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数学
① 数学植树问题
就是说在一个直线段上栽树时只在它的一个端点栽树的数目和圆形上等间距栽树的数目是相同的,数目的计算就是用总长度除以间距,
希望帮到您哦,不会可以追问,满意请采纳哦
② 有3种丁香花,花瓣分为3瓣,4瓣和5瓣。第一问题:5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第二问题:1朵3瓣的
【原题】有3种丁香花,花瓣分为3瓣,4瓣和5瓣。第一问题:5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第回二问题:1朵3瓣的答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第三问题:3朵4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解答】
1)5×3=15(个)
答:5朵3瓣的花共有15个花瓣.
2)1×3+1×5=8(个)
答:1朵3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8个花瓣.
3)3×4+1×5=17(个)
答:3朵4瓣的和1朵5瓣的花共有17个花瓣.
③ 趣味数学的对联,反映数学特色趣味数学体验中心门上的
三才天地人
四诗风雅颂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杭州碧波亭
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十八年前未谋面
二三更后便知心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半醉半醒过半夜
三更三点到三河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
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间五溪中。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七 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一夜五更,半夜三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④ 数学题。。。(要计算)
街心公园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小路一旁的两端各有一株柿子树,现在准备在这两棵树之间等距离栽19棵新树苗,每两棵树苗之间相隔多少米?
100÷(2+19-1)
=100÷20
=5米
每棵树苗之间相隔5米。
(2)有一个长方形花坛,绕着它走一圈正好150米,沿着这一圈每隔6米栽一棵丁香花,每两棵丁香花中间种2株月季,一共种了多少株月季?
150÷6=25棵
25×2=50棵
一共种50棵丁香。
(3)时钟6点敲6下,10秒钟敲完,12点敲12下,几秒钟敲完?
10÷(6-1)=2秒
2×(12-1)=22秒
22秒敲完
(4)一本儿童读物由80张纸装订而成,从第1页开始,每隔5页插入一张卡通画片(最后不插),请你算一算,这个本子一共插入了多少张图案?
80×2÷5-1=31张
一共插入31张图案。
⑤ 数学题 有分加!!!!
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一个圆的面积大小)叫圆的面积
一个人身体中的血管连在一起,长度大约是15万千米,差不多能绕地球4圈。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15/4/3.14约等于1(万千米)
在一个直径是18米的圆形花坛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人行道。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8/2=9米
9*9*3.14=254.34平方米
9+1=10米
10*10*3.14=314平方米
314-254.34=59.66㎡
图书馆门前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花坛,花坛中建造了一个最大的圆形花池。圆池内种有牡丹花,池外种有丁香花,牡丹花和丁香花各占地多少平方米?
4/2=2米
牡丹花:2*2*3.14=12.56平方米
4*4=16平方米
丁香花:16-12.56=3.44平方米
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底面周长是18.84米,这个喷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18.84/3.14=6米
6/2=3米
3*3*3.14=28.26平方米
在一个半径是50米的圆形广场的周围安装路灯,每隔3.14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安装多少盏灯?
50*2*3.14=31.4米
31.4/3.14=10盏
一个大钟的分针长30厘米,这根分针针尖下午2时到6时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30*2*3.14*5
=188.4*5
=942厘米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直径是60厘米的圆的面积相等。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60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60/2=30厘米
30*30*3.14
=900*3.14
=2826平方厘米
2826*2/160
=5652/160
=35.325厘米
有一个半径为8米的圆形水池,在它的外围修了一条宽1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8*8*3.14=200.96平方厘米
8+1=9厘米
9*9*3.14=254.34平方厘米
254.34-200.96=53.38平方厘米
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4米,直径是1米,如果它滚动80周,会前进多少米?所压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14*80=251.2平方米
一个长方形里有两个大小一样圆,一个圆的周长是15.7,求长方形的面积。求两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15.7/3.14=5
5*2=10
终于完成了!
⑥ 数学中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公式:直线植树: 距离/间隔 +1 = 棵数
四周植树: 距离/间隔 = 棵数
关于《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这节课现在的案例很多,但因为这是一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所以怎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才是适合学生的发展的,应该说是很难把握的。其次是第一节课要学生学到什么?是掌握其中一点(棵数=段数+1),还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即既要理解+1的原因,又要理解—1的原因,和不加不减的原因。
宋晶晶老师结合多种版本的案例,给我们演绎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我觉得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植树问题的原因理解的更透彻了。
这节课的主要过程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等,体验段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再通过举例使学生联系生活,对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辨析,在辨析中进一步理解+1的原因。最后通过闯关活动,激励学生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3个变化题),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从中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的内涵。在交流、反馈中,还引导学生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去思考验证,对中下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帮助很大。
我觉得宋老师这堂课是成功的,是适合她的班级的,但换到其他班级,不一定适合,如果学生一点基础都没有,练习的难度要降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于《植树问题》的两点思考:
不巧的很,仙桃市小学数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网络教研中心培训会暨重学新课标演讲会与仙桃市2007春季学期备考会重叠了。因此,虽然中途赶来,但还是没有完整地听完《植树问题》这节课,遗憾之余(事实上,寥寥几分钟,执教教师的机智、艺术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能简短地谈谈自己对《植树问题》的几点思考。
说是对《植树问题》的几点思考,不如说对建立模型的几点思考更准确。
笔者以为,目前在模型的建立上面,有几点误区:
一、重形象直观,轻抽象概括。以《植树问题》为例,两端都栽树,很多老师喜欢以手为例。两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呢?四个、五个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里,执教教师就仓促了一些。其实,这里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6个手指有多少个间隔……100个手指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这就逼着学生跳出“手”这一具体形象,依靠表象进行抽象概括,思维无疑进了一步。
二、重归纳发现,轻演绎推理。两端植树,树的棵数=间隔数+1。正如前面案例所描述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归纳发现的过程。那么,对于本节课的另一教学任务,《植树问题》的另一类型:两端都不植树的情况,是否也依然要用归纳发现的方法呢?这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认为以下教法很重要。因为,在我看来,“两端植树”和“两端都不植树”二者实质是一样的,两端植树,树的棵数=间隔数+1,把两端的树去掉,树的棵数就减少了2,也就是“间隔数+1-2”,加上一个1再减上一个2,间隔数总的来说少了1,用模型表示就是“间隔数-1”。
笔者以为,以上教法不仅是沟通二者之间联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是渗透数学思维的需要: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仅需要归纳发现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演绎推理的能力。
事实上,这正是现在模型教学所匿乏的。
书本上的知识:
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
为使其更直观,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专题分析:
一、在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段数+1。
2、如果植树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3、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棵数=段数-1。
二、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三、在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则棵数=(每边的棵数-1)×边数。
例题:
例子1,长方形场地:一个长84米,宽54米的长方形苹果园中,苹果树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这个苹果园共种苹果树多少棵?
解:
解法一:
①一行能种多少棵?84÷2=42(棵).|
②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行?54÷3=18(行).
③这块地共种苹果树多少棵?42×18=756(棵).
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换,结果相同:
(84÷3)×(54÷2)=28×27=756(棵).
解法二:
①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4×54=4536(平方米).
②一棵苹果树占地多少平方米?
2×3=6(平方米).
③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棵?
4536÷6=756(棵).
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分别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可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解;当长方形土地的长、宽不能被株距、行距整除时,就只能用第二种解法来解.
但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出现“植树”二字,但题目实质上是反映封闭线段或不封闭线段长度、分隔点、每段长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锯木头问题就是典型的不封闭线段上,两头不植树问题。所锯的段数总比锯的次数多一。上楼梯问题,就是把每上一层楼梯所需的时间看成一个时间间隔,那么: 上楼所需总时间 =(终点层—起始层)×每层所需时间。而方阵队列问题,看似与植树问题毫不相干,实质上都是植树问题。
例子2,直线场地:在一条马路的两旁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植到头还剩3棵;每隔2.5米植一棵,植到头还缺少37棵,求这条马路的长度。
解:
设一共有A棵树
【(A-3)/2-1】X3=【(A+37)/2-1】X2.5
A=205
马路长:【(205-3)/2-1】X3=300
得:马路长度为300米
例子3,圆形场地(难题):有一个圆形花坛,绕它走一圈是120米。如果在花坛周围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花,再在每相邻的两株丁香花之间等距离地栽2株月季花。可栽丁香花多少株?可栽月季花多少株?每2株紧相邻的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解:
解:根据棵数=全长÷间隔可求出栽丁香花的株数:
120÷6=20(株)
由于是在每相邻的2株丁香花之间栽2株月季花,丁香花的株数与丁香花之间的间隔数相等,因此,可栽月季花:
2×20=40(株)
由于2株丁香花之间的2株月季花是紧相邻的,而2株丁香花之间的距离被2株月季花分为3等份,因此紧相邻2株月季花之间距离为:
6÷3=2(米)
答:可栽丁香花20株,可栽月季花40株,2株紧相邻月季花之间相距2米。
例5 在圆形水池边植树,把树植在距离岸边均为3米的圆周上,按弧长计算,每隔2米植一棵树,共植了314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先求出植树线路的长。植树线路是一个圆的周长,这个圆的周长是:
2×314=628(米)
这个圆的直径是:
628÷3.14=200(米)
由于树是植在距离岸边均为3米的圆周上,所以圆形水池的直径是:
200-3×2=194(米)
圆形水池的周长是:
194×3.14=609.16(米)
综合算式:
(2×314÷3.14-3×2)×3.14
=(200-6)×3.14
=194×3.14
=609.16(米)
⑦ 丁香结这一篇课文有多少个四字成语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教学文摘 备课资料 2019-08-31 手机版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六年级上学期备课资料
初一名师讲堂
初二名师讲堂
中考全科强化
高一名师讲堂
高二名师讲堂
高考全科强化
·语文课件下载
·数学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
·中学语文视频
·语文试题下载
·数学试题下载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丁
全站搜索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⑧ 关于丁香的古诗
1、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代: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译文: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绕着树,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
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绪满怀,好像在怀念江南故土。
《点绛唇·素香丁香》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
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无意与群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
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让本无情之花卉植物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
2、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
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
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4、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译文:
杨柳丝丝风中摆弄轻柔,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为宋代词人王雱所著。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
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5、代赠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花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
⑨ 6朵花瓣不合菲波那契数列,但丁香花6瓣
植物并非必须按照斐波那契数列,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进化成这样。丁香花不止6瓣,也有5瓣、10瓣等,植物生长主要根据环境等因素。
1992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通过对花瓣形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在系统保持最低能量的状态下,花朵会以斐波那契数列长出花瓣。这些植物懂得斐波那契数列吗?应该并非如此,它们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进化成这样。这似乎是植物排列种子的“优化方式”,它能使所有种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却又疏密得当,不至于在圆心处挤了太多的种子而在圆周处却又稀稀拉拉。叶子的生长方式也是如此,对于许多植物来说,每片叶子从中轴附近生长出来,为了在生长的过程中一直都能最佳地利用空间(要考虑到叶子是一片一片逐渐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的),每片叶子和前一片叶子之间的角度应该是222.5度,这个角度称为“黄金角度”,因为它和整个圆周360度之比是黄金分割数0.618033989……的倒数,而这种生长方式就决定了斐波那契螺旋的产生。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