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钱维城牡丹

钱维城牡丹

发布时间: 2022-03-14 17:21:43

① 徐郙的人物简介

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六年出任江西学政。九年,任侍读学士,不久为侍讲学士。后授兵部侍郎。。
同治十一年回京后历任礼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
光绪元年(1875),江苏各州县所征漕粮皆得减免,嘉定宝山二县除外。徐郙与同乡廖寿丰等联名据实上奏,光绪帝谕令户部重新审议二县税额,百姓负担因得减。
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等各省公车会试京师者联名具疏,请都察院代奏。都察院初难之,故迟迟不上。光绪命廷寄问之。都御史史裕德、徐郙始惧,不数日悉上。
光绪二十二年,光绪帝诏命南书房徐郙、李文田等刊刻《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所配图像仿照汉石室画像及宋刻顾恺之绘画风格, 镌刻线条流畅细致,并具西方石印技术风格,为武英殿图文并茂之刻本。《承华事略》为元代谏臣王恽所撰,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绪二十六年拜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世称“徐相国”。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因病告退,次年卒。
徐郙工诗,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得慈禧赏识。
清刘声木《苌楚斋三笔》卷四载:“相国久值南斋,孝钦显皇后(慈禧)晚年专喜篆、隶、绘画,常谕徐郙字有福气,命之兼学篆、隶、山水画。因以贰百金倩吴谷祥绘山水扇面壹百幅,以为临本。久之,不胜其烦,习篆字亦嫌其太苦,曾面奏慈圣,以年老眼花,不能习绘事与篆字,只好学八分书,慈圣允之。”
黄世祚编《嘉定县续志》卷十一《徐郙传》载:“孝钦显后御笔作绘,悉命郙题志,故终身恩眷不衰。” 清代帝王大都雅爱书画,科举考试中亦非常重视书写,状元书家由此产生。以书取士之风,自嘉道之后愈演愈烈,殿试几成书法竞技。清代两万余名进士,多擅书法。
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四位状元,以书法著称者约四十四人。有些状元不仅精于书法,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俗称“状元书法”、“状元书画”。历朝状元如孙承恩、汪绎、王敬铭、周澍、于敏中、钱维城、顾皋、龙启瑞、翁同龢、张之万、徐郙、陆润庠、王仁堪、夏同和、刘春霖等人作品,至今拥趸甚众。
“状元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等人书体为正宗,功力扎实,行楷为主,馆阁体韵。绘画上,笔法缜密,造型准确,敷色清秀,宫廷画风浓郁。
徐郙书法自帖学入手,兼学魏碑,受道光咸丰以来金石学影响。所作行书,洒脱流畅,气韵生动;隶书具汉人规矩,沉稳劲健;楷书结字方正侧入正收,雍容典雅。
金台稚川居士《琉璃厂匾额》称徐颂阁书法“圆润紧凑,超然绝俗,循其笔迹,系宗多宝塔,而运笔浑脱过之”。徐郙书宝瑞丰融”纸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直至民国时期,京沪书坊仍翻印徐郙字帖以牟利。
徐郙也擅山水画。因具有“金石入画”之学养,黄宾虹于《致黄居素札》中评论道:“徐颂阁、张野樵一流,为乾嘉画家所不逮。”
《嘉定县续志》云“孝钦显后御笔作绘,悉命郙题志”。传世慈禧太后画作,多见徐郙行楷诗题,另有题志者如状元陆润庠、探花李文田、进士陆宝忠等人。
慈禧画徐郙题例选:
1. 慈禧 《红梅图》,徐郙题志
2. 慈禧《牡丹图》,徐郙与李文田题志
3. 慈禧《仙山图》,陆宝忠与徐郙题志
4. 慈禧《长春福寿图》扇面,徐郙题志
5. 慈禧《秋菊图》,徐郙与李文田等四人题志
6. 慈禧《芙蓉图》,徐郙题志
7. 慈禧《福寿瑞蔼图》,徐郙题志
8.慈禧《牡丹图》,徐郙题志 光绪庚子、辛丑之间,拳匪倡乱,两宫西狩。英、法、俄、德、美、意、奥、日八国联军入都,分踞京师,划为八段。迨至合肥李文忠公(李鸿章)奉旨入京议和,驻节贤良寺,威焰盛极一时。王公贝勒有来见者,先须下门房。时张玖斋、 王仲襄、京卿善荃以同乡故,恒在门房中,代为接见。
嘉定徐颂阁中堂至贤良寺,文忠呼为老清客。一日为德兵鞭挞,告于文忠,一笑置之。
婺源李理纯侍郎昭炜亦住德国界内,时奉旨署礼部尚书,无端德兵入内,以鞭击之。侍郎诉于文忠,请为复仇。文忠平日呼为顽固大臣,戏谓德兵何故来打。告以正写谢恩折子,正写到“恭谢天恩,恭折仰祈圣鉴事”,德兵入内鞭之。文忠笑曰:“怕写错了?” 答曰:“未错”。又笑曰:“未错即打乎?”并云:“德国鞭子真发旺人,徐颂阁以一鞭而署吏部尚书,李理纯以一鞭而署礼部尚书。” (《凌霄一士随笔》卷六) 徐郙旧藏有高士奇《阑风伏雨图卷》、恽寿平《山水花卉册》、查士标《山水手卷》等名画。
徐郙藏有大量珍贵金石拓片,如宋拓《乙瑛碑》、《庙堂碑》、《绍兴米帖》、明拓《张迁碑》、《史晨碑》等,并与翁同龢、王懿荣等共同鉴赏交流。王懿荣作《为徐颂阁尚书题所藏宋拓虞书〈庙堂碑〉长安本》一诗:“兰亭秘妙覃溪通,千两黄金说涪翁。城武长安合买本,从来唐拓总朦胧。”(《王懿荣集》)
翁同龢与徐郙因书画收藏而关系密切。《翁同龢日记》1887年8月25日记: “颂阁赠余上海米帖,送来齐梅孙托售字画,皆精品,而价极昂:唐林纬乾《深慰帖》黑燕卷,文嘉周天球跋。五百。恽南田扇面十个一册,极精,三百。王著《阁帖》残本二册,三百。董画八叶一册,绢,一百。”
《翁同龢日记》1887年9月6日记:徐郙邀请翁同龢等京城士大夫至家中雅集赏画,中有王时敏《富春图》与恽寿平扇册。
收藏印包括“颂阁所藏”、“嘉定徐郙珍藏之印”、“徐颂阁珍秘”等。
八十回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曾为徐郙所藏。据近人李寿民《还珠楼丛谈》记载:“余曾见有脂砚斋旧抄八十回本《红楼梦》,为徐颂阁氏旧藏。” 1933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得见此抄本,并撰长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48年夏,燕京大学从徐家购得,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② 什么是中国字画

中国画也好,国画也好,那是只近现代人,对国画的统称罢了!其实在古代,文专人墨客是以具体属画种或题材为名称的,例“山水、花鸟、写意、工笔等”更有详细点的加上了作者、作品名称、作品篇幅等。例如“张择端工笔长卷清明上河图”如果要一概而论的话,文人称之为“丹青”。
因为古代还没有油画,到了近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油画,也被我们伟大的老祖宗称为“西洋画”。在博宝宝珍商城里见过特别稀有的收藏。

③ 谁能把这首诗翻译出来啊

花全不似叶微似,何事居然号牡丹,姚魏肯容轻露面,先敎鱼信示人看
---臣,钱维城,恭画

④ 瓷胎画珐琅的绘画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酌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⑤ 名家牡丹国画有哪些

名家牡丹国画有:

1.清马逸《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

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2.《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

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3.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

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4.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

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如肖像般使我们能直观地欣赏这娇嫩柔美的荷花。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近现代陈之佛《牡丹富贵图》花鸟画立轴陈之佛的工笔花鸟可谓别具一格。他的创作,殚精竭虑,汇古创今,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给陈之佛的《寒梅小鸟》题过这样的两句诗:“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意思是说自从八大山人朱耷及恽南田死了以後,这三百年来花鸟工笔画的创作大概就算得上陈之佛了。陈之佛在花鸟写画的创作上强调构图。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并把丰富的图案技法融汇於绘画创作中,从而强化了花鸟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浓郁装饰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渊深的文学修养更使他笔下的花鸟画有诗一般的神韵,他创作的画面永远给人丰厚隽永的美的享受。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艺术,融汇了中西绘画之长,既表现出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既严谨工细,一丝不苟,又生动多样,清新隽逸,他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佚名《牡丹图页》花鸟画小品图绘牡丹花后魏紫。

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

设色艳而不俗。近现代于非闇《牡丹蜂雀图》花鸟画立轴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

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门钓鱼记、艺兰记、豢鸽记(有英译本)、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卒年七十二。清钱维城《国色天香图》牡丹花鸟画立轴钱维城的《牡丹图》是乾隆皇帝旧藏。

后赐与大臣英和,其意义可与《石渠宝笈》等同。“此图用笔秀丽,艳丽的色彩渲染却十分素雅,体现了钱维城的审美趣味。所绘之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舒展婀娜。虽说钱维城的山水画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逊色,而且留世花卉画作较少,此幅《牡丹图》更是色泽润藉,笔法俊逸,—派明丽清新。”据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清宫对其艺术造诣的赏识。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赞扬钱维城的花卉画作“花卉传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图》花鸟画横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种牡丹、赏牡丹之风。牡丹,花大色美、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自古就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家居字画装饰中悬挂一副国画牡丹图不但能够美化居室、陶冶情操。还能给居室带来吉祥之气。

因此牡丹装饰画成为家居装饰字画的首选。

⑥ 有关春节的画是什么呢

,《三友图》为立轴墨笔,未设色,画面上为松、竹、梅、石、泉,并在画面留白处题写了6首诗作。执笔绘画的3人,为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董邦达;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礼部侍郎邹一桂;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学士蒋溥。题诗的除上述3名画者外,还有当时的宫廷大臣汪由敦、梁诗正、嵇璜。这6名宫廷大臣创作该画作后,于当年春节前,作为贺岁之作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审阅后,在该《三友图》上,加盖了“乾隆御览之宝”印鉴。中国人喜欢在春节将"吉祥"含义的名画悬挂起来。大家看到了,都会自然而然地兴高彩烈,好像己获得了画中的吉兆,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如愿以偿。
处处见吉兆:大厅的正上方、居一家的首要位置,常常能看见"五瑞图"、"富贵寿考"、"如意平安"、"华春富贵"、"富贵多子"、"丹凤朝阳"、"锦圃鸣春"、"三阳开泰",或是以鹰、熊来象征的"英雄图"。
文人的书斋中,又有另外一套足以使文人满意的名画。如常见的"五清图"、"新韶如意"、"寻春图"、"迎春阁"等一类的名画。
闺房之中的吉祥画,表现伉俪情笃的,如"春风热窝"等等。
大名家也不忘记新年里拿些吉祥画来给孩童们欣赏,这些画有描绘快乐儿童的,如"元宵玩灯"和"元宵看灯"等。这"元宵玩灯和看灯",又含有元宵节祝贺人家添丁的吉兆寓意。
以下列举历代名家所画的名画,来说明有关新年的民情风俗。
五瑞图:古今画家笔下的"五瑞图"有很多,元朝名画家陆广氏所绘的五瑞是:椿树、黄草、芝兰、磐石和竹。
椿树象征长寿。庄子说:"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唐朝贞元诗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后来人们把"椿"看做父亲,而叫"椿庭",更象征"长寿"的意思。
萱草又叫忘忧草。据说古代人的寝室,都有前堂后室之分,后室又叫北堂。祭祀的时候,主妇就站在那里,换言之,北堂是母亲的所在地。因为北堂多种植萱草,又称为"萱堂"。后人便又把萱草当母亲,说它能使人忘忧。
芝兰画在画中,是比拟为好子弟。晋代谢安说过"芝兰玉树,俗使其生于庭阶。"这个意思,是要训导子弟成为良好的后裔,像芝兰种在庭阶而非野生。
磐石是又扁又厚的大石子,放在地上屹然不动。《诗经)有:"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后人就用磐石表示稳固。
竹报平安,是用竹来象征平安的意思,古人写信回家,常说"竹报平安"。后人又在信笺上印着竹枝或竹叶,都是"平安"的代语。
新春挂起"五瑞图",便象征这家在新的一年中,父亲能够长寿,母亲能够无忧,子孙能够昌隆,家基能够稳固,百事皆能平安。
富贵寿考图:"富贵寿考图"是清朝大画家赵之谦的手笔。
画里有青铜的鼎和盘,盘里盛着百合、柿子和灵芝,鼎里插着天竹子、松枝和腊梅,鼎和盘是四五千年前青铜时代的遗物,表示"寿命绵长"。这鼎和盘多半为显贵人家收藏,所以又象征富和贵。百合、柿子和灵芝,拼合起来便成为"百事如意"的吉祥语。百合代表"百","柿"谐音作"事"字,灵芝形如"玉如意"的头部。天竹是象征子孙繁昌,松枝表示高雅,腊梅显示清丽和经得起寒冷。这幅画的吉兆含义很多,不只是"富贵寿考"。
元朝无名氏绘的"如意平安",和赵之谦的笔调大同小异。
这是一幅象征性的名画,画的是竹枝和荷花插在花瓶之中,佛手和幡枕放在果盘上,还有灵芝种在陶盆里。它的含意是灵芝代表如意,竹代表平安,荷花表示清高,佛手和幡桃两样都是长寿的记号。
比元代画家早些,有宋代无名画家的作品"华春富贵"。那富贵两字,是以牡丹花来代表的,因为中国古今人们把牡丹花定为花中之王,又特别叫它"富贵花"。"春华富贵"这幅画,除了画牡丹以外,还有精巧美观的花瓶和架子,它们代表"华贵"。瓶里插着一枝桃花,那是表示春回大地,于是"华春富贵"四个字全部包含了。
"富贵多子"这幅画,是清代名家吴昌硕所绘,也以牡丹表示富贵;还附有两个石榴,这就代表那一家也将象它一样多的子孙。
凤凰和孔雀;象征吉兆的吉祥画有,"丹凤朝阳"、"锦圃鸣春"、"三阳开泰"和"英雄图"等。
中国人认为凤凰是瑞鸟、珍禽。在远古时代就见于传记,舜时载于书,周成王时咏于诗,汉孝昭时称它是珍禽;以后人们就认定它是瑞鸟,而且以为看见了它,天下就可以安宁。
绘飞禽的吉兆图有明代大名家陆治,他曾留下一幅"锦圃鸣春"。画面上孔雀正在开屏和欢叫,四周衬托着盛开的牡丹和草本的芝兰、木本的玉兰,还有磐石和四只白头翁鸟。
这幅画的含义是孔雀开屏和它悦耳的叫声,象征吉祥,看到或听到的人就会获得好运道。盛开的牡丹象征大富和大贵,芝兰、玉兰是子孙多的表现,磐石和白头翁是"长寿"的祝福。
羊、熊和鹰:"三阳开泰",是句吉样话。三阳就是三只羊,一只母羊和两头小羊。一头小的在吃新生的青草,另一头小的正跪在母羊腹下吮乳。
"羊"和"阳"是同音字,"三羊"代表"三阳",象征在春回大地时,万物滋生,也就是"开泰"的意义。
以鹰和熊这两种健硕的鸟兽来代表英雄。新年来到时,把这幅"英雄图"挂在厅堂,无疑是希望吉祥,希望今年添丁时生出一位旷世的英豪;或盼望家中的男孩将来能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
五清图和新韶如意图:文人爱好清高,所以在书斋中,常常喜欢悬挂"五清图"。
五清是指代表清高的五样东西:就是明月、绿竹、松树、橘树和山泉。清代的大名家恽寿平曾绘此图。
明月皎洁地照耀天空;绿竹虚心又清俊;松梅不怕严寒;在冬天吐着清香;山泉清澈地长流,而且发出清爽之音。它们都合乎清高的文人个性,所以"五清图"的悬挂,也是文人清高自赏的象征。
与"五清图"近似的,是清朝画家钱维城的"新韶如意",画中绘有百合、柿子和灵芝。这三者代表"百事如意"的意义。
伉俪鸳鸯:画家们用鸳鸯、双燕来象征青年夫妻。明代画家吕纪绘?quot;春风燕喜",画的是河边长着一株垂曳的杨柳,有一对燕子飞在柳树丛中,又在那春水之上,飞来穿去。还有一对鸳鸯漫步水滨,形影相随。
人们认为双燕和鸳鸯的特性,是永不分离的,故常用"新婚燕尔"、"福禄鸳鸯"来祝贺新婚男女,把这一类的吉祥画悬挂在新婚洞房里,这是祝贺夫妻俩能够百年好合。
给孩子们描绘的新年画幅也不少。其中宋元画家的作品,是后世望尘莫及的。例如宋朝李嵩绘的"元宵看灯",苏汉臣画的"元宵玩灯",都是很精湛的名作。李氏所绘巨幅可能是宋以前的"庆灯"情景,那华贵之家的庭院里,搭起了用树枝扎成的彩架,上面挂着三盏非常精致的彩灯,灯上飘动着又长又美的丝绸带子,正中挂着一个球形的彩灯,发射出光亮的烛光。画里有三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女仆们在两旁小心侍候。还有二、三个孩童牵来扯去地玩着地上放的花灯。
在苏氏的"元宵玩灯"这幅图画中,有二十二个孩童在花园里玩元宵的彩灯。池塘中点缀着大堆的鲜花,更把孩子们玩乐的情绪提高了。他们有的牵着小红灯,有的采花朵,有的拔青草、有的玩玩具,有的吃水果和糕饼,每个孩子各有他自己的天地,使成人看了便会油然地萌生添灯(添丁的希冀)。财由丁而生,丁财两旺,是中国人所希望得到的。

⑦ 钱维城的《万有同春图卷》,里面画的花都是什么花,叫什么名字

里面有三十几中花,牡丹,荷花,菊花,海棠芍药花,梅花,桃花,等等

⑧ 牡丹国画有哪些

1、清 马逸《国色天香图》

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⑨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有几种鉴定方法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2、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9)钱维城牡丹扩展阅读

绘画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酌一面。

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

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

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热点内容
二手梅花手表多少钱 发布:2025-08-28 00:53:01 浏览:387
减肥可以吃百合吗 发布:2025-08-28 00:49:55 浏览:654
鹅兰石盆景 发布:2025-08-28 00:36:42 浏览:863
球兰花有毒吗 发布:2025-08-28 00:35:55 浏览:45
梅花地库 发布:2025-08-28 00:35:53 浏览:797
红叶石楠盆景造型 发布:2025-08-28 00:28:52 浏览:767
一朵云叶子 发布:2025-08-28 00:26:22 浏览:331
7月初7是情人节 发布:2025-08-28 00:22:40 浏览:237
孤僻花语 发布:2025-08-28 00:16:48 浏览:625
罐子花盆盆景 发布:2025-08-28 00:14:34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