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路教案

丁香路教案

发布时间: 2022-03-20 04:01:13

⑴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一株紫丁香 备课教案用目标导学法怎样写

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下来了,它们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好像是仙女精心雕刻,送给冬天的礼物。雪花飞到了千奇百怪的高山哥哥的肩上,使高山哥哥变得更加有魅力了.雪花飘到了爱打扮的果树妹妹身上,送给果树妹妹一瓶雪花润肤霜,使果树妹妹更加可爱迷人.雪花跳到了诚实的小麦先生身上,为正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麦先生盖上一层厚厚地棉被.雪花落到了慈祥地大地母亲的怀抱,为大地母亲披上一层洁白的地毯.雪停了,人们在雪中留下的脚印就像一串串和谐美好的音符,它们在演奏着一首冬天的赞歌.向四周望望,没有人在扫雪,可能是人们不想破坏着美好的景色吧!雪!你是洁白的象征,你是冬天的精灵.你净化了人们的心灵,美化了环境.我爱你雪,世界因你而精彩!

⑵ 幼儿园绘本教案:《花园里有什么》

花园里有花、草、树

⑶ 急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有六册的教案,你们拿去看吧,八册的语文书都没有,哪里会有教案呢?我也在找八册教案,谁有消息别忘了通知一声,谢谢了!

第一单元 走进春天单元主题分析: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 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 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 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 ;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 ;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第2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课文,说说春天的消息有哪些。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4、利用写字书进行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4、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奏、凑”不能写成“秦”字。
五、作业:记住生字。
第2课时
一、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 课文美在以下四个方面:外形
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
2、 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外形美: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
春之美: 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飞行美: 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歇息美: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想想: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春天里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春天了,就和大家见面,说说他们在春天里的快乐吧!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3、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 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4、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3、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春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
2、展示满园春色。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色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3、 读全诗。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第二课时
一、学习《春日》: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6、朗读品位两首古诗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5、阳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谚语等。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春季的谚语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诗,还有春的谚语“大罢春,阳气升”奶奶对我说,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学生背诵)
师: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深入体会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概括奶奶说的谚语的意思。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
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美好。
“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春》

阅读链接
走进春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回顾课文内容。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3、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4、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课文,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综合学习一
教学目标:
1、更多的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
2、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
3、承接上一册“漫步书林”的系列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学习描红和仿影。
4、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5、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词语、诗歌、谚语、古诗等。A4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已经很讲究学习的效率,学习了很多关于春的文章,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古诗、诗歌、或者优秀的段落。
(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
2.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春天的明快色彩!
3.评选“成语积累之星”,“成语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春游》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漫步树林:
1.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
2.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神韵美。
3.回忆学过的书法的基本笔画特点,练习描红和仿影。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写多练。

口语交际 “春的消息”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着春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

进了春天的怀抱。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迎春花、丁香花、樱花……好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你积累了哪些“春天的信息”?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小伙伴们讲一讲,好吗?
二、互动交际 自己眼中的春天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补充可评价。
三、评价总结
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多、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评选出最佳“春天小使者”。

我的小笔头 我 们 眼 里 的 春 天
《综合学习一》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让春天来到你的笔下,让春意走进字里行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事或编一个童话,还可以画幅画儿,配上你喜欢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笔下的春天。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安排这次习作,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放松自我,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培养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创境激情,感受春天
同学们,现在正是和风送暖的春天。说到春天,你们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可能有春光明媚、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同学们积累得可真多!
春天是一首小诗,清新雅致;春天是一幅画,绚丽多姿;春天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充满生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旅游吧!(播放歌曲《绿纱巾》)学生谈听后感受。
二、描绘春天,留住春天
春天就在小鸟动听的歌唱中,就在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劈啪声中,就在醉人的花香中,就在小朋友欢乐的笑脸上。生活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真诚的帮助,也会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拉住春天的手,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美好的春天留在我们身边,让别人知道你眼中的春天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互动交流,师点拨
(预设: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编一首歌,可以画下来或用相机照下来,还可编一个童话故事……)
好,同学们那快快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春天吧!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设想,那就是把你们写好的“春天”分组装订在一起,名字、封面由你们自己设计,然后,我们还要把它给各年级的同学看一看,让春天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怎么样?
三、学生动笔描绘自己眼里的春天
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修改整理,装订成册

⑷ 一株紫丁香的课本教案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一)识字写字
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再在自读课文时进一步识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可从课文中抽出含生字的词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巩固识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写字。
可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牵、困”可以用编顺口溜、猜字谜的方法来识记:“牵”,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困”,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
“倦、困、踮”可能是读音的难点,“倦、困”比较拗口,“踮”要防止学生读成“diàn”。可用下面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巩固认读的生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
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
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二)朗读感悟
一要读实:读书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
二要读活: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朗读,但要注意读书形式为目的服务,为内容服务。
1.读正确,读流利。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可自由读或小组交流读。也可在适当时候范读(或听录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教师可重点指导读第一节,注意“踮”和“尖儿”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读书,整体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
(1)学生自读以后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指导用说话的语气读第二、三、四、五节。可独立或小组合作上台表演读。这几节诗中都有对老师的呼唤,要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变化表现不同的语气。
(4)第三节中的“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生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还可以从这里切入设计扩展式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读出感情。可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在学生谈感受、说见解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朗读,注意在读中感悟,读出味道。
3.本课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要重视引导自读自悟。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指导朗读时,要重视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不要把重点放在朗读技巧上。停顿、轻重、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等技巧,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的揣摩去把握,切忌概念化。
4.本课词语优美,对学生的表达很有帮助。教学中要重视课后词语的朗读,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
(三)实践活动
1.举办诗歌朗诵会,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可以朗诵课文,也可朗诵其他表现师生情的诗文。要关注准备的过程,淡化比赛的结果。
2.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用画图画、做手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片断:读中悟情、抒情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在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中出示第二、三、四节。
(2)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品味词语。
口头填空:“绿叶沙沙”像(),“盛开的花儿”像()。
将“疲倦”换成“疲劳、劳累”,将“挂牵”换成“挂念、牵挂”,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丁香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别名紫丁香。丁香的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

⑸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 丁香结)说课稿

丁向杰,这篇课文,主要说图书馆北面的第三三角散发着淡淡的香甜,傍晚山谷里写的格外清香,眼前漓江像黑色的断待发出冤案,庙里令人一座大花园,奇花异木,优雅优质

⑹ 小班启蒙语言树伞的教案

链接:https://pan..com/s/1WhetPLCSQ9RKtqvCfnhkzQ

提取码:mc7q

婴幼儿的语言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在现代社会,孩子所面临的语言环境复杂多样,除了第一语言,还可能会面临第二、第三种,甚至更多语言的学习。

⑺ 戴望舒 雨巷 教案

戴望舒 《雨巷》教案范文

《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道: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我们可以推想,这)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诗中接着写道: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我们可以想见诗人这时的心跳),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我们在心底里叫:为什么只是这样啊?)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但因为某些(说不清楚的)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两位心灵相通(甚至连表情和步态都那么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我们可以想见,)诗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诗人在独自彷徨: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热点内容
绿植似豆角 发布:2025-08-27 02:48:57 浏览:347
樱花树扩写 发布:2025-08-27 02:48:48 浏览:319
盆景补洞 发布:2025-08-27 02:45:57 浏览:725
和风樱花图解 发布:2025-08-27 02:45:07 浏览:406
绿植高档 发布:2025-08-27 02:38:23 浏览:466
电梯玫瑰金板 发布:2025-08-27 02:37:42 浏览:5
衫叶牡丹 发布:2025-08-27 02:35:26 浏览:44
性敢情人节动态图片大全 发布:2025-08-27 02:28:59 浏览:998
春玉酒业荷花 发布:2025-08-27 02:28:04 浏览:42
梅花组合画 发布:2025-08-27 02:18:58 浏览: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