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写真

牡丹亭写真

发布时间: 2022-02-18 09:10:20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明·汤显祖作。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共五十五出。剧情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这时,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⑵ 《牡丹亭》的内容是什么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2]。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

⑶ 牡丹亭里,,,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出自哪一则。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一、原文:

牡丹亭·惊梦 (明)汤显祖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二、赏析:

丽娘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

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

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3)牡丹亭写真扩展阅读:

《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⑷ 介绍一下牡丹亭的内容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⑸ 求把下段取自《牡丹亭/写真》中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挑轻绡,把那镜子擦。用笔尖,淡淡地扫、轻轻地描。
镜中的影子啊,我来和你细细地评价:
你的脸蛋儿这么喜乐,要染樱桃口,画柳条眉,把头发儿盘得像云烟雾霭。
眉梢的青色欲了未了,镜中人的眼睛真是妙,就似那淡淡的春山上嵌着翠钿儿。

⑹ 关于牡丹亭的图片,要古典一点的、

没有这么符合要求的,除非自己P图,有一些关于牡丹亭的图发你邮箱了,或许有用

⑺ 论述牡丹亭的艺术审美800字

一、阴阳相合、圆融归一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一书中,有着著名的论断———梦是某种愿望的达成。在大型舞剧《牡丹亭》第一幕闺塾•惊梦中,杜丽娘与丫鬟们在晨读,她们春情萌动,无心于刻板的学习,心随鸟儿一样飞向了墙外的世界。在春色宜人的后花园枕着春光入梦,在梦中与柳梦梅相见,两情相悦,身心相许。受封建思想的约束,人性要受到一定的压抑。青春年华正是谈情说爱的时期,可是他们却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通过媒人介绍才能相互认识,甚至在婚姻大事上要由父母决定。压抑得太久的内心愿望,只能通过做梦来实现。杜丽娘年芳二八,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希望与自己心爱的人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她梦见了她的意中人柳梦梅,从两人相遇时柳枝轻轻的触碰,到相识时眉目传情的细微处理,再到两人相爱时的深情舞蹈,都是在梦中完美实现。在一张荷叶做成的“床上”,他们缠绵悱恻,互相倾吐着爱慕之情,两情相悦,身心相许(见图1)。为了营造古典的文化意蕴,编导通过柳枝、荷花的巧妙运用,特别是荷花床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他们爱情的清纯淡雅。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荷花高雅圣洁,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淡雅高洁,同时荷通“和”,寓意和和美美。特别是荷花床上两人“接吻”的动作设计两人对立相跪、柳梦梅身体前倾在上为阳,而杜丽娘身体羞涩的往后仰为阴,两人手掌相对盟誓生死相依。这一经典动作的设计营造出了含蓄典雅、纯洁美好的意境,很好地诠释了阴阳相和。最后一幕柳梦梅身穿着一件牡丹花纹的大红色长袍,缓缓从舞台在台口走向舞台的中间,两人徐徐升起、合穿一件衣服紧紧相拥、合二为一(见图2),此时舞台的背景也是大红的牡丹图案,营造出一个新婚的洞房,给人以祥和美好的审美感受。在第二幕写真•离魂当中,杜丽娘相思成疾,病入膏肓。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她在病榻前叫来丫鬟,取来柳枝为自己留下青春娇美的画像,并期许自己的画像有朝一日能为意中人见到。

就在奄奄一息即将阴阳相离之际,杜丽娘的父母撕心裂肺、极力挽留、痛不欲生,就在此时有一个扮演杜丽娘鬼魂的舞者,一袭白色的衣服吊着威亚、身体笔直从床边升起,很好的表现了杜丽娘已经离开了阳间,去了阴曹地府。第三幕魂游•冥誓,柳梦梅在街市上买下了杜丽娘的写真画像时,杜丽娘的游魂追随柳梦梅到达梅花观中,两人情深意切、海誓山盟。但是两人毕竟已阴阳相隔,索命无常把杜丽娘无情的带走,柳梦梅与杜丽娘难舍难分。由柳枝而延伸出来的水袖舞是柳梦梅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柳通“留”,在古代通常是在友人或者情人分别时,折柳相送,表示挽留,道具柳枝的运用有着巧妙的隐喻功能和文化内涵。当我们将要由宗教转向艺术,转向舞蹈的时候,首先就要对超越有所准备。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终极指向就是宗教的对象。文化产生的内在动因就是人的超越精神。一种文化如果没有超越,就是僵死的,没有活力的。宗教也是艺术,是舞蹈的一种内在精神。如果说宗教是“向人发出的吁求”,那么艺术也是向人和人的精神世界发出的吁求,它在这世界中播撒真善美的鲜花,并最终领着人类走向圣洁,走向超越。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社会地位低下,个人命运无法自己把握,受到了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但是她们的思想和精神是自由的,他们同样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渴望社会公平正义。在生前压抑的情感和无法完成的愿望,驱使她们寄希望于死后化为鬼魂帮助她们来完成。这种灵魂可以脱离肉体的形神二元的思想观念,展现了中国文化独特魅力,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真正人性的深层思考。舞剧“牡丹亭”的结构中包含着欲望与道德的抗争,在阳间现实生活中体现出超我的一面,道德压抑着欲望,而在阴间的鬼域世界中体现出本我的一面,欲望冲破道德,走向了心灵、意识与精神的自由。舞剧中他们在阳间不能相见,他们借助了鬼魂(生魂和亡魂)在无数次的圆自己的梦,至真至纯的爱情最终感动的阴间的小鬼和判官,最终放杜丽娘还阳。在舞剧“牡丹亭”中存在着人间、地府、仙境三种空间,存在人、鬼、神仙三种生命形式。虽然在舞剧的主题不是“永生”,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公平、永恒、圆满的愿望。中国鬼戏仪式原型和梦幻原型中关于死、欲望的理念并不是中国鬼戏真正的命题,原型背后反映出来的关于“忠善者长生”的人生信念和“公平圆满”的生活愿望才是中国鬼戏真正的情感内核。[3]36杜丽娘本是忠善贤良的淑女、生命的陨落是非正常的,为了弥补遗憾、追求公平圆满的强烈情感始终贯穿着舞剧始终。舞剧“牡丹亭”忠于原著,通过丝丝入扣舞蹈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这种独特的审美理想很好地诠释阴阳相合,圆融归一,这个“一”也理解为回归了“人本”。

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国舞蹈审美追求之一,也是舞蹈创作在意象营造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原则,还是舞蹈鉴赏中的一个审美标准。“虚”和“实”在舞蹈中是以象来体现。舞蹈的动态视觉意象就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互渗交融。正如吕艺生先生所说:“舞蹈艺术的形象作为物理实在的人体,它的活动证明它的存在,但其艺术形象只在意象中存活,所展现的形象实际是虚幻的是并不真实的存在。它既有却无,既无却有。”所谓情景交融,是艺术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景物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境。在民族舞剧“牡丹亭”序,春天姹紫嫣红开遍,编导设计了花神和树精,花神个个俏皮可爱,动作中设计多以小的跳跃,和点的顿挫来表现花神的灵动。文学里面有着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舞剧中借用花神和树精,节奏清新明快,舞步跳跃俏皮,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杜丽娘春情萌动的内心真实世界。在第二幕写真•离魂当中,杜丽娘生命结束,变成了灵魂出窍飘然而去,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把我们未曾见到的虚无变成了可视的真实存在。而杜府的门窗、以及小姐的床榻、家人为之痛哭流涕却的场面又是那么的写实,好像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事情一样真实。在接下来“灵空”双人舞和群舞表演中,两人都身着白色的素衣,手拿柳枝互相缠绕,绵绵情意娓娓道来,好像彻底摆脱了人世间的禁锢,在另一个纯净、自由的世界里舞蹈,这个灵人的形象设计,其实就是舞剧编导虚构出来的,舞蹈中“灵空”的空灵虚幻情景营造,与主题双人舞蹈相得益彰。舞剧结构的精心设计,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恰恰是杜丽娘与柳梦梅内心精神世界真实写照。在第四幕冥判•回生,杜丽娘向判官和小鬼诉说自己生死经历,阴间冥府鬼魅森严,小鬼们面目狰狞、牛头马面,判官,这些只是在民间传说中出现的虚无形象,在舞台上却如此活灵活现。判官拿着两面旗帜在舞台中间发号施令,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权,小鬼们个个毕恭毕敬在舞台上来回穿梭,营造了地狱的审判场景。杜丽娘在判官面前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小鬼们,小鬼们纷纷求情。杜丽娘的行为大胆,她冲向舞台的台口,纵身一跃跳入了乐池,以表她对爱情坚贞不渝、生死不改的决心。小姐生病杜府着急的心情,通过舞台上几扇门的开关、抓药家丁的匆忙脚步的设计,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舞美、灯光颜色的变幻,一场生离死别、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以舞蹈的形式给观众们带去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不管是在第一幕闺塾•惊梦中的荷叶上定情的双人舞设计,还是第二幕:写真•离魂;第三幕:魂游•冥誓;第四幕:冥判•回生,清新淡雅的江南景色、委婉含蓄的词曲意境、欲说还休的肢体语言交相辉映,共同推进舞剧故事情节发展(见图3)。柳梦梅出现在杜丽娘的梦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杜丽娘的实、柳梦梅的虚。然而杜丽娘离魂的刹那,我们却发现杜丽娘变成了一个虚无的想象,这时柳梦梅却又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书生再次出现。人鬼之恋穿越时空,人间、地狱、灵空,始终让人感受到了虚实两条线在交替进行。虽然观众知道杜丽娘在舞蹈中明明是已经死去,但是在舞台上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般情真意切。除了杜丽娘、还有索命无常、牛头、马面、以及判官等鬼神、鬼魂形态的多样性融于整部舞剧当中。这些形象都是历代人们对于鬼魂的不断加工创造而成的,多样的形态更多的是以精神的样式存在,深深地活在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里,而不是以物质的形态充分表现出来。都是舞蹈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超现实延伸,也是编创者内心情感和精神的言说。

三、形神相依、气韵生动

“形神相依”是指舞蹈的外在动作形态与内在的精神思想相互依存。“气韵生动”是指艺术作品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人物形态和生命状态熠熠生辉。就舞蹈艺术而言,气韵生动就是舞蹈动态节奏体现出来的一种韵律,使得所要表现的物象形神兼备,活灵活现,精神气韵高度协调统一。舞蹈依靠动作姿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民族舞剧“牡丹亭”不管是柳郎还是杜丽娘,以及花仙、春神、小鬼、判官、灵人,舞蹈动作外在的设计,都与所塑造的人物内在情感紧紧相扣。杜丽娘身旁的花仙灿烂绚丽,动作夸张,点的跳跃处理,以及身体的S曲线的扭动和手中飘带的甩动,这种外形动作的创编其实是杜丽娘那春情萌动的内心世界的外化。在第一幕:闺塾•惊梦中,杜丽娘第一个出场的动作设计是古典舞“拧倾”的一个动势,手脚极力往前探出(见图4),就给人以冲破藩篱,追寻自己梦想的感觉。杜丽娘在后花园里枕着春光进入梦乡。杜丽娘在闺塾中的一段舞蹈,与同伴们在书房中嬉戏打闹,俏皮可爱。她们与先生陈最良还开起了玩笑,捉起迷藏,先生顿感无奈,这段群舞就把杜丽娘的性格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出来。在梦里,她与柳梦梅相遇。这是男女主角柳梦梅、杜丽娘第一次相遇。柳梦梅手持柳枝,杜丽娘擦肩而过,柳枝好像触碰到杜丽娘的衣襟,丽娘抬头一望,两人眼神有了第一次交流。可初见柳郎,大家闺秀杜丽娘不免羞涩,好像触电一般,她转头、遮面,想看又有点不好意思,一只手小臂内收,另一只手却向着柳郎伸去,身虽未动,但心已悄然飘向意中人,演员通过这些细腻的舞蹈动作,将少女初见情郎时的娇羞与欲罢不能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杜丽娘的动作清新典雅,在气质上呈现出江南婉约的舞蹈风格,把一个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塑造出来。柳梦梅的动作设计分寸有度,潇洒飘逸,不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是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书生。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抛却生疏,默契十足、两相呼应的双人舞,演绎出了男女主角顿生好感、彼此钟爱的浪漫情感。第二幕:写真•离魂,杜丽娘弥留之际用柳枝为自己留下娇媚的画像,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心爱的郎君相见。舞蹈编导设计出了一组动作,杜丽娘一直扶在病榻前,有气无力作画。柳枝从手中掉落的一瞬间,既是画作的完成,也是生命的终结。在第三幕:魂游•冥誓,杜丽娘在花仙子的托举中前往冥府,她始终保持着一种飘逸的感觉,当游魂到街市上看到赴京赶考的柳梦梅买下她的画像时,她便不顾一切追随柳梦梅而去。在梅花观中杜丽娘趁柳梦梅熟睡之际,把自己的写真画像拿到手上仔细端详,一个是鬼、一个是人,杜丽娘明明就在刘梦梅的眼前,可是两人却不能相见。编导设计出了柳梦梅在舞台上奔跑的动作,既表现出了柳梦梅焦急的心情,又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其实编导是想通过这样的动作设计,让我们更加亲切的感受到,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故事,女主角并没有死去,只是短暂的休克,柳梦梅听到这个消息焦急万分奔向杜丽娘。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奇尚怪的美学传统,为人物形象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鬼魂形象能上天堂下地狱,超越生死界限的特殊能力,在舞台上产生了奇幻之美。在小鬼的形象设计上,编导为演员设计了一个兽面的模型,结合了现代的光电设计,在黑暗中,舞者的身体是一副副骨架,双眼冒着红光,张牙舞爪的露出动物的野性。动作的设计上还采用了街舞的元素,节奏短促有力,常常打破原有的节奏,再加上音乐的衬托,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把一个个冷酷无情、奇幻古怪的小鬼形象呈现出来。判官站在一面大鼓上面色赤红,一副红色的髯口随着舞蹈动作左右甩动,他手拿两面旗子,一面是死,一面是生,表情威严,动作干净有力,给人以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大义凛然之气(见图5)。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经典的“牡丹亭”又称“还魂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数百年来,经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演绎,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对于一种精神幻想的东西———鬼魂形象,虚幻的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不仅为编导带来了创作的自由和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也创造出了非同寻常艺术意蕴。舞蹈编导和演员借助作品中这类精神幻想的形象,进行大胆的艺术构想和创造,来表达艺术形象主体真实的精神、情感和意念。大型舞剧“牡丹亭”,舞蹈演员高超的舞蹈技术,舞台上灯光布景的精美绝伦,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与现代高科技交相辉映,唯美的艺术追求,大大地提升了舞剧牡丹亭的观赏性,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经典爱情带来的心灵震撼,同时也把中国的民族舞剧事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⑻ 牡丹亭 简介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万历二四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⑼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一、《牡丹亭》第一出 标目

【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杜丽娘梦写丹青记。陈教授说下梨花枪。柳秀才偷载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二、《牡丹亭》第二出 言怀

【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

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叹介〕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长大,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

只恨未遭时势,不免饥寒。赖有始祖柳州公,带下郭橐驼,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驼遗下一个驼孙,也跟随俺广州种树,相依过活。虽然如此,不是男儿结果之场。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九回肠】〔解三酲〕虽则俺改名换字,俏魂儿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宫桂,柳梦梅不卖查梨。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三学士〕无萤凿遍了邻家壁,甚东墙不许人窥!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白玉梅。

〔急三枪〕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虽然这般说,有个朋友韩子才,是韩昌黎之后,寄居赵佗王台。他虽是香火秀才,却有些谈吐,不免随喜一会。门前梅柳烂春晖,见君王觉后疑。心似百花开未得,托身须上万年枝。

三、《牡丹亭》第三出 训女

【满庭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华发不堪回首。意抽簪万里桥西,还只怕君恩未许,五马欲踟蹰。“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内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后嫡派。此家峨眉山,见世出贤德。

夫人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今日政有馀闲,不免请出夫人,商议此事。正是:“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

【绕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来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见介〕〔外〕“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妾沾封诰有何功!〔外〕春来闺阁闲多少?〔老旦〕也长向花阴课女工。”

〔外〕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你意下如何?〔老旦〕但凭尊意。

【前腔】〔贴持酒台,随旦上〕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见介〕爹娘万福。〔外〕孩儿,后面捧着酒肴,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宽坐后堂,女孩儿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颓】〔旦进酒介〕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合〕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

〔合前〕〔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

〔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户。是为爹的疏散不儿拘,道的个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儿女,俺为娘心苏体劬。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儿啊,爹三分说话你自心模,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

【前腔】〔旦〕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绣谱。从今后茶馀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老旦〕虽然如此,要个女先生讲解才好。〔外〕不能勾。

【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老旦〕女儿啊,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合〕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外〕请先生不难,则要好生管待。

【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往年何事乞西宾,(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

四、《牡丹亭》第四出 腐叹

【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场苦禁,蹉跎直恁!可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发仙。”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表字伯粹。

祖父行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观场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师,考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因我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

明年是第六个旬头,也不想甚的了。有个祖父药店,依然开张在此。“儒变医,菜变齑”,这都不在话下。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

他可为甚的?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二也;撞太岁,三也;穿他门子管家,改窜文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轻不得,重不得。

倘然间体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正是有书遮老眼,不妨无药散闲愁。”〔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说要老成的。

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丑〕人之饭,有得你吃哩。〔末〕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剔牙杖敢黄齑臭。

【前腔】〔丑〕咱门儿寻事头,你斋长干罢休?〔末〕要我谢酬,知那里留不留?〔合〕不论端阳九,但逢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丑〕望见府门了。〔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末〕谁睬髭须白似银?〔丑〕风流太守容闲坐,〔合〕便有无边求福人。

(9)牡丹亭写真扩展阅读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⑽ 汤显祖《牡丹亭》最精彩的一段

《牡丹亭》最精彩的一段---《游园惊梦》

《牡丹亭·惊梦》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游园惊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折。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热点内容
北京烟袋斜街一朵一果 发布:2025-09-11 14:09:57 浏览:265
七夕漂流瓶 发布:2025-09-11 14:08:13 浏览:878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车 发布:2025-09-11 14:08:10 浏览:869
上海看茶花 发布:2025-09-11 14:08:09 浏览:327
插花中间花泥 发布:2025-09-11 14:08:08 浏览:871
海鲜玫瑰贝 发布:2025-09-11 14:01:23 浏览:353
百合哪长的 发布:2025-09-11 14:00:41 浏览:362
清明樱花祭中文版 发布:2025-09-11 13:37:45 浏览:317
浪花一朵朵东猛 发布:2025-09-11 13:28:53 浏览:121
花卉生白霉 发布:2025-09-11 13:27:03 浏览: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