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闲看牡丹亭
① 关于《红楼梦》中的两首诗
更香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
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
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
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
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
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
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两首《十独吟》(写生离死别)
其一 李清照(死别)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入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其二 冯小青(生离)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右录潇湘妃子药余偶得十独吟十首之李清照冯小青二首
这两首诗是原书(程伟元、高鄂本)里没有的,黛玉曾作《五美吟》,脂批曰:此与后《十独吟》对应。但是续书里却没有《十独吟》,因此这两首诗是后人代颦儿写的。据说这两首十独吟是87版红楼梦的编剧周岭代拟的。87版的剧本是三位编剧分集分工创作的,最后由编剧周岭全部修改统稿。
释义:
其一李清照(死别)此时黛玉已经病重,自知泪尽之期不远。
赌书空忆泼茶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
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清,纳兰容若悼亡妻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曾用此典。
此句是黛玉、宝玉在一起时的快乐生活的生动描写。
铁马敲风乱入诗:黛玉写此诗时宝玉正值随北靖王远赴边境,由于当时边境叛乱不断,探春被迫远嫁和亲宝玉随行。自然铁马冰河皆如梦,连烟烽火乱入诗。这一句反映了黛玉担心宝玉安危的复杂心境。
青女不谙霜雪苦:“青女”本是神话中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李商隐有《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忍将剩冷锁残枝: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连理枝比喻夫妻恩爱。“残枝”似指李清照寡居时的生活处境。
两句合解:司霜雪的青女,你体会不到寒冷的凄苦吗?如何忍心不遗余力的,为本就独处悲伤的人再添凄凉。
其二冯小青(生离)
烛花剪梦恨难双:剪梦成蝶比喻双双对对,只是“冷雨幽窗不可听”,只得“挑灯闲看牡丹亭”;虽然“人间亦有痴于我”,奈何“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父亲冯紫澜,字凌波,广陵名儒。万历年中,以讽时之诗见怒于宰辅申时行,流岭南。其家被抄,女小青发为官奴。小青,小字玄玄,貌绝伦,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方破瓜之年而沦于勾栏。不数日,获救于武林名士冯千秋,遂为妾,与归钱塘。
至其家,大妇悍妒,不容。千秋无奈,于孤山下为小青购置旧屋一所,使其独居。其时孤山四面环水,陆路难通。大妇严令小青不可出屋,又禁其夫千秋前往探视。小青独居孤山,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形影相吊,遂读《牡丹亭》以度漫漫长夜。自是“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千秋有亲名杨德修,为萧山令,常使其妻应氏泛舟至孤山探望小青。应氏劝小青另择佳偶,莫负锦样年华,则答曰:“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
历年余,小青终不堪大妇之虐,以诗诀于应氏,含恨而终,年方一十八岁。待应氏闻讯而至,其遗作已为佣妇付之一炬,仅余残稿若干。后人辑为《焚余集》行世。葬小青于孤山玛瑙坡。
民国间,柳亚子辑《小青遗事》,由杭州名伶冯子和出演,以所得之金将小青之墓修葺一新,柳亚子书其碑曰: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不数年,情僧苏曼殊故世,择葬于小青墓侧。文革间,此二墓同苏小小墓俱被毁。惜哉,痛哉!!!
雨暗罗衾泪暗江:这一句实在值得揣摩,如前面所提这两首十独吟是87版红楼梦的编剧周岭代拟的。甚至在电视剧制作期间,为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诗稿也几经推敲更改。在电视剧33、34集中该诗稿共出现3次,前后竟然出现3种书写版本。而诗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中“雨暗罗衾泪暗江”一句原诗稿中为“泪满罗衾雨满江”;“荷花柳浪枕幽窗”一句原诗稿中题为“荷花柳浪叹幽窗”。可见编剧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才吟成此句。借此足可见编剧及制作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良苦用心。
从艺术角度来讲,“泪满罗衾雨满江”似乎合理,苦喻悲之切,痛之深。然而经修改后,一个“暗”更有诗意,也暗合了冯小青幽怨惆怅的心境。 “泪暗江”,那是多么惆怅的一个情景阿,一个弱女子站立江边,独自沐风雨中不禁泪洒江天。
一自孤山春尽后:孤山:位于西子湖畔,为躲避催氏淫威,小青移居此处。此处亦是宋代名人林和静隐居之处。小青尝喜收取梅花瓣上的积雪,用以烧制梅雪茶。红楼梦中妙玉也曾烧制梅雪茶,此处隐喻小青为清冷孤寒的梅花。
荷花柳浪枕幽窗:西湖,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另有苏堤、白堤,曲院风荷等;除孤山梅花外,荷花、柳浪是西湖景致的另一特色。
两句合解似是:梅花落去,荷花、柳浪代枕幽窗竞逐芳华。
② 冯小青的诗词有哪些
杭州西湖孤山玛瑙坡旁原有一个小小的石坟,墓碑上刻着“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这个年轻的女诗人冯小青就是读了《牡丹亭》后自叹身世以至于压郁得病而夭折的。那时,凡女人尤其是少女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是16岁时被武林(杭州)名士冯千秋从扬州买回杭州作小妾的,后被大妇所不容被幽禁在三面临水仅有一线陆路可通的孤山放鹤亭边。入晚,她面对孤灯一盏,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书自遣,因而在她极少传世的诗篇中有一首《读牡丹亭绝句》,可以从中仿佛看到她那时的思想轨迹。她是这样写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一天,她到孤山上的尼姑庵去面对观音大士默占一诗,“嵇首慈航大士前,不生西土不望天,愿祈一滴杨枝水,遍洒人间并蒂莲”。这就是说,她个人无所要求,但愿大士慈悲为怀,普施甘露,让那些原应配成一对对的天下男女们终成眷属。
另有一部也是在《牡丹亭》影响下而出现的剧本就是明末剧作家吴炳所写的《疗妒羡》,顾名思义,大概仍然从男人立场出发把鞭子抽打在那个所谓“妒妇”身上吧。但是至今仅传其一折的《题曲》仍然有其积极意义。如主角乔小青所唱一曲“桂子香”有这么一句“若都许死后自寻佳偶,岂独留薄命作羁囚”,着重写出了《牡丹亭》中“人虽死了,但是青春和爱不死”的那种誓死追求婚姻自由的反封建观点。现在,由梁谷音主演的全部《牡丹亭》恢复演出了,有人说,这是几百年前的事,好象说是过时了的东西,但是不妨问一句,如今某些人的头脑里,神圣纯真的爱情有否亵渎,这是值得思考的。所以,《牡丹亭》的演出是仍然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的。(之江)
③ 无题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翻译
前边主要是说一种悲苦的心情。最后一句最重要。自比小青,有人说小青也喜欢许仙,只是被白娘子强了先而已。
④ 作者说内江女子钟情结合杜丹亭内容分析两人的钟情是否一样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6
⑤ 有一个演过牡丹亭 杜丽娘的演员,因为杜丽娘的生平遭遇,投入过度,忧郁而死,从这个演员的死分析牡丹亭这
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⑥ 暗喻生病,即将逝去的诗句或古文有哪些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论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寻梦》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汤显祖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无题》明.冯小青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 以上出自《酬乐天三三首》元稹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白头吟》 刘希夷
⑦ “卿须怜我我怜卿”出自完整篇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最好再交代一下写作背景!
明• 冯小青
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脉脉溶溶艳艳波,芙蓉睡醒欲如何?
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谁多?
新妆竞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怜春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据清初《女才子书》中记载,本名玄玄,明晚期人,大致生于万历晚期,其有事迹
记于张岱《西湖梦寻》之《小青佛舍》一篇:
小青,广陵人。十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
尼曰:“是儿早慧福薄,乞付我作弟子。”母不许。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误落武林富人,为其小妇。大妇奇妒,凌逼万状。一日携小青往天竺,大妇曰:“西方佛无量,乃世独礼大士,何耶?”小青曰:“以慈悲故耳。”大妇笑曰:“我亦慈悲若。”乃匿之孤山佛舍,令一尼与俱。小青无事,辄临池自照,好与影语,絮絮如问答,人见辄止。故其诗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后病瘵,绝粒,日饮梨汁少许,奄奄待尽。乃呼画师写照,更换再三,都不谓似。
后画师注视良久,匠意妖纤。乃曰:“是矣。”以梨酒供之榻前,连呼:“小青!小青!”一恸而绝,年仅十八。遗诗一帙。大妇闻其死,立至佛舍,索其图并诗焚之,遽去。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⑧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的诗句出自哪里
冷雨幽窗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无题》明.冯小青
附:冯小青是明万历年间一户寻常人家的女儿,既为故事的女主人公,她必美丽而聪慧,幼年时还从一老尼那里得来“早慧,福薄,毋令识字,可三十年活”的不幸预言。正如所有故事中不幸的预言都会实现一样,小青不但“识字”,而且好读书、工诗文;十六岁嫁与杭州冯生做妾,婚后不容于正室,被远置孤山佛舍,两年后即病死。“冷雨幽窗”诗是小青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中的小青独居佛舍,愁惨欲绝之时,打开《牡丹亭》,感于书中女子的痴情而心有戚戚焉。
⑨ 谜语:挑灯闲看牡丹亭
谜语:挑灯闲看牡丹亭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汤文观点
⑩ 挑灯闲读牡丹亭是谁的诗句
明末女诗人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