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越剧玉牡丹

越剧玉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3-18 19:04:07

『壹』 越剧沙漠王子人物

、戏曲演员

越剧小生。尹派艺术创始人。祖籍浙江新昌。生于浙江新昌县西门外的小龙潭村。

8岁丧父。12岁进入嵊县醒狮剧社学花旦,后考进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一带演出。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1938年,尹桂芳来到上海,先参加越剧界慈善义演,后分别与筱丹桂、王明珠、邢竹琴、吕爱花搭档演出。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此时,她已具有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多次观摩了京剧、话剧的演出,看的电影也不少,眼界逐渐开阔,对科班那一套也感到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积极进行越剧改革,决心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尹桂芳成立芳华剧团。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1948年,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1959年,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迁往福建。文革中,她遭到残酷迫害,半身瘫痪。但她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尹桂芳的艺术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她的音域并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在表演上,尹派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演技精湛优美,潇洒细腻,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演过上百个剧目,塑造了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一系列艺术形象。

尹派传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等。

诞辰: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

逝世:2000年3月1日,上午8:15分

尹桂芳与《红楼梦》
惊闻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魂归道山,悲痛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回想那时赵志刚在上海大剧院创演新编《红楼梦》的消息,我是何等地为尹桂芳感到欣慰。赵志刚谈到他曾向恩师尹桂芳请教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之关键,已病重不能言语的尹桂芳艰难地用心写出了一个“情”字。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赏尹桂芳表演贾宝玉的深切感受,也点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剧艺真谛。
贾宝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创演的《宝玉哭灵》,凄凉幽婉,成了当年电台的热门演播节目。“哭灵”一场,她演宝玉不顾一切地冲到潇湘馆门前,看到黛玉的灵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绞,颤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宝……宝玉来了!”语气咽塞、泣不成声地扑向灵桌,默然跪下,无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令观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确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宝玉,确是深知黛玉脾性、温柔纯真的宝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瘫,但她仍锲而不舍地传艺,又幸得其弟子尹小芳的辅助,乃至今日的弟子赵志刚、茅威涛等均在发扬尹派艺术之真谛上深下工夫,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是对永远留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家尹桂芳的最好纪念。
活动年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演出剧目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盘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十八相送》(小白玉梅,邢月芳)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是日,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贰』 经典老电影越剧追鱼真假牡丹是谁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灵山乡坑边村,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越剧“王派”创始人,擅长越剧青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58年主演的越剧电影《追鱼》饰演鲤鱼精和金牡丹

『叁』 越剧追鱼选段真假牡丹曲谱

《追鱼》张珍与金丞相之女牡丹小姐幼年订婚。张珍父母去世后,金丞相嫌他回贫穷而冷落,答让他独居后苑碧波亭,伺机退婚。鲤鱼精不甘水府寂寥,见张珍纯朴,就变成牡丹小姐每晚和他相会,不料被真牡丹小姐发现被赶出金门。假牡丹与张珍在回乡路上,被金丞相见到误以为其女与张私奔。到府内真假牡丹难辨,特请包公,鲤鱼精又闹个真假包公。后鲤鱼精转为凡人,与张珍结为夫妻。

『肆』 武汉市越剧团的前身

前身是1951年先后到汉口演出的上海联艺和东升越剧团。在武汉市文教局指导下两团合并组成武汉市华菁越剧团(民营公助)。1953年3月16日定名武汉市越剧团,是直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的全民所有制剧团。团长筱灵凤。主要演员有小生金雅楼、金月楼,花旦史翠贞、玉牡丹、筱宝奎,老生筱灵凤、筱湘麟。后有华倩、赵志萍、俞桂英、胡惠芳、胡晓青、张晓玲、戚慧娟、魏菁菁等。创作人员有编剧沈沙、谈学文,导演鲁虹、张铭,作曲何厚安,舞美设计侯振都、马泰祺等。?

『伍』 闺门旦的越剧

黛玉葬花-选自《红楼梦》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看风过处落红成阵 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是惜猩猩怜同病 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 自筑香坟葬落英
祷墓-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兄啊 一见坟台我魂魄消 我呼天抢地哭嚎啕 在楼台一别成永诀 人世无缘难到老 梁兄啊 你我原来不相识 有缘结义在草桥 我与你同桌共宿三年整 实指望生生世世永相好 我只道 天从人愿良缘配 谁知道 姻缘簿上名不标 我只道 你挽月老媒来做 谁知道 喜鹊未叫乌鸦叫 我只道 你笙箫管笛来迎娶 谁知道 未到银河就断鹊桥 我只道 红烛高烧度良宵 谁知道 白衣素服来祭祷 求苍天 风师雨伯你发慈悲 狂风暴雨,飞沙走石 刮走马家花花轿 雷公电母你发神威 劈开坟墓,葬我同穴 让我与梁兄永相好 梁兄啊 不能同生求同死
什么时候纸上的忧伤
竟成了你今后的语气
而娇红辔头长在梦里
等到四更也没见环佩归来
黄土和风沙
洗劫你的玲珑绣阁
一双脚踏进门
两印泥渍
日后你一乘小轿嫁去
琳琅满院嫁妆
白桐树和青柏枝
辟邪又祈福
子孙安泰 绵远悠长
(2)凤凰
双喜尚未褪净
腮靥停止娇羞
认了真地奶娃娃
在活面盆里
揉搓为人妻媳的忿怨
剪秃青丝墨染
减削豆蔻时节乍喜乍嗔的心事
明日立秋
趁好去种白菜
倏然一个有月的昼
梦见鹦鹉飞来
绿罗裙心字绣鞋
说到小姐张生来见
醒来身陷暖亮
冬日一地静好

『陆』 汉口的人民剧院在哪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2号线→轻轨1号线,全程约8.9公里

1、从中北路步行约380米,到达洪山广场站

2、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经过5站,到达循礼门站

3、步行约80米,换乘轻轨1号线

4、乘坐轻轨1号线,经过1站,到达大智路站

5、步行约480米,到达武汉市人民剧院

『柒』 红楼梦戏曲哪年代编造

红楼梦(越剧经典剧目)
越剧经典剧目,古装戏。徐进1957年编剧。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写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钗。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交加,急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该剧由上海越剧院二团排演。艺术指导吴琛,导演钟泯,作曲顾振遐、高鸣,布景设计苏石风、许惟兴,服装造型设计陈利华,灯光设计吴报章、明道宣。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陈兰芳饰薛宝钗、唐月瑛饰王熙凤、周宝奎饰贾母、徐慧琴饰贾政、郑忠梅饰王夫人。该剧于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于共舞台及大舞台,连演5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86343人次。1959年,该剧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周恩来总理莅临观剧并接见编剧及主要演员,对该剧加以肯定和鼓励。1959年春,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胡志明主席观剧后接见全体演职员并合影留念。1961年,刘少奇主席在沪观看该剧后接见了剧组演职员。1960年,赴香港演出,角色调整为金采风饰王熙凤、吕瑞英饰薛宝钗。1961年4月,周总理陪同金日成主席到杭州进行国事活动,该剧奉调赴杭招待演出。周总理、金日成主席观后接见了徐玉兰、王文娟。1961年9月,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1962年,该剧被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移植为唱剧。1960年,上海越剧院首次携该剧赴香港演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剧分别以不同的演出阵容,先后赴日本、法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演出。1962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成上、下两集的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岑范导演。影片在国内外放映大受欢迎。该片在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连续映出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香港报纸在1个多月内发表了文艺界人士撰写的评论文章达100多篇。1978年,该片在国内重映,轰动全国,不少地方昼夜不停地放映,观众之多,创历史记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59年8月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又于1979年4月、1982年10月再版发行,并被收入《越剧丛刊》第1集。1961年,香港万里书店将该剧编入《越剧精华》第1集出版。1993年,被选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1978年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该剧电影选编的摄影连环画册。戏中唱腔多次被中国唱片社及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国内外。该剧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歌颂他们的叛逆性格,揭露了封建势力对新生一代的束缚和摧残。剧本文词优美、雅俗共赏,音乐声情并茂,布景富丽堂皇,表、导演细腻真切,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紫鹃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美。它是上海越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徐玉兰、王文娟代表作之一,并有剧种代表作之称。解放前,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尹桂芳演唱的“贾宝玉哭灵”和玉牡丹用[四工调]演唱的“焚稿”唱片。1937年,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支兰芳演唱的“黛玉葬花”唱片。[1]

『捌』 越剧牡丹对药是哪曲越剧选段

牡丹对课是移植剧目,只是折子戏

『玖』 哪位能给我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情介绍

剧情介绍 (经典版 大剧院版)
经典版
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写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钗。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交加,急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该剧由原上海越剧院二团排演,编剧徐进,艺术指导吴琛,导演钟泯,作曲顾振遐、高鸣,布景设计苏石风、许惟兴,服装造型设计陈利华,灯光设计吴报章、明道宣。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陈兰芳饰薛宝钗、唐月瑛饰王熙凤、周宝奎饰贾母、徐慧琴饰贾政、郑忠梅饰王夫人。该剧于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于共舞台及大舞台,连演5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86 343人次。1959年,该剧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周恩来总理莅临观剧并接见编剧及主要演员,对该剧加以肯定和鼓励。1959年春,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胡志明主席观剧后接见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1961年,刘少奇主席在沪观看该剧后接见了剧组演职员。1960年,去香港演出,角色调整为金采风饰王熙凤、吕瑞英饰薛宝钗。1961年4月,周总理陪同金日成到杭州进行国事活动,该剧奉调赴杭招待演出,周总理、金日成观后接见了徐玉兰、王文娟。1961年9月,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1962年,该剧被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移植为唱剧。1960年,上海越剧院首次携该剧赴香港演出。80年代以后,该剧分别以不同的演出阵容,先后赴日本、法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演出。1962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成上、下两集的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岑范导演。影片在国内外放映大受欢迎。该片在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连续映出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香港报纸在1个多月内发表了香港文艺界人士撰写的评论文章达100多篇。1978年,该片在国内重映,轰动全国,不少地方昼夜不停地放映,观众之多,创历史纪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59年8月,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又于1979年4月、1982年10月,再版发行,并被收入《越剧丛刊》第一集。1961年,香港万里书店将该剧编入《越剧精华》第一集出版。
1993年,被选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1978年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该剧电影选编的摄影连环画册。戏中唱腔,多次被中国唱片社及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国内外。该剧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歌颂他们的叛逆性格,揭露了封建势力对新生一代的束缚和摧残。剧本文词优美,雅俗共赏,音乐声情丰满,布景富丽堂皇,表导演细腻,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紫鹃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美。它是上海越剧院优秀保留剧目,徐玉兰、王文娟代表作之一,有剧种代表作之称。建国前,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尹桂芳演唱的"贾宝玉哭灵"和玉牡丹用〔四工调〕演唱的"焚稿"唱片。民国26年(1937年),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支兰芳演唱的"黛玉葬花"唱片。
场序
一、黛玉进府 二、读西厢 三、会琪官 四、不肖种种 五、笞宝玉
六、闭门羹 七、葬花 八、王熙凤献策 九、傻丫头泄密 十、焚稿
十一、金玉良缘 十二、哭灵出走
大剧院版
豪华绝伦,精致幽雅的大观园建成了。显赫鼎盛的贾府家族忙着迎接入宫七年的元妃娘娘回府省亲。元妃建议:莫教此园闲置,可让府中姐妹随同宝玉、黛玉、宝钗等人搬进去住,读书玩耍。宝玉生活在一大堆姑娘丛中,却末按照家族对他寄于的厚望矢志苦读,"百尺竿头求上进",而是躲在沁芳桥畔和黛玉一起偷看禁书《西厢记》。书中张生和莺莺的叛逆行为激发了这对青年男女的自然天性,使娇逸任性的宝玉和寄人篱下却孤傲清高的黛玉暂时游离了戒律森严的现实,飘向另一个世界。青梅竹马,耳鬓厮磨,他俩逐渐萌发出爱情的幼苗。黛玉偶闻宝玉在袭人面前赞扬自己,深为所感。灵犀相通,她益发地把宝玉引为知己。宝玉和戏子琪官相交事发,贾父怒其不肖,狠命笞挞,惊动了溺爱孙子的老祖宗及合府上下。正当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薛宝钗等一行簇拥着老祖宗在沁芳桥畔游园赏春的时候,因对宝玉偶生误会而心情压抑的黛玉独自在园中一隅偷葬落花,借以抒发胸怀。恰好被宝玉撞见,向她吐露心曲,不仅前嫌尽释,而且挑明了久蕴未言的真情,互将对方视作终身伴侣。然而,在家长们的眼里,多愁多病,性情乖僻的黛玉不该是"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他们看中了端庄温顺的宝钗,又恐宝玉闹出事来。于是,由王熙凤一手策划并得到老祖宗赞同的,让宝钗冒充黛玉和宝玉完婚的"调包计"出笼了。这个秘密虽然哄过了宝玉,但由于傻丫头无意中的泄漏,黛玉获悉后愤懑而病。病中,她焚了诗稿,别了紫鹃,"质本洁来还洁去",一缕芳魂郁郁地离开了尘世。当宝玉发现新娘竟然不是黛玉时,他不顾一切地奔出洞房,去"找林妹妹"。在黛玉灵前放声恸哭后,宝玉出走了……他出家为僧,在太虚幻境中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林妹妹。可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他那鼎盛的家族,显赫的门庭,和生命中的那一段情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该剧由徐进编剧,艺术指导徐玉兰、王文娟,导演童薇薇、孙虹江,作曲顾振遐、陈钧、左焕妽、黄佩勤,指挥詹敏、王永吉,配器朱立熹、庄德义、黄佩勤、左焕妽,技导刘永珍、阿斯、胡正洁,舞美指导苏石风,布景设计杨楚之、谢同妙、张惠中、耿海生,绘景设计浦立、吴惠国,灯光设计伊天夫、朱柳庄,灯光设计助理张伟、李世洲、刘海宝、王文琪,服装造型设计张豫美、黄耘瑛,服装造型设计助理钱紫华、许金妹、祝秀莲、张雪华,道具设计李其实,特技设计李宝龙。
演出共分为4组,"尹、袁派"为交响乐伴奏。前3组为钱惠丽、郑国凤、方亚芬(尹派)饰贾宝玉,单仰萍、王志萍、华怡青(袁派)饰林黛玉,陈颖、唐晓玲饰薛宝钗,方亚芬、王志萍饰王熙凤,章海灵、张秋萍、郁丽群饰贾母,董柯娣(特邀)、黄慧饰贾政,董美华、葛佩玉饰王夫人,华怡青、单仰萍饰元妃,张咏梅、陈湜饰紫鹃,应国英、董美华饰袭人,1999年8月13日首演于上海大剧院。第4组艺术指导尹桂芳、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导演陈薪伊,作曲徐坚强、陈钧,指挥王永吉,配器徐坚强,导演助理兼技导刘永珍(舞美设计人员因与以上相同,故略)。赵志刚(尹派)饰贾宝玉、方亚芬(袁派)饰林黛玉、陈颖饰薛宝钗、王志萍饰王熙凤、章海灵饰贾母、黄慧饰贾政、单仰萍饰元妃、张咏梅饰紫鹃、郑国凤饰琪官、葛佩玉饰王夫人、应国英饰袭人,2000年2月22日演于上海大剧院。该剧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列入1999年度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优秀献礼作品。 2000年1月20日,获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上海市国庆50周年优秀献礼剧目优秀剧目奖"。

场序
一、元妃省亲 二、读西厢 三、不肖种种 四、笞宝玉 五、闭门羹
六、葬花 七、王熙凤献策 八、傻丫头泄密 九、黛玉焚稿 十、金玉良缘
十一、宝玉哭灵 十二、太虚幻境

『拾』 越剧电影追鱼中牡丹的声音是王文娟老师自己的吗

你不说我还没注意
刚把碟子翻出来听,应该是有配音吧。
舞台上肯定是两个人演。两个牡丹闹公堂的时候,不太可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录音吧。

热点内容
成都馨花语 发布:2025-08-27 07:39:20 浏览:190
黄扬盆景图片大全 发布:2025-08-27 07:20:33 浏览:575
梅花带人 发布:2025-08-27 07:18:24 浏览:781
阿里郎的兰花指 发布:2025-08-27 07:13:17 浏览:864
梅花车轮 发布:2025-08-27 07:13:08 浏览:883
七夕节素描 发布:2025-08-27 07:13:06 浏览:769
牡丹花期短 发布:2025-08-27 07:05:44 浏览:173
李鸿章和丁香 发布:2025-08-27 07:05:41 浏览:288
上海花艺大赛 发布:2025-08-27 06:50:04 浏览:831
古人吃荷花 发布:2025-08-27 06:49:57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