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炭疽

牡丹江炭疽

发布时间: 2022-02-22 11:57:12

① 我要对侵华日军的残忍行径说怎么写

一本看似不起眼的日文资料,却被专家们认为是一本揭示日本细菌战的罕见物证。1944年4月,日本战败前夕也是其最疯狂的时期,日本细菌学界的精英们在日本京都开了一个会,展示了大量有关细菌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还被印刷成册。几十年后,这本日本细菌学界的研究成果被一位中国民间收藏家得到。81页的日本细菌学研究摘要记者在收藏家吴建勋家中见到了这本印有《第18届日本细菌学会演说及演示摘要》的资料,它和32开书本大小一致,纸张略微泛黄。总共81页的资料收录了与会者的演讲摘要122篇、演示摘要25篇。根据资料封底内容,参加这次会议的除“满洲第731部队”外,还有60多个分别设在日本、朝鲜、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日本细菌研究机构。活人解剖和人体实验那么,这本资料里究竟有些什么呢?吴建勋找人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整理出部分内容。“昭和17年(1942年)5月中旬,……发现距牡丹江市西南200公里的海林境内,从事森林砍伐及运输的作业人员中流行伴有剧烈热性麻痹的脑炎……根据昭和18年3月后的作战要求,我们开始着手该疾病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从秘密联络的当地工作者那里得知该地又发现2名疑似患者,我们火速赶往现场抓捕带回。深夜,石川医生将两名脑炎患者解剖后获得一种病毒……证明为森林扁虱脑炎。”“昭和18年夏(1943年),日本长崎再度暴发小规模流行登革热。我们对患者采血后注入老鼠脑内……从而成功地进行了登革热病毒的繁衍,随后又注入到健康人体内,果然引起了登革热。”活人解剖、人体实验、病毒实验……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不少。罕见资料将是有利物证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后说,自己从没见过这样一本较为完整、系统记录日本细菌战研究的历史资料,这对民间索赔是一个有利物证。(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同样骇人听闻。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在这里。经研究证实,这个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万人伤。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为了销毁罪证,在败退时炸毁了这里的主要实验设施。2000年,有关专家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发现并公布了731部队用活人作细菌实验的原始文字材料——“特别输送档案”,是该部队败退时来不及销毁而意外留下的,是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直接罪证。侵华日军在中国设立了若干支细菌战部队,共设有63个支队,而七三一部队是他们的研究和指挥中心。侵华日军的人体实验不仅在七三一部队进行,其他各细菌部队包括部分日军陆军医院都干着同样的人体实验的勾当。到1943年末,侵华日军几乎每个师团都配有防疫给水部队,以防疫给水为名进行各种人体实验活动。此次公布的人体冻伤实验就是由北支那防疫给水部完成的,该部又称北京1855部队。据这个防疫给水部济南支部翻译官、已去世的韩国人崔享振证实:“这支部队每年至少要用500人进行人体实验。”另据原广州8604部队队员丸山茂提供,在日军侵占香港期间,大量香港难民涌入广州,广州8604部队利用难民营中缺少食品为由,向难民提供掺入细菌的食品,致使数百人亡。中国政府为保护731安达野外实验场遗址而设立的石碑二战结束前,日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七三一细菌战实验基地的大部分设施,并将实验资料移交美军,后被用于朝鲜和越南战场,对战后西方细菌战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七三一部队的大部分战犯至今未能受到应有的审判。为永久保存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这个二战中极为特殊的标志性遗址,从2000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有关部门耗资近亿元对七三一部队遗址进行了首次全面清理,发现了300多件人体解剖用具。同时,采取措施对这个遗址进行保护,决定将其建成一座呼唤人类和平的遗址公园,并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曾深受残害的中国众多幸存者以及侵华日军悔罪者提供的大量证据证明,当年侵华日军实施的细菌战罪行累累,不容否认。中国官方消息29日说,就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犯下的罪行,多年来,中国众多受害幸存者先后提供了大量证据,一批受害者及亲属曾向日本有关法院提出诉讼。而当年侵华日军有关人员也以多种方式,提供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杀害中国人民的证据。这些当年细菌战的参与者人性复归,有的通过日中友好组织,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谢罪、认罪;有的冲破层层阻力,提供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证据;有的多年隐没,临终前把日军细菌战的证据交与后人,希望有朝一日公布于众;有的垂暮之年,病体缠身,自感当年从事细菌战罪孽深重,以拒药、绝食等方式,表达痛悔之情。据了解,提供证据的前侵华日军人员有:第731部队少年队队员田村良雄、第731部队工务班土木建筑员兼司机铃木进、第731部队抄写员铃木春房、驻华北(北平)北支甲第1885部队第三课鼠疫、跳蚤生产技术员伊藤影明、驻广州波字第八六四零部队第一课细菌检验员丸山茂、第731部队成员田中信一和前侵华日军航空员松本正等。据受害人提供的证据证明:1940年10月下旬,日军飞机在浙江宁波地区上空低飞,撒下麦子、面粉、栗子、棉花等物,里面夹有大量跳蚤。几天后,这一地区先后有上百人患鼠疫,除个别人幸免外,其余全部亡,有多户全家绝。当时,经有关卫生检疫部门检验证明,日军飞机抛撒物夹有鼠疫菌。日本“日侵华军细菌实验战调查团”先后四次来华。1991年8月,他们在浙江义乌市江湾乡,会见了当年在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幸免于难的五位村民。其中,64岁的王来勇回忆,1942年10月上旬,日军飞机在空中撒下白色烟雾,落在村里不久,老鼠大量亡,村里许多人发病,口吐白沫或咯血而,一天最多亡20多人。这个市的卫生工作者曾作过调查,侵华日军当年在义乌市崇山村造成鼠疫流行,亡者达380人。前侵华日军驻广州波字第8640部队细菌检验员、班长丸山茂证实,1942年,他所在的日军细菌战部队曾向广州南石头粤港难民收容所秘密使用细菌战剂,杀害中国人上千名。1995年,丸山茂来中国,按日本人谢罪方式,剃成光头,泪流满面地跪在“粤港难民之墓”前认罪谢罪。事后,他向有关人员一一指证当年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的遗址。

② 介绍牡丹花

牡丹花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药是蓄根草本,花型、叶片非常相似,牡丹于5月初开花,芍药花期要晚一些,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芍药原产于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一带,更耐寒。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 中文名称: 牡丹 别称: 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 二名法: Paeonia suffruticos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芍药科 Paeoniaceae 属: 芍药属 Paeonia 种: 牡丹 P. suffruticosa 目录[隐藏] 产地习性一、土壤 二、浇水 三、施肥 四、温度 五、光照 六、栽培技术 七、常见病害 【国内主要产地】 【重要栽培基地】 形态特征一、株型 二、根 三、芽 四、分枝 五、叶 六、叶柄 七、花 八、果实种籽 价值用途 主要品种品种识别 牡丹花系 牡丹文化牡丹传说 牡丹诗词 牡丹历史 国外牡丹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产地习性 一、土壤 二、浇水 三、施肥 四、温度 五、光照 六、栽培技术 七、常见病害 【国内主要产地】 【重要栽培基地】 形态特征 一、株型 二、根 三、芽 四、分枝 五、叶 六、叶柄 七、花 八、果实种籽 价值用途 主要品种 品种识别 牡丹花系 牡丹文化 牡丹传说 牡丹诗词 牡丹历史 国外牡丹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编辑本段]产地习性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牡丹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阴,亦少不耐阳。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4] 一、土壤 1、土质:牡丹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养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碱土。 二、浇水 谚语说、俗语说:“牡丹宜干不宜湿。”牡丹是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平时浇水不宜多,要适当偏干。 三、施肥 谚语说、俗语说:“清牡丹","浊芍药”。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饼肥或粪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为好,即开花前半个月浇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水;开花后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开花。 四、温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 五、光照 谚语、俗语说:“阴茶花,阳牡丹。”牡丹喜阳,但不喜欢晒。地栽时,需选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盆栽应置于阳光充足的东向阳台,如放南阳台或屋顶平台,西边要设法遮荫。 六、栽培技术 1.栽植 选择向阳、不积水之地,最好是朝阳斜坡,上质肥沃、排水好的沙质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适当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内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过深,以刚刚埋住根为好。一股盆栽较少。 2.光照与温度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 -20℃,但花前必须经过1 -10℃的低温处理2 -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3.浇水与施肥 栽植前浇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开春后视土壤干湿情况给水,但不要浇水过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开大开好。第2次为花后肥,追施1次有机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为主,促翌年春季生长。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无杂草可浅耕松土。 4.整形修剪 花谢后及时摘花、剪枝,根据树形自然长势结合自己希望的树形下剪。若想植株低矮、花丛密集,则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条扩展和根蘖发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个分枝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牡丹可通过冬季催花处理而春节开花,方法是春节前60天选健壮鳞芽饱满的牡丹品种(如赵粉、洛阳红、盛丹炉、、葛金紫、珠砂垒、大子胡红、墨魁、乌龙捧盛等)带土起出,尽量少伤根、在阴凉处晾12-3天后上盆,并进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个顶芽饱满的枝条,留顶芽,其余芽抹掉。上盆时,盆大小应和植株相配,达到满意株型。浇透水后,正常管理。春节前50-60天将其移入10℃左右温室内每天喷2-3次水,盆士保持湿润。当鳞芽膨大后,逐渐加温至25-30℃,夜温不低于15℃,如此春节可见花。 七、常见病害 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1)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③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②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③4-5年轮作一次;④选育抗病品种;⑤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繁殖与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对生长势旺盛、发枝能力强的品种,只需剪去细弱枝,保留全部强状枝条,对基部的萌蘖应及时除去,以保持美观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使植株开花繁而艳、保持植株健壮,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数量。在现蕾早期,选留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将过多的芽和弱芽尽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个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让其开花,以集中营养促进植株的发育。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干事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匀的培养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腐烂。因此,遇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要及时排水,切不可让其根部积水。牡丹不耐高温,夏季天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最好搭个凉棚,为其遮荫。中午前盖上草帘或芦苇,傍晚揭去。这一措施及时做好,可以防止落叶,若任其受热、落叶,将严重影响以后开花。牡丹因根须较长,植株较大,因此适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则应选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种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国内主要产地】 1、山东菏泽,古称曹州,现有全国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 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以有几 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5万亩,九大色系,600多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 菏泽牡丹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早在第一届全国花革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第三项科研成果就获得了国家科技术进步奖,占全国牡丹科研获奖数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泽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过国家级鉴定。仅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种培育、、案头牡丹无土栽培、牡丹耐温热品处的筛选、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牡丹新品种选育等七面成果通过鉴定,是通过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菏泽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提高了牡丹的观赏价值,拓宽了牡丹的种植范围和应用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贵品种快速繁育问题,开辟了牡丹进入千家万户的新途径,创造了与国际花卉业接轨的条件。受到陈慕华副委员长的赞扬。 菏泽牡丹还在国内外重大花展中连连获奖,盛誉海内外。在一、二、三、四届全国花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金、银、铜奖,科技进步奖,优质展品将计26个;在三次香港国际花展中,菏泽牡丹引起轰动,夺得冠军奖一个,一等奖三个;在法国波尔多市国际花草博览会和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夺得竞赛总分银质奖和牡丹芍药干鲜花银质奖。在第四届花博会上,菏泽牡丹独领风骚,一举夺得唯一的一个“景点特别奖”和六个单项奖。 尤其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枝压群雄,一举夺魁,共获得了119枚牡丹单项奖中的81枚,占68%。其中三枚大奖,菏泽“曹州牡丹园”和“乔子红”牡丹各夺1枚;12枚金奖,菏泽牡丹“黑花魁”、“曹州红”等摘取10枚;36枚银奖,菏泽牡丹“胡红”、“兰田玉”等拿来26枚;60枚铜奖,菏泽牡丹“花二乔”、“黄花魁”等获43枚。专家评委一致评价:“菏泽牡丹花大、色繁、开得饱满,不愧为国色天香。”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156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2、河南洛阳,牡丹为我国园艺花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帝国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洛阳牡丹已溶入了中国牡丹的花海之中,并且香飘海外。公元724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帝国牡丹”。洛阳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宏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野生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日臻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具有深邃内涵的牡丹文化,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3、甘肃紫斑牡丹 4、安徽铜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陕西汉中,有牡丹园 7、安徽巢湖,银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8、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为我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牡丹花被定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并以丹景山为发展传统名花的基地,建设以牡丹观赏为特色的风景区,被称为“中国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余万株,260多个品种,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开放,让人惊艳。 9、陕西西安,有牡丹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终南山阿姑泉牡丹园。[3] 【重要栽培基地】 菏泽、洛阳、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陈州、吴县、江阴、南京、灌阳、上海、嘉兴、宁国、临夏、兰州。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新品种大量涌现。 总之,从唐代起,就推崇帝国牡丹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举国一致地珍视和喜爱,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尽管朝代更迭,花王帝国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骄傲的地位,从未动摇!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对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较严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开花。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可达2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和复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2]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o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上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③ “黑太阳731”是真实的历史吗

真实的,731部队是在抗日战争(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

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归属日本陆军省、日军参谋本部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双重领导。人事配备是很强的。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沿着苏满边境建立了代号为 731的细菌部队。他们惨无人道的用中国人、苏联人、韩国人来做活体实验,在集中营、占领区、战俘营所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兽行:大屠杀、变态的奸淫、毒气实验、细菌实验和性实验等等……致使无数生命惨遭杀戮。


(3)牡丹江炭疽扩展阅读:

731部队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731部队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以外领土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设于今哈尔滨平房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内。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中国主权的重要罪证。

④ 火线追凶之死亡地带中的日本在中国制造毒气是真的吗

日本人在中国用人试验毒气当然是真实存在的.....
电视里拍出来的只是个缩影而已,你要是去看真正的照片,那会觉得更加残酷~
特别是臭名昭彰731部队~被做试验的最多的就是中国人,其他还有俄罗斯人、朝鲜人……

⑤ 谁能给我关于苹果的资料急急急~~~~~~~~~~~~~~~~~~~~~~~~~~~~~

苹果,植物类水果,多次花果,具有丰富营养成分,有食疗、辅助治疗功能。根据黎黍匀专家的防病指数和生命力指数计算,为高指数,利于食用和保健。字条收录以苹果命名的影视、企业。
苹果有:红富士,嘎啦,红将军,乔纳金,红星,秦冠,黄元帅,黄香蕉等品种。
红富士:
1看苹果柄是否有同心圆,由于日照充分,比较甜 2看苹果身上是否有条纹,越多的越好 3苹果是越红,越艳的好。 秦冠苹果: 1挑大小匀称的(最好是中等大的) 2用手按下苹果,按的动的就是甜的,按不动的就是酸的 3 颜色要均匀 黄元帅苹果: 1挑颜色发黄的,麻点越多越好 2用手掂量,轻的比较绵,重的比较脆 黄香蕉苹果: 1麻点越多越好 2颜色是青的,略微泛黄的好 2.4.2.家庭苹果储藏 家庭中常见的容器有缸、罐、坛、纸箱、木箱,这些容器都可用来贮藏苹果。所用的缸、罐、坛必须洗净擦干,并用白酒涂擦缸、罐、坛的内壁,也可在其中放半瓶白酒(用量可根据贮量的多少而定),瓶口敞开。苹果采收后先放在阴凉处摊放几天,然后分层放在缸、罐或坛内。装好后再喷洒上白酒,根据贮量不同可喷洒50—150克不等,用棉絮盖其上再蒙上一层塑料布封口,防止酒气散发,吃苹果时随取随盖,一般可贮藏半年以上。 与苹果有关的地方 谈到苹果,不得不提起灵宝。灵宝位于河南省豫西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是最适于苹果生长地带之一。因为境内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苹果生长,果味在酸度和甜度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甘甜可口,为苹果之王,其中个别品种单重达1-2斤,色泽鲜艳,味道纯正,多出口至俄罗斯、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作为灵宝三大宝之一(灵宝三大宝:苹果、大枣和黄金),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生产、储备、加工,销售的良好产业链,目前深加工产品已经有苹果醋、苹果酒、苹果果汁、苹果果脯、苹果罐头等几十个品种,在全国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天水花牛苹果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种。早在四十几年前,天水“花牛”苹果就与美国“蛇果”齐名。2008年,天水市被农业部列为第二批中国苹果优势产区。目前,全市苹果总面积达115.7万亩,光“花牛”面积就达 75.8万亩,总产值为5.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 烟台苹果是山东名产之一,产地以烟台辖区内的栖霞、招远、海阳、牟平、福山等市(区)为主。烟台苹果素以风味香甜、酥脆多汁享誉海内外,历来为国内外市场所欢。作为烟台苹果的发源地的烟台市,苹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到2000年,全市果园面积、苹果产量均比1978年增长了6—7倍。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且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静宁苹果:中国苹果之乡 中国苹果优势区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苹果有黄土高原区、渤海湾产区、黄河故道产区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根据气候和生态适宜标准,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和渤海湾产区是中国最适苹果发展产区,两个区域苹果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4%和34%,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和31%,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黄河故道产区属于苹果生产的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基础差,无法满足苹果生产优势区域的要求。
营养价值
苹果,古称柰,又叫滔婆,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夫第一药”。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吃苹果,号称“苹果日”。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糖。 中医认为苹果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开花的苹果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光滑。叶序为单叶互生,椭圆至卵圆形,叶缘有锯齿。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时带粉红色,雄蕊20,花柱5。果实为仁果,颜色及大小因品种而异。习性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品种有超过 7,500个已知品种。良种:“红星系列”,“红富士”,“乔纳森”等。美国的名种有:Red Delicious (香港称地利蛇果,简称蛇果),Gold Delicious 等。除鲜食的品种外,尚有烹调用的苹果。由于苹果的果酸有保持水份的作用,适宜烤焗。营养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可溶性纤维质可以降低胆固醇及坏胆固醇的含量。一中等大小未削皮的苹果可提供3.5克的纤维 质,是营养专家建议的RNA的百分之10以上,而且仅含80卡洛里的热量(即使削了皮,也含2.7克的纤维质)。“美国生理学期刊”的研究指出,在深红色的生果皮,如苹果及提子等,均验出有Resveraltrol。该物质可减少呼吸系统包括气管及肺部等发炎,从而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
区位介绍

⑥ 秦智伟的成绩

出口型优质抗病虫蔬菜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牡丹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松花江水体硝基苯污染对农业危害的研究,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
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菜豆对草甘瞵抗性基因遗传及利用,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绿色食品蔬菜生态系统与开发技术研究,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
胡萝卜贮藏与加工研究,大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
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 cs-acslg特异基因标记鉴定黄瓜雌性系技术,2007
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离体保存方法,2006
具平动式棚面的日光增温型畜禽舍,2005
一种腌渍加工专用黄瓜品种的培育方法,2004
阳光兴日光节能牛舍(ZL03 2 12874.6),2004
光皮、少刺型黄瓜品种的培育方法(CN1500379A),2002 1. 秦智伟,周秀艳,张艳菊,王新国.腌渍用小型黄瓜新品种‘东农805’.园艺学报,2008,35(10):1557
2. 张鹏,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果实弯曲性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321-324
3. 李金鑫,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园艺学报,2008,35(3):371-376
4. 周秀艳,程立宝,秦智伟,苏绍坤.保鲜剂和低温预冷对甜瓜的保鲜效应.中国瓜菜,2008,(6):13-16
5. 李开盛,秦智伟,周秀艳.黄瓜分枝性遗传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63-167
6.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瓜把长度QTL定位的研究.园艺学报,2008,35(4):543-546
7. 张永强,秦智伟.种子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种子世界,2008,(6):19-21
8. 周秀艳,金晓霞,秦智伟,王新国.航天诱变育种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91-295
9. 辛明,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植株高度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34-38
10. 张永强,秦智伟.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5-8
11. 蔡宁,张艳菊,秦智伟,周秀艳,刘艳玲.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反应体系的构建及优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8):25-30
12. 金晓霞,秦智伟,董延龙.黄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7(2):38-42
13. 丁国华,池春玉,周秀艳,秦智伟.黄瓜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的同源性分析和Southern鉴定.园艺学报,2007,34(2):355-360
14.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果瘤的遗传及SSR标记.植物学通报,2007,24(2):168-172
15. 李蕊,郭长虹,丁海燕,秦智伟,郭东林.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81-82
16. 赵咫云,秦智伟,王桂玲.黄瓜果柄性状的SSR鉴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30-334
17. 张艳菊,秦智伟,周秀艳,徐生军,苏亚非,蔡宁.黄瓜霜霉病菌保存方法.植物病理学报,2007,37(4):438-441
18. 张鹏,秦智伟.黄瓜耐热性遗传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86-490
19. 王志坤,秦智伟,李艳秋,周秀艳.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园艺学报,2007,34(4):889-894
20. 王丽莉,秦智伟.葫芦科植物单倍体离体诱导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85-89
21. 宋德颖,秦智伟,王志坤,卢京国.两品种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脂氧合酶的活性变化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4):716
22. 徐志远,秦智伟,周秀艳.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及培育耐低氮胁迫蔬菜品种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706-710
23. 丁国华,秦智伟,周秀艳,范金霞.黄瓜霜霉病抗病基因的RAPD及SCAR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47-1751
24. 张南,秦智伟.低温处理对菠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蔬菜,2007,(11):22-24
25. 赵娇红,郭东林,马军,郑琳,秦智伟,郭长虹.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26-129
26. 王桂玲,秦智伟,周秀艳,赵咫云.黄瓜DNA提取及优化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分子植物育种,2007,5(6):196-200
27. 张永强,郭翔宇,秦智伟.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11-14
28. 曲丽,秦智伟.黄瓜白粉病病原菌及抗病性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835-841
29. 郭庆勋,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果实特异启动子调控薄皮甜瓜ACC合成酶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4-37
30. 丁国华,池春玉,王桂玲,秦智伟.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8-41
31. 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出口型黄瓜新品种‘东农803’.园艺学报,2006,33(1):217
32. 郭庆勋,秦智伟,丁国华,李景鹏.薄皮甜瓜果实ACC合成酶cDNA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1):22-27
33. 范金霞,秦智伟.DNA分子标记在瓜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49-253
34. 郭庆勋,秦智伟,李景鹏.果实特异启动子调控薄皮甜瓜ACC合成酶cDNA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果树学报,2006,23(3):411~414
35. 苏绍坤,刘宏宇,秦智伟.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289-293
36. 王宏建,吴越,谷维,孙晓丹,秦智伟.改进的CTAB法提取黄瓜DNA.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124-125
37. 李艳秋,王志坤,秦智伟,周秀艳.活体黄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4):671-673
38. 杨迪菲,秦智伟,王桂玲.黄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19-623
39. 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出口型黄瓜新品种东农803.当代蔬菜,2006,(11):22
40. 程立宝,秦智伟,李淑艳,丁国华,周秀艳.与黄瓜雌性性状连锁的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克隆与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45-2550
41. 邓旭红,秦智伟.黄瓜酸渍工艺的研究.中国蔬菜,2006,(12):9-13
42. 王桂玲,秦智伟.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世界农业,2005,309(1):45-47
43. 秦智伟,怀凤涛,周秀艳,刘宏宇,王静,刘珊珊.东北大豆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31-135
44. 丁国华,秦智伟,刘宏宇,周秀艳,池春玉,王志坤.黄瓜NBS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园艺学报,2005,32(4):638-642
45. 秦智伟,周秀艳,刘宏宇,怀凤涛,焦光纯.东北大豆物理性状的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33-136
46. 程立宝,秦智伟,刘宏宇,丁国华,周秀艳.黄瓜cs-acs1g基因克隆及不同时空表达的研究.园艺学报,2005,32(5):840-843
47. 周秀艳,秦智伟,王新国.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的评价.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6):707-713
48. 秦智伟.哈尔滨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3
49. 周秀艳,秦智伟.东北三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中国种业,2004,(1):39-40
50. 周秀艳,徐志远,秦智伟.黄瓜陈种子发芽率比较及提高的方法.中国种业,2004,(3):43-44
51. 孟令波,秦智伟,刘宏宇.高温对黄瓜不同品种产量及形态指标的影响.北方园艺,2004,(3):52-53
52. 郭庆勋,陈柏杰,秦智伟.反义RNA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蔬菜新品种上应用.北方园艺,2004,(3):88-89
53. 王志坤,秦智伟,丁国华,周秀艳.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技术,2004,14(4):80-82
54. 周秀艳,秦智伟.黄瓜新引品种资源适应性的比较.种子,2004,23(7)
55. 王江丽,王宏燕,秦智伟.大湾村“农-牧-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5):9-12
56. 孟令波,秦智伟,李淑敏,周秀艳.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中国蔬菜,2004,(5):4-6
57. 刘宏宇,秦智伟,周秀艳.园艺作物单性结实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4,(5):4-5
58. 丁国华,秦智伟.黄瓜的分子标记和连锁图谱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4-18
59. 于静,米凯霞,秦智伟,陈晓英.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32-136
60. 车代弟,龚束芳,秦智伟.RAPD分子标记在球根花卉上的应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33-136
61. 卢淑雯,秦智伟.大白菜不同品种酸渍适应性评价.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37-141
62. 丁国华,秦智伟,周秀艳.植物低温诱导蛋白和诱导基因研究新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3,19(6):33-37
63. 孟令波,秦智伟,李淑敏.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园艺学报,2003,30(6):649
64. 刘珊珊,秦智伟,刘宏宇.大豆加工品质育种的发展状况.大豆科学,2002,21(2):138-143
65. 车代弟,秦智伟,王金刚.仙客来(CyclamenpersicumMill.)的种质资源RAPD分析.植物研究,2002,22(3):314-317
66. 王宏燕,秦智伟,郭文学,李文华,王长虹.黑龙江省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开发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3):183-187
67. 秦智伟.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北菜南运”基地.中国蔬菜,2002,(4):1-3
68. 雷虹,高忠诚,秦智伟.盐渍幼瓜的脆度研究.中国调味品,2002,(11):19-22
69. 刘宏宇,秦智伟.日本黄瓜销售的分级标准.长江蔬菜,2002,(2):10
70. 孟令波,褚向明,秦智伟,刘宏宇.关于甜瓜起源与分类的探讨.北方园艺,2001,139(4):20-21
71. 陶波,秦智伟,向文胜,吕桂菊.外源抗草甘膦DNA导入菜豆及其抗性表达.北方园艺,2001,140(5)37-38
72. 卢淑雯,秦智伟.酸渍大白菜最佳发酵条件的筛选.中国蔬菜,2001,(1):11-13
73. 马光恕,廉华,秦智伟.核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3):202-205
74. 刘宏宇,秦智伟.日光温室西瓜早熟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00,131(2):50
75. 刘珊珊,秦智伟.甜瓜种质资源分类方法发展状况.北方园艺,2000,133(4):15-16
76. 王超,吴世昌,秦智伟,刘建栋.甘蓝苗期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2):152-159
77. 陈雷,秦智伟.甜瓜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研究进展.北方园艺,1999,129(6):24-27
78.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影响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华北农学报,1999,14(1):68-72
79. 秦智伟.生长激素在番茄生产上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6):23
80.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华北农学报1998,13(3):102-106
81.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绿菜花双核期小孢子比例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园艺学报,1998,25(2):201-202
82. 张德双,曹鸣庆,秦智伟.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绿菜花(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再生植株.华北农学报,1997,12(2):136
83. 秦智伟.大棚网纹甜瓜的栽培技术.中国蔬菜,1997(5):35-37
84. 郑秋鹛,秦智伟.基金申请项目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高等农业教育,1997,73(1):72-74
85. 郑秋鹛,秦智伟.现代科技管理应注重科技统一体建设.农业科技管理,1997,(3):26-28
86. 秦智伟,崔崇仕,李桂英.大白菜品种纯度快速检验技术研究.北方园艺,1994,97(4):1-4
87. 秦智伟,王丽娟,王超,许蕊仙.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裂球性研究──Ⅰ.品种施肥及采收期对甘蓝裂球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4):344-346
88. 陶波,秦智伟,曲桂芹,刘宏宇.菜豆抗草甘膦基因筛选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1993,9(5):31-33
89. 李永镐,秦智伟,许凤英.菜豆荚和叶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的抗性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1):17-19
90. 秦智伟,李永镐,王超,李景富,许蕊仙.甘蓝黑腐病抗病性的同工酶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1):20-24
91. 许蕊仙,王超,秦智伟,李永镐.甘蓝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黑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35-237
92. 沈思宁,秦智伟,许蕊仙.甘蓝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3):238-244
93. 王超,许蕊仙,秦智伟.甘蓝抗TuMV遗传规律的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91,22(4):328-332
94. 秦智伟,许蕊仙,张慧峋,李景富,李桂英.不同药剂浸种对甘蓝一代杂种种子活力及成苗影响.北方园艺,1991,(5):8-12
95. 秦智伟,许蕊仙.甘蓝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87,18(4):328-335
96. 秦智伟.生物工程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北方园艺,1987,(1):28-30
97. 秦智伟.生物工程在蔬菜育种上应用.北方园艺,1987,(2):40-42
98. 桂明珠,秦智伟,许蕊仙.甘蓝雄性不育花器解剖构造的观察研究.中国蔬菜,1986,(2):1-3
99. 许蕊仙,秦智伟,贲显明.早甘蓝自交系配合力分析.中国蔬菜,1986,(1):1-3
100. 秦智伟,曲英华.日本蔬菜生产、消费及科研概况.北方园艺,1986,(3):32-34
101. 许蕊仙,蒋先华,秦智伟.模糊聚类分析在甘蓝品种资源数量分类上的应用.东北农学院学报,1985,(4):64-71 饮料工艺学,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主编、专著)
园艺学进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主编)
中国蔬菜抗病育种进展,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参编)
蔬菜育种学(各论)(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参编)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轻年专家(1995)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
黑龙江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1997)

⑦ 牡丹江地区可以种植南国梨么

牡丹江地区可以种植南国梨, 牡丹江有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牡丹江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

1 南果梨对气候、土壤、光照、纬度等诸多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树势较强壮、幼树树姿直立,枝条分布较密。成年树树体高大,生长健壮,树冠开张,枝条稀疏,披散下垂。定植后一般2年左右开花。3—4年开始结果,10年以后进入大量结果期。

2 南果梨是喜光树种,年日照时树需要1600-1700小时。在一定范围内,随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所以,栽培梨树时确定栽植密度,选用良好树形,控制树体高度和冠幅,维持单位面积上的一定枝叶密度,都是保持梨树有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的要求。

3 基肥是梨树常年最枯基本的肥料源朱。基肥秋施,正好与秋根生长高峰的需肥规律用一致。并且肥交跨两年(秋和春),其肥效能在来春养分最紧张的4~5月份营养临界期得到最好的发挥。如果春施基肥,则需要经过2~3个月后才能见效,春季有劲使不上,其结果往往造成秋梢徒长,成花少而且不充实,并容易受冻害。

4 套袋后可有效避免梨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等果实病害,以及梨食心虫类、梨虎、椿象等果实虫害。保护了果面的光滑洁净,避免了风雨、强光、农药、灰尘等对果面的刺激,减少了果面枝叶磨斑、煤污斑、药斑。因此套果果面光滑洁净,套袋后延缓和抑制了果点锈斑的形成。果点小、少、浅,基本无锈斑生成。同时蜡质层颁布均匀,果皮细腻有光泽。

⑧ 苹果的资料、种类等,越多越好

关于苹果的知识:
http://bbs.shanhua.org/printpage.asp?BoardID=30&ID=6195

关于苹果的美食:

自制苹果蛋糕

原料:黄油或植物黄油80克 白糖75克 鸡蛋1个 面粉150克 苹果(中等大小) 3-4个 蛋糕发粉2小勺 桂皮粉2小勺

作法:

1、黄油切成小块,加入白糖拌匀,再加掸散的鸡蛋,搅拌成均匀的油蛋糖浆。

2、面粉与蛋糕发粉混拌均匀,掺入油蛋糖浆,用手指轻撮成面团,注意不要用力搅转揉和。

3、苹果洗净削皮去核,切成小块。

4、取直径为20厘米的圆烤盒,内铺一层烤纸或涂油以防粘,取一半面团平铺在盒底,上放一层苹果块,再将另一半面团,擀成同样的圆片,盖在上面,周边按严。面上撒桂皮粉。

5、烤箱预热至200℃,烤盒置于中层,烤约30分钟,即成蛋糕。可以趁热吃,也可以放凉后吃。

微波炉苹果鸡, 味道非常好,微微的酸甜口味,很开胃,蛮清爽的一道菜。

准备材料:
土鸡半只 葱白少许 苹果一个 八角一粒 姜少许 柠檬半个

方法:
1.苹果去皮,切成片。 放到碟子里,加大约2匙的白糖
2.将苹果片和糖、柠檬汁搅拌均匀,铺在盘子里。 摆上葱段,八角掰开,也放上去。放一点点姜。
3.在鸡的两面抹上盐,注意要抹均匀。腌几分钟就可以了。 然后在鸡肚子那一面,抹少许白酒。 把鸡放到苹果片上,把剩余的姜撒在面上。
4. 微波炉高火叮8分钟即可。

高丽苹果

材料:苹果500克,蛋清50克,淀粉50克,白糖50克,花生油1000克。

功效:美白

做法:
1.苹果剥去皮,切成块状。
2.蛋清用筷用力搅成泡沫状。
3.再加入淀粉调匀。
4.苹果块滚上蛋糊。
5.起油锅,放入苹果炸至金黄色。
6.装盘,洒上白糖即可。

糯米苹果盏

主要成分:苹果、糯米、陈皮

简单制作:(1)苹果煮6分熟,挖空芯部备用。(2)糯米先泡开,放入苹果中。(3)再在苹果中加入陈皮和糖。(4)一起上锅蒸熟透,即可食用。

拔丝苹果

【原料】:
苹果350克。调料:白糖150克,湿淀粉7钱,鸡蛋一个,豆油750克,面粉适量。
【做法】:
1、苹果去皮、剜核,切成桔子瓣形。
2、将湿淀粉放碗内加鸡蛋、油、面粉调成酥糊。
3、勺内倒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苹果逐块滚上酥糊,炸至八成熟时捞出,将油倒出。
4、勺内加少许油,放入白糖熬化(约160度,以能拔出糖丝为准),把炸好的苹果倒入勺里迅速颠翻,挂匀糖浆装盘。

热点内容
花卉的歌曲 发布:2025-09-10 19:24:02 浏览:478
武汉奇园花艺骗 发布:2025-09-10 19:02:39 浏览:926
假花插花视频 发布:2025-09-10 18:48:15 浏览:27
梦见花卉市场 发布:2025-09-10 18:27:34 浏览:591
云南茶花鸡苗 发布:2025-09-10 18:16:47 浏览:375
浪花一朵朵浪坛独家 发布:2025-09-10 18:10:29 浏览:322
湖敌兰花 发布:2025-09-10 18:08:57 浏览:832
七夕这首歌 发布:2025-09-10 18:07:33 浏览:835
采茶花歌曲 发布:2025-09-10 17:50:24 浏览:493
藻铃玉花语 发布:2025-09-10 17:31:23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