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定窑牡丹纹

定窑牡丹纹

发布时间: 2022-03-06 21:31:55

⑴ 定窑系的定窑瓷器的装饰与

宋代定窑以烧、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莲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莲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
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村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度;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布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的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如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矫健生动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行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定窑除以白瓷驰名之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明人曹昭《格古要论》说“·····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与紫定胎质与白瓷一亲,同样都是白求恩胎,黑定釉色光可鉴人,确有洒脱的质感受。但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与今天芝麻酱色很接近,酱釉、黑釉着色齐都为氧化铁,宋代名地瓷窑都生产酱釉器,有人认为是黑釉 烧过火了,就烧成酱色釉。这虽有工艺上的根据,但酱色釉的普遍出现应当还有其他原因,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是有意仿酱色漆器烧制的从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等窑烧成的酱色釉看,它们都很匀净,应当说昌有意识烧成的。
定窑绿釉器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涧磁村窑址时曾发现两片标本,胎色洁白,其中一睡刻云龙纹,与白釉刻花云龙纹基本相同,可以确定是定窑产品。调查时曾就此访问过当地居民,据说过去涧磁村出土过绿釉瓶,由此得知定窑绿釉有瓶盘等器物,而且有刻花装饰,这是过去所不知道的。

⑵ 宋朝纹样特点

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方心曲领"也是朝服的特征,即朝服项间套上圆下方的饰物。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脚下却改着更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宋代遗老的代表性服饰为合领(交领)大袖的宽身袍衫、东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缘边,以存古风。东坡巾为方筒状高巾子,相传为大文学家苏东坡创制,实为古代幅巾的复兴。
宋代民间首服也有种种流行。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发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

宋代工艺纹样重写实。宋瓷纹样中,特别是花鸟一类,大量出现写实纹样,形成宋瓷鲜明的装饰风格和时代特征。工艺纹样的写实风气,大致形成于唐末五代之际,这个变化当初主要从丝织品中反映出来。丝织品的花卉纹样由过去平列图案式的布局,发展为写实折枝,即所谓的“生色花”。到了宋代,刺绣和缂丝等,更注重生色花,并把它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这个风气也影响到同时代的金银器、建筑彩绘和陶瓷等工艺门类。宋瓷上的写实花鸟纹样,属于花卉题材的主要有:牡丹、芍药、莲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鸟鱼虫题材以孔雀、鹭鸶、雁雀、蜂蝶、鸳鸯、鱼鸭等较为常见。为适应陶瓷工艺的特点和装饰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鸟生动自然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运动姿态,动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将其简化处理为平面形象。在构图形式上,很少出现严格对称的形式,而多采用绘画式的均衡构图。均衡构图是一种运动的形式,它的特征是支点两边形态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于变化,显得生动活泼。如宋代定窑、磁州窑常见的双花窖样,在一个平面上,两花对置,但形态却不相同,或上或下,或仰或俯,或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

希望能够帮到您!

⑶ 中国五大名窑的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器型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禽鸟、浮鸟、云龙等为主。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虽原为民窑,但北宋后期曾一度烧造宫廷用瓷,因此影响较大,其后各地纷纷仿制。有“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

⑷ 宋代五大窑系的基本装饰手法及基本纹样

1、钧窑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
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2、定窑
器型宋代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
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3、磁州窑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4、耀州窑
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
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5、龙泉窑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
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⑸ 中国传统纹样牡丹纹的历史

初现于魏晋南北朝,自唐带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欢,被视为昌盛昌盛、美妙幸福的意味。宋时被称为“福裕之花”。宋、元全盛,元、明、清三带牡丹纹久盛不衰。
牡丹纹饰始于唐带,兴盛于北宋。明清家具皆有牡丹纹饰。

牡丹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牡丹纹瓷器(24张)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更丰富多彩,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明宣德青花盘上的折枝牡丹纹、青花玉壶春瓶的缠枝牡丹纹,图案精致,装饰效果强烈。明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在器腹部桃形开光中贴金描画孔雀牡丹纹,尤显富贵华丽。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

⑹ 五代定窑白瓷瓷器花纹有什么特点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⑺ 在瓷器里,印花、暗花和刻花的区别

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
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
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
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
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
纹饰简洁富于变化。
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
刻花的比较少见。
早期定窑器物中,
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
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
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
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
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
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
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
生动自然,
有较强的立体感,
通常是对称的。
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
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印花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
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
成熟于北宋晚期。
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
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
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
最外圈或中间,
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
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
形态经巧妙变形,
繁而不乱,
布局严谨,
讲究对称,
层次分明,
线条清晰,
工整素雅,
艺术水平很高。
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
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
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
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
讲求对称。
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
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
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
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
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
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
十分精美。
其次,
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
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
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
祥云围绕,
独龙为多,
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
飞龙身形矫健,
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
龙尾与后腿缠绕,
龙嘴露齿,
欲吞火球,
背有鳍,
身刻鱼鳞纹,
龙须飘动,
龙肘有毛,
三爪尖利,
栩栩如生。
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
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
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
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
纹饰多者可达四层。
每层纹饰富于变化,
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
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
充满浮雕感,
艺术气息浓郁。
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
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⑻ 瓷器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牡丹图案的

隋炀帝曾在洛阳建立西苑,并将牡丹移于西苑之内,自此牡丹进入园林,并与园艺学发生了关系。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但是做为瓷器纹饰还是从五代时期开始的,那时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谢谢

⑼ 牡丹纹的技法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耀州窑青釉碗内壁刻划一枝牡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布满全器,作适合式构图。又有刻划两枝牡丹,花枝相交,花朵相对的对称式构图;耀州窑青釉瓶上的刻划牡丹枝茎缠绕,花叶纷披,作均衡式构图。宋代亦见将牡丹纹用作辅助纹饰的,如定窑、耀州窑的刻花、印花凤衔牡丹纹。

⑽ 宋朝刻有牡丹花纹的瓷器叫什么名字

您这个问题有点……
宋代时候用牡丹作为装饰纹饰的一般北方窑口居多,如磁州窑,定窑,耀州窑等。
瓷器的话,很多都有牡丹纹,但一般都是梅瓶居多。

热点内容
破鞋白百合 发布:2025-08-30 03:12:15 浏览:687
苏丽思花艺设计招聘 发布:2025-08-30 02:52:13 浏览:224
浪花一朵朵周五周六更新吗 发布:2025-08-30 02:47:22 浏览:868
樱花樱花祭 发布:2025-08-30 02:42:12 浏览:431
七夕评选 发布:2025-08-30 02:32:12 浏览:100
我想买一朵花 发布:2025-08-30 02:25:19 浏览:23
情人节送大葱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30 01:42:53 浏览:312
梅花冲 发布:2025-08-30 01:32:06 浏览:223
圆叶子的盆栽植物 发布:2025-08-30 01:29:27 浏览:21
花语唇形 发布:2025-08-30 01:17:38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