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情诗
1. 《牡丹亭》与《西厢记》在爱情描写上有何异同
现实的爱情追求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理想的爱情追求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她在官衙里住了三年,居然连自家的后花园都没有去过;白天睡个午觉也让母亲责备不合礼教;在裙子上绣一对鸳鸯鸟,母亲也生怕引动女儿的情思。在这样一个灭绝情欲的世界里,正常的情欲得不到对象化,封建礼教的魔影吞噬了正常的感情。然而,生命意识是顽强的,不可战胜的,汤显祖用如椽神笔生动展示了杜丽娘对真挚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男女爱情,被写的缠绵悱恻,超凡入幻。“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这是何等奇幻的爱的历程。
2. 王力宏《牡丹亭》的歌词
歌名有误,“牡丹亭”是王力宏演唱歌曲《在梅边》中的歌词。
歌曲:在梅边
歌手:王力宏
作词:阿信,王力宏
作曲:王力宏
专辑:《盖世英雄》
发行时间:2005年
具体歌词:
这厢是梦梅恋上画中的仙
那厢是丽娘为爱消香殒碎
为了爱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过千年爱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恋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但亲爱我为你狂我为你变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谁知冬来
冷秋千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
前缘等待再续后爱
梦梅丽娘还魂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不恨不怪不怨尤谁
只等待牡丹开成灿烂的天
让传奇永远被人看见
让红尘世人能够感动能够深深了解
爱是什么爱并不是
接近以后就电
喜欢以后就追
腻了以后就飞
就让这隽永传说为你重演
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
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
谁闻秋蝉谁知冬来
冷秋千笑声似犹在
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
前缘等待再续后爱
梦梅丽娘还魂归来
岁月摧残发白
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昆曲)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
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
尤其是对我们生活太忙乱
没有时间吃饭
上网到眼睛酸
科技发达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
怎样才能够满足
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
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
作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在堵车
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气
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
这么梦幻没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传我只能说赞
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
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
我不要跟你们赛跑
因为我知道生命是个礼物不希望这一辈子
没有爱而马不停蹄好想掉进那故事里
步骤慢点儿气氛神秘柳梦梅的美梦里
汤大师带我们回去充满爱的牡丹亭
3. 求一些关于五月天的浪漫的情诗
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好安静
一个人能背多少的往事真不轻
谁的笑谁的温暖的手心我著迷
伤痕好像都变成了曾经
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
这故事好像真实又象虚幻的情境
只是那好不容易被说服的自己
藉口又顶不住懊恼的侵袭
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
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
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
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
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
真的痛总是来的很轻盈没声音
从背后慢慢缓缓抱著我就像你
你和我还有很多的地方还没去
为何留我荒唐的坐在这里
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
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
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
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
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
(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
4.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抄》和《西厢记》都是我国古典袭戏剧名作,两者是不同的。
《牡丹亭》又称《牡丹亭还魂记》,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这两部作品都是我国古典戏剧乃至我国国学文化的瑰宝,现在当然还有的卖了。如果楼主感兴趣,可以上当当网搜一下,会有很多书供你选择的。当然如果上书店的话,也可以找到很多,关键字是“戏剧”,“戏曲”,“王实甫”,“汤显祖”,“牡丹亭”,“西厢记”等。由于这两部作品不一定独立成书,而可能与其他作品一起结集。所以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找找。
5.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拓展资料:
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6. 跪求情诗
现代诗哦:
《爱》
如果爱是一条蜿蜒孤独的路
但你执灯在路的尽头等着我
那么
亲爱的无论昼夜
我来
如果爱是一棵荒漠里的树
你把手里最后一掬水给了我
那么
亲爱的无论悲喜
我来
7. 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 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艺术特色〗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8. 《牡丹亭》中经典的诗句有哪些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9. 牡丹亭惊梦词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出自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9)牡丹亭情诗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环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10. 最著名的爱情诗
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为爱情诗高手,李商隐诗词绝对能够入选,而且不止一首,尤其颔联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信一定称得上家喻户晓吧!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颔联也是传唱千古的名句。
3、《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最后一句你一定也听过吧!
4、《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如今,红豆已经成为了相思的代名词。
5.、《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首联所倾倒。
6、《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7、《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最后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8、《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