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慈禧牡丹

慈禧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3-16 21:40:32

⑴ 清朝定牡丹为国花的具体时间

回顾近现代中国国花之选,1903年,清朝敕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1994年,中国曾举行过盛大的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全国人大认为各方分歧太大而没有做出决议。

另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早在1986年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国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居首,牡丹紧随其后。在1995年中国花卉协会主持的评选中,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是“一国两花”或“一国四花”(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3年4月18日

⑵ 牡丹是什么时候被视作国花的……

中国国花--牡丹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壮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壮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
中国的牡丹茧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以中国牡丹的人工栽培创造新品种为例,作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学说”的论证材料。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珍爱牡丹,在八世纪,中国牡丹传入日本,1330年传入法国,1656年传入荷兰,1820年进入美国,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牡丹。
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壮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这倒使洛阳壮丹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称。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 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 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明朝时,山东曹州(蒲泽)的牡丹又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中国的国花

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国花,而中国是目前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
清朝时期,慈禧一句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
1929年,梅花被确定为中华民国国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也先后举办过两次国花评比活动,但因其民间性质,评选结果未得认可。1994年,农业部首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评选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由于种种原因,在1995年的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评选领导小组确定的方案(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未获批准,国花问题终被搁置。

⑶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吗

我国的国花一直没有确定。曾经由于毛个人极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见倾向于定梅花为国花,然并未正式确定。目前大部分意见倾向于“一国两花”,即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1994年,中国大陆曾举行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然最终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还有主张单一国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选择其一。甚至一国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然而,即使是种类最多的“一国五花”方案(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分别为四季名花)也有歧义。如秋季不止有菊花,还有桂花等其他中国原产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认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评选国花上属于浪费,且现在的国花竞选过程中充斥商业气氛与地方保护主义(如洛阳和菏泽两个目前的牡丹主要产地就积极推动定国花为牡丹。市花为梅花的南京则希望定梅花为国花。)。并且担心国花决定后可能引发诸如国鸟、国木、国酒等评选热潮。他们认为现有的中国十大名花已经足矣。

⑷ 慈禧太后命令百花齐放,哪种花抗旨不开

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时,命令百花齐放。一夜之间,百花真的全都开了。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非常生气,就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⑸ 现在的国花是牡丹花,那么历史上都有什么花成为过国花

其实国花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正式的地位,梅花和牡丹数百年来一直都在争夺国花的地位,可是由于慈禧喜欢牡丹,所以钦定了牡丹作为国花。

我觉得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真的都非常的专一,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好像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直到现在2019年了,国家投票你心目中的国花的时候,牡丹依然是高票屈居榜首。

⑹ 据说慈禧在少女时代曾经与荣禄相恋,这是真的吗

慈禧掌控了大清帝国半个世纪,很多人称她为第二个武则天,她在位期间,正是大清国风雨飘摇的半个世纪,而注重享受,不顾国家安危一味为所欲为的慈禧,也被后人唾骂不止。关于她的很多故事都在民间流传,比如慈禧逃难时吃窝头,慈禧死后面貌宛若生人等等,围绕她的民间轶事很多,很多都是假的,但不影响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传播,今天我们来说两则,一个是慈禧与荣禄的桃色绯闻,另一个是慈禧曾经效仿武则天,要求牡丹在冬天开放。

想到这里,她转身问身边的臣子,众卿可知道天底下哪儿的牡丹最好?臣子们纷纷回答:当然是山东曹州府的牡丹最好了,有句话叫曹州牡丹甲天下,太后可曾听过?慈禧听了点头,好,那就让曹州府进贡些牡丹给我看看吧,越快越好,不得迁延。


⑺ 牡丹文化的牡丹之最

最早记载牡丹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公元2世纪);最早的牡丹专著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北宋);最早的牡丹专家是洛阳人宋单父,(唐);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唐);最喜欢牡丹的皇后(帝)有三位:一是唐代的武则天,二是唐代的杨贵妃,三是清代的慈禧;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约六七百片);
牡丹形象最早出现在画作中是顾恺之的洛神赋,(东晋);花径最小的牡丹是”野生黄牡丹“(直径3-5cm);最绿的牡丹是”豆绿“(近与叶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深紫发黑);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国旗红);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粉里透蓝);最黄的牡丹是”野黄牡丹“(与金同色);最奇特的牡丹是”娇容三变“(花色可变化);最相似牡丹的花卉是”芍药“(与牡丹同属);最能以假乱真的”牡丹“是”荷包牡丹“(叶似牡丹而非牡丹);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现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种是”枯枝牡丹“(宋代栽种至今);最大的商品牡丹基地是山东菏泽(面积,数量,销售量均居全国首位);最大的观赏牡丹胜地是河南洛阳(每年牡丹花会期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最大的山间牡丹观赏胜地是四川彭县丹景山(一架山尽为牡丹);最大的牡丹销售地是广东(包括港澳,每年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牡丹都销售于此);最早研究中国牡丹的外国人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中国牡丹);赋牡丹诗最多的古代诗人是韩琦(30余首);最早画牡丹的人是杨子华(北齐人);中国最北的牡丹是哈尔滨牡丹;中国最南的牡丹是台湾牡丹;中国最东的牡丹是牡丹江牡丹;中国最西的牡丹是乌鲁木齐牡丹;海拔最高的牡丹是西藏大花黄牡丹(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最低的牡丹是福建霞浦牡丹(平均海拔在100-200米);最耐旱的牡丹是陇西县黄土山上的牡丹(一年干旱无雨,依然生存下来);最耐涝的牡丹是宁国南极牡丹(在洪水中浸泡月余而安然无恙);产药量最高的牡丹是”凤丹“,凤丹原产地在安徽南陵丫山;植株最高的牡丹是峨眉山万年寺内的一株牡丹(高3.1米);冠幅最大的牡丹是陇西县印刷厂内的一株牡丹(冠幅4米有余);最大的牡丹籽是大花黄牡丹的籽(最大直径达1cm,比一般牡丹籽大3-5倍);叶最窄的牡丹是四川窄叶牡丹(似罗汉松叶);最大的牡丹园是曹州牡丹园(占地千亩);中国牡丹外销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中国牡丹外销最远的国家是英国;中国牡丹最早对外传播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牡丹外传的第一个国家是波斯。

⑻ 慈禧与牡丹是什么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专权,飞扬跋扈,随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隆冬季节,慈禧看厌了北京的腊梅、海棠之类的俗花,想看富丽堂皇的牡丹。一天,慈禧询问下臣:“天下哪里的牡丹最好?”大臣们一致上奏:“山东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闻名。”太后降旨,令曹州府进贡牡丹花,愈快愈好,不得延误。

曹州知府,接到谕旨,又怕又喜。怕的是,牡丹春天开花,古来如此,违背时令,乃是异想天开,事情不成,太后怪罪,性命难保;喜的是,小小知府,在太后眼里,本是无名小辈,今日太后雅兴大发,若能按期进献,使她如愿以偿,定会封官加职,青云直上,此乃天外飞来之福,岂不快哉!知府权衡了一番,横下一条心,捉住良机,火速承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牡丹乡。

曹州府的差役们向牡丹乡花户宣布:知府大人有令,为向朝廷宫院进献盛开的曹州牡丹,必须在一月之内育出花朵。事情成功,重重有赏;如果育不出,就将牡丹乡所有的牡丹,统统刨掉!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如今严冬腊月,冰天雪地,牡丹哪里能开花呢?花农们日夜发愁,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有的老花农,曾听长辈说过,从前有火炕烘花的办法,但多年没用,已经失传,没有人会了。官府也明知冬天没有牡丹花,还派人天天催逼,令人坐卧不安。

万花村有位老花农,养花多年,对每种牡丹的品性,都了如指掌,冬天扒土看根,就能分辩出是何种牡丹。他曾听老人说过冬天烘开牡丹的事,但他从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亲自实践过。现在为了解除牡丹乡这场大祸,他决心做烘花实验。便带领全家破土挖窖,窖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牛粪,烧火加温。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多日子,便烘开了两朵大胡红。喜讯传出,牡丹乡男女老少,拍手称快,将烘开的大胡红送到曹州府衙。知府如期进献牡丹,果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牡丹乡的千亩牡丹,也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附则》中,也有关于烘花的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⑼ 慈禧太后有几个男宠

民间流传有安德海,李莲英和崔玉贵

1,人精小安子

安德海,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他聪明伶俐,为人极狡猾。

史书称他:能够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

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不露一丝痕迹,以忠心获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柔媚赢得西太后的欢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最得西太后赏识之事,就是在安德海全力协助下,除掉了肃顺、载垣、端华,剥夺了顾命八大臣临政之权,将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所以,祺祥政变之后,已经身为太后并执掌政权的西太后兰儿,就升安德海为大内总管。

西太后宠爱安德海,戏称他为人精儿,爱称为小安子。

宫里宫外,无论何人,都怕安德海,连太后的独子、年轻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

同治七年冬天,气焰熏天的安德海,竟然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

西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太监娶妻的新闻,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各种趣事艳闻,不胫而走。

安德海最懂得西太后的心。太后20多岁守寡,那颗孤独寂寞的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她自己独自品味,也只有她自己独自承受。

自从有了安德海,太后感觉好多了,感到在她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可以理解、可以倾诉而又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这就是安德海!

太后喜欢什么,安德海就说什么、安排什么,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

太后一生好戏,特别是淫戏。安德海特地在太后一年之中大约有五个月的时光逗留的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太后看戏,并专门召集了一班一流梨园子弟,排演戏剧,尤其是在淫戏方面大下功夫,供太后享乐。

太后在安德海的照料和陪伴下,吃、喝、玩、乐,样样舒服,高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穿上戏衣,上台走几圈,哼几句,真正是不亦乐乎,忧烦全忘,乐不可支。

每当这个时候,安德海常笑容满面地进言:太后像月宫里的嫦娥,真正是仙人儿啊!

太后眉开眼笑。

每当看见太后安然端坐的时候,安德海就会恰到好处地说:太后真像那南海观世音菩萨啊,救苦救难,功德无量!

西太后离不开安德海,从饮食起居到休息就寝,安德海成了她身边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安德海长得端正,身材也很标志,皮肤保养得也好,他每天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侍候着太后,连太后就寝都不离左右,于是,太后私幸安德海、小安子是假太监之说,就甚嚣尘上。

2,李莲英和崔玉贵

李莲英是河间府人,另一位西太后时期最有名的受太后宠爱仅次于李莲英的人物,就是崔玉贵,也是这子牙河边的河间府崔张吉庄人,与李家庄隔着一条河,相距约三十里。

这一带的人,说话口音很重,有很浓的鼻音,人们戏称为肮鼻子。

这一带的青蛙也很奇特,黄褐色,青瘦,尖嘴,两条脚奇长,也有很重的鼻音,当地人称之为肮鼻子。

当地谚语说:不怕雨下得暴,就怕肮鼻子叫。意思是说:夏天的雨,一下就过去了;而这种肮鼻子的青蛙一叫,连阴雨不断,就要发洪水了。所以,当地人又说:肮鼻子乱叫,吓得人心惊肉跳。

谁能想象,就是这样两位肮鼻子的太监,竟然在中国满清历史上,举足轻重:李莲英对太后心细如丝,崔玉贵对太后忠心耿耿,两人都深得太后的信任和宠爱,太后爱称他们为小英子、小贵子!

举朝内外,宫中府中,无人不对他们二人心存畏惧。

李莲英的爷爷、奶奶就是在连阴雨天,饿死在路边的。他们留下一个男孩,刚刚十余岁,名叫李玉,小名铁蛋子,这就是他的父亲。李玉由同宗叔叔李柱老两口收养,娶能干的曹氏为妻,一连生了五个儿子。老大有点傻气,能干活;老二鬼机伶,小名就叫机灵,这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的叔伯姑母嫁给崔玉贵的堂兄,李应称崔玉贵为表叔。

李莲英7岁时就上学,对老师很殷勤,很得老师的喜爱。他爱学习,能通读和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还喜欢写字画画,从小就很有心计。不久,李柱被同宗的人挤出家门,背井离乡,来到北京。

曹氏的堂兄在前门外珠市口大街路西,有一个皮货庄,他帮助李玉也成立了一个熟皮子作坊,收生皮子,熟好之后再卖给皮货庄。从生皮子到熟皮子,要经过很多手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用硝来揉。硝有毒,气味大,辣眼,腐手,呛人。揉皮子、捞皮子等等都要力气大才行,每天都是一身脏臭。这是这个行当之中,最低贱、最辛苦的活儿。后来,李玉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了一个正式作坊,立了一个牌子,上书:永德堂李皮作坊。

李莲英一直在这样的作坊中干活,人称皮硝李。

李莲英一生机伶,他想出人头地,自愿请求净身入宫。他的母亲曹氏听后浑身颤抖,但最后拗不过,只好求到了河间的沈姓太监,转求到小刀刘门下,净身、入宫。

李莲英说:我是八岁净身,九岁入宫,是随小刀刘的进纳名下进来的。临离家的那一天夜里,老母抽抽噎噎地一夜哭个不停,我爸爸拉着排子车,妈妈追着车子,送我到西直门门脸,最后,给我兜里放两个煮鸡蛋。

李莲英兄弟五人:李国泰、李英泰、李宝泰、李升泰、李世泰。

老二李英泰,进宫后改名为李莲英,并把小名机灵倒过来,谐音灵杰,作为他的字。他早年在白云观入了道,道号乐元。

他过继了老四的二子,叫李德福。他还有两个妹妹,大的稳重,小的乖巧,因李莲英得太后的喜爱,他的小妹也得以入宫侍候太后,并嫁给了内务府郎中白来增。

李莲英的家人、身边的人,无人不佩服他,称赞他。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解人意,心细如丝。

真心宠爱

西太后自从李莲英进入她的生活之后,再也离不开他了:一是他的梳头手艺是第一流的,也是京师之中的第一人;二是他的机伶过人、体贴入微,无人能比。

光绪十四年,西太后钦命七王爷视察北洋海军,李莲英为副使——太监任钦差大臣,这恐怕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次,更何况是视察军队。但一生谨慎的李莲英,将太后赏赐的二品顶戴换成了清制规定的四品,不住特地为他预备的钦差副使船舍,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站在七王爷身边侍候,恭敬地侍候七王爷和大臣李鸿章,晚上还要侍候七王爷洗脚。他这样,感动得七王爷连连摆手。

一趟差事回来,七王爷、李鸿章争相向太后夸奖李莲英。

西太后乐不可支,喜滋滋地说:没白心疼他!

西太后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年岁上两人相差13岁,生日则是晚7天。

光绪十四年,李莲英钦差回京,完满地完成了任务,太后十分高兴。太后过了生日之后,就记着给心疼的李莲英过40岁生日。她特地赏赐御膳:让寿膳房预备,多少桌子都行。但李莲英只请了一桌老太监、同辈好友和几个徒弟,悄悄地过了这个重要的生日。

李莲英的乖巧和太后的宠爱,从一次赏鸟活动中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李莲英带着一个小太监,担两笼子鸟,来供太后赏玩。

这鸟名叫蓝靛,是鸟类之中最灵巧、也是最爱叫的一种。担鸟的时候,鸟笼子上要用布罩好,以免鸟乱动乱飞,保持鸟的精神。到达以后,把罩布拿开,鸟就开始叫了:学说学唱,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什么像什么。这种鸟还有一种本事,就是别的鸟在太阳下山以后两眼迷糊,没有精神,唯独这种鸟,黄昏和夜晚也都精神十足,又称为叫灯花鸟。

旗下达官贵族爱养这种鸟,特别是腰缠万贯的内务府高官们喜爱这种鸟,不仅因为这种鸟好玩,还因为它也是身份、身价的标志之一:只说一项,这种鸟在大叫的时候,要喝饱比黄金还贵的燕窝汤,谁人能够供得起?

西太后得宠的女官何荣儿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

竹子骨头,带节对缝的一对京笼,淡黄色,透着雅气。大白刷的底布,三道架,架底下雪白透青的粪兜肚。笼子边,带一枝极精致的四寸长铲粪的象牙铲子,看着就干净利落。

再看鸟,粉眉亮姹,九道蓝,葫芦纹,一对翅膀上有鲜明的膀花——眼上边的白毛叫眉,眼下边的白毛叫姹;鸟的胸脯下边,有九道蓝色,称为九道蓝;蓝色中,有葫芦形状的纹饰,叫葫芦纹;鸟的翅膀上,有圆有黄点,称为膀花。鸟的年龄,就是通过膀花来鉴别,一年的新鸟,有膀花,爱叫,一年以后,膀花就没了,不爱叫。

老太后是非常识货的,用眼一溜,就知道是奇货,笑逐颜开。

这是一对十全十美的新鸟,不知道从几千几万只鸟中才能选出这两只来,真是奇绝了!

西太后舒适地靠在矮榻的椅枕上,细听着鸟叫。两只鸟,好像是竟赛一样,你一段我一段地唱。

一会儿后,侍女小娟子、小翠儿来了,双脚跪安,对老太后说:启禀老祖宗,我们请李总管给看着猫。

这是太后喜爱的侍女,借题撒娇。太后慈祥地笑了,知道这两个丫头,在给李大总管出难题。

李莲英这个人,很知趣,无论在储秀宫,还是在乐寿堂,从来不使威风。

李莲英经常对太后身边的侍女说:你们是老太后的人,受老太后的教导,都是通情知礼的。不用说是你们,就是老太后后屋里、院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一棵草、一棵树,也都应该受到尊重。

太后的屋里,真有两只猫,缅甸的,纯白色,鼻子、眼睛、嘴都挤在一起,扁扁的脸,对着人时,眼和嘴乱动,非常滑稽,老太后一见到它们,就会开心大笑,爱称它们为大白、二白。

这个时候,爱捉鸟的猫看见了这两笼子的鸟,立即两眼放光,兴奋起来。

李莲英听小娟子、小翠儿如此一说,赶紧请跪安:启禀老佛爷,奴才可没这个本事!

西太后疼爱地看一眼李莲英,微笑着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头我有赏。

娟子、小翠,赶紧过来谢赏。

太后对李莲英说:大总管,你传话叫寿膳房,送些甜碗子来,赏给你们吃!

李莲英赶紧跪下,替大家谢恩,紧跟着说:老佛爷,您老人家千万别这样叫奴才,奴才担当不起!

东太后去世后,西太后宠爱李莲英无所顾忌,李莲英细心侍候太后,也更加无所忌惮。他由梳头房太监升任内务府大总管,总揽后宫一切事务,权倾朝野,太后之下任何人都对他敬仰有加。

西太后看戏,让李莲英并坐,共赏淫戏,一同欢笑。

进膳,凡是好吃的、稀有的和李莲英爱吃的,她都要给他留着。

西太后喜爱之物,都爱赏赐给这位令她安逸舒适的大总管,她也就可以清心养心,美容养颜了。

西太后说:有了李莲英,如同有了依靠,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据说,西太后赏赐给李莲英的珍宝财物,不计其数,其中,有七大捧盒是最为珍贵的。

西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将这七大捧盒珍宝,进献给隆裕太后。

李莲英对隆裕太后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太后十分感动,西太后去世以后,隆裕太后对李莲英也一直宠爱不衰。直到李莲英去世,隆裕太后按照大臣的礼恤,赏赐丧葬费银2000两。

心动

西太后是位十分敏感的人,对许多东西,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细致的感觉和敏锐的感知,而这些又是能够让她这位独特的女人怦然心动的——尽管能够让她心动的东西不多,但对于喜好男女私情的太后来说,美色就是能够让她心动的事情之一。

喜爱花的人,往往比较敏感和敏锐,也容易感动和心动,西太后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作为一个精通权术的政治家,她更加懂得掩饰自己,更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更加能够掩盖自己的神情。

敏感的人往往很生动,易于心动的人也会在心情愉悦中容光焕发。

西太后是位敏感的人,也是一位对于自己心爱之物、心仪之人易于心动的女人,她最大的特长之一就是时时刻刻善于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处于精神松驰、心情愉快的情绪之中,所以,在侍从、大臣和皇帝、后妃甚至于在外交大臣及其夫人们的眼中,她总是那样生动,那样容光焕发。

西太后爱花,爱花的清香、花的娇艳、花的柔媚和花的千姿百态,对于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她生活的寝宫中的摆设通常是常年不变的,但花却要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经常更换。她喜欢的花,通常是淡淡的颜色,幽幽的清香,润物细无声的雅致。

她的小名叫兰儿,她一生之中,最爱的花就是兰花:她的卧室床头每年都要摆上淡淡幽香沁人心脾的兰花,她喜爱穿杏黄色绸精绣兰桂齐芳的衬衣,吃饭喜欢用雕刻、彩绘兰花纹饰的筷子和月白灵竹梅兰闪缎怀裆(餐巾)等等。

她的东屋静室,常年摆放着一大盆郁郁葱葱的南天竹,她的寝宫外面廊沿下摆两盆鲜活生动的海棠和黄灿灿金色的连翘。

西太后较喜爱的,让她心动的,也是让她魂牵梦萦的花,就是玉、堂、春、富贵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老太后有个习惯,只要清早有雾,就决不往湖边上溜,说雾里有浊气,闻着不舒服。溜弯的范围,就限定在游廊的北边。

夏天的颐和园,湖面上水气加雾气,常是迷朦朦的,所以,我们也时常围着乐寿堂转。

一天,老太后看到一棵玉兰说:这还是乾隆爷给后代留下的,乾隆爷的福泽,一直绵延到现在。那时,玉兰很多,这一片几乎有几十株,培育得也好。初春花一开,谐趣园都能闻到花香,当时,被称为玉香海。后来,乾隆爷晏驾了,花也跟着走了。以后,我们修乐寿堂的时候,要先把玉兰保护起来,然后再盖宫殿。这也算是思念列祖列宗的一点心意了。

以后,从极乐寺移来西府海棠。咸丰皇帝最喜爱的是海棠,和乾隆皇帝一样,他是一位才思敏捷的皇帝,能诗善赋,常说自己是翰林天子。

西太后自语似地说:每当春雨过后,(咸丰)皇帝常对红艳的海棠,流连不舍。现在,把海棠移来,花繁叶茂,也算是我的安慰了。

再后来,宫人们把迎春、牡丹也移来了,合缀成:玉(玉兰)、堂(海棠)、春(迎春)、富贵(牡丹)。

太后的隐私

容易心动的人,也是性情中人,多愁善感。性情中人对于美色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爱。喜爱多了,喜爱深了,害怕失去了,恐惧容颜老了,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就会感慨良多,就会多愁善感。

西太后是位性情中人,也是一位好美色的女人,一生爱看淫戏,听淫剧,敢爱敢恨。她大权在握,把个女皇大大的朕字写到了天上,把她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这种性情,快活了自己,愉悦了自己,却把痛苦之剑插在了别人的心上: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和儿媳妇阿鲁特皇后。

同治大婚前夕,清宫进行了复杂的选后活动,最后于同治十年冬天,选中了两位: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和凤秀之女富察氏。

崇绮的女儿19岁,因为她是咸丰皇帝遗命八大辅臣之一、后被处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西太后不想让她做皇后,拟选14岁的凤秀之女。

西太后与东太后商量,没想到,东太后说:崇绮之女阿鲁特氏端庄,为人谨慎沉默,德性最好,很配中宫。

西太后心里不乐意,但表面说:凤女虽然年轻,却很贤淑。

东太后一点也不让步,平静地说:凤女太轻佻,不宜选为皇后,只能当个贵人。

崇绮女阿鲁特氏册立为皇后,凤女富察氏册立为慧妃。

皇帝大婚,意味着成人,可以亲政了。在东太后建议下,两宫太后撒帘,归政于皇帝。

皇后知书达礼,气度非凡,为人端庄,从无轻浮之态,皇帝很敬重她,也很爱她,两人十分恩爱。

西太后有些恼恨,但她放在心里,等待时机。

西太后爱听戏,经常把外城戏班,召进宫里。婆婆看戏,照例儿媳妇要陪同。谁承想,身为婆婆的西太后,偏偏爱看淫戏,听淫剧,全是些通奸犯淫、男欢女爱之作。

熟读诗书的儿媳妇阿鲁特皇后,每次都是弄得面红耳赤,实在看不下去就低下头。

津津有味的西太后看着皇后,淡淡地说:这戏演得好,这么好看的戏,你怎么不看?

皇后红着脸,小声地说:戏淫秽到这种地步,怎么看?

西太后冷冷地看着她,不说话。皇后心中恐惧,低下了头。这时,进来的皇帝看到了这一切,也不说话,也低下了头。

西太后一再干预,同治皇帝无法与心爱的皇后恩爱,也无法在一起过上平静的生活。皇帝无法与皇后亲热,也绝不与母后喜爱的慧妃同房,更是拒绝与其她的嫔妃们欢爱。于是,痛苦不堪的皇帝,就在太监周道英的陪同下,出宫寻乐,到南城喝花酒嫖妓去了。每天几乎一直不离左右的,就是两位风月场中的高手:载澄、王庆祺。

恭亲王的儿子载澄,曾在弘德殿陪伴同治读书。他是一位纨裤子弟,更是一位花花公子,一生把性命看得很轻,喜欢纵酒寻乐:常寻好酒,有酒必醉,醉后发兴,到处寻找春药寻欢作乐。

王庆祺是翰林院侍读,不侍读圣贤书,专与皇帝切磋风月,共赏春宫图。

同治皇帝寻花问柳,结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呜呼,终年19岁。

民间送一幅对联:不爱家鸡爱野鹜,可怜天子出天花。

皇帝死了,西太后折磨皇后,嘲笑她:皇帝去了,你还想当太后?

皇后感到绝望,想吞金自尽,但被及时发现,抢救了过来。皇后绝食,最后猝死于西太后发迹的储秀宫,时年22岁。

皇帝死了,皇后死了,东太后死了,西太后为所欲为。

从史书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或者说时机成熟的宫中女人们,特别是那些女皇、太后、皇后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男色。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一位纵情寻欢的太后,在秦始皇之外,公然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汉高祖皇后吕氏,一生淡泊,尊为太后之后,大权在握,不甘寂寞,老当益壮,将朝中大臣中的美男以及他们的儿子们全都收罗在她的石榴下。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选派近侍四出,搜罗京师的美男子,神秘的黑箱车,出入在大街小巷,许多美男子也从此神秘地失踪。

高寿达82岁的女皇武则天,更是一位痴迷男色的尤物,一生都离不开美男子,直到去世,还有两位20多岁的男宠侍候在她身边。

西太后也不例外,有关她的私生活,不绝于各种史书。

在西太后的隐私生活之中,第一位就是太监安德海,第二位就是太监李莲英。

同治皇帝对于母亲与安德海的暧昧关系十分恼火,就找东太后倾诉。东太后认为,西太后如此淫秽后宫,是武则天第二,清室不能容忍,他日九泉之下何颜以对咸丰皇帝?

西太后与安德海、李莲英的暧昧关系,较为可信。

还有一些史书,记载了西太后更为淫荡、肆无忌惮的故事。

据说,西太后喜欢吃一种有特别口感的汤卧果,每天清晨,她总是让近侍带24两银子,到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店的伙计送入宫中。

金华饭店,有一位年轻的伙计,姓史,长得一表人才,仪容俊美,皮肤白晰,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

李莲英知道太后的喜好,与这位美男史氏交好,都混熟悉了,史氏就经常偷偷地跟随着李莲英到宫里来玩。

有一天,西太后游园,偶然间,发现李莲英身边,站着一个英俊美少年,她一时心中狂喜,但表面上依旧冷冷地问道:这是谁?

按照宫规,带外人进宫,犯了重罪,杀头、鞭责、充军,都是太后一句话。

李莲英在恭敬中很沉着,没有惧色,也不胆怯,从容不迫地叙述了史氏的来历和与自己的关系。

西太后面含春色,笑吟吟地吩咐:留下。

史氏被沐浴、更衣之后,送到了太后的身边,昼夜宣淫。

有史书记载说:史氏与西太后日夜寻欢,终于有了身孕,满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太后不敢公然养在宫中,就送到妹夫醇亲王家中收为亲生子养育,并将史氏杀死以灭口。这位醇亲王之子,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有史学家也推测:西太后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她不立同治皇帝的下一辈,反而立她自己妹夫之子、皇帝的弟弟,实属怪事。立子不立弟,这是继位的常规。西太后破坏宫制,违反常规,显然是因为妹夫之子乃是她之子。

清末学者文廷式著《闻尘偶记》,此书被认为是一部有相当史料价值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清光绪八年(1882年)春天,琉璃厂一位卖古董的商人,姓白,经人介绍,结识了大总管李莲英。两人熟了之后,李莲英带白氏进入宫内,得幸于西太后,那一年,太后46岁。

大约在宫里呆了一个月的时间,白氏被放出了宫。

不久,西太后感到周身不适,让御医看视,方知已经怀孕。

东太后得知西太后怀孕,十分气愤,召来礼部大臣,寻问废后之事,想按祖制废除西太后。

礼部大臣们万分惶恐,跪在那里,颤颤兢兢地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

当夜,东太后猝死钟粹宫,享年45岁

热点内容
今年双七夕 发布:2025-08-27 10:00:05 浏览:487
花艺手绘线条 发布:2025-08-27 09:59:20 浏览:371
最后的玫瑰歌词 发布:2025-08-27 09:52:25 浏览:647
很火的盆栽 发布:2025-08-27 09:49:24 浏览:549
红色玫瑰电影 发布:2025-08-27 09:09:42 浏览:286
大丽花樱花 发布:2025-08-27 09:09:37 浏览:261
梅花鱼资料 发布:2025-08-27 08:57:44 浏览:3
新店开业送绿植好吗 发布:2025-08-27 08:43:12 浏览:80
又是一年七夕文章 发布:2025-08-27 08:38:39 浏览:990
盆景卖给谁 发布:2025-08-27 08:25:09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