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牡丹园事件
『壹』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
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1)926牡丹园事件扩展阅读: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败走。法军首先展开抢劫行动,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
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
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贰』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参考资料:丁紫莹教育网志
『叁』 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资料
圆明园的毁前景象只有通过画卷和照片来展现了:
圆明园景图:http://www.tibet40.cn/chinese/zhuanti/gujian/484589.htm
圆明园老照片:http://www.hsm.com.cn/zhwh/zyxx/200608/10/40183.shtml
最值得你惊喜的是: 投资一千多万元人民币的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历经近6年的艰苦制作终于面世。电影通过讲述清王朝历史和三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圆明园两条线索,从不同视角交待了这一罕见的皇家园林的建成以及毁灭的过程。“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最后的辉煌,也昭示着一个民族苦难的开始。通过圆明园,我们折射的是清朝盛衰的大历史。”《圆明园》导演金铁木说。
号称世界第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因一场大火只剩断壁残垣,不知道多少人曾站在废墟上想象其当年的辉煌。为了在电影中还原真实的视觉效果,制片组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求证专家,整整筹备了4年才正式开拍,并且制作了35分钟三维动画场景,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在牡丹园相聚、大水法的建造过程以及清王朝鼎盛时期圆明园的胜景。
有一场戏是在如今大水法的断壁上“生长”出大水法整体结构随之镜头推向整个园林,在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导演金铁木介绍说,为《圆明园》制作特技的公司和《指环王》、《金刚》是同一家。
为了营造道具布景,摄制组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道具库,最后到紫檀宫和金漆镶嵌厂才找到了逼真的龙椅、屏风、玉玺等器物。
更有意思的是,片中的几位传教士也是摄制组在北京“大海捞人”找到的,“咱们看外国人都一样,但其实两百年前大不一样,意大利人、英国人、法国人差老远了,我们都是找来一个让剧组其他外国演员评审,他们说通过了才可以。”这几个外国传教士在片中担任了“旁白”的作用,从另一个客观的视角补充讲述《圆明园》和清王朝的兴衰。
为描述圆明园毁灭前清军和英法联军的“八里桥之战”,摄制组在北京和河北交界处康庄拍摄,金铁木说:“当时我们有50匹马和50个骑手,全部都是群众演员,有三个人还从马上跌落,我当时血液都凝固了。可是那些演员似乎都毫不在乎,根本不把自己的安危当一回事,像当年八里桥上的蒙古士兵一样勇猛。但是我告诫自己,以后绝对不能在没有百分百安全把握的状况下拍戏。”
“这是一场载入历史的战役,不是因为荣耀而是耻辱和教训。面对英法联军的大炮和连发枪,曾经叱咤风云的蒙古军队全军覆灭。我们要揭露一点,那就是清王朝为什么会认人欺负,圆明园为什么会毁之一炬,那就是‘技不如人’。
详情:http://news.cctv.com/special/C16263/01/index.shtml
『肆』 母爱作文(要求:多事件,一件是描写,两件是叙事)
母亲从不会放过天气预报栏目。以前我和妹妹读书,她关注济南和武汉;现在妹妹和弟弟赴地图上遥远的亮点,妈妈会比妹妹提前知道上海梅雨季节的来临,她也会在弟弟未下班之时告诉他广州将刮起台风。现在她只凭声音就能准确判断出是哪个播音员,并能规律性地猜出明天该裴新华还是赵红艳。现只有我,在离家三里的镇中教书,我和她守侯着同样阴晴变幻的天空,嘘寒问暖便成了有质量的立体语言免费那是母亲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眼前总闪现母亲为我煮熟的鸡蛋。像一颗记忆里的珍宝,岁岁年年不曾褪色,滋润我成长的每一个年轮。无论上学还是上班,鸡蛋总会伴随我的餐饭,我惯于坦然地接受这无偿的馈赠。直到有一天,同事那缕惊羡的眼神射向我时,才彻悟“长大”的涵义,才复苏了那份足以让我感动今生的最深沉伟大的母爱之片片如海的记忆!因为我从小偏食,母亲便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哪怕在家里最困顿的日子里妈妈也是倾其所能地为我做最可口的饭菜,以至让我幼小时的妹妹弟弟眼馋得大喊妈妈偏心,每每忆起都令我惭愧不已泪光闪烁!渐渐我像妈妈一样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妈妈是用最淳朴的精神滋养着儿女的心灵,用最朴素的形式阐释了世间最无私的母爱!
母亲的眼泪总承载不起离别的忧伤。村南有一个停车的路口,妈妈总是在迎接我们的时候望眼欲穿提前赶到,而从不曾在离别的时刻抵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怎能诉尽母亲在儿女出门时的忙碌和牵挂?虽则她从不轻言离别之苦而劝说着我们不要想家,但她的眼睛在诉说太多的不舍,母亲常在我们还未出家门的时候就就播下了思念的种子,很快就会萌芽开花葳蕤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牵挂树。妹妹大四开学的一个夏日,妈妈执意送行,当打理好行李将走向家门拐角的时候,妹妹的一句“妈,您回去吧!”,回望母亲她已经泪眼婆娑得说不出话,而终究没有迈到乘车的路口。一次次重逢和一次次告别中,我知道母亲不再年轻,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渐渐风干母亲的容颜,当皱纹爬上鬓角头发失去光华,儿女却各自去寻梦,架着日益丰满的翅膀远走他乡。这对于一颗善良易感的母亲心,是件多么欣喜欣慰而又残忍无奈的事情啊。
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奋斗不息的源泉。妈妈读书不多,但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处世观令饱读诗书的爸爸都赞叹不已,她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一直和爸爸并肩支撑着我们的“家”,为我们姊弟铸造了最温暖的亲情港湾最唯美的精神家园。在妈妈的温情关怀下,我一帆风顺地完成中师学业,当不足二十岁踏上讲台时,她终于骄傲得笑了!然而她没有想到,女儿的工作起点又成了一条学业的起跑线,十几岁只懂得踌躇满志而不懂得风雨兼程更读不懂步履惟艰,如今我在考研的路上饱经风雨。是我最亲爱的妈妈,她的关爱和鼓励无论何时都雨露润心田般地撒向我,使我得以全身心地在硝烟弥漫的考研战场上纵横冲杀,她让我明了望女成凤乃世间最深沉的期待!
几年来,在职考研磨砺了我的品格,也消耗着人生的青春年华,让一个濡染着理想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现代女子饱尝了现实日子里的酸甜苦辣。从小到大,母亲从不曾怀疑儿女的聪慧,当我将今生第一篇日记读给她听的时候,她就欣喜地认定她的女儿将来一定会出类拔萃。然而我连续几次与梦想擦肩而过,当379分刺痛我心坎叹命运不济的时刻,而最让我黯然的是我的成败直接系连着母亲的忧欢。我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不如从前,更多的时候是他们为我憔悴,为我不佳的情绪所牵连。安慰我时妈妈眼角里流露的是淡淡忧伤的光芒,我明了眼神折射的不过是内心之冰山一角,肯定是我的痛苦让妈妈受尽了折磨。
母亲极易满足感动。弟弟为妈妈带来一把牛角梳,她每天清晨拿起,就会情不自禁地提起弟弟,然后梳理起成串美好的往事;每当做饭时,她又会荡起幸福的微笑,说弟弟买的电磁炉多么实惠!当妹妹带领妈妈去武大校园看樱花,妈妈的脑际便经久不息地飘荡起行程里那片竹海的绿,天空的蓝。清楚地记得妈妈常为那几次不多的旅行而兴奋和激动,几十年土地上的劳作限制了她的出行,甚至扼杀了她的憧憬,她从没有想过要走出家门去游览风光,时时处处都会为花费考虑。但我知道母亲若去了一个景点,她的思绪定会有热奋的驰骋,那份不亚于年轻人的激动会给她带去无比的欢乐。电视里的图片只是内容不鲜活的概念的东西,它怎能抵得过身临其境?很惭愧,身为长女,我没有带父母远游过,回忆的天空里只有那个春天里去曹州牡丹园的唯一经历,那也是在百般劝解和诱惑的情况下才肯去的。在牡丹花香飘过中午,美妙的喷泉声响起的时候,母亲对父亲说:“孩子们都很懂事,我们这辈子,值得。”那时我分明感到妈妈幸福的暖流传到我的血脉里,而忽略了为我们的成长付出的无比艰辛的代价。
母爱无私无声,无边无价。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母爱如海,犹如澎湃汹涌的大海,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
『伍』 山东菏泽 发生过什么战役啊
自上古至两汉的数千年间,菏泽为先民生息圣地、天下之中。至南北朝时已经衰退,金元时彻底衰落。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菏泽过去还曾有过灿烂的文明。菏泽失去古代历史文明和交通优势的主要原因有四:黄河的冲击及泥沙的掩埋、长期战乱的摧残、历史典籍的亡散和失去口传历史文化。两汉四百年,黄河决口达16次之多,尤以两汉之交为甚,使菏泽天下之中的交通地位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东汉以来,河、济、汴三水交流,菏泽全境在黄泛之中达60年之久,人民流离失所。直到汉明帝时王景治河,才解决了菏泽水患,使河、济归流,土地涸出,人民始为生计。金、元、明三代二百年,洪水把菏泽的四泽八水全部淤塞填埋地下,在地表已无任何痕迹可寻。高原黄土随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掩埋着菏泽之域的上古文化,使两汉遗迹埋在地表以下8-10米处;使唐宋遗迹埋在地表6-8米以下;就连很多明清遗迹也掩埋在二米黄沙之下。探测表明,古陶丘在地下10米处,汉成阳在地下8米处,唐曹州在地下6米,宋南华、冤句两城在地下5米,就连1855年单县黄河决口,有数十村庄竟在今地表3米之下。这样一次次的掩埋使四泽八水完好的水系全部毁灭,菏泽终于在金、元、明三代被黄河彻底送上黄泛灾区。但尧舜禹汤时的居民遗址,却反呈现在地表之上,皆因其是避水高台之故。遗址之下究竟还有什么文化,不得而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菏泽之域先是官兵与黄巾军的争战之地,后是曹操、吕布、张绣、袁绍等军阀的混战之所。古城定陶、廪丘、兖州(鄄城)、昌邑、成阳、巨野、乘氏成了军阀争夺厮杀的战场,十几座汉城毁于三国混战。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菏泽又成了争战之地。《文献通考?曹州》条称:“西晋之末,争战之地,三百年间,伤夷特甚。自宇内平一,又如近古之风。”查谭其骧编《中国历史地图册》,就会看到,自三国至隋统一中国,菏泽之域被瓜分得四分五裂,版图归属、政权变更皆像走马灯一样,又何谈两汉盛世时菏泽农业的辉煌。隋末唐初,唐末五代,宋末金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国,菏泽每一次都是农民战争或政权更替的重要战场。这无疑都是对菏泽农业、商业经济的一次次毁灭。
『陆』 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