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丁香评论员

丁香评论员

发布时间: 2022-02-19 04:52:13

『壹』 家里种丁香好吗

不太好吧,这种东西不是种在坟墓那里的吗?

『贰』 《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是谁,最好有详细介绍

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写的的
被誉为文学的矿藏。

《追忆似水年华》(一译为《追忆逝水年华》)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着,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多卷集长篇巨着《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 -1922)的代表作,全书共七部,十五卷,从1905年开始创作,至作者逝世前全部完成。小说的第一部《通往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但反应冷淡,一些有名的出版社都不愿出版,作者便自费印行。后来《通往斯万家的路》逐渐获得文艺界的赞赏。于是,各大出版社竟相与普鲁斯特签订合同,以求取得出版这部多卷集的其余几部作品的权利。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版工作被搁置下来。战争结束后,小说的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于1919年出版,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名声大振。此后,小说的第三部《盖尔芒家》和第四部《索多姆和郭穆尔》相继于1921和1922年出版,最后三部《女囚犯》 (1923),《逃亡者》(1925),和《昔日再现》(1927)则是普鲁斯特逝世后才出版的。

目录

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
>第一卷 贡布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卷 斯万之恋
>第三卷 地名:那个姓氏
第二部 在少女们身旁
>第一卷 斯万夫人周围
>第二卷 地名:地方
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那边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部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部 女囚
第六部 女逃亡者
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迭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 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着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的种种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同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浑然一体,又互相引发,互相充实,从而形成了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除了第一部中关于斯万的恋爱故事采用第三人称描写手法外,其余都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叙述者“我”的回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小说开卷,“我”从床上醒来,在梦幻般的状态中千思百想集于心头。这时,由于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使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姑妈莱奥妮家生活的情景。这不仅引出了叙述者的家庭身世和个人经历,还引出了盖尔芒和斯万两大家族,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整部小说的内容就是通过叙述者的回忆向纵深发掘,逐步推进,最后完整地呈现出来。

《追忆逝水年华》共7部,15卷,其中包括《在斯旺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和作者死后出版的《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第一部《在斯旺家那边》,没有得到文艺界的认可,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文学奖,从此名声大振。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样“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富于才华,喜爱文学艺术而又体弱多病的富家子弟。作品透过主人公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和初恋时感情的怀念,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黄金时代”的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种种人情世态。

小说故事套故事,人物事件众多。一方面是遵循法国旧传统习惯的圣·日耳曼贵族、盖尔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盖尔芒特亲王和王妃、公爵的兄弟等。另一方面是新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活跃在沙龙里的帮闲人物:斯旺及其情妇、交际花奥黛特、富裕而有文化教养的凡尔杜兰夫妇、外交官、医生、艺术家等。两个对立的社会,原来并不融洽,资产阶级很难跨进古老贵族的门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复杂的联姻关系,鸿沟逐渐被打破。斯旺死后,奥黛特成了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凡尔杜兰太太过去不被贵族家所接纳,现在成了亲王夫人。作者在贵族闭塞和悠闲的世外桃源中窥视到了衰败景象,从大资产阶级庸俗狂妄中看到了一种畸形社会的画面。虽然作者在描绘这种种画面时,并没有用尖锐的谴责之词,但从他笔锋转向下层人民时所表现出的好感中,又能体味到他的褒贬之意。那个在上层人家服务多年的老女仆弗朗索瓦兹,虽然满口乡下土话,脑子里有不少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劳、纯朴,有着乡下人的聪明机智,是作者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小说除了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外,还涉及到文学、绘画、音乐、建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没有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头留下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现。对他来说,事情发生的先后没有意义,现实从回忆中形成,通过回忆,既认识到现实世界,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儿时早晨起来喝热茶时一块俗名叫“玛德莱娜”的甜糕点泡在茶里,边喝边吃点心所感到的乐处,在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重提时,“今”与“昔”的回忆已同时出现在作者脑海里。通过回忆,他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过去、现在的重叠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

作品的叙述角度明显区别于传统小说。作者说:“在我们幼小时,我觉得圣书上任何人物和命运都没有像诺亚那样悲惨,他因洪水泛滥,不得不在方舟里度过四十天,后来,我时常卧病,迫不得已成年累月地呆在方舟里过活。这时我才明白,尽管诺亚方舟紧闭着,茫茫黑夜镇住大地,但是诺亚从方舟里看世界是再透彻不过了。”作者也不是站在事物的外部观察世界,而是将客观世界溶入内心,然后再表现出来。他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来发现外部世界,从意识洪流中认识外部世界的价值。作品的人称也有异于传统小说。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传统小说中的第一人称,他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通过“我”的观察、感受引出其他人物和绘成绚丽多姿的画面。普鲁斯特虽然是现代派作家,但他的语言风格深受蒙田、塞维尼夫人和圣·西蒙等法国古典作家的影响,有着旷达、高雅、细腻、婉转的特点。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1885—1967)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忆逝水年华》序言中写道:“一九 ○○年至一九五○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逝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 ‘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是强调《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开始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绝不是盲目的幻想。《追忆逝水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的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P·瓦莱里(1871—1945)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们的评论中夸奖《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纪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的伟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风的旷达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脉相承之妙。还有别的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的回忆录作家圣·西蒙(1675—1755)的影响。

《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逐渐构思这部小说大致在上世纪末年和本世纪初年。一九○七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这部小说,一九○八年他开始动笔,到一九二二年他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全禁闭在斗室中,与世隔绝。他全部精力与时间集中在回忆与写作上,毫不关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它对法国人民生活的强烈影响,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几乎毫无反映。这部小说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十九世纪末叶是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主义的过程。二十世纪初年,法国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时期,法国社会出现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极大繁荣。1900年巴黎举办震动全球的“世界博览会”,就表现出烜赫一时的繁荣景象。凡此种种,都没有引起在斗室中埋头写作的普鲁斯特注意。由此可见,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追忆逝水年华》是十九世纪末年的小说,是反映临近巨大的变革与转折点时刻的法国社会的小说,因此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似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http://bk..com/view/129035.htm

『叁』 丁香网上的正在沟通职位是什么意思

类似于行政助理的职位,一般划归在管理部,主要职责是,了解产线员工的需要,接受员工的投述,改进公司的管理.

『肆』 有了解丁香医生运营专员相关事物的吗

中医是完全能够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急病、危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病,一般都是往西医院送,中医不是不能,是做中医的人不能。现在的中医大夫多数是庸医,只想着病人的钱。病人相信西医,被西医治死了认为是应该的,但被中医救活了,中医能治的病太多了,越是西医不能治的,越是中医比较拿手的。往往是西医治了数年的重病难病,中医几付药就会有显著的效果。中医之能,是有好的中医大夫。试想一下,我们生病了,如果自己不懂得中医,不懂得如何治疗,就仓促地把自己至贵至重的生命交付给庸医,让他们在你身上肆意滥用刀剪,胡乱试用毒药,你肯定说他们也是医生,我信任他们。这些你肯拿生命代价去信任的医生,他们每天是不是在努力研究技术,是不是在不停地钻研学问,是不是在孜孜孜不倦地进步向上。还是在吃饭喝酒,在卡拉OK,在世俗名利,在人情交往中度过。这些你愿意把生命交给他们的医生,他们工作中,是经济效益第一,还是看病第一。我相信,只要医生在思考如何治疗疾病时,稍有一个关于钱的念头,他的技术就会大打折扣,更不要说只顾从病人身上赚钱而医德败坏的医生了。也许有人会说,医生也要生存,也要提高生活质量。但我要说,医生的职业要求他一辈子不能贪钱,否则,医术永远也不会上到极致。拿病人宝贵的生命来换钱的医生,其医德根本就是不耻的。

『伍』 百度知道和丁香医生哪个好用是一样的吗

谁都不靠谱。人具有身心灵,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网络知道,一个丁香医生。千篇一律的纸上谈兵,能分析你的个体差异吗?

『陆』 电视剧宝莲灯中的丁香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最后为帮助刘沉香,化身进劈天神斧,救出了沉香母亲,转世后为与敖春终成眷属。

电视剧《宝莲灯》是根据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而改编的一部35集古装神话电视剧。该剧由香港导演余明生执导,九年、李洪伟编剧,曹骏,舒畅,焦恩俊、林湘萍、刘冠翔等主演。

主要讲述了刘沉香经历种种磨难和抉择,最终学得一身本领,在其舅舅和师父等仙家的帮助下,与宝莲灯合二为一,劈开华山救母亲改天条的故事。该剧于2005年10月4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取得了最高9.1%的收视率,并获得第十一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电视剧奖等荣誉。2006年7月13日于香港无线电视无线剧集台首播。

(6)丁香评论员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刘沉香

有一日沉香得知自己身负法力,并有着不凡的身世,知道自己思念的母亲被压在华山下,从此让他的生活发生改变,他毅然决然的走出刘家村,开始救母的征途。

只是年少无知,一路犯过不少的错,所幸的是,每一次忍受的挫折和磨难,每一次面临的困难和抉择,最终让他大彻大悟,彻底成长。

2、杨戬

杨戬对自己的外甥沉香十分关爱,表面上他铁面无私,卑鄙无耻,压住妹妹三圣母,与沉香为敌,实际上却希望沉香能够闹出新天条,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舅舅。但他曾经劈山救母,不过失败了,之后和妹妹杨婵为了三界众生治理弱水立功被天庭册封为二郎神和三圣母,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后上天做了司法天神,后因看到了沉香,对修改天条有了希望,就暗中帮助沉香修改天条。

3、杨婵

沉香的母亲,玉皇大帝的外甥女,瑶姬的第三个女儿,二郎神杨戬与大哥杨蛟的三妹。在母亲被天界抓捕时,与二哥幸免于难。在二哥拯救母亲对抗天界之时成为了法宝—宝莲灯的持有者。

4、刘彦昌

主人公沉香的亲生父亲,其妻子就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圣母。刘彦昌途中遇见丁大恶人欲调戏三圣母和东海四公主。刘彦昌为二人解了围,却因此得罪了丁大恶人。在仓惶逃跑中被三圣母所救。

『柒』 山东济南小丁香的故事

丁香,原为弃婴,一位女牧师收养了她,给她取名白丁香。从襁褓中的纸条,才知道她的生日:1910 年 4 月 4 日。

丁香天生丽质,聪慧过人。1925 年,她到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学习生物和代数,遇见了青年乐于泓(阿乐)。当时正值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出生在南京一个儒宦家庭的阿乐和丁香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 年丁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阿乐也入了党。

丁香弹得一手好钢琴,阿乐的胡琴也拉得出色,两个年轻人志同道合,琴瑟和鸣,秘密向党组织传送情报。1932 年 4 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秘密婚礼。

幸福的新婚生活才过了 5 个月,因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国民党匆匆将她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枪决。当时,白丁香已怀孕 3 个月。12 月 3 日,噩耗传来,悲痛欲绝的阿乐在家中彻夜未眠,拉了一夜的二胡《随想曲》悼念爱妻。

次日,他不顾暴露身份赶往南京,身披蓑衣伫立在雨花台丁香就义处祭奠悼念,立下了 " 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 " 的誓言。

(7)丁香评论员扩展阅读

从此,对爱人的思念一直紧紧围绕在阿乐身边。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四师主编《拂晓报》。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阿乐总是独自一人在村头或者小河边拉二胡,用那悲戚的琴声诉说他对丁香的思念。

博学儒雅的他不乏爱慕者。然而,他始终独身一人。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1950 年,在进藏部队中,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闯入阿乐视线。她叫时钟曼,是十八军政治部通讯报道科的工作人员。

一见到这位比自己小了 23 岁的姑娘,阿乐关闭了 18 年的心,怦然跳动。" 你觉不觉得她的眉眼,很像丁香。" 他激动地跑去问朋友。

而阿乐和丁香的忠贞爱情故事,早在军中传遍,打动了很多女孩的心,也包括时钟曼,1954 年 5 月,两人结成伴侣。

阿乐并没有淡忘丁香,无论在西藏、安徽还是后来到了东北,他的家中,始终摆放着一盆五彩的雨花石和一枝丁香花。床头,还挂着一幅丁香的画像。他们还为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乐丁香。

『捌』 家门前种丁香好么

门前种不好。
“丁香花花团锦簇、浓香扑鼻,所以人们极喜在庭院中栽培。且因“丁专”有家口属、人口、成年男子之意,以丁香寓意家中人丁皆有好名声,如花之香,则是再恰当不过的。” 如果你家庭院比较大,种丁香最好不过。但不要种再离家门很近的地方。 如果庭院小,则不种为好。因为丁香气味太浓烈,它晚上消耗氧气,人长久地近距离呼吸这种味道,不好。
门前适宜种的树: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门前植柳、槐为好。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

『玖』 丁香结表达了作者什么的人生态度

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拾』 马河声的名家评论

推荐马河
贾平凹
我曾给王×推荐过马河声,王×没有回音;我又给张××推荐过马河声,张××说他们研究研究,但也没有了下文。我只得向您推荐马河声了。您上任后,我与您约定我绝不以私人事麻烦您,可马河声不是我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如果再不向您推荐,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而我若不推荐,马河声则不会再有人肯推荐。因为马河声是个穷人,没有城里户口,没有工作单位,甚至三十六岁了,还没有娶妻成家。五年前我认识了马河声,我那时四十三岁,他三十一岁,我们的属相都为龙,我正好大他一轮,我惊叹他是个人才,我们就亲近起来。数年的交往,马河声从未在我面前唉声叹气,知道我与您的关系也从未恳求过我向您提出他的困境。我们相处只是谈艺术,或展纸写字作画,每到吃饭时他就走了,他拒绝我的吃请,因为吃请了就要请吃,他没钱邀我去酒楼。但我接受过他两次从家乡带来的花馍,他是让他母亲亲自做的,夏天最热的时候送给我一盘冰淇淋,那是用钢笔画在一张纸上寄我的。我不推荐他,马河声依然是马河声,但我不推荐他,我的良知却时时受到谴责。从年龄和社会阅历上讲我当然算他的老师,从书画艺术的修养上他却应该称作是我的老师。我在二十五岁时就有了工作,生计问题基本解决,几十年衣食无忧,一心搞写作方有了今日成就。马河声十多岁进城,十六七年是漂泊不定,为生计奔波,直接影响着他的艺术的成功。偌大的城里,多一个领公家薪水的人并不可能使城市贫困,但少一个艺术天才往往使城市显得空旷。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到处的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却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发展。我不推荐马河声,我愧于我身在文化艺术的行当里,也怀疑我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推荐于您,您若以为区区小事,从抓政治和经济工作太忙将此事束之高阁或忘于脑后,世人如果知道又会影响到您的声誉,损害您的形象。我了解马河声而不推荐马河声,您过后知道了马河声的事又定要怪我,我给您推荐马河声就郑重其事地向您推荐,所以不邀您出来吃饭,也不口头叙说,特意写成此信。那么,您就继续往下看,我说说马河声的具体情况了。
马河声是渭北合阳人。合阳地处高寒,缺水少雨,主产小麦玉米,人多刚硬厚重。马河声却性情浪漫,机敏能言。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这也是他能在古城里生存下来的原因。至后,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若以如此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他来告诉我,他的天性里确实有秀的成分,而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是难以成就大作品的。他的这次改变,使许多人难以接受,却让我振奋不已!我鼓呼了他的豪华志向,也告诉他或许他是一棵丁香,但生在渭北,宽博深厚的人文环境苍凉浑茫的生存态势,丁香已经不再纤弱,若再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雄沉,又会成为大的乔木。雄而无秀则枯,秀而无骨则弱,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我对马河声从此多了一份敬畏。
如今的书坛画坛鱼龙混杂,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些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书画,尤其书法,原本是由实用而演变过来的艺术,古人恐怕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家的,现在书写工具改变,仅仅以能用毛笔写字就称之为书法家,他们除了写字就是写字,将深厚的一门艺术变成了杂耍。正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我们一批作家、学者和教授组织了一个民间性的书画社团,起名为“太白书院”,马河声就在其中。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他也写作过许多文章,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更有难得的一点,他是出色的鼓动家,大家在创作时,他在旁极力煽情,往往是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使大家在写字画画时总叫喊:河声,河声,你快来!
马河声的书画艺术已经相当的出色,但中国书画历来重视名人,马河声的书画,说真的没有我的书画卖得好。每当我们在一起,外人只买我的字画,我就有些不好意思。有人严厉地批评马河声不迎合市场,那就一直穷困潦倒吧。马河声终不动心,他说:名人都是从未名而有名的,书画能走向市场的有政坛上的书画家,有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书画家,但也有纯以书画成为大家的书画家,我既然纯搞书画以来未成大名,那是我的作品还不行的原因。他坦然地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潜心创作。他租住了一间很破旧的房子,购买的书沿着四堵墙往上垒,而让我题写了斋名:养马池。夏天里我去过一次养马池,房间热得像蒸笼,没有空调,一台电扇已经不能摇头,他只穿了一件裤头在挥汗作画,而茶几上零乱地摆着碗筷茶缸和方便面。我见此情景,感慨良久,想中外书画史上,有多少奇才在出道时十分艰难,却总有些富豪有意购买包装,将其推入市场。但是,现在能看出马河声潜力的人不多,能看出的如我,却不是富豪,我只能今日以二百元买他一只《寒鸟》、明日五百元买他一幅《山水小品》,这点零钱又能买几顿饭几刀纸呢?
世人多人云亦云,常常莫名其妙地使砖瓦被人争,金银遭抛弃,而即使一个真正的天才,也多有锦上添花者众,雪里送炭者少。中国正处改革,多种体制并行,以致出现人的贵贱贫富并不以能力而决定于供职的单位,如果马河声不是出身于农家,有一个单位有固定的收入,分配的房子,他是一棵树,会早在数年前就长粗长大,但现在只能艰艰难难地弯弯曲曲地长它的树了。这树肯定还能长大,我们何不在它生长期浇水施肥,而在它多少年后长大了才说这是一棵好树啊?!历史当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文字记载的,即为青史,却往往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一任领导,抓政治抓经济抓治安是基本的工作,可纵观全国,这个古城要在政治、经济、治安诸方面几年间成就显赫,跃入国内前列,那是不现实的,一个城市应有一个城市的特点,古城是文化城,发展文化就得有人才,一任领导在职不过一届两届,与其在别的方面花尽力气而成绩平平,不如抓住几个人才推出,这也不妨是为官为政的一条有效举措吧。
因珍惜马河声,我的推荐情真也易于过激,不免有胡说八道之嫌,恕能谅解,更盼有回音。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 小道寓大德 肝胆寄诗情——马河声的艺术人生
容之按:
2011年7月15—19日,“大龙河声──马河声书画印作品展”在香港湾仔轩尼诗道三四二号国华大楼三楼中华亮宝楼隆重展出。行前,他这样说:
“香港亮宝楼突然邀请办书画展,虽然图谋办展而准备作品已经几年了,前年北京展已是意外,香港这次简直是措手不及了,南北两大阵地夹击着给我“意外”,多亏人到中年有点历练,加上天性上那点从容,面对这样的双重“意外”夹击而不至于找不着北、寻不见南。好在作品很充分任尔检阅;更好在有作家方英文检阅我“人”、书画评论家李立荣检阅我“品”,都是第一时间近距离,不能排除交情的因素,面对社会大众,不仅是以上二位甚或更多的朋友,似乎都抱有充分的信心,尤其是我本人,自信从来是不缺乏的,因为我早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份外之事无心顾及,我的生活我左右,这其中包括艺术。
生活的“意外”来自于人……”
一段言说,展现了马河声为人淡泊中的从容,从容中的倔强以及倔强中的幽默,是一个深负才情者的活脱脱的外露。那么,且让我们慢慢的品咂马河声的艺术和他的艺术人生,品咂那淡泊中的担当,从容中的诗意以及倔强中的随和和幽默中的沉重,马河声的艺术是值得用心去慢慢的体味的。
———————————————————————————————————————————
马河声不是诗人,他也不以诗人自居,自身却有着诗人的气质和风华,这气质、风华得益于他的才与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蒙养了他的才情,反过来他的才情又滋养了他心中的诗意与诗境。
赏读马河声的画作《天地清明》,画上有款:“观者勿出声,小心鸟受惊;人迹若罕至,天地方清明。”我说:“题款的诗真好,富于哲思,与画的意境相得益彰。”他一笑,说:“这还是诗,我都没觉得。”正因为这“不觉得”,那缓缓流露的朴实文字,竟让人感觉到了迸发的诗意和喷薄的诗情,自然而然,不雕不琢。
一首“天生蓬蒿主,都市暂寄身。放胆一壶酒,交游万里心。虽是岸边草,不羡老龙鳞。又见春风起,梦影动遥岑。”透露的是马河声为人的坦荡和坦荡中诗性的从容,坦荡中透豪放,从容中露婉约,正是这天赋里豪放与婉约的并存,使马先生的作品在浑厚苍茫中却不失秀润灵动。窥一斑而知全豹,窥见的是绝赋诗情、诗才的马河声,有了这诗才、诗情,马先生的文字不论是断章碎句还是长片巨制,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的意味,诗,决不是四、八成句,五、七成言的形式上的堆砌。
马河声自况、自遣曰“坐拥书城思飘然,清茶烟雾几欲仙;窗外一双鹧鸪影,谁解悠闲到枕边。”他有闲,却一往情深的寄思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寄情于对诗书画印的不懈锤炼,故而,他的悠闲是一种悠而不闲的大忙。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马河声先生一“舞”一“蹈”,竟以诗的语言,舞出了一根根书法的魔线,蹈出了一幅幅画图的异彩。能“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马河声的书法,以行、草书最为出类拔萃,有熔铸百家、自出机杼的博雅,博的是“出新意于法度之内”的上下求索,雅的是“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由衷表达。故而在他的行、草书作中,仿佛有王羲之、颜真卿等诸多前贤的沾溉在,但表达的却是沉重积淀后的拈花一笑,这一笑,便透露出一个活泼泼的马河声来,性情富温柔,格调多豪放。
他的楷书,以唐宋筑基取其貌,以魏晋立体畅其神,在唐则颜真卿,在宋则苏东坡,在魏则《石门铭》、《张猛龙》,在晋则《爨宝子》、《爨龙颜》,两厢参取而自达心线,故雄浑中露恣肆,精谨里显洒脱。“放胆一壶酒,交游万里心”的六尺榜书对联,可以说是他新近楷书创作的代表作,有一段“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风神潇洒。
马河声很少写隶书,但一出手,便有一种骇俗的悦目。在隶书的继承创作上,甘肃人对汉简的不能深入,陕西人对“石门十三品”的视而不见,跟着所谓“流行风”的后面而不知所措,大有舍近而求远的悲哀。马河声的隶书创作则不然,显示了一个书法家占有地域优势的优越性,特立独出,以石门铭意趣寓汉隶之神,陶冶草情篆韵,在厚重博大中展现着汉唐古郡的雄风猎猎。
纵览马河声的书法,一言以概之——入古出新,入古,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出新,是对自我灵魂的尊重。能入古亦能出新,即不惑于古更不昧与心,显示的是一个艺术家艺术的高洁和心胸的旷达。马先生的入古,显然不是入于某一家的一堂一室,而是纵观横览、广收博取,采得百花粉,酿成自家蜜。入古既深且博,马先生的出新自成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虽然有一种胆敢独造的张力与魄力,却不狂不怪,简澹平和。石鲁先生说:“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你写的好、画的好,成为别人借鉴、继承的一种形式”,赏读马先生的书作,我有一种由衷的赞叹,赞叹的是他的书法中那一份难得的传统诗意的延伸和千古文心的一脉相延,线中有诗意,字里含文心,他的书法将成为传统的另一种形式。
非同凡响的书法造诣,丰富了马河声绘画艺术的语汇,更成就了马河声绘画艺术的全面性。
马河声的山水画取法黄宾虹,起手不凡,但创作里的可贵则表现在他得法后的舍弃。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集大成式的巨峰,他的大表现在他对前人法度的一一打碎,揉和融通而成一家法式。今人学黄宾虹却背道而行,又一一探析将一笔一划归纳——此一笔为某某,此一划为某某,津津乐道,不遗余力,若此,何不径取某某而舍宾翁?以此而论,黄宾虹之作可参不可学,马河声对黄宾虹的舍正表现了他艺术的觉醒和思想的睿智。他的山水画既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天地写照的精准,更有“各有灵苗各自探”自我灵魂的放逐,于是,他的山水画中便富有了马河声式的温柔敦厚和细腻洒脱。
马河声的花鸟画不以造型准确为目的,而以气息丰赡为追求,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着一个文人的胸怀情趣和诗意心迹。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马河声珍爱艺术,不媚俗亦不欺世,在花鸟的“形”与“意”之间,表达着个人的情与意,抒写着个人的魂与灵,展现的更是本质里的真与诚。黄宾虹说:“不似之似乃真似”,这真,正是马河声既诚且挚的追求,就像他的为人。
马河声的人物画,有两种关注,一种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一种是对世态人生的关注,两种关注流露的尽是一个文人士子的担当心。前者的创作有对前贤的追思追忆,如《万缘一尘》和《坐坐》中的弘一法师庄严端谨,如《聆听大师》四条屏中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和张大千的活灵活现,也有对其他姊妹艺术的笔墨重造,如《汉说唱俑》中汉俑的憨态可掬,更有对秦腔戏曲人物的笔歌墨舞,如《包公赔情》的凄凄切切,如《老生》的老泪纵横,皆纸上有声,神情毕肖,套用鲁迅先生四个字,那就是“古调独弹”。如果说他的这一列创作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感情上的追忆,那么后一种创作则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警醒,有着大爱、大情怀——他直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罹民难众,关注他们的难,关心他们的苦,在精神上遥接于每一个曾经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前贤,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直刺这个时代的痛处。如《疲惫的救赎》、《生命》以及《甲申泪》,关于《甲申泪》,那是他有过切身之痛后的深情流露。所以,面对《疲惫的救赎》、《生命》我们可以看到生者为生的艰辛以及艰辛中的喜悦,面对《甲申泪》,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以往“伟人画”中伟人一贯的俊朗、伟岸,却读出了人性的平实、纯真。还有《玉树玉树》以及《华山挑夫》等,都是他扑抓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关注民生的大情怀的物化。描绘盛世的繁华以及生活在盛世里的安逸景象的作品,是一种爱祖国、亲平民的表现,但能刻画、扑捉隐藏于盛世繁华的苦难景象的作品更是一种爱祖国、亲平民的表现,而且这亲、这爱表现的是何其强烈真挚、何其相融一体!这才是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可珍可贵,这才是艺术家的可尊可敬。
这就是马河声的绘画,在创作上继承了古典艺术的精神衣钵,更能自探灵苗,写胸臆、抒情怀。传统,使他的画作有了根基;生活,使他的画作在根基的基础上有了厚度和深度;胸臆和情怀,则丰满了这厚度和深度的诗意。当然,作品里这别样的美,正得益于他不俗的才情和超拔的书法。 所以,纵观马河声先生的画作, 不但有传统有生活,更能赋予传统和生活一种萧然不群的诗意,这诗意成就了他的画作的美的厚度,也加深他画作中传统和生活感人的深度。以此而论,马先生的画作,若论其质,当如诗中杜甫,有圣者担当心;若论其情,当如诗中李白,有仙家普度意。前者有史述之德,后者多教化之能,两相结合,艺术便有了艺术之外的一种大美,也使他的画作有了史诗般的厚重。
对于篆刻,马河声这样说:
“不治印已经六、七年了,不是不爱,实在是时间分配不过来。
下面这些印蜕有的是十几年前的,最晚都是六、七年前的。
艺道里,诗、书、画、印都割舍不下,都觉得是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虽气脉相通,但风骨有别,面目更是大相径庭,思来想去,还是将治印暂时搁置,但心里时时牵挂,赏读篆刻艺术竟是莫大的享受。
生活里,吃、喝、嫖、赌也割舍不下,都觉得是不同的生命体验方式,不吃不足以安身、不喝不足以立命、不嫖不知黑有多暗、不赌不辨光有多明。神经过敏容易崩溃,神经麻木无异走肉,将一颗良心坦然地放到世俗的生活里,虽然不能永保它如同一枚印蜕那样鲜红,但不至于变黑。世俗的生活世俗的人,似应时刻警惕标榜高贵。
我在艺道里高贵;
我在生活里世俗。
我不能让世俗高贵,唯有自我高贵;
我不能让高贵世俗,唯有自我世俗。
我暂不治印,是害怕钢刀一不留神割断自己的神经,让自己成为走肉;更害怕一不留神割断世俗的神经,让道德彻底崩溃。
我躲着,我无奈。
搁置一些才能,实在是害怕被自己吓着。”
面对这诗一样的文字和文字后面诗一样的分朱布白,我只能无语,无语中我钦佩马先生的才能修为,也钦佩他真率调侃、自污砭世的勇气,更钦佩他那“为了拥抱的割舍”,这割舍,为的是自我的完善和突破。
马河声先生正值盛年,处于艺术创作、创造的黄金时期,于诗、书、画、印,马先生不求全能竟然同精,更以诗心为灵魂,将这一串串艺术的精灵绾接,使生活有了艺术的精彩,使艺术有了生活的充实。于是,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在马先生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诗样的美……
人论
马河声的画代表了中国的诗力竹道,以其情之不可天,表现了深邃在国善。他的艺术魅力来自对世界深广影响的生活底蕴,极富艺术感染力。(俞平09.4.16)
画面用色不多,大多只是黑白,但给人很灿烂的感觉。字有大有小,都显得雄浑有力。
很感动,气宇轩昂,很有震撼力。 (郑立然)
水墨书画水平高,尤为《甲申泪》画最感人。(剡鸿甲)
水墨画能画进人的心里,人物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眼眸,太震撼了! (刘凯)
参观马先生的画展,很受启发,受益匪浅。作者许多有关矿工、农民的题材,也颇显生动。祝作者不断前进,为大众创作更多的作品。(宋子玉2009.4.17)
看到他的作品,感到很美,羡慕啊! (高阳09.4.17)
画风粗犷浓墨传神,尤为中国式水墨画之感具有独创性。书法自由又有规则。凝聚着创造性。(李培荣 2009.4.17)
马先生的字潇洒奔放,书画合一,浑成天然,意境优美,扣人心怀,人物画看似朴素,但非常神似,将人物镌刻的入木三分。(刘洪兰)
很欣赏先生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反映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祝先生的艺术取得更大成就!(邹 佳)
呼唤真情,呐喊生命。(杨洋2009.4.18)
高雅、大气、脱俗。(秦靓 2009.4.18)
美不胜收。(刘国高) 气派、浑厚。(韩彦) 美、感染、感恩 !(2009.4.19)
真实、质朴的艺术家,有骨有肉! (刘 敬 2009.4.18)
有很多反映煤矿工人和劳动人民的作品。谢谢您!(徐 婕 2009.4.18)
淳朴、震撼、真实、大气,炎黄子孙的气质,气节赫然于笔墨之间!(段海滨 2009.4.19)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对艺术的欣赏有限,观看完这些美丽的书法艺术后,我似乎有些体味到了中国书法、中国美术的美了。相信观看了这些作品后,我的内心会产生些我抓不住的感觉,并一直长存心中,吸引着我一直关注并真心地喜爱中国艺术。(北航自动化学院李星桥)
马河声先生的书画非常感人。其中以温总理把矿难矿工的孩子揽在怀里的表情画得那么真实,感人至深,久久不能忘怀。有这样与人民贴心的好总理是国家之本,人民之福。有马河声这样的好画家,是祖国传统文化界之幸事。(北航党贺光 2009.4.19)
马河声先生实为人民艺术家,其作品极具时代感。北航艺术馆应多出大家作品,如此方可相得益彰。(黄喜龙 2009.4.20)
马先生书画一绝。(赵丽芹 2009.4.20)
马先生书画人品皆为楷模。(韩文佳 2009.4.20)
西北的风格,豪放的风格,大家的风格。从马老师的中国画中可以看到清新的韵律,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北航 春林)
字亦画,画亦字!字画结合,浑然一体,十分打动人的眼睛,人的心窗!更感动人的应该还是老先生的大慈大悲之心,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天下人、天下事的心!敬重老先生!(北航一学生 魏念 2009.4.21)
喜欢您的作品中的《睡莲》、《且将厚土留子孙》、《渐与俗尘远》,尤其前两者场面宏大、色彩动人。 (王 丛 2009.4.21)
很大气的绘画风格,无愧乎“大龙”之名,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风格。几幅人物画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特别是(甲申泪)和小学生留影的追忆!很棒!(北航胡 2009.4.22)
先生起于秦川,字负有陕北土地之重,观之心胸,悠然而阔。(7系肖 遥2009.4.22)
有底蕴、有骨气! (郑 4.23)
观马河声书画展有感(二首)
(一) 河声书画称优品, 大气精深蕴古今。 急舒墨浓涤世尘, 忧思画面放天音。
(二) 笔墨之功特色新, 成才之道在坚心。 民生时政民情重, 放眼生灵大河奔。
(赵双石2009.4.23)
人物肖像画得很棒,一眼传神。(Antoine)
艺高德更高! 艺术,人之根本!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的煤矿工人很让人感动!(王厚成4.2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字,好画,好题材。(刘微 4.25)
观后深感马老师的书画大气磅礴,思想敏锐深刻。有震撼力!好!(刘培英4.25)
这真是他写的吗?好得不能相信!(北航附小学生 李景琦2009.4.26)
对“心存清白方坦荡,事留余地自逍遥”很有收获。(16系)
艺术家唯三点:大气、细腻与良心。大龙河声的书画都仿佛在呐喊,在狂奔,在重锤!
喜欢《生命》,灰色而杂乱的废墟,父亲明显被放大的手。让我托住你,任世界幻灭死亡。
喜欢《且将厚土留子孙》,天空、老牛,父亲母亲被土地逼到了纸张边缘,给一个仰望的角度,让我敬畏。
喜欢画中大块的黑色、灰色和白色,表现现实的原色与画家的冷眼。
喜欢疾速运笔时的突然顿挫,让人紧握双拳…… (人文学院 全韬 )
人物画好,尤其是眼睛。(4系)
山有色,水无声,自有一番意境。(秦曾昌 2009年四月末)]
笔墨留香,意境无限。(徐子珍2009.4.26)

热点内容
一朵非云 发布:2025-09-11 11:57:48 浏览:282
唐代插花 发布:2025-09-11 11:50:16 浏览:420
七夕的中街 发布:2025-09-11 11:45:44 浏览:837
绿植龙鳞 发布:2025-09-11 11:25:07 浏览:114
插花艺术作品鉴赏 发布:2025-09-11 11:10:31 浏览:609
菊花根盆景 发布:2025-09-11 11:05:59 浏览:667
梅花土壤6 发布:2025-09-11 10:58:18 浏览:586
枫树盆景怎么修剪 发布:2025-09-11 10:53:11 浏览:583
夏季里荷花开 发布:2025-09-11 10:33:00 浏览:448
樱花图简笔 发布:2025-09-11 10:11:36 浏览: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