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陶弼
A. 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丁香的诗词就有很多了。唐代陆龟蒙的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
十年云外醉中专身。
殷勤解却丁香属结,
纵放繁枝散诞春。
宋代,张炎《国香》
台城路二曲,
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
以罗帕书之莺柳烟堤。
记未吟青子,
曾比红儿。
娴娇弄春微透,
鬟翠双垂。
不道留仙不住,
便无梦、吹到南枝。
相看两流落,
掩面凝羞,
怕说当时。
凄凉歌楚词,
袅余音不放,
一朵云飞。
丁香枝上,
几度款语深期。
拜了花梢淡月,
最难忘、弄影牵衣。
无端动人处,
过了黄昏,
犹道休归。
还有很多,可以自己在古诗词相关网站查查
B. 描写丁香的古诗词
青云自有黑龙抄子,潘妃莫结丁香花。——唐·温庭筠《蒋侯神歌》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花开不结实,徒冒丁香名。枝头缀紫粟,旖旎香非轻。《丁香》年代: 明 作者: 吴宽
万枝千叶递相貌,内结花心外结身。草木至微犹有合,悲哉你子与君臣。《丁香》年代: 宋 作者: 陶弼
C. 关于“丁香”的诗有哪些
《丁香》陆龟蒙 唐代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丁香》吴宽 明代
花开不结实,徒冒丁香名。
枝头缀紫粟,旖旎香非轻。
乃知博物者,名以香而成。
或者树相类,惜未南中行。
初栽只一干,肥壤枿争萌。
分移故园内,不知枯与荣。
终当问来使,亦欲如渊明。
《丁香》洪遵 宋代
来自丁香国,还应世所稀。
丛生盛枝叶,乱结罥中衣。
冷艳琼为色,低枝翠作围。
蔓连疑锁骨,时见玉尘飞。
《丁香》陶弼 宋代
万枝千叶递相貌,内结花心外结身。
草木至微犹有合,悲哉你子与君臣。
《悼亡姬》韦庄 唐代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
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D. 写丁香花的诗句10句
写丁香花的诗句: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李璟
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李商隐
3.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柳梢青》蔡伸
4.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点绛唇 · 屏却相思》王国维
5.雨里含愁态,枝头缀玉英。为花更雅目,变乱药中名。——《丁香》王十朋
6.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丁香》陆龟蒙
7.万枝千叶递相亲,内结花心外结身。——《丁香》陶弼
8.紫花何太媚,静女若为看。影动帘栊晓,香沉烟雨寒。芳菲心有托,零落思无端。一采归金屋,春深莫倚阑。——《丁香》谢榛
9.春色鲜于二月中,分明姹紫胜嫣红。翻疑误泼胭脂水,化出花身迥不同。——《紫丁香》金朝觐
10.谁家墙畔数枝斜,疑是新晴落绛霞。今日早朝趋紫陌,花光何处不繁华。——《紫丁香》金朝觐
E. 关于丁香的诗句古诗
丁香的古诗
《江头五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这首丁香诗是诗人杜甫晚年在成都所作。使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腻,前两句写丁香花的形状:丁香花纤小柔弱,错乱纠结在一起,反而垂挂下来,枝条不得不作为承托;叶片纤小,上面略到纷飞的柳絮毛,在枝叶之间,花朵扶疏,颜色素雅,非常艳丽。后两句写感慨:自己把丁香花栽在书斋的后面,读书的时候离的很近可以独自领略丁香的倩丽韵味(幽人是诗人自称,幽居之士。),夜晚丁香花凋谢,然而散发出犹如兰麝般的香气,丝毫没有对自己凋零感到遗憾。杜甫这首丁香诗,高度赞美了丁香花的倩丽幽香,圣洁高雅,对自己的凋零并没有哀怨,反而是散发出兰麝般的香气洒向人间。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首《代赠》,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描写春日黄昏,相聚无望的情人望眼欲穿,可惜就像玉梯虚设,弯月如钩,无法攀登,无由相会,就像蕉心未展的芭蕉和错乱扭结的丁香一样,在春风里各自愁闷,把情人之间的哀怨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丁香》
【唐】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是唐朝著名的农学家诗人,屡次进士不举,过期隐居生活,然而内心自然并未平复,这首《丁香》借以自喻。大意是:丁香长在江边,无人问津,自己远离尘俗,隐居生活,已到中年,两者都是无人欣赏,愁闷烦结,自己聊发情趣,将丁香花结解开,让丁香花随意开放,表达了诗人渴望被赏识而施展才华的心志。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其二
【唐】杜牧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这首丁香诗是杜牧代人所作,表达了离人相思之情。(因为爱人不在),也不愿意着装打扮,任凭蓬松的发髻垂到绣花衣领,内心愁结,犹如丁香花在树梢扭结,不知道今年能否归来?可知道江南已经是遍地开着绵延无尽的绿草。把口语“剩肯”融合到诗词当中,表达了江南女子的柔情和期盼。
《醉花间》
【五代南唐】冯延巳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
此宵情,谁共说。
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闲愁浑未已,离人心绪自无端,
莫思量,休退悔。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词为五代之冠”,对宋代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这首《醉花间》表达了离人的相思之情,其中“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和“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描写相思愁肠的诗句哀怨痛绝,百转千回,多被后人化用。
F. 寻求紫金花树(满堂红)的资料和价格和相关网站
紫薇,学名 Lagerstroemia indica,英文名 Crape Myrtle,别名痒痒花、痒痒树、怕痒树、百日红、满堂红、无皮树、紫金花、紫兰花。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大陆。株高可达 7 公尺,树皮光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 4 稜,略成翅状。单叶互生或有时对生,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 2.5-7 公分,宽 1.5-4 公分,顶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纸质;无毛或叶背沿中脉有微柔毛,侧脉 3-7 对,网状脉不明显;新叶带红色,落叶前转黄红色;无柄或具长仅 0.1-0.2 公分的短柄;无托叶。圆锥花序,顶生,长 15-25 公分,宽 7-13 公分;花梗长 0.3-1.5 公分,中轴与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钟形,长 0.7-1 公分,6 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无毛,无附属体;花冠直径 3-5 公分,花瓣 6 枚,长约 2.5 公分,卷皱状,具长爪,花色依品种而异,有桃红、紫红、粉红、白,或桃红镶白边之变化;雄蕊 36-42 枚,外轮 6 枚著生於萼筒基部,较其馀特别细长且扭曲;子房 3-6 室,无毛,花柱长约 2 公分,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 1-1.3 公分,宽 0.8-1 公分,幼时绿至黄色,熟时褐至黑色,室背 6 瓣裂,基部具宿存花萼;种子长约 0.8 公分,有翅。花期六至九月,果期九至十二月。
紫薇属(Lagerstroemia)约 55 种,分布於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亦有。常见类似植物及辨识重点如下:紫薇(L. indica)原产中国大陆,分布於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西元 1700 年由华南引进台湾,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 7 公尺,树皮光滑,灰色或灰褐色,叶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 2.5-7 公分,宽 1.5-4 公分,不呈二列状排列,花色依品种而异,有桃红、紫红、粉红、白,或桃红镶白边之变化,花径 3-5 公分。大花紫薇(L. speciosa)原产印度、澳洲一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亦有分布,西元 1898 年由日本引进台湾,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大乔木,株高可达 25 公尺,树皮不规则薄片状剥落,呈光滑、灰黄色之斑驳状,叶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长 10-25 公分,宽 6-12 公分,呈二列状排列,花大,直径 6-8 公分,淡紫色或紫红色。九芎(L. subcostata)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日本产於琉球,台湾原生於中低海拔山区至平原灌丛中,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中乔木,株高可达 14 公尺,树皮薄,红褐色,薄片状剥落,剥落後成灰白色,极光滑,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 3-5 公分,宽 2-3 公分,明显呈二列状排列,宛如复叶,花小,直径约 1 公分,白色或玫瑰色,数多而密生。紫薇之白花栽培种称银薇(L. indica cv. 'Alba'),外观极似九芎,两者可从叶片、花朵和雄蕊分辨,银薇的叶片不呈二列状排列,花朵较九芎大,但最外围的雄蕊不及九芎明显外伸而细长。
紫薇(L. indica)因花瓣呈卷皱波浪状,质地形似有褶纹的绉纱(crape),英文名为绉纱桃金娘(Crape Myrtle);西方人最初於印度发现,所以法文称之印度丁香(Lilas des Indes)。紫薇是适应力极强的长寿树种,树龄可达数百年,其花色鲜明亮丽,花期长达数月之久,故又称为百日红或满堂红。紫薇树干稍经触动,整棵植株从枝条到树梢就会有如怕痒一般微微颤抖,因此有痒痒花、痒痒树、怕痒树等有趣的别名。紫薇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 7 公尺,欧美国家常将其修剪为单干圆球形的树冠,冠幅宽达 2-4 公尺,大量栽植为行道树,盛花期煞是壮观;台湾通常矮化植株,栽培成 2 至数公尺的中小型灌木;矮性种株高仅约 30-100 公分,植株低小,别具风姿。紫薇成长过程极富季节变化,春季时新叶带红,娇豔欲滴,夏季时开花繁密,灿烂无比,秋季落叶前叶色渐转黄红,呈现一片萧瑟如枫的景象,冬季落叶後枝桠光秃,灰色光滑的树干格外惹人注目。紫薇常於六至九月间开花,盛开时适逢酷暑,正是各种草花最缺乏的季节,所以堪称夏季中最闪耀夺目的木本花卉,加上具备树性强健、生长迅速、繁殖容易、抗空气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现代都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广泛运用於花坛、绿篱、盆栽、园景树、行道树;老株苍劲古朴,可矮化整形成名贵树艺盆景;木质坚硬耐腐,可作家具、农具、建筑等用材;树皮、根、枝、叶、花均可入药。
紫薇於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代时就盛植於长安宫廷之中。中国古代星象学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又称中宫或紫微宫,以北极星为中枢。汉代起「紫微」二字用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皇宫重地。唐代中书省设於皇宫之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中枢,唐玄宗开元元年(西元 713 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当时因紫薇花名与之同音,加上花期经久,花姿娇媚,而大量移植省中,五年後中书省虽复旧名,但紫薇却已在深宫内苑广为栽培。晚唐韩偓任中书舍人时曾有诗云:「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昔时盛况可见一斑。中书省改名紫微省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意外成为历史典故,凡任职中书省者皆爱以此自称,如晚唐杜牧曾任中书舍人,人称杜紫微,南宋吕本中曾任中书舍人,诗集题为《紫微诗话》,词集名为《紫微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亦官至中书舍人,并曾在中书省值夜时写下历代歌咏紫薇花中最清新隽永的诗作《值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紫薇先源起於宫禁,後遍及於民间,自古深受骚人墨客喜爱,化作诗词歌赋世代相传,如唐白居易《紫薇花》:「紫薇花对紫薇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蘇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唐杜牧《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豔阳人。」唐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一树穠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北宋欧阳脩《聚星堂前紫薇花》:「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高烟晚溟濛,清露晨点缀。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将期谁顾盻,独伴我憔悴。而我不彊饮,繁英行亦坠。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北宋梅尧臣《阁後紫薇花盛开》:「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後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翦晨霞。凤凰浴去池波响,鳷鹊阴来日影斜。六十无名空执笔,颠毛应笑映簪花。」北宋陶弼《紫薇》:「人言清禁紫微郎,草诏紫薇花影傍。山木不知官况别,也随红日上东廊。」南宋杨万里《紫薇花》:「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嫁接或高压法。播种以春、秋季为适期,种子发芽适温摄氏 18-22 度,播前浸水 4-6 小时,播後浅覆薄土,浇水保持溼度,约经 20 天发芽。扦插以早春未萌芽前最佳,剪取 1-2 年生强健枝条,每段约 15 公分,插後保持溼度,约经 20 天发根。嫁接亦以早春未萌芽前最佳,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作砧木,取所需花色 1-2 年生的枝条作接穗,亦可於同一棵植株上嫁接不同花色的枝条。高压於春至秋季选强健枝条行之,以春季三至四月最佳。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植质之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务求良好。喜全日照之直射阳光,日照充足开花较繁密,半日照亦勉强,荫蔽处开花疏少或不开花,甚至枝细叶小,生育衰弱。土壤常保适润,生育较旺盛;雨季需注意排涝,避免积水烂根。定植前於植穴中预埋豆饼、油粕、鸡粪等有机肥料作基肥,成长较迅速;幼株成长期间每月追肥一次,各种有机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成株後每年追肥 2-3 次即可。冬季落叶後修剪整枝一次,剪除徒长枝、乾枯枝、下垂枝、病枝、弱枝等;植株老化需强剪,并於基部四周浅埋有机肥,可使翌年生育、开花更旺盛。不耐移植,移植应於春季萌芽前进行,并尽量多带土团;成树移植前需断根处理。盆栽每 2-3 年换盆、换土一次。栽培处应注意通风,以防病虫害滋生。生性强健,性喜高温多湿,耐热、耐旱、耐瘠、稍耐寒,忌涝,萌蘗力强,生长快速,生育适温摄氏 23-30 度。
大多花木场都有,价格要看花木的大小,造型而定!一般普通一米高200元紫薇,学名 Lagerstroemia indica,英文名 Crape Myrtle,别名痒痒花、痒痒树、怕痒树、百日红、满堂红、无皮树、紫金花、紫兰花。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大陆。株高可达 7 公尺,树皮光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 4 稜,略成翅状。单叶互生或有时对生,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 2.5-7 公分,宽 1.5-4 公分,顶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纸质;无毛或叶背沿中脉有微柔毛,侧脉 3-7 对,网状脉不明显;新叶带红色,落叶前转黄红色;无柄或具长仅 0.1-0.2 公分的短柄;无托叶。圆锥花序,顶生,长 15-25 公分,宽 7-13 公分;花梗长 0.3-1.5 公分,中轴与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钟形,长 0.7-1 公分,6 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无毛,无附属体;花冠直径 3-5 公分,花瓣 6 枚,长约 2.5 公分,卷皱状,具长爪,花色依品种而异,有桃红、紫红、粉红、白,或桃红镶白边之变化;雄蕊 36-42 枚,外轮 6 枚著生於萼筒基部,较其馀特别细长且扭曲;子房 3-6 室,无毛,花柱长约 2 公分,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 1-1.3 公分,宽 0.8-1 公分,幼时绿至黄色,熟时褐至黑色,室背 6 瓣裂,基部具宿存花萼;种子长约 0.8 公分,有翅。花期六至九月,果期九至十二月。
紫薇属(Lagerstroemia)约 55 种,分布於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亦有。常见类似植物及辨识重点如下:紫薇(L. indica)原产中国大陆,分布於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西元 1700 年由华南引进台湾,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 7 公尺,树皮光滑,灰色或灰褐色,叶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 2.5-7 公分,宽 1.5-4 公分,不呈二列状排列,花色依品种而异,有桃红、紫红、粉红、白,或桃红镶白边之变化,花径 3-5 公分。大花紫薇(L. speciosa)原产印度、澳洲一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亦有分布,西元 1898 年由日本引进台湾,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大乔木,株高可达 25 公尺,树皮不规则薄片状剥落,呈光滑、灰黄色之斑驳状,叶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长 10-25 公分,宽 6-12 公分,呈二列状排列,花大,直径 6-8 公分,淡紫色或紫红色。九芎(L. subcostata)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日本产於琉球,台湾原生於中低海拔山区至平原灌丛中,园艺景观普遍栽培,为落叶中乔木,株高可达 14 公尺,树皮薄,红褐色,薄片状剥落,剥落後成灰白色,极光滑,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 3-5 公分,宽 2-3 公分,明显呈二列状排列,宛如复叶,花小,直径约 1 公分,白色或玫瑰色,数多而密生。紫薇之白花栽培种称银薇(L. indica cv. 'Alba'),外观极似九芎,两者可从叶片、花朵和雄蕊分辨,银薇的叶片不呈二列状排列,花朵较九芎大,但最外围的雄蕊不及九芎明显外伸而细长。
紫薇(L. indica)因花瓣呈卷皱波浪状,质地形似有褶纹的绉纱(crape),英文名为绉纱桃金娘(Crape Myrtle);西方人最初於印度发现,所以法文称之印度丁香(Lilas des Indes)。紫薇是适应力极强的长寿树种,树龄可达数百年,其花色鲜明亮丽,花期长达数月之久,故又称为百日红或满堂红。紫薇树干稍经触动,整棵植株从枝条到树梢就会有如怕痒一般微微颤抖,因此有痒痒花、痒痒树、怕痒树等有趣的别名。紫薇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 7 公尺,欧美国家常将其修剪为单干圆球形的树冠,冠幅宽达 2-4 公尺,大量栽植为行道树,盛花期煞是壮观;台湾通常矮化植株,栽培成 2 至数公尺的中小型灌木;矮性种株高仅约 30-100 公分,植株低小,别具风姿。紫薇成长过程极富季节变化,春季时新叶带红,娇豔欲滴,夏季时开花繁密,灿烂无比,秋季落叶前叶色渐转黄红,呈现一片萧瑟如枫的景象,冬季落叶後枝桠光秃,灰色光滑的树干格外惹人注目。紫薇常於六至九月间开花,盛开时适逢酷暑,正是各种草花最缺乏的季节,所以堪称夏季中最闪耀夺目的木本花卉,加上具备树性强健、生长迅速、繁殖容易、抗空气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现代都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之一,广泛运用於花坛、绿篱、盆栽、园景树、行道树;老株苍劲古朴,可矮化整形成名贵树艺盆景;木质坚硬耐腐,可作家具、农具、建筑等用材;树皮、根、枝、叶、花均可入药。
紫薇於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代时就盛植於长安宫廷之中。中国古代星象学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又称中宫或紫微宫,以北极星为中枢。汉代起「紫微」二字用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皇宫重地。唐代中书省设於皇宫之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中枢,唐玄宗开元元年(西元 713 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当时因紫薇花名与之同音,加上花期经久,花姿娇媚,而大量移植省中,五年後中书省虽复旧名,但紫薇却已在深宫内苑广为栽培。晚唐韩偓任中书舍人时曾有诗云:「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昔时盛况可见一斑。中书省改名紫微省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意外成为历史典故,凡任职中书省者皆爱以此自称,如晚唐杜牧曾任中书舍人,人称杜紫微,南宋吕本中曾任中书舍人,诗集题为《紫微诗话》,词集名为《紫微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亦官至中书舍人,并曾在中书省值夜时写下历代歌咏紫薇花中最清新隽永的诗作《值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紫薇先源起於宫禁,後遍及於民间,自古深受骚人墨客喜爱,化作诗词歌赋世代相传,如唐白居易《紫薇花》:「紫薇花对紫薇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蘇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唐杜牧《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豔阳人。」唐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一树穠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北宋欧阳脩《聚星堂前紫薇花》:「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高烟晚溟濛,清露晨点缀。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将期谁顾盻,独伴我憔悴。而我不彊饮,繁英行亦坠。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北宋梅尧臣《阁後紫薇花盛开》:「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後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翦晨霞。凤凰浴去池波响,鳷鹊阴来日影斜。六十无名空执笔,颠毛应笑映簪花。」北宋陶弼《紫薇》:「人言清禁紫微郎,草诏紫薇花影傍。山木不知官况别,也随红日上东廊。」南宋杨万里《紫薇花》:「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嫁接或高压法。播种以春、秋季为适期,种子发芽适温摄氏 18-22 度,播前浸水 4-6 小时,播後浅覆薄土,浇水保持溼度,约经 20 天发芽。扦插以早春未萌芽前最佳,剪取 1-2 年生强健枝条,每段约 15 公分,插後保持溼度,约经 20 天发根。嫁接亦以早春未萌芽前最佳,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作砧木,取所需花色 1-2 年生的枝条作接穗,亦可於同一棵植株上嫁接不同花色的枝条。高压於春至秋季选强健枝条行之,以春季三至四月最佳。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植质之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务求良好。喜全日照之直射阳光,日照充足开花较繁密,半日照亦勉强,荫蔽处开花疏少或不开花,甚至枝细叶小,生育衰弱。土壤常保适润,生育较旺盛;雨季需注意排涝,避免积水烂根。定植前於植穴中预埋豆饼、油粕、鸡粪等有机肥料作基肥,成长较迅速;幼株成长期间每月追肥一次,各种有机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成株後每年追肥 2-3 次即可。冬季落叶後修剪整枝一次,剪除徒长枝、乾枯枝、下垂枝、病枝、弱枝等;植株老化需强剪,并於基部四周浅埋有机肥,可使翌年生育、开花更旺盛。不耐移植,移植应於春季萌芽前进行,并尽量多带土团;成树移植前需断根处理。盆栽每 2-3 年换盆、换土一次。栽培处应注意通风,以防病虫害滋生。生性强健,性喜高温多湿,耐热、耐旱、耐瘠、稍耐寒,忌涝,萌蘗力强,生长快速,生育适温摄氏 23-30 度。
G. 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
江头四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唐)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丁香》
(唐)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蒋侯神歌》
(唐)温庭筠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
湘烟刷翠湘山斜,东方日出飞神鸦。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代人寄远六言》
(唐)杜牧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别药栏》
(唐)王建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醉花间》
(唐)冯延巳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
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
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
闲愁浑未已,离人心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H. 写丁香花的诗句10句
1、芍药虚投赠,丁香漫结愁。——出自元·赵孟*《巫山一段云 栖凤峰》
2、梅蕊重重何俗版甚,丁权香千结苦粗生。——出自北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3、栀子帘前轻掷处,丁香盒底暗携时。——出自清·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5、暂到高唐晓又还,丁香结梦水潺潺。——出自唐·张泌《经旧游·暂到高唐晓》
6、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出自唐·韦庄《悼亡姬》
7、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出自唐·李贺《巫山高》
8、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出自唐·韩襄客《句》
9、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出自唐·孙光宪《八拍蛮》
10、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出自近代·俞平伯《栋花》
I. 关于丁香的诗歌
《丁香》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内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容,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丁香》
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
年代: 宋 作者: 韩维
物生各有性,矫之理宜伤。
如何生微木,揉结始滋芳。
开花不满把,琐碎垂丹黄。
岂识青桂枝,一引百丈缰。
《丁香》
年代: 宋 作者: 洪遵
来自丁香国,还应世所稀。
丛生盛枝叶,乱结罥中衣。
冷艳琼为色,低枝翠作围。
蔓连疑锁骨,时见玉尘飞。
《丁香》
年代: 宋 作者: 陶弼
万枝千叶递相貌,内结花心外结身。
草木至微犹有合,悲哉你子与君臣。
《丁香》
年代: 明 作者: 吴宽
花开不结实,徒冒丁香名。
枝头缀紫粟,旖旎香非轻。
乃知博物者,名以香而成。
或者树相类,惜未南中行。
初栽只一干,肥壤枿争萌。
分移故园内,不知枯与荣。
终当问来使,亦欲如渊明。
J. 关于丁香的古诗名句
1.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2.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