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丁香功效
① 丁香香包的做法,好的给分
防文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
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驱蚊虫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间,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
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
泽兰:入肝、脾两经,活血祛瘀,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
儿童防感冒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
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
胡庆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
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
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藿香,艾叶,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 100克 三奈 60克 白芷 60克 苍术 60克
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1月换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时流【网络】感
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山奈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药物: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药物: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药物: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香囊配方
预防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个香囊,制成后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放进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头部周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体空间,充满了香囊散发出的复合型香气。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叶、肉桂、苍术等
香囊做法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为120克左右,其他几味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间。
把所有药物研碎后放入缝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挂在家里,可以做一个大些的,如果随身携带,就把研碎的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装入布袋中。
② 丁香花蕾精油是什么
植物简介
丁香树平均高度为5~6米左右,主要产地为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瓜哇、马达加斯加等地,我国华南地区亦有少量种植。这里说的丁香,不是我国长江以北广泛种植的观赏小乔木,这个品种实际上是归属木樨科丁香属的紫丁香,所以请亲们不要认错哦。类似指甲状的红棕色花苞是提炼精油的原料,以蒸馏法制得,是香水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香味,常加入酒中,也可药用。
精油档案
名称:100%丁香苞精油
英文:CloveBud
学名:Eugeniaaromaticum
容量:10毫升
科属:桃金娘科蒲桃属
产地:印度
部位:花苞
萃取:蒸汽蒸馏法
颜色:黄色至琥珀绿色
挥发:中
香味:强烈的甜辛辣味,有点鲜苔及木香的味道
成分:丁香酚、丁香乙酸酯等
身体疗效
丁香最为人称道的是它对治牙痛的贡献,由于它能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稀释后对于人体黏膜组织无刺激性,故可安心用于牙科口腔治疗中,让人有“牙医”的联想。虽然这样的联想拉远了人们与丁香亲近的意愿,但也证明了丁香的杀菌消毒能力广受医学界的信赖。
丁香具有健胃消胀、促进排气的功效,减轻因胃部发酵产生的恶逆、反胃与口气不佳,有助于改善食欲。缓和因拉肚子所引起的腹部疼痛。
丁香可以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还有净化空气的效果,利用扩香器及呼吸可增加身体的抗菌能力。在香薰炉中加入3~5滴丁香,杀菌效果特佳,冬天使用,将使身体在面对细菌时更具抵抗力,并使人有温暖的感觉。
心灵功效
平缓神经,舒缓因情绪郁结而产生的不快或胸闷感。而它催情的效果亦有助于改善性无能与性冷淡。
美容功效
丁香可以消肿抗炎,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治疗疥癣,促进愈合,同时改善粗糙肌肤。
使用禁忌
丁香属于非常强劲的精油,请于1%以下低剂量使用,否则可能导致皮肤和粘膜组织敏感。另外不可直接用于泡澡,必须与乳液混合后再滴入水中。
从分子层面来说,丁香精油中含有的丁香酚,是非常刺激的化学成分,在使用的时候,必须稀释到非常低的浓度,并且,在没有专业的药学或芳香疗法经验的前提下,是最好不要自行用于食品添加剂的。
③ 丁香是的用途是什么
丁香是的用途是什么? 【药名】:丁香 【拼音】:DINGXIANG 【英文名】:Flos Caryophyllata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功效】:温中、暖肾、降逆。 【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性味归经】: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药物配伍】:《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别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处方名:丁香、公丁香 【处方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商品名】:丁香、公丁香。以花蕾干燥、个大、饱满、色棕紫而新鲜、香气浓烈、油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 【拉丁名】:原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EtPerry 【炮制方法】: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在网上有人问我,老中医,你是不是医生啊?嘻嘻~~~如假包换的哦。想交个医生朋友吗?。防假冒号码:老中医 QQ526074534,往后我们有缘,需要服务,中医、心理咨询、恋爱,在QQ问问里,有专业性服务的哦! 名落孙山,江郎才尽,英名早逝者,欢迎复制,回答,共同广渡,迷途受难同胞,一起参与“为人民服务”伟大的行列,小妹不才,谢谢大家 !
④ 如何能买到正宗丁香茶
辨别真假丁香茶
目前常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用刺五加冒充丁香叶茶
刺五加的叶子有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并不具备养胃的功效,更别提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胃病患者如果购买了此类“丁香叶茶”,是达不到养生调理作用的,那么如何分辨刺五加和丁香叶茶呢?
很简单,刺五加的叶子边缘呈锯齿状,叶子有一层细细的白毛,泡开了之后看比较明显,而丁香叶茶边缘光滑,叶子上是没有白毛的。
2、用香料丁香冒充药用丁香
丁香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料丁香,也就是樟科植物桂树带萼的幼果(肉桂子)及叶柄,外观呈倒卵圆形,长0.5~30px,直径0.6~17.5px,黄棕色。香料丁香表面上有微凸的花柱残基,质地不如丁香坚实,放到水里不会沉下去。如果用指甲划开,没有出油的现象,而且闻起来香气很淡,没有调理胃病的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药用丁香,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正品丁香。药用丁香外观呈短棒状,长1~50px,红棕色至暗棕色。
药用丁香很坚实,放到水中就会下沉,而且含有挥发油,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闻之有浓烈的香气,可以用来调理各种胃病。
3、用熏制的绿茶冒充丁香叶茶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香薰丁香叶茶,就是将便宜的绿茶用香料丁香熏制过,然后制成袋泡茶,闻起来有丁香的味道,但喝起来并没有暖胃、抑菌的效果。
目前很多假的丁香叶茶根本无法用肉眼分辨,所以就必须提醒大家购买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丁香叶茶,认准长白山药谷康兮寿兮丁香叶茶,而不要贪图便宜买到了假货。
⑤ 甲癣有什么金方
甲癣,现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及其他真菌(酵母菌和各种霉菌)感染引起的甲板和(或)甲床病变的统称。中医称之为灰指甲。
本病一般以单个指(趾)甲开始起病,逐渐累及其他甲。感染常先从甲游离缘、侧缘或甲弧形处开始,甲板表面出现小片状浑浊,逐渐扩大,可累及全部甲板。使甲板变色、变形,甚至出现破裂缺损残破,影响美观。甲真菌病临床分为远侧甲下真菌病、白色浅表甲真菌病、近端甲下真菌病、全甲营养不良甲真菌病四型。
由于治疗甲癣的药物多具有刺激性,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组织。
(一)内治方茵陈蒿【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
【组成】茵陈蒿30克。
【功效】利胆。
【用法】每日开水泡服,代茶饮,连用7日。
【备注】配合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时应用。
(二)外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6)
【组成】蛇床子15克,土大黄15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野菊花15克。痒重加花椒、大蒜杆子;湿重有渗液加苍术、枯矾;表皮增厚加红花、食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中药加水250毫升,煎开煮5分钟。待温浸泡患处,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手足甲癣。
【方二】验方二【来源】新中医,2003:35(1)
【组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溶)15克,黄柏10克。
【功效】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制法】水煎取汁,1剂用2天。
【用法】5%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皮康王(上海新亚制药厂)涂患甲,纱块包裹1日,1月为1疗程。
【方三】验方三【来源】激光杂志,1990:11(3)
【组成】鲜白凤仙花、羊蹄根。
【功效】解毒止痒。
【制法】捣碎用其汁配成10%醑剂。
【用法】应用CO2激光烧灼病甲后,外擦,每日1~2次;药渣可包敷局部,每周换药1次,局部逐渐有新甲板长出,约2~3月正常新甲长成而愈。
【方四】验方四【来源】中医杂志,2004:45(3)
【组成】丁香15克,大黄20克,土槿皮5克,丹参2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加80%酒精200毫升浸泡10日,过滤,滤液和冰醋酸,使冰醋酸含量为18%,瓶装备用。
【用法】将患指浸入药液中,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用胶布将患指裹住,1周后将胶布去掉,指甲周围脱去1层皮,停止浸泡,继续用棉签蘸药水外搽,每日4~5次。连续治疗4周。
【方五】验方五【来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2(2)
【组成】大枫子30克,海桐皮25克,白鲜皮25克,土槿皮45克,蛇床子25克,牙皂15克,蜈蚣3条,蜂房20克,浮萍15克,明矾15克,斑蝥4只。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止痒,活血通络。
【制法】上药用醋1000毫升浸泡煎煮,沸后用文火烧10分钟,将药液滤出备用。
【用法】药液冷后将病手放入装有药液的塑料袋内将口扎好,每天要泡7~10小时,第2天将药液放到药渣内再煎,醋少可酌情加添,不能加水。每剂药可用3次,7~10日为1疗程,连续泡两个疗程。
【方六】验方六【来源】中医杂志,2004:45(3)
【组成】苦参50克,花椒20克,山西陈醋500毫升。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将山西陈醋放入铁锅内,加苦参、花椒煮沸,浓缩至150毫升左右,1周后过滤去渣,瓶装备用。
【用法】搽药前先将患甲用热水泡软,再用刀片刮削,以不出血、无痛感为度,然后用药醋浸润5~10分钟,每晚1次,一般5~7次见效。【方七】羊蹄根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180克,75%酒精420毫升。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将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日,去渣备用。
【用法】用毛刷涂于患处。
【方八】清河癣药水【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6)
【组成】土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
【制法】上药加50%酒精浸泡而成。
【用法】早晚用药水搽患处各1次。指(趾)甲增厚者,可用锐器削薄病甲,再搽药,7天为1疗程。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手足甲癣。
【方九】食醋浸泡法【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1:9(8)
【组成】食醋适量。
【功效】散瘀,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用法】取食醋适量装入容器,将患部浸入其中30分钟,每日2次。
【备注】甲癣应在浸泡前将病甲刮薄,食醋可反复使用。一般手足癣3~4日可明显好转,1周左右可治愈。甲癣经浸泡后,逐渐长出健康指甲。
【方十】食醋浸蛇皮【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2:11(2)
【组成】优质食醋500毫升,蛇皮2条。
【功效】解毒祛风。
【制法】将醋煮沸,待冷却后入蛇皮,浸泡24小时。
【用法】用无菌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或直接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
【备注】为防药液发霉,药液内可加入几瓣蒜。
⑥ 丁香叶治咳嗽吗
没听说过能治咳嗽 应该不是很科学吧。
一、中医依据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亦名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功能:温中、暖肾、降逆。主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二、主要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烃(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三、保健功能
1.抗菌作用
陈奇等人试管倍量稀释法,以普通肉汤为培养基,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22种菌种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丁香叶的水煎剂对常见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对引起继发感染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各种(型)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对引起食物中毒的鼠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有明显的抗菌作用。②对耐碘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各种痢疾杆菌,紫丁香叶水煎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刘秀梅等人用丁香等46种中草药对妇科阴道炎、宫颈炎患者分泌物培养分离鉴定136株常见厌氧菌,用标准菌株阴道正常定值菌群乳酪乳杆菌做对照,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丁香等26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菌、产黑素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抑菌作用明显强于阴道正常定值菌群乳酪乳杆菌。
陈星灿用打孔法和试管法试验表明,丁香对福氏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丁香酚有抑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作用,能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
王岳等人的实验表明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炭疽、副伤寒、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并且丁香油的抗菌能力强于丁香。
吴传茂等人的实验表明丁香提取液对汉逊氏酵母、青霉、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3.125~12.5)mg/mL,活性pH4~6.5,在100℃以内对热稳定.
2.抗病毒作用
陈奇等人的实验表明丁香提取液对腺病毒(Afv3、Afv7)、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柯萨奇病毒(CoxB1、CoxB2、CoxB3、CoxB4、CoxB5、CoxB6)所致细胞病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3.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陈奇用空斑试验与溶血素测定相对照,结果表明丁香叶水煎剂有促进小鼠脾脏溶血性空斑形成和特异性抗体-溶血素形成的作用,同时可增加动物外周血内B细胞百分比,说明该药具有刺激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作用。推测该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在直接抗菌作用的同时加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是有利于机体的康复的。
4.丁香叶片对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在王峰等人的实验中,取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经口灌胃。四氯化碳中毒给药组以丁香叶片溶液,按7.2 g/kg体重经口灌胃,每日一次,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豆油溶液(10 mg/kg?bw)。其余两组腹腔内注射0.1%豆油溶液10 mL/kg?bw。24小时后断头采血,测定血清中ALT。实验表明该药可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给药组小鼠注射四氯化碳后,血清中ALT水平明显低于四氯化碳中毒组(P<0.01)差别非常显著,说明丁香叶片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在王峰等人的实验中,取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组见表2)。对照组腹腔内注射豆油,10 mL/kg?bw。中毒组和治疗组注射含0.1% CCL4的豆油溶液10 mL/kg?bw,24小时后治疗组以7.2 g/kg丁香叶片溶液灌胃,再过24小时全部3组小鼠断头采血,测定ALT活力。结果表明,CCL4中毒组注射四氯化碳后,其ALT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低,说明丁香叶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所致ALT升高有治疗作用。
5.耐缺氧能力、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张明发等用丁香水提物20 g/kg灌胃给药。结果表明能明显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KCN中毒小鼠存活时间和常压缺氧存活时间。但不延长NaNO2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分析小鼠死亡时残存的氧含量表明,丁香水提取物增强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是通过提高小鼠在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而不是通过减慢耗氧速度。丁香醚提取物0.15、0.3 mL/kg能延长NaNO2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
谭文庆等人用ERS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丁香抗氧性和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发现丁香对Fenton反应产生的OH自由基,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O2-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也有很强抑制作用。在麻蝇寿命试验中,发现丁香浓度为0.05%时对麻蝇有延寿作用;2.5%和5.0%丁香缩短了麻蝇寿命。其清除氧自由基活性丁香酚、丁香油均高于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其EC50为2.1 mmol/L),以丁香酚清除效果最好,丁香酚对核黄素-甲硫氨酸光照还原生成的O2亦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四、毒性试验
孙士华用丁香叶提取物进行了动物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紫丁香叶水煎液(1∶10)即使最大剂量组(0.6 mL/20g)小鼠灌胃给药,无1只死亡,因药物溶解度所限未能求出LD50;紫丁香叶醋酸乙酯提取液,小鼠静脉注射按序贯法测得LD50为(120.28±12.29)g/kg。
⑦ 丁香结的作用是什么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经。既能温中散寒止痛,又尤善降逆止呕,为治虚寒呕逆之要药。现代药理提示能促进胃液分泌、抗溃疡、止泻、抗缺氧作用。丁香具有止痛的功效,我国的有关书籍上早有记载。不单是牙痛,丁香精油可以减轻关节炎、风湿疼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丁香精油也可以内服,可以治愈胃痛和消化不良。
丁香蛋:用清水煮熟鸡蛋若干,除壳,再用丁香结、苦丁茶、小茴、豆蔻、香果、甘草碾成粉装袋放水中和蛋肉一起文火煮半个小时以上,味清苦并有甘甜,多吃无妨。
鉴定方法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
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丁香花
人民网-冬季养生防胃病 喝丁香温胃茶、养护膀胱经
⑧ 公丁香和丁香茶的区别,哪个能抑制凼门杆菌
丁香分为两种,一来种是香料丁香,自也就是樟科植物桂树带萼的幼果(肉桂子)及叶柄,外观呈倒卵圆形,长0.5~1.2cm,直径0.6~0.7cm,黄棕色。香料丁香表面上有微凸的花柱残基,质地不如丁香坚实,放到水里不会沉下去。如果用指甲划开,没有出油的现象,而且闻起来香气很淡,没有调理胃病的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药用丁香,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正品丁香。药用丁香外观呈短棒状,长1~2cm,红棕色至暗棕色。
药用丁香很坚实,放到水中就会下沉,而且含有挥发油,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闻之有浓烈的香气,可以用来调理各种胃病。
⑨ 中药:丁香是用来干嘛的
丁香(附:母丁香)
丁香形状略似钉,萼部圆柱蕾球形,
入水垂直油性足,胃寒呕呃用之灵。
[来源]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g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产地] 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亦有栽培
[采收]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时采收。除去花梗,晒干,
[药材形状] 稍似丁字状,长1-2cm,上端近球形,直径约0.5cm,下端部类圆柱形而略扁,向下渐狭,呈红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用指甲刻划时有油渗出。萼四片,三角形,肥厚,十字状分开。膜质,覆瓦状抱合成球形,花瓣内有多数向内弯曲的雄蕊:质坚而重,入水则管垂直下沉(与已去油的丁香区别)、香气浓郁,味辣,后微麻舌感。
以个大、完整、鲜紫棕色、香气浓裂、油多、入水下沉者为佳。故临床有大花丁香,紫丁香之名,以强调优质饮片入药。
[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另为B一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并含鞣持、齐墩果酸、脂肪油等。
[性味、归经] 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用]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用于胃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肾虚阳萎,子宫虚冷等症。煎汤外洗,可治多种癣病。丁香油滴入龋齿洞腔,治龋齿疼痛。
[处方名] 丁香 公丁香
[用法、用量] 煎服1-6克;外用适量-
[保贮] 放缸甏内盖紧,密藏,宜在30℃以下保存,不使气味散失。
[注意] 不能用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畏郁金。
附药:
母丁香:又名鸡舌香、雌丁香。为丁香的成熟干燥果实。药材呈长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2.5cm,直径0.6-1cm;顶端有宿萼4枚,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或带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数种子;气微香,味辛辣。功能与丁香相似,唯力稍弱,效较差。
按: 中药名丁香者,尚有白丁香与苦丁香。白丁香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粪便,功能化积消翳;苦丁香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又名瓜蒂,功能催吐热痰宿食。二者形性及功用与正文丁香辣,后微麻舌感。
以个大、完整、鲜紫棕色、香气浓裂、油多、入水下沉者为佳。故临床有大花丁香,紫丁香之名,以强调优质饮片入药。
[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另为B一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并含鞣持、齐墩果酸、脂肪油等。
[性味、归经] 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用]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用于胃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肾虚阳萎,子宫虚冷等症。煎汤外洗,可治多种癣病。丁香油滴入龋齿洞腔,治龋齿疼痛。
[处方名] 丁香 公丁香
[用法、用量] 煎服1-6克;外用适量。
[保贮] 放缸甏内盖紧,密藏,宜在30℃以下保存,不使气味散失。
[注意] 不能用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畏郁金。
附药:
母丁香:又名鸡舌香、雌丁香。为丁香的成熟干燥果实。药材呈长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2.5cm,直径0.6-1cm;顶端有宿萼4枚,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或带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数种子;气微香,味辛辣。功能与丁香相似,唯力稍弱,效较差。
按: 中药名丁香者,尚有白丁香与苦丁香。白丁香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粪便,功能化积消翳;苦丁香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又名瓜蒂,功能催吐热痰宿食。二者形性及功用与正文丁香皆迥异,但三者因名同而常易相混,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