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曹超婚礼
『壹』 曹冲13岁就死了,为什么曹操还要给他举办冥婚
为了曹冲能够不孤单,曹冲小小年纪就去世了,曹操觉得十分愧疚,自己没有照顾好曹操,便想补偿一下尽到父亲的责任。曹冲是曹操和环夫人的儿子,曹冲出生的时候,曹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时间承担父亲的责任,所以曹冲在小的时候便一直跟随在曹操的身边。
可惜天妒英才,在曹冲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古代的医疗条件是非常差的,虽然曹操立即请天下名医为他诊断,但还是没有留住曹冲的性命。在曹冲去世之后,曹操悲痛欲绝,甚至连政务都不能处理,经常捧着曹冲生前穿过的衣服哭泣,后来更是为了曹冲一个人不孤单,为他办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冥婚。
『贰』 曹操为什么要给曹冲办冥婚
我认为之所以曹操在曹冲死后给他办了冥婚,原因主要是曹冲年幼则亡,曹操内心悲痛无比,为曹冲办冥婚是祭奠自己儿子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内心无尽的伤害的修复。
由此也可以知道,曹操对自己儿子曹冲的喜爱程度之深,试想若不是曹冲英年早逝,恐怕日后继承曹操王位的就是曹冲了吧,估计就没曹丕什么事了,可历史就是这样,正是一次次的偶然的事件最终形成了历史,剩下的是非功过只留给后人评说吧,正所谓史海无边,其中道理一二我们来说,事实真相和历史发展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欢迎批评指正~
『叁』 曹操的一生简介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
顾炎武评价曹贼:“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肆』 曹操7个仙女级别的女儿,全都嫁给了一个人,他是谁这么厉害
曹操7个仙女级别的女儿,全都嫁给了一个人,他是谁这么厉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每一个人在年少时都曾设想有这样一种爱情。看到他,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心会如小鹿乱撞。只一眼,似乎就像过了一生,那句“一眼执念,一念执着”就是最好的诠释。现在的女性是幸地,可以享受一生只爱一人,而古代的女子,生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婚姻向来由不得自己,很多人的婚姻是被自己的亲人拿来作为获取自身利益的筹码。
曹操在历史上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人们似乎只知道他有很多的儿子,最出名的三个分别是魏文帝曹丕,写出《七步诗》的曹植以及天资聪颖却早夭的曹冲。其实曹操除了有25个儿子,还有7个仙女级别的女儿,最为离奇的是她们竟全都嫁给一人,到底是何人如此厉害,可以让曹操许配7个女儿给他?
很喜欢一句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样的美好谁不想要,真正得到的不多,尤其像现在这样的时代,离婚率高的出奇的时代。很多明明很相爱的两个人,明明信誓旦旦的在婚礼上发誓一世一双人,却也可以在几天后走到相看两相厌的地步。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难道爱情只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吗?有句歌词中写道“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遥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深信这样的爱情,我也坚信我们都能够拥有!
『伍』 易中天品三国中曹操袁绍偷新娘一事在哪里有记载
世说新语
假谲第二十七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陆』 曹操与袁绍闹洞房时偷走了谁家的新娘
关于袁绍和曹操偷新娘这个事情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历史书上有这么样的记载,所以是真的可能性应该也比较大。书中记载的话,曹操和袁绍两个人是兄弟,关系比较好,狐朋狗友吧。
曹操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他本来就是一个好色之徒,所以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我认为他们两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抢抢新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至于说是抢谁的新娘,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也没有留下那个新娘的姓名。
『柒』 曹操7个仙女级别的女儿,为何都嫁给同一人,是谁这么厉害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每一个人在年少时都曾设想有这样一种爱情。看到他,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心会如小鹿乱撞。只一眼,似乎就像过了一生,那句“一眼执念,一念执着”就是最好的诠释。现在的女性是幸地,可以享受一生只爱一人,而古代的女子,生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婚姻向来由不得自己,很多人的婚姻是被自己的亲人拿来作为获取自身利益的筹码。
曹操在历史上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人们似乎只知道他有很多的儿子,最出名的三个分别是魏文帝曹丕,写出《七步诗》的曹植以及天资聪颖却早夭的曹冲。其实曹操除了有25个儿子,还有7个仙女级别的女儿,最为离奇的是她们竟全都嫁给一人,到底是何人如此厉害,可以让曹操许配7个女儿给他?
很喜欢一句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样的美好谁不想要,真正得到的不多,尤其像现在这样的时代,离婚率高的出奇的时代。很多明明很相爱的两个人,明明信誓旦旦的在婚礼上发誓一世一双人,却也可以在几天后走到相看两相厌的地步。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难道爱情只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吗?有句歌词中写道“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遥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深信这样的爱情,我也坚信我们都能够拥有!
『捌』 曹操的趣事
和袁绍抢新娘子: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中,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玖』 曹操为人
奸诈而豪迈,就是一般说的“奸雄”。大家都很熟悉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严嵩、秦桧那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贼”;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枭雄”。枭雄这个词,也有多种解释。枭,本义是猫头鹰,引伸为首领、魁首、雄长,比如盐枭、毒枭;也引伸为骁勇、豪雄、桀骜不驯,比如枭 骑、枭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解释,就是“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 志•鲁肃传》),黄权说“刘备天下枭雄”(《后汉书•刘焉传》),便都是看出刘备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
是。
曹操从小就奸猾。他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 所以《后汉书》中有传。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所谓“三徙”, 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儿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儿相托。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 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诈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义。
那么,曹操自己怎么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认同“奸雄”这个评价。这个评价是许劭给出的,而结交许劭则是桥玄的建议。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 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最后,许劭被逼得没办法,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笑而去。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拾』 曹冲死后,曹操为他举办了一场惊世冥婚,究竟是什么情况
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他本来是想要把他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没有想到曹冲英年早逝,曹操非常伤心,一度曾经昏迷过去,为了表示自己对曹冲的重视,曹操为他举办了一场惊世冥婚。曹操喜欢曹冲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给曹冲配了最好的老师,自己也多次亲自指导他,还为曹冲准备了一套领导班子,就等着自己百年之后,把自己的权力过渡到曹冲的手里,曹冲就是曹操未来的希望,曹冲的死对于晚年的曹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曹冲的去世不仅让曹操失去了一个亲人,更加失去了自己的希望,打破了自己构建的蓝图。曹冲的死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曹丕和曹植虽然也是接班人的人选,但是他们两个都不是曹操心中最完美的人选,曹冲的死也让曹操对自己的国家事务感到非常厌倦,曹冲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个君王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幸的是,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