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仙子传说

牡丹仙子传说

发布时间: 2022-02-18 01:44:11

❶ 关于牡丹花最短的传说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武则天有关。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么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徐书信诗《牡丹传说》:“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❷ 关于洛阳牡丹不屈从武则天的故事具体是怎样的

原来民间有个说法。说是公元690年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长安城里一片洁白。嫔妃们讨好地对武则天说:“万岁治国有方,威震四海,如今天下太平,瑞雪纷飞,明年一定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她命宫娥们摆开宴席,准备饮酒赏雪。不一会儿酒宴摆上,武则天与嫔妃们有说有笑,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她乘着酒兴,走到院子里观赏雪景,只见后宫院内,白雪铺陈。花草树木,银装素裹。好一派大好雪景!但她突然觉得这到处都是白的,看上去未免单调,花草树木也都凋零了,连一朵狗尾巴花都没有,心里就有了几分不痛快。这时她已有醉意,摇摇摆摆站立不稳。宫女们劝道:“天色不早了,万岁起驾回宫吧。如果还有兴致,明晨再来赏雪不迟。”

武则天也觉得难以支撑,就由宫女扶着回宫了。但她的心里还是有一点遗憾,就叫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她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宫女们开开宫门,来到上苑一看:啊呀,满苑花开,万紫千红,数九寒冬竟像是春天了!她们兴奋地禀报:“启禀皇上,上苑的百花连夜开放了!”武则天觉得很奇怪:这大冬天的,百花怎能盛开呢?可走到案前一看自己写的诗歌,全明白了——百花奉旨开放,我的权利还是大啊!武则天心中大喜,就带着宫女们一阵风似地来到上苑。

再说上苑的百花,本来正在冬日里休养生息,准备来春献花。忽然接到武则天的圣旨,命她们连夜开放,一个个惊慌失措,说这可怎么办?

只有花王牡丹不予理睬,她说:“花儿开放,自有规律,随时随季而开,岂能违背天时而乱开?武则天也太霸道了,怎么下了这样的圣旨?众姐妹且自管休息,不要理她!”

但百花却有些担心,说:“姐姐您是花王,可以对抗女王。可我们都是普通花木,道行尚浅,不敢与她抗争呀。”牡丹仙子冷笑道:“武则天再厉害,也不过是人间凡王,我看她能把我这花间仙子怎么样!”说罢,牡丹仙子仍然在雪中静养,吸收养分,不做开花的准备。其他的花朵,都慌慌张张地开花了。

话说武则天带领宫女们在上苑赏花,留连忘返。她看到百花凌雪开放,充满生机,内心十分得意满意,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观赏很仔细。但她看着看着,似乎发现了问题——哎?那花木丛中,似有几株花木披着霜雪,没有开放啊!仔细一看,看清了:这些没有绽放的花,全是牡丹!

这让她勃然大怒,说:“好一个大胆的牡丹,竟敢抗旨不尊!既然你在长安不开花,就将你贬往洛阳,让你到邙山上与无数的坟墓为伍,永远不得开花!”

于是,牡丹被武则天贬到了洛阳邙山。

史实:上面这段传说,说了一个核心问题:武则天为帝之前,洛阳没有牡丹。其实不然,史料《海记》记载:“隋帝辟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飞来红、一拂黄、延安黄......”据传隋炀帝见牡丹宛如美人,恨不得揽入怀中。问花工:“此为何花?”答:“木芍药(当时牡丹名)。”隋炀帝怒曰:“俗!送给我就该姓隋,以后称之隋朝花!”所以牡丹又名隋朝花。

❸ 聊斋志异与牡丹有关的传说

《葛巾》,描述了洛阳书生常大用到山东曹州寻访名贵牡丹,与牡丹仙子葛巾结下姻缘,并促成了其弟常大器与葛巾表妹玉版的婚事,最终却以悲剧结尾。

❹ 谁知道牡丹跟武则天的故事及传说

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 牡丹缘何与洛阳结缘,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女皇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据称,武则天登基之时,正值寒冬腊月,京城长安花木凋零。武则天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一众游园赏雪,女皇酒醉后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众花神迫于女皇严威,不敢不从,一夜之间均发蕊开花,唯独牡丹不为所动,一根枝叶没有生出。女皇次日游园,见状后大怒,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往洛阳。谁知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出了比以往更加娇艳更加富贵的花朵。女皇愈怒,又派人火烧牡丹,却哪里烧得绝,牡丹从此在洛阳扎根繁衍。明代白话小说家冯梦龙在其《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中,均谱写了这一传奇故事。如此以讹传讹,把女皇武则天与洛阳牡丹摆在了对立面。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人们可能想借此表现牡丹不畏权势,傲然冰霜的风骨。实际上,对于富贵吉祥的洛阳牡丹,女皇也是及其喜爱的。唐朝散文家舒元舆《牡丹赋并序》中写道,“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过乎?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日寖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从此文来看,女皇的家乡盛产牡丹。女皇看到东都洛阳的上苑独缺牡丹,深感遗憾,遂命人把家乡寺院中的牡丹移植而来。洛阳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也便蔚然成风,人人爱牡丹,家家种牡丹,洛阳牡丹由此兴盛开来。

❺ 洛阳牡丹花神的传说

有关洛阳牡丹流传最广的版本与女皇武则天有关。相传,武媚娘坐上皇帝之后,心中十分惬意,一年寒冬,到后花园游玩,见枯枝摇曳,荒草丛生。于是她很生气,写了一首诗:来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皇帝生气的后果很严重,连花神们也都惧怕,于是一夜之间满园桃李海棠丁香全部盛开。惟有牡丹最有个性,坚决不肯违反自然,女皇大怒,将所有牡丹驱逐出长安,贬谪到洛阳。于是洛阳因祸得福。
牡丹花美,关于牡丹的故事和传说也很美丽。有牡丹花神的传说,也有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故事,更有《聊斋》中葛巾的动人爱情,连一代名后杨玉环,也要借着牡丹来吸引皇帝的注意。传说中,牡丹多以花妖的形式出现,可是给人的却不是恐惧感,而是对美好事物的称道和追求。

❻ “牡丹仙子”的传说

❼ 天女散花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天女散花传说故事:
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开天辟地以后,叫他的大儿子管天上事,人称玉帝;叫他的二儿子管地上事,人称黄帝;叫他的女儿管百花,人称花神。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 拿出一包种子说:“ 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 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 妹妹不辞劳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 ”
花神说:“ 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
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 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
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人间有了百花。

❽ 关于牡丹仙子有哪些传说

关于牡丹仙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光武帝刘秀起义时候,被王莽的大将王朗追杀。一天,刘秀疲于奔命,逃到了北郝村。此时天已过午,刘秀又饥又渴,两眼直冒金星,在村中到处寻找藏身之地。兵荒马乱的,老百姓见到这个顶盔贯甲的将军,手提宝剑,满面血污,非常害怕,纷纷关门闭户。刘秀无奈,只好由东向西走去。

却说村西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这天郑老汉刚好去舅爷家帮忙劳作去了,家中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颦颦。颦颦生性好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怎么能耐得住性子呆在家里呢!于是带上房门,到村西弥陀寺去玩耍。这弥陀寺年久失修,偌大的院子只有一个老和尚看护,香火日衰。惟有后院一簇大牡丹,花大如盘。

颦颦走到院中,知道老和尚出去云游化缘,不在寺里,就一个人来到寺后的牡丹园中采摘牡丹花玩耍。

刘秀好不容易也来到寺中,忽听得村子里人声鼎沸,马嘶狗叫。原来是王朗的追兵赶到了!刘秀暗叫:“不好!”

急忙向寺后跑去。到庙后一看,刘秀大叫“完了,完了”。原来寺后空空旷旷,除了一簇牡丹,没有什么可以遮拦的。此时此刻,颦颦正在采摘牡丹花,见一个青年将军慌慌忙忙跑进来,非常害怕。刘秀安慰道:“姑娘莫怕,我是落难之人。外面贼人正在搜寻我,请你千万想办设法搭救我才好!”颦颦惊魂未定,情急之下将刘秀一把拉入牡丹丛中,又把采摘的牡丹花撒在缝隙之中。

王朗带领兵丁一路赶来,见刘秀跑进村庄,三拐两拐就不见了。他们在村中搜查个遍,也没有找到刘秀,只好一直向前紧追,追到村外也没有发现刘秀的踪影。忽然,他们看见前面有一座寺院,王朗命令手下到寺中搜查。兵丁们把寺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里面翻了个底朝天,仍未发现刘秀一根毫毛,只见到一个姑娘,就把她带到王朗面前。

王朗问道:“你可曾看到一个顶盔贯甲的人从这里走过?”

颦颦非常害怕,面色惊慌,结结巴巴地说:“我只看见一个人向寺院西边跑过去,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王朗求功心切,指挥人马向西直奔而去。颦颦这才瘫坐在庙门台阶上。

刘秀此时却是人事不醒。原来,一天的拼杀奔逃使刘秀早已累得精疲力竭,加上刚才情急攻心,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了。颦颦见王朗的人马确实走远了,才想起寺后的青年将军。她跑到寺院后面,见青年将军仍然藏在牡丹花中昏睡不醒,觉得非常好玩。颦颦仔细端详,见他虽然满面血污,却生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英俊异常,不由产生爱慕之情,她暗自思忖:“若是能嫁得这样的郎君,也不枉此生了!”她正看得出神,刘秀已经醒转过来了。这样,四目相视,眉目传情,两人不由得面色羞红。刘秀深情地说:“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颦颦羞怯怯地做了回答,刘秀也报出姓名。

由于劳累过度,饥寒惊扰,所以危险过后,精神一松,刘秀就病倒了。颦颦用手一摸,感到刘秀额头似火炭一样,不由着起急来。她将刘秀在庙中安顿好,就急急忙忙地回家想办法。

且说郑老汉晚饭时分回到家里,见女儿还未回来,不免担心。正在门口张望的时候,见女儿疾步跑了回来,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父女俩打过招呼,颦颦急忙去做饭。不一会儿,就飘出饭菜的香味来。颦颦托词村头七婶家的小豆子受了风寒,向父亲讨了些日常草药熬上,然后就带着饭菜和熬好的药,向弥陀寺而来。

牡丹仙子刘秀正在寺中躲避疗养,听得有人进来,急忙躲在花丛之中,看见是颦颦姑娘进来,这才站起身,迎上前去。刘秀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见到饭食欣喜异常,连连道谢,然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看着刘秀饥不择食的样子,姑娘又心疼又爱怜,不由得出起神来。端详着刘秀英武的面容,思绪飞扬,想像着眼前的这位年轻将军怎样地凯旋,怎样地向父亲提亲,怎样地迎娶自己,怎样地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刘秀一口气把饭吃完,又把药喝了,身上也暖和多了,见颦颦姑娘正含情脉脉出神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不好意思起来,直涨得面颊通红。颦颦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心迹表露,红霞飞上了双颊。

刘秀此时思绪万千,回想起义时起,风餐露宿,身边从没有一个如此体贴自己的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颦颦妩媚动人的青春气息又是那样地撩人,不由得也心猿意马。毕竟是征战多年的将军,见多识广,豪气冲天。刘秀把拳一抱,一揖到地:“刘秀蒙尘落难,多亏姑娘相救,才幸免遭擒,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姑娘秀外慧中,令我一见钟情,如蒙不弃,愿与姑娘,结为百年之好。”颦颦姑娘心里甜甜的,使劲地点点头。两个年轻人患难见真情,山盟海誓,私订了终身。

一连十多天,刘秀在颦颦姑娘的照顾下,恢复了元气。这天,刘秀想了许多事情,对颦颦姑娘说:“颦儿,我是义军首领,肩担很重,几万弟兄在等我消息,我不能再修养下去。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颦颦姑娘听到这话,已是泪流满面,悲痛欲绝,说道:“将军身系国家安危,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受到牵累。我已是将军的人,自然守志终生,以等候将军的凯旋归来。”两人生离死别,互道珍重。刘秀就与她拜别,绝尘而去。

刘秀与颦颦姑娘一别就是七八年。

战乱频频,人海茫茫,刘秀杳无音信,颦颦姑娘望眼欲穿。由于颦颦是远近闻名的俏姑娘,刚开始有不少人家托人说媒,可以说是踏破了门槛。可是,颦颦一家人也没有应允。渐渐的,人们便以为颦颦眼界太高,到后来,门前日渐冷落,最后,便没有人再来提亲了。郑老汉急得没有办法,只是伤心落泪,哀叹老伴死得太早。颦颦也由开始对刘秀的满怀希望,到后来对刘秀的热切期盼,最后,望眼欲穿,郁郁寡欢,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这年春天的一天,颦颦还病卧在床。一连数十日水米不进,致使颦颦形销骨立。颦颦把父亲请到床前说:“爹爹,女儿恐怕不行了,未能在您面前尽孝,还惹您生气忧心,女儿非常惭愧。只是女儿心中还有一件大事,女儿必须告诉爹爹。”

郑老汉听到这里,已是痛不欲生,说:“颦颦,眼见你病成这样,爹爹我心如刀绞,孩子,有什么话,你说吧!爹爹一定想办法去做。”颦颦便把当年怎样遇到刘秀,怎样搭救于他,怎样私定终身,全都说给了父亲,郑老汉这才如梦方醒。

颦颦拉着父亲的手说:“爹爹,女儿恳请父亲千万不要责怪刘郎。只是女儿福薄命浅,与刘郎有缘无分。女儿只求爹爹把我葬在弥陀寺后的牡丹花旁,我要陪伴牡丹等待刘郎的到来。”颦颦又让父亲把铜镜递给她。望着镜中自己憔悴的面容,颦颦不胜自悲,轻轻叫着刘郎的名字,抱撼而终。弥陀寺中的牡丹花这年开的全是白色的花,像雪一样。

转眼到了第二年秋天。这天,北郝村外由远渐近忽然传来鼓乐之声。人们纷纷传告,说是新登基的皇帝来村里迎娶娘娘。鼓乐仪仗直接向郑家逶迤而来,浩浩荡荡摆在了郑家门口。刘秀从高头大马下来,龙袍鎏冕,气宇轩昂,直进郑家。

郑老汉跪倒磕头,迎接圣驾。刘秀不见颦颦出来很是纳闷,开口说道:“郑卿家请起!孤王今天特来迎娶颦颦,快请颦颦随驾回宫。”

郑老汉早已大放悲声,哭诉说:“颦颦已经故去了!”

刘秀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眼泪才从眼里滚落下来。

刘秀换了常服的皂衣,由郑老汉陪着来到了弥陀寺。他睹物思人,悲从心来,手抚着牡丹的枝叶,痛心不已。想当年,自己是风华正茂,颦颦是娉婷袅娜;到现在,自己是龙袍加身,颦颦却是黄土一堆。叹只叹,人生无常有限,悲只悲,物是人非泪如雨。

这时,牡丹的枝叶被刘秀的眼泪打湿了,忽然娑娑一抖,竟开出满枝的红花来。花大如莲,芳香四溢,灼灼华光,映红天际。牡丹花似有灵性,随风盈盈下拜,刘秀感慨万千。于是,封牡丹为花中之王,封颦颦为牡丹仙子。

一时间,祥云飘飘,鸾凤和鸣。颦颦站在最大的一朵牡丹花上,由祥光托着,随着仙乐袅袅,百鸟漫舞,冉冉升在空中,飘然而去。

从此,弥陀寺的牡丹成了神,人们给牡丹仙子修庙塑像,香火不断。最为神奇的是,这株汉代牡丹很有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柏乡城后,非常垂涎汉牡丹的花容和灵性,就把汉牡丹连根挖走,种在自己的炮楼里。可是,牡丹却枯死了,任凭鬼子浇多少水,也没有复活。可是,在鬼子投降那年,弥陀寺的牡丹却又发芽了,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并且开出满枝的红花来。

牡丹仙子

❾ 牡丹传说的紫根牡丹

在洛阳牡丹园中,有个叫“紫根牡丹”的品种。这种牡丹花从初开到盛开时,呈深紫红色,凋零时,花儿又变成了浅红色。说起它的来历,洛阳还流传着一段优美的神话传说呢!
据说在天上的仙宫中,住着一位叫牡丹仙子的花神。她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培植了姹紫嫣红的千花万卉,把仙宫打扮成了花的世界。后来,牡丹仙子听说人间没有牡丹花,便打算把这种花送到人间来。
牡丹仙子来到凡间以后,找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最后,牡丹仙子来到了洛阳。这个地方真是太美啦!龙门、北邙两座大山,树木葱茏,蓊郁苍翠。山上莺歌燕语,婉转动听,伊、洛、廛、涧四条河流蜿蜒其间,就像是银蛇飞舞。这里山川灵秀,地脉丰腴,气候相宜,种牡丹最合适不过了。于是,牡丹仙子就在洛阳邙山的翠云峰住下了。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月明如水,秋风送爽。牡丹仙子便借着月光,开始造牡丹,她把各种描在画幅上,然后再精心修改。她画呀,画呀,画到了黎明时分,已经画了九十九幅啦!这些牡丹花,绰约多姿,各彩各异,一朵比一朵绚丽,她仔细观赏这些牡丹花,总觉得还缺少一种新颖的品种,所以,就又描了一幅牡丹花的草图。在着色的时候,她犯愁了,想了好大一阵儿,也没想出来称心的颜色。牡丹仙子太累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啦!在睡梦中,她梦见自己画了一株很新奇的牡丹花,花朵红里透紫,紫中透红,色泽艳丽多变,十分逗人喜爱,牡丹仙子一高兴,便醒了过来。她急忙起身寻找那幅牡丹花的草图。谁知,她的手脖猛地一抬,画笔上一滴紫红色的颜料,正好油在那幅刚画好的牡丹花的根上。那滴颜料顺着牡丹根迅速地渗到枝干上、花朵上。根皮和花朵忽而变成深紫色,忽而又变成浅紫色,煞是好看。牡丹仙子笑了,这种花色,不正和梦中见到的色彩一样吗?天大亮了,她忙将自己的汗水洒在这一百张画幅上。于是,画幅上的牡丹花就摆动枝叶,吐露芳香,纷纷成活了。但是,不一会儿,它们又突然凋零,结下了饱满的花籽。牡丹仙子取下了这些花籽,撒进了邙山的沃土之中,山上很快地就绽开了一百种花色各异的牡丹花。那第一百株牡丹花,就是后来居上的上品牡丹,也就是现在洛阳的“紫根牡丹”。
因为八月十五这天,牡丹仙子在洛阳画过牡丹,种过牡丹,所以洛阳人就把八月十五定为牡丹的生日。

热点内容
大鱼海棠女主配音 发布:2025-09-11 18:25:36 浏览:292
初六过七夕 发布:2025-09-11 18:07:03 浏览:657
九阴玫瑰花 发布:2025-09-11 17:36:39 浏览:728
插花花艺设计与制作 发布:2025-09-11 17:36:28 浏览:532
海棠的爷爷 发布:2025-09-11 17:35:22 浏览:32
一朵花在春天开放造句 发布:2025-09-11 17:09:47 浏览:463
软石盆景制作 发布:2025-09-11 17:03:13 浏览:412
微信情人节小游戏 发布:2025-09-11 16:56:08 浏览:321
万喜和梅花在一起了吗 发布:2025-09-11 16:55:58 浏览:441
情人节造型 发布:2025-09-11 16:53:40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