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牡丹之歌
⑴ 蒋大为唱错过牡丹之歌的歌词吗,牡丹牡丹大牡丹是怎么回事
不是蒋大为唱错,是别人唱错滴,这是个笑话
⑵ 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是什么电影
《牡丹之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 《红牡丹》 的主题歌。
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唐诃、吕远,原唱蒋大为。
⑶ 《牡丹之歌》原唱是谁
《牡丹之歌》原唱蒋大为。
作词:乔羽;
作曲:吕远、唐诃;
其歌词为: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啊牡丹。
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3)大牡丹之歌扩展阅读:
《牡丹之歌》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和插曲,由蒋大为演唱,这首歌是电影在开拍之前,导演找乔羽特意制作的歌曲,更是一晚上就写出来了,整首歌充满了雅俗,更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又不乏失去时代气息。
蒋大为演唱这首歌,还是有点机缘巧合的,他当时到北京发展,遇到了吕远的《甜蜜的事业》主题歌,同时为蒋大为的演唱修改了风格,但是遗憾蒋大为因其他事没有完成录制,错失了这首歌,随后吕远的另一首《牡丹之歌》交给了他,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⑷ 牡丹之歌属于美声还是通俗
;《牡丹之歌》,电影 《红牡丹》 的主题歌。词 乔羽,曲 唐诃、吕远;; 原唱; 蒋大为;;
⑸ 牡丹之歌 歌词
《牡丹之歌》
作词:乔羽
作曲:吕远,唐诃
演唱:蒋大为
啊牡丹,百花丛中版最鲜艳权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5)大牡丹之歌扩展阅读:
《牡丹之歌》于2002年12月1日上线。歌曲时长02:21。收录于蒋大为2002年12月1日发行的专辑《牡丹之歌》中,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插曲,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2006年,该曲获得“2006香港新城国语力颁奖礼”新城国语力歌曲的奖项。2007年,该歌曲获得第十四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
《牡丹之歌》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1月,杨赤、李胜素、于魁智等都进行过翻唱。
⑹ 牡丹之歌歌词
牡丹之歌来 - 蒋大为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自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啊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⑺ 大张伟大牡丹之歌用的道具是什么
绿背抠像,还有一些穿着绿衣服的工作人员配合拿道具,将两个人抠像,然后再用电脑特效后期加工,配上各种场景
⑻ 蒋大为演唱《牡丹之歌》前讲什么台词
蒋老师一般演唱这首歌,基本是在某某地方的牡丹节啥的,再者就是演唱前讲一些祝福的话,牡丹嘛,象征着富贵,象征着繁荣,诸如此类的话语。希望更多地人支持蒋老师。。。
⑼ 蒋大为是《牡丹之歌》原唱吗
《牡丹之歌》原唱是蒋大为。
填词:乔羽
谱曲:吕远、唐诃
歌曲歌词: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啊牡丹
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牡丹之歌》所获得的荣誉及原唱演艺经历
2006年,该曲获得“2006香港新城国语力颁奖礼”新城国语力歌曲的奖项。2007年,该歌曲获得第十四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牡丹之歌》成了各地牡丹节中的主旋律,延伸了“牡丹之歌”的文化内涵。
蒋大为,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78年,蒋大为去军队慰问演出,演唱了自创的《骏马奔驰保边疆》。
⑽ 蒋大为牡丹之歌的素材是哪里
《牡丹之歌》是由乔羽作词,吕远、唐诃作曲,蒋大为演唱的歌曲 [1] ,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插曲 [2] 。收录于蒋大为2002年12月1日发行的专辑《牡丹之歌》中
980年,电影《红牡丹》开拍,导演找到词作家乔羽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一个晚上就写了出来。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歌更贴近电影的主角,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歌曲四易其稿,之后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这便是《牡丹之歌》。