚不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的正当天性,所以她仍然坚定地走上了背叛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她大胆地与心上人私自结合,表现了她对传统道德礼教的蔑视与挑战。寻梦的徒然虽然使她为情而死,但是她又是一往情深的,即使死后,面对阎罗王仍然据理力争,即使身为鬼魂仍然对情人柳梦梅深情相待并以身相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冥誓》《回生》两场戏中与柳梦梅结合。不仅如此,当历经劫难的爱情遭到父亲的反对的时候,杜丽娘更是挺身捍卫与保护,这又使她的反抗性格的最终成熟。可以说,杜丽娘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极其艰难的,这既表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的艰难,尤其是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同封建礼教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深刻暴露出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扼杀人性的腐朽本质

热点内容
倪海棠找到 发布:2025-08-25 01:03:16 浏览:310
山东树桩盆景 发布:2025-08-25 00:27:14 浏览:799
上海盆景名人 发布:2025-08-25 00:11:05 浏览:405
兰花图腾 发布:2025-08-24 23:57:08 浏览:228
自由步插花 发布:2025-08-24 23:49:33 浏览:657
兰花种荷 发布:2025-08-24 23:43:23 浏览:755
奇奇网七夕 发布:2025-08-24 23:31:03 浏览:584
火山上樱花 发布:2025-08-24 23:29:26 浏览:72
百合如何水养 发布:2025-08-24 23:28:30 浏览:226
荷花的丈夫 发布:2025-08-24 23:28:24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